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学案

合集下载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背景。

2. 理解《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

3.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2.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与刘邦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入今天的课题《高祖本纪》。

2.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背景,重点介绍他对历史的态度和写作风格。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中描写了刘邦的哪些事迹?
作者通过这些事迹想表达什么?
4. 深入研读
分析《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从他的出身、性格、才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他成为一代开国皇帝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刘邦的评价,以及这些评价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例子进行分析。

5.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

我们应该学习他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的精神。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高祖本纪》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高祖本纪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提纲

高祖本纪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提纲
2、吕父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角度:眼光的敏锐和独到来自对世界的准确的认知与把握。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学
[语言积累]
1.解释5-14节重点字词
乃求见说沛公(劝说)摄衣谢之(整理)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啖以利(引诱)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秦军解(同“懈”)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属吏(交付,委托)止宫休舍(居住)诽谤者族(灭族)偶语者弃市(相对,相聚)案堵如故(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定约束(规约)今则来(若)内(同“纳”)距之(抵抗)然其计(认为对)欲以求封(求取封爵)旦日合战(明日)因以文谕项羽(道理明告)见谢项羽(道歉)得解归(解脱,逃脱)非有功伐(功劳)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实不用其命(服从)兵罢戏下(同“麾下”)诸侯各就国(到,去)东乡(同“向”)期会(约期会师)复入壁(军垒,营垒)堑(壕沟)自当之(抵挡)淮阴候先合(会战)纵(出兵攻击)复乘之(再乘势发动总攻)
[诵读感知]
1-4节写了刘邦的那些事情?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主要情节。
[悟读质疑]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二、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明代董份说:“意豁如也四字,最善状高祖。”你如何理解?
用性情阔达简易来描述,最适合形容高祖刘邦。
2.伯、仲、季:古代兄弟按照长幼序列的排序。
3.汉族之名:源于刘邦的汉朝。
在刘邦创立汉朝之前,没有“汉人”、“汉族”之说。而在汉朝创立之后,西方、北方等汉边界之外的民族,便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至于“汉族”一名起于何时,有些争论。
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史》中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另一个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吕振羽在《中国民族简史》中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之后,便开始叫汉族。”他说的华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以上两说虽有些时间差异,但他们都是说,汉族之名,源于刘邦创立的汉朝。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高祖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祖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

3. 掌握《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4. 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和细节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史记》的背景和作用,解释《史记》编纂的目的和意义,为学生打下基础。

2. 展示《高祖本纪》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提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30分钟)1. 介绍《高祖本纪》的作者司马迁,解释他为什么写《史记》。

2. 分析《高祖本纪》的整体结构,包括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

3. 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梗概,着重介绍刘邦的个人经历和他创建汉朝的过程。

步骤三:分析《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40分钟)1. 教授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方法,包括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2. 引导学生对于《高祖本纪》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细节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3.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步骤四:课堂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分析《高祖本纪》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并通过展示向全班分享结果。

2. 分别从历史价值、文化传承等角度评价《高祖本纪》的重要性。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高祖本纪》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历史文献,拓展对于汉朝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成果。

2. 学生对于《高祖本纪》内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于历史文献阅读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完整,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符合标题描述所需求。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策略反思
思考教学策略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否 需要优化或调整。
自身素质反思
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语言表达、课 堂管理等方面,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 方。
05
教学资源与拓展
推荐阅读
《史记》其他篇章
如《项羽本纪》、《汉武帝本纪》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汉朝历 史背景和刘邦的生平事迹。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传记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高祖本纪 》的写作意图和风格。
汉朝历史相关书籍
如《汉书》、《资治通鉴》等,以获取更详细、更全面的汉朝历史 资料。
相关网站链接
史记研究网
提供《史记》全文阅读、研究论文、 学术交流等内容,方便学者和爱好者 学习和交流。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物方面的艺术成就。
难点
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历史观
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表达的历史观,以及这种历史观对后世的影响。
比较阅读《高祖本纪》与其他相关篇章
通过比较阅读《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篇章,深入理解刘邦、项 羽、韩信等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历史地位。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高祖本纪》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高祖本纪 》中的人物性格和历史事 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高祖本纪》的作者、成书背景 和历史地位。
刘邦的生平和政治生涯,包括起 义、楚汉战争和建立汉朝等。
《高祖本纪》中的重要事件和人 物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高祖本纪》 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以及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堂小测验
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 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高祖本纪》,使学生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掌握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2. 刘邦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评价。

三、教学难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2. 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以及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刘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以及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高祖本纪》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写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史书关于刘邦的记载,比较不同作者的观点和叙事风格。

2. 影视作品欣赏:推荐学生观看以刘邦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加深对刘邦形象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导学案 高祖本纪(教师版)

导学案 高祖本纪(教师版)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因文悟言,积累常见文言现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刘媪(ǎo )须髯(rán)贳酒(shì)大泽之陂(bēi )每酤留饮(gū)酒雠数倍(chóu )乃绐为谒(dài )(yâ)酒阑(lán )箕帚(jī)轘辕(huán )(yuán )玉卮(zhī)乃以秦王属吏(zhǔ)日夜跂而望归(qǐ)击筑(zhú)献飨军士(xiǎng )黥布(qíng )荥阳(xíng )郦食其(yì)(jī)颍阳(yǐng )氾水(fàn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繇”通“徭”(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诎”通“屈”(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通“安”(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内”通“纳”“距”通“拒”(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8)兵罢戏下“戏”通“麾”(9)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诽谤:古义“非议国政”今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渐: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山东: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今义“山东省,省份名”(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没有赖以谋生的手段,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课前预习检查与反馈三、熟读全文四、用简练短语概括文章情节:教师明确:刘邦出生:蛟龙俯身而出世,写出了刘邦的不凡。

高祖本纪(学生版)

高祖本纪(学生版)

《高祖本纪》学案(一)(学生版)【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刘媪.()须髯.()贳.酒()大泽之陂.()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乃绐.为谒.()()酒阑.()箕.帚()轘辕()()玉卮.()乃以秦王属.吏()日夜跂.而望归()击筑.()献飨.军士()黥.布()荥.阳()郦食其..()()颍.阳()氾.水()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昌邑未拔.()摄.衣谢.之,延.上坐()()()二世使使者斩以徇.()乃以秦王属.吏()非有功伐.()还军.霸上()去辄烧绝.栈道()汉王复入壁.()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父兄不能给.()可.四千余人()意豁如.也()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高祖常繇咸阳(3)遂坐上坐,无所诎(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8)兵罢戏下(9)不如决策东乡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义今义家人:古义今义作业:古义今义(2)诽谤者族诽谤:古义今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今义(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渐:古义今义(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山东:古义今义(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今义第一课时一、熟读全文,并用简练短语概括文章情节:二、人物形象探讨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本文中作者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加以塑造的?三、练习布置:归纳整理文中的实词,并解释其义。

(一)检查文言常识1.大泽之陂.()2.已而..有身()3.高祖每酤.留饮()4.怪.之()5.及见怪.()6.此两家常折券弃责.()7.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8.高祖常繇.咸阳()9.大丈夫当如此..也() 10.因家.沛焉()11.坐.之堂下() 12.无所诎.()13.公始常欲奇.此女(()(二)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2.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3.高祖常繇咸阳4.迎之门5.引入坐6.吕公女乃吕后也四、走进文本,小组合作,深入探讨(学生自由朗读1-4段)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学生自由朗读5-7段)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从这些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2.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3.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

高祖本纪》导学案

高祖本纪》导学案

高祖本纪》导学案高祖本纪》导学案研究目标】1.了解___笔下___的形象,通过文本领悟文言的常见现象。

2.了解《史记》的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___首创的互见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___(ǎo)须髯(rán)贳酒(shì)大泽之陂(bēi)每酤留饮(gū)酒雠数倍(chóu)乃绐为谒(dài)(yâ)酒阑(lán)箕帚(jī)轘辕(huán)(yuán)___(zhī)乃以秦王属吏(zhǔ)日夜跂而望归(qǐ)击筑(zhú)献飨军士(xiǎng)黥布(qíng)荥阳(xíng)___(yì)(jī)颍阳(yǐng)氾水(fàn)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___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___,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___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繇”通“徭”。

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诎”通“屈”。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

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通“安”。

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内”通“纳”,“距”通“拒”。

7)乃___为义帝。

“详”通“佯”。

8)兵罢戏下。

“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

二、展示教学目标,并板书
1、研读1—4段,积累文言语基。

2、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三、检查预习情况
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

刘媪大泽之陂美须髯狎侮贳酒酒雠折券弃责繇咸阳喟然太息单父人吕公乃绐为谒曰四、自主学习一划出难理解的字词句。

一、二段字词积累:
1)其先刘媪常息于大泽之陂 2)是时雷电晦冥
3)已而有身 4)喜施,意豁如也
5)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6)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7)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8)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9)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10)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三、四段字词积累:
1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12)单父人吕公善沛公
1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14)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
15)因重敬之,引入坐 16)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17)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18)高祖竟酒,后
19)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20)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21)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22)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23)卒与刘季
自主学习二
?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这四段主要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自己概括)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
?刘邦好酒及色
?纵观秦始皇而叹
?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
五、小组合作学习(赏析课文,迅速捕捉信息、认真思考、探究、归纳加深对刘邦人物的理解)
1、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2、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
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

3、我们从这四段中看出刘邦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

“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

1
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

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性格总有些弱点。

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

六、课堂探究(拿出学案:技法点拨)
本文介绍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为泗水亭长……好酒及色”。

你怎么看待司马迁的这种评述?
对于这位当朝的开国皇帝,司马迁没有一味褒扬,也没有一味贬抑,而是本着一种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的晚年,那正是一个酷吏横行,严刑苛法统治的社会,司马迁秉笔直书刘邦的种种劣迹,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七、课堂拓展延伸
司马迁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给我们哪些启发?
历史走到今天,从司马迁的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到巴金先生的“说真话,信真理”,无数的文人用自己的作品和人格诠释着文化与做人的含义。

这种坚持真理的求实精神,是最宝贵的史学传统,更是我们今天所要继承和弘扬的。

八、自习作业
1、落实本节课所学
2、预习5—12段(要求:朗读这八段,并把课下注释记在课本上)
高祖是(秦时)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

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

高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水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

这时雷鸣电闪,天色昏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就看见有蛟龙附在她身上。

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上额突起,胡须很漂亮,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

他平时就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的事。

成年以后,任用为小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当时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一个不被戏侮的。

他喜欢喝酒,又好女色。

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高祖每次去买酒,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店里售出去的酒就是平常的几倍。

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后,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毁掉高祖的欠据,不再向他讨帐。

高祖曾经在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时,充许人们自由地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单父县人吕公(平时)与沛县县令要好,他为躲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作客,于是就把自己的家迁到了沛县安了家。

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

萧何当时是县令手下管人事考核官吏,负责接收贺礼,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
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

”高祖做亭长时,一向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们,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他把名帖递上后,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

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了高祖的容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

萧何说:“刘季本来只会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高祖就趁机戏弄众多宾客们,他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没有不安的感觉。

酒喝得尽兴时,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酒席散罢,高祖就没有走。

吕公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

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把她嫁给你。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认为自己的女儿与一般人不同,一定要把她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
的。

”(吕公)终于把女儿嫁给了刘季。

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