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14篇重点字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全面解析和翻译复习(绝对经典)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全面解析和翻译复习(绝对经典)


鱼我所欲也
• 1、重点实词 • ①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 具有几样东西 • ②故不为苟得也 为:做,干 • ③死亦我所恶 恶:厌恶 • ④蹴尔而与之 蹴:践踏 与:给 • ⑤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奉:侍奉 • ⑥是亦不可已乎 已:止而不为
• • • • • • • • •
2、重点虚词 ①蹴尔而与之 (连词 承接关系)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 却)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 (介词 比) ④万钟于何加焉 (介词 对于) ⑤贤者能勿丧耳 (否定副词 不) 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否定副词 没有) ⑦呼尔而与之 (助词 可不译) ⑧乡为身死而不受 (介词 为了)
• 2.重点虚词 •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连词 就 表示承接) • ②虽不能察,必以情 (介词 依,按照) • ③又何间焉 (语气助词 呢) • ④惧有伏焉 (兼词 于此,在那里) • ⑤公将鼓之 (语气助词 可不译) • ⑥大小之狱 (助词 的) • ⑦夫战,勇气也 (句首发语词 可不译)
2.重点虚词 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介词 向) ②皆朝于齐 (介词 到)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介词 在) ④令初下 (副词 才,刚刚)
• 3.古今异义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讽,古义是委婉劝说 今义是讥讽 • 今齐地方千里 • 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 今义是某一区域,部位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是指国君身旁的近臣 今义是方位词
陈涉世家
• 1.通假字
• 適戍渔阳
—— 適,通“谪”。 • 为天下唱 —— 唱,通“倡”,倡导 • 固以怪之矣 —— 以,通“已”,已经。 • 身被坚执锐 —— 被,通“披”,穿着。
• •

• •

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重点字词解释

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重点字词解释

文言文考试篇目重点字词解释汇编一、陋室铭(1)山不在.高:在于;(2)有仙则名..:则:就;名:出名;(3)斯.是陋室:这(4)惟.吾德馨.:惟:只是;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5)草色入.帘青:映入;(6)鸿儒: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7)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学问的人;(8)可以调...素琴:可以:可以用来;调:弹奏;(9)阅.金经:看;(10)丝竹:泛指音乐;(11)案牍之劳形...: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劳:使……劳累;形:身体;(12)诸葛庐.:茅庐,茅屋;(13)何.陋之.有:何:什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爱莲说(1)水陆草木之.花:之:的;(2)可.爱者甚蕃.:可:值得;蕃:多;(3)自.李唐来:自:自从;(4)甚.爱牡丹:非常,十分;(5)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从……中长出;而:却;染:沾染污秽;(6)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妖艳;(7)不蔓.不枝.:蔓:牵连;枝:枝节;(8)香远益.清:益:更加;(9)亭亭净直....:亭亭:笔直的样子;净:洁净的;植:站立;(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可以;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焉:指莲;(11)予谓.菊:谓:认为;(12)花之.隐逸者也:之:的;(13)花之君子..者也:指品德高尚的人;(14)陶后鲜.有闻:鲜:少;(15)宜乎众...矣:宜乎:当然;众:多。

三、橘逾淮为枳(1)晏子将使..楚:将:将要;使:出使;(2)谓.左右曰:谓:对……说;(3)齐之习辞..者也:习:擅长,善于;辞:辞令;(4)今方来:今:现在;方:将要;(5)吾欲辱.之:辱:侮辱;(6)何以.也:以:用;(7)为.其来时:为:于;(8)臣请缚..一人:请:请允许;缚:捆绑;(9)过王而.行:而:表示修饰;(10)何为.者也:为:做;(11)何坐.:坐:犯……罪;(12)酒酣:酒喝得正高兴;(13)诣.王:诣:到;(14)缚者曷.为者也:曷:什么;(15)齐人固.善盗:本来;(16)避.席:避:离开;(17)橘生淮南则为..橘:则:就;为:成为;(18)生淮北则为.枳:为;变成;(19)叶徒.相似:徒:只是;(20)其实.味不同:实:果实;(21)所以然.者何:然:这样;(22)水土异.也:异:不同;(23)民生长..于齐:生:生活;长:成长;(24)入楚则.盗:则:就;(25)得无:莫非;(26)非所与熙..也:与:和;熙:同“嬉”,戏弄;(27)反取病焉...:取:遭到;病:辱;焉:句末助词,无实义。

(2021年整理)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2021年整理)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的全部内容。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中考常考 120 个重点文言词汇及例句翻译

中考常考 120 个重点文言词汇及例句翻译

中考常考120个重点文言词汇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仁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仁惠啊。

”(2)动词①喜爱,宠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②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怜惜(敌军中)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③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然土地狭小,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④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谢庄于是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房屋)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奉养,享受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占有(享受),一定把它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距离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3)疑问代词①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②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2021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14篇重点字词解释

2021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14篇重点字词解释

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解析1、爱莲说 (1)2、河中石兽 (3)3、五柳先生传 (5)4、小石潭记 (6)5、曹刿论战 (8)6、出师表 (9)7、湖心亭看雪 (11)8、陋室铭 (12)9、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3)10、唐雎不辱使命 (15)11、鱼我所欲也 (16)12、岳阳楼记 (18)13、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4、醉翁亭记 (21)1、爱莲说一、重点字词可爱:值得喜欢。

者:……的花。

蕃:多。

独:只。

自:从。

甚:特别,十分。

濯:洗。

清涟:清波。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蔓:生藤蔓。

枝:生枝茎。

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闻:传闻。

同:和……一样。

宜:应当。

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考文言文字词解释最新

中考文言文字词解释最新

中考文言文字词解释最新2021中考文言文:《岳阳楼记》重点字词解释重点词语解释①谪守(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②越明年(及、到)③政通人和(顺利;和乐)④百废具兴(荒废的事业;通“俱”,全、都)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就;规模)⑥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写文章)⑦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好景色)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接;吞纳;水流大而急)⑨横无际涯(边际)⑩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南极潇湘(尽)迁客骚人(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连月不开(放晴)日星隐曜(光辉)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樯倾楫摧(桅杆;桨)薄暮冥冥(迫近;昏暗的样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谗言)21至若春和景明(日光)22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23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24宠辱偕忘(荣耀;一起)25静影沉璧(圆形的玉)26心旷神怡(开阔;愉快)27把酒临风(持,执)28嗟夫(唉)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思想感情)30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3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通假字①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一词多义①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属予作文以记之(来))②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而或长烟一空(有时))③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④通然则北通巫峡(通向)(政通人和(顺利))⑤极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此乐何极(穷尽))⑥开开我东阁门(打开)(连月不开(放晴))⑦一在洞庭一湖(整个)(而或长烟一空(全))⑧空长烟一空(消散)(浊浪排空(天空))⑨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结构助词,的)(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古今异义①气象万千气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古义:景象,景致)②微斯人微今义:微小(古义:没有)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今义:看(古义:景象)④越明年明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第二年)⑤浊浪排空排空今义:全部去除掉(古义:冲向天空)⑥予观夫巴陵胜状今义:丈夫,夫人(古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⑦至若春和景明景今义:景色(古义:日光)⑧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今义:学生习作(古义:写文章)⑨增其旧制制今义:制度(古义:规模)⑩前人之述备矣备今义:准备(古义:详尽)去国怀乡国今义:国家(古义:国都)词类活用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中考文言文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位高禄厚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2、肉食者...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何以.(凭,用)战?——您凭借什么作战?5、衣食所安.(养生),弗.(不)敢专.(独占)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民弗从也。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以少报多)也,必以信.(语言真实)。

7、牺牲..——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8、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实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类)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

——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溃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

——齐军溃败。

鲁庄公正要13、齐师败绩..驱车追赶齐军。

14、遂.(于是)逐.(追击)齐师。

——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15、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16、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17、一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文言文常翻译重点字

文言文常翻译重点字

一、实词翻译重点:1. 焉:何处、哪里。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者也:……的样子。

如:“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他这个人,发愤读书忘记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

)3. 然:然而、可是。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效果。

)4. 故:所以、因此。

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所以上天将要降大任于这个人,必先让他心志受苦。

)5. 何:什么、怎么。

如:“吾问之,曰:‘何以战?’”(我问他,说:“你凭借什么战斗?”)6. 谁知:不料、没想到。

如:“谁知一去不回头,六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料一去不复返,六十年生死两茫茫。

)7. 谷:山谷、山沟。

如:“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山谷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

)8. 悲:悲伤、悲哀。

如:“吾尝悲夫,人之所以悲者,其皆非吾之所欲也。

”(我曾经悲伤,人们之所以悲伤,大概都不是我所希望的。

)9. 乐:快乐、高兴。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效果。

)10. 知:知道、了解。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想去南海,怎么样?)二、虚词翻译重点:1. 而:表顺承、表转折、表修饰等。

如:“而莫之能御也。

”(而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2. 以:用、以……为条件。

如:“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所以不用你们对我有什么要求。

)3. 于:在、对于。

如:“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对于别人是可讥讽的,对于自己是有悔恨的。

)4. 其:代词,他、她、它。

如:“吾欲之南海,其可乎?”(我想去南海,可以吗?)5. 也: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如:“吾欲之南海,其可也。

”(我想去南海,可以吧。

)6. 所:所字结构,表示范围、对象等。

如:“吾欲之南海,所至之地也。

”(我想去南海,所到之处。

)7. 是:这、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解析
1、爱莲说 (1)
2、河中石兽 (3)
3、五柳先生传 (5)
4、小石潭记 (6)
5、曹刿论战 (8)
6、出师表 (9)
7、湖心亭看雪 (11)
8、陋室铭 (12)
9、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3)
10、唐雎不辱使命 (15)
11、鱼我所欲也 (16)
12、岳阳楼记 (18)
13、邹忌讽齐王纳谏 (20)
14、醉翁亭记 (21)
1、爱莲说
一、重点字词
可爱:值得喜欢。

者:……的花。

蕃:多。

独:只。

自:从。

甚:特别,十分。

濯:洗。

清涟:清波。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蔓:生藤蔓。

枝:生枝茎。

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闻:传闻。

同:和……一样。

宜:应当。

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
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

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

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

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2、河中石兽
一、重点字词解释
临:靠近。

河干:河岸。

圮:倒塌。

于:到。

并:一起。

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阅:经过,经历。

岁:年。

求:寻找。

竟:终了,最后。

以为:认为。

下:动词,流到下游。

棹:划(船)。

曳:拖。

迹:踪迹。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这不是。

为:被。

确论:正确的言论。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激:冲。

如是:像这样。

已:停止。

反:反而。

溯流:逆流。

固:本来。

如:按照。

其一:表面现象。

其二:根本道理。

据理:根据某个道理。

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吗。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大水带走呢?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沙层上,越沉越深罢了。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即下游)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
5.众服为确论。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不是更疯狂吗?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课文分析
1.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2.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凡事要全面具体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4.试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去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糊涂,轻信讲学家的说法,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5.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实践经验,联系水流、泥沙与石兽三者关系综合判断,得出结论。

3、五柳先生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造饮辄尽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地方
6、每有会意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4、小石潭记
一、词语: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