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茶叶标准

合集下载

促进安顺市茶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促进安顺市茶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36・!桑#叶通讯总第212期促进安顺市茶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肖正广V(1-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l科技学院230036;2.安顺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561000)摘要:阐述了当前安顺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就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安顺;茶产业;措施;建议茶叶是我国传统产业,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具有广泛消费性和社会性。

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特别是新式茶饮、名优绿茶、特色品牌的茶叶需求逐年递增。

安顺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独具特色,茶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具有优质茶园,具备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如何走出一条新式发展的路子,值得思考。

1安顺市茶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规模目前,安顺全市茶园面积2.6万hm2,投产面积2.2万hm2,产量1.14万t,产值22.2亿元(全市有6个省级茶叶示范园区,4个乡级茶叶示范园区。

拥有茶叶加工企业224家。

1-2茶园分布全市产茶乡镇达53个、涉茶村245个,茶园主要分布在西秀区、普定县、镇宁县、紫云县,关岭县、平坝区茶园较少。

1-3产品结构全市主要生产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茶类(全市茶叶品牌有瀑布、朵贝、明英、春来、过江龙、黔龙、土红坡、格凸春芽、红崖天书、屯堡仙茗等,其中,主打品牌为贵州省公共品牌、贵州五大名茶的瀑布毛峰和地方区域公共品牌、贵州历史名茶的朵贝茶。

但是,品牌众多,却无一个具有较咼价值的品牌。

虽说现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瀑布茶(黄果树毛峰)和朵贝茶2个,但品牌市值和市场竞争力较小。

1-4加工能力全市茶叶产量1100t,干毛茶加工约1.8万t,夏秋茶利用率不高,产量较少。

生产吞吐力不大,虽有250家以上茶企,但都以小作坊居多(或者一个茶园同时注册几个公司,严重影响生产力),主要加工绿茶、红茶等产品,加工能力低。

另外,由于同类产品居多,不具有市场产品吸引力,市场狭小,致使夏秋茶下树率较低,产量较少。

2当前发展存在问题2.1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发展效率低安顺市茶产业发展虽明代以前就有,但规模较小,真正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晚。

浅谈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浅谈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研 究 方 向 为 经 济 作 物 生 产 与 加 工 装备 。
宋 志 禹 , ,9 4 生 , 东威 海 人 , 士 , 业 部 南 京 农 业 机 械 化 研 究 所 助 理 研 究 员 ; 究 方 向 为 茶 叶机 械 。 男 18 年 山 硕 农 研
秦 广 明 , ,9 7 生 , 苏 南 京 人 , 业 部 南 京 农 业 机 械 化 研 究 所 高 级 工 程 师 ; 究 方 向为 农 业 工 程 装 备 。 男 15 年 江 农 研
模、 实力 均 得 到 了大 幅度 的提升 。截止 目前 , 过茶 树 通 优 良品种 引进 和茶 园改造工 作 , 引进 采 茶机 3 台 , 共 6 建 立 无 性 系 良种 繁 育 基 地 2 .7 m 。累 计 改 造 老 茶 园 66 h
2k m划 。 h
史 记 载 早 在 明朝 洪 武 年 间 就 开 始从 事 茶 叶 生 产 “ 朵
贝 ” 贡 茶 自二 十世 纪 五 、 十年 代 起 便 开 始 出 口海 等 六 外 , 在 国 际 上 享 有 盛 名 l。 17 年 , 口 绿 茶 “ 并 l 99 1 出 珍
安顺 市 目前 拥 有包 括 国有 茶场 在 内 的 四十 几 家茶
眉 ” 上 海 名 茶 评 比 中一 举 斩 获一 等 奖 后 , 顺 茶 叶 在 安
尖 茶 、 形 茶和碧螺 春茶 为主 , 房 设计 情况较好 , 扁 厂
利用 国家 扶持 农业 优 惠政 策 ,整合 财 政支 农 资金
投人 。 建立 茶 园机 械化 发展 的专 项 资金 , 而加 大 资金 从
但 是 所 使 用 机 械设 备 安 全 性 能 较 低 ,存 在 较 大 的安
茶 业是 安顺 市 主导 产业 之 一 。其产 值 约 占农业 总

安顺有哪些有趣的民间传说或故事?

安顺有哪些有趣的民间传说或故事?

安顺有哪些有趣的民间传说或故事?一、盘龙茶起源于安顺安顺的盘龙茶,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一座巍峨的山峰上,有一条身披彩鳞的神龙,时常徜徉在云雾之间。

一天,一位贵族路过这里,见到神龙,惊叹不已,他欣赏到了从神龙体内散发出的一股幽香。

他好奇地采下了生长在龙身边的茶叶,回到家中泡制。

果然,这茶叶冲泡后,散发出一股清香,口感鲜爽,让人陶醉其中。

从此以后,盘龙茶便在安顺广为传播开来,成为了当地的特色茶。

据说喝盘龙茶可以清心安神,延年益寿,因此备受当地人的喜爱和推崇。

二、铜仁神龙护航的传说铜仁市是安顺辖下的一座城市,也有着许多有趣的传说。

其中一则传说就是关于神龙护航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经频繁发生洪水,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人们无奈之下向神明祈求帮助,于是,一条神龙飞到了铜仁,并主动呈上了自己的斗篷。

这条神龙就是护国尊龙,它张开巨翅,将身体化作一幅幅巨大的屏风,挡住了洪水,保护着当地的居民不受水灾的侵袭。

从此以后,铜仁便成为了安全的避灾之所,人们纷纷前来朝拜神龙,以祈求平安与幸福。

三、普定卧龙山的传说普定县是安顺市下属的一个县城,这里有一座卧龙山,山中传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条巨龙从远古而来,平静地躺卧在此山之上,不再起舞。

而在其左侧,长满了参天大树,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森林。

这片森林中,各种花草树木繁盛生长,天空中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从此以后,卧龙山成了普定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四、紫云神秘之境的传说紫云县是安顺市下属的一个县城,在这里有一个神秘的景区,名为“紫云神秘之境”。

相传,紫云神秘之境是仙女下凡之地,只有拥有纯净心灵的人才能进入。

进入神秘之境后,你会感受到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似乎真的进入了仙境。

这里的景色优美,山峰秀丽,瀑布飞泻,湖泊清澈如镜,让人仿佛忘却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因此,紫云神秘之境被誉为一处修心养性的好去处,让人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五、关于平坝稻田神的传说平坝县是安顺市下属的一个县城,这里有一处美丽的稻田。

贵州省不同产地茶叶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贵州省不同产地茶叶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贵州省不同产地茶叶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贵州省是全国的茶叶生产大省,茶叶因地制宜,不同的产地、品种、生长环境均会影响茶叶的味道和品质,同时也会影响茶叶的营养成分含量。

本文将就贵州省不同产地茶叶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

一、贵州绿茶贵州省绿茶是茶农、茶企的主力产品,涵盖了贵州的大部分地区。

绿茶生产过程中,经撒菜、揉捻、蒸青、晒青等程序,茶叶保持其绿色并含有较高的氨基酸、酚类、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氨基酸:绿茶中所含的氨基酸占到了其总干物质的1.5%~4.5%,其中茶氨酸有调整神经系统、降低高血压的作用。

酚类:绿茶中邻苯二酚、儿茶酚等多酚类成分含量较高,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具有较强的保健作用。

维生素C:绿茶中的维生素C含量也较丰富,它被认为是对减轻疲劳、调节神经系统、滋润皮肤十分有益的成分。

二、贵州红茶贵州省红茶以赤水、安顺、凯里为主要产区,经百分之百的发酵加工而成。

红茶在制作过程中,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所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成分,有比其他茶类更具有明显的刺激和提神作用。

多酚类成分:红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要比绿茶更高,同时用于发酵过程的微生物不但可以加工出有益的酵素和其他消化酶,还可以使茶多酚的含量更为丰富。

多酚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增加免疫力等作用。

咖啡碱:咖啡碱是提神醒脑的代表成分,在红茶中含量丰富,适当饮用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思维和记忆力。

三、贵州黑茶贵州省以贵阳的茅台镇、仁怀市等地为黑茶的主要产地,黑茶的加工过程有着独特的多步工艺。

黑茶在加工中经过有氧微生物发酵、微生物修饰与后发酵二次异酵发酵等过程,其营养成分离散,有机结合变化丰富。

氨基酸:沉香型黑茶中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茶氨酸和天冬酰胺占比较多。

氨基酸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维护作用。

茶黄素:茶黄素是黑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成分,其持久的木香和细腻、润滑的口感是黑茶迷们所钟爱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贵州白茶贵州省白茶以安顺市平坝区、贵阳市花溪区、遵义市余庆县等地为生产区,白茶采用最优质的茶菜嫩芽,精制而成。

贵州白茶国标标准

贵州白茶国标标准

贵州白茶国标标准
贵州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而贵州白茶国标标准是对其质量和品
质的规定。

该标准于2016年发布,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为保证贵州白茶的正常生产和消费,提供了严格的品质标准和技术要求。

贵州白茶国标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茶叶的外观和色泽
贵州白茶的外观以芽头为主,叶片呈灰绿色,条索卷曲,色泽银白色。

符合贵州白茶国标标准的茶叶外观就必须符合以上要求。

二、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贵州白茶国标标准明确规定,贵州白茶的香气应该清雅持久,具有特
有的果香和花香气息;味道应该鲜爽甘醇,具有较强的喉韵和回甘。

三、茶叶的汤色和汁味
贵州白茶的汤色应该是清澈、明亮,无浑浊和杂质;汁味应该具有醇厚、滑润的风味,触口时柔和细腻。

四、茶叶的制作工艺
贵州白茶国标标准还规定了茶叶的制作工艺要求,包括茶树的选料、采摘工艺、制作工艺、储存条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茶叶品质的稳定和提高。

通过对以上要求的层层筛选,贵州白茶国标标准对茶叶的品质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使贵州白茶的品质得到了保障,而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可更好地判断茶叶的好坏。

作为一种优质的茶叶,贵州白茶在世界茶叶市场上有着很好的前景和市场潜力。

而制定国标标准,不仅为贵州白茶的规范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贵州白茶国标标准的发布为贵州白茶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贵州省的茶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强茶叶品牌的建设和推广。

贵州省茶叶行业报告

贵州省茶叶行业报告

贵州省茶叶行业报告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

贵州省茶叶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精湛的制茶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报告将对贵州省茶叶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现状。

1. 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

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等地。

据统计,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约为100万亩,年产茶叶约为6万吨。

其中,贵州省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品种均有较大的产量。

2. 茶叶品质和特色。

贵州省茶叶以其鲜爽清香、滋味醇厚、叶底嫩绿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尤其是贵州铁观音、贵州毛尖、贵州红茶等品种,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3. 茶叶加工和出口。

贵州省茶叶加工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稳定,出口量逐年增加。

贵州茶叶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二、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贵州省茶叶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不断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茶叶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2. 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贵州省茶叶企业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深加工和多元化发展。

贵州省茶叶企业加大对茶叶的深加工力度,开发茶叶相关产品,如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妆品等,拓展产品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市场前景。

贵州省茶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备受青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贵州省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出口前景广阔。

总之,贵州省茶叶产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贵州省茶叶产业走向世界,为中国茶叶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贡献。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茶叶国家强制标准是指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茶叶相关标准,旨在规范茶叶产业发展、保障茶叶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和相关参考内容:1. 茶叶质量标准:- 外观标准:要求茶叶外观整齐、条索紧结、色泽艳丽、叶片柔软有光泽等。

- 干燥度:要求茶叶的含水率符合标准,不得超过一定限度。

- 茶叶香气:规定茶叶的香气应清香持久,不得有异味或杂味。

- 茶叶口感:茶叶的口感应鲜爽、回甘、醇厚等。

- 茶汤色泽:要求茶汤色泽鲜亮透明,不得有混浊或异常色泽。

2. 茶叶安全标准:- 农药残留限量:限制茶叶中农药残留含量,保证茶叶的安全性。

- 重金属含量:规定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定限度,以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铅超标:规定茶叶中铅含量的限度,避免铅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黄曲霉毒素: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以防止黄曲霉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茶叶包装标准:- 包装材料:要求茶叶包装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料,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 标签标识:要求包装上应有清晰明了的茶叶品名、生产日期、产地、净含量等标识,方便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

- 批次编号:茶叶包装上应有批次编号,方便追溯茶叶的产地、生产过程等信息。

4. 茶叶生产标准:- 采摘标准:规定采摘茶叶的时机、茶叶叶龄、采摘方式等,确保茶叶的品质。

- 加工工艺:茶叶加工应符合一定的制作工艺,以确保茶叶的色、香、味和形态。

- 生产环境:要求茶叶生产环境符合卫生标准,避免污染茶叶。

5. 茶叶质量检测标准:- 检测方法:制定茶叶质量检测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茶叶质量检测准确可靠。

- 检测项目:规定茶叶质量检测的项目,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

- 检测限量:茶叶质量检测的限量要求,以保证茶叶质量和安全。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茶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统一茶叶市场规则,提高茶叶质量,保障茶叶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苦荞茶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苦荞茶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苦荞茶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苦荞麦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可食用植物辅料,经前处理、混合或不混合、成型或不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产品分类按原料分为原味苦荞茶、调配苦荞茶。

按加工工艺将原味苦荞茶分为原麦苦荞茶和成型苦荞茶,调配苦荞茶分为调配原麦苦荞茶、调配成型苦荞茶。

3.1 原味苦荞茶以苦荞麦为原料,经前处理、成型或不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分为原麦苦荞茶和成型苦荞茶。

3.1.1原麦苦荞茶以苦荞麦为原料,经前处理、脱壳、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3.1.2成型苦荞茶以苦荞麦为原料,经前处理、分层制粉、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3.2 调配苦荞茶以80%以上苦荞麦为原料,添加可食用植物辅料,经前处理、成型或不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分为调配原麦苦荞茶和调配成型苦荞茶。

3.2.1调配原麦苦荞茶以80%以上苦荞麦为原料,添加可食用植物辅料,经前处理、脱壳、混合、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3.2.2调配成型苦荞茶以80%以上苦荞麦为原料,添加可食用植物辅料,经前处理、分层制粉、成型、混合、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4技术要求4.1原辅料要求4.1.1原料应符合GB/T 10458、GB 2761、GB 2762、GB 2763的规定。

4.1.2可食用植物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4.1.3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

4.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4.3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4.4其他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 规定。

4.5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 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顺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顺茶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种植、加工、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安顺茶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4456 绿茶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6 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10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 茶取样GB/T 8304 茶水分测定GB/T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10 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3 茶茶多酚测定GB/T 8314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1767 茶数种苗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NY/T 787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NY/T 5018-2001 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 5020 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安顺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为贵州省安顺市现辖行政区域。

见附录A(安顺市政区图)。

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安顺茶叶Anshun Tea在国家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种植,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鲜叶,经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加工相结合加工制成,具有安顺茶叶品质特征的茶叶。

(安顺茶叶的品质特征是指在独特的安顺市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并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现代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滋味浓醇鲜爽品质特征的绿茶之珍品,属绿茶类,但有别于其它地域的绿茶。

其独特品质特征的形成,在于安顺独特的“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地云”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高海拔、低纬度、白天晴朗、夜晚降雨,对茶叶氨基酸芳香类等物质的合成积累极为有利。

氨酚比值高,茶产品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鲜爽;民间相容为“看像青菜水,喝有板栗香。

”)5 产品分类5.1 名茶毛尖(毛峰)、翠芽(翠龙)。

5.2 特色茶高绿茶、绿宝石、蒸青绿片茶。

6 要求6.1 自然环境6.1.1 地理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偏西南部,介于东经105°15’~106°35’,北纬25°21’~26°38’之间,地处苗岭西段,苗岭山脉东西横贯中部,形成中部高,南北部低的地势。

境内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365米,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气候特点。

6.1.2 气候安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多云少照,气候宜人。

年平均气温13.5℃—15.3℃,平均年积温5116℃—6807℃,无霜期270—300天。

年平均降雨量1100—1398毫米,年相对湿度约80%。

年平均日照数1241小时—1398小时,春季气温回暧早,有利于春茶萌芽。

6.1.3 土壤安顺境内多为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为主。

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

适宜茶树生长。

6.1.4 植被安顺植被热带、亚热带性质较为明显,类型种类繁多,交错复杂。

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温带性质的成分并重。

茶区森林覆盖率达48%。

6.2 种植6.2.1 种植品种应符合GB 11767—2003。

以安顺地方群体品种、福鼎大白茶等无性系或有性系优良品种为主栽品种。

6.2.2 茶园种植和管理:参见附录B。

6.2.3 鲜叶:参见附录C。

6.3 加工工艺加工环境应该符合GB 14881的规定。

6.3.1 毛尖(毛峰)制作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做形、提毫→提香→拣剔→包装。

6.3.2 翠芽(翠龙)制作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干燥、压扁→辉锅→风选→包装。

6.3.3 高绿茶制作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烘干→复烘(足火)→提香。

6.3.4 绿宝石制作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炒二青→炒小锅→炒对锅→炒大锅。

6.3.5 蒸青绿片茶工艺流程鲜叶摊放→蒸汽杀青→冷却→揉切→叶打→烘干→复烘→筛分→去梗→包装入库。

6.4 成品茶质量6.4.1 分级名茶产品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级别;高绿茶和绿宝石产品分特级、一级两个级别;蒸青绿片茶不分级。

6.4.2 基本要求具有安顺茶叶的自然品质,无劣变,无污染,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6.4.3 感官品质6.4.3.1 毛尖(毛峰)产品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

6.4.3.2 翠芽产品感官品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

6.4.3.3 高绿茶产品感官品质应符合表3的规定。

6.4.3.4 绿宝石产品感官品质应符合表4的规定。

6.4.3.5 蒸青绿片茶产品感官品质应符合表5的规定。

6.4.4 理化指标安顺茶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7规定。

6.4.5 卫生指标安顺茶叶的卫生指标应符合表8规定。

表7 卫生指标6.4.6 净含量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7 试验方法7.1 感官品质按GB/T 14487、NY/T 787和实物标样执行。

7.2 理化指标7.2.1 水分按GB/T 8304规定的方法测定。

7.2.2 水浸出物按GB/T 8305规定的方法测定。

7.2.3 总灰分按GB/T 8306规定的方法测定。

7.2.4 粗纤维按GB/T 8310规定的方法测定。

7.2.5 碎末茶按GB/T 83ll规定的方法测定。

7.2.6 氨基酸按GB/T 83l4规定的方法测定。

7.2.7 茶多酚按GB/T 83l3规定的方法测定。

7.3 卫生指标7.3.1 铅按GB/T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7.3.2 稀土按GB/T 5009.94规定的方法测定。

7.3.3 乙酰甲胺磷按GB/T 5009.103规定的方法测定。

7.3.4 顺式氰戊菊酯按GB/T 5009.110规定的方法测定。

7.3.5 六六六、滴滴涕按GB/T 5009.19规定的方法测定。

7.3.6 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和喹硫磷按GB/T 5009.20规定的方法测定。

7.3.7 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氰戊菊酯、联苯菊酯按GB/T 5009.146规定的方法测定。

7.3.8 氯菊酯按GB/T 5009.106规定的方法测定。

7.4 净含量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8 检验规则8.1 组批同一地点、同一生产周期内相同等级的产品为一批。

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单位重量相同。

8.2 抽样按GB/T 8302规定执行。

8.3 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内容为基本要求、感官品质、水分、碎末茶、净含量。

8.4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内容为本标准第7章规定的全部项目。

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a) 首次批量生产时;b) 原料、工艺、产地环境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c)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8.5 判定规则8.5.1 凡劣变、有污染、有添加剂或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8.5.2 除卫生指标外,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感官品质不符合规定级别的,应在原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复检,复检中理化指标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感官品质不合格的降级处理。

9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9.1 标志、标签9.1.1 企业获得批准,可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9.1.2 标签应符合GB 7718规定。

9.1.3 运输包装箱的图示标志符合GB/T 191的规定。

9.2 包装9.2.1 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毒,不影响茶叶品质。

9.2.2 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应符合SB/T l0035的规定。

9.2.3 包装应牢固、防潮、整洁,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

9.3 运输9.3.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

9.3.2 运输中应稳固,应防潮、防淋、防晒。

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挤压、碰撞。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和混运。

9.4 贮存9.4.1 应贮存于清洁、干燥、阴凉、无毒无害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周围应无异味。

9.4.2 贮存仓库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

9.4.3 在本标准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下,安顺茶叶的保质期不得低于12个月。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顺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茶园种植和管理B.1 茶树种植园地选择茶园选择应符合GB3095—92《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指标》、GB5048《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指标》、NY/T268至NY/T292《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产品行业标准》。

要求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层深厚。

茶园规划开垦前应对茶园作好规划,茶园应按50亩左右为一个单元、合理布置茶远交通分主干路、支路,作业路。

茶园交通用地应占茶园的20%,在作业路旁安排防护林带或按每亩10—15棵种植果树。

合理安排好排水和灌溉系统。

茶园开垦坡度15°以下平缓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50cm以上。

坡度15°至25°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应在1.5m以上,然后开垦。

茶园开垦分为初垦、复垦。

初垦对茶轩进行深翻。

不低于50cm,然后复垦,除去草根、树根和石块。

开种植沟按1.5米开种植沟。

沟宽40—50cm,沟深40cm。

施基肥按每亩200公斤油饼、100公斤磷肥或200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和100公斤磷肥施入种植沟内,然后覆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