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高考语文备考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 (共44张PPT)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 教学PPT课件

借景抒情 对比 衬托 用典
借古讽今 虚实结合
五、课后作业
开圣寺①
温庭筠 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
(写概了括什内么容)古寺内迹外寥(秋落开色、圣萧破寺然败)的、:景衰写象颓了以的开及景圣寺致。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②。 为什么写
古之开圣寺:兴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③。 (串通古今,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用了什么手法?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写了什么
古迹(丞相祠堂) 古人(诸葛亮) 古事(诸葛亮功业)
2.表达什么情感
挖掘二者连接点,完成表格
为什么写 (体悟情感)
• 了解背景 • 连接自己 • 串通古今
怎么写
(分析技巧) • 熟记手法 • 掌握术语 • 结合文本
3.实战演练
使用咏史怀古诗“弄清史实→体悟情感→分析技巧“的解题三步骤, 分析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项目
诸葛亮
杜甫
时代 战乱频仍,动荡不安 战争不断,安史之乱
理想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许身社稷,志在匡国
付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结果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诗人以诸葛自况。通过对比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 赞美之情,没有实现梦想的的惋惜之情。以及在对比 中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失落。。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1ca2258482fb4daa48d4b0e.png)
日情”,、诗“人秋认声为”这金等 种陵意 深图象 重中 的, 伤生 心,出世一上片韦的伤庄画心家之 谁谓伤心画不是成画?不画出人来心的逐。世人情。
《君金看陵六图幅》南作朝者事通,过老观木看寒金云陵满图古,城认。为画家
用对注“国:老运高木衰蟾”微、、的韦“伤庄寒 痛,云 之均” 情为等 ,晚意 所唐象 以诗, 说人足,以伤表心现是出画 (2)两位诗人一位说得“成一的片。伤心画不成”,一位 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
韦庄诗答案示例①韦诗通过自然景色的不变与朝代更替无常的
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②以“依旧”暗示人世沧桑,以“无情”反衬人之伤痛; ③这首诗不作正面的描写,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渲 染氛围,营造一种抒情的情调。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 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 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 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 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 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 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 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
台城
竞繁华,建结绮、临春 成野草 台城 六朝如梦 江雨菲菲、江草齐 烟笼十里堤
刘禹锡诗答案示例①刘诗通过台城的盛衰对比,寄托了 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②用具有典型意义的高楼来替代六朝数百年的历史,高度浓缩 了对六朝帝王荒淫奢侈生活的不满; ③这首诗对六朝亡国的因由的议论不是直白的,而是巧妙地通 过《后庭花》曲,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 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 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 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 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 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便出现了。
《君金看陵六图幅》南作朝者事通,过老观木看寒金云陵满图古,城认。为画家
用对注“国:老运高木衰蟾”微、、的韦“伤庄寒 痛,云 之均” 情为等 ,晚意 所唐象 以诗, 说人足,以伤表心现是出画 (2)两位诗人一位说得“成一的片。伤心画不成”,一位 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
韦庄诗答案示例①韦诗通过自然景色的不变与朝代更替无常的
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②以“依旧”暗示人世沧桑,以“无情”反衬人之伤痛; ③这首诗不作正面的描写,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渲 染氛围,营造一种抒情的情调。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 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 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 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 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 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 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 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
台城
竞繁华,建结绮、临春 成野草 台城 六朝如梦 江雨菲菲、江草齐 烟笼十里堤
刘禹锡诗答案示例①刘诗通过台城的盛衰对比,寄托了 作者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②用具有典型意义的高楼来替代六朝数百年的历史,高度浓缩 了对六朝帝王荒淫奢侈生活的不满; ③这首诗对六朝亡国的因由的议论不是直白的,而是巧妙地通 过《后庭花》曲,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 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 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 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 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 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便出现了。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 课件 (共46张)

常见意象:
1.前代的都城: 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汴京、西塞山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 华清宫、汴河、淮水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
4.特定的历史朝代: 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等。
5.其他: 吴钩、《后庭花》
诗歌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答案示例1】(对比角度) ① 《书愤》理想与现实对比(1分):渴望兴师北 伐建立抗金功业与失地未收却已衰老 形成鲜明对比 (1分),表明自己空有报国之志,老而无成的悲愤 (1分)。 ② 《哀郢》国运盛衰的对比(1分):楚国国运久 长曾经强盛与今天衰落败亡遗址荒芜对比(1分), 抒发作者昔盛今衰(王朝兴衰)的感叹(1分)。 或:《哀郢》人事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对比(1分): 章华台歌舞早已萧索寂寥,但梦泽气象依旧阔大苍 茫(1分),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1分)
砧声(捣衣):指捣衣发出的声响。捣衣是古代妇
女的主要职责之一,深秋季节为全家人缝制寒衣,单调 悠长的砧声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捣衣的 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 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
【读懂技巧】 1.关注题目(虎丘) 2.关注作者及注释
反清复明,自比伍子胥 3.把握怀古咏史诗特点
请找出下面考场答案的不当之处:
《哀郢》运用对比,当年章华台的歌舞早已寂寥 无声,而云梦泽依旧风烟迷蒙,气象扩大。诗人 通过对“章华台”和“云梦泽”的对比,表现出 壮志未酬,想要报效国家的愿望;《书愤》通过 对比青年时期的豪情和现在的满头白发,表达收 复河山的爱国热忱。
请找出下面考场答案的不当之处:
②《哀郢》的尾联用“灵均恨”典故,写屈原忠 君爱国怀才不遇,留下千古遗恨(1分),而诗 人以屈原自比(自况)(1分), 诗人借屈原的 千古遗恨,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或:对屈膝苟安、腐败昏聩的南宋小朝廷的怨 愤。 1分)。
高考一轮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PPT精品课件

课前热身 高考一轮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课件(32张PPT)
台城①
韦庄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 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南京原是
六朝古都,一直为宫廷所在地,可谓繁盛至极。 ② 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人。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最后两 句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 表达了对---六----朝---昔---盛---今---衰---的---伤---感---怅---惘--的情感。
怀古伤己(对比失落)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 抒发了自己------------------的 情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画图省画识远图离省汉宫识春风面,环珮不空分归忠夜月佞魂无。辜遭贬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身死异国魂魄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
高 考 一 轮 复 习《咏 史怀古 诗鉴赏 》教学 课件(3 2张PPT )
高 考 一 轮 复 习《咏 史怀古 诗鉴赏 》教学 课件(3 2张PPT )
咏史怀古诗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 古”、“咏怀”等。
• 2.诗歌的内容: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 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 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一般是临古地,忆古事, 怀古人,思古史,以抒己志,叹人事,刺时事, 论史实。即伤己、感时、刺世、论史。
台城①
韦庄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 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南京原是
六朝古都,一直为宫廷所在地,可谓繁盛至极。 ② 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人。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最后两 句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 表达了对---六----朝---昔---盛---今---衰---的---伤---感---怅---惘--的情感。
怀古伤己(对比失落)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 抒发了自己------------------的 情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画图省画识远图离省汉宫识春风面,环珮不空分归忠夜月佞魂无。辜遭贬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身死异国魂魄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
高 考 一 轮 复 习《咏 史怀古 诗鉴赏 》教学 课件(3 2张PPT )
高 考 一 轮 复 习《咏 史怀古 诗鉴赏 》教学 课件(3 2张PPT )
咏史怀古诗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 古”、“咏怀”等。
• 2.诗歌的内容: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 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 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一般是临古地,忆古事, 怀古人,思古史,以抒己志,叹人事,刺时事, 论史实。即伤己、感时、刺世、论史。
高三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PPT精品课件

高三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 课件(共70张PPT)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咏 千古兴亡多少事 史 叹人叹己叹人生 怀 学习目标: 古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意图和思想 诗 感情;
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和答题
鉴赏 技巧。
精品吟诵
❖例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高三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 课件(共70张PPT)
❖ 4.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 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 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恐其衰老,派人 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 衰。这是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 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劳,可是朝廷一味屈膝投 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
❖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 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 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 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 的痛惜伤感之情。
❖ 3.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 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 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高三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 课件(共70张PPT)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
、华清宫、汴河、淮水、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
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咏 千古兴亡多少事 史 叹人叹己叹人生 怀 学习目标: 古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意图和思想 诗 感情;
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和答题
鉴赏 技巧。
精品吟诵
❖例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高三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 课件(共70张PPT)
❖ 4.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 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 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恐其衰老,派人 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 衰。这是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 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劳,可是朝廷一味屈膝投 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
❖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 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 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 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 的痛惜伤感之情。
❖ 3.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 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 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高三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 课件(共70张PPT)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
、华清宫、汴河、淮水、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
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精品PPT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精品 课件
共云山:共居处。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 族,指安禄山。 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 江陵。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精品 课件
鉴赏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 史之乱”后,杜甫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中,穷困潦倒, 故“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至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 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 姓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 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 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 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 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 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
解读怀古诗,领悟古今情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下列古诗题目有什么特点?
1.《念奴娇·赤壁怀古》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山坡羊·潼关怀古 》 4.《乌衣巷》 5《泊秦淮》 6《咏怀古迹》 7.《蜀相》 8.《咏荆轲》
➢下列古诗题目有什么特点?
1.《念奴娇·赤壁怀古》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山坡羊·潼关怀古 》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精品 课件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类型三:(古与今)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精品课件
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 朽,奢侈淫逸。
告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 史之覆辙。
共云山:共居处。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 族,指安禄山。 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 江陵。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精品 课件
鉴赏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 史之乱”后,杜甫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中,穷困潦倒, 故“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至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 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 姓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 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 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 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 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 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
解读怀古诗,领悟古今情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下列古诗题目有什么特点?
1.《念奴娇·赤壁怀古》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山坡羊·潼关怀古 》 4.《乌衣巷》 5《泊秦淮》 6《咏怀古迹》 7.《蜀相》 8.《咏荆轲》
➢下列古诗题目有什么特点?
1.《念奴娇·赤壁怀古》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山坡羊·潼关怀古 》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精品 课件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类型三:(古与今)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精品课件
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 朽,奢侈淫逸。
告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 史之覆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专题优秀课件

咏史词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 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 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咏史怀古诗的要点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01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 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 巷、朱雀桥、西塞山。
(2)写法
03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 或写景,或写人物,或对比,或 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 等等。
(1)形式标志
02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 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等。
如《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3)内容
04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 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 ,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 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 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4)艺术特征
一.“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二.“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三.“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
讽刺昏庸的统治者 感伤自己的不得志
线索一: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型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 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 相似性或相反性,触发点在古 人,落脚点在自己。
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 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 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 有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 得志。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 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 图难足。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 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 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咏史怀古诗的要点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01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 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 巷、朱雀桥、西塞山。
(2)写法
03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 或写景,或写人物,或对比,或 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 等等。
(1)形式标志
02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 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等。
如《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3)内容
04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 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 ,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 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 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4)艺术特征
一.“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二.“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三.“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
讽刺昏庸的统治者 感伤自己的不得志
线索一: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型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 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 相似性或相反性,触发点在古 人,落脚点在自己。
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 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 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 有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 得志。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 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 图难足。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赏析PPT (共37张PPT)

常见人物艺术形象类举
• • • • • • • •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如陶潜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昌龄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
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 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何谓意象:意象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
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 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富于更多的 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引人共鸣的 具体艺术形象。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
杜牧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
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
杜牧)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
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亭
王安石)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乌江
李清照)
•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 对项羽评价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 别是什么? •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 什么观点?
常见自然意象.植物类:
• 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 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 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 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 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 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晏殊《浣溪 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 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昭君以自悲也
古人即我,我即古人
分析: 第一步:寻找连接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1、昭君入宫被妒,他入朝被妒; 2、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 间”(《咏怀古迹》其一); 3、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 4、“每依北斗望京华(都城)”昭君敢于“怨 恨”,他不敢怨君; 5、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 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 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 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 的?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 的?
诗人以不变写变,山、潮、水、月伴 寂寞空城,而六朝繁华已成旧时陈迹。 借六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 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 为戒。
分类三
因古迹而怀人
6、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 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 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 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请简要说 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 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 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 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 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 责。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 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 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 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 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结合全诗理解“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意义。 结句落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9、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 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 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 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 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 族。⑤成古丘:成为一堆古墓。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通过昔盛今衰对比,抒发了 诗人对人事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的感慨。
5、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城门到草 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 石头城。战国时,楚国就在清凉山一带筑金陵邑。公元212年孙 权重筑,改名为石头城,城依山临江,南靠秦淮河口,形势险 要,为六朝江防要地。张勃《吴录》载:诸葛亮谓:“钟山龙 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4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
对
比
今
车水马龙
喧 人来人往 闹 繁 人马喧闹 华 热闹繁华
朱雀桥 乌衣巷
栖息在王谢权门 高大厅堂的檐檩 之上
旧燕子
野草野
花丛生
寂
寥
夕阳残照
苍 凉
飞入寻常 百姓家
明确问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 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 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在鉴赏这类诗词时 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 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 作品的深刻寓意。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 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 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 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 题。
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 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 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古迹(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 六朝 金陵)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 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 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 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 南唐后蜀等。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 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 发感慨;
归纳咏史怀古诗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 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0、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
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
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 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 “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
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 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 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设想与 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曹操的文才 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 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 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 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 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 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 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 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 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 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 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 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 度来评价的。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 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途命运。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 价)
分类一
怀古人(贾谊王昭君为最)
1、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
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 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表 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分析:上阕:孙仲谋、寄奴这些京口历史人物建 立丰功伟绩 ——对比自己,隐约地表达自己的 抗敌救国的心情。( 怀人伤己)
7、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 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 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 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 感情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 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 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 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 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 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 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 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 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 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特点
结合全诗理解“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意义。结句落 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了比喻,以“浮云”喻 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总为浮云能蔽日” 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诗人所写的“愁”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怀才 不展、时不我待的心情。
分类四-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 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提示】宣扬历史空无、冷眼观世的思想。在古典诗歌中, 此类作品很多,元代散曲尤甚。这首词被引作著名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的卷首词,影响很大。
古人即我,我即古人
分析: 第一步:寻找连接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1、昭君入宫被妒,他入朝被妒; 2、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 间”(《咏怀古迹》其一); 3、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 4、“每依北斗望京华(都城)”昭君敢于“怨 恨”,他不敢怨君; 5、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 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 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 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 的?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 的?
诗人以不变写变,山、潮、水、月伴 寂寞空城,而六朝繁华已成旧时陈迹。 借六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 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 为戒。
分类三
因古迹而怀人
6、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 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 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 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请简要说 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 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 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 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 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 责。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 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 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 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 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结合全诗理解“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意义。 结句落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9、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 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 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 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 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 族。⑤成古丘:成为一堆古墓。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通过昔盛今衰对比,抒发了 诗人对人事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的感慨。
5、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城门到草 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 石头城。战国时,楚国就在清凉山一带筑金陵邑。公元212年孙 权重筑,改名为石头城,城依山临江,南靠秦淮河口,形势险 要,为六朝江防要地。张勃《吴录》载:诸葛亮谓:“钟山龙 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4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
对
比
今
车水马龙
喧 人来人往 闹 繁 人马喧闹 华 热闹繁华
朱雀桥 乌衣巷
栖息在王谢权门 高大厅堂的檐檩 之上
旧燕子
野草野
花丛生
寂
寥
夕阳残照
苍 凉
飞入寻常 百姓家
明确问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 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 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在鉴赏这类诗词时 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 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 作品的深刻寓意。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 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 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 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 题。
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 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 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古迹(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 六朝 金陵)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 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 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 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 南唐后蜀等。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 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 发感慨;
归纳咏史怀古诗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 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0、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
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
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 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 “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
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 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 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设想与 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曹操的文才 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 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 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 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 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 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 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 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 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 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 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 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 度来评价的。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 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途命运。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 价)
分类一
怀古人(贾谊王昭君为最)
1、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
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 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表 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分析:上阕:孙仲谋、寄奴这些京口历史人物建 立丰功伟绩 ——对比自己,隐约地表达自己的 抗敌救国的心情。( 怀人伤己)
7、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 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 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 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 感情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 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 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 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 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 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 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 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 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 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特点
结合全诗理解“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意义。结句落 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了比喻,以“浮云”喻 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总为浮云能蔽日” 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诗人所写的“愁”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怀才 不展、时不我待的心情。
分类四-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 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提示】宣扬历史空无、冷眼观世的思想。在古典诗歌中, 此类作品很多,元代散曲尤甚。这首词被引作著名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的卷首词,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