论述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精编版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情报侦察手段的运用及特点

此次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多种侦察手段。空间图像侦察主要依靠“锁眼”KH-12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可达0.15米;“长曲棍球”卫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军用雷达成像卫星,成像精度达0.3米,不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甚至可对地下目标进行侦察,该卫星的使用降低了伊拉克境内沙尘暴天气对美军轰炸行动的影响。在空中,美军使用的监视与指挥机、电子侦察机等传感器都经过了升级改装,侦察能力比1991年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时期有明显提高;在战前核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U-2侦察机也是最新改进型,装备了最先进的“电子眼”摄像镜头,可以从14.6千米的高空拍摄清晰的地面图像;RQ-1“捕食者”、RQ-2“先锋”和RQ-4A“全球鹰”等无人机都经过了改进,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此外,为了对付可能的核生化袭击,美军还加强了几乎所有地面侦察车辆的核生化探测能力。
总之,侦察情报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正如国外分析家指出的,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飞机、坦克等武器装备性能并没有本质性的提高,但侦察情报传输和处理系统的改善却使得美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3.情报侦察和指挥、作战手段的融合更加紧密
在此次战争中,美国动用的情报侦察系统与作战指挥、电子对抗、打击兵器等系统或平台联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指挥和作战的情报需求,使打击行动具备了实时和近实时性,大大缩短了“杀伤链”的周期,提高了火力打击的效率。如伊拉克当地时间3月20日傍晚,伊导弹机动发射车向科威特境内发射的“阿巴比尔”导弹射出后不到半小时即被美空军飞机击毁,证明美军目前已基本能够通过迅速判读和分发侦察情报获得瞬时实施攻击的能力,在缩短“传感器至射手”的时间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即使通过侦察手段发现了机动导弹发射车,也只能束手无策,因为情报需要数小时或数天才能传递给战场指挥官,这样,敌方就有充分的时间将发射车移动至别处并发动新一轮的进攻。此次联军除了广泛应用“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等进行情报传输、处理外,还针对伊拉克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城市战,首次为参战部队装备了“21世纪旅及旅以下战场指挥系统”(FBCB2);该系统的特点是通过战术互联网的通信基础结构将平台相互连接,传递态势认知数据。美军第4机步师和第3机步师及英国第7装甲旅等都装备了该系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情报应用和指挥能力。
卫星技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

卫星技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为了获取更多、更详尽的伊拉克情报,以便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决策提供依据,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动用了多种卫星严密监视伊拉克的一些特定设施。
美国目前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要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种类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多种类型。
美国在其本土有21处、本土之外有15处基地上共有33600人在对伊拉克战争进行天基支持。
侦察卫星成像侦察卫星通过可见光、红外、合成孔径雷达等手段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可提供伊拉克国家领导人驻留地点、重点军事设施布防情况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生化武器的部署情况,监视战区军事态势的发展。
电子侦察卫星主要用于截获伊方雷达、通信、遥测等系统的传输信号,从而探明伊方重要领导人物和指挥控制中心的位置、辨识伊方军用电子系统的性质、位置和活动情况,并通过对所得情报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伊方军队的调动、部署乃至战略意图。
在对伊战争中,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对于了解战场情况、确定打击目标、提高打击精确性、准确评估打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成像侦察卫星(1)KH-11卫星KH-11卫星在320千米的高空轨道上工作。
三颗(分别于2001年10月,1996年12月和1995年12月发射的)先进的拥有光学与红外传感器的KH-11卫星能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武器设施搜查能力。
例如,2001年10月5日发射的15吨重的KH-11卫星,在每日凌晨两点(当地时间)左右向北飞过巴格达上空,使用其红外与微光能力侦察,下午约3点又由北向南飞过巴格达,使用其日光光学能力进行侦察。
(2)KH-12卫星KH-12卫星是1990年2月28日开始发射的,至今已经发射了4颗。
它能以与“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的方式成像,即其光学系统的相机采用了当今最尖端的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制成,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随视场环境灵活地改变主透镜表面曲率,从而有效地补偿因大气造成的畸变影响,使分辨率达到0.1米。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信息,火力,武器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
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一:情报信息是主导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
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
高效的战场监控。
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
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
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
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
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
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在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
“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信息,火力,武器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
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一:情报信息是主导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
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
高效的战场监控。
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
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
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
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
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
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在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
“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
信息化战争战例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型战争,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具有高度信息化的特点。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成为战争的重要资源,信息网络成为战争的重要战场,信息技术成为战争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一个信息化战争的战例。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和英国联军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和地面进攻。
在这场战争中,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美国和英国联军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如全球定位系统、无人侦察机、网络战武器等,对伊拉克进行了精确打击。
同时,美国和英国联军还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伊拉克进行了全面的情报侦察和监视,掌握了伊拉克军队的动向和行动规律。
在战争中,美国和英国联军还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伊拉克进行了心理战和舆论战。
他们通过控制媒体、散布虚假信息等方式,制造了大量宣传攻势,使伊拉克军队士气低落,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
同时,美国和英国联军还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伊拉克进行了网络攻击,破坏了伊拉克的通信网络和指挥控制系统。
在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方式。
信息化技术使战争更加精确、快速、高效,同时也使战争更加残酷、无情。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成为主导力量,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能够控制战场局势,掌握信息劣势的一方则处于被动地位。
总之,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型战争,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具有高度信息化的特点。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成为主导力量,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能够控制战场局势。
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一、引言:自战争产生以来,人类已经经历了游牧时期的徒手战争、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工业时代的热兵器和机械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则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及战争实践发展到又一新阶段的产物。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战争,是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它突破了传统有限战场的时空概念,可利用计算机兵不血刃的控制敌方的信息系统,在敌国民众中制造恐慌,所以,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未来信息的主导。
二、下面将论述信息技术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的影响(一)信息技术使作战空间多维化1.物理空间超大无限:阿富汗战争的作战规模虽远不及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但其作战空间范围要远比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大得多。
美军在空中部署有各种侦察、预警飞机,全方位、全时段监视对方的所有行动。
在外层空间利用多颗卫星组成太空侦测网,全面监视、搜寻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动向。
2.信息空间多维广阔: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温和”的电磁脉冲炸弹。
伊拉克战争中,萨拉姆的地下指挥控制设施、伊拉克军队的光纤通讯网络都是重点攻击对象。
美军利用这种电磁脉冲弹与萨拉姆大巷战,很快破坏在城市建筑物中的伊军武装系统,但没有使城市建筑和平民住宅遭到巨大破坏。
(二)信息技术使作战力量一体化1.武器装备系统一体化:各类武器装备系统经过信息化改造,相互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信息传输,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了整个武器装备系统的反应速度和作战效能。
美军和伊军之间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坦克大战,美军取得了187:0的骄人战绩,就主要得益于美军坦克实现了数字化,展示了武器装备系统一体化的巨大成效。
2.作战单元一体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把参战的空军、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临时组合起来,统一划归空中作战司令部指挥,依赖的就是信息处理的高度一体化和物理结构上的“可拼装化”、“可剪裁化”。
卫星技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

卫星技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为了获取更多、更详尽的伊拉克情报,以便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决策提供依据,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动用了多种卫星严密监视伊拉克的一些特定设施。
美国目前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要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种类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多种类型。
美国在其本土有21处、本土之外有15处基地上共有33600人在对伊拉克战争进行天基支持。
侦察卫星成像侦察卫星通过可见光、红外、合成孔径雷达等手段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可提供伊拉克国家领导人驻留地点、重点军事设施布防情况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生化武器的部署情况,监视战区军事态势的发展。
电子侦察卫星主要用于截获伊方雷达、通信、遥测等系统的传输信号,从而探明伊方重要领导人物和指挥控制中心的位置、辨识伊方军用电子系统的性质、位置和活动情况,并通过对所得情报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伊方军队的调动、部署乃至战略意图。
在对伊战争中,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对于了解战场情况、确定打击目标、提高打击精确性、准确评估打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成像侦察卫星(1)KH-11卫星KH-11卫星在320千米的高空轨道上工作。
三颗(分别于2001年10月,1996年12月和1995年12月发射的)先进的拥有光学与红外传感器的KH-11卫星能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武器设施搜查能力。
例如,2001年10月5日发射的15吨重的KH-11卫星,在每日凌晨两点(当地时间)左右向北飞过巴格达上空,使用其红外与微光能力侦察,下午约3点又由北向南飞过巴格达,使用其日光光学能力进行侦察。
(2)KH-12卫星KH-12卫星是1990年2月28日开始发射的,至今已经发射了4颗。
它能以与“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的方式成像,即其光学系统的相机采用了当今最尖端的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制成,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随视场环境灵活地改变主透镜表面曲率,从而有效地补偿因大气造成的畸变影响,使分辨率达到0.1米。
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

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战争已逐渐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态。
本文将以伊拉克战争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的特点、影响与应对策略。
伊拉克战争,作为21世纪初的一场重大冲突,不仅揭示了信息化战争的高效能和深远影响,也为全球军事战略和战争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本文首先将对伊拉克战争进行简要回顾,分析其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独特性。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的核心要素,包括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信息对抗的形式和手段、以及信息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影响。
我们还将关注信息化战争带来的战略和战术变革,以及各国在应对信息化战争挑战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对伊拉克战争及信息化战争的分析,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战争准备和军事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引发更多关于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的战略思考和学术讨论。
二、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化战争特点伊拉克战争,作为21世纪初的一场重大冲突,不仅揭示了信息化战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更凸显了信息化战争的一系列鲜明特点。
信息化战争展现了空前的信息主导权。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战场信息的全面掌控。
通过高精度的情报收集、分析和传递,美军能够实时掌握伊拉克军队的动向,从而制定出精确的作战计划。
这种信息主导权不仅使美军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也为其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信息化战争呈现出高度融合的特点。
在伊拉克战争中,各种信息化装备和信息系统实现了高度融合,形成了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的联合作战体系。
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作战效率,也使战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伊拉克军队在面对这种高度融合的信息化作战体系时,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应对。
再次,信息化战争凸显了网络战的重要性。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利用网络技术对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进行干扰和破坏,还通过网络战手段对伊拉克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打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摘要
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其发展可谓是井喷式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信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应用信息技术的可借鉴性策略,以及在战争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我国未来战争的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正面经验与负面教训。
二、正面经验
(一)舆论宣传层面
击垮敌人的士气比消灭敌人的肉体更有效。
古代军事先贤十分看重天时地利人和,又
将人和视为三者之首,可见士气某种程度上比武器还重要。
美英联军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交方面的即时性优势,缩小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作用,大量发送以丑化萨达姆政权为主要内容的电子邮件,发送对象主要包括高产阶级与作战军官。
发送给高产阶级的邮件动摇了萨达姆政权的群众基础,削弱了它的经济来源,发送给军官的邮件则降低了敌方军队的战斗士气,进而直接对其军队的战斗力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从战后伊军军官接受采访时“他们的邮件让我们其中的一些人对总统先生产生厌恶甚至仇视心理,再想到家里的母亲的窘况,就更加觉得打仗没有意义了”的话语中得到印证。
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其应用不仅体现在邮件发送,更体现在邮箱地址的获取,邮箱地址数量不计其数,使用者远在异国他乡,如果信息技术水平达不到一定高度,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可谓天方夜谭。
通过大量搜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笔者发现其主要是通过位于美国的AIT公司与位于英国的SMS公司实现的邮箱地址搜集,因为伊拉克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是本土的SCIS 公司提供的,而该公司的数据流在传输过程中都要经过以上两家公司的卫星设备。
(二)无生力量层面
与信息技术存在关联性的军队无生力量主要是信息传递系统。
美英联军在此次战争中应用的信息传递设备种类繁多:PIII级别的计算机、六成立体传感器网络系统、网络中心战系统、卫星通信网络系统、武器平台通信网络系统。
诸多的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便利了己方军队内部的作战指令与战场情况的上传下达,增加了友军之间沟通协作的有效性,使得敌方军队的各方面情况能够被迅速掌握,这些设施就像英美联军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为伊拉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无生力量方面还体现在运用信息技术摧毁敌方的无生力量。
美国派遣特种部队潜入伊拉克境内,破坏萨达姆总统与军官之间的信息沟通系统,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他们的联系,最终迫使伊拉克军队各自为战,是运用信息技术破坏敌方无生力量的成功案例,与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擒贼王”思想不谋而合。
(三)有生力量层面
人类社会任何社会活动最终都必须依靠人来完成,战争也不例外。
美英联军之所以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技术人才的数量极多,质量很高。
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伊拉克战争中,敌对双方的热战与信息战几乎是同时进行,而在美英联军指挥部,负责信息战的军官就有十余名之多,美国攻击伊拉克信息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居然是主要负责热战的特种部队,美英联军真可谓是人才济济,这也启示我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决不能忽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从伊拉克军队的角度来说,美英联军的信息战虽不能直接消灭伊军人肉体,却能对其精神心理产生巨大影响,美国开通了中通广播网与自由电视台,用阿拉伯语向伊拉克宣扬所谓的西方主流价值观,给伊拉克部分民众与军人带来了灵魂上的“触动”,动
摇了萨达姆政权的群众基础。
(四)体制机制层面
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良好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
开战前两个月,未雨绸缪的美国军方制定了一个网络战战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攻击敌人网络系统。
开战前一年布什颁布的总统令对网络攻击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1997年,美国还建立了由海军牵头、政府主导、各种部队以及航空公司共同参与的网络中心战设计机制。
三、负面教训
金无足赤,绝大多数事情无法做到天衣无缝。
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也存在诸多不足。
主要有两方面体现:美英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美英两军各自内部的信息沟通实现了完全性共享,但两军之间则没有实现,在军队高层与基层的沟通手段方面,英国落后美国十年左右,这直接增强了两军沟通的不协调性,极易造成误炸;美军的后勤部队与作战部队信息沟通存在不协调性,致使大量运输兵被俘虏,该类俘虏数量远多于一线参战部队。
四、总结
我国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可以借鉴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成功经验,吸取负面教训。
概括而言,一是要宣传与普及信息化思维,二是要培养与丰富信息化人才,三是要研发与改进信息化器物,四是要总结与创新信息化理论。
实践出真知,自自卫反击战以来,中国军队已经有三十余年不具备大规模实战经验,要解决中国军队建设如何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问题,研究伊拉克战争或与其类似的现代化战争是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云峰. 从伊拉克战争看军队信息化建设[J]. 国防科技,2003,07:62-63.
[2]任民. 伊拉克战争给经济动员带来的影响及启示——兼论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国民经济动员(上)[J]. 国防,2003,07:49-51.
[3]东云. 信息技术与伊拉克战争[J]. 数码世界,2003,06:44-45.
[4]于增贵. 伊拉克战争保密通信的特点与启示[A]. 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电子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电子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2005:7.
[5]周金泉,胡华平.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基于网络的作战样式[J]. 国防科技,2004,0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