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物特产与饮食》(一)课件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定义和意义。

2.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图片。

2. 视频:播放关于中国的风物特产的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的风物特产。

2. 讲解:讲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价值和作用。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作业:1. 调查身边的中国的风物特产,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2. 写一篇关于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和意义。

2. 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3. 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教学资源:1. 图片:展示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图片。

2. 视频:播放关于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

2. 讲解:讲解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和意义,分类和分布情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和发展现状。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作业:1. 调查身边的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2. 激发学生对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概念和意义。

2. 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对中国的风物特产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和气候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2. 分析地理和气候对中国风物特产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

2. 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

3. 分析地理和气候对中国风物特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2. 图表展示:教师展示相关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中国的风物特产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举例说明:教师举例说明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中国的水果特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分析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2. 举例说明:教师举例说明中国的水果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中国的美食特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美食特产的种类和特点。

2. 分析中国的美食特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舌尖上的中国传统美食ppt学习教案

舌尖上的中国传统美食ppt学习教案

05
传统美食与现代创新融合
现代烹饪技术对传统美食的影响
烹饪技术的革新
01
现代烹饪技术如低温烹饪、分子料理等,为传统美食带来了全
新的口感和呈现方式。
食材选择与处理
02
现代科技对食材的精选和处理更加精细,保证了传统美食的品
质和口感。
烹饪设备的升级
03
现代化厨房设备和工具的应用,提高了烹饪效率和美食呈现水
根据所需食材的种类、数量和市场价格计算 。
其他费用
包括讲师费用、宣传费用、交通费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中国传统美食概述
定义与特点
传统美食定义
指具有悠久历史、独特制作工艺 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菜肴和小 吃。
特点概述
注重色、香、味、形、器的和谐 统一,讲究食材新鲜、烹饪精细 、口味多样。
历史与发展
历史渊源
中国美食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数千年 前,受地域、气候、民族、宗教等多 种因素影响。
发展历程
随着时代变迁,中国美食不断融合创 新,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和流派 。
美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的载体
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人 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民族认同的象征
美食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生活方 式和审美趣味的体现,是人们对自 己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
国际交流的桥梁
美食文化具有跨越国界和语言障碍 的普遍性,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 相互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媒介,有助 于增进国际友谊和合作。
调味品与佐料运用
调味品
使用适量的盐、糖、酱油、醋等调味品,提升美食的口味和 层次感。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让学生掌握中国各地的主要风物特产,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中国各地的风物特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环境的情感;(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倡导绿色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中国的风物特产概述1. 导入:(1)展示图片:中国的地图;(2)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中国的地理特点;(3)引出本课主题:中国的风物特产。

2. 教学新课:(1)介绍风物特产的基本概念:指某一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下的产物;(2)讲解风物特产的特点:地域性、独特性、可持续性;(3)引导学生了解风物特产与地理、文化、民俗的关系。

3. 课堂小结:三、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中国主要风物特产介绍1. 导入:(1)展示图片:各地风物特产;(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出本课主题:中国主要风物特产介绍。

2. 教学新课:(1)分组介绍各地的风物特产,如:东北的北大仓、山东的烟台苹果、四川的麻辣火锅等;(2)讲解各地风物特产的产地、特点、功效及文化背景;(3)引导学生了解各地风物特产的差异和特色。

3. 课堂小结:四、教学内容第三课时:家乡的风物特产1. 导入:(1)展示图片:学生的家乡;(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出本课主题:家乡的风物特产。

(1)学生分组介绍家乡的风物特产,如:江苏的阳澄湖大闸蟹、浙江的龙井茶等;(2)讲解各地风物特产的产地、特点、功效及文化背景;(3)引导学生了解各地风物特产的差异和特色。

3. 课堂小结:五、教学内容第四课时:风物特产调查与研究1. 导入:(1)展示图片:风物特产调查问卷;(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3)引出本课主题:风物特产调查与研究。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五章 中国的饮食风俗及风物特产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五章 中国的饮食风俗及风物特产
代表黄酒有:绍兴黄酒、沉缸酒、大连黄酒、 花雕、元红等。
任务二 中国名酒
三、各类名酒简介
(三)果酒
果酒是以各种含糖量较高的水果为主要 原料酿制而成的饮料酒,酒精含量多在15度左 右。主要包括:葡萄酒、苹果酒、山楂酒、梨 酒等,其中葡萄酒最为著名。
葡萄酒的分类按加工方法可分为:酿造 葡萄酒、加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蒸馏葡萄 酒。
(四)白茶 白茶是鲜叶加工时不经发酵,不经揉捻,直接干
燥的茶,因其茸毛色如白银,故名白茶。其特点是清 淡醇和,色泽光润,汤色素雅。名品有白毫银针、白 牡丹等。
任务三 中国名茶
一、茶叶的分类 (五)花茶
花茶又名香片,是我国特有的再加工茶。制作 时将香花放在茶胚中窨制而成。花茶既保持茶的风味, 又有花的芳香,清香怡人,口味甘醇。花茶的种类主 要有花绿茶、花红茶和花乌龙三大类。
任务一 中国饮食文化
一、中国饮食风俗
饮食风俗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基本的生理必需 和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
从理论上讲,饮食风俗的范围包括:饮食调 制法的传承及其类型;餐具的传承及其类型;就 餐方式、礼仪礼节的传承及其类型;餐饮原材料、 结构及其类型;餐饮服务员的传承及其类型。
中国菜不仅造型美,而且菜名也美,各种各 样优美悦耳的菜名听起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以 长江为界可以把中国饮食风俗分为北方主食和南 方主食,各地的饮食习俗有所不同。
任务一 中国饮食文化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内涵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 精、美、情、礼。
精,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作为 一种文化精神,它贯穿在饮食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首先在于它的 美,味道美,造型美,颜色美,色、香、味三者俱全。 其次,“美”贯穿于饮食活动全部过程的各个环节, 包括餐具的使用,环境的布置,无一不美。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

一、中国的风物特产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风物特产,提高学生对我国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 中国的风物特产的种类及特点。

2. 各地风物特产背后的文化故事。

四、教学难点:1. 风物特产的专业术语解释。

2. 各地风物特产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PPT课件。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一、教案简介: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

二、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三、教学内容:1. 章節一:介绍中国四大名菜(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的特点及代表菜品。

2. 章節二:介绍中国的水果特产,如苹果、梨、香蕉、柑橘等。

3. 章節三:介绍中国的茶叶特产,如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

4. 章節四:介绍中国的工艺品特产,如瓷器、刺绣、玉器等。

5. 章節五:介绍中国的地标性特产,如东北大米、新疆棉花、海南椰子等。

四、课堂活动: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各地风物特产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 实物观察:教师展示实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地风物特产的文化故事,分享给其他小组。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对我国风物特产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一幅中国风物特产地图,标注各地的特产。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特色市场,了解更多的风物特产。

十、教学计划: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十一、教学资源:整理和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十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三、教学步骤:详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特产》课件PPT(1)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特产》课件PPT(1)PPT、优质教学课件
(4) 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
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 法完全
现在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怎样向 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呢?
分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各显身手 介绍特产
鸭梨为河北省古老地 方品种,适应性强, 果实大而且美肉质细 脆甘 泛多蔗种汁原植,产于香于热甜印带度及,亚现热广带 地区。甘蔗种植面积最 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 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 中国蔗区主要分布在广
介绍特产 说说产地
哈密瓜 龙眼 甘蔗 红橘 菠萝 鸭梨
福建 新疆 贵州 广西 四川 河北

钥匙出招:
留心商店的字号,也能 了解很多特产。
丝绸 辣椒 茶叶 枸杞 香菇
浙江 四川 湖北 湖南 宁夏 甘肃
福建 浙江 安徽 福建 安徽
景泰蓝是我国特种工艺品 之一,用铜做成器物的胎, 把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 铜胎上填上珐琅彩釉,然 后烧成。
(1) 齐背字母表。 (2) 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 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 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 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
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WZ M Q D F
BN
W
mg s
(3) “开火车”练习朗读。 4. 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中国美食》课件(第一课时)【品质课件】

《中国美食》课件(第一课时)【品质课件】

组词: 炒饭 米饭
造句: 扬州炒饭是全国闻 名的小吃。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第四笔 是点,最后一笔撇竖站。。
理解词语
美食: 精美的饮食。 造句: 我的家乡枣庄有许多美食,欢迎你到枣庄来。
凉拌: 把凉的食品加调料拌和。 造句: 黄瓜可以凉拌着吃。
红烧: 烹调方法,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酱油等 作料,焖熟使成黑红色。 造句: 妈妈做的红烧茄子非常好吃。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介绍了了我国的几道美食, 及其各 种做菜方法。
我会写
shāo

音序: S 部首: 火 结构:左右
组词: 红烧茄子 焚烧
造句: 我最喜欢吃红烧茄 子了。书ຫໍສະໝຸດ 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斜 钩舒展有力。
qié

音序: Q 部首: 艹 结构:上下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 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同时认准字音,理解 词语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检查自读情况
读一读

jiān

shāo qié
kǎo
菠菜 香煎 豆腐 红烧 茄子 烤鸭
zhǔ
bào dùn mó gū zhēng jiǎo zhá
组词: 红烧茄子
造句: 我最喜欢吃红烧茄 子了。
书写指导: 第一笔横长,“加” 左大右小。
kǎo

音序: K 部首: 火 结构:左右
组词: 烤鸭 烤鸡
造句: 北京烤鸭的美味难 以阻挡。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撇 画舒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阵
骑士
步兵
射手
三、东汉:青瓷的产生
东汉时期,原始瓷器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瓷 器,瓷器的胎体、釉色及焙烧温度都已达到 或接近近代瓷器的标准。我国成为世界上首 创瓷器的国家。
东汉青瓷
四、隋唐时期:白瓷的产生与名窑的出现 我国的制瓷业更加繁荣,白瓷烧制成功, 开创了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纪元
➢ 浙江越窑:青瓷 ➢ 河南邢窑:白瓷 ➢ 湖南长沙窑:釉下彩瓷 ➢ 唐三彩
越窑青瓷::胎质细洁致密,釉层匀净,一般呈青绿或青黄色
越窑青瓷鸟形哨 唐代 高2.8厘米 鸟形小巧,尖嘴,昂首,尾上翘,躯体丰满。 颈部戳刺数点羽毛纹,背部刻划简略的双翅 纹,腹部中空,颈下及腹部两侧各有一小圆 孔,相互贯通,吹气出声。釉色青中泛黄。 器型虽小,制作仍很工整,表现出高超的塑 形能力。
•唐 三彩连珠纹水柱 长沙窑
五、宋代:五大名窑及景德镇瓷器的产生 宋代是我国陶瓷制作工艺的鼎盛时期,这一时 期的瓷器简称“宋瓷” ❖ 河南开封的官窑 ❖ 河南禹州的钧窑 ❖ 河南汝州的汝窑 ❖ 河北曲阳的定窑 ❖ 浙江龙泉的哥窑
景德镇瓷器
河南开封的官窑:瓷器土质细润,体薄色青,略带红色 •宋 粉青三登方壶
唐代水盂 莲花碗
唐代青瓷凤头龙柄壶
青瓷盏
青釉刻花鸡首壶
•唐 青釉花瓣口碗
邢窑 白瓷:体薄釉润,光洁纯净
•唐 白釉子母狮 邢窑 •唐 白釉皮囊壶 邢窑
•隋-唐 龙耳白瓷瓶
•隋 白瓷人面镇墓兽
•隋唐 白瓷蟠龙烛台
•隋 白瓷象首盘口瓶
•唐 白釉划花蝶盖盒 邢窑
•唐 白釉三足炉 邢窑
长沙窑釉下彩瓷:在胎坯上以褐、褐绿色直接绘纹饰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 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 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 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 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仰 韶 文 化
人面鱼纹盆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 家窑村,故名。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后,马家 窑文化的彩陶又延续发展数百年,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未 有的高度。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 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 上无与论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 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新石器时代晚期:黑陶、白陶、印纹陶
磁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多 为沙质陶器,少数为泥 制陶器,以素面为主, 出土的陶器中有圆底钵 、三足钵、钵形鼎、石磨 盘、双耳壶等,其中陶盂 和陶支架组成的陶器群, 独具特色,最有代表性。
磁山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
陶盂支架
红陶双耳壶
双耳三足壶
裴李岗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
马 家 窑 文 化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黑陶、白陶、印纹陶
良 诸 文 化
白陶
白陶
白陶是陶器中较为稀少而名贵的品种,是用 高温烧成,尚未烧结,还不能成为瓷器,但它对 我国瓷器的发明有着先导作用。
白陶的制作大都十分讲究,器形十分规整, 它把划刻、压印、装饰技法与陶烧造的工艺融为 一炉,创造出熠熠生辉的刻划印白陶。较多地出 现于龙山文化,普遍采用快轮制法,常见的有三 足盉、尊、宽肩壶等酒具,可用于祭祀,多为统 治者所用。
旋纹罐,高50厘米,口径18.4 厘米。1956年甘肃永靖县三坪出 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细泥红 陶,通体磨光,敛口,口沿外有 四望,口沿、肩、上腹部分三层 绘旋纹和水波纹。此罐造型巨 大,比例匀称,纹饰繁缛瑰丽, 线条流畅,动感强烈。是马家窑 类型彩陶中的精品,被誉为“彩 陶之王” 。
内彩水波纹盆,高10.4厘 米,口径29厘米。1975年临 夏水地陈家出土,临夏回族 自治州博物馆藏。泥质红 陶。内外壁及口沿施黑彩 ,内绘同心圆、水波和星 斗纹,外壁绘水波纹,整 个图案构图新颖,线条流畅。
第一编 中国的风物特产
第一章 中国的陶器、瓷器
第一节 中国陶器、瓷器发展的基本概况
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 、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 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 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 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
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 或有色,无釉或有釉。
瓷器
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制成的 器皿。以高岭土作为胎料,经过 1200 ℃以上的炉温焙烧而成, 质地细密,色泽洁白,较薄者具 有半透明性,叩之会发出清脆悦 耳之声。
印纹陶
二、商代:原始瓷器的产生
商代: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选用高岭土,提高 炉温,摸索出施釉的新工艺。这一时期的陶器是向瓷 器过渡的产物,处于瓷器的低级阶段,又称为原始瓷 器,是我国瓷器的萌芽。
西周:原始瓷器的制作工艺有新的发展。制陶的焙 烧温度高达1200
东周:陶俑出现,开创陶俑艺术的先河 秦代:秦始皇陵兵马俑
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 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 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 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 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 温下烧成的釉面。
一、新石器时代:彩陶的产生
新石器时代早期: 器形比较简单的陶器 代表:河北磁山文化、河南裴李岗文化
新石器时代中期:彩陶---我国最古老的美术工艺品 代表:河南仰韶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
鸭首形残片 •南宋 粉青弦纹三足炉
•南宋 月白海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秦代兵马俑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严格的写实手段,制作上 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 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 先接再烧。
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 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 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 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 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 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 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 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