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诗翻译赏析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诗翻译赏析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诗翻译赏析古风·登高望四海古诗翻译赏析《古风·登高望四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如下: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前言】《古风·登高望四海》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全诗十二句六十字,诗中借景寓情,感叹光阴飘忽,世事翻覆,也寓有揭露权贵当道的黑暗之意。

【注释】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无涯无际。

③被:披,覆盖。

“霜被”句:谓各种花草树木因受霜寒而呈现出一派秋色。

④大荒:广阔的原野。

⑤“荣华”二句: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水一去不返,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无常。

⑥徂辉:太阳落山时的余辉。

“白日”句:即夕阳西下。

[2]⑦枳棘:有刺的灌木。

“梧桐”二句意为,鸳鸾本来栖宿于梧桐,燕雀只配作巢于枳棘,现在情况正相反。

喻是非颠倒。

⑧归去来:回去吧。

东晋诗人陶渊明不愿逢迎权势,弃官归乡,并作《归去来兮辞》。

⑨剑歌:弹剑而歌。

《战国策·齐策》记载: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最初不如意,曾三次弹剑而歌。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调名。

【翻译】登高四望,海天茫茫,大地苍凉。

秋风劲吹,秋霜遍野,万物萧瑟。

荣华富贵,如水东流,人间万事,尽起波澜。

浮云不定,遮掩太阳,万物黯淡。

雀巢梧桐,荆棘刺丛,双栖鸳鸯。

不如归去,弹剑高歌:行路真难。

【鉴赏】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三十九首。

这首诗作于初离朝廷之时,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地广大无边,群物被霜而秋,从而想到光阴飞逝,荣华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飘摇,贤愚颠倒,最后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悲叹。

登——望——想——叹,是全诗的脉络。

[2]“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诗的开头就以大气包举、气吞六合之势,不仅展现出宇宙的广大无边和诗人的博大胸怀,而且也隐寓着诗人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傲岸不屈的气概,为下文抒发登高的所见所感,讥刺时政昏暗、贤愚颠倒等事伏根。

古风其十九诗歌鉴赏

古风其十九诗歌鉴赏

古风其十九诗歌鉴赏
摘要:
一、诗歌背景介绍
1.古风其十九的出处
2.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特点
二、诗歌内容分析
1.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2.表达的情感和主旨
3.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三、诗歌价值探讨
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3.对现代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正文:
【诗歌背景介绍】
古风其十九,即《古风》第十九首,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收录在《全唐诗》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生活在唐朝盛世,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高远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歌内容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使诗歌形
式美和内容美兼具。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价值探讨】
古风其十九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独特见解。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热爱自然,珍惜生活,追求美好。

【总结】
总之,《古风其十九》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歌,诗人李白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这首诗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李白《古风》作品鉴赏

李白《古风》作品鉴赏

李白《古风》作品鉴赏李白《古风》作品鉴赏《古风》(其一)【作者】:李白【年代】:唐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xianzhang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赏析】: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

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

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

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

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

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

“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李白诗词《古风》(其二十四)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古风》(其二十四)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古风》(其二十四)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风,即古诗。

李白的《古风》是以五言古诗形式表现的诗歌,《古风》59首就思想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论诗,揭露现实,咏史,感遇等几个方面。

论诗公认的是第一首(大雅久不作)和第三十五首(丑女来效颦)。

其它各篇无论是游仙或咏史都联系着诗人的遭遇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面貌。

类似古风类型网站典型的有:杏猫网,古风吧,古风句子吧。

《古风》(其二十四)【年代】:唐【作者】:李白【内容】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赏析】:唐玄宗的后期,政治由开明转为腐败。

他宠任宦官,使这些人凭藉权势,大肆勒索,“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

”(《新唐书。

宦者传上》)唐玄宗还喜好斗鸡之戏,据唐人陈鸿《东城老父传》云,当时被称为“神鸡童”的贾昌,由于得到皇帝的爱幸,“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有民谣说:“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这些宦官和鸡童恃宠骄恣,不可一世。

其时李白在长安,深感上层统治者的腐败,这首《古风》就是针对当时现实而作的一幅深刻讽刺画。

诗的前八句写宦官、鸡童的豪华生活和飞扬跋扈的气焰。

诗人对这些得幸小人的生活并没有进行全面描写,只是截取了京城大道上的两个场景,把它巧妙地勾画在读者眼前。

第一个场景写宦官。

诗一开始,就象电影镜头一样,推出了一个尘土飞扬的画面:“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亭午”是正午,“阡陌”原指田间小路,这里泛指京城大道。

正午天最亮,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

而这样大的尘土是“大车”扬起来的,这又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的迅疾。

这是写景,为后面即将出现的人物作铺垫。

那么,是谁这样肆无忌惮地飞车疾驰呢?诗人指出:“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中贵”,是“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古风·齐有倜傥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体诗作品。

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寄托自己的感慨,真实地反映出李白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复杂,激情与淡泊。

古风(其十)齐有倜傥(1)生,鲁连(2)特高妙(3)。

明月(4)出海底,一朝开光曜(5)。

却秦振英声(6),后世仰末照(7)。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8)。

吾亦澹荡(9)人,拂衣(10)可同调(11)。

【注释】倜(tì)傥(tǎng):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

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

高妙:杰出,出众。

明月:指夜明珠。

《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

”光曜(yào):光辉。

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

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

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

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

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澹(dàn)荡:淡薄,不慕名利。

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

同调:谓志趣相合。

【白话译文】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

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创作背景】《古风·齐有倜傥生》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

李白:古风三首【赏析】

李白:古风三首【赏析】

李白:古风三首【赏析】古风第十四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衷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从王维以下,我们已选讲了十多位盛唐诗人的各体诗。

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都是有代表性的。

但是他们合起来,还不能代表这个时期的唐诗。

没有李白和杜甫,盛唐诗和初唐诗还没有显著的区别。

李白和杜甫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盛唐诗风格的创造者,并不是他们遗留给我们的诗多至千馀首,而是由于他们的诗在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方法上都有独特的创造,在过去许多诗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道路、新的境界。

在天宝至大历这二十年间,他们的诗是新诗。

李白才气奔放,提起笔来就用各种形象思维来表达他的豪迈、忧郁、苦闷,愤慨的情绪,而以游仙和饮酒作为他的外衣。

他不甘心于搜索枯肠,句斟字酌,因此他的诗虽然极流利,却比较粗疏。

他又不肯为律诗所束缚,随时都任情高唱,唱出来就是诗句。

有许多句子在别人是以为只能用在散文里的,而他却大胆地组织在诗里。

杜甫和李白恰恰相反。

杜甫的性格沉静稳重,他的诗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

他刻意创造杰出的句法、章法,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非但严守格律,而且还使格律有所发展。

他晚年的诗作,句法变化愈多,用他自负的话说:“晚节渐于诗律细。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在题材方面,他比李白更广泛、更深刻地反映了政治、社会的现象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两位同时代的大诗人,从性格到创作风格,完全不相同。

我们用外国文学的术语来说,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人。

李白的诗,五言多于七言,古诗和歌行多于律诗。

而他的传诵千载的诗篇,大多是歌行。

这是由于他的艺术创造,在歌行体最为突出,易于惊动世人耳目。

他的古诗,在形式上并没有创造,表现手法比较浅显、直露,因此不惹人注意。

关于李白《古风》诗歌鉴赏5篇他

关于李白《古风》诗歌鉴赏5篇他

关于李白《古风》诗歌鉴赏5篇李白——《送友人入蜀》【内容】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赏析】: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称的抒情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李白——《古风》(其三)【年代】:唐【作者】:李白——《古风》(其三)【内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

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

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

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

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

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

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

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

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

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

古风其十李白赏析

古风其十李白赏析

古风其十李白赏析
李白的古风诗歌值得我们赏析。

他的作品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安和孤独抒写出来,令人充满深沉的感受,是古风的典范。

同时,他对古风的描绘也增添了很多意趣,令人流连忘返。

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浓浓的古风色彩,点缀着他对社会和自然的深思。

他的
诗句充满典雅的哲思,一字一句立意深刻,句句娓娓勾勒出古典诗人的理念。

他运用绝美的文字,赋予古风更加深入的思考。

他的古风诗歌中,不仅蕴含着古朴的文艺情调,也朴素了他对社会的认知。


深入剖析历史,用快速的发现来探索古朴的文艺之道,同时也从古人一贯的严正态度中取得灵感。

而李白古风诗歌带来的不仅仅是唯美的文学,更伴随着他内心深沉的思考和如
诗般优美的文采。

他用古风色彩点缀自己的思索,发现古典文学的根源,感受古人的遗世艺术,并以此展现自己的思想与智慧。

李白的古风诗歌蕴含了诗人的思想和文化,闪动着弥新的文艺精华,散发着独
特的营湿氛围,令人着迷。

正如李白所言:“默无语,此境清幽,若有精致文采入心头!”他所带来的古风歌谣深入人心,渗入灵魂深处,令人心旷神怡,感受到一种极致的文艺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 浮云蔽白日
• 《行行重行行》 • “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了君主。
鹓 鸾 凤 凰
• “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欢因未被重用 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见《史记·孟尝君 列传》)。
• 《行路难》是乐 创作的《行路难》三首。这三首诗抒写了 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古风
李白
解题指导
•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 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 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 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 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 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 (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 我邪(y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