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的几种诱食添加剂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动物用诱食剂的种类与作用

水产养殖动物用诱食剂的种类与作用

水产养殖动物用诱食剂的种类与作用摘要: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饲料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并且养殖方式正在向集约化养殖慢慢转变,从而使得配合饲料的需求量不断上涨,但配合饲料的适口性不及天然饵料。

而水产动物诱食剂能够改善饲料适口性、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摄食量、促进消化吸收以及降低对养殖水体的污染等作用,因此在配合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已成为必然。

关键词:水产养殖动物;诱食剂;种类;作用一、诱食剂的定义水产动物饲料诱食剂是一种非营养性添加剂,它是根据水产动物最喜食的动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人工合成或提取的物质,诱食剂往往由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对水产动物的摄食有协同作用,通过对水产动物的嗅觉、味觉和视觉等产生刺激,使其聚集到饲料周围,加快摄食,提高采食量。

二、诱食剂的作用诱食剂是为了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提高动物摄食量及促进饲料消化吸收与利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一类特殊添加物,包括香味剂(风味剂、增香剂)、调味剂(呈味剂)和水产诱食剂。

饲料中添加诱食剂不但具有促进水产动物觅食、改善其对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速度、摄食量和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具有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并且减轻饲料对水质的污染和降低成本等诸多益处。

三、诱食剂的作用机理水产动物的摄食过程一般分为起始阶段(感受到水中饵料的刺激及存在)、寻找阶段(辨别饵料刺激发生的位置,并接近饵料,引起食欲,产生吞咽、咬食等动作)、摄食阶段(判断饵料适口性和可食性,以饵料的摄入为摄食完成标志)。

产生上述反应的生理基础是嗅觉、视觉和味觉等生理反应的综合作用。

视觉在水产动物仔、稚、幼期的摄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是寻找、发现、辩认、选择饵料,以及摄食时调整方向和姿态。

不同水产动物对不同食物产生刺激的反应强弱不同。

味觉器官是水产动物在水环境中感受化学信息传递的重要器官之一,极其灵敏,水体中较小浓度的化学物质即可被感受到。

对虾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技术

对虾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技术
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2.1.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促进对虾生长。 机体组织的更新与修复;为对虾提供能量。 调节生理活动。 实际是氨基酸需求
2.1.2 蛋白质需要量
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为 230~550g/Kg饲料。
种类
幼虾和中成虾 后期幼体 幼虾 幼虾 后期幼体 成虾
单糖 对虾对糖的利用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对单糖的利用
极差。 低聚糖
对低聚糖的利用意见不是很一致,但是对非还原性糖类 的利用要好于对还原性糖类的利用,如海藻糖和蔗糖比 麦芽糖利用要好并能降低死亡率提高饲料效率。
多糖 Shiau 和 Peng ( 1992)证明,与葡萄糖相比,
对虾可以更好的利用玉米淀粉。普遍认为对虾对淀粉 的利用较好,特别是小麦淀粉饲料效率较高,甲壳质
鸡肉粉 血粉:LYS含量高 蚕蛹:CP55-62%,pr.消化率>80%,Lys、Trp
、Met丰富,EE含量高,不易贮藏
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
豆粕:其粗蛋白质含量约为43-45%左右,对虾对 熟化豆粕的蛋白质消化率一般都在85%以上。影 响豆粕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1)大豆粕蛋氨酸 含量較低,(2)热处理不完全的豆粕中含有較多的 抗胰蛋白酶、血球凝集素等抗營養因子。因此提高 豆粕营养价值,宜与其它动物饲料原料搭配使用。 及对生豆粕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Guillaume( 1989)
0.34( 0.03 %Ca) Davis 等( 1993)
0.5 % ~1.0( 1 %Ca)
1.0 % ~2.0( 2 %Ca)
不同磷源利用效果
磷酸二氢钠 68.2% 磷酸二氢钾 68.1% 磷酸二氢钙 46.3% 磷酸氢钙 19.1 过磷酸钙 9.9%

12类用于水产养殖的抗应激饲料添加剂

12类用于水产养殖的抗应激饲料添加剂

12类用于水产养殖的抗应激饲料添加剂鱼虾类水生动物的集约化人工养殖过程中,难免面临着越来越多应激因素的刺激影响,如水质污染、气候冷热突变、惊吓、饵料营养不良、有害物的侵袭、捕捞、运输、喂养管理不当等等,这些不同程度地应激反应.不但能直接影响动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严重者可导致鱼虾的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患病及至死亡。

因此.减少或消除养殖鱼虾的应激因素,除了实行科学饲养管理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饵料中添加有关抗应激饲料添加剂。

1 维生素C(Vc)Vc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Vc具有提高鱼虾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同时可增强鱼虾抗应激能力。

王伟庆(1996)报道,加适量的Vc能有效提高中国对虾的缺氧耐受力。

Merchine(1995)采用Vc单磷酸酯(AP)培养的artemia nauptii饲喂组对盐度应激抵抗力强。

Dabrowska(1991)也报道。

适量的Vc会减轻鲤鱼的应激性损伤。

王昆伦等(2000)报道,在受到工业废水污染的水环境中。

在试验组的尼罗罗非鱼的饲料添加Vc一磷酸酯按130mg/g 干饲料.对照组喂基础饵料.试验结果.试验组鱼的发病率比对照组下降47.72%,死亡率下降64.17%。

唐古文等(1997)、罗金萜(2000)均报道.Vc对鱼虾有很强的抗热应激作用。

2 核苷酸核苷酸已被证实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可减轻对虾应激反应。

据Koppel(1998)报道,以始重6.97 g的中成对虾为试验对象.通过经常改变水的咸度为应激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食含核苷酸饵料对虾的试验组存活率达93.4%.而对照组存活率最低仅53.3%。

蔡明娃(1999)试验.用白色斑点病毒(WSSA)人工感染对虾,饲喂含0.2%核苷酸饵料的对虾存活率达90%,饲喂含0.1%核苷酸的存活率达60% ,而对照组存活率仅27%。

3 腐植酸腐植酸是天然的“绿色”动物饲料添加剂。

其在动物体内具有免疫功能,促进动物生长、抗炎、抗溃疡,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抗环境污染感染应激功效。

捕虾饵料配方范文

捕虾饵料配方范文

捕虾饵料配方范文捕虾饵料是象捕蟹一样用于诱饵海底捕虾的一种特殊钓鱼饵料。

捕虾饵料通常由多种食材组合而成,以增强其诱饵效果,提高捕虾成功率。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捕虾饵料配方。

配料:1.面粉-200克2.碳酸盐-50克3.面包屑-100克4.肉类-150克(鸡肉、猪肉或牛肉)5.鲜虾-200克6.鸡蛋-2个7.盐-适量8.食用油-适量步骤:1.准备食材:将面粉、碳酸盐和面包屑分别放入三个容器中备用。

2.处理肉类:将肉类剁成细末,放入一个容器中备用。

3.准备鲜虾:将鲜虾剥壳,去除虾线,然后切碎,放入另一个容器中备用。

4.调制饵料:将碳酸盐适量加入细末肉类中,与肉类充分混合。

然后加入适量的面粉,搅拌均匀。

5.添加鲜虾:将切碎的鲜虾加入细末肉类和面粉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

添加适量的盐来增加味道。

6.加入面包屑:将面包屑逐渐加入混合物中,同时不断搅拌,直到饵料变得湿润但不粘手。

7.打蛋:将鸡蛋打入一个容器中,打匀后倒入饵料中,搅拌均匀。

8.添加食用油:将适量的食用油加入饵料中,继续搅拌均匀,使饵料更加湿润。

9.搅拌均匀:用手将整个饵料搅拌均匀,并轻轻握成团。

10.饵料储存:将饵料放入密封容器中,放入冰箱冷藏,以保持新鲜。

使用时,将适量饵料放入捕虾器具中,投入水中,在适合捕虾的地点放置,等待捕获虾的上钩。

此配方制作的捕虾饵料,通过肉类和鲜虾的混合,增加了饵料的香味和诱饵效果。

碳酸盐的添加可以帮助饵料保持松软,并提高鱼类的嗅觉反应。

面包屑的加入使饵料更有粘性,方便固定在器具上。

鸡蛋和食用油的加入则增加了饵料的黏性和浮力,使饵料更容易吸引到捕虾。

需要注意的是,捕虾饵料的配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捕虾场景进行调整,如增加辣椒粉、鱼粉等原料,以增强诱饵效果。

另外,储存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饵料变质。

水产养殖中诱食剂的种类及使用效果

水产养殖中诱食剂的种类及使用效果

水产养殖誄1氨基酸及其混合物氨基酸对鱼类的嗅觉和味觉都具有刺激作用。

可利用L-氨基酸引诱鱼、硬壳水生动物、昆虫和其他水产动物进食的化合物。

其中L-组氨酸、L-精氨酸和L-苯丙氨酸为苦味;L-丙氨酸、L-脯氨酸和L-苏氨酸为甜味;L-天门冬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胺为酸味;L-谷氨酸盐具有淡味;L-颗氨酸、L-氨酸和L-异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具有巧克力味;某些蛋氨酸衍生物具有肉味;其他还包括甘氨酸、色氨酸、赖氨酸、酪氨酸、鸟氨酸和由氨基酸合成的谷光甘肽。

酸性氨基酸对幼鲤摄食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基础氨基酸和极性不带电氨基酸也不是有效的诱食剂,而非极性氨基酸组对鱼援食行为有显著影响,有实验测定了30种氨基酸组合,结果表明,丙氨酸、缬氨酸和甘氨酸是对鱼类吸引和探索行为影响最小的组合。

有人证明色氨酸对竹荚鱼有摄饵刺激活性,其最大活性浓度为5毫摩尔/100克,而10种色氨酸有关化合物全无活性。

L-脯氨酸对大西洋鲑的味、嗅觉有很好的反应,浓度低至时也能刺激虹鳟、河鳟捕食活性,但将其添加到以酪蛋白为基础的虹鲸鱼日粮中效果很差。

L-丙氨酸是虹鳟、大西洋鲑电生理反应的有效刺激剂,其对河鳟短期作用强度与L-脯氨酸相当,但对大西洋鲑成鱼作用远不及对鱼种、鱼苗有效。

鱼苗、鱼种对50纳摩尔/升的L-丙氨酸反应好。

L-蛋氨酸能刺激鲸鱼苗的食物搜索活性,L-蛋氨酸与牛磺酸中的硫原子可能对适口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L-亮氨酸含量丰富的棉籽颗粒浸泡为0.1摩尔/升也使虹鳟摄食保留最长时间。

所有测试的酸性氨基酸均为泥鳅的避忌物,L-赖氨酸和L-丙氨酸是泥鳅的引诱物质,而L-谷氨酸、L-磺基丙氨酸、N-丁酸、DL-苹果酸则是其避忌物。

谷胱甘肽是L-半胱氨酸、L-谷氨酸和甘氨酸的三缩氨酸。

有人认为,各胱甘肽是对初次喂养的鲑鱼和群鱼有效的刺激物,用含有浓度为0.5%~1.0%的谷酰酪蛋白明胶喂112天,可获得最佳田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其他缩氨酸也可能是有效的诱食剂。

几种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_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腺消化酶的影响_胡俊茹

几种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_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腺消化酶的影响_胡俊茹

第40卷 第2期Vol.40No.2淡 水 渔 业FreshwaterFisheries2010年3月Mar.2010 收稿日期:2009-04-29资助项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攻关(04-攻关-24B);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07EA780011);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专项(粤财农[2009]432号)第一作者简介:胡俊茹(1979- ),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水产动物营养学。

E-mail:hujunru1025@163.com通讯作者:曹俊明。

E-mail:junmcao@163.com几种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腺消化酶的影响胡俊茹,曹俊明,黄燕华,朱 选,李国立,李军勇,蓝汉冰,李宝圣,林佳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州 510640)摘要: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3%核苷酸、0.03%核苷酸+0.2%丙氨酸+0.2%甘氨酸、0.2%甘氨酸、0.2%柠檬酸+0.2%甘氨酸,饲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6周,研究一种及几种组合型诱食剂对其生长、血清生化、肝胰腺消化酶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03%核苷酸+0.2%丙氨酸+0.2%甘氨酸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日摄食率(P<0.05);饲料系数以及对虾的成活率不受添加这几种诱食剂的影响(P>0.05)。

各组全虾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0.2%甘氨酸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

对虾血清中总蛋白、胆固醇、血糖、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谷丙转氨酶(ALTc)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对虾肝胰腺中脂肪酶活力在添加0.03%核苷酸最高,显著高于0.2%甘氨酸组;各组间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

对虾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以添加0.2%柠檬酸+0.2%甘氨酸最高,与其它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

几种诱食剂对克氏原螯虾生长_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_万金娟

几种诱食剂对克氏原螯虾生长_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_万金娟
Notes: 1. Premix ( per kg diet) : VE 150 mg,VK 50 mg,thiamine 80 mg,riboflavin 50 mg,Niacin 150 mg,pantothenic acid 150 mg,pyridoxine 50 mg,biotin 1 mg,cyanocobalamin 0. 02 mg,folicacid 10 mg ,VC 300 IU,VA 10 000 IU,VD 2 000 IU,copper sulphate2. 0 g,iron sulphate 25 g,zinc sulphate 22 g,manganese sulphate 7 g,sodium selenite 0. 04 g,potassium iodide 0. 026 g and cobalt chloride 0. 1 g.
( BE2013446) . 作者简介: 万金娟 ( 1989 - ) ,女,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水产动物饲料与营养学. E - mail: wanjin-
juan. a@ 163. com
176
福建水产
第 37 卷
物、脂肪 及 糖 类 等[1]。 其 中 甜 菜 碱 对 多 种 鱼 虾 类有诱食效果和促生长作用[2 - 3]。国内、外学者 也分 别 就 TMAO、DMPT 对 南 美 白 对 虾、罗 非 鱼、鲑等的诱食作用作过阐述[4 - 6]。此外,众多 研究表明,氨基酸、大蒜素对水产动物的嗅觉及 味觉都 具 有 极 强 的 刺 激 作 用[7 - 8]。研 究 同 时 表 明,复合诱食剂往往比单一诱食剂添加效果更显 著[9]。然而, 关 于 克 氏 原 螯 虾 诱 食 剂 的 研 究 还 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克氏原螯虾为对象, 在饲料中添加甜菜碱、TMAO、DMPT、复 合 氨 基酸、 大 蒜 素 和 复 合 诱 食 剂 ( 40% 甜 菜 碱 + 20% TMAO + 20% DMPT + 20% 大蒜素) ,通过测 定饲养试验后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血液生化 指标、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筛选具有促 生长、促摄食以及抗逆性强的诱食剂,为实际生 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新型高效水产饲料诱食剂——蚯蚓粉

新型高效水产饲料诱食剂——蚯蚓粉

新型高效水产饲料诱食剂——蚯蚓粉新型高效水产饲料诱食剂——蚯蚓粉在水产饲料中添加高效、经济、实用的诱食剂可以提高淡水鱼和虾、蟹的摄食量,提高水产动物的生产性能,缩短其养殖周期。

同时也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及人工配合饵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在水中的溶失浪费,避免未采食或浪费的饲料导致的水质污染,利于保护水体环境。

而且还可以在配合饲料中增加价格低廉、适口性差的饲料原料的添加比例,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

因此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蚯蚓粉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饲料诱食剂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1蚯蚓粉的加工制备 1.1蚯蚓的培养方法择温暖潮湿土地挖一条深0.5 m、宽1.5 m左右的长沟,沟长根据具体地形而定,一般以10 m长为宜。

沟底要求平坦、拍紧,如果是沙质土壤,须打三合土底板。

如果打三合土后完全不能渗水,则要在低处开排水沟或埋排水管,要求不能积存雨水,又不能渗透过快。

从沟底向上分层加入20cm厚的肥沃菜园土,30 cm 厚的腐熟牛粪和半腐烂的树叶、杂草混合物,放人蚯蚓 5 000~10 000条·m-2,上面覆盖黑塑料布或稻草帘子遮阴,湿度保持在60%左右,pH以6~7.5为宜。

当蚓床湿度太大,pH过高时,会使蚯蚓体水肿膨大、滞食而死。

温度应保持在20~30℃,2个月后即可从沟的一头挖蚯蚓,15 d为一个周期,一般每666.7 m2可年产蚯蚓2~3 t,每6 kg鲜蚯蚓可加工成l kg蚯蚓粉蚓种选择目前以从日本引进的大平2号、北星2号最好,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年繁殖司达2 000-3 000倍,每666.7 m2产鲜蚓可达7 t。

在天敌防御方面以鸟、鼠为主,防御的方法以加厚覆盖物较为有效。

养成蚯蚓的收集方法主要采用光照下驱法,还可用甜食诱捕法、红光夜捕法等其他方法采收。

1.2蚯蚓粉的加工制备把收获的成蚓分散在干净水泥地面上曝晒,使其快速脱水成蚯蚓干。

蚯蚓在适温、适水条件下有尸解现象,因此必须快速晒干,以严格控制“尸解酶”的活性,否则会减少重量造成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虾的几种诱食添加剂
在同一实用饲料中加入不同的诱食剂,来比较它们对对虾的不同诱食效果。

(一)采食情况
8组配方,每组饵料的基础配方相同,只是添加不同的诱食剂,分别为甜菜碱,大蒜素,胎贝粉,牛磺酸和甘氨酸的混合物,甜菜碱和胎贝粉的混合物,大蒜素和贻贝粉的混合物及乌鱼内脏粉,另有一组对照组(未添加诱食剂)。

将平均体重为1.19克的幼虾分为8组,分别投喂上述8种饲料,投喂量分别占体重的1.5%,观察对虾在1小时内采食情况。

结果:对虾对贻贝粉饵料的采食情况**好,在20分钟内即将所投饵料全部吃完,胃内充满食物。

说名添加贻贝粉的诱食效果**好。

(二)诱食情况
使用“Y”型透明水槽,它由主槽和俩个分槽组成,分槽与主槽的交界处设有挡板。

主槽内放入对虾,在俩个分槽分别放入等量的含诱食剂饵料和对照饵料,5分钟后撤去挡板,开始计时,记录对虾进入各分槽的总尾数,持续记录20分钟,所得结果与采食情况的结果基本相一致。

(三)生长情况
添加贻贝粉的饲料,其日摄食率**,为15.41~16.32%;其次为添加乌鱼粉的饲料,说明贻贝粉对对虾的诱食效果**强。

从增重率来看,**的也是添加贻贝粉组,为56.1~60.89%.说明添加贻贝粉使得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更加平衡,更加接近于对虾的生理需要。

第七节鲍鱼
鲍鱼为软体动物,其软体部分可食用,其壳可制作工艺品。

鲍鱼成长非常缓慢,一般要4~7年才长到壳长7.5~11厘米。

鲍鱼孵化后也要经过浮游生物,然后进入匍匐期。

在匍匐期后的天然饵料有裙带菜,茶色海藻(褐色海带),石莼等。

配合饲料使用藻酸为赋形剂以防止饲料在水中腐败和崩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