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级学科)

合集下载

1204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

1204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

1204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公共管理学(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一、学科概况公共管理是人类活动的社会性需求使然,具有悠久的历史。

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公共管理学从公共行政学演变而来,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时间。

对于公共部门的专门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7年威尔逊(Woodrow Wilson)在《行政之研究》一文中,确定了公共行政的基本研究方向,以怀特(Leonard D. White)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威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原理》两本著作的出版为学科建立的主要标志。

从建立到现在,公共管理学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20-60年代),公共行政学阶段。

研究对象定位于行政组织,重点对行政机构、过程和程序的管理原则进行研究,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

第二个阶段(60-70年代),公共政策阶段。

研究对象从行政组织扩大到公共政策。

为了满足政策实践的需要,注重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重点对政策制定和政策设计进行研究。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之后),公共管理学阶段。

从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出发,注重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重点对公共政策和行为的绩效进行研究,超越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线,积极吸收私人部门的有效管理模式和办法,来改进公共管理的行为。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逐渐地引入我国,对于我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引进西方学术成果的过程中,我国研究人员也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学科本土化的改造。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过去那种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形式,已经无法完全有效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满足多样和动态需求、高效、透明和问责的政府,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

这对于公共管理学科今后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清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专题研究生培养专题方案

清华大学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专题研究生培养专题方案

攻读公共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6月23日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级开始执行)一、合用学科: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学科代码:120400本方案合用于如下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2、政府管理3、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4、公民社会与治理5、区域发展与政策(含台港澳地区)6、发展规划二、培养目旳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致力于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党政机关、非赚钱机构等部门培养具有夯实理论基本和独立研究能力旳公共管理领域旳高档人才。

三、知识构造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教育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旳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旳重要目旳是为学生从事本领域研究工作打下坚实旳知识基本。

课程知识构造重要涉及:1、基本理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广阔旳规定,着重学习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旳前沿理论。

2、研究领域根据本研究领域发展旳特点,注重对本领域前沿知识旳学习和掌握。

3、交叉学科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旳需求,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四、重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规定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筹划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周内,按培养方案制定个人课程学习筹划,并报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引委员会审批后,交学院业务办备案。

在执行筹划过程中,如因特殊状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旳课程学习筹划,经导师签字后送学院业务办备案。

2、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完毕“学科基本”课程学习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旳一次学科综合考试。

资格考试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初,考试内容覆盖学科基本课程,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应提前一种月告知参与考试旳博士研究生。

资格考试不及格者可以重考一次,重考成绩记载与正常考试相似,但在成绩后记“重考”字样。

重考仍不及格者将不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解决措施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院博士生培养指引委员会批准并报研究生院,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解决。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一览表(最新)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一览表(最新)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一览表(最新)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一览表序号门类专业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1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01公共事业管理四年2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02行政管理四年3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03劳动与社会保障四年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04土地资源管理四年5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05城市管理四年6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06TK海关管理四年7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07T交通管理四年8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08T海事管理四年9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09T公共关系学四年10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0T健康服务与管理四年11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1TK海警后勤管理四年12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2T医疗产品管理四年13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3T医疗保险四年1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4T养老服务管理四年15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5TK海关检验检疫安全四年16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6TK海外安全管理四年17管理学公共管理类120417T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四年公共管理类专业哪个好公共管理专业就是公共管理类比较好的一个专业,主要就是需要通过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当前政府事务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需要能够在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行政机构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层次专业人员。

公共管理类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其下二级学科主要有行政管理专业、公共关系学专业、城市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等等,相对来说行政管理学专业会比较好很多,因为考试难度不高,再加上就业率也是最高的专业,从而也是众多人的热门专业之一。

公共管理专业介绍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需要。

1204公共管理专业

1204公共管理专业

1204 公共管理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1.本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公共管理学是研究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公共管理学科主要以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为对象,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公共组织的权力、结构、过程、功能、行为、规则以及公共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公共组织、宪法与行政法、公共伦理、公共经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

公共管理学既研究抽象理论,也研究具体问题,并努力将二者结合起来。

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法,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安徽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始终紧跟安徽省改革开发的步伐,我校将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培养方向定于满足安徽省乃至全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的人才需要。

同时,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针对公共管理教育偏重人文社科背景的特点,整合全校资源,形成多学科交融的培养方向,现有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四个培养方向。

公共管理是一门以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为支撑,具有跨学科特点的学科。

其核心课程包括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或政府经济学)、政治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等。

同时,公共管理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公共管理的知识内容和学术形式具有包括多个学科和跨越多个学科的特点。

2.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学分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为全面和扎实的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人文历史知识。

应熟悉本专业的重要研究成果,仔细研读本研究方向若干经典著作和重要理论著作,较全面的把握本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前沿问题。

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掌握继续研究的工具和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途径,能够胜任公共管理及其分支学科研究、宣传和实际工作。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学科代码:1204一、适用二级学科及专业●行政管理(120401)●土地资源管理(120405)●文化产业管理(1204Z1)●老年工程与老年保障(1204Z2)二、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勇于创新,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以及系统的专门知识。

熟悉所从事科研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在专业领域内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文献资料,并具有外文写作的初步能力。

3.身体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1.公共政策分析2.行政理论与实践3.公共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4.土地经济与估价5.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6.文化产业项目管理7.文化产业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8.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评价9.养老服务行业运营及管理10.养老设施项目策划与运营管理1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四、学制及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为2—3年,全部课程学习应在第1学年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位论文,符合学位答辩要求者,可以提前申请进行学位答辩,申请时间最早为入学后2学年,申请应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半年提出,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有必要延长学习年限,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办理。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不到毕业要求者,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结业与肄业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要求执行。

2023年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变化

2023年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变化

2023年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变化《2023年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变化》一、前言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关注着政府组织、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治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2023年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变化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变化评估1. 传统公共管理学传统公共管理学一直是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重要二级学科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公共管理学也在不断变化和修正。

在2023年,传统公共管理学将更加注重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挑战。

2. 组织管理与行政管理在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组织管理与行政管理作为重要的二级学科,也将迎来一系列变化。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组织管理与行政管理将更加强调政府组织变革、公共行政效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3. 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作为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重要二级学科,将在2023年更加注重政策创新和政策效果评估的研究。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和技术手段进行政策分析和评估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4.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随着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这一二级学科也将迎来新的变化。

在2023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将更加关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5. 社会治理与公共参与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社会治理与公共参与成为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备受关注的二级学科之一。

2023年,这一二级学科将更加注重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公民参与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三、总结与展望2023年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变化不仅呈现出更加宽广和深入的研究范围,也更加深入贴近社会现实和治理需求。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共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观点与方法富有创新性,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达到相应要求。

2、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教学和其它实际工作。

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或实际应用价值。

二、专业方向1、行政管理2、社会保障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合格,再经本专业复试合格者。

2、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二年半2、博士研究生:三年——四年五、课程设置(一)行政管理专业(120401)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2、博士英语B.专业学位课程1、公共行政理论与方法2、公共政策研究的范式与方法3、现代决策理论与决策分析4、公共政策分析技术5、公共管理模式的嬗变与重构6、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7、社会变迁与组织发展8、社会政策专题研究9、东方社会研究(博士研究生至少修完上述专业课程中的4门)(二)行政管理专业(120401)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2学分)公共政策专题研究(2学分)C类:公共行政学专题研究(2学分)西方行政学名著选读(2学分)公共伦理专题研究(2学分)行政法专题研究(2学分)D类: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2学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决策理论与决策分析(2学分) 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2学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2学分)组织理论专题研究(2学分) 非政府组织专题研究(2学分)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2学分)(三)社会保障专业(120404)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 公共管理专题研究(2学分)社会政策专题研究(2学分)C类: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2学分)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2学分)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研究(2学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专题研究(2学分)公共组织理论专题研究(2学分)D类:福利经济学专题研究(2学分)保险精算(2学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2学分)分类福利专题研究(2学分)社会保险实务研究(2学分)医疗社会保障研究(2学分)贫困与社会救助研究(2学分)城乡社区福利研究(2学分)六、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入学3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

湘潭大学最新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培养方案修改

湘潭大学最新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培养方案修改

附件:湘潭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主要为政府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素养,掌握先进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也为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科研业务能力的行政管理教学和研究人员。

要求培养的学生:①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②熟练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把握公共管理学基本理论构架和公共行政思想发展轨迹,具有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社会调查技术;③学会观察各种现实中的公共管理现象,正确思考公共管理问题的本质,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④熟练运用一门外语;⑤身心健康。

二、学制学制3年。

执行《湘潭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相关条款,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在校学习时间,但不得超过一年。

三、研究方向1.行政管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特色:研究政府组织管理与绩效评估、行政文化与行政哲学、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理论及其分析、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突出研究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追踪前沿,从而推进学术创新和政府实践的发展。

研究生导师:彭国甫教授、颜佳华教授、陈建斌教授、宁国良教授、何振教授、邹凯教授、梁丽芝教授、黄显中教授、王凯伟副教授、罗依平副教授、李熠煜副教授、汤浩副教授、盛明科副教授、毛太田副教授、周发源研究员(兼)、贺培育研究员(兼)、戴树源研究员(兼)、王家合副教授(兼)。

2.社会保障主要研究内容和特色:研究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脉络、国内外福利思潮与理论流派,以及社会保障政策模式。

突出社会保障实务研究,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包括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及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及其改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
学科代码:1204
一、适用二级学科及专业
●行政管理(120401)
●土地资源管理(120405)
●文化产业管理(1204Z1)
●老年工程与老年保障(1204Z2)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勇于创新,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以及系统的专门知识。

熟悉所从事科研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在专业领域内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文献资料,并具有外文写作的初步能力。

3.身体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公共政策分析
2.行政理论与实践
3.公共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4.土地经济与估价
5.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6.文化产业项目管理
7.文化产业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
8.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评价
9.养老服务行业运营及管理
10.养老设施项目策划与运营管理
1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为2—3年,全部课程学习应在第1学年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位论文,符合学位答辩要求者,可以提前申请进行学
位答辩,申请时间最早为入学后2学年,申请应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半年提出,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有必要延长学习年限,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办理。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达不到毕业要求者,按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结业与肄业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要求执行。

五、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导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提交教研室(研究所)审查,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与论文工作相结合,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相结合;教学方法上采取讲课与自学相结合。

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六、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1.总学分至少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7学分,实践性环节(必修)2学分。

2.选修课中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限选课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所有专业方向必须选修。

3.选修课程按照“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老年工程及老年保障”四个二级学科方向设置,学生可根据具体研究方向进行选择。

4.对录取的跨学科(指跨一级学科)研究生,应按学院规定,通过课程学习与自修相结合,补修“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统计学”三门本科课程,并参加第二学期末学院组织的统一考试。

补修课程经考核必须合格,但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七、社会(专业)实践
社会实践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按要求完成后可获得2学分。

凡入学前参加工作两年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可免去社会实践环节1个学分。

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参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八、学位论文
1.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途径,至迟在第三学期内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并经所在教研室(研究所)讨论审核确定后,按计划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或学术研究意义。

2.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论文答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并参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九、其他要求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发表1篇核心期刊论文或1篇EI 检索论文(具体要求见管理学院有关文件)。

附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学术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