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质量调研练习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学校召开大会时,使用扩音设备的主要目的是()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改变声音的音色

C.加快声音的传播速度 D.保护学生的听觉器官

2.当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木板 B.钢板 C.真空带 D.塑料板

3.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发声。为了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撒一些

泡沫球。下面关于敲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泡沫球的振动就是鼓面的振动

B.我们听到的鼓声是泡沫球振动产生的

C.我们听到的鼓声是鼓槌振动产生的

D.泡沫球振动可以用来说明鼓面在振动

4.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dB就是没有声音

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

C.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

D.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

5.关于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次声波最快

B. 可听声最快

C. 超声波最快

D. 一样快

6.现在牙医经常为顾客利用超声波清洁牙齿,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

7.“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8.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甲 乙 丙 C .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 .飞行高低不同

9.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

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 )

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

员.”

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

10.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的高度不同,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能吹出不同

音调的声音,如果能吹出“1”、“2”、“3”、“4”四个音阶.则吹出“4”这个音阶的瓶子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在你的周围有三个正在振动的物体:①是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振动;②是蝙蝠飞翔时产生频率为每秒106

次的振动;③是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每秒256次的音叉.若这些声音的响度足够大.则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只有②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只有③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D.①②③都是声源,但人耳只能听到③发出的声音

12.在雷雨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轰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C.人的双耳效应

D.雷声经地面、山岳、云层等多次反射

13.如图所示,是三个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则关于这三个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的音调相同,乙和丙的响度相同

B.乙和丙的音调相同,甲和乙的响度相同

C.甲和丙的音调相同,丙和乙的响度相同

D.乙和丙的音调相同,甲和丙的响度相同

14.早期机械唱片表面如图所示,唱片上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以一定的速度转动时,唱针随

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若唱片转动

的速度比规定速度大,则放出的声音 ( )

A.声速变大,响度不变

B.声速变大,音调不变

C.音调变高,声速不变

D.音调和响度都不变

15.如图,测量海洋某处的深度,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如果发出信

唱片 唱针 转柄

号12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那么海洋被测处的深度约为()

A.3000m

B.9000m

C.18000m

D.36000m

16.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慢,室温低时冷却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

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7.夏天,小华买了一支冰棍,准备慢慢吃,此时的冰棍是______态,在吃的时候在嘴里变成了______态,如果有一点滴到地上,一会儿就不见了,这时它又变成了______态.

18.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月球上宇航员之间即使距离很近也需要无线电进行交流,原因是

;有些影视作品中间谍在窃听隔壁房间的说话时,把一个坚硬的物体一头抵在墙上,一头靠在耳朵边,这可以听得更清楚一些,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声音响亮,这是因为________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的缘故。“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19.蝙蝠采用发出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

了,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它发出的声音人___ ___听到(填“能”或“不能”)。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大海啸,瞬间夺去近30万人的生命。可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仁慈”地饶过了绝大多数野生动物的性命。从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够听到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1.在江苏科学宫的声学展区里,有一个声音“收集器”,它是由几个口径相同,

但长短不同的铁管并排制成的(图中只画出了其中的三根).当人把耳朵贴在管口A、B、C处听声音时,听到声音音调最高的管口是管口。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

它的频率为______Hz,人耳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

22. 古代器乐演奏就有“大弦小声,小弦大声”的说法.这里的“小声和大声”指的是

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放声高歌”中“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用电子琴

能够模仿各种鸣叫,模仿得是否逼真,我们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和 . 23.在装满水的足够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次响声,其中听到的第一次响声是通过传播过来的。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为_______m

24.甲和乙图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一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如图丙,用它分别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两个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6.7℃和37.7℃,则这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25.如右图所示,请指出在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时存在的问题:

②;

③。

三、实验解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6.声,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声(如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甚至无法听到。那么声真的能传递能量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宇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在实验设计时,小宇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1)选取什么作为声源?

小宇有一个袖珍收音机、一支音叉、一套大功率组合音响,你认为小宇应选用_____________作为声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直观地表现声的能量?

小宇想到了两种直观表现声能的方案:第一种,如图甲所示,在声源前放一个轻小的纸条,通过观察纸条是否运动来作出分析与判断:第二种,如图乙所示,在声源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通过观察烛焰是否运动来作出分析与判断。你认为第________种方

案较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 【答案】A、B、C 频率(快慢)钢尺响度低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解析】 (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音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苏科版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苏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营养成分需经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的是() A.水分B.无机盐C.脂肪D.维生素 2 . 如图示意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据此判断甲乙代表的两人呼吸运动的过程是() A.甲、乙都呼气B.甲吸气、乙呼气 C.甲、乙都吸气D.甲呼气、乙吸气 3 .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胃B.小肠C.大肠D.肝脏 4 . 李宇同学参加体育测试,妈妈为他准备的营养早餐有:面包、鸡腿、纯牛奶、葡萄糖,你认为其中最合适帮他快速补充能量是的() A.面包B.纯牛奶C.鸡腿D.葡萄糖 5 . 下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流动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A、C中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结构一定是肾小球 C.若B为小肠,则C中的氧气含量和营养物质都会减少

D.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6 . 李老师最近经常感到疲劳、头晕、精神不振,经检查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为 3.0X1012个/L。李老师应该多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有助于治疗此病?() A.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B.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C.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D.含葡萄糖丰富的食物 7 . 酒精对心脏也有较大影响,我们通过探究“酒精溶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获得证据.某实验小组测定了水蚤在不同浓度酒精溶液中的心率,绘制成如图的曲线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能使水蚤的心率逐渐减慢 B.20%浓度的酒精会直接引起水蚤死亡 C.心率的变化不能说明酒精对心脏有影响 D.低于0.5%浓度的酒精能使水蚤的心率减慢 8 . 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是指() A.虹膜和角膜B.角膜和虹膜C.巩膜和虹膜D.视网膜和虹膜 9 . 下图是显微镜下血细胞模式图,其中②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10 . 在下列血管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最少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生物月考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酿制酒酿的过程就是下列哪种菌发酵的过程 ( ) 4、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但干菜却能长期保存,原因是( A 、所含水分极少,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B 、 所含有机物已分解,细菌无法利用 C 、 空气干燥,不适于细菌生长 D 天气闷热,细菌、芽抱数目极少 5、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寄生虫 6将重组DNA 导入细菌体内生产激素或蛋白质的过程称 ( ) A 、酶工程 B 、细胞工程 C 、基因工程 D 、蛋白质工程 7、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哪项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 ) A 、基因工程 B 、细胞工程 C 、酶工程 D 、发酵工程 8、 下列哪项不是有病毒引起的 ( ) A 、艾滋病 B 、肺结核 C 、猪瘟 D 、流感 9、 下列能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是 ( ) A 、克隆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C 、发酵技术 D 、干细胞技术 10、我国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的对现代整个人类生存贡献最大、享誉 世界的是 ( ) A 、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水稻 B 、优良品种的家猪 C 、桑蚕 D 、太空番茄 11、 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产的珍稀哺乳动物的是 ( ) A 、褐马鸡 B 、扬子鳄 C 、娃娃鱼 D 、大熊猫 12、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A 、界、门、纲、目、科、属、种 B 、界、种、纲、目、门、科、属 C 、界、门、纲、目、种、属、科 D 、界、纲、门、目、科、属、种 13、 从分类的角度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 A 、同门生物 B 、同科生物 C 、同种生物 D 、同属生物 14、 下列植物类群中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 ) A 、海带 B 、石松 C 、葫芦藓 D 、地钱 15、 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 ) 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2、 下列属于现代发酵技术应用的是 A 、制酱 B 、制醋 C 3、 下列不是现代食品保鲜方法的是 A 、罐藏 B 、冷冻 C 、青霉菌 D 、曲霉菌 ( ) 、制腐乳 D 、制青霉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________. 【答案】A B C E 100 1.1 【解析】 【分析】 【详解】 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 A、B; (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应选C、E选项; (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B;(2)C、E;((3)100;1.1. 【点睛】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 2.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苏科版.doc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苏科版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 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 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 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 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 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 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 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 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 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16-2017学年度 中学10月月考卷(生物) 请同学们将所有答案.... 移到下面的表格里 一、单选题(每空1分,30分) 1.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中某个部位的示意图。①③代表血管,②代表人体内某器官, 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②代表心脏,则①中流动脉血,③中流静脉血 B .若②代表肺,则①中流静脉血,③中流动脉血 C .若②表示肾脏,则①处的尿素等代谢废物比③处多 D .若②表示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则①处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比③处少 2.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AB 型的血 B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可以献血200~300mL C .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比红细胞多 D .血液中血浆约占25%,淡黄色、半透明 3.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这两条血管分别 是( ) A .上腔静脉和肺动脉 B .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C .肺静脉和肺动脉 D .肺动脉和主动脉 4.某同学患了急性胃肠炎,到医院就诊时,医生采用手臂输液治疗,那么药物到达 心脏所经过的血管名称和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最先发现药物的那个腔的名称是( ) A .下腔静脉、左心室 B .上腔静脉、左心房 C .下腔静脉、右心室 D .上腔静脉、右心房 5.中医说“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脉,这里的“脉”是指( ) A .毛细血管 B .经络 C .静脉 D .动脉 6.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担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②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具有运输氧的功能③心房 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关的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④动脉血 管内流的是流的动脉血,静脉血管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秋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月月考试题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新区中学2015-2016 生物八年级单项选择题:仅有一项符合题意,一、 )41.在人体中,哪种血管最细最多( 静脉血管 B.毛细血管 C.A.动脉血管)42.医生给病人验血时,用针把手指戳 破,挤出血来,再用吸管吸取。这种血来自于(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43.下列有关静脉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B. 血细胞在管腔内单行通过名姓 C.管壁薄,管腔大 44.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 A.管壁薄,血流最慢,分布广 B.管壁厚,管腔细,分布广 级 C.管壁薄,血流速度快,分布浅班45.从左心室出发的血流向(), 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 46、在人体的心脏结构中,肌肉最厚的是:()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场47.心脏瓣膜的存在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液流动方向的是()

考 A.心房→心室→心房 B.心室→心房→动脉 C.心房→心室→动脉 ( ) 48.平静时,长跑运动员的心脏活动表现为 A.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强 号考 B.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强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弱 C. )49.一位援藏教师由北京到拉萨工作两年后,最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生理反应(红细胞增多A. 白细胞增多 B.心率变慢 C.)型血,由于交通事故而急需输血,那么他首选接受哪种血型( 50.小明是B B. AA. O型型 C. B型)每个健康的公民,都应该积极参加义务献血,通常一人一次献血量为( 51.3000 mL 400 mL C.2000-- A.20-30 mL B.200 )52. 某同学不小心划破手指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止血中起主要作用的血细胞是(B. 白细胞 C. 血小板A. 红细胞)53.血液经过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A. 养料变成废物B. 血液由静脉血C. 变成动脉血、下列流动脉血的是()54 C.肺静脉A.肺动脉 B.右心室) 55.下列血压数值的人中,可能患有低血压的是( 15.5/13.3kPa C 16/12kPa B .A11/8kPa .. )、动脉血是指(56. A颜色鲜红,含养料丰富的血 B 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丰富的血 C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血 57.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脏B.肝脏C.输尿管 58.若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 A.收集管 B.肾小球 C.肾小管 59.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液相比,不都含有的物质有( ) 6红细胞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⑤蛋白质○66 C.③④⑤ B.①③○A. ④⑤○60、右图中属于动脉的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C B C B D A B D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__振动____,____音色____,___噪声_______。 14._____汽化____,____吸收_____,____液化_______。 15._____红外线_____,______紫外线_______,。 16.____热胀冷缩___,甲,____乙_____ ____酒精______,______酒精沸点低于100℃______。 17.____声源___、__次____。 18._____吸收__,____反射___。 19.__漫反射___,___镜面反射___,___光的反射__。 20.______变大__,___不变__ 。 21.______蒸发___。 22. _____压缩体积____,______升华__ ,______凝华__。 23. ____汽化_____,_____吸收______。 三、作图题(12分) 略28.(1) _____色散______;_______牛顿_____。(2) ______不是____。 (3) ___红外取暖器____。(4) _____100元纸币____。 29.(1) _____自下而上___。(2) ___甲___。(3) ______吸____;_____不变____。 (4) ___降低_____;_____液化__。 (5) ____相同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水的多少不同___。 30.(1) __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___入射角和反射角_____。(2) ____不发生____。31.(1) ______左_______。(2) ______0℃_____;_____100℃___。 (3) _________ 增大瓶子的容积_______。 32.(1) __________ 确定像的位置________。 (2) ____末点燃_____;___________ 像与物大小相等_____。 (3) __________玻璃板放倾斜了_____。 (4) ____不能____。 (5) _______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_____。 33.(1) __________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________。 (2) _______错误的_____。 (3) _______略。 34.(1) ____液化_ __。(2) ___D___。(3) ____B_____。 (3) ________升高; 略_____。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苏科版

2019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物种丰富,下表中有关动植物所属种类及对应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2.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流感疫情时有发生。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流感病毒很小,但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C.流感病毒离开人体能永久生存 D.所有病毒同流感病毒一样,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3.关于生物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B.生物学家只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C.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4.从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能够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商业价值

5.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鱿鱼 B.蜘蛛蟹 C.青蛙 D.河蚌 6.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B.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 C.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 D.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 7.达尔文考察时发现,马德拉群岛岛上有500多种昆虫,但其中有200多种昆虫由于翅已经退化而不能飞翔。用他的进化理论解释是 A.生存斗争的结果 B.食物中缺乏某种物质 C.过度繁殖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8.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变化是 A.后肢的粗壮 B.奔跑能力加强 C.脑容量增加 D.生产方式改变 9.“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动物运动形式多样,主要是适应 A.不同的身体结构 B.不同的生活环境 C.不同的动物种类 D.不同的身体大小 10.大多数鸟类能够飞行。下列适应鸟类飞行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特化成翼 C.体表被覆羽毛 D.骨骼粗壮厚重 11.母燕把捕到虫子衔回巢内喂养它的雏鸟,这种行为属于 A.迁徙行为 B.生殖行为 C.觅食行为 D.防御行为 12.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利于群体的生存。下列各项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森林中的一群狒狒 B.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初二生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答卷的表格中) 1、血液化验报告单中的RBC和HGB分别表示 A.血小板和白细胞B.红细胞和白细胞 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D.红细胞和血小板 2、手臂上的一道道“青筋”是属于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主动脉 3、对人类而言,从受精卵的形成到胎儿发育成熟分娩一般需要 A.60天B.180天C.280天D.360天 4、下列能够正确表示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C.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卵细胞蝌蚪幼蛙成蛙5、有一B型血的人因外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最好输 A.A型血B.B型血C.AB型血D.O型血6、下列不属于血细胞的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 7、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 A.脑干B.小脑C.大脑皮质D.大脑8、.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 A.巨人症B.糖尿病C.侏儒症D.地方性甲状腺肿9、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当分泌不足时会使人患 A.呆小症B.巨人症C.糖尿病D.侏儒症10、森林生态系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B.光合作用旺盛,利用水分多 C.呼吸作用较弱,产生水分少D.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减少 11、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 12、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A.表皮B.气孔C.叶肉D.叶脉13、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谈虎色变B.望梅止渴C.吮吸反射D.小狗会数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 (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选填“C”或“D”). 【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高 A、D(或B、E或C、F)长度低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 由此可得,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实验时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C实验时的声音强度. 2.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通用)

初二物理 第一章---第五章基础知识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吉他弦被弹拨发声时,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发声物体(鼓)停止了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声。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水也能够传声。3.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音调。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4.乐音的三个特征是:(1) 音调;(2) 响度;(3) 音色。 5.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范围通常在 20 Hz到 20000 Hz之间。频率高于听力上限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听力下限的叫次声波。 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8.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水的三态。其它物质一般也有三态。例如,铁水是液态,干冰是固态,色拉油是液态。9.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用温度来表示的。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0.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它是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一百度。该温标的三十度记录为30℃。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它的最小分度值为 0.1℃,它的测量范围为 35-42℃。 11.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1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

生物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生物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方式比两栖动物高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 ①卵生 ②胎生 ③体内受精 ④体外受精 ⑤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⑥卵外有卵壳保护 ⑦有孵卵、育雏行为 A.③⑤⑥B.①③⑥C.⑤⑥⑦D.③⑤⑦ 2.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身体呈流线型②产卵繁殖后代③前肢变成翼④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我们看到的橘子皮上的“霉”实际上是 A.一个细菌B.一个霉菌 C.细菌的菌落D.真菌的菌落 4.判断鲸是哺乳动物的最主要依据是()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 C.体表被毛D.体温恒定 5.人们在运动中难免会遇到意外伤害。下列意外伤害不会影响运动功能的是 A.尺骨骨折B.肌肉拉伤C.肩关节脱臼D.皮肤檫伤 6.四川的泡菜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一种风味小菜。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止尘埃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进行发酵 7.大连在蛇岛上建立蝮蛇保护区,北京建立大熊猫基因研究中心,对捕猎国家保护动物的惩治行为,分别属于() 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B.自然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C.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8.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A.猫和虎B.狼和犬C.虎和狮D.虎和犬 9.在动物个体之间有各种交流信息的方式,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动物的信息交流()A.蚂蚁的舞蹈动作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10.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B.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C.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D.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不属于信息交流 11.控制环境温度,降低食品自身的含水量,都能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下列食品保存的方法与原理不一致的是( ) A.牛奶盒装——加热灭菌并隔绝外界空气 B.香菇晒干——减少水分,抑制微生物繁殖 C.鲅鱼盐渍——盐杀死了鱼表面所有的细菌 D.剩菜冷藏——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2.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 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取食行为D.防御行为 13.玉米螟的幼虫咬食玉米的茎、叶和果实,使玉米减产。而赤眼蜂可将卵产在玉米螟幼虫的体内,吸收营养发育长大,使玉米螟的幼虫死亡,起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这可说明() A.赤眼蜂对植物的繁殖和分布有直接影响B.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 C.动物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D.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4.关节活动时很牢固,与之有关的结构特点是关节结构里有() A.关节软骨和滑液B.关节软骨和关节窝 C.关节囊和韧带D.关节腔和滑液 15.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陆生脊椎动物 B.都属变温动物 C.所产的卵都有卵壳 D.发育过程都经过变态发育 16.下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 (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B C A D F80 1.02控制变量法 【解析】 【详解】 (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B、C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长度相同,都是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 [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D、F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 (2)[7]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 G、H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J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基本概念汇总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基本概念汇总(一)第一章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苏州市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苏州市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上课了,老师推门进入教室,关于推门动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推门动作很简单,无需神经系统的协调 B.完成这个动作一定要消耗能量 C.推门伸肘时肱二头肌会收缩,肱三头肌会舒张 D.完成这个动作时,相关的骨和关节都起杠杆的作用 2.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原因是() A.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氧气B.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蝗虫可以几个小时不呼吸D.蝗虫通过气管进行呼吸 3.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身体呈流线型②产卵繁殖后代③前肢变成翼④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海葵、乌贼、河蚌、虾、蟹、鲸等的形态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 () A.都有贝壳B.身体都很柔软 C.都用肺呼吸D.都适应水中生活 5.判断鲸是哺乳动物的最主要依据是()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 C.体表被毛D.体温恒定 6.人们在运动中难免会遇到意外伤害。下列意外伤害不会影响运动功能的是 A.尺骨骨折B.肌肉拉伤C.肩关节脱臼D.皮肤檫伤 7.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其最本质的区别是()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直接施加人为的影响 C.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动物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A.取食行为B.社会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 9.下列各项中,可能会给襄阳地区生物多样性带来风险的是 A.隆中风景区禁猎禁伐B.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 C.建立汉江湿地保护区D.喂养网购的非洲蚂蚁 10.某海关在进口食品中,检疫出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 A.病毒B.细菌C.真菌D.霉菌 11.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口必须加水密封,其目的是()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