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瑟罗》中爱米莉亚的形象
浅谈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文主义意识

浅谈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文主义意识作者:厉益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3期摘 ; 要:莎士比亚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中1601-1607年是悲剧时期,这一时期他从人文主义意识出发,对封建衰退、资本主义产生这一过渡时期的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分析和描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从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本文试通过分析《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来探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文主义意识。
关键词:悲剧意识;人文主义;主题价值中图分类号:I106.3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92-01《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奥瑟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冒险家,他具有坦率、天真、正直的优秀品质,他向往纯洁的爱情,向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但也正因为他这种单纯的信任,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奥赛罗和伊阿古的矛盾并不是特例,而是代表了当时整个英国社会那种具有崇高的理想与利己主义的欲望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
这样的冲突,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英国社会中,自然极其深刻地表达了人文主义的危机,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爱情理想比如真挚之爱战胜一切等受到重大挫折。
我的妻子!我的妻子!什么妻子?我没有妻子。
啊,难堪!啊,不幸的时辰!此后奥赛罗确切的知道了妻子的无辜。
在杀死妻子后他的懊悔和他的复仇一样的可怕,他陷入了一种死亡般难以自拔的绝望之中。
自杀前奥赛罗向元老院陈述杀妻原因的那段话与他开始时讲述恋爱经过的那段话是同样精彩的,只有这样的结尾才能配得上那样的开头。
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增加我们对奥赛罗的同情,那就是他的坦诚和慷慨了。
莎士比亚在这里用短短半行取得的效果可能要花费其他作家十几段冗长的描写。
就奥赛罗本身而言,他的悲剧与他的人文主义自觉意识的弱化不无关系。
在爱米莉亚揭破真相之前,他一直把伊阿古当作亲信,在伊阿古的阴谋导演下,他在较长时间里失去了内心的和谐。
奥赛罗

关于莎士比亚:一. 简介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及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合称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
二. 戏剧创作艺术特色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剧坛的“巨人”。
他的戏剧创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有着精湛的艺术技巧,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十分赞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曾告诫人们“不应该为了观点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土比亚”。
那么,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奥秘何在为什么它具有永不衰退的艺术魅力这是与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紧密相联的。
1.莎士比亚在类型众多的剧本(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励,传奇剧)中,塑造了数以千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丰富了戏剧艺术的人物画廊。
上自高贵的国王大臣,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性格各殊:面貌各异。
即使是同一阶层的人物,如莎氏所创造的帝王将相凯撒、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麦克佩斯、李耳王等,既有其作为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更有其不同的个性,可以说没有一个是雷同的、相似的。
再以莎氏笔下的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而言,朱丽叶、鲍西娅、考狄莉亚、黛丝德蒙娜、奥菲利娅等,也决非用善良、真挚、热情等词语所能概括的。
至于一些被公认的突出的艺术典型,如汉姆莱特、奥瑟罗、夏洛克、福斯泰夫等,更是人各一面,呼之欲出。
2.“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莎剧又一鲜明的艺术特色。
早在1859年,恩格斯就曾把“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的生动与丰富”的完美融合,看作是未来戏剧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浅析《奥赛罗》中主要人物形象

浅析《奥赛罗》中主要人物形象作者:樊平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关键词:人物形象;伊阿古;奥赛罗;苔丝狄蒙娜《奥赛罗》是莎翁四大悲剧之一,莎翁高超的戏剧创作技巧在其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奥赛罗》的魅力经久不衰,是不可复制的。
《奥赛罗》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
莎士比亚通过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并捕捉细微的变化以及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使剧中人物面貌各异,个性突出,深入人心。
剧中主要人物大致为:皮肤黝黑的摩尔人奥德赛大将军;工于心机、阴险狡诈的伊阿古;肤白貌美,身份高贵的白莲花苔丝狄蒙娜。
一、伊阿古:魔鬼的化身嫉妒、虚伪、阴险的代名词。
剧中的伊阿古是个嫉妒心作祟的小人[2]。
他嫉妒的对象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嫉妒的对象是凯西奥,嫉妒他的年轻俊美,嫉妒他的精明强干,更嫉妒他深得上司的欢心。
于是伊阿古设计让凯西奥身败名裂。
他深知凯西奥一喝酒就坏事的毛病,在奥赛罗安排凯西奥值班之际,故意灌醉他,精心布好一个陷阱,让凯西奥、罗德利哥和蒙泰诺相互争斗,既使得凯西奥丢弃了官职,也离间了奥赛罗与凯西奥的关系,从而让奥赛罗不再信任凯西奥;更为凯西奥找苔丝狄蒙娜求情埋下伏笔。
伊阿古第二个嫉妒的对象是奥赛罗。
奥赛罗是个血统低贱的摩尔人,不仅拥有比较大的权力成为自己的上司,更令伊阿古嫉妒的是出身高贵,美丽端庄的苔丝狄蒙娜对奥赛罗青睐有加。
他心里极度不平衡,一遍又一遍问自己为什么,同时他怀疑自己的妻子爱米莉深爱着这个摩尔人,并臆想奥赛罗和他的妻子有着不正当的关系。
嫉妒与怀疑是伊阿古处心积虑的最初原因,他披着忠诚、正直、谦虚、善良的羊皮去接近奥赛罗,在奥赛罗面前卖力地表演,从而取得奥赛罗的信任。
在和奥赛罗相处的过程中他一步一步引导奥赛罗去怀疑妻子苔丝狄蒙娜不忠,并且诽谤凯西奥便是苔丝狄蒙娜的出轨对象。
为了让奥赛罗深信不疑竟不惜让自己的妻子爱米莉去偷苔丝狄蒙娜的手帕,之后栽赃给凯西奥,把手帕扔进他的房间。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奥赛罗

冲 丝狄梦娜对他的真挚同情 性.b.对于财富的疯狂追
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之一
奥赛罗
《奥赛罗》
关内容简介 人物形象分析
艺术特点 手帕的功能
内容简介
•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 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 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 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 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 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
奥赛罗VS苔丝狄蒙娜
c、人物性格多层次并用
如:奥赛罗 思想层次(人文主义)、文化层次(人格尊 严)、心理层次(轻信、复仇)、性格层次(嫉妒)
③全剧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快速,紧张
激烈,动作性强,用三角关系作为冲突 动力推动全剧的情节发展。
奥赛罗
苔丝德蒙娜
伊阿古
凯西奥
④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剧烈的悲剧冲突
如: 奥赛罗 vs
3.他们的爱情没有坚实的基础:
苔丝狄蒙娜对奥赛罗是英雄崇拜;奥赛 罗应为对方的爱,以及把她作为理想的化 身而爱对方。
他们的爱情过于精神化,但在社会的束 缚下,种族、门第、肤色、年龄、相貌的 巨大鸿沟,岂是精神就可以填平的。
综上两点,苔丝狄蒙娜的“背叛”,是 他心中天使的美好、纯洁的堕落,是他重 于生命的人文主义理想的毁灭;同时,他 失去了在白人社会中平等地位,功名、荣 誉、事业。
• 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 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 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 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人物关系图
勃拉班修
凯西奥 情妇 比恩卡
副 官
苔丝狄蒙娜 妻子 奥瑟罗 前任 蒙太诺
《奥赛罗》读后感

《奥赛罗》是关于嫉妒与欲望,爱与毁灭的故事。
那么,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奥赛罗》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奥赛罗》读后感1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
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
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
两人只好私下成婚。
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
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
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
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这篇小说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而这些人物的性格集中体现在矛盾冲突中,且其性格会随着情节发展而加以变化,向我们呈现其多面性。
比如文中的伊阿古,他是以一个极端利己主义的典型出现的。
他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心中充满妒忌和仇恨,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而文中的主人公奥赛罗却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
他真诚,坦率,相信人又疾恶如仇。
他把和苔丝狄蒙娜的当作人世间最美好的体现,而她的“不贞”就代表了理想的破灭。
也就是由于他的轻信,而错杀无辜。
可以说导致他悲剧的与其说是伊阿古的阴谋诡计和卑鄙伎俩,还不如归罪于他的轻信和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 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
所以实际上他是不敢相信那么美好的女子,那么美好的幸福是属于自己的。
而作者把这么复杂的性格刻画了出来,其技艺高超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奥赛罗》这一篇小说,是莎士比亚戏剧特点的全面体现,其中的语言的生动丰富个性化,以及展示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再加上情节的生动丰富,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品读莎翁,从语言与人性上来看更有其不朽的魅力,那一句句一般的对白,让人感受来自内心的冲击,语言的形象与生动,让人为自己无法亲自品读原著而懊恼。
不朽的女性形象——论《奥塞罗》中苔丝德梦娜和爱米莉亚之异同

Ma . 【 r 2) O6
第2 5卷 第 2期
Vn . 5 No. 12 2
不 朽 的 女 性 形 象
论《 塞 罗》 奥 中苔丝德 梦娜和 爱米莉亚之异 同 李春 明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108 ) 500
摘
要 :奥塞罗》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之一 , 中女性人 物 的刻画栩栩 如生。 苔丝德 梦娜 和爱米 莉亚 既有 《 是 其
2 她 们 都是 女 权 主 义 者 。苔 丝 德 梦 娜 与 以 其 父 为 代 表 . 的 封 建 贵族 做 斗 争 , 米 丽 亚 与 以其 丈 夫 为 代 表 的新 兴 个 人 爱
主义做斗争 。在苔丝德梦娜离家与奥塞 罗缔结 良缘的夜晚 。 旗官伊 阿古伙 同洛德 里哥在 她 家 大 门前 大 喊大 闹 , 大肆 诽 谤, 意在惊起勃拉班 旭和熟 睡 的亲戚们 , 以阻 止两位新 人 借 的结合。勃拉班旭正是封建父权与官威 的化 身 , 他果然急 怒
一
、
苔丝德梦娜与爱米莉亚的相 同点
苔丝德梦娜 , 勃拉 班旭 及众元 老无 言以对 , 能承认 其婚 姻 只 的合法性。莎士 比亚生活在资本主义原始 积累时期 , 各种竞 争空前激烈。对权势和金钱的欲望使人去 冒险 。 进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装欺
骗 , 一 切 表 现 出资 本 主义 原 始 积 累 的 新 型 的人 生 观 , “ 这 即 一
《 奥塞罗》 莎士 比亚 的著名悲 剧 , 是 作者对女性人物 的刻 画淋漓尽致 。其 中共 有五个 女性人 物 , 即苔丝德 梦娜 、 爱米
莉 亚 、 央加 、 丝 德 梦 娜 的 母 亲 及 侍 女 巴 巴 拉 。 后 两 者 可 皮 苔
《奥赛罗》中爱米莉亚的女性意识分析

因而女性 是从 属于男性 的 。上帝 创 了勇敢的黑人将军奥赛罗轻 信奸人伊 阿古 的谗言 , 对妻 子 的一 根肋 骨做 成的 , 帮 助他排解 寂 寞 , 因而 夏 苔丝 狄蒙娜的贞洁产生怀疑 , 最终 因嫉妒 亲手杀 害 了 自己 造 夏娃是 为 了满足亚 当的需要 ,
的妻 子 , 酿 成 一 出爱 情 和 婚 姻 的 悲 剧 。伊 阿 古 的妻 子 爱 米 娃作 为女性 的身份 不是 独立 的。她是 次要的 , 是他 的补充 。
第1 4卷 第 5期
重庆 交通 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2 0 1 4年 1 0月
V o 1 . 1 4 N o . 5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O c t . 2 0 1 4
展起着重要 的作用 。爱米莉亚有着正直 、 不畏强暴 、 心直 口
一
、
引 言
快 的泼辣性格 , 这一性格在奥赛 罗 向其 证实苔 丝狄蒙娜 是
英国文艺复兴 时期 伟大 的诗 人 、 戏剧家 威廉 ・ 莎士 比 否忠贞 时体 现得 淋漓 尽致 。她给读 者 留下 的第 一 印象 是 对 丈夫伊 阿古 百依百 顺 、 言 听计 从 的好妻 子形 亚的作品被一代又一代 人传颂 , 成 为世界文 学宝库 中的无 恪守 妇道 、
念 日的讲话 》 ( 1 9 1 4年 ) 中所 言 : 莎 士 比亚对 人性无 论在广
度还 是在 深度 和高度上 , 都发挥到淋漓尽致 。
二、 文 艺复 兴 时期 女性 的 生存 困境
《奥赛罗》读书笔记

《奥赛罗》读书笔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导语:《奥赛罗》是关于嫉妒与欲望,爱与毁灭的故事。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奥赛罗》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奥赛罗》读书笔记1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
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
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
两人只好私下成婚。
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
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
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
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这篇小说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而这些人物的性格集中体现在矛盾冲突中,且其性格会随着情节发展而加以变化,向我们呈现其多面性。
比如文中的伊阿古,他是以一个极端利己主义的典型出现的。
他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心中充满妒忌和仇恨,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而文中的主人公奥赛罗却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
他真诚,坦率,相信人又疾恶如仇。
他把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当作人世间最美好的体现,而她的“不贞”就代表了理想的破灭。
也就是由于他的轻信,而错杀无辜。
可以说导致他悲剧的与其说是伊阿古的阴谋诡计和卑鄙伎俩,还不如归罪于他的轻信和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
他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
所以实际上他是不敢相信那么美好的女子,那么美好的幸福是属于自己的。
而作者把这么复杂的性格刻画了出来,其技艺高超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奥赛罗》这一篇小说,是莎士比亚戏剧特点的全面体现,其中的语言的生动丰富个性化,以及展示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再加上情节的生动丰富,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奥瑟罗》中爱米莉亚的形象
[摘要]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创作戏剧和诗歌,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戏剧《奥瑟罗》是“四大悲剧”之一,爱米莉亚是《奥瑟罗》中的一个小角色,却也因她的不同寻常的表现,而展现了当时背景下的某些女性的写照。
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精神意义。
[关键词]莎士比亚;《奥瑟罗》;爱米莉亚;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主要创作戏剧和诗歌,由于其杰出的成就和贡献,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在戏剧创作中,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还有许多其它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莎士比亚用自己的笔,创作了许多富有个性和特别意义的人物形象。
戏剧《奥瑟罗》作为“四大悲剧”之一,主要讲的是摩尔族将领奥瑟罗将旗官伊阿古想要的副将位置给了凯西奥,伊阿古因不满和嫉妒决意设计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利用身边人对他们进行报复。
最后,伊阿古的阴谋被妻子爱米莉亚揭发,爱米莉亚因此被杀。
知道真相的奥瑟罗痛悔不及而自戕,伊阿古被审判处死。
这部戏剧,既是浪漫主义作品,又富有极大地现实性,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个人主义意识思想的极端和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
爱米莉亚是《奥瑟罗》中的一个小角色,旗官伊阿古的妻子,苔丝狄蒙娜小姐的女仆。
尽管只是一个小角色,台词也不是太多,却也因她的不同寻常的表现,而展现了当时背景下的某些女性的写照。
一、忠诚护主的仆人形象
苔丝狄蒙娜小姐是元老勃拉班修的女儿,违逆父亲的意思执意嫁给了奥瑟罗。
爱米莉亚正是苔丝狄蒙娜小姐的女仆。
作为一个女仆,爱米莉亚有着仆人的共性,尽职尽责的照顾好小姐的生活起居,听从小姐的安排。
在第四幕的第三场中,苔丝狄蒙娜小姐因奥瑟罗让自己独处,所以把爱米莉亚遣开。
爱米莉亚对此虽有细微异议,但还是按照吩咐,“把那些被褥铺好了”。
在奥瑟罗面前也是小心的伺候着。
第四幕的第二场中,奥瑟罗因怀疑妻子苔丝狄蒙娜和凯西奥有暧昧关系,便找来爱米莉亚来问话。
“那么你没有看见什么吗?”“你不是看见凯西奥跟她在一起吗?”“什么!他们从来不会低声耳语吗?”“也不会打发你走开吗?”“没有叫你去替她拿扇子、手套、脸罩,或是什么东西吗?”……面对这些问题都一一回答,最后还对奥瑟罗保证说,“将军,我敢用我的灵魂打赌她是贞洁的。
”
认真的做好本职事件,颇有苦心的也想让将军和小姐之间的感情可以和好如初。
虽然在奥瑟罗面前尽力的替苔丝狄蒙娜小姐说话,但由于奥瑟罗的执着和嫉妒心的膨胀,终是没能制止悲剧的发生。
二、贴心友爱的朋友形象
爱米莉亚既是苔丝狄蒙娜小姐的侍女,又是她的朋友。
在奥瑟罗疑心苔丝狄蒙娜小姐时,对男人有这种胡思乱想的行为满是不屑,同苔丝狄蒙娜小姐感慨道,“好的男人一两年里头也难得碰见一个。
男人少一张胃,我们是一块肉;他们贪馋地把我们吞下去,吃饱了,就把我们呕出来。
”
爱米莉亚也会在奥瑟罗用“娼妇”骂了苔丝狄蒙娜小姐时,替她愤怒,并马上定断分析,“一定有一个万劫不复的恶人,一个爱管闲事、鬼讨好的家伙,一个说假话骗人的奴才,因为要想钻求差使,造出这样的谣言来;要是我的话说得不对,我愿意让人家把我吊死。
”不停地骂那个说了闲话的人。
在第四幕第三场,苔丝狄蒙娜小姐满心为奥瑟罗责骂她而伤心时,听她唱起了杨柳歌。
同她谈心,说为了整个世界可以出卖自己的贞操。
安静的抚慰那颗受伤的心灵。
故事的尾声中,第五幕第二场,奥瑟罗嫉妒已将他吞灭,对苔丝狄蒙娜小姐下了杀手,正好被爱米莉亚撞破。
知道了事情缘由的爱米莉亚不停地斥责奥瑟罗,并为苔丝狄蒙娜辩驳,“那么她尤其是一个天使,你尤其是一个黑心的魔鬼了!”“你说她轻浮,你自己才像火一样粗暴。
啊,她是圣洁而忠贞的!”“你配不上这样的好妻子,你这种行为是上天所不容的。
”终究是无事于补,强大的嫉妒之心,已将人原本的理智吞没了。
三、坚贞喜爱丈夫的妻子形象
爱米莉亚对伊阿古满是信任和喜爱,生怕他累了,苦了。
相信伊阿古是一个真正的“老实人”。
在多场情节中都有体现。
在第二幕的第二场中,凯西奥问候爱米莉亚,便开始的一场对话,爱米莉亚佯怒地对丈夫伊阿古说“我再也不要你给我编什么赞美诗了。
”淡淡地宠溺流露出来。
在后来的故事发展中,伊阿古设计使得凯西奥被革职。
不明真相的爱米莉亚认为,自己的丈夫作为卡西奥的朋友对此很是恼怒又伤心,便求苔丝狄蒙娜小姐出力,向奥瑟罗多替凯西奥说说好话,使他恢复职位,让自己的丈夫也可以宽心。
伊阿古的计谋又得以推进。
伊阿古为了自己的阴谋也利用了爱米莉亚,让她去偷苔丝狄蒙娜的手帕,奥瑟罗送给小姐的定情信物。
碰巧,有一天,苔丝狄蒙娜小姐的手帕掉在地上,被爱米莉亚捡到,还是私心地“为了讨他的喜欢”,向苔丝狄蒙娜小姐隐瞒了手帕被自己捡到的的事实。
在同苔丝狄蒙娜小姐聊天,世界上有没有随意出卖自己贞操的女人时,即使对那种女人充满不屑,但爱米莉亚说,“可是为了整个的世界,谁不愿意出卖自己的贞操,让她的丈夫做一个皇帝呢?我就是因此而下炼狱,也是甘心的。
”
最终,苔丝狄蒙娜小姐被奥瑟罗杀死,爱米莉亚终于知道了所有的事实,知道了一切都是丈夫的恶劣行径,满心忧伤的要揭穿这一切,还小姐一个清白,即使知道“照理我应该要服从他,可是现在却不能服从他。
”说出真相的那刻,伊阿古也愤怒不已,举刀刺杀了爱米莉亚。
多么的心寒,爱着的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四、刚烈正直的女性形象
爱米莉亚面对将军奥瑟罗的质问时,毫无畏惧,不卑不亢地徐徐回答,也尝试着对他的行为和态度提出异议。
当他疑心苔丝狄蒙娜小姐与凯西奥有暧昧关系时,做出的那一系列让苔丝狄蒙娜小姐寒心的事儿和态度,爱米莉亚作为旁观者也不忍心,虽然崇拜他的英勇,也会劝说,斥责,有着大胆而直率的性情。
作为妻子,她忠于自己的丈夫,认真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并在伊阿古阴谋揭穿前,一直深信着丈夫是一个忠诚的老实人。
但是,在真相被揭穿时,即使痛心,也要拼命地反抗丈夫的命令而说出真相。
面对难以反驳的铁证,犯罪人是自己深爱的丈夫,在事实和爱情面前,选择了事实,对他的不耻行为进行控诉,将真相公布于众,“我要像北风一样自由地说话,让天神、世人和魔鬼全都把我嘲骂羞辱,我也要说我的话。
”最终,被不知悔改的伊阿古一气之下提剑杀害,唱着“杨柳歌”而去。
心地简单的爱米莉亚,知道许多坏人坏事,自
己清白规矩,却说如果可以得到“全世界”也可以越轨。
深信是“好人”的丈夫,却用最后的一剑,破坏了她所有的幻想。
或许她没有过多的学识,但所有的这些都无疑不在向读者证明,爱米莉亚是一个崇尚真理、不畏强权、敢说敢言的新时代女性。
她不仅仅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小小的女仆,更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证明,是当下时代新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精神意义。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9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孙家琇.莎士比亚辞典[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3]维克多·雨果(法).威廉·莎士比亚[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