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时间取样法
用时间取样法设计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观察方案

用时间取样法设计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观察方案用时间取样法设计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观察方案背景介绍: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幼儿园教师的日常管理和指导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准确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个挑战。
时间取样法是一种行为观察方法,适用于记录频率较低或短暂的行为,因此可用于观察幼儿的告状行为。
本方案将介绍如何使用时间取样法设计观察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方案。
目的:1. 观察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2. 分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原因;3. 提高教师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幼儿的行为。
步骤:步骤一: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在不影响正常幼儿活动的前提下,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观察时间建议选择幼儿入园后的活动时间,观察地点建议选择幼儿活动区域或休息区域。
步骤二:确定观察周期和观察者观察周期建议为1周,观察者应为教师团队中的1-2名教师,需要对时间取样法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步骤三:观察方法采用时间取样法,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记录时间点需随机选择。
每次记录时,观察以下内容:1. 告状行为是否发生;2. 如果发生,告状的对象是谁;3. 告状的原因是什么;4. 告状的方式是口头告知、书面告知还是其他方式。
步骤四:数据分析将数据输入电脑或手动记录,分析以下内容:1. 告状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2. 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原因;3.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幼儿的告状行为差异;4. 告状行为对教师指导和管理的影响。
步骤五:结果反馈将观察结果反馈给教师团队,讨论如何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告状行为。
可以结合结果制定教师指导手册或者开展专题针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观察,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观察方案:1.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特点和成因,为进一步开展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种类及频率、告状行为的成因、被告状儿童的特点以及教师应对告状行为的策略等。
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案例:微光看世界,点滴成长

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案例:微光看世界,点滴成长幼儿园是孩子们展开认知和社交学习的关键时期,而时间取样观察法便是一种有效的观察方法。
通过对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行为、互动和情绪等方面的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长状态和个性特点。
今天,我们将以一位名为小明的孩子为例,通过时间取样观察法来揭示他在园所中的微光点点,看世界,点滴成长。
1. 观察时间段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对小明进行了时间取样观察,覆盖了上午课程、午餐时间、户外游戏、下午小睡和下午课程等多个时间段,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他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
2. 行为与情绪观察在观察期间,我们发现小明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总是会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
而在午餐时间和户外游戏时,他表现得非常活泼好动,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展现出了较强的社交能力。
不过,在下午小睡时间,他有时会较难入睡,需要老师的耐心哄抚才能入眠。
在下午课程中,我们也观察到小明的注意力较为集中,经常能认真听讲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 个性特点观察通过时间取样观察,我们还发现了小明的一些个性特点。
他喜欢帮助其他小朋友,乐于共享和合作。
在园所里,他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找玩具或者整理教室,展现出了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小明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渴望。
在我们的观察中,我们看到了小明如微光般的成长点滴。
通过时间取样观察法,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的行为举止和个性特点,也更好地帮助他应对园所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实施,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支持,也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取样观察法对于孩子成长状态的了解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关注他们的微小细节,就如同微光一般,能让他们在观察和关爱中茁壮成长。
让我们为每一个孩子的微光点滴点赞,期待他们在这个温暖的成长园所里,茁壮成长,梦想绽放。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取样法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取样法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和需求,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进行行为观察时,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取样法,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观察数据。
下面,我将介绍三种常用的取样法及其在幼儿行为观察中的应用。
第一种是时间取样法,即在一段时间内定期观察幼儿的行为。
这种取样法适用于观察幼儿的行为持续时间较长或周期性出现的行为。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如每天的午餐时间,记录幼儿的饮食习惯和交流方式。
通过时间取样法,可以了解幼儿在特定时刻的行为特征,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相应的指导。
第二种是事件取样法,即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观察幼儿的行为。
这种取样法适用于观察幼儿的特定行为或事件,如冲突处理能力,社交技能等。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或情境,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应对方式。
通过事件取样法,可以对幼儿的特定行为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引导。
第三种是随机取样法,即随机选择观察时间和观察对象,以确保观察数据的代表性和客观性。
这种取样法适用于观察幼儿的多样化行为,如学习兴趣,玩耍方式等。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随机选择一些观察时刻或观察对象,以避免主观偏见和观察结果的不准确。
同时,可以记录多个幼儿的观察数据,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获取更全面的观察结果。
除了选择适当的取样法,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目的明确:在进行观察之前,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
2.观察工具准备:准备好观察所需的记录表格或工具,以方便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
3.观察环境营造: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观察的环境安静和稳定,并避免干扰因素的干扰。
4.观察记录及分析:在观察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幼儿的行为,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获取有价值的观察结果。
5.积极反馈和指导:根据观察结果,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积极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取样法

(三)主 要 特 征
• 1.容易了解事件及其发生的脉络 • 2.有益于深入挖掘、探究某一事件
或行为 • 3.配合事前的缜密计划,资料信息
易聚焦
(四)优点与不足
• 1.优点
结合了符号系统与叙事描述两种记录 方式,可得到定量和定性的两类观察 资料
可保留被观察的事件或目标行为的完 整性
大班
3.行为定义
• 约束纪律:教师根据幼儿园日常或是 教学活动中的普遍性行为规范
• 提问: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 • 共同游戏: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活
动
4.选择观察情景
•目标行为发生的情景和地点 •师幼互动贯穿整个幼儿园活动 •晨间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体育 活动等等
5.记录方式
• 系统记录方式 • 叙事描述记录方式
6、叫嚷:哭闹、尖叫、咳嗽、吹口哨
7、噪声:发出咯咯声,撕纸、鼓掌、敲击书桌
8、转方向:把头和身子转向其他同学、向别人
显示东西
9、做其他事:玩弄东西、解自己鞋带等。
攻击 性行
为
身体 攻击
言语 攻击
关系 攻击
打人
踢人
谩骂
威胁
恶意 传播 谣言
威胁 终止 友谊
(二)观察过程--观察量表和计时工具
1.仔细观察 2.客观记录
(三)记录方式和资料呈现
1.检核 2.计数
事件取样
• 一、概述 • (一)涵义 • 选择一个事件作为观察目标,记录事件
发生的来龙去脉,包括说明事件发生的前 因后果等详细信息的研究方法。
(二)事件取样的目的
• 频率 • 持续时间 • 因果关系 • 严重性
(三) 适 用 时 机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的含义和优缺点。 2.能够熟练运用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1 第三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幼儿的行为表现复杂多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观察对象所有行为 都收集到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取样观察应运而生。取样观察是指选择 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观察,从而通过样本特征对整体做出推断。按照样 本类型不同,取样观察可分为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18 第 三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取 样 的 方 法
6岁幼儿的捣乱行为频数观察记录表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6.进行观察 首先,要仔细观察,使用精确的计时工具,注意观察的起止时间、
时距和时距间隔,严格按照操作性定义判断目标行为是否出现,相似 行为要注意区分。其次,填写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 整、清晰,以便对量化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
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操作性定义不仅有助于提高时间取样法的信度 和效度,便于不同的观察者使用同一行为标准进行观察,而且有助于 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更迅速、直观地判断目标行为并及时记录。
15 第 三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取 样 的 方 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3.选择观察对象 根据一定的抽取标准,确定被观察的幼儿,并为选取的幼儿编号,
以便记录。 例如,全班幼儿编号,从1号开始每隔10位抽取一次,选择的观察
对象为1号、11号、21号等。
16 第 三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取 样 的 方 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4.设定观察时间 根据一定的抽取标准,确定被观察的幼儿,并为选取的幼儿编号,
以便记录。 例如,全班幼儿编号,从1号开始每隔10位抽取一次,选择的观察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案例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案例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案例1. 引言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对于了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在进行这样的观察时,时间取样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探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的应用和结果分析。
2. 案例背景在某一幼儿园中,研究员使用时间取样法来观察6岁的小明在幼儿园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观察的目的是了解小明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举止,并以此为依据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
3. 时间取样法的描述时间取样法是一种通过对特定时间间隔内的行为进行观察,来了解整体行为模式的方法。
在本案例中,研究员随机选择了5个连续的观察日,并每天进行了4次观察,每次观察持续15分钟。
研究员使用一个观察表格,记录了小明在观察期间的行为,包括活动参与度、社交互动、情绪表达等。
4. 观察结果和分析通过对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员得出了以下结果和结论:4.1 不同活动参与度观察显示,在不同的活动中,小明的参与度存在差异。
他在游戏时间中表现积极,主动参与,并与其他孩子互动。
然而,在学习时间中,他的参与度较低,表现出一定的分散和不注意力。
4.2 社交互动能力小明在观察期间展示了较好的社交互动能力。
他能够主动与其他孩子建立联系,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小明可能表现出一定的羞涩和内向。
4.3 情绪表达和调控观察结果显示,小明能够有效地表达情绪并进行情绪调控。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能够通过寻求成人的支持来应对,并逐渐发展了一定的情绪调节策略。
5. 总结和回顾通过时间取样法的应用,研究员获得了关于小明行为表现的全面和多样化的信息。
观察结果揭示了小明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特点,包括活动参与度、社交互动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研究员还指出小明在学习时间中可能存在的注意力问题,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羞涩和内向表现。
6. 我的观点和理解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了解他们发展和需求的重要手段。
时间取样法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短时间的多次观察,可以捕捉到孩子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特点。
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一日生活点滴记录

【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一日生活点滴记录】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察方法,它可以帮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状态、行为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
本文将从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定义、方法、实施步骤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对大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观察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定义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一种通过对幼儿在特定时间段内活动、行为和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以此来全面了解幼儿的生活状态和个性特点。
它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加客观地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点滴,为幼儿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方法实施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观察的时间段:通常可以选择上午或下午的课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活动时间等作为观察的时间段。
2. 制定观察记录表:在观察过程中,需要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的方式,记录幼儿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活动、行为和表现。
观察者要尽量客观、细致地记录幼儿的一举一动。
3. 观察记录的分析:观察记录完成后,需要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
四、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意义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园老师更加全面地认识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特点,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时间取样观察法还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情绪变化和发展状况,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观察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生活点滴,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幼儿。
通过时间取样观察法,教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帮助。
六、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对于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为幼儿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据。
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文章标题: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在幼儿园教育中,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探讨幼儿园时间取样观察法的应用和意义。
一、案例分析1.1 案例一:小明的社交能力观察在一所幼儿园中,教师使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对小明的社交能力进行了观察。
在观察期间,教师发现小明在与同龄孩子交往时表现出羞涩和不安,很少主动和其他孩子互动。
但在与成年人交流时,他表现得开朗自信。
通过时间取样观察,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小明的社交能力,并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指导。
1.2 案例二:小花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另一所幼儿园中,教师利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对小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观察。
在观察期间,教师发现小花在一对一的情境下能够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在大班环境中会变得羞怯和不善言辞。
这些观察结果为教师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小花克服语言表达的困难。
二、实践指导2.1 如何进行时间取样观察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观察时间段,比如每天的课间休息时间或午睡时间,针对特定的行为或能力进行观察记录。
观察者需要保持客观、不干扰幼儿的行为,并尽量减少主观臆断。
2.2 如何分析和应用观察结果教师在观察后,需要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观察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干预方案。
2.3 如何与家长沟通和共享观察结果观察结果不仅仅是为了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设计,更要与家长进行共享和沟通。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结果,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发展潜力和成长需求,共同制定幼儿教育的目标和计划。
三、观点和理解通过时间取样观察法,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行为和能力,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效依据。
观察结果也可以帮助教师与家长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时间取样观察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方方便便灵活
对仅生力观要适频察求者用率较测的于较高的能观高行察且为那易些于发观
间实况记录法
取 样
内 性 性省高容 、 和时效具 永 一省客有 久 定翔 保 广力观实 存 度
采 观无用 察察法设 会费备增了用整辅加解个助观行过为程发生的
法
观切察实限人可制数不行受
难耗以时耗确间力定的多关种系行为之
无所事事 旁观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9:00-9:01
目标行为 出现1次, 持续50秒
备注:先呈现这个表格,然后将“目标行为出现一次”换成“1”(动画 方式),接着将“持续50秒”换成“50s”
9:00-9:01
无所事事
旁观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备注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目标行为出 现1次,持 续50秒
备注:“行为”移动到A类时,成功融合,移 动到B类时,也成功融合,这时A类和B类同时 出现错号的错误提示,再加“滴滴”声
备注:“依依行为”移动到无所事事类时,成 功融合,移动到旁观类时,也成功融合,这时 无所事事和旁观同时出现错号的错误提示,再 加“滴滴”声
无所 事事
旁观
独自 游戏
平行 游戏
联合 游戏
容易被观测到的行为
选择目标幼儿作为 观察对象
记录客观事实
分析行为表现
评价幼儿 行为并提 出建议
Step1:选择目标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某一特定幼儿 & 幼儿团体 观察目标
观察对象数量
有代表性
Step2:记录客观事实
游戏中行为的社会参与性
相互排斥原则
详尽性原则
A
B
行为
相
互
排
斥
原
则
无所
事事
旁观
依依的行为
合作 游戏
详
尽
性
原
依依的行为
则
备注:“行为”移动到前五类时,发出 “滴滴”的错误提示音,最后加上“合作 游戏”这一类时成功融合
标亮平行游戏的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
无所事事:幼儿未做任何游戏活动,也没与他人交往,只是随意观望,或走来走去、东张西望。 旁观:基本上观看别的幼儿游戏,有时凑上来与正在游戏的幼儿说话、提问题、出主意,但自己不直接参与游戏 单独游戏:幼儿独自一人游戏,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根本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 平行游戏:幼儿能在一处玩,但各自玩各自的游戏,既不影响他人,也不受他人影响,互不干涉。 联合游戏:幼儿能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互相追随,但没有组织和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合作游戏:幼儿为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玩游戏,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每个幼儿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并互相帮助。
Step4:评价幼儿行为并提出建议
幼儿现阶段发展状况
幼儿发展常模
评价
中班幼儿依依初步具备与同伴合作分工、共同游戏的意识,这从她几次表现出希望与同伴合作的意思中便可看出。 但也因缺乏一定的合作技能,才使依依几次“合作”都不了了之。
建议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依依缺乏合作游戏的技能。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获得 合作的技巧,并让幼儿在合作游戏中获得积极体验。
有利于幼儿园 课程的评价
处理度资较料大费的时难 费力
感谢观看
分析
依依“联合游戏”的时间最多,共4分40秒;其次是“平行游戏”,2分30秒;“独自游戏” 与“合作游戏”较少分别是30秒和1分10秒;而“无所事事”和“旁观游戏”并没有出现。可见, 依依在区域活动中以“联合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 在建筑区游戏过程中,依依与同伴希希一起搭建了一座“楼房”。在这过程中,俩人有交谈,也 有互借材料的行为出现,但是彼此间分工、合作并不清晰。仅有偶尔几个时间段依依表现出与同 伴希希合作的意愿,但这种合作行为只持续了几秒,并没有长时间地维持下去。
1(30s)
1(30s) 2 (30s,20s)
1 (30s)
1(40s) 1(20s)
2
(30s,20s)
1
(40s)
2
(20s,30s)
2
(20s,30s)
30s
2min30s 4min40s 1min10s
备注:讲的过程中分别标亮“联合游 戏,4分40秒”;平行游戏,共2分30 秒,独自游戏盒合作游戏,分别是30 秒和1分10秒
Step3:分析行为表现
9:009:01 9:019:02 9:029:03 9:039:04 9:049:05 9:059:06 9:069:07 9:079:08 9:089:09 9:099:10 合计
无所事
事
旁观
0s
0s
独自游
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 戏
1(50s)
1 (30s)
1(60s)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
时间取样法
描述观察法
日记描述法 轶事记录法 实况详录法 班级儿童日志
追踪观察法 图表观察法
社交图形法
有没有一种更量化、更 客观、更有技术含量的 观察方法呢?
时间取样法:
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观 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 及出现次数和持续时间的一种观察 方法。
出现频率高的典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