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资源利用量的计算

合集下载

西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西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在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时 , 生态环 境需 水 量是 其 中 的一 个 主 要 因素 。然 而 , 方 河 北
流 有一个 共 同 的特 点 , 是 冬 季 结 冰 。结 冰期 生 就 态 需水量 与 畅 流期 有 很 大 的不 同 , 般 的河 流 结 一
汛期 难 于控 制 利 用 的洪 水 量 , 最后 用 多 年 平 均 地 表 水资 源量 减 去 以上 两 项 , 出 多年 平 均 情 况 下 得 的地表 水 资源 可利 用量 。 1 1 河道 内生 态环 境 需水量 计算 . 河 道 内生态 环境 需 水量 主要 为维 持河 道基 本 功 能 的生态 环 境需 水 , 在维 持河 道 基 本 功 能 的需
水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其它河道内用水也能满足。 采用 下 列几 种方 法计 算 :
() 1多年 平 均年 径流 量百 分数 法 。 以多年 平均 径 流量 的百分 数 作为 河流 最小 生 态 环境 需水 量 。西 辽 河 郑 家 屯 站 1 5 ~ 20 9 6 00年
1 计算方法 的探讨
作者简介 : 来 (96 )男 , 郭恩 15 一 , 高级 工程 师. 现从事 水文测验工作.

9 ・ 4 a 年径 流量 的 1 ) 0
气 象 水 文 海 洋 仪 器
12 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计算 .
汛期 难于 控制利 用洪 水量 是指在 可预期 的时 间 内 , 能 被 工 程 措 施 控 制 利 用 的汛 期 洪 水 量 。 不 汛期 水量 中除 一部 分 可 供 当时利 用 , 有 一部 分 还
第 4期
20 0 8年 1 月 2
气 象 水 文 海 洋 仪 器
M e e r l g c l Hy r l g c la d M a i e I s r me t to o o ia , d o o ia n rn n tu n s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Q总=Q地表+Q地下-Q重 Q重=ρ(Q渠+Q田) 可利用总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Q总-可利用总量;Q地表-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Q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重复计算量; 地下-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Q重-重复计算量;Q渠 -渠系渗漏补给量;Q田-田间地表水灌溉入渗补 渠系渗漏补给量; 给量; 给量;ρ-可开采系数(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 可开采系数( 量的比值) 量的比值)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可供水量与可利用量的区别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需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 可供水量 水要求, 水要求,既考虑通过工程措施所能提供的河道 外用水量,也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和非常规 外用水量, 水源的利用, 水源的利用,水量平衡的对象是用水量 —可利用量: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开发利 可利用量: 可利用量 用的量, 用的量,不考虑回归水和非常规水源的重复利 用量, 用量,水量平衡的对象是耗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按流域水系进 行分析计算,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行分析计算 ,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 干 支流、左右岸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性 支流、 •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 按独立流域或 自治区、 直辖市) 控制节点进行计算 • 流域机构按一级区协调汇总
三、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水资源可 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在统筹考虑生活、 ,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 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 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供水量的涵义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

最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最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一、基本要求1、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分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为扣除重复水量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本补充细则仅针对地表水可利用量,本文所提到的可利用量一般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涉及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及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单独注明。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3、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反映宏观概念的数,是反映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最大极限值,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不宜过于繁杂,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和水系为单元分析计算,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

对于大江大河干流可按重要控制站点,分为若干区间段;控制站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和下游平原区,应单独进行分析。

各流域可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确定计算的河流水系或区间,并选择控制节点,然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还要对干流重要控制节点和主要二级支流进行可利用量计算。

大江大河又可分为上中游、下游,干、支流,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依次逐级进行计算。

上游、支流汇入下游、干流的水量应扣除上游、支流计算出的可利用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全国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共分94个水系及区间,水系及区间划分详见附件2。

5.根据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水资源条件,划分相应的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

全国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大江大河、沿海独流入海诸河、内陆河及国际河流等4种类型。

6.本次只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流域及河流水系可被河道外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对流域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总体控制,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从阐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本概念入手,提出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全国及水资源一级区的可利用总量,同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限度和潜力。

一.基本要求1.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应与地表水资源量及水资源总量评价成果以及相关成果等相互协调。

在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阶段,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进行初步估算。

2.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本次规划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或水系)地表水资源量中,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水资源总量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或独立水系为计算单元,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

在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时,全国初步划分为90个水系,然后对全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进行汇总。

各水资源一级区水系划分见附件2。

具体控制节点由流域机构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在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计算区(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的区域),估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在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时,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用于对流域开发利用的总量控制。

4.各水系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及协调与汇总工作要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

对于全部或绝大部分在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系,可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进行估算,流域机构进行协调平衡与合理性分析;对于涉及省际之间上下游关系的水系,分析计算工作应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助下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

地表水资源量分析计算

地表水资源量分析计算

水 径流 关系 , 用 计 算小 区逐 年 的面 降水 量 推 求 地 表水 资 源 量 系列, 最 后将 各计 算 小 区的 地 表 水 资 源 量 逐 年 求 和 , 即 可 得 到分 区地表 水资 源量 系列 。
地 表水 资 源是 指降 水形成 的地 表 水体 的动 态水 量 , 用 天
然 河川 径 流量表 示 。区域 地表 水资 源不 包括 过境 水 量。
wA =w ×( 1+
rA

’ r A
1 山丘 区 地 表 水 资 源 计 算
根 据县 域 内水文 站 网分 布 等 情 况 , 分 别 采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进 行分 区地 表水 资 源量计 算 n d wa t e r
J u 1 ., 2 0 1 4
V0 1 . 3 6 N0. 4
第3 6卷
第 4期
地 表 水 资 源 量 分 析 计 算
刘 英 学
( 河北 省邢 台水 文水 资源 勘测 局 , 河北 邢台 0 5 4 0 0 0 ) [ 摘 要 ] 地表 水 资源 量是 指河 流 、 湖泊、 冰 川等 地表 水体 中由 当地 降水 形 成的 、 可 以逐 年 更新 的 动 态 水量 , 用 河 川 天然径 流 量表 示 , 阐述 区域 地表 水 资源量 的计 算 方法 , 分 析 了地 表 水 资源 量及 其 分 布规 律 , 为加 强 水 资 源管 理 ,
mo u n t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u f r a c e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r e a n a l y z e d t o p r o v i d e s u p p o r t i n g d a t a f o r d e c i s i o n— ma k i n g d e p a r t me n t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ma n a g e me n t ,ma s t e r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o p t i mi z e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s c h e d u l i n g . Ke y wo r ds : s u r f a c e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c a l c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ma n a g e me n t ; b a s i s

水资源的计算

水资源的计算

水资源的计算背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压力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计算水资源的利用和供应情况,成为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水资源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水资源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水资源量的测算、水资源需求的评估和供水量的确定。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计算方法。

1. 水资源量的测算- 地表水资源量的测算:地表水资源量的测算可通过水文观测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收集并分析流域内的水文资料,包括降水量、蒸发量等。

然后,借助地学信息系统和水文模型,对流域内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和计算。

- 地下水资源量的测算:地下水资源量的测算可通过地下水位观测和水文地质勘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选择并布设地下水位观测点,收集地下水位资料。

然后,通过水文地质勘探,获取地下水的储量和水质信息。

2. 水资源需求的评估水资源需求的评估是指根据不同的用水目的和时期,对水资源需求量进行预测和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水量平衡法、用水弹性分析法等。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3. 供水量的确定供水量的确定是指根据以往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和供水设施的可行性,确定一个合理的供水量。

供水量的确定需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步骤下面介绍水资源计算的具体步骤,以供参考:1. 收集相关的水文和地质资料,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位等数据。

2. 建立水循环模型和水文地质模型,对水资源量进行测算。

3. 根据用水目的和时期,评估水资源需求量。

4. 结合过去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和供水设施情况,确定合理的供水量。

5. 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结论水资源的计算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步骤,我们可以科学地计算水资源的利用和供应情况,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补充技术细则一、基本要求1、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分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为扣除重复水量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本补充细则仅针对地表水可利用量,本文所提到的可利用量一般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涉及到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及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单独注明。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3、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反映宏观概念的数,是反映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最大极限值,在定性分析方面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以求定性准确;在定量计算方面不宜过于繁杂,力求计算的内容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捷可操作性强。

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和水系为单元分析计算,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

对于大江大河干流可按重要控制站点,分为若干区间段;控制站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和下游平原区,应单独进行分析。

各流域可根据资料条件和具体情况,确定计算的河流水系或区间,并选择控制节点,然后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还要对干流重要控制节点和主要二级支流进行可利用量计算。

大江大河又可分为上中游、下游,干、支流,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依次逐级进行计算。

上游、支流汇入下游、干流的水量应扣除上游、支流计算出的可利用量,以避免重复计算。

全国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共分94个水系及区间,水系及区间划分详见附件2。

5.根据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点及水资源条件,划分相应的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

全国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的类型可以划分为:大江大河、沿海独流入海诸河、内陆河及国际河流等4种类型。

6.本次只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可利用量。

5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5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5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合理评估和利用水资源可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5种常见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估算是指针对一个地理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评估和估算。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区域内水资源的组成和特点,包括表层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河流湖泊水资源等。

(2)收集区域内的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例如降雨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等。

(3)计算水资源的自然补给量,即由降雨补给的水资源量。

(4)计算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即减去水资源的损失量,例如蒸发损失和径流损失等。

(5)根据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和人口等因素,评估区域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利用水平。

2.水资源需求估算方法水资源需求估算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因素,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资源需求量。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水资源需求的数据,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等。

(2)根据统计数据和预测模型,分析水资源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3)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资源需求量,例如未来十年水资源需求量的估算。

(4)结合可利用水资源量估算结果,评估水资源供需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水资源可再生量估算是指根据地理区域内的降雨量和水文特征,评估可再生水资源的量和供应能力。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降雨量和蒸发量的观测数据,建立降雨-径流关系模型。

(2)根据降雨-径流关系模型,计算水文循环过程中的可再生水资源量。

(3)结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估算可再生水资源的供应能力。

(4)根据可再生水资源量和需求量,评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4.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方法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是指评估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效益和损失,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水资源利用的数据,包括供水设施、用水设备和排水设备等。

(2)分析供水和排水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例如管网泄漏和非技术性水损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资源利用量的计算
摘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有的措施,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东辽河流域
在进行地表水可利用量计算时,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果以此为基准确定全年各月的最小生态需不量,就会使确定的数值偏小,从而导致水资源可利用值估算过高,在畅流期根本无法满足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北方河流探索符合其特性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一、计算方法的探讨
北方河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一般采用倒算法,首先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最后用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去以上两项,得出多年平均情况下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1.1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为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在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需水量主要为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在它河道内用水也能满足。

采用下列几种方法计算:
(1)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百分数法
以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数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东辽河1956~2000年系列天然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为7.6423×108m3,根据该河流的实际情况,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0%~15%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计算成果为:
(a)年径流量的10%
W生1=7.6423×0.10=7.642×108m3
(b)年径流量的15%
W生1=7.6423×0.15=7.643×108m3
(2)长系列最小月径汉系列法
选择王奔站为控制站,在1956~2000年天然月径流系列中,根据北方河流的
特点,分封冻期和畅流期。

挑选每年封冻期和畅流期的最小月径流量,组成两个45年最小月径流量系列,对两个系列进行统计分析,取其封冻期和畅流期P=90%保证率的特征值,据此计算多年平均河道的最小生态年需水量。

据王奔站最水月径流量系列分析,封冻期P=90%保证率情况下的月径流量为0.0011×108m3,畅流期P=90%保证率情况下的月径流量为0.0360×108m3,据此计算多年平均河道最小生态的年需水量W生3为:
W生3=0.0011×4+0.0360×8=0.2924×108m3
(3)短系列最小月径流量法
以王奔站1991~2000年天然月径流系列,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最小月径流量,作为年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月平均值,计算多年平均河道最小生态的年需水量。

王奔站1991~2000年天然月径流系列中,最小的月径流量出现在1992年1月,为0.0038×108m3。

据此计算我年平均河道最小生态的年需水量W生为4:
W生4=0.0038×12=0.0456×108m3
(4)典型年最小月径流量法
在王奔站1956~2000年天然月径流系列中,选择能满足河道基本功能、未断流,又未出现较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年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月平均值。

选择典型年的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比较接近,将典型年中最小月径流量,作为年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月平均值,计算多年平均河道最小生态的年需水量。

二、选择1962年为典型年
1962年年径流量为8.4328×108m3,该年2月径流量为0.0191×108m3。

据此计算的多年平均河流最小生态年需水量W生5为:
W生5=0.0191×12=0.2292×108m3
1.2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计算
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是指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不能被工程措施控制利用的汛期洪水量。

东辽河汛期一般出现在6~9月,但绝大部分年份的6月尚未出现大水,该月的供水大部分为前一年汛未水库的蓄水,因而分析计算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应将6月排除在外,按7~9月统计分析汛期洪水量。

(1)计算各年汛期的用水消耗量
根据王奔站1991~2000年7~9月天然径流量和实戏流量,计算各年汛期的用水消耗量。

W用=W天-W实
式中W用为东辽河用水消耗量,W天为王奔站天然径流量,W实为王奔站实测径流量。

(2)确定汛期控制利用洪水最大水量
根据计算分析选取1995年,该年洪水量较大,实际供用水量正常合理,将该年3.1576×108m3作为汛期控制利用洪水的最大水量Wm。

1.3计算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
根据以上确定的东辽河汛期控制利用洪水的最大水量Wm,采用王奔站1956~2000年45年汛期洪水量(天然)系列,逐年计算汛期下泄洪水量。

根据算出的下泄洪水量系列,计算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

W泄=1/n×∑(Wi天-Wm)
式中W泄为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Wi天为王奔站i年汛期(7~9)天然径流量,Wm为汛期控制利用洪水的最大水量(为3.1576×108m3),n为系列年数(45年)。

最后,计算得出东辽河我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为3.0982×108m3。

三、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成果
根据以上计算的东辽河多年平均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计算得出东辽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可利用量。

上面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5个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成果,见表1。

根据各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结合东辽河的具体情况分析,最小生态需水量采用年径流量百分数法计算的成果,设立两个方案,需水低方案取W生1为0.7642×108m3,需水高方案取W生2为1.1463×108m3。

多年平均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为3.0982×108m3,则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
W可利用量1=7.6423-3.0982-0.7642=3.7799×108m3
W可利用量2=7.6423-3.0982-1.1463=3.3978×108m3
计算得知,东辽河流域多年平均情况下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7799×108m3和3.3978×108m3,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分别为49%和44%。

四、结束语
北方河流在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时,应将封冻期和畅流期分开计算,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更接过。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的研究刚刚开始,以后还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其逐年系列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对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