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学课件管理与组织导论

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和工作性质的变化改变了管理者的角色 在管理者和非管理部门之
间不存在清晰的界限
分类:基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
2 说明为什么并不总能很容易地确定谁是组织中的管理者
二 什么是管理 定义:管理是一个过程;是协调工作活动使之有效率和有效果的过程 管
6 解释效率和效果对管理的重要性
三 管理者做什么
1 管理职能和过程: 1916年;亨利 ·法约尔提出管理五职能说:即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和
控制 现在;绝大多数教科书采用管理四职能说:即计划 组织 领导和控制
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不像上面我们所描述的管理职能那么简单;现实中不 存在简单的 界限清晰的 纯粹的计划 组织 领导和控制的起点和终点 将管理 者所履行的职能描述为一种过程的观点更为符合实际情况 引入管理过程的 概念
系统观点对我们理解管理者做什么有哪些进一步的贡献呢
1系统研究人员将组织看做由相互依赖的因素包括个体 群体 态 度 动机 正 式结构 相互作用 目标 直觉所组成的系统 运用这种方式;管理者的工作是协调 自己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相互依存的部分能够在一起工作从 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工作的系统观点意味着决策和行动 3管理者职责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要认识和理解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至少辨认出了超过100个不同的权变变量;但是以下4种 变量代表了最普遍的权变变量
表13
普遍的权变变量
6 关于管理者工作的多种观点的总结
管理者的工作可以用不同的观点来描述:职能观点 角色观点 基 本技能观点 系统观点;以及权变观点 每一种方法都提供了对管理者工 作的一种不同视角 我们将采用职能方法作为研究管理的框架
1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作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
1.5 学习管理的价值
创造一种使组织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的工作环境,帮助其他人发现工作的意义和成就; 作为一名管理者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作出妥善的决策;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并与他们共事;
作为一名管理者的回报
1.5 学习管理的价值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管理的角色
1.3 管理者职能、角色与技能
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受和传递信息。 例如,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罗宾斯管理学知识要点完整版

管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2、管理的定义3、管理的4大职能4、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3个方面5、卡茨的3种管理技能6、权变理论权变变量7、组织的定义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1、管理的历史背景2、泰罗的科学管理4条原则3、亨利·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4、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组织5、组织行为的4个早期倡导者各自的理论简述6、霍桑实验梅奥的结论7、当今管理面临的9个趋势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是重点第二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地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1、组织文化的定义2、组织文化的7个评价维度3、文化如何影响管理决策4、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的构成5、利益相关者的定义6、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关系重要的原因7、如何管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4个步骤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1、3种不同的全球观念2、多国公司与跨国公司3、组织走向全球化的3个阶段4、民族文化的4个维度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1、社会责任的定义2、共享价值观的4个作用3、组织走向绿色的4个方式4、调节管理道德的4个因素5、改善道德行为的方法第三篇计划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1、决策制定过程的8个基本步骤识别决策问题→确认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实施备选方案→评估决策结果2、决策具有普遍性分布在管理的4种职能中3、问题和决策的类型结构良好问题和程序化决策;结构不良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4、4种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第七章计划的基础1、计划的定义1822、良好目标的特征1893、目标设立的步骤1904、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191第八章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定义2、战略管理过程的8个步骤3、组织战略的3种类型4、公司大战略5、竞争优势和5种竞争力量6、3种竞争战略第九章: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1、评估环境的3种技术环境扫描;预测和标杆2、分配资源的4种技术预算;排程;盈亏平衡分析和线性规划3、2种现代计划技术项目管理和脚本计划第四篇组织第十章组织结构与设计1、组织结构的定义2、组织结构的6个关键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连;管理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3、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4、影响组织设计的4个权变因素战略;规模;技术;环境不确定性5、3种传统的组织设计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6、现代的组织结构基于团队的结构;矩阵型结构与项目结构;内部自治单位;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第十一章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1、沟通的定义包括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2、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信息超载;防卫;语言;民族文化3、克服人际间有效沟通障碍的方法运用反馈;简化用语;积极倾听;控制情绪;注意非语言提示4、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5、沟通信息的流向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和斜向沟通6、沟通的3种网络类型链式网络;轮式网络;全通道式网络..看306页的图7、小道消息第十二章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管理的8个过程2、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3、影响招聘的3个因素3224、甄选的效度与信度5、绩效管理系统的定义6、绩效评估的7种方法7、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3个问题员工多样化管理;性骚扰;工作与生活平衡第十三章变革与创新管理1、组织变革的含义2、组织变革的内外部力量3+4 353-3543、变革的3种类型结构变革;技术变革和人的变革4、抵制变革的3个原因5、减少变革阻力的6种方法3606、变革管理中的3个新问题组织文化变革;持续的质量改进与流程再造;处理员工压力7、激发组织创新力的3个因素结构;文化;人力资源第五篇领导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1、态度的3种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与组织中最关键的3种态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2、认知失调理论3、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和大五人格模型4、预测行为的5种人格特质5、影响知觉的3种因素6、归因理论7、“假设性相似”8、刻板印象9、晕轮效应10、社会学习理论11、行为塑造的4种方法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第十五章理解群体与团队1、群体与非正式群体2、群体发展的5个阶段3、群体内聚力4、群体决策的优势与劣势4+45、4种常见的团队类型职能型团队;自我管理团队;虚拟工作团队;跨职能团队6、高效工作团队的9个特点第十六章激励员工1、动机的含义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麦格雷戈的XY理论4、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5、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6、目标设置理论7、强化理论8、工作设计的含义9、描述工作的5种核心维度10、公平理论11、期望理论12、激励员工的8种方法475-476第十七章领导1、领导的特质理论2、4种行为理论3、费德勒模型4、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5、路径—目标理论6、领导者构建信任的8种方法第六篇控制第十八章控制的基础1、控制的定义2、3种控制系统及其特征市场;官僚和小集团3、控制的3种类型4、有效控制系统的10个特征5、控制中的5个权变因素组织规模;职位和层次;分散程度;组织文化;活动重要性6、3个当代控制问题工作场所隐私;员工偷窃和工作场所暴力第十九章作业及价值链管理1、作业管理的含义2、价值链管理的含义3、成功的价值链管理的6个要求4、实施价值链管理的4个障碍第二十章控制组织绩效1、衡量组织绩效的4个作用2、衡量组织绩效的3个指标3、标杆比较和平衡计分卡方法4、管理者帮助组织提高绩效水平的3个方法597。
罗宾斯 第1章 管理与组织导论

第1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1 复习笔记一、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1)在这个复杂、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组织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能力。
(2)管理者对工作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3)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
①管理者影响员工的生产率和忠诚度;②管理方式影响组织的财务业绩;③研究证明,管理能力对创造组织的价值观很重要。
二、谁是管理者以及他们在哪里工作?1.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管理者是指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人。
①管理者的工作不是取得个人成就,而是帮助他人完成工作任务;②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可能意味着监管某个员工,还可能是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③管理者可能承担与协调和监管他人工作无关的其他工作任务。
(2)管理者的类型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将管理者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①基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是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即生产产品或者向顾客提供服务。
这样的管理者通常称为主管,也可以称为区域经理、部门经理或办公室主任。
②中层管理者。
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他们可能具有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或者事业部主任的头衔。
③高层管理者。
处于组织顶层,他们负责为整个组织作出决策、制定计划和目标,从而影响整个组织。
他们的典型头衔通常是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
2.管理者在哪里工作管理者是在组织中实现工作的。
组织(organization)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的。
所有的组织都具有三种共同特征,如图表1-1所示。
图表1-1 组织的特征(1)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通常是以该组织希望实现的目标来表达的。
(2)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员组成的。
组织需要人员来完成那些对组织实现其目标而言不可或缺的工作。
(3)所有的组织都发展出一种精细的结构,以使人员能够在其中从事他们的工作。
(精选推荐)管理与组织导论

• 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厂是海尔“激活休克鱼”的典型案例。 • 1995年7月,青岛红星电器厂划归海尔集团时负债1.3亿元,
海尔没有注入任何新的资金、设备和人员,结果第三个月就扭亏 为盈。与一般企业兼并不同,海尔只派了三个“海尔人”用“海 尔文化”去进行内部整顿,讲海尔的企业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 改变红星人的观念,全方位注入海尔的管理文化,把红星员工的 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再由他们把企业搞好。
1.1.2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 的存在。
(2) 管理和技术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 展的两只车轮。
1.1.3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 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其次 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 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 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 (3)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它 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 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法约尔:“管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实行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和控制。”
3.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4.霍德盖茨 :“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
成一定的工作。”
大师的观点
9.杨文士在其《管理学》中对管理下的定义为:“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 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 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与组织导论

第1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谁是管理者?定义: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
等级: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2.什么是管理?定义: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效果:“做正确的事”,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管理的目标:低资源浪费(高效率),高目标达成(高效果)。
3.管理者做什么?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制定角色卡茨的三种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人际技能(所有管理者),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4.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特征:a.有明确的目的;b.由人员组成;c.有精细的结构组织概念的变迁:更开放、更灵活和更具有响应性5.为什么要学习管理?a.管理的普遍性:所有的组织都需要管理;b.工作的现实;c.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
第2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1.管理的历史背景:早期影响管理学的学科:人类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20世纪前的重要事件:a.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b.工业革命。
介绍六种主要的管理理论:2.科学管理:a. F.W. Taylor “最佳方式”b.Gilbreth夫妇动作分类体系3.一般行政管理理论:a.Henri Fayol 14条管理原则b.Max Weber 官僚行政组织4.管理的定量方法5.理解组织的行为: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财产6.系统观点:组织是开放系统。
系统观念看管理者:a.管理者的工作是协调自己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b.决策和行动;c.认识和理解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7.权变理论:不存在简单的和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
权变变量: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例行程度、环境的不确定性、个体差异。
8.当前的趋势和问题:全球化: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工作;处理反资本主义的情绪;将工作转移到劳动力廉价的国家。
《管理学》(第二版)课件 第一章 管理与组织导论

第四节 管理者的工作与能力结构
二、管理人员的技能
(一)技术技能 (二)人际技能 (三)思想技能
图1-5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管理技能的侧重程度
第三节 谁是管理者
二、管理人员的分类
• 简单地讲,一个组织中的人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人员,一类是作业人 员。
• 组织中通常有许多管理人员,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组织层次上行 使着职责。我们通常按照组织层次把管理者由上至下分为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见图1-2)。
图1-2 管理层次
第一章 管理与组织导论
目录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组织与管理 第二节 什么是管理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组织与管理
一、什么是组织
• 人类对组织进行有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组 织种类愈加繁多,如工商企业组织、行政组织、文化教育组织等。
第四节 管理者的工作与能力结构
一、管理角色
(一)人际角色
• (1)代表人角色。 • (2)领导者角色。 • (3)联络者角色。
(二)信息角色
• (1)监督者角色。 • (2)传播者角色。 • (3)发言人角色。
第四节 管理者的工作与能力结构
(三)决策角色
• (1)企业家角色。 • (2)混乱驾驭者角色。 • (3)资源分配者角色。 • (4)谈判者角色。
自来水公司等)打交道。再者,我们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的那 一刻起,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学习管理学可以获得 基础知识,有利于你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 同时,学习管理学可以更好地领悟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 拓展工作事业视野,对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管理学原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期末必备

1、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管理是组织特定情景条件下,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和活动进行系统协调的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
①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②必须关注内外部情境③实质在于协调④主要对象是人⑤要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体现出来2、管理的有效性是效果(强调结果)和效率(强调过程)的结合3、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组织顶层的管理者,对组织绩效影响最大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管理组织的大量日常事务基层管理者:一线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操作者的日常活动4、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分类: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②领导者③联络者信息传递方面:④监听者⑤传播者⑥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⑦企业家⑧混乱驾驭者⑨资源分配者⑩谈判者5、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第二章西方管理思想演变1、古典管理理论体系: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2、科学管理理论(泰罗)主要内容:①工作定额②劳动方法标准化③科学地选择并培训工人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⑥例外原则3、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14条管理原则:①分工②权责相当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报酬⑧集权与分权⑨等级层次⑩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稳定⒀主动性⒁团结精神4、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六大特征:①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正式的规则和法规)②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定义清晰的等级制)③人与工作的关系。
成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④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正式的甄选)⑤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
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围及权责,然后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
⑥成员的工资及升迁。
按职位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其事业心。
5、霍桑实验研究成果: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大胆突破,把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人的因素上来,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领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谁是管理者?定义: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
等级: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2.什么是管理?定义: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效果:“做正确的事”,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管理的目标:低资源浪费(高效率),高目标达成(高效果)。
3.管理者做什么?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制定角色卡茨的三种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人际技能(所有管理者),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4.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特征:a.有明确的目的;b.由人员组成;c.有精细的结构组织概念的变迁:更开放、更灵活和更具有响应性5.为什么要学习管理?a.管理的普遍性:所有的组织都需要管理;b.工作的现实;c.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
第2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1.管理的历史背景:早期影响管理学的学科:人类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20世纪前的重要事件:a.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b.工业革命。
介绍六种主要的管理理论:2.科学管理:a. F.W. Taylor “最佳方式”b.Gilbreth夫妇动作分类体系3.一般行政管理理论:a.Henri Fayol 14条管理原则b.Max Weber 官僚行政组织4.管理的定量方法5.理解组织的行为: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财产6.系统观点:组织是开放系统。
系统观念看管理者:a.管理者的工作是协调自己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b.决策和行动;c.认识和理解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7.权变理论:不存在简单的和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
权变变量: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例行程度、环境的不确定性、个体差异。
8.当前的趋势和问题:全球化: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工作;处理反资本主义的情绪;将工作转移到劳动力廉价的国家。
企业家能力第3章组织文化1.管理者:万能的还是象征的?a.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组织本身的素质。
b.管理象征论:组织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管理者必须对随机性、混淆性和模糊性中的内在含义作出判断。
c.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
管理的自由决定权受组织的内部约束力量(组织文化)和外部约束力量限制(组织环境)。
2.组织文化:定义: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它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定义的三方面含义:a.文化是一种感知;b.文化的公有性;c.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
表述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成果导向,员工导向,团队导向,进取性,稳定性,创新与风险承受力。
强文化和弱文化:强文化:强烈坚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比弱文化对雇员的影响更大,强文化可以提高组织绩效。
文化的来源:组织创始人的愿景或使命。
员工如何学习文化:故事,仪式,有形信条,语言。
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计划(包含的风险度、环境扫描程度),组织(自主权程度、相互联系程度),领导(关心工作满意度、哪种领导方式适宜),控制(雇员自身控制还是外部控制、绩效评价强调哪些标准)。
3.当今管理者面临的组织文化问题:创建道德的文化:风险容忍度高、中低水平的进取心,在看重结果的同时也重视手段的组织文化最可能塑造高道德标准。
创建创新的文化创建回应顾客的文化精神境界组织文化:意义明确的目的、关注个体发展、信任与开放、给员工授权、容忍员工表达自己。
第6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1.决策制定过程:定义:在两个或者更多的方案中作出选择。
决策制定过程八个步骤:1)识别决策问题:意识到问题,迫于压力采取行动,拥有行动所需的资源。
2)确认决策标准3)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4)开发备择方案5)分析备择方案6)选择备择方案7)实施备择方案8)评估决策结果2.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决策制定方式:理性:决策的制定是符合组织最佳经济利益的。
结果相对来说是具体的和可度量的。
有限理性:管理者理性地作出决策,同时也受到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
承诺升级:在过去错误决策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承诺的现象。
直觉: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基于决策者的经验以及积累的判断。
●问题和决策的类型:结构良好问题和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制定方式:程序、规则、政策。
结构不良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
●决策制定条件:确定性:每一种方案和结果都是已知的。
风险性:能够估计出每一种备择方案的可能性。
不确定性:不能肯定结果和概率。
方法:最大化最大收益、最大化最小收益、最小化最大遗憾。
●决策风格:两个维度:思维方式:理性——直觉;模糊承受力:低——高。
命令型风格、行为型风格、分析型风格、概念型风格●决策制定的偏见和错误:经验法则(启发法):简化决策的制定过程。
可能会导致处理和评价信息过程中的错误和偏见:自负、即时满足、锚定效应、选择性认知、证实、框架效应、有效性、典型性、随机性、沉没成本、自利性、后见。
3.对管理决策的总结决策制定方式问题和决策类型决策制定条件决策决策者风格决策制定的错误和偏见4.当今世界决策制定:理解文化差异、掌握退出的时机、使用有效的决策制定过程高度可靠性组织的五个特点: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听从一线专家的意见;可以应对突发事件并提供解决方案;对复杂性的应用;预测他们能力的极限。
第8章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战略管理的定义:管理者为制定组织战略而作的工作。
组织战略:是决定组织长期绩效的决策和行动。
●组织管理重要的原因:1)它能影响业绩;2)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环境;3)组织的本质的要求;4)涉及管理者制定的许多决策。
2.战略管理过程:1)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2)外部分析;(分析外部环境,评估机会和威胁)3)内部分析;(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评估优势和劣势)4)构造战略;(三种类型)5)实施战略;6)评估结果。
3.组织战略的类型:●公司层战略:增长战略:集中化(增加自己业务)、纵向一体化(对输入(后向)、输出(前向)或二者进行控制)、横向一体化(合并同产业其他组织)、多元化(相关多元化(相关产业不同业务)、非相关多元化(不同产业不同业务))稳定性战略:保持市场份额,维持公司现有业务。
原因:行业处于剧变时期、行业遭遇低增长或零增长。
更新战略:制定战略消除导致公司绩效下降的组织劣质。
紧缩战略:绩效问题不严重时的短期更新战略;扭转战略:问题严重时。
公司业务组合分析:两个维度:市场份额:低——高,预期增长率:低——高。
四种类型:瘦狗、现金牛、问号、明星。
●业务层(竞争性)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职能层战略4.当今环境下的战略管理:战略灵活性组织战略的新方向:电子商务战略、顾客服务战略、创新战略。
第10章组织结构与设计1.组织结构的定义:组织:对工作任务进行安排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结构:组织内部对工作的正式安排。
组织设计:发展或变革一个组织的结构。
组织设计的六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区部门化、过程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指挥链(职权、职责、统一指挥)、管理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2.组织设计决策:●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机械式组织:高度的专门化、僵化的部门划分、指挥链明确、窄管理跨度、集权化、高度正规化。
有机式组织:跨职能团队、跨层级团队、信息自由流动、宽管理跨度、分权化、低度正规化。
选择的权变因素:1)战略与结构:创新:有机式;成本最低:机械式;模仿:两种同时。
2)规模与结构:大型组织倾向于机械式。
随组织增长规模对结构的影响强度减弱。
3)技术与结构:单件生产(有机式)、大批量生产(机械式)、连续生产(有机式)。
技术常规化,结构机械式。
技术非常规化,结构有机式。
4)环境不确定性与结构:环境不确定性越大,越需要有机式。
3.常见的组织设计传统的组织设计: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现代的组织设计:团队结构、矩阵型和项目型结构、无边界组织、虚拟组织、网络组织当今组织设计的挑战:维持员工之间的联系、创建学习型组织、全球结构问题的管理。
第11章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1.理解管理沟通沟通的定义:意义的传递和理解(而不是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包括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
沟通的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信息。
2.人际沟通过程●沟通过程七要素:信息源、编码、通道、解码、接受者、反馈、噪声。
●人际沟通方法:语言沟通:沟通方法要反映出发送者的需要、接受者的需要、所沟通消息的特性、通道的特性。
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语调。
●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过滤(层级数目和文化)、情绪、信息超载、防卫、语言、民族文化。
●克服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运用反馈、简化用语、积极倾听、控制情绪、注意非语言提示。
3.组织中的沟通●正式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按照规定的指挥链或者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而进行的沟通。
非正式沟通:不由组织的层级结构限定的沟通。
●沟通信息的流向: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
●组织沟通的网络:沟通网络类型:链式轮式全通道式评价标准:速度中快快准确性高高中领导者的产生中高无成员满意度中低高4.当今组织中的沟通问题:管理网络世界中的沟通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沟通在顾客服务中的作用“政治上准确”的沟通第13章变革与管理创新1.变革的力量●外部力量:市场力量、政府的法律法规、技术、劳动力市场的波动、经济变化内部力量:组织战略的重新制定或修订,组织的劳动力队伍变化,新设备的引进,员工的态度。
●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风平浪静观:卢因的三步骤变革:解冻(增强驱动力、减弱制约力)、变革、再冻结。
将变革看做对组织平衡状态的一种打破。
急流险滩观:与新时代的动态环境相适应。
2.组织变革管理●定义:组织变革:人员、结构、技术的任意变动。
变革推动者:作为催化剂起作用的并承担变革过程管理责任的人。
●变革的类型:结构变革、技术变革、人员变革●应对变革的阻力:抵制变革的原因:1)变革使已知的东西变成模糊不清和不确定的;2)我们出于习惯地做事情;3)担心失去已有的;4)顾虑变革并不符合组织的目标和利益。
减少阻力的技术:教育与沟通、参与、促进与支持、谈判、操纵与合作、挑选接受变革的员工、强制。
3.变革管理中的新问题●组织文化变革:促进组织文化变革的有利条件:1)大规模危机出现;2)领导职位易人;3)组织新而小;4)文化力弱。
如何实现文化变革:展示现有文化是无效的;推行新的“做事方式”;强化新的价值观。
●处理员工压力:由潜在压力转化为现实压力的两个前提: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结果很重要。
压力的来源:个人的因素,与职务相关的因素。
压力的症状: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