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推进器螺旋桨研究
螺旋桨在船舶推进中的应用研究

螺旋桨在船舶推进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概述螺旋桨作为船舶重要的推进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船舶的能耗、速度、稳定性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对螺旋桨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着重探讨螺旋桨在船舶推进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螺旋桨的原理螺旋桨是一种转动的水翼,在船舶推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能将机械能转化为水动能,利用推力推动船只前进。
常用的螺旋桨分为固定螺旋桨和可调螺旋桨两种。
前者的叶片固定,通常安装在干舷后侧的推进器上,适用于速度较慢、推进功率相对较小的船只;后者的叶片可以调整,可以根据不同的速度和船型调整叶片的角度,适用于高速船舶。
第三章:螺旋桨的设计螺旋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船舶的速度、功率、航行深度、船型等。
其中,螺旋桨的叶片形状和叶片数量对其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代的设计工具可以通过模拟和试验,优化螺旋桨的设计,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此外,在螺旋桨的制造和维护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用、加工工艺、检测技术等因素。
第四章:螺旋桨的改进与创新在螺旋桨的应用研究中,改进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船只在运行过程中,船体周围会形成水泡,来自螺旋桨的气泡会降低螺旋桨的效率。
而通过改进螺旋桨的叶片形状和角度,可以减少水泡和气泡的影响,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此外,部分研究者通过改变螺旋桨叶片的材料和形状,使其可以在将来的高速、大型船只中应用,具有充分的市场前景。
第五章:结论螺旋桨在船舶推进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通过对其原理、设计、改进和创新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螺旋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并持续提高其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水平。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船舶和推进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螺旋桨,以确保船舶的顺畅航行,提高运行效率。
船用螺旋桨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方向

船用螺旋桨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方向吴光林;严谨【摘要】结合近代船用螺旋桨理论研究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系统地分析各个阶段螺旋桨理论研究的方法,分别介绍动量理论、叶元体理论、升力线理论、升力面理论、边界元法、粘性流体动力学法等.探讨螺旋桨理论与流体力学之问的关系,重点介绍粘性流体动力学法中计算流体动力学在螺旋桨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探讨船用螺旋桨理论今后的研究方向.分析结果表明:船用螺旋桨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都与流体力学学科的发展关系紧密,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流体力学试验手段的进步将促进螺旋桨理论研究的发展.【期刊名称】《中国舰船研究》【年(卷),期】2009(004)001【总页数】5页(P8-12)【关键词】船用螺旋桨;螺旋桨理论;发展【作者】吴光林;严谨【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1.33+6船用螺旋桨理论是随着流体力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而不断发展的,并有着相应的联系。
基于系列螺旋桨模型敞水试验传统图谱的螺旋桨桨型已不能适应由此带来的空泡与振动问题,理论的发展推动了应用螺旋桨设计计算方法的进步,适应了现代船舶大型化及航速增加的要求。
螺旋桨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螺旋桨设计,因此,基于理论方法的计算分析并与试验结合的现代船用螺旋桨设计方法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流体力学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船舶流体力学的发展,在船舶螺旋桨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也在逐步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
船用螺旋桨理论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中叶,动量理论、叶元体理论的提出;第二阶段为20世纪20~80年代,升力线模型、升力面模型的提出和发展;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边界元法的应用、直接考虑流体粘性的研究[1-4]。
2.1 动量理论19世纪中后期Rankine和Froude R.E.将流体力学中的动量定理和理想流体能量方程应用于推进器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动量理论,作为评估船用螺旋桨的分析手段(图1)。
船舶推进螺旋桨基础理论课件

螺旋桨性能测试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型船用螺旋桨在实验水池中的性能测试,分析推力系数、效率系数、空泡系数 和振动系数的变化规律。
案例二
某大型油轮在实际航行中的螺旋桨性能测试,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评估其 实际运行性能。
05
船舶推进螺旋桨的应用与发展趋 势
螺旋桨在船舶推进中的应用
螺旋桨作为船舶推进器,能够将主机 产生的动力转化为船舶前进的推力, 是船舶航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螺旋桨的安装角度、位置和数量等参 数需要根据船舶的具体需求进行合理 配置,以实现最佳的推进效果。
螺旋桨的设计和制造需考虑船舶的航 速、航程、载重量等要求,以及水域 、气候等环境因素,确保推进效率和 使用寿命。
螺旋桨的修复与更换
修复
对损坏的螺旋桨进行修复 ,如焊接、填补等。
更换
若螺旋桨损坏严重或无法 修复,需更换新的螺旋桨 。
注意事项
更换或修复后需进行动平 衡测试,确保船舶安全。
04
船舶推进螺旋桨的性能评价与测 试
螺旋桨性能评价指标
推力系数
衡量螺旋桨推力与流体动力的比值, 用于评估螺旋桨推力性能。
效率系数
铸造法
适用于大型螺旋桨,但精度较低 。
锻造法
适用于小型螺旋桨,精度高,但工 艺复杂。
焊接法
适用于大型螺旋桨,成本低,但易 产生焊接缺陷。
螺旋桨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
检查螺旋桨的表面磨损、裂纹等情况。
润滑
定期润滑螺旋桨的轴承和轴套,减少磨损。
清洗
定期清洗螺旋桨,去除附着物和腐蚀产物。
防腐处理
对螺旋桨进行涂层保护,防止腐蚀。
新型船舶推进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近代船用螺旋桨研究方向简述

0前言现代船用螺旋桨类型很多,如定距桨、可调螺距桨、对转桨、导管桨、喷水推进器和吊舱式推进装置等。
随着船舶大型化及航速的增加,螺旋桨的负荷更大,加之船东对振动的更高要求,现代船用螺旋桨的设计成为设计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
基于系列螺旋桨模型敞水试验传统图谱的螺旋桨桨型已不能适应由此带来的空泡与振动问题,因此,基于理论方法的计算分析并与试验结合的现代船用螺旋桨设计方法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1船用螺旋桨的理论发展[1,2]1.1第一阶段:19世纪中叶1.1.1动量理论Rankine(1865)和R.E.Froude(1887)提出了动量理论,并将其作为评估船用螺旋桨的分析手段,该理论也被认为是理想推进器理论。
动量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解释了推进器产生推力的原因。
1.1.2叶元体理论在W.Froude(1878)的叶元体理论中:推进器被认为由几个单独的桨叶构成,同时这些桨叶又分成从导边至随边的连续的带。
通过分析每一叶元体所受的力,以计算整个推进器的推力和转矩。
1.2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动量理论和叶元体理论这二个理论尽管发展得很好,但是它们没有很好地考虑桨叶数目的影响和为叶元体选择合适的升力和阻力值。
1.2.1升力线模型1927年,Prandtl等建立了机翼的升力线理论,近代船用螺旋桨研究方向简述张文斌[摘要]按照三个发展时期,对船用螺旋桨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介绍了现代船用螺旋桨的四个典型的设计步骤,最后,提供了设计软件和吊舱式推进装置的一些新信息。
[关键词]现代船用螺旋桨;螺旋桨理论;吊舱式推进装置[中图分类号]U66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24(2007)02-0038-05BriefIntroductionoftheDirectionofResearchonMarinePropellersforModernCommercialVesselsZhangWenbinAbstract:Basedonthreedevelopmentstages,thispaperbrieflyreviewsmarinepropellertheoriesandsummarizesfourtypicaldesignstepsofthemodernmarinepropellers.Finally,itintroducessomeinformationofthedesignsoftwareandpoddedpropulsors.Keywords:modernmarinepropellers;propellertheories;poddedpropulsors!!!!!!"!"!!!!!!"!"船舶总体舾装[收稿日期]2007-9-20[作者简介]张文斌(1979-),男,工程师,从事船舶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
船用螺旋桨的逆向造型方法与研究

【 . 都: M】成 四川 大 学 出版 社 ,0 7 7 —0 . 2 0 : 417
[】侯跃谦 , 5 谭庆 昌, 史尧臣. 汽车后视镜的逆向造型设计与
图8 三 维 C D模 型 A
矗‘ {&‘ {重‘ {重‘ . ,{蛊‘ {&‘ {出‘ {重‘ . 妇
80 0 .0
图6 修 改 前偏 差分 析 直 方 图
由图 可 见 重 构三 维 模 型 与原 始 点 云 偏 差 在 一 2
图 4 曲线 拟 合
~ + mm 之 间 ,模 型 与 原 始 点 云 偏 差 较 大 。通 过 2
进 一 步 对 点云 进 行 光顺 、调 整 曲线控 制 点 等修 改 后得 出重 构 叶轮 模型 ,再 次进 行 偏差检 验 得 3 D偏
0 引言
螺旋 桨 是 船 舶 推 进 器 的核 心 元 件 , 螺旋 桨 制
造 品 质 的 优 劣 将 直 接 影 响船 舶 的 整 体 性 能 。 船
用 螺 旋 桨 叶 片型 面 较 为 复 杂 ,导 致 了其 叶 片 的设
计 和 检 测 难 度 大 。本 文 采 用 逆 向工 程 技 术 对 螺
_ I
.
2 8 5 2 3 5 18 7 14 8 0 9 9 04 90 0 0 0 4 9 0 9 9 08 1 8 7 2 3 1 8 1 . 4 . 7 . 0 . 3 . 5 0 5 3 14 7 45 2 8 5 32 5
制造 出实体 如 图 9所 示 。
5 结论
图5 叶 片型 面
本 文 以 船 用 螺 旋 桨 为 例 ,详 细 阐述 了逆 向工
螺旋桨系统振动特性研究与优化

螺旋桨系统振动特性研究与优化引言:螺旋桨是推进器的核心组件,对于船舶、飞机或其他涉及水上、空中推进的工具而言,其振动特性的研究和优化至关重要。
振动过大不仅会增加噪音和能耗,还会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振动问题,并找到相应的优化方法,对于提高螺旋桨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振动特性分析:螺旋桨的振动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叶片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力;二是叶片的非均匀分布质量;三是叶片结构和连接部件的刚度和强度。
第一方面,由于叶片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力,会产生涡脱离和涡脱层现象,从而引起螺旋桨的振动。
这个问题在船舶和飞机上尤为明显,因为在水中或空气中,流体与叶片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和气动力,进而引起振动。
第二方面,叶片的非均匀分布质量也会导致振动问题。
一些螺旋桨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叶片重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会导致螺旋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平衡,从而引起振动。
第三方面,螺旋桨的结构和连接部件的刚度和强度也会对振动产生影响。
如果螺旋桨的叶片材料选择不当,或者连接部件的刚度不够,都会导致螺旋桨的振动问题。
振动优化方法:针对螺旋桨系统的振动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方法来降低振动水平。
首先,通过减小叶片和流体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有效地减小振动问题。
这可以通过改善叶片的流线型设计和减小流体阻力来实现。
同时,可以对螺旋桨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找到合适的叶片形状和角度,以达到减小振动的效果。
其次,通过优化叶片的质量分布,可以减轻螺旋桨的不平衡现象,降低振动水平。
可以通过在叶片上添加适当的减重材料,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对叶片进行精密加工,以实现叶片质量分布的均匀化。
第三,提高螺旋桨的结构和连接部件的刚度和强度,可以减小振动问题。
可采用更高强度的材料来制造螺旋桨的叶片和连接部件,或者通过加固连接部件的方式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刚度。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振动的发生。
结论:螺旋桨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和优化对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船用螺旋桨技术研究及系列图谱

船舶电气与通信而脉冲上升、下降时间以及脉冲间隔时间对转速的波动和增压压力、排气温度的波动影响并不大。
(2)在多个电流脉冲过程中,脉冲时间间隔的不同,对第一个脉冲周期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对后面的循环有较大影响。
随着时间间隔日益缩小,柴油机的转速波动渐趋减小。
(3 )如果不在调速器设定和增压器选型方面采取措施,柴油机增压压力峰值为0.4 MPa,排气温度的峰值也在900T:左右。
主要原因是涡轮增压器转速相对于油量变化滞后,导致喷油量增加后,增压压力没有及时增加,使燃烧过量空气系数偏低,导致燃烧温度较高,但这种高排温是瞬时性的,表观温度处于合理范围[6]。
(4)随着机组综合惯量的减小,转速波动加剧。
(5)电子调速器的各个参数对转速波动有影 响。
比例控制加强,转速超调现象减弱;积分控制加强,转速超调增加;微分控制加强,对转速的影响较小。
(6)电子调速器精度降低后,转速波动率增 大。
排气最高温度降低;但每个脉冲周期排气温度高于700T:的时间仍约为3 s。
(7)涡轮增压器转子转动惯量减小后,转速波动减小,最高排气温度降低,最高排气温度持续时间缩短。
实践证明,机组的合理设计可满足脉冲工况使用要求;但为了优化机组的工作状态,更准确地控制电流脉冲波形,必须在调速器和增压器方面开展相关适用性改进并进行样机试验。
[参考文献][1]杨勇.扫雷用脉冲柴油发电机组研究[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04 (3): 35-39.[2]赵同宾,陈金涛,王丽杰,等.脉冲负荷柴油发电机组仿真与试验[J].舰船科学技术,2010 (8): 37-43.[3]孙吉,周耀忠,苏广东.消磁脉冲电流对发电机组转速的影响及其改进措施探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8 (5): 109-102.[4 ]朱鸿.遏制削弱积分PID控制算法在船用柴油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J].船舶,2011 (3): 59-65.[5] 丁东东,曾凡明,吴家明,等.消磁船主柴油发电机组系统最佳参数确定[J] •舰船科学技术,2004 (6):21-24.[6]张霞云,孙伟,赵同斌,等.不同涡轮流通面积对脉冲机组瞬间特性的影响分析[J] •柴油机,2014 (5 ):13-15.[新M书^推@船用螺旋桨技术研究及系列图谱内容提要:该书第一作者简介:钱晓南,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1959年船用螺旋桨技术研究及系列图谱部分包括螺旋桨的几 何形状、桨叶剖面翼 型的变化;在复杂运 动状态(变速、调速 和处于不同方位角 时)中,螺旋桨的流 体动力状况和相应工 程技术对策;空泡现 象和船后伴流场的模 拟试验和评估等。
船推进器原理

船推进器原理
船推进器的原理是利用流体动力学和牛顿第三定律来产生推力,用于推动船只在水中前进。
最常见的船推进器包括螺旋桨和水喷射推进器。
螺旋桨是一种通过旋转切割水流并产生反作用力的装置。
当螺旋桨旋转时,它会将水流引导到一个窄的通道中,然后以高速喷出。
由于水流的喷射速度更高,牛顿第三定律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将船推向相反的方向。
螺旋桨通常由几个叶片组成,每个叶片的形状和角度都会对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产生影响。
另一种常见的船推进器是水喷射推进器,它通过将水射出船体后方的喷嘴来产生推力。
这种推进器适用于需要高机动性和浅水操作的情况。
水喷射推进器通常由一个泵和一个喷嘴组成。
泵将水吸入并通过一个喷嘴射出,形成一个高速的水流。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喷射出的水流会产生反作用力,将船推向相反的方向。
调整喷射方向和功率可以控制船的转向和速度。
船推进器的选择取决于船只的大小、用途和性能要求。
螺旋桨通常适用于较大的船只,而水喷射推进器通常适用于小型和高机动性的船只。
船推进器的设计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推力需求、效率、水动力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推进器设计,船只能够在水中高效地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推进器螺旋桨研究
一,船用推进器的发展历程。
船舶推进器的种类很多,最古老的要算篙了,它可撑着
船前进。
后来又发明了桨和橹,它们一直沿用至今。
随后是
利用风帆作为推进工具,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帆船。
随着机器
在船上的应用,就出现了明轮推进器。
19世纪初出现了螺旋
桨推进器。
为了证明螺旋桨的优越性, 英国海军组织了一场
有趣比赛:把动力相当的“响尾蛇号”螺旋桨轮船和“爱里克
托号”明轮进行了竞赛。
两艘船的船尾用粗缆绳系起来,让
它们各朝相反的方向驶去。
“响尾蛇号”的螺旋桨飞快地旋
转,“爱里克托号”的明轮猛烈地向后拨水。
先是互不相让,但过了一会儿,“响尾蛇号”就把“爱里克托号”拖走了。
这场比赛证明了螺旋桨的优越性。
从此,螺旋桨轮船就取代
了明轮。
二,螺旋桨的基本构造与在船舶中的应用基本知识。
螺旋桨俗称车叶,由若干桨叶所组成。
桨叶的数目通常为
三叶、四叶或五叶,各叶片之间相隔的角度相等。
螺旋桨通常
装在船的尾部,螺旋桨与艉轴的连接部分称为毂,桨叶就固定
在毂上。
有船尾向船首看时,所看到的螺旋桨桨叶的一面称为
叶面(压力面),另一面称为叶背(吸力面)。
桨叶的外端为
叶梢,而与毂的连接处称为叶根。
螺旋桨旋转时叶梢的圆形轨
迹为梢圆,此圆称为螺旋桨桨盘,直径称为螺旋桨直径,其面
积称为盘面积。
螺旋桨正车旋转时,有船尾向船首看所见到的旋转方向为
顺时针方向的称为右旋桨,反之为左旋桨。
双桨船的螺旋桨装
在船尾二侧,正常旋转时,若其上都向着船中线转动的称为内
旋桨,反之为外旋桨。
螺旋桨直径的大小往往受到船舶吃水的
限制。
一般来说,螺旋桨直径愈大转速愈低,其效率愈高。
螺
旋桨与船的尾框要有良好的配合,避免叶尖露出水面而影响效率。
螺旋桨船体间隙要适当,以避免引起严重的振动。
三,船用螺旋桨的工作原理。
螺旋桨旋转时,把水往后推。
根据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水给螺旋桨以反作用力,这就是推力,推船前进。
螺旋桨的运动情况同螺钉的运动情况极为相似。
把螺钉旋转一圈,它就在螺帽中向前推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螺距。
螺旋桨的桨叶叶面(压力面)通常是螺旋面的一部分,就像螺钉的螺纹的一部分那样,不过螺旋桨是在水中运动的,水取代的螺帽的地位。
四,船用螺旋桨的有关几何参数。
桨叶数目(B):可以认为螺旋桨的拉力系数和功率系数与桨叶数目成正比。
直径(D):影响螺旋桨性能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情况下,直径增大拉力随之增大,效率随之提高。
所以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直径较大的螺旋桨。
螺距:它是桨叶角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各种意义的螺矩与桨叶角的关系。
实度(σ):桨叶面积与螺旋桨旋转面积(πR2)的比值。
它的影响与桨叶数目的影响相似。
随实度增加拉力系数和功率系数增大。
桨叶角(β):桨叶角随半径变化,其变化规律是影响桨工作性能最主要的因素。
习惯上以70%直径处桨叶角值为该桨桨叶角的名称值。
五,船用螺旋桨的效率问题。
船舶主机产生的动力经过主轴传递到达艉部,要有传递的能量损失,所以有一个传递效率的问题,同时推进器本身也有一个效率问题。
把这些损失综合起来,就是个总效率问题,也
就是说机器功率要比推船前进的有效功率大得多,可用下式表示:p1=p2/p3,
式中:p2——有效功率;
P3——机器功率;
P1——推进系数,它是各种效率相乘的综合之称;p1数
值愈大,表示船的推进性能愈好。
船舶推进器是将主机发出的功率转化为推船前进的推力装置。
从上面分析可见,为改善船舶的快速性,除应具备良好的
船型以降低航行时的阻力外,还必须配以性能良好、效率较高
的推进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为了增大效率,可以在
螺旋桨的外面套上一个截面为机翼形状的圆形套筒(称为导管),导管的外径一头较大,另一头较小,其最小内径比螺旋
桨的直径稍大。
导管的作用是造成一个有利于螺旋桨工作的流畅。
这种就叫做导管螺旋桨。
水气喷旋式螺旋桨是装于船舶舰艇上的螺旋桨结构的改进。
在螺旋桨主体上装有3~9片桨叶,螺旋桨主体装在主轴上,
主轴是双层空心轴,中心是通气道,与桨叶背面的喷气口相连通,包在中心通气道外围的是圆环形通水道,与喷水口相连通。
优点是减小阻力,增加轴向推力,可以节约能耗,提高航速。
这种螺旋桨很好的提高了效率。
六,船用螺旋桨的空泡现象。
螺旋桨在水中旋转工作时,桨叶的叶背压力降低而形成吸
力面,当某处的压力降至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力时,该处
的水就会发生汽化现象,形成气泡覆盖于叶背,称为空泡现象。
空泡产生后,会使螺旋桨的效率降低或发生剥蚀和局部振动的
现象,在螺旋桨设计时应予避免。
而对于高速舰船,因为主机
功率大,转速高,空泡现象往往难以避免,就出现了所谓空泡
螺旋桨或全空泡螺旋桨。
由于桨叶负荷过重以及船尾流场的不均匀而产生的螺旋
桨空泡,是导致桨叶剥蚀损伤和船尾强烈振动的重要原因。
避免
螺旋桨空泡激振,已成为近代商船螺旋桨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
重要因素。
因此,对空泡的机理,尺度效应,预测方法及防止对策
等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日趋重要了。
螺旋桨模型空泡试验是进行
上述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试验一般在空泡试验筒或减压水池中
进行,螺旋桨模型的进流可以是均匀来流或模拟船尾伴流。
通过
本试验可以观察和测量桨叶上空泡的初生,消灭及空泡区域,体
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测量不同空泡数时螺旋桨模型的水动力性
能等。
七,船用螺旋桨的设计。
船用螺旋桨的设计方法有两种,图谱设计法和环流理论设
计法。
一般船舶的螺旋桨都用图谱设计法,此类设计法计算简单,能满足工程要求,因此使用广泛。
制造螺旋桨的材料有铜合金、铸铁和铸钢等几种。
铜合金
具有强度高、制造加工方便、抗海水腐蚀性能好、表面光滑、
螺旋桨效率高等优点,故广泛使用。
铸铁价格便宜,但强度低,故多用于小船上。
采用合适的新型的高阻尼吸声材料来制造螺
旋桨。
目前世界各国用复合碳纤维材料和玻璃钢材料等来制造
螺旋桨,通过其力学性能优越的特点,控制螺旋桨叶片的变形,来
减少空泡噪声,但阻尼性能差。
如果采用智能型阻尼吸声材料,
根据螺旋桨的实际应用情况调解其阻尼吸声性能,使其力学强度
和损耗因子都能达到理想值,用于主动式螺旋桨的噪声控制。
学生:童海丰
学号:200904030330
日期:20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