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序列
百团大战资料 日军战斗序列

百团大战资料-日军战斗序列一、中国派遣军(相当于方面军。
1939年9月23日编成,10月1日行使统率权,总司令部设在南京。
)总司令官:大将西尾寿造总参谋长:中将板垣征四郎到1940年8月百团大战发起时,日寇中国派遣军的战斗序列如下:华北方面军(相当于集团军,序列见下节)华南方面军(相当于集团军,原属中国派遣军建制,7月25日改归大本营直辖。
侵占我国台湾的台湾混成旅团归其建制。
)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编制略,建制上隶属于日本海军,但作战上由中国派遣军指挥)中国派遣军直辖部队:第一电信队(联队级,相当于团)第二铁道输送司令部华中气象部华中派遣宪兵队直属兵站关系部队直属其他部队当时的侵华日军另有占领我国东北的关东军,相当于方面军(与中国派遣军平级),下辖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和关东军航空兵团等。
二、华北方面军(相当于集团军。
1937年8月31日以中国驻屯军为基干编成,1939年9 月编入中国派遣军建制,司令部初设天津,1938年1月移驻北平[今北京]。
下辖第一军、第十二军、驻蒙军、第二十七师团、第一一零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七旅团、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等部,所部位于我国平津、河北、山西、内蒙、山东、河南各地)司令官:中将多田骏参谋长:中将笠原幸雄(一说为少将,经查阅敌伪资料,笠原在百团大战前已晋升中将)华北方面军直辖部队第二十七师团(相当于师,乙级师团。
该师团前身为日军华北驻屯军一部,建制变更为:1901年11月24日“清国驻屯军”→1913年10月“中国驻屯军”→1936年4月7日→“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1938年2月10日“中国驻屯兵团”(同年3月20日编入华北方面军建制)→1938年6月21日第二十七师团(7月15日编入第十一军[华中战场]建制)→1939年7月归建华北方面军。
司令部设在天津。
百团大战末期时,以一部编入临时混成第一零一旅团,对我晋察冀军区进行扫荡)师团长:中将木间雅晴(1940年12月2日由富永信政中将接任)第二十七步兵团团长:少将松山祐三第三十五师团(一说未参战,司令部驻扎在河南新乡)师团长:中将原田熊吉(1940年5月25日上任)第三十五步兵团(驻扎在河南商丘,有资料显示该步兵团参加了第一军在山西的报复性扫荡)团长:少将饭田泰次郎(1940年10月,在山西的报复性扫荡中被我军击伤[一说感染传染病],同年11月18日毙命,后追晋为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序列

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序列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序列“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系列一、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序列(1937年8月31日)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司令部驻天津,次年1月移北平,总兵力约37万人。
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辖第六师团、第十四师团、第二十师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辖第十师团、第十六师团、第一0八师团方面军直辖第五师团、第一0九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等二、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序列(1937年8月15日-10月)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参谋长:饭诏守少将司令官驻上海。
第三师团:师团长藤田进中将第十一师团:师团长山室宗武中将第九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第一0一师团:师团长伊东正喜中将第十三师团:师团长狄洲立兵中将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辖第六师团(由华北调来)、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后,“上海派遣军”改为“华中方面军”;12月13日攻占南京后,司令部移至南京。
三、“关东军”序列司令官:植天谦吉大将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司令部驻长春。
第一师团:师团长河村恭辅中将第二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中将第四师团:师团长松井命中将第十二师团:师团长山天乙三中将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等四、“台湾军”序列五、侵华日军舰队序列第二舰队(1937年7月28日编成)司令官吉田善吾中将“中国方面舰队”(1937年10月20日编成)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兼第四舰队司令官丰田富武中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序列一、“中国派遣军”序列(1945年8月)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参谋长:高桥坦中将第一军:司令官澄田赉四郎中将;辖第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十四旅团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中将;辖第一一0师团、第一一五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第四十三军:司令官细川忠康中将;辖第四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一旅团等方面军直辖坦克第三师团,独立混成第一、八、九旅团,独立步兵第二旅团等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第十一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辖第五十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二、八十八旅团第二十军: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将;辖第六十四、六十八、一一六师团,独立混成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六、八十七旅团方面军直辖第一三二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七、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旅团,独立步兵第五、七、十一、十二旅团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将;辖第七十、一三三师团、独立混成第六十二、八十九、九十一旅团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将;辖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一0一师团,独立混成第九十、九十二旅团,独立步兵第六旅团第二十三军兼香港占领地总督部: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辖第一0四、一二九、一三0师团,独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团、独立步兵第八、十三旅团“中国派遣军”直辖第三、十三、二十七、三十四、四十、一三一师团,第十三飞行师团以上“中国派遣军”共105万人。
侵华日军的兵团、集团、支队、团

(第五十九师团),“桐兵团”
(侵驻山东的独
立混成第五旅团)、“春兵团”
(侵驻河北的独立混
成第八旅团)、“成兵团”(骑兵第四旅团)等。 兵团的编制级别通常为师团,但也有军和旅团 级的,如航空兵团后改为航空军。兵团的编制规模 差别也较大,兵力多少不一,少则几千,多则数 万。兵团司令官(兵团长)为中将或少将。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El本发 动全面侵华战争。为执行察哈尔(原华北的一个 省)作战计划,8月14日,日本关东军下令组成 察哈尔派遣兵团,任命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 为司令官,并于17日在多伦设立察哈尔派遣兵团 战斗司令部(后移至张北)。 察哈尔派遣兵团下辖独立混成第一旅团(旅团 长酒井镐次少将),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本 多政材少将),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旅团长筱原 诚一郎少年8月隶属于华中方面军第十一军第i 二十七师团的第二十七步兵团战斗序列: 第二十七步兵团团长永见俊德少将 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联队长长谷川基大佐 中国驻屯步兵第二联队联队长冈崎清三郎大 佐 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联队长宫崎富雄大佐 有人可能觉得步兵团既然下辖联队,那和旅团 有什么不同?而且,步兵团团长军衔为少将,这一 点也和旅团长一样。某《日汉军事词典》对“团” 释义为旅团的战时编制。笔者觉得这一释义还不是 太准。步兵团可以说是步兵旅团的一种特殊形式, 但步兵团与步兵旅团不同的是没有骑兵、炮兵、工 :
团”(华南方面军)等。
◆支队
■____________・。■●
侵华日军中有不少部队冠以支队名称,如“濑
徐州会战台儿庄附近日军第十师团
濑谷支队的辎重部队
42。
军事史林・2013年第7期
万方数据
分队。 “堤支队”支队长堤不夹贵中 佐。该支队由关东军第三独立守备队 抽调2个步兵中队,机枪、步炮兵、 装甲汽车中队各1个,后增加2个步 兵中队。 “大泉支队”支队长大泉基少 佐。该支队1937年8月6日从关东 军第二师团抽调1个步兵大队编成。
侵华日军陆军编制(大队)

侵华日军陆军编制(大队)
1.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鬼子陆军编制中的大队,也是鬼子陆军高级战术分队,大队长军衔为中佐或少佐。
日军佐官军衔
2.日军的大队相当于同期中国军队的营,但比营的规模大,人数在800-1500人之间。
作战中的鬼子
3.鬼子一个标准步兵大队包括一个30人的大队部、3或4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110人运输中队和一个55人炮小队。
鬼子运输队
4.二战后期独立步兵大队由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和1个步兵炮中队组成,人数为1274人。
5.除了步兵大队,鬼子陆军编制还有独立机关炮大队、野(山)炮兵大队和独立迫击炮大队。
6.独立机关炮大队下辖3个中队,每个中队96人,九八式机关炮6门。
加上司令部人员,全大队共有340人。
日军机关炮
野(山)炮大队包括1个小型司令部、观测队,大队运输队、3个野(山)炮中队,装备12门75毫米野(山)炮,共有688人。
鬼子山炮
独立迫击炮大队辖3个迫击炮中队,每个迫击炮中队辖3个迫击炮小队,每个迫击炮小队有4门迫击炮,全大队共有36门炮,约有2000人。
鬼子迫击炮
鬼子大队的装备比同等编制的中国军队要强的多,甚至比大多数师级装备还要强,因此可见抗战的艰难。
侵华日军师团序号解读

侵华日军师团序号解读“冲向高山,让尸骸填满沟壑;走向大海,让浮尸飘满洋面……”在近现代世界军旅歌曲中,其他国度哪里能找出日本“皇军”这样句句见尸、字字带血的军歌?20世纪初大批中国青年东渡留学时,许多人极为惊愕的是当地最流行的一曲军歌名字竟是《祈战死》!“让我们到靖国神社再会吧”这句话,常是日军官兵战时的口头禅。
西方各国军队若处弹尽粮绝之际多会降服,以顽强称著的德军精锐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最后也有9万人投降。
当年日军作战却往往顽抗至最后一人,重伤兵绝大多数也自杀不降。
日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特点被武士道毒素改造成邪教般的精神,要战胜这样的顽敌确是何等不易!不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会是铁板一块,仔细研究近代日本战争史,也可发现日军不同部队、不同地域兵员的军风和精神面貌也有区别。
以日军基本战斗单位——“师团”(近年国内有些书译为“师”)而论,熟悉其内情的人可从序列番号中大致分辨其战斗力的水平。
从日军将哪些番号的部队投入中国或其他战场,也可大致看出东京统帅部的战略重点。
日军师团按建立时间可分五个档次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大力学习西方,对体现民主人权的事物多不屑一顾,对军国主义的货色却是如蝇逐臭。
在建军方面,普鲁士模式成为日军的楷模,师团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
1888年,日本陆军将国内原有的六个按地域划分的镇台改称师团,序号从第1至第6,1891年为警卫皇宫又成立了近卫师团。
师团编制采取两旅团、四步兵联队(相当于团)再加炮兵、辎重和骑兵联队,平时兵额1万人,战时足额则超过2万人。
“日清战争”(中国称甲午战争)前成立的七个老牌师团,后来一直被日本陆军视为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
从甲午战争起至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成立了第7至第18师团。
占领朝鲜后为弹压当地又建立了第19、第20师团。
序号从7至20的师团,被日军视为二等师团。
“大正裁军”时这类师团解散了四个,剩下10个同原有的一等师团共十七个,是日军战前的“常备师团”。
战前日本财力有限不能多养兵,却要多训练兵员,为此陆军服役期仅两年,复员官兵称“在乡军人”编为预备役。
侵华日军军衔军服概说

侵华日军军衔军服概说沈克尼文/图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日军军衔的错误引起网友热议,媒体的朋友要我谈一谈侵华日军的军衔军服,还有参战的皇族的军衔问题。
为此,我根据1939年9月23日侵华日军所谓“支那派遣军战斗序列”来说明日军各级主官的军衔。
日军当时方面军司令官的军衔为中将,如时任司令官的多田骏中将;参谋长为少将,如笠原幸雄少将。
军司令官的军衔也为中将,如方面军所辖的第一军司令官筱塚义男中将,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
军参谋长的军衔为少将。
日军师团长的军衔也是中将,如第106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中将,参谋长为稻村丰二郎大佐(上校)。
师团参谋长也有中佐(中校)军衔的,如第15师团参谋长大野武城即是中佐。
旅团长军衔为少将,如第106师团下辖的第111旅团长山地亘少将。
“日军的“团”称连队”我国习惯译作“联队”以示区别。
“连队长”为大佐,如第111旅团下辖的步兵第113连队长崎守一大佐。
我之所以选日军第106师团及所辖旅团和连队为例是因为1938年10月该师团在江西德安万家岭几乎被中国军队全歼。
时任国民党军少将旅长的张灵甫一战成名。
日军“连队”以下编成内的有“大队”即营、“中队”相当我国军队的连,还有“小队”相当于排,其军官军衔分别为少佐、大尉(相当于中国的上尉)、中尉,少尉和准尉。
士兵军衔有:曹长、军曹、伍长、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上起为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例举了那么多“支那派遣军”军、师、旅团的主官、将军,回顾历史,我们决不能忽略在侵华战争中,推波助澜将日本拖入全面战争泥潭的大本营和关东军的参谋们。
如策划“皇姑屯事件”的元凶河本大作,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参与制造“上海事变”的辻政信等人,这些胸挂金色“饰绪(或称参谋带)的参谋们当时都是佐官(校官)军衔。
由于日本军事制度的缺陷,造成佐官参谋“下克上”左右了日本决策者的意志。
时至今日,日本仍将一些成事不足的人称作“大本营参谋”。
侵华日军序列改革(十一)

侵华日军序列改革(十一)侵华日军序列改革(十一)十一.1942年5月至1943年1月侵华日军战斗序列的变化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迅速占领了关岛、新加坡、马尼拉、仰光和东印度群岛的部分岛屿。
1942年5月,大本营认为太平洋战争的初战取得了出乎预料的胜利,大大增加了战争的资源,于是决心从各方面抽调兵力,继续扩大太平洋战争。
然而,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给日本扩大太平洋战争以极大的牵制,因此日本大本营曾一度设想过进攻西安、延安、重庆等各种方案,企图早日结束在中国的战争,以抽调更多的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
在这些方案都未能实现的情况下,大本营不得不采取“挖肉补疮”的办法,从1942年7月开始再次调整侵华日军,至12月,先后将第3、13、11师团改编为三单位值制师团,将骑兵集团(欠骑兵第4旅团)改编为战车第3师团;将骑兵第4旅团正式编入第12军战斗序列;将第1独立步兵队的3个独立步兵大队以及独立步兵第125、126、127大队合编为独立混成第22旅团,并编入第23军战斗序列;新编了第3飞行师团,将原第1飞行团编入第3飞行师出序列。
与此同时,将第6、41、51师团调出中国战场,分别编入太平洋第8方面军的第18、17军和方面军直辖。
经过上述调整,至1943年1月,侵华日军的战斗序列如下: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烟俊六大将、参谋长河边正三中将,司令部没南京。
下辖华北方面军、第11、13军、23军、第3飞行师团。
以上共计23个师团、15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战车团、1个骑兵旅团、1个飞行师团。
(一)华北方面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参煤长大城户三治中将,司令部设北平。
下辖第1、12军、驻蒙军和第27、110师团,独立混成第1、8、9、15旅团。
1.第1军第1军司令官吉木贞—中将(上届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于1942年2月27日调任新民会最高顾问),参谋长花谷正少将,司令部设太原。
下辖第36、37、69师团,独立混成第3、4旅团。
二战日军编制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骑兵108大队:后藤甲子郎中佐
野炮兵108大队:今井藤吉郎中佐
步兵第1联队:十川次郎大佐
步兵第3联队:汤浅正雄大佐
日军与7月27、28日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又先后大规模增兵,8月31日,日军参谋本部下令组成华北方面军,下辖第1、2两军。序列如下: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副参谋长河边正三少将,司令部驻北平。下辖:
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1938年1月18日调任日军参谋本部第1部部长,由饭田祥二郎少将担任)
1937年以前,日本全国只有20个师团,1-20师团的是老部队,后来多数成为甲种师团,每师团番号的数字加100,即101-120的师团分别是他们的预备役师团,编制与老师团完全相同,但是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多数建成乙种师团,也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华日军序列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日本陆海军(1893年)
1893年9月1日、10月3日,日本先后编成第一军、第二军。
第一军(1893年9月1日编成)
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
野津道贯中将(1893年12月8日继任)第三师团
第五师团
第二军(1893年10月3日编成)
司令官大山岩大将
第一师团
第二师团
第六师团
1894年3月,临时编成的战斗序列:
第一军
近卫师团
第一师团
第三师团
临时第七师团
第二军
近卫师团(由第一军调入)
第二师团
第四师团
第六师团
临时第五师团
后备大队六个
要塞炮兵中队四个
参战总兵力240661人,火炮294门
海军舰队编成序列: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中将
常备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中将
海防舰松岛
桥立
岩岛
小型护卫舰2艘
炮舰1艘
巡洋舰西京丸
游击队
巡洋舰吉野
浪速
高千穗
秋津州
千代田
通报舰1艘
水雷艇5艘
附属舰6艘
西海舰队司令长官相浦纪道少将
井上良馨少将(继任)炮舰金刚
赤城
武藏等9艘
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陆海军
【辽阳会战】
满洲军总司令部(1904年6月20日编成)总司令官大山岩大将
第一军
司令官黑木为桢大将
近卫师团
第二师团
第十二师团
第二军
司令官奥保巩大将
第一师团
第三师团
第四师团
野战炮兵第一旅团
第五师团(以下为3月15日增加)
第十一师团
骑兵第一旅团
到6月30日,第二军所辖为:
第三师团
第四师团
第六师团
后备步兵第十一旅团
步兵第一旅团
野战炮兵第一旅团
独立第十师团师团长川村景明中将后备步兵第十旅团(配属)
第三军(1904年5月31日编成)
司令官乃木希典中将
第一师团
第九师团
第十一师团
后备步兵第一旅团
后备步兵第四旅团
野战炮兵第二旅团
后备工兵队
攻城特种部队
攻城炮兵司令部
野战重炮兵联队
徒步炮兵联队3个
大队1个
第四军(1904年6月30日编成)
司令官野津道贯大将
第五师团
第十师团
后备步兵第十旅团
参战总兵力134500人,步兵大队123个,骑兵中队37.5个,火炮574门,工兵中队24.3个。
攻占旅顺时日本陆军编制序列:
第三军司令官中将乃木希典(6月6日晋升大将)
第一师团师团长中将伏见宫贞爱亲王
中将松村务本(7月10日继任)
第七师团师团长中将大迫尚敏
第九师团师团长中将大岛久直
第十一师团师团长中将土屋光春
后备步兵第一旅团旅团长少将友安治延
后备步兵第四旅团旅团长少将竹内正策
攻城炮兵司令官少将丰岛阳藏
野战炮兵第二旅团旅团长少将大迫尚道
野战重炮兵联队联队长中佐酒井甲子郎
海军陆战炮兵队队长中佐黑井
步兵、炮兵第一至第三联队等
后备工兵队
军兵战部队及其他
【沙河会战】
满洲军总司令官大将大山岩
第一军司令官大将黑木为祯
近卫师团
第二师团
第十二师团
近卫后备步兵旅团旅团长少将梅泽
骑兵第二旅团
第二军司令官大将奥保巩
第三师团
第四师团
第六师团
骑兵第一旅团
野战炮兵第十三联队
第四军司令官大将野津道贯
第五师团
第十师团
后备步兵第十旅团
野战炮兵第一旅团
徒步炮兵队
预备
后备步兵第三旅团
第十一旅团
第八师团(会战后期由日本国内到达)
参战总兵力120800人,步兵123个大队,骑兵46个中队,工兵24个中队,火炮488门。
【黑沟台会战】
满洲军总司令官大将(元帅)大山岩
第一军司令官大将黑木为祯
近卫师团
第二师团
第十二师团
近卫后备旅团
第二军司令官大将奥保巩
第三师团
第四师团
第六师团
秋山支队
兵战守备队
第四军司令官大将野津道贯
第十师团
后备第三旅团
后备第十旅团
后备第十一旅团
野战炮兵第一旅团
第五师团一部
骑兵第二旅团
总预备队
第五师团主力
第八师团(后备第八旅团配属)
参战总兵力53800人,步兵大队54个,骑兵中队29个,火炮160门,工兵中队6个。
【奉天会战】
满洲军总司令官大将(元帅)大山岩
第一军司令官大将黑木为祯
近卫师团
第二师团
第十二师团
近卫后备第五旅团
后备旅团
后备第十三旅团
后备独立野炮兵第一大队
第二军司令官大将奥保巩第三师团
第四师团
第六师团
第八师团
后备第一旅团
第八旅团
第十四旅团
骑兵第一旅团
野战炮兵第十三联队
后备独立野炮兵第二大队
后备独立野炮兵第三大队
后备独立野炮兵第四大队
第三军司令官大将乃木希典第一师团
第七师团
第九师团
骑兵第二旅团
野战炮兵第二旅团
第四军司令官大将野津道贯第五师团
第十师团
后备第三旅团
第十旅团
第十一旅团
野战炮兵第一旅团(欠第十三联队)
第三师团后备工兵第二中队
鸭绿江军司令官大将川村景明
第十一师团
后备第一师团
后备第十六旅团
后备步兵第五十九联队
徒步炮兵第一独立大队
参战总兵力249800人,步兵大队240个,骑兵中队57.5个,工兵中队43个,火炮992门,机关铳254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