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答案

合集下载

高祖本纪练习及答案 (1)

高祖本纪练习及答案 (1)

踞床(jù ) 荥阳(xínɡ ) 颖阳(yǐnɡ ) 轘辕(huán yuán ) 黥布(qínɡ ) 降轵(xiánɡ zhǐ) 道旁 属吏(zhǔ ) 栈道(zhàn ) 跂(qǐ)而望归 垓下( gāi ) 氾(fàn )水 妒贤嫉( jí)能 给( jǐ )馈饷 高祖击筑( zhú ) 和(hè )习 刘濞(bì) 斩以徇( xùn )
不然,籍何以生此 宾前 归,立诛曹无伤 省略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判断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定后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定后 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判断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判断 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省略 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 省略
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省略 是以兵大败 宾前 此所以失天下也 判断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判断,被动 七、翻译下列句子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 “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文:高祖做亭长时,一向看起不这些 官吏们,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 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安堵”,不迁 动,不变更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佯”,假意 四月,兵罢戏下 “麾下” 不如决策东乡 “向”,朝向 高祖奉玉卮 “捧”,捧着 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帐”, 搭起帐篷
四、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 解释 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形作意动, 觉得奇怪 及见怪 形作名,怪事 高祖常繇咸阳 名作动,服徭役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形作动,交好 避仇从之客 名作动,做客 因家沛焉 名作动,安家
一、加点字注音 刘媪( ǎo ) 大泽之陂( bēi ) 晦冥( huì ) 须髯( rán ) 狎侮( xiá ) 贳酒( shì ) 每酤留饮( gū ) 酒雠( chóu ) 数倍 折券( quàn ) 繇( yáo )咸阳 喟然( kuì) 单父( shàn fǔ ) 豪桀( jié ) 绐( dài)为谒( yè ) 郦食其( yì jī )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第一篇:《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4分)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君主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文章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阅读答案答案:1.(4分)①我之所以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②项羽嫉妒有才能的贤人,对待有功劳是就迫害他,对待贤能的人就怀疑他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阅读答案。

第二篇:高祖本纪高祖本纪高祖,沛丰县中阳里人,姓刘,名字叫季。

父亲是老太爷,母亲是姓刘的老太太。

那以前刘老太太曾经在大湖边休息,梦见与神仙相遇。

这时,电闪雷鸣天色昏暗。

老太爷前往看,于是看见蛟龙在刘媪上面。

不久刘媪有了身孕,于是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并且上额突起,美丽的胡须,左边的大腿上有72个黑痣,仁爱并且关爱他人,喜爱给予,性情豁达。

平常有大的气度,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到了壮年,尝试作官吏,作泗水的亭长,官署里的官吏没有不被他耍笑戏弄的。

喜好喝酒和女色,常常在姓王的妇女和姓武的妇女那里赊欠酒喝,醉到卧在地上,姓王的妇女和姓武的妇女看见他上面常常有龙,以这件事为奇怪。

高祖每次去买酒畅饮,店里售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

等到见了怪事,年终,两家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高祖本纪答案

高祖本纪答案

《高祖本纪》课后练习基础总结一、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繇通徭,服役(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同座;"诎"通"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

(4)诸所过毋得掠卤,人憙,军解“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无诸侯军……距之""通"纳" "距"通"拒"(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假意(8)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

(9)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二、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城中(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三、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6)军吏士卒皆之人也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省名(四)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沛公以樊哙、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五、虚词积累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军(于是)因良遂略地轘辕(凭借)3.以乃以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六、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视沛公大人长者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越(于)昌邑又与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坐之堂下啖以利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6.省略句先入关者王之7.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二、基础练习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④因以文谕项羽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解析①“案”同“安”,②“”同“纳”,③“距”同“拒”,⑤“详”同“佯”。

史记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史记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甲】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史记·高祖本纪》【乙】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沛公出舍。

沛公不听。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沛公乃还军霸上。

《史记·留侯世家》13、对以下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乃以秦王属吏:下属B、贾竖易动以利:商人C、秦将果畔:通“叛”D、宜缟素为资:依托1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乃用张良计乃使人复葺南阁子B、诸所过毋得掠卤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C、且人已服降,又杀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15、上面两段文字主要表现出刘邦的哪些品质?(2分)16、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①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与翻译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与翻译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与翻译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

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罪一。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

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

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羽解而东归。

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至固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B.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C.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D.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

高祖本纪检测及答案

高祖本纪检测及答案

《高祖本纪》检测及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大泽之陂.(bēi)(2)武负贳.酒( shì)(3)酒雠.数倍(chóu)(4)高祖常繇.咸阳(yáo)(5)乃绐.为谒.( dài yâ)(6)降轵.道旁( zhǐ)(7)乃以秦王属.吏(zhǔ)(8)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xiǎng)(9)日夜跂.而望归( qì)(10)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āi)(11)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fàn)(12)高祖奉玉卮.(zhī)(13)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xiá)(14)二世使使者斩以徇.(xùn)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水边,水岸) (2)常从王媪、武负贳.酒赊欠(3)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售,卖出(4)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5)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看不起(6)乃绐.为谒曰“贺钱万”欺骗,诈说(7)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异,与一般人不同(8)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9)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10)有功者害.之嫉恨(11)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12)益张..疑兵旗帜增加悬挂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同“债”,债务)②高祖常繇咸阳(常,同“尝”,曾经。

繇,同“徭”,服役)③(高祖)遂坐上坐,无所诎(坐,同“座”,座位。

诎,同“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④诸所过毋得掠卤(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⑤秦人憙(憙,同“喜”,高兴)⑥秦军解(解,同“懈”,松懈)⑦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⑧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毋,不要;内,同“纳”,接纳)⑨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距,同“拒”,抵抗)⑩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同“佯”,假装)⑾四月,兵罢戏下(戏下,同“麾下”)⑿不如决策东乡(乡,同“向”)⒀非有所侵暴,无恐(无,同“毋”,不要)四、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沛公引兵西.(名词活用作动词,向西行进)2、吾当王.关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做王)3、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4、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名词活用作动词,建都)5、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看)6、深堑.而守之(名词活用作动词,挖壕沟)7、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名词作状语,向西)8、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名词作状语,向北)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动词使动,使……活;名词作状语,在夜里)10、大王起微细..(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微贱,卑微的人,指平民)11、项羽妒贤.嫉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贤能的人)1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与……交好)1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14、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意动用法,以……为奇怪)15、沛公然.其计,从之(意动用法,认为……正确)16、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意动用法,以……为苦,受苦)17、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动用法,使……坐)18、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动用法,使……奇,使与一般人不同)19、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使动用法,使……做王)20、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使动用法,使……破费)21、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使动用法,使……跟从)22、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使动用法,使……投降)23、至阳夏南止.军(使动用法,使……停止)五、找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南史-梁高祖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南史-梁高祖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南史·梁高祖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梁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姓萧氏。

初,皇妣..张氏尝梦抱日,已而有娠,遂产帝。

帝生而有异光,状貌殊特,有文在右手曰“武“。

及长,竞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帝与沈约、谢脁、王融等并游焉,号曰“八友“。

融俊爽,识鉴过人,尤敬异帝,每谓所亲曰;“宰制天下,必在此人。

“寻以皇考艰去职,归建邺。

建武二年,魏将王肃、刘昶攻司州刺史萧诞甚急,齐明遣左卫将军王广之赴救,帝为偏帅隶广之。

后遣徐玄庆进据贤首山,魏绝其粮道。

众惧,莫敢援之,惟帝独奋请先进。

于是广之益帝精甲,衔枚夜前。

失道,望见如持两炬者,随之果得道,径上贤首山,广之军因得前。

时王肃自攻城,一鼓而退,刘昶有疑心,帝因与书,间成其隙。

一旦,有风从西北起,阵云随之来,当肃营,寻而风回云转,还向西北,帝曰∶“此所谓归气,魏师遁矣。

““令军中曰∶“望麾而进,听鼓而动。

“肃乃倾壁十万阵于水北帝扬麾鼓噪响振山谷敢死之士执短兵先登长戟翼之城中见援至,因出军攻魏栅,魏军表里受敌,因大崩。

肃、昶单骑走,斩获千计,流血绛野。

得肃、昶巾箱中魏帝敕曰∶“闻萧衍善用兵,勿与争锋,待吾至;若能禽此人,则江东..吾有也。

“帝少而笃学,能事毕究,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然烛侧光,常至戊夜。

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

于是四方郡国,莫不向风。

爰自在田,及登宝位,躬制诏诰、诛、奏诸文,又百二十卷。

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隶、尺牍、骑射,莫不称妙。

身衣布衣,木绵阜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

每冬月四更..竞,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然仁爱不断,亲亲及所爱愆犯多有纵舍,故政刑弛紊。

每决死罪,常有哀矜涕泣,然后可奏。

(节选自《南史·梁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肃乃倾壁十万阵/于水北/帝扬麾/鼓噪响振山谷/敢死之士/执短兵先登/长戟翼之/B.肃乃倾壁十万/阵于水北/帝扬麾鼓噪/响振山谷/敢死之士/执短兵先登/长载翼之/C.肃乃倾壁十万阵/于水北/帝扬麾鼓噪/响振山谷/敢死之士执短兵/先登/长戟翼之/D.肃乃倾壁十万/阵于水北/帝扬麾/鼓噪响振山谷/敢死之士执短兵/先登/长戟翼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妣,是对亡母的尊称《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

《高祖本纪》课后默写答案

《高祖本纪》课后默写答案

《高祖本纪》课后默写一、解释下列重要字词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堤岸,水边)2、喜施,意豁如.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4、常从王媪、武负贳.酒(赊欠)5、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以……为怪,6、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意动用法)7、及见怪.(怪现象,形作名)8、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客:作客,名作动;家:安家,名作动)9、沛公引.兵西(率领)10、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大约,约计)11、素易.诸吏(看不起,形作动)12、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奇异,使……与众不同,使动用法)13、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称王)14、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啖:利诱;因,趁机)15、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16、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17、欲止.宫休舍(居住)18、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意动用法)19、偶.语者弃市(相对,相聚)20、诸吏人皆案堵..如故(不迁动,不变更。

案,通安,通假字)21、凡吾所以..耳(规约)..来,为父老除害(……的原因)22、待诸侯至而定约束23、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若,如果)24、无内.诸侯军(通纳,接纳)25、稍.关中兵以自益,距.之(稍,渐渐;26、方飨.士,旦日..合战(飨,用酒食款待,距,通拒,抵抗)犒劳;旦日,明天)27、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使动用法)28、因以文谕..项羽(文,道理;谕,明告)29、沛公从.百馀骑(使……跟从,使动用法)30、见谢.项羽(谢罪)31、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对)32、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33、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然而)34、怀王曰:“如.约。

”(按照)35、非有功伐..(功劳)3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通佯,假装)37、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违背,背弃)38、兵罢戏.下(通麾)39、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名作状)40、日夜跂.而望归(踮起脚尖)41、及其锋二用之,可以..有大功(可以凭借,42、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古今异义词)43、汉王复入壁.(军垒,营垒)44、遂略.定楚地(掠夺,夺取)45、空言虚语,非所守.也(把守,把持)46、臣等以死守.之(坚持,坚守)47、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流放)48、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49、陛下慢.而侮人(傲慢)50、有功者害.之(嫉恨)51、连.百万之军(统率,联合)52、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名作动)53、起为太上皇寿.(祝寿,名作动)5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没有出息)55、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召集,征召)56、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哪里,怎么)57、游子悲.故乡(眷念,思念)58、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免除赋税徭役)59、沛父兄固.请留高祖(坚决)60、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复,又;张,通帐,搭起帐篷)61、唯.陛下哀怜之(希望)62、极.不忘耳(最)63、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只是)64、比.沛(和……一样)65、不如仲力.(勤奋,努力,名作动)67、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每天,名作状)二、指出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1、诸将过此者多(定语后置句)经过这个地方的各路将领很多2、昌邑未拔(被动句)昌邑没有被攻下3、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定语后置句)因为敬慕而跟随汉王的楚地百姓和诸侯有数万人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句)项羽封有功的将领为王5、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被动句)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三、翻译重点句子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课后练习基础总结一、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繇通徭,服役(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同座;"诎"通"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无内诸侯军……距之 "内"通"纳" "距"通"拒"(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假意(8)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

(9)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二、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中(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三、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6)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省名山东(四)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五、虚词积累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六、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为太上皇寿 (献酒献物,祝人长寿) 父兄不能给 (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 (大约)意豁如也 (……的样子)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坐之堂下 啖以利 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 6.省略句 先入关者王之 7.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二、基础练习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解析 ①“案”同“安”,②“内”同“纳”,③“距”同“拒”,⑤“详”同“佯”。

答案 A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 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 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 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 解析 D 项,卒:士卒 答案 D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系颈以.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B.⎩⎪⎨⎪⎧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C.⎩⎪⎨⎪⎧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高祖因.狎侮诸客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解析 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

A 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 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 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诽谤..者族 B .鲁为楚坚守..不下 C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解析 A 项指“公开批评,议论”;C 项指“崤山以东”;D 项指“没有出息”。

答案 B5.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 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C .沛公从百余骑 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解析 其中“活”与“从”均为使动用法。

A 项中“苦”为意动用法;B 项中的“目”为名词作动词;D 项中的“道”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C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B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C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解析 C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 C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3分)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③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给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⑤C .②③⑤⑥D .①③④⑤解析 ⑤是萧何讽刺刘邦的话。

答案 A阅读与鉴赏三、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8.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 .孔将军、费将军纵. 纵:出兵攻击B .示.鲁父老项羽头 示:给……看 C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 D .有功者害.之 害:杀害 解析 害:嫉恨。

答案 D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此所以..失天下也 ⎩⎪⎨⎪⎧③鲁为.楚坚守不下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A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B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不同。

C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相同。

D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解析 两个“所以”都表示原因;第③句中的“为”是“替,给”的意思,第④句中的“为”表被动。

答案 B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B .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C .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

D .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解析A项中说“遭遇失利后退却”是错误的,这实际上是汉军佯败。

答案 A11.翻译下列句子。

(10分)(1)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都会疑虑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