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1. 简介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是初中化学教育领域的一本重要教材,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本作业本由专业的教育专家编写,并已经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通过学习本作业本,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深度评估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的多个方面,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对化学世界的全面认识,并培养出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

作业本中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目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的深度评估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对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好的要求和指导。

3. 广度评估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不仅覆盖了化学基础知识,还包括了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应用,例如空气、水、化肥等内容。

通过这些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通联起来,增强对化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业本中还包含了不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如生物、地理等,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的广度评估对学生的知识拓展和综合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它不仅帮助学生打下化学基础,还通过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目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且,作业本中融入了生活化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我非常赞同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认为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5.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沪教版的深度和广度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化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本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生活、其他学科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时作业(一)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时作业(一)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

课时作业(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两会”再次提议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下列有关我国中部的产业群发展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X畴的是( )B.低毒、高效农药的研制与生产2.(·某某中考)世界化学年的主题是“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下列叙述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某某电力紧X问题C.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D.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3.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中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接着看到熔化后的物质变为棕色,最后变成黑色残渣,请你判断这个实验属于( )4.人类认识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A.②③④⑤①B.①②④③⑤C.②①③④⑤D.②①④③⑤5.下列对于化学这门新学科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在研制新材料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B.生产、生活中所用物质都来自于自然6.“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在整顿音像市场的专项活动中,对查获的盗版光盘,进行“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7.(10分)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可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能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⑤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开发新型制冷剂取代氟利昂⑧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请把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

(2)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

(3)粮食问题:_ _____________。

(4)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本答案人教版【四篇】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本答案人教版【四篇】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本答案人教版【四篇】【知识单一性训练】1-3:CDC4、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变浅,最终上、下两瓶颜色相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5-7:DDC【巩固提升性训练】1-4:CDDC5-7:BCC8、(1)B(2)C(3)B(4)A(5)C9、(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是一种混合物.(2)分子间有间隔,在水分子作用下冰糖分子不断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当中,使液体体积减小.10、有水喷出;氢气分子的质量小,运动速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A中的氢气分子比逸出的空气分子多,使A中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故看到导管B处有水喷出11、(1)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总数不变12、(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2)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并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3)无必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一中已经可以证明了【易错疑难题训练】A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答案【知识单一性训练】1-4:DBBA5-7:BCB8、(1)34(2)C【巩固提升性训练】1-4:BCBB5-8:DCDC9、(1)分子、原子(2)原子(3)原子核、质子(4)电子(5)分子、原子、中子(6)质子、电子10、(1)17(2)失去(3)电子层数11、(1)53(2)C12、(1)AB(2)AC(3)氩;813、(1)(2)①质子数一核电荷数一核外电子数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易错疑难题训练】1、A2、(1)7;非金属(2)C;E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答案【知识单一性训练】1-3:BAD4、(1)3个铝原子(2)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3)3个铝离子5-8:CCCC【巩固提升性训练】1-4:DBDB5-8:ABBA9、a一m一n10、88;22611、(1)金属(3)AC;Bl12、(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不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不同13、(1)3;10(2)10;Ne、Ar(3)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易错疑难题训练】B第3单元课题3元素答案【知识单一性训练】1-3:CBB4-6:CBB7、(1)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2)两个铜原子(3)铝元素、一个铝原子或铝这种物质8、C9、A10、(1)88.91(2)金属(3)39【巩固提升性训练】1-4:BBBC5-7:AAC8、(1)H(2)2Cu(3)(4)Mg(5)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9、(1)39.1010、(1)金属;55(2)AC11、(1)金属(2)38;87.6212、(1)26.98(2)B(3)AB(4)失去;最外层电子数【易错疑难题训练】B。

化学课时作业本九年级下册答案人教版

化学课时作业本九年级下册答案人教版

化学课时作业本九年级下册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下册)
一、形成物的特性:
1.混合物的特点: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成分混合形成的物质,其特点是成分可以采取机械分离的方式把混合物分解成原有的几种物质,而不改变每种物质的性质。

2.化合物的特点:化合物是两种及以上元素或化合价现象发生时,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以后它们连接成化学键形成的新化合物,它的特点是,化合物中质量比有一定的规律,并且不能用机械方法分离成原有
的物质,需要用化学的方法来分解。

3.元素的特点:元素是一种不可进一步分解的物质,它不能用物理和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它的特点是,有自己独特的化学式,质量不变,在大多数温度下,元素都是固体。

二、典型金属的反应特点:
1.钢铁:钢铁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钢铁在空气中易氧化,在空气中产生氧化铁(Ⅲ)氧化物,形成红色半球样膜,俗称“生锈”。

2.铜:铜在空气中易氧化,它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化铜(Ⅱ)氧化物,形成一种绿色的薄膜,称为乌绿膜,俗称“生绿”。

3.钾:钾在水中能发生氢化反应,会产生氢气,同时产生钾的氢氧化物和水,而且溶液是碱性的。

三、改变物质性质的方法:
1.机械法:指采用机械方法,如切割、捣碎、烘干等,来改变物质性质的方法。

2.热能法:指利用热量改变物质性质的方法,如熔化、沸腾、淬火等。

3.化学变化法:指采用化学反应来改变物质性质的方法,如水解、炼-熔等。

四、分解反应与合成反应:
1.分解反应:把大分子系统通过一定的能量转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分子的化学反应称为分解反应。

2.合成反应:把两个或多个小分子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结合成到一个大分子系统的反应称为合成反应。

课时作业本九年级化学下册沪教版

课时作业本九年级化学下册沪教版

课时作业本九年级化学下册沪教版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共同组成的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水时解离构成民主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二、酸1、淡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清澈”: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特性挥发性(资产规模放在空气中,瓶口存有白雾) 吸水性水解性弱水解性腐蚀性用途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2、酸的通性(具备通性的原因:酸解离时所分解成的阳离子全部就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 酸→ 盐 + 氢气(3)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4)碱 + 酸→ 盐 + 水(5)盐 + 酸→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3、三种离子的检验试剂cl- agno3 及hno3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co32- hcl 及石灰水三、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白色液态,极易溶于水(熔化吸热) 白色粉末,微溶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用途①氢氧化钠液态并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除去油污:炉具清洁剂中不含氢氧化钠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进酸性土壤、分体式波尔多液③建筑: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并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小蓝色,并使无色酚酞试液变小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3)酸+碱→ 盐+水(4)盐+碱→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备注:①容易溶性碱熔化极易水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 δcuo +h2o2fe(oh)3 δfe2o3+3h2o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九年级化学全册课时作业

九年级化学全册课时作业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的是()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4、(2007·江西)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题的辨论赛,正方观点是“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

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A.病菌导致流感B.汽车鸣笛产生噪音C.燃放鞭炮形成烟雾D.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5、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C、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D、“酸雨”是由大气中含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的6.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A.铁器B.青铜器C.塑料器具D.石器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A.一定是物理变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三)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三)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三)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三)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三)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作业(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或猜想C。

观察 D.得出结论2.以下是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的探究活动步骤,其中没有体现化学学习特点的是( )A。

常温下,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杯水的质量C。

将水放入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状态D。

将壶中的水煮沸后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玻璃片,观察现象3。

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可采取的措施为()A。

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火柴检验B.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然后闻气味C。

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然后观察颜色D。

在瓶口上方放一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4。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实验现象的是( )5.(·眉山中考)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篇一: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1】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b.发现和利用了火c. 打造石器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d.化学家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5.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有关铁的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钢铁为什么会生锈c.钢铁是怎样制成零件的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6.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②绿色化学的提出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④火的利用和发现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④③⑤c. ④①③⑤②d. ④①⑤③②【篇二: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一:选择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下列实验操作:①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清洗后放回滴瓶中,②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低部,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④没有容器,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

其中()a.只有②正确 b.②③正确 c.①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正确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空气c.冰水共存物d.加碘盐 5、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碳酸氢铵固体加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氨气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纯氧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二:填空简答(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2)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瓶壁上出现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3)夏天,把冰棒放在一个玻璃杯里,一会儿杯外壁有一层水珠, 说明空气中含_____ 8.我们学过氧气和二氧化碳后,有的同学讨论时说“氧气对人类更有益而二氧化碳没有益”,你肯定觉得这话不妥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
1.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操作有错误
..的是【】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
B. 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D. 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 3.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某种物质,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
4.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
图。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6.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
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有关二氧
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
为二氧化碳有毒
7.(共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装置,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装置收集氧气时需要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这
是利用了氧气的性。

甲、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
乙方法的优点是
21.(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3)实验3中,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
..铁生锈的原理
..是。

(4)实验4中,对比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的不同,可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7分)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

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迁移】(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人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