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简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陶瓷文化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人们审美情趣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和智慧。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陶瓷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中国陶瓷文化起源于华夏先民的生产生活,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灰陶,到商代的青铜器、彩陶、灰陶,再到西周的青铜器、白陶和后来的各个朝代,陶瓷制品不断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制作技艺和以瓷器为代表的绮丽文化。

尤其是唐代以后,中国陶瓷文化经历了一个高峰期。

铜绿釉、青白釉、青花、五彩等不同的烧制工艺相继出现,为后世的瓷器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在宋明时期,以青花为代表的瓷器,更是推向了历史的巅峰,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二、传承深厚的陶瓷文化中国古代陶瓷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其传承深厚。

自古以来,陶瓷艺术就被视为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历代艺术家所珍视和传承。

从唐代的白瓷、唐三彩陶器,到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瓷雕,以及当代的宜兴紫砂,中国陶瓷文化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这种传承深厚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陶瓷制品的艺术特征上。

中国的陶瓷制品在设计、造型、工艺上都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特别是在装饰方面,更是讲究意境、技巧和艺术性的结合。

瓷器上玉壶、花鸟、山水等图案的表现以及色彩的运用,让作品在独特的审美意境中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古典美和时代感。

其中,青花瓷以其绮丽的图案和独特的加工技艺,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之一。

三、审美内涵丰富的陶瓷文化中国古代陶瓷文化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其审美内涵的丰富性。

陶瓷制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等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古代陶瓷介绍

古代陶瓷介绍

古代陶瓷介绍古代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陶瓷是指用陶土制成的器物,它是人类最早的制陶工艺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中国,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时期、青铜时期和陶瓷时期。

原始时期是指距今约8000年前至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陶器主要是用手捏成的,形状简单,装饰简单,主要用于日常生活。

青铜时期是指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771年左右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陶器主要是用轮子制成的,形状更加规整,装饰更加精美,主要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

陶瓷时期是指公元前771年至现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陶器主要是用烧制的方法制成的,形状更加多样化,装饰更加丰富多彩,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

中国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是选料,陶瓷的原料主要是陶土和瓷石,不同的原料可以制成不同的陶瓷。

其次是制胎,制胎是指用轮子或手工将陶土制成所需的形状。

然后是装饰,装饰是指在制胎的基础上进行刻画、雕刻、绘画等工艺,使陶瓷更加美观。

最后是烧制,烧制是指将装饰好的陶瓷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其变得坚硬、耐用。

中国古代陶瓷的种类非常丰富,可以分为陶器、瓷器、青铜器等多种类型。

其中,瓷器是中国陶瓷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陶瓷之一。

瓷器的特点是质地坚硬、质感细腻、色泽柔和、透光性好,因此被誉为“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品。

中国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的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宋代的瓷器以青花瓷和白瓷为主,元代的瓷器以景德镇瓷和官窑瓷为主,明代的瓷器以青花瓷和五彩瓷为主,清代的瓷器以粉彩瓷和绘画瓷为主。

中国古代陶瓷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陶瓷的艺术特点是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技艺精湛、装饰华丽。

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

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

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

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世界陶瓷史上的瑰宝。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到商代青铜器并用的青铜彩陶,再到汉代的瓷器制作和创作高度发展,中国陶瓷的历史可谓丰富多彩。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包括陶瓷的起源、制作工艺、纹饰图案以及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陶瓷的起源中国是陶瓷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人民率先掌握了釉陶技术,开创了陶瓷文化的辉煌。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已经出现在中国文明的各个地区。

彩陶制作技术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其特点是表面各种花纹和装饰。

这些古代的陶器不仅仅被用于生活,还充当了宗教和礼仪中重要的角色。

制作工艺的发展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原始的手工塑造,采用胎土,至少烧制三次才能成型的环炉,再到商代的青铜彩陶器,每一代陶瓷工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而制作陶瓷的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制泥(挖土、揉泥、醋浆)、筑胎(推拿、拉坯、修坯)、施彩(刷涂、划花、描线)、烧制(晒干、烘干、烧成)、装饰(上彩、执彩、烧上饰)和上釉(浸釉、满釉、挂草)等。

这些繁琐而复杂的过程确保了陶瓷制品的质量以及其与众不同的外观。

纹饰图案的独特之处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以其独特的纹饰图案而闻名于世。

这些纹饰图案多样而精美,直观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方式。

例如,商代的青铜彩陶器上镶嵌有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纹饰,以及人物、动物等吉祥纹样。

这些图案既是对自然界万物的崇拜和尊敬,也是人们自古以来的美好愿望和欣喜。

此外,中国陶瓷的纹饰图案还包括植物纹样,如莲花、葡萄、梅花等,以及几何构图和抽象纹样。

这些图案丰富了中国陶瓷的艺术形式,为后代的陶瓷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中国古代的陶瓷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对社会和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陶瓷制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陶器的问世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储存和烹饪食物,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古陶瓷鉴赏

古陶瓷鉴赏

古陶瓷鉴赏古陶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陶瓷品种繁多、工艺高超、造型美观、艺术价值极高,因此一直备受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将从古陶瓷的种类、特点、鉴赏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介绍。

一、古陶瓷种类古陶瓷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根据历史时期和代表作品进行分类的示意:1. 先秦时期:主要有彩陶(如绘人图彩陶、舞蹈图案彩陶)、黑陶、红陶等。

2. 唐代官窑:包括定窑、钧窑、汝窑、宋徽、云龙窑、松洲窑等。

3. 元代官窑:主要有元青花、元官窑瓷器等。

4. 明代: 有青花瓷、五彩瓷、白瓷等。

5. 清代: 有粉彩瓷、釉里红、鹿顶等。

其中清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瓷器品种繁多、工艺精湛、表现手法多样,被誉为“万紫千红、包罗万象”。

二、古陶瓷特点1. 色泽:古陶瓷的色泽丰富多彩,有红、黄、绿、蓝、白等多种颜色,其中以青花、五彩、釉里红、粉彩等为代表。

2. 纹饰:古陶瓷的纹饰非常丰富,包括花卉、人物、山水、动物和抽象图案等。

其中青花瓷器以绘制人物、花卉和山水为主题,五彩瓷器则以鲜艳的颜色和鲜明的造型为主。

3. 制作工艺:古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独特的技术手法,包括器物造型、烧制、定稿。

其中青花瓷器的烧制过程更是独特,需要进行多次烧制,才能呈现出独特的青花纹饰。

三、古陶瓷的鉴赏方法1. 观察:古陶瓷鉴赏的第一步是观察,要仔细观察器物的形态、釉色和胎质等方面,从而初步判断器物的品质和时代。

2. 对比:在观察后,可以对不同的器物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加精细地了解它们的口径、底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的差异。

3. 翻转:将器物翻转过来观察或倒立着看,可以进一步判断器物制作的工艺和品质等方面。

4. 摸感:用手去摸器物的质地和釉面,以此来判断它们的胎质和温度控制。

5. 气味:闻闻器物的气味,以此判断器物的材料和烧制时间等。

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一、古代陶瓷的起源与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人工材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古代,陶器主要用于储存食物、烹饪和装饰等方面。

古代陶器的制作主要依赖于手工技艺,通过将黏土制成形状后,经过干燥、烧制等工艺步骤完成。

二、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陶瓷的国家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就开始制作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陶瓷工艺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陶瓷种类。

以下是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描述:1. 原始陶器时期(约8000年前):以彩陶为代表,采用手工制作,器物形状简单,装饰图案较为原始。

2.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5000年前):出现了红陶和黑陶,制作工艺逐渐提高,器物形状多样化。

3. 商代(约1600年前):商代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青铜器和商代陶器的结合,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陶制饰品。

4. 周代(约3000年前):周代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青瓷、白瓷和黑瓷等不同种类的陶瓷。

5. 秦汉时期(约2000年前):秦汉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著名的汉代陶俑和汉代瓷器。

6. 隋唐时期(约1400年前):隋唐时期的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唐三彩和瓷器的繁荣。

7. 宋代(约1000年前):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著名的青瓷和汝窑瓷器。

8. 元明清时期(约700年前):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后期,出现了明代的景德镇瓷器和清代的粉彩瓷器等。

三、世界陶瓷的发展历程除了中国,世界各地也有着丰富的陶瓷发展历史。

以下是世界陶瓷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描述:1. 古埃及(约5000年前):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瓷的国家之一,他们制作了许多用于储存食物和装饰的陶器。

2. 古希腊和罗马(约3000年前):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陶瓷工艺发展迅速,出现了著名的古希腊黑陶和罗马红陶等。

3. 古印度(约2500年前):古印度的陶瓷工艺受到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出现了独特的佛教陶瓷。

古代中国的陶瓷艺术

古代中国的陶瓷艺术

古代中国的陶瓷艺术陶瓷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技艺。

自远古时期开始,陶瓷制作在中国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器皿和艺术品的制作。

在中国古代,陶瓷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艺术的载体。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

一、发展历程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陶器出现在青铜器时代,当时主要是以土器为主。

随着时代的演变,瓷器逐渐取代了土器的地位成为主流。

到了商周时期,瓷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青铜纹饰、鸟兽纹样等装饰技法。

在唐宋时期,中国陶瓷艺术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唐代的三彩陶俨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运用了多彩彩釉和包浆技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宋代的青瓷和汝窑瓷器更是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陶瓷烧制技术的代表。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更加完善,出现了众多著名的瓷窑和瓷器种类。

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和五彩瓷以其独特的装饰技法和精湛的工艺征服了世人。

清代的瓷器则更加讲究线条的流畅和釉色的温润,略显古朴庄重。

二、特点中国陶瓷艺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釉彩丰富多彩。

古代中国陶瓷经常采用多彩彩釉来进行装饰,如唐代三彩陶和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都是在瓷器表面涂抹上多种颜色的釉料,使得陶瓷作品更加生动鲜艳。

二是造型独特多样。

古代陶瓷作品中的造型多种多样,有器物、人物、动物等,形态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是工艺精湛。

中国陶瓷工艺精细,从釉料的准备到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求,都要求工匠具备高超的技艺。

三、影响古代中国的陶瓷艺术不仅在国内有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青花瓷、汝窑瓷以及明代的景德镇瓷器等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成为其他国家陶瓷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参照和借鉴对象。

中国陶瓷的特色和工艺在国际陶瓷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陶瓷艺术无论是在造型、装饰还是工艺上都有独特之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著名陶瓷作品

中国古代著名陶瓷作品

中国古代著名陶瓷作品
中国陶瓷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古代,中国的陶瓷工艺与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以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作品。

1.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是中国古代的名瓷,产于浙江省龙泉市。

龙泉青瓷制作精美,采用高温烧制,色泽青翠润泽,表面光滑细腻,被誉为“瓷中之王”。

2. 官窑瓷器
官窑瓷器是中国古代的官方瓷器,以唐、宋时期最为盛行。

官窑瓷器制作精美,色泽瑰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有唐代的“三彩”和宋代的“官窑青瓷”。

3. 汝窑瓷器
汝窑瓷器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是中国古代制瓷技艺中的珍品。

汝窑瓷器制作工艺独特,采用独特的红褐色釉料和高温烧制技术,色泽温润深沉,极具收藏价值。

4. 宜兴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名砂土制作的茶具,产于江苏省宜兴市。

宜兴紫砂壶制作精良,造型优美,质地细腻,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5. 青花瓷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制作的一个经典系列,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是中国陶瓷工艺的杰作之一。

青花瓷的制作需要先将白瓷坯烧制成形,
然后在瓷器表面采用青花颜料点缀,再次烧制而成。

代表作品有明代的“万历青花罐”和清代的“康熙青花花鸟纹盘”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作品,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

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
这一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 心。
元朝时期
青花人物图梅瓶
釉里红梅菊单系高足转杯
高足杯是元朝最流行的瓷器品种,釉 里红装饰呈暗红色,发色莹润。
明清时期
瓷器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明代推向了一个 新的高峰。
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日益繁荣,大量生产御用器皿 和民用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代表了明代制瓷水平, 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流,在元代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 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 的领地。
珐琅彩、粉彩瓷器是清朝瓷器的重大发明。珐琅彩是国 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 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
清朝出现了专门论述陶瓷、研究陶瓷的著作,比较有 名的如朱琰《陶说》、蓝浦《景德镇陶录》、程哲《窑器 说》、唐英《窑器肆考》、寂园《陶雅》、许之衡《饮流 斋说瓷》等等。
明清时期
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汉代的陶瓷器, 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造型。器 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950oC1000oC之间, 为低温釉,所以今天所见到的汉器表面出现有 细微碎纹。
秦汉时期
秦代陶器以兵马佣为最,形象逼真、神态 各异,身高一般在175cm-196cm,从服饰、相 貌上可分辨出将军、武官或武士及他们各自的 分工。
《灰陶蓝纹鼎》 夏
这件砂质灰陶高29厘米,表面拍 印斜横肌理蓝纹,是这一时期最常见 的装饰手法。
夏商周时期
《鸭形陶壶》商 这件陶壶似鸭身状,外壁拍印细
绳状,为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几分 情趣。
《印纹硬陶瓮》周 这件陶器小口圆肩、鼓腹平底。造 型庄严原实,密集的小方格纹更添加了 厚实感。
秦汉时期
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 等大的陶制兵马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 水平。制作精湛,神态各异,造型生动,工艺 成熟,几乎没有变形、开裂的问题,原材料使 用当地泥土,凝结性、可塑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讲述的题目是《中国古代陶瓷的成就简述》。

众所周知,陶瓷的英文名是china,就是把C小写后的中国(China)。

这样大的一个名号挂在貌似不这么大的陶瓷上面,由此可见,陶瓷在我们国家、在世界的地位真是不一般。

陶瓷,陶瓷,陶和瓷其实是两个词。

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苏省发现了1万年前的陶器的残片,说明我国已有万年的制陶历史了。

瓷器的发明也可以追溯到近四千年前。

中国发明瓷器对人类文明进步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因此被世界人民誉为瓷器之国。

首先。

我们来了解一下陶器。

早在商代时期,灰陶就已经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白陶则制作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

西周以后,陶器种类繁多,除生活器皿之外,还有砖瓦、陶俑及建筑明器等。

这个时期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

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

印纹硬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

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较快,厚葬风气在民间普遍盛行,制陶业大量烧造陶明器用以随葬。

这时,汉代出现了一种加铅的釉陶,人称“铅釉陶”。

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

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

如宋、辽时代的三彩器、明、清至今的紫砂壶和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别具一格且倍受人们所赞赏。

然而陶器终究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再次发现,原来某种特定的泥巴经过高温烧造以后,就会变得更加坚硬、细腻、漂亮和实用,于是瓷器也就应运而生了。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东汉魏晋时则正式形成。

早期瓷器以高温色釉,特别是以铁元素为着色剂的青釉为特征,白瓷烧制又难于青瓷,北齐到隋唐时,白瓷开始成为自身发展系列。

唐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之说。

即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

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

匣钵为装烧瓷器的重要窑具之一。

各种瓷坯,均须先装入匣钵,然后才装进窑炉焙烧。

说到宋代的陶瓷业,最有名的莫过于青花瓷了。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青花瓷器的真正全盛时期在明代,制造技术传播至近东、日本等国,最后传到欧洲。

宋代无疑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
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

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宋瓷的美学风格,可以说是沈静雅素自成一路。

宋瓷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

它们的仪态和风范也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榜样,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辽瓷则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壶(因形如鸡冠,又称鸡冠壶)、鸡腿瓶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并且受到收藏者的珍爱。

辽瓷除了某些器物造型特异,烧瓷品系与工艺也大体与华
北白瓷系统诸民窑相同。

自唐宋以降,瓷器已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到明代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前代所不及。

当时,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日益繁荣,大量生产御用器皿和民用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流。

永乐年间以出产“甜白釉”而著名。

(这一时期比较有特点的器形则是:“压手杯”,敞口折腰,沙足滑底,一般在底部标有“大明永乐年制”或“永乐年制”字样,字体小篆。

此外,明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时期,为另一个陶瓷史上的辉煌时期,在这短短三代五十六年当中,宫廷和民间艺术匠师们创造了一大批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对陶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查查这一时期的相关陶瓷作品。

另外,当时的民窑制品已相当精细,出现了以仿宣德、成化窑器而著称的“崔公窑”。

根据《景德镇陶录》纪载:崔公窑瓷多仿宣德窑、成化窑遗法制造瓷器,“当时以为盛,号其器曰…崔公窑瓷‟,四方争售……为民窑之冠”。

)此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正德朝以后出现了至今十分有名的紫砂壶,喜欢喝茶的同学,一定懂得。

如今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可是看涨的哦,而且紫砂壶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这其中的原因是紫砂壶的原料,产于江苏宜兴。

紫砂壶外形简洁、线条凝重、体积浑厚、比例协调,泥质颗粒较粗,更显质朴大方。


说到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的是,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在宋元明代,逐渐成为全国瓷业中心,此后,该地彩绘瓷器成就很高。

景德镇瓷现已享誉世界,为我国目前瓷器主要生产地。

清代的瓷器在雍正时期,被认为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

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

乾隆朝的烧瓷水平则有所进步。

但由于,清朝统治,至十八世纪末叶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相比于前面所述的年代明显逊色不少。

到了20、21世纪,中国瓷器艺术则不仅颜色釉争奇斗艳,釉下装饰妖娆多姿,而且釉上装饰亦成就瞩目、欣欣向荣,并以其强烈的民族文化和审美特徵、丰富的艺术表现技巧和品类而屹立在世界壇艺林之中。

最后,希望我国瓷器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