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课前学案
高祖本纪学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
二、展示教学目标,并板书1、研读1—4段,积累文言语基。
2、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
刘媪大泽之陂美须髯狎侮贳酒酒雠折券弃责繇咸阳喟然太息单父人吕公乃绐为谒曰四、自主学习一划出难理解的字词句。
一、二段字词积累:1)其先刘媪常息于大泽之陂 2)是时雷电晦冥3)已而有身 4)喜施,意豁如也5)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6)廷中吏无所不狎侮7)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8)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9)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10)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三、四段字词积累:1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12)单父人吕公善沛公1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14)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15)因重敬之,引入坐 16)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17)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18)高祖竟酒,后19)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20)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21)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22)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23)卒与刘季自主学习二?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这四段主要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自己概括)?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五、小组合作学习(赏析课文,迅速捕捉信息、认真思考、探究、归纳加深对刘邦人物的理解)1、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2、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
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篇目。
它是描述刘邦一系列战争以及其成为汉王朝开国皇帝的历程。
本教案以《高祖本纪》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汉朝初年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及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刘邦的成长历程及其获得天下的历程。
2.了解《高祖本纪》的文化价值及历史地位。
3.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人物名词。
4.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刘邦成长历程。
2.教学难点:《高祖本纪》与中国文化、历史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和事件。
2.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小组阅读《高祖本纪》中的具体篇目,并对其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讨论,提炼出关键词,进一步整合、探究历史事件。
3.多媒体展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向学生介绍《高祖本纪》的文献地位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文化价值,并让学生列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刘邦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刘邦是谁、他的重要性以及他的成长经历等。
2.讲授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刘邦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同时向学生讲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理解和分析。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阅读《高祖本纪》,并选择其中一篇篇目进行分析,提炼出关键词,同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收听小组讨论、提问小组等形式进行引导,增加学生的分析和思考力。
4.多媒体展示教学通过讲解和展示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刘邦获得天下的历程和汉朝初年的政治变化,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及其深远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高祖本纪》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背景。
2. 理解《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
3.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2.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与刘邦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入今天的课题《高祖本纪》。
2.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背景,重点介绍他对历史的态度和写作风格。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中描写了刘邦的哪些事迹?
作者通过这些事迹想表达什么?
4. 深入研读
分析《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从他的出身、性格、才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他成为一代开国皇帝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刘邦的评价,以及这些评价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例子进行分析。
5.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
我们应该学习他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的精神。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高祖本纪》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高祖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祖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
3. 掌握《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4. 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和细节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史记》的背景和作用,解释《史记》编纂的目的和意义,为学生打下基础。
2. 展示《高祖本纪》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提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30分钟)1. 介绍《高祖本纪》的作者司马迁,解释他为什么写《史记》。
2. 分析《高祖本纪》的整体结构,包括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
3. 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梗概,着重介绍刘邦的个人经历和他创建汉朝的过程。
步骤三:分析《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40分钟)1. 教授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方法,包括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2. 引导学生对于《高祖本纪》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细节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3.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步骤四:课堂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分析《高祖本纪》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并通过展示向全班分享结果。
2. 分别从历史价值、文化传承等角度评价《高祖本纪》的重要性。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高祖本纪》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历史文献,拓展对于汉朝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成果。
2. 学生对于《高祖本纪》内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于历史文献阅读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完整,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符合标题描述所需求。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高祖本纪》,使学生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掌握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2. 刘邦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评价。
三、教学难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2. 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以及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刘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以及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高祖本纪》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写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史书关于刘邦的记载,比较不同作者的观点和叙事风格。
2. 影视作品欣赏:推荐学生观看以刘邦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加深对刘邦形象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史记高祖本纪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史记高祖本纪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高祖本纪》(三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因”的用法等文言基础知识,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2、熟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体会文中洋溢着的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和评价汉高祖这个人物。
2、比较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物。
【自主学习】模块一、情境引读(一)文学常识(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回顾以前所学,向大家介绍)本纪:(二)基础知识(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译文以及课文下的注释,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1、给下列重点字词注音大泽之陂()高祖常繇()咸阳乃以秦王属()史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日夜跂()而望归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高祖奉玉卮()2、文言基础知识(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此两家常折券弃责②遂坐上坐,无所诎③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熹,秦军解④无内诸侯军……距之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⑥不如决策东乡(2)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①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古义今义作业:古义今义②诽谤者族古义诽谤:古义今义③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今义④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今义⑤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微细:古义今义⑥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山东:古义今义3、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①都彭城②还军霸上③诽谤者族④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⑤会项伯欲活张良⑥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⑦父老苦秦苛法久矣⑧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⑨沛公然其计⑩单父人吕公善沛令4、解释虚词“因”①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②高祖因狎侮诸客③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④蒙故业,因遗策⑤我欲因之梦吴越⑥因人之力而避之5、翻译下列句子①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②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③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字词、句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刘邦的成功因素,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教学重难点重点:解读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探讨刘邦成功的原因。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重要的字词、句式和文学常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刘邦的人物特点和历史意义。
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4、教学过程导入环节知识讲解课堂讨论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教学资源教材:相关语文教材。
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11 教学目标阐述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高祖本纪》中的生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概括主要情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背景、人物言行等方面去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刘邦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要素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重难点分析121 重点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字的用法,“此天子气也”的判断句式等。
对刘邦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包括他的政治智慧、用人策略、领导才能等方面。
122 难点文中所反映的秦汉之际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2)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刘邦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
(3)分析《高祖本纪》的文学特色,体会其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高祖本纪》。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刘邦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学特色。
2. 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高祖本纪》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
2. 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评价其是非功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祖本纪》的背景、作者、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
4. 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古代文化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一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如楚汉争霸、白登之围等,深入剖析刘邦的性格特点。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刘邦的生平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熟读《高祖本纪》,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3)搜集有关《史记》的其他篇目,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学案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着重解决以下练习,积累文言知识。
一、加点词语解释:
1、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4、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5、吕公者,好相人
6、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7、公始常欲奇此女
8、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9、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10、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头
11、吾虽都关中
12、及见怪,岁竟
13、吕媪怒吕公曰
14、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
15、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16、还军霸上
17、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18、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19、不欲费人
20、沛公然其计
21、及其锋而用之
22、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23、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4、游子悲故乡
25、给馈饷,不绝粮道
26、汉王复入璧,深堑而守之
27、吾特为雍齿故反我为魏
28、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29、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
30、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二、重点语句翻译: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高祖竟酒,后。
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5、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
6、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8、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9、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10、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11、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1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13、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1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三、重点实词积累:
1、如
①意豁如也()
②怀王曰:“如约。
”()
③公将如齐,与夫人皆行()
④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⑤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谢
①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②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③多谢后来人,戒之慎勿忘()
④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
3、谕
①因以文谕项羽()
②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③其言多矣,而未谕也()
4、易
①素易诸侯()
②易寡人之璧()
③寒暑易节()
④狱词无易()
5、从
①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②沛公从百余骑()
③沛公然其计,从之()
6、固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②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④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
⑤始大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⑥斯固百世之遇也。
()
⑦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
7、及
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
⑤及其锋而用之()
8、期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②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
③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
《高祖本纪》(学案)(答案)
一、加点词语解释:
1、见其上常有龙,怪之以……为怪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搬家
4、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坐
5、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
6、吕公因目固留高祖使眼色坚持
7、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
8、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使……称王
9、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同“纳”使……进入
10、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头向北进军给……看
11、吾虽都关中定都
12、及见怪,岁竟怪异的现象
13、吕媪怒吕公曰对……发怒
14、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使……投降
15、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
16、还军霸上驻扎
17、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受……苦为……所苦
18、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在……之前
19、不欲费人使……破费
20、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
21、及其锋而用之趁着
22、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功劳
23、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免除赋税
24、游子悲故乡思念
25、给馈饷,不绝粮道使……断绝
26、汉王复入璧,深堑而守之深挖壕堑
27、吾特为雍齿故反我为魏帮助
28、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率领
29、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违背
30、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没有出息
二、重点语句翻译: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文:高祖做亭长时,向来看不起各位诸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高祖竟酒,后。
译文:酒席将散,吕公就用眼睛示意坚持让高祖留下来。
酒席散后,高祖留下不走。
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译文:你当初常想使这个女儿与众不同,许配给贵人。
沛县县令与你交好,想要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为什么随便把她许配给刘季呢?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译文: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
5、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
译文:适逢项伯想使张良活下来,在夜间前往军营见张良,趁机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
6、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译文:离开时就把栈道烧断,来防备其他诸侯和强盗偷袭他们,也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思。
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译文:当初您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能经营田产家业,不如二哥勤勉。
现在我成就的家业与二哥相比哪一个更多?
8、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译文:怀王是我家叔父项梁拥立的,他没有什么功绩,凭什么能主持定约!
9、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译文: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请郦食其坐到上座。
10、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译文:高祖趁机戏弄各位宾客,于是坐在了上座上,没有一点儿不安的神态。
11、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译文:沛公认为其中有诈,就用了张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用财利进行引诱。
1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译文:起初怀王派遣我(入关),本来就认为我能宽厚容人。
13、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译文:于是把秦王委托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
1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译文:项羽封有功劳的各位将领做王。
三、重点实词归纳
1、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遵从,依照③到……去④及,比得上⑤如果,假如
2、①道歉②道歉,谢罪③告诉、劝诫④辞别
3、①劝告②告晓,告示③明白,理解
4、①看不起②交换③交换④更改
5、①跟随②使……跟随③听从
6、①名词,险要的地势②坚守,安守③固执、顽固④坚决、坚持
⑤本来,原来⑥确实,实在⑦本来
7、①追赶上②比得上③接近④表并列,和,与⑤趁着……之时
8、①限定或约定的时间②约定日期③期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