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概论
中国瓷器概述

中国瓷器概述中国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智慧。
本文将对中国瓷器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世界陶瓷艺术的影响进行综述。
中国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
当时,中国人发现了用黏土制作陶器的方法,并开始使用陶轮制作陶器。
这些早期的陶器虽然还不算是真正的瓷器,但它们为后来的瓷器制作奠定了基础。
到了公元前221年的秦朝,中国瓷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秦代的陶器已经具备了很高的质量和艺术价值,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瓷器。
中国瓷器的发展达到巅峰是在唐朝(618-907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富饶的时期,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瓷器的种类和品质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唐代的青瓷、白瓷、黑瓷等不同类型的瓷器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唐代的瓷器以其细腻的质地、典雅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随着宋代的到来,中国瓷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代的瓷器以青瓷、白瓷为主,注重简约、朴实的风格。
而且,宋代的瓷器釉色纯净,胎体细腻,工艺更加精湛。
宋代的瓷器不仅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也远销世界各地,对全球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进一步发展壮大。
明代是中国瓷器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特别是成化、嘉靖、万历年间,瓷器工艺达到了巅峰。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等都成为了中国瓷器艺术的代表作品。
清代延续了明代的传统,同时也吸收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创造出了新的瓷器风格。
中国瓷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瓷器的质地细腻,胎体坚硬,耐磨耐用。
其次,中国瓷器的造型多样,从简约的器型到复杂的装饰,都能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再次,中国瓷器的装饰技法独特,如青花、釉下彩等,为瓷器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引言概述: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珍贵的工艺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陶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还在艺术和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陶瓷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陶瓷的起源和发展1.1 早期陶瓷的起源:最早的陶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发现了用泥土制成的容器可以用来盛放食物和水。
1.2 陶瓷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开始用火烧制陶器,使其更加坚固耐用。
在古代文明中,如中国、希腊、埃及等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陶瓷工艺。
1.3 陶瓷的应用:古代陶瓷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被用来制作器皿、雕塑等艺术品,展现了古代文明的繁荣和智慧。
二、中国古代陶瓷的繁荣时期2.1 先秦时期的陶瓷: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在先秦时期已经相当发达,浮现了诸如黑陶、灰陶等不同类型的陶器。
2.2 汉唐时期的磁器:汉唐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繁荣时期,汉代的绿釉陶器和唐代的三彩磁器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3 宋元明清时期的磁器:宋代的青瓷、元代的釉里红、明代的景德镇瓷和清代的粉彩瓷等,都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巅峰。
三、欧洲陶瓷的发展与传播3.1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陶瓷: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陶瓷工艺受到古埃及和中东文明的影响,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
3.2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陶瓷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意大利的马伽莱塔磁器就是当时的代表作。
3.3 欧洲陶瓷的传播:欧洲的陶瓷工艺在16世纪开始传播到其他国家,如荷兰的蓝色陶瓷、英国的斯塔福德郡陶瓷等,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四、现代陶瓷的发展趋势4.1 工艺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陶瓷工艺越来越先进,浮现了新型的陶瓷材料和生产工艺。
4.2 设计创新的重要性:现代陶瓷注重设计和创新,不仅追求实用性,还追求艺术性,使陶瓷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审美价值。
4.3 陶瓷的应用领域:现代陶瓷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广泛应用于建造、航天、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其多样化的用途和潜力。
一文览尽:中华陶瓷史(浓缩版)

一文览尽:中华陶瓷史(浓缩版)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华文明对瓷器的发明和利用可以追溯至距今八千到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百姓,中国人的一生中没有陶瓷的身影是不完整的,那么,在陶瓷伴你走到今天的过程中它都经历过那些事呢?- 01 -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这一时期非常的重要,萌芽,并登上历史舞台,但后人对其知之甚少新石器时代都是陶器,最早的中国瓷器出现在商代中期。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中国陶器宛如半成品的泥坯烧干烧硬了一样,长时间受潮的话表面还会一层层的脱落,制作粗糙,器形不均,毕竟是制作水平摆在哪里的,所以也是没办法的事。
制作方法大概就是在一些草编或竹编的器具表面涂满黏土之后进行烧制的。
因为烧制的水平低下,粗糙不堪,所以在商代以前的中国陶瓷都被称为是“原始瓷”,原始彩陶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
据考古资料表明:1.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遗址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和广西桂林甑皮皮岩。
2.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
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青铜器,并且成为了贵族们的新宠,所以陶瓷还暂时没有占据正宫的位置,主要的还是民用的较多,多是自产自销,自娱自乐的东西。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一加一- 02 -夏商周:萌芽期,原始青瓷代表就是商朝殷虚遗址,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都有,陶器上的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出现了带有少量釉质的硬陶器,釉色青绿中带有褐黄,是石英、黏土、长石等溶解不完全所致。
而胎质也比之前的更硬,多呈现出灰白色,与一些常见的青砖的颜色比较接近,也是种像模像样的“原始青瓷”在应用上也开始各种走俏,日用、建筑、殉葬、祭祀等等都有。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片断:第一章原始时代发明陶瓷之起源一一燧人氏神农氏为制陶之鼻祖一一黄帝始设陶正之官——宁封之神话——宁封昆吾所制之器——陶器之装饰上古之民,穴居野处,茹毛饮血,与禽兽无异,毫无知识可言,其对于一切之努力,大都以饮食为中心耳。
食物既为当时努力之中心,则凡对于饮食有关系者,初民必当竭尽精力以求之,于是釜瓮之属,因需要之急迫,渐有发明矣。
初民,因生食之致病也,乃求熟食之方,因食物之易腐败也,乃思久藏之法。
其初,则抟土为坯,日晒干之,成为土器,及神农伏羲时,则掘土为穴灶,以火烧土,使成为素烧(土坯干后,未上釉药,即以火烧成,谓之素烧。
)之陶器,用以烹饪,用以贮藏。
考《路史》云:“燧人氏笵金合土为釜”,《周书》:“神农作瓦器。
”《物原》:“神农作瓮。
”由上述诸书观之,则燧人氏,钻木取火,笵金合土为釜,茹毛饮血之苦,神农作瓮,使民得以贮藏食物,免腐败之患,其福利于人民,为如何耶?且由此推知,燧人神农二氏之前,必有类乎釜与瓮之雏形之物,为二氏所本,因采其旧法,而加以新意,以成釜与瓮之物,可断言也。
而吾国陶器,发源在燧人神农二氏之前,亦从可推知可断言也。
特上古之时,文化不开,此时历史,缺乏记述,致令吾人今日,不能详细明晰当时之情形而悉举证之为可惜耳!然古人居此与禽兽为伍,昏昏噩噩,毫无外界知识,足资凭借之际,竟能奋然特出,发明陶器,其脑筋灵敏之程度,诚令吾人无任惊异与钦佩矣!大略神农伏羲之时,所制陶器,只注重于食物,不暇其他。
人后,则推而泛之,凡日用、送死、敬神、建筑之具,靡不陶器是赖,我人试一考察陶器进展之程序,足资证明。
黄帝之时,制衣服,造宫室,作书数,明射术,文物之盛,为前此所未有,陶器亦随其升涨之衡度,而迅速的进展。
《史记》:“黄帝命宁圭寸为陶正。
”《吕氏春秋》:“黄帝有陶正昆吾作陶。
”《说文》:“昆吾作陶。
”由此观之,黄帝至设陶正之官,(英人波西尔(S.W.Bushell )因黄帝始设陶官,令宁封为陶,乃误认黄帝为始发明陶术之人,其著之皇皇巨作《中国美术》即以此为立论。
《中国陶瓷史》课件——18 宋代陶瓷概述和工艺美术成就

瓷
纯的趣味。
史
宋代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无间的亲密交融和牧歌化的心情和思绪。·两宋时期:瓷窑体 系·
中
国
宋朝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主要标志是全
陶
国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
瓷
史
宋工艺美术中最有成就的是陶瓷工艺。宋代的青瓷、白瓷
中
及黑瓷的产地增加了,生产规模更扩大了,制作技术提高了,
国
陶
造型及装饰的手法更成熟了。宋代陶瓷中出现很多在艺术性上 瓷
宋代陶瓷概述 和工艺美术成就
·概 述·
科学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中
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
国
陶
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的三项— 瓷
—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就是在两宋时期完成或开始应用的。
史
而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认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其他比如数学、天 文、物理、化学等方面两宋时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达到高度完美的作品。
史
宋代的“五大名窑”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代表了宋瓷的最高水平。
定窑: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宋属定州
中
宋 代 的
五 大 名 窑
汝窑:河南临汝县,青瓷窑 哥窑: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温州经济开发区 官窑:汴京,即河南省开封市
国 陶 瓷 史
钧窑:河南禹县钧台、八卦洞为中心
中
3 流,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的 国
体现。
陶
瓷
史
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
中国古陶瓷概论论文

中国古陶瓷概论选修课期末作业青花五彩瓷器简述--青花五彩的简介、发展史、成就及其鉴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级材科5班姓名:学号:联系方式:(一)青花五彩瓷器简介:青花五彩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而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在清朝康熙时期盛行。
青花五彩瓷是宣德窑所开创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彩瓷,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
明代文献记载:“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
”青花五彩的特征是以白中泛青的瓷胎,配以一定的青花,再以丰富的釉上彩来装饰图案,具有玉质般感觉的瓷器显得非常精美。
景德镇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明宣德款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盘,充分展示了青花五彩的工艺特点,装饰纹样采用了青花色彩平涂、青花勾线填彩几种手法,是典型的早期青花五彩器。
康熙青花色彩青翠,纹饰寓意丰富颇受喜爱。
康熙青花瓷器在青花瓷制作的历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它仅仅用一种颜色,通过浓淡的变化,就渲染了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的渲染富有立体感。
因此康熙青花瓷器又被赞誉为“青花五彩”。
康熙时期的青花不仅在色彩上,独具风格,还创新出一些新的器型,如棒槌瓶。
这个时期的烧造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早在十八世纪末期,康熙青花即掀起了收藏的热潮。
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而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
图案中的蓝色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绘,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它部分,最后入炉烘烧而成。
盛于明嘉靖、万历时,由成化斗彩发展而来。
青花五彩青花五彩应该从其彩绘工艺的方法进行判定。
“五彩”是针对以红、黄、绿、紫和青花等五种主要五彩瓷器色彩而言,如果以这五种颜色分别在瓷坯和瓷胎上画彩,就是我们前章所述的釉上五彩。
而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其工艺与斗彩异曲同工。
那么何为“青花五彩”,何为“斗彩”,区别主要是在青花的使用方面。
斗彩是采用青花料勾勒纹样的轮廓线,烧成后再在轮廓线内填釉上彩,青花在斗彩中所占位置很重要。
中国的古代陶瓷

中国的古代陶瓷中国的古代陶瓷是世界上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陶瓷之一,具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技术。
自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晚期开始,中国陶瓷的发展就逐渐成为一项独特的工艺和艺术形式。
从那时起,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陶瓷工艺从未停止发展,我们今天还能欣赏到许多美丽的古代陶瓷作品。
古代中国的陶瓷制作起源于原始社会。
最早的陶瓷器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间。
最早的陶器主要是用手工制作,以简单的辅助工具进行修整和装饰。
这些早期的作品通常以基本的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深筒或锥形容器,另一种是灰盖器,如罐、坛等。
这些器物通常以红陶制成,然后用地漆或水粘土进行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
在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陶瓷饰面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商代的陶瓷通常以施釉的灰陶制成,施釉可增加陶器的光泽和强度。
这些器物上通常会有刻花、雕刻或烧画装饰,其中大多数表现出明确的图案和纹饰。
这些施釉陶器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高温烧制产品之一。
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的陶瓷制作进一步发展。
这时期的陶瓷通常以黄陶制成,艺术家们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技法 - 断续龙纹。
这种纹饰以细线条和组合图案为特色,创造了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美感。
同时,陶瓷器物的形状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更多种类的器物,如壶、斗、碗等。
到了隋唐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中国的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巅峰阶段。
这时期的陶瓷以三彩陶为代表,使用了不同种类和颜色的釉料,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彩陶的特点是色彩丰富而鲜艳,形象生动而有趣。
它们通常是用来作为墓葬中的陪葬品,用来展示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富裕。
到了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中国的瓷器工艺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瓷器以青瓷为代表,青瓷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瓷器品种。
中国瓷器发展知识点总结

中国瓷器发展知识点总结一、瓷器的历史概述中国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陶器出现在约8000年前的北中国黄河流域。
随着青铜器的发展,瓷器的制作技术也不断进步,同时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陶瓷器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平,瓷器的雏形逐渐形成。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瓷器工艺达到了巅峰,成为全世界瓷器制作的典范。
二、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瓷器以青瓷、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为代表,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
例如青瓷是中国最早的瓷器,它以器物坚韧、釉面莹润而著称;汝窑则以釉色的美丽和装饰的独特而闻名世界;官窑则是中国瓷器的标志性产地,广为人知。
三、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的选取、制胎、塑型、装饰、烧制等步骤。
原料的选取非常重要,通常选用高岭土、瓷石、釉料等为主要原料。
制胎是指将原料制成泥坯,然后塑型成器物的形状。
装饰则是瓷器的精髓,可以通过彩绘、刻花、贴花、镶嵌等方式进行,不同的装饰风格会给瓷器赋予不同的艺术魅力。
烧制是整个制作工艺的关键环节,通过高温烧制才能使瓷器的物理性能和艺术效果得到最完美的表现。
四、中国瓷器的艺术表现中国瓷器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造型美、纹饰美和釉色美等方面。
造型美是中国瓷器的重要特征,它包括器物的形状、结构、线条等方面,展现了中国工匠的高超造型技艺。
纹饰美则表现在花纹、图案、图象等方面,通过精细的绘画和雕刻工艺,在瓷器上呈现出美丽的纹饰图案。
釉色美则是指瓷器的釉面色彩的美感,通过釉料的配制和烧制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釉色艺术风格。
五、中国瓷器的传世之宝中国古代瓷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世界陶瓷文化的瑰宝。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馆中,保存着大量的珍贵瓷器。
如故宫博物院珍藏了大量的明清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则保存了大量的东汉、唐、宋等时期的瓷器,这些珍贵的古代瓷器见证了中国瓷器工艺的辉煌历史和精湛技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陶瓷概论(景泰蓝)
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
院系:XXXXXXXXXXXXXXX
年级:XXXX
简介: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北京手工艺品之一,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
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适用于鉴赏收藏、商务礼品、日常用品、室内外建筑工程装饰等。
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制品,大都是供皇宫御用,直到清朝后期才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
历史: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
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
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
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
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
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
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大体上说,明代的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
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
彩釉上大多有砂眼。
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但金色很漂亮。
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
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
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
景泰蓝的陈设品多,不做实用品。
随着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价格上
也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已成为我们与国际友人和亲朋好友互相往来的最佳礼品了。
但当代人对景泰蓝工艺画的认识还停留在书本,真正欣赏过景泰蓝作品的为数不多。
钟连盛大师2007年设计了新加坡佛牙寺超大型景泰蓝《转经轮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景泰蓝制品。
此工程与80余平方米的《花开富贵》景泰蓝艺术喷水池工程均在景泰蓝工艺技术和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景泰蓝金玉满堂看盘摆件
制作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铜,也用珐琅。
原料制作:
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
它是用红铜做胎,在铜胎上用铜丝粘上凤尊
各种图案,然后在铜丝粘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内填上色彩,经过炼焊、打磨等工序,最后入窑烧制而成的色彩明丽的手工艺品。
景泰蓝釉料随时代变化。
明代景泰蓝的主要原料是珐琅料,其颜色有蓝、红、黄、绿、黑、白诸种,使用时再用一种进口的油剂调成糊状填涂。
烧成后的器物釉面肥厚、色泽晶莹透亮。
景泰蓝把铜的延展性和釉的特点紧密结合,有的造型庄重大方,有的纤细、复杂高级。
俗话说:远看造型近看花。
花纹也有不同风格,花卉、图案都能用丝工严谨细腻地表达各种艺术造型。
上釉也能按照造型花纹要求,随位赋彩。
景泰蓝艺术中包含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空间艺术在其中,所以欣赏方法又与其它不同。
而且金属有金碧辉煌的特点,感到特别珍贵。
制作精美的景泰蓝,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设计纸稿:设计胎图、丝工图纸、蓝图(点蓝的色稿):首先有设计师设计胎图、丝工图纸、蓝图(点蓝的色稿),转成拷贝纸稿以备下一道工序应用。
2、型制作:型制作(制胎):将紫铜片按照图纸要求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然后将其各部位衔接上好焊药,经高温焊接后便成为器皿铜胎造型。
3、掐丝:掐丝: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紫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900度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4、点蓝:点蓝:经过掐丝工序后的胎体,再经烧焊、酸洗、平活、正丝等工序后,方可进入点蓝工序。
点蓝是艺师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用由铜丝锤制成的小铲形工具,一铲铲地将珐琅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
5、烧蓝: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
的高炉中用一些矿物石头粉作燃料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6、磨光:磨光:是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7、镀金:镀金: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然后通上电流,几分钟后黄金液便牢牢附首在景泰蓝金属部位上了。
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便脱颖而出了。
镀好金的景泰蓝再配上一座雕刻得玲珑剔透的硬木底托,更显出景泰蓝雍容华贵、端庄秀美的姿色。
随着景泰蓝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异形产品、实用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高、大、精、尖、高品位的景泰蓝大量生产,新品种、新花色、新工艺不断涌现,玉雕、木雕、漆艺以及花丝镶嵌等工艺结合,由于多种工艺巧妙结合,各种材料互相衬托,再加上通体又镶嵌了大量的宝石,更使作品新颖奇特、玲珑剔透,通体散发出珠光宝气。
景泰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历经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变革中,勤劳智慧的工匠艺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
他们用简单的工具锤击紫铜板制成胎型、手工掰丝掐成花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用小铲填充各种彩色釉料、用炉火将釉料烧结在掐好丝的铜胎上、游人还可以看到那时的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景泰蓝艺术珍品,现今民间亦流传着一些的元、明、清朝代时的景泰蓝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的发展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发展,品种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
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大部分。
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景泰蓝三大部分,同时花丝景泰蓝里还包括金地泡丝、银地泡丝产品。
景泰蓝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已经成为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和长久不衰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