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咏竹诗

合集下载

竹石的意思-竹石的诗意及释义-古诗《竹石》的意思

竹石的意思-竹石的诗意及释义-古诗《竹石》的意思

竹石诗意竹石的意思|竹石的诗意及释义|古诗《竹石》的意思《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以下是留学为您整理的竹石古诗及释义。

供您参考!《竹石》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前言《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注释咬定:咬紧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

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

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郑板桥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中以咏竹诗最为著名。

郑板桥一生酷爱竹子,认为竹子乃文人雅士之象征,所以写了大量描写竹子的诗歌。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

1. 《竹石篇》石节竹心绝墨臼,砍求削为最胜头。

屠童细竹何名否,竹不知名犹自成。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表现出竹子的坚挺和圆石有别的潦在。

雕梁画栋下家窗,再种竹根抵不枤。

脑是夜间寮,千载被春风。

此诗描述了村里的竹林,诗人把竹子比喻为村民的主人。

生活常以竹子的生长创作一些田园诗、乡村画,描绘了一幅宁静宜人的田园图画。

细亭难为当子的,揪用由礼多从社。

九华朝古倾流水,新火四时驱草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拿刀剜竹的情景,把竹看作是大自然的产物,给人以神秘和美感。

山下竹脑多铸钢,日来风月生三章。

危楼看见孤竹远,自想中心乐事惊。

这首诗刻画了竹子的孤独之美,让人感受到竹子的高雅和静谧。

5. 《题竹屋颂》君不见杜西侠,囊啮携草雩麾玉︒此诗以竹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竹屋图画,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

竹殊然,若薰然而裏白︒这首诗以竹为主题,表现出竹子的洁净和纯净之美,赋予了竹子神圣的象征意义。

7. 《咏竹七律》翠空净,清风摇,十里无人竹径消。

轻云出翠绝,碧日临风飙。

自有青苔阶上传,奇园独引游,风物初归翠色酬。

泪涟连翠作,星埋落竹箫。

8. 《杨府竹林诗》竹塘挹水布天乡,竹暗笼烟湿。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表现出竹林的幽静和幽美,给人一种清新、安详的感觉。

洁雾湿岚闻有涎,深风凉荦入窗扉。

竹林深处井边水,日有秋声说舞丝。

以上是《郑板桥咏竹诗十五首》的部分内容,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竹子的高雅和静谧之美。

在郑板桥的笔下,竹子成为了一种高贵的象征,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品质。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赏这些诗句,更加了解和热爱竹子,感受到它们的独特魅力。

竹石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竹石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竹石原文翻译及赏析竹石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竹石原文翻译及赏析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简介《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翻译/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咬定:咬紧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赏析/鉴赏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新竹高于旧竹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新竹高于旧竹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新竹高于旧竹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新竹高于旧竹枝这首诗的作者是郑板桥,出自郑板桥的《新竹》。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原文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词语注释
1、扶持:支持、帮助,含有关怀照顾之意。

2、龙孙:指竹笋、新竹。

陆游《夏日》诗:“将雏燕子暂离巢,过母龙孙已放梢。

”凤池:凤凰池的省称。

凤凰池本是禁苑中的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古诗中常以凤池喻宰相。

刘禹锡诗:“五驱龙虎节,一人凤凰池。

”此处借指扶持新生者的“老干”。

白话译文
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

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竹石古诗译文及赏析

竹石古诗译文及赏析

竹石古诗译文及赏析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下面是关于竹石古诗译文及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竹石古诗译文及赏析篇1《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一: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赏析二:这首十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咏物诗——《竹》

咏物诗——《竹》

咏物诗——《竹》《竹》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竹》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竹》原文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

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

《竹》注释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五代张泌《江城子》词:“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那时许多星官神将早排列在阶下。

只听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班。

’”漏:物体由孔或缝透过。

欹(yǐ):通“倚”,斜靠着。

春晚:犹春暮。

唐张彦胜《露赋》:“昔时春晚,拂杨柳於南津;今日秋深,落芙蓉於北渚。

”宋《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

”宋《自芳华楼过瑶林庄》诗:“春晚江边草过腰,雨馀楼下水平桥。

”桃李:喻人的青春年少。

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阅归熙甫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撡。

”雪霜:雪和霜。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李绅《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宋程大昌《感皇恩》词:“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绿。

《竹》作者简介张咏(946—1015)字复之,自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

太平兴国间进士。

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

虚心竹有低头叶的全诗

虚心竹有低头叶的全诗

“虚心竹有低头叶”的全诗: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两面枝.——(清)郑燮这副对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了象征的手法。

上面这副对联体现了郑板桥诗、书、画的一贯风格,同时也映照出郑的人格。

上联咏竹,竹中空有节,它的叶子都是两两相对向下生长的,好象一个“个”字,所以说它“虚心”“低头”,“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二者异质同结构相对应。

下联赞梅,梅,不惧冰霜,迎风斗寒傲雪开,所以称梅有傲骨,而且梅还有一个特征,它的花都开在枝的阳面,一律朝上,从无在阴面朝下的,其他的花就不一定(如桃花就有朝下开的花,所以被斥为“轻薄”).因此说“无两面枝”,梅的这种形象特征与人们所赞扬的不向恶势力低头,表里如一的正直人格又是异质同构的。

这副联语虽然是咏竹赞梅,实际上是为人写照、为己写照。

上联说的是治学的精神,下联说的是做人的品格.郑板桥在学术上诗书画三绝,在为人上傲岸耿直,在他身上,后人不是看到了竹的精神、梅的风格吗?拓展资料郑燮(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幼年家贫,但颖悟好学、性狂放落拓.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板桥诗、书、画俱有造诣,人称“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一.板桥擅写兰竹、以草书长撇作画,把中国传统的墨竹兰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今有《板桥全集》及书画多种传世。

郑板桥一生爱竹、敬竹;画以写竹,诗以咏竹.郑板桥性狂放不羁,傲岸正直,因此他常咏竹画竹以勉人和自勉。

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题画诗)。

描写竹子的诗词

描写竹子的诗词

描写竹子的诗词
以下是十首描写竹子的诗词原文,附上作者,以满足您的要求:
1. 《竹石》 - 郑燮(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竹里馆》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新竹》 - 郑燮(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4. 《庭竹》 -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5. 《咏竹》 - 张九龄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鸣条已秀,龙去骨遗奇。

6. 《于潜僧绿筠轩》 - 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7.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 王安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8. 《咏竹》 - 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9. 《题画竹》 - 郑燮(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10. 《咏竹》(另一首) - 杨万里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