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6.1金刚石、石墨、C60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6.1金刚石、石墨、C60 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基本概念;2.掌握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和性质;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和性质;2.金刚石、石墨、C6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和课件;2.实验用具和材料;3.学生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观察难度较大的问题引入化学,引发学生思考。
如:“你们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吗?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何不同?”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概念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与实验进一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2.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2.1 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金刚石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晶体。
其结构是由一个个简单正八面体按着层状排列而形成的。
金刚石具有很高的硬度、熔点和热稳定性。
2.2 石墨的结构和性质石墨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晶体。
其结构是由一层层平行的碳原子层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叠加而形成的。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
2.3 C60的结构和性质C60是由60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球形分子。
其结构是由五角星和六角星构成的球形结构。
C60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
3.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3.1 金刚石的应用金刚石由于其硬度高、热稳定性好的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如切割、打磨、刻字、磨头等。
3.2 石墨的应用石墨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如制造电极、导电涂料、润滑剂等。
3.3 C60的应用C60由于其良好的反应活性和特殊的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研究、医学领域等。
4.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通过实验观察金刚石和石墨的导电性、磁性等。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了这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碳的单质和碳的化学性质。
我选择的是第一部分碳的单质。
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由于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无定形碳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朵质构成的,因此木炭的吸附性等放在石墨的内容之后介绍。
2、目标确定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②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初步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让学生初步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重点和难点的确立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本课的重点是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为了解决重点、难点,通过实物、投影以及化学实验和录相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通过放录相材料来让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在日常生活中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物操作来亲身感知,把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通过放录相材料来帮助学生解决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分析类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等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物引课,激发学生兴趣,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边比较,进行探究性学习,突出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说学法主要通过自学、讨论、实验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交流为主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4.设计实际应用题,如“如何利用石墨的特性来设计一种新型材料?”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总结学习心得和收获;
3.创设问题情境,如探讨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
5.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三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构建知识;合作学习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情境教学则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们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体系来学习。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用途;
4.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转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
(3)认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三种碳的不同结构和性质。
本节课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理解碳的四价特性及其在不同结构中的连接方式。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金刚石、石墨和C60之间的区别,并深入理解晶体的性质与晶格结构以及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以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领域。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特性;–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材料的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基本结构和性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应用领域。
2.教学难点:–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差异;–掌握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讲解的有关碳的基本知识,如碳的四价特性等。
第二步:展示结构模型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第三步: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的差异1.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差异:金刚石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形成坚硬且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结构;石墨由层状结构构成,层与层之间仅有弱的范德华力作用,因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但硬度较软。
2.引导学生探究金刚石和石墨的应用领域:金刚石广泛应用于切割、磨削等工业领域;石墨广泛应用于铅笔芯、涂料等领域。
第四步:讲解C60的结构及特性1.介绍C60的结构: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球形分子,形状类似于足球。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还地桥镇曙光中学胡咏中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教科书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第1课时的内容。
是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化学基本思想的最佳素材,同时能对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巩固。
2、课程内容本课题在前面学习了单质和纯净物等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了解木炭和活性炭等物理性质。
本课题准备使用2个课时来进行教学。
第1课时学习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第2课时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将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③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④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②利用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③通过探究实验主动的获得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4、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利用视频材料、图片及分子模型,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
5、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和单质的概念,对学生理解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的单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学习了氧气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便对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缺乏理性的认识。
二、教法学法分析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采用学生阅读课本和观看视频材料的自主学习法、对比分析归纳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等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
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激发学生的新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的化学思想之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了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与O2反应,又通过实验演示探究理解了C能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等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将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4、了解还原反应、还原剂、还原性等概念过程与方法: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与发展”的观点以上教学目标,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前提,达到过程与方法的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碳单质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因此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非常重要。
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利用实验演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采用学生观察、阅读自主学习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教师演示实验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多种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金刚石、石墨和 C60》 讲义

《金刚石、石墨和 C60》讲义一、引言碳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元素,它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其中最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金刚石、石墨和 C60。
这三种物质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却大不相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它们。
二、金刚石1、结构特点金刚石的结构可以用“坚固”来形容。
它是由碳原子以正四面体的形式紧密排列而成,每个碳原子都与另外四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这种结构使得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和稳定性。
2、物理性质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这使得它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的折射率高,能够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因此常被用于珠宝首饰。
此外,金刚石的热导率极高,是良好的热导体。
3、用途(1)工业领域由于其硬度,金刚石常被制成各种切割和磨削工具,如钻头、砂轮等。
在地质勘探和石材加工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珠宝领域经过精心打磨和切割的金刚石,成为了人们喜爱的珍贵珠宝,象征着永恒和爱情。
三、石墨1、结构特点与金刚石不同,石墨中的碳原子呈层状排列,每一层中的碳原子以六边形的形式连接,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较弱,这使得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
2、物理性质石墨质地柔软,颜色呈灰黑色。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同时还具有耐高温的特性。
3、用途(1)铅笔芯石墨质地柔软,容易留下痕迹,因此被用于制作铅笔芯。
(2)电极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石墨常被用作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材料。
(3)润滑剂层与层之间的弱结合力使得石墨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减少摩擦,常用于机械润滑。
四、C601、结构特点C60 是一种由 60 个碳原子组成的足球状分子,也被称为“富勒烯”。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 C60 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2、物理性质C60 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现出超导性。
3、用途(1)材料科学在材料领域,C60 被用于研发新型的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等。
(2)生物医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C60 在生物医药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如药物载体等。
说课稿 高中化学 《金刚石、石墨、C60》

高中化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来应考高中化学的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刚石、石墨、C60》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金刚石、石墨、C60》选自人教版高三化学104页第六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碳的化学性质,是继氧族、氮族后学习的另一大非金属元素。
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稳固前期所学知识,而且为我们后期学习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学情分析:高三的学生处在高中学习的最后阶段,虽然具有认知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态度认真端正,学习目标明确等优势,但是容易出现好动、注意力分散、知识遗忘速度快等特点,使得他们在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融汇贯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多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金刚石、石墨具有的物理性质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掌握了碳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同时,学会了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观察、分析并能准备推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探讨未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可以帮助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和训练的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地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归纳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了探究推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种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将本课的重点确立为:掌握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碳的化学性质。
但是由于碳的化学性质的复杂多样性使得掌握它在实例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碳化学性质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从多元化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一方法将会贯穿整个课堂,因此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颍阳一中化学教师杨红霞,能与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我非常高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说教学程序、说教学反思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 ,从其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两部分,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碳的单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并穿插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
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地让学生能接触到物质,使他们对物质有一定地感官认识。但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等内容,又让他们进入了抽象的世界。
这一课的到来,使学生回到了物质世界,回到了直观感受,回到了实验探究。所以,这一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
这也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课题,教师应抓住学生对知识渴望和对物质好奇的心理,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和资源,并收集整理,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决定决定
结构性质用途
反映反映
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⑶培养从媒体素材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以及从比较和归纳中找出问题,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通过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⑸能正确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⑴正确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
⑵课前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⑴引导法
⑵展示法
⑶启示法
⑷互动法
2.学法:
⑴自主学习法
⑵讨论法
⑶探究法
五说教学程序
1.设置情景动手实验引入课题
2.认识金刚石和石墨
播放视频:金刚石和石墨
讨论填表
学生提问
播放视频:人造金刚石
2.过程与方法
⑴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⑵能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和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树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⑵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⑶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㈡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通过媒体素材的展示培养学生对信息捕获、整理、归纳、比较的能力。
过渡介绍焦炭、活性炭、炭黑
播放视频:焦炭、活性炭、炭黑
播放视频:木炭吸附溶液中的有色物质
讨论展示图片
3. C60分子
播放视频:C60简介
展示图片
课堂练习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贴进生活,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这样使学生用化学科学来实践化学,在生活中学化学,体验到化学的价值,有力地促进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该课的另一特点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之所在;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引导法 、展示法、启示法 、互动法等,并且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由浅入深自主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堂课的教学教师把探索新知、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七、说板书设计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几种常见的碳单质
1、性质和用途的比较。
金刚石石墨C60
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深灰色鳞片状固体
光泽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略有金属光泽
硬度自然界最硬物质最软矿物质之一
导电性无良好
导热性良好良好
用途钻头、切刀、刻刀、装饰品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2、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