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林业专业技术考试辅导资料

林业专业技术考试辅导资料

植树造林一、名词术语1.飞播造林—通过飞机播种,为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疏林地补充适量的种源,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其形成疏林或灌草植被,提高森林植被覆被率的技术措施。

2.飞播营林—通过飞机播种,为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补充适量的种源,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促使并加快森林植被正向演替进程,改善和提高森林指标质量的技术措施。

3.林分密度—反映林木对其所占有空间的利用程度的指标。

4.封育—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5.林分条件平均高—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方平均胸茎所对应的树高值。

6.立地质量—在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所以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连,并有高低之分。

7.全封—在封育期间,禁止除实施育林措施以外的一切人为活动的封育方式。

8.轮封—封育期间,根据封育区具体情况,将封育区划片分段,轮流9.分殖造林—所用营养器官的部位和繁殖的具体方法分为插木、埋干、分根、分蘖及地下茎等造林方法。

10.封山育林—利用树木的天然下种能力、伐根萌蘖能力、地下茎萌蘖能力,通过人为封禁培育,使疏林、灌丛、残林迹地以及荒山、荒地得以休养生息,迅速繁衍为森林植被的方法。

11. 株数保存率—是指造林三年后单位面积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12.假植—起苗后和苗木运到造林地现场后,为防止苗根外露干枯,影响成活,选择适宜地点挖沟将苗根用土埋好踩实,随用随取,这种方法成为假植。

13.立地条件—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合称为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14.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在多年前森林植被遭破坏,已退化荒山或荒地植被的造林地。

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2013-05-131、林业定义:有计划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以实现森林多种效益持续利用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2、林业的特点:①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②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③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④森林经营的多样性(公益性)。

3、林业“三定”工作:推行以“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

4、全民义务植树的含义:我国特有的一种全民性的法定的、无报酬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植树活动。

5、林业“三防”内容:防森林病虫害、防火灾、防滥砍乱伐及乱捕滥猎。

6、林业六大重点工程: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⑥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7、“五大转变”:①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②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

③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④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

⑤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8、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必须努力保护好天然林、野生植物资源、湿地和古树名木;努力营造好主要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努力绿化好宜林荒山、地埂田头、城乡周围和道渠两旁;努力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游憩性森林,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

同时,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

9、福建林业建设五大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生态多样性工程;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一体化;森林火害防治工程。

五大基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丰产竹林基地;珍贵树种名特优经济林基地;种苗和花卉基地;森林食品和药材基地。

木材学复习总结材料

木材学复习总结材料

木材学复习总结材料(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贵州大学林学院木材学复习材料舒德远第一章木材宏观构造1、木材都有哪些主要的宏观特征?木材三切面:横切面、径切面、弦切面年轮、生长轮早材、晚材边材、心材木射线管孔胞间道轴向薄壁组织2、木材宏观特征的意义是什么?为木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木材材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为识别和坚定木材提供科学依据为植物分类提供解剖学证据3、树皮的形态有哪些?平滑、粗糙、纵裂、横裂、纵横裂、鳞片裂、刺凸4、三切面的定义横切面:是与树干主轴或木材纹理成垂直的切面,及树干的端面或横断面。

径切面:是顺着树干长轴方向,通过髓心与木射线平行或与年轮相垂直的纵切面弦切面:是顺着树干主轴或木材纹理方向,不通过髓心与年轮(生长轮)平行或与木射线成垂直的纵切面。

5、年轮、生长轮的概念。

年轮:温带、寒带及亚热带地区树木一年内仅生长一层木材,所以称为年轮生长轮:热带或南亚热带地区,部分树木生长季节仅与雨季和旱季的交替有关,一年内会形成几圈木质层,所以称为生长轮。

6、早晚材的概念及差异早材:亦称春材。

在一个生长季中,早期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由于这时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均匀,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细胞较大,形成的导管细胞多,管腔大,木纤维成分少,细胞壁较薄,材质显得疏松。

晚材:亦称秋材,得名来自其生长时期。

是在生长季后期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这时期气候逐渐变得干冷,形成层活动减弱,以至停止。

所形成的细胞较小,细胞壁厚而扁平,材质显得紧密、坚实。

7、边材、心材的概念边材:位于树干外侧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

含有生活细胞和贮藏物质(如淀粉等)。

边材树种是指心与边材颜色无明显差别的树种。

心材:在木材横切面上,靠近髓心部分,木材颜色较深的木材。

由边材演化而成。

心材树种是心材和边材区别明显的树种。

8、木射线的概念及其在三切面上的表现形式木射线:木材横切面上可以看到一些颜色较浅或略带有光泽的线条,它们沿着半径方向呈辐射状穿过年轮,这些线条称为木射线。

林业选修课复习资料

林业选修课复习资料

林业选修课复习资料《林业经济学》复习提纲1.林业管理体制:林业经济活动的决策、规划、组织、监督和监管的整个体系。

它是管理机制、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有机结合,促进林业经济活动,确保管理组织和管理机制的作用2、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基于自然的,可持续的旅游和娱乐。

林权: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3、产业政策:改变产业间资源配置及在一定的具体产业内干预产业组织形式的政府政策的总称。

4.林业生产布局:林业生产在区域空间的分布与组合5、森林认证: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简称,又叫木材认证,它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

(它是一个书面证书产生的过程,这个书面证书是由一个独立第三方来证明生产木材的森林的所在地和经营状况。

)6.森林资源:林区内树木、竹子、林地以及动植物、微生物的总称。

7.林产品市场:林产品商品交换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

8:根据最新的森林资源清查,中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20.36%。

9:《森林法》规定的森林中五大林种是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10:林业“三阶段论”是指原始林业、传统林业和现代林业。

11.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经济进步;经济稳定;经济正义;经济自由。

12.林业“三定”是指:稳定山林权;划定保留的山脉;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13、林业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它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产物。

14.狭义上,社会林业分为农村社会林业;城市社会林业;特殊地区的社会林业。

15.中国林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包括:租赁经营;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

16、世界林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17.林地资源经济评价包括:林地成本价;林地市场价格;林地的预期价格。

18、世界的主要林业经营理论包括: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论;新林业理论。

19、我国林业重大工程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建筑工程系;重点林区速生木材产业建设以高产木材项目为主。

林业考试复习资料 附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考试复习资料  附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知识要点一、现代林业的概念和内涵。

定义是,现代林业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追求森林多种功能对社会发展的实际供给能力,结构合理,功能协调,高效及可持续的林业发展方式。

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二、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和建设目标特征:①现代林业是适应现代需求产生的林业发展方式;②现代林业旨在追求森林的多样产出;③现代林业是通过不断调整森林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并使结构不断优化来满足现代需求的;④现代林业是高度社会化的林业;⑤现代林业是高效及可持续的林业。

我国在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中必须抓好林业生态安全、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文明等三方面内容发展现代林业是林业工作的总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工作的总目标,促进科学发展是林业工作的总要求,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的核心和主题,共同成为林业建设的旗帜和方向。

发展现代林业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

三、我国现代林业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转变”的内容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2 退耕还林工程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4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6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1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及其原则森林永续利用指的是一定经营范围内永远、持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题库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题库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题库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题库林业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它涉及到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考研生来说,掌握林业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林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考研题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树种属于阔叶树?A. 松树B. 柳树C. 桉树D. 云杉2. 林木的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以上都是3. 森林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保持水源B. 净化空气C. 促进土壤侵蚀D. 维持生物多样性4. 下列哪种林业经营模式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A. 保护林业B. 生态林业C. 经济林业D. 社会林业5. 林木的年轮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A. 气候B. 土壤C. 生长速度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1. 林业的四大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

2. 森林的组成要素包括__________。

3. 森林的分类可以按照__________进行划分。

4. 林木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

5.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森林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 什么是森林经营?请简要说明森林经营的内容和方法。

3. 请简要介绍一下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4. 什么是森林培育?请简要说明森林培育的目的和方法。

5. 请简要介绍一下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论述题1. 请论述一下森林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2. 请论述一下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经济利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你的观点。

五、应用题1. 某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度砍伐和滥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请你设计一份森林保护和恢复的方案。

2. 某地区的经济林业发展缓慢,你作为林业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提出一些建议,促进经济林业的发展。

以上是一些林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考研题库,希望能够帮助考生进行复习和备考。

林业复习资料

林业复习资料

1、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2、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

传统林业:开发利用森林,以取得木材、燃料和其他林产品。

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3、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4、疏密度:是现实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与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之比,用0~1.0表示,反映现实林分生产力和经营水平高低。

5、森林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林地。

6、森林的特点: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森林的价值:直接价值、生态功能、旅游价值(美学、保健、科普)生态功能:(1)保持水土、涵养水源;(2)防风固沙,护田保土;(3)调节气候,增加降水;(4)保护环境,净化大气;(5)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7、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传统林学:营造、抚育和利用森林的科学。

广义的林学包括:(1)森林学科:以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

(2)营林学科: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中心。

现代林学:以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以及科研等多种功能和多种效益为目的,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的科学。

8、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郁闭度≥ 0.2)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9、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10、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

11、林业产权制度——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南京林业大学森培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森培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森培复习资料第一篇:南京林业大学森培复习资料第二十二章工程造林造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有以下特点造林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同时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这个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1)生物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2)经营措施系统,包括技术措施和经营政策。

(3)社会经济系统,包括相关的法令、体制以及社会需求和管理系统等。

二、工程造林的意义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极不适应,主要表现为:①不能从数量和质量上提供木材的需求;②森林分布极不均匀,其中东北和西南的森林面积全国森林面积近50%,蓄积量占全国森林蓄积总量的75% ③森林质量下降,至在许多地方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④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三、工程造林的主要内容工程造林项目的选择与确立(立项)①项目选择要与国家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相结合。

②项目选择要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相合。

③项目选择要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工程造林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从自然条件、技术、经济、财务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研究,并从法律、环境保护以及对整个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各个角度,做出科学的论证和评价。

3.工程造林规划设计工程造林申报项目审批后,要对整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

一般可分为两部分内容:工程造林的总体规划设计和工程造林的作业调查设计。

4.工程造林的管理工程造林管理包括工程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

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现场管理和目标管理等。

1)工程造林的组织管理①建立系统科学的职能规范与组织机构,健全生产责任制,配备好各类组织人员;②工程造林人员的组织培训;③造林物资的组织与供应,包括种前。

造林器具及其它设备、物资的组织与供应;④造林的劳动力组织与安排。

2)工程造林的技术管理包括造林技术管理和抚育技术管理两大部分:①造林技术管理除造林过程中各项技术环节外,还包括造林质量、造林成果的管理;②抚育的技术管理:主要有抚育时间、次数、年限、抚育措施、抚育器械的管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于特定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类型。

生态位: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

最小面积:群落最小面积指的是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物候:物候是指物候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树种的耐荫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即在庇荫条件下,完成其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是一种遗传特性,因树种不同而有差异。

密度效应: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
动态生命表:连续观察一群同一时期出身的生物的命运所得数据编制的生命表。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各层的优势种可以不止一个种即共优种。

森林生态系统哪些环节来减少地表径流和保持水土的生态作用?
答:1.森林中植物的根很好的固定了地表土壤
2.植被的存在增大的地表的径流系数,雨水的停留时间更长,下渗的就越多形成地表径流的就越少。

种群间相互作用的类型?
答:(1)竞争、偏害作用、寄生、偏利作用、互利共生以及中性作用等。

了解种间相互作用规律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意义?
答:(2)了解种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营造混交林和复层林时一定要选择在生态习性、生活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的树种进行混交。

例如,阳性与耐荫树种,浅根性和深根性树种进行混交,避免树种间的剧烈竞争。

据研究榆属与栎树,白桦与松树,是相互抑制的,不能栽植在一起。

在进行农林复合经营时,利用茶树喜欢一定的遮荫的特点,进行松茶间作,可以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收到很好的效果;由于异株克生作用,胡桃树周围不能种蕃茄、马铃薯;苹果树旁不能栽玉米等。

在营林工作中,对于天然更新起来的次生林,进入郁闭阶段后,要及时进行透光伐以调整林分组成,缓解种间竞争的矛盾。

说说对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的理解?
答:在生态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各种生态因子配合在一起才能挥作用,其中不管某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怎样适宜,如果没有其他因子的配合,生物也无法完成生长发育的全部过程。

在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中,一个生态因子发生了变化,常常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森林群落基本特征?
答:森林群落具有一定得物种组成(又称为种类组成);具有一定得结构和外貌;具有一定得动态特征;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森林群落的成层现象?
答:由于环境的逐渐变化,导致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植物生活在一起,这些植物各有其生活型,其生态幅度和适应特点也各有差异,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并排列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和一定土壤深度中。

群落这种垂直分化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

它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等条件,而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养分。

林木根系对森林土壤作用?
答:根系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可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为例,逆行演替与进展演替的过程和特点? 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就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

次生演替阶段大致如下:
群落逆行演替:群落演替的趋势或方向取决于是否存在外力的干扰。

如有外界干扰如采伐、放牧、火烧及自然灾害,群落就逆行演替,它常是
不连续的,可包括几个阶段,如一片森林可一夜之间夷为平地。

若没有外力干扰,则进展演替,在哪个阶段停止干扰,就在此阶段开始恢生。

进展演替所经历的时间取决于外力干扰的强度、频度和方式。

离顶
极群落越近,进展演替所用时间越短,如果群落破坏到裸地阶段,仍至岩石裸露的原生裸地,没有土壤及土壤中的种源,则需要经过漫长的原生演
替阶段,才能自然演替到顶极群落,若要使其时间缩短,必须用一些人工
辅助恢复措施。

提高维持森林生产力的途径、适地适树的标准、途径和方法、种子贮藏方法,以树种种子为例具体贮藏技术?
答: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发营,应当采取仿自然经营的技术体系,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常绿阔叶林 针(松为主)阔混交林 杂阔林 灌草丛 裸地(岩)
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途径:1、选地适树2、选树适地3、改地适树4、改树适地
储藏方法:一、尽量降低贮藏温度。

二、降低含水量。

树种种子储藏技术:1 干藏法。

(1)普通干藏法。

(2)密封干藏法。

2 湿藏法。

湿藏方法很多,主要有露天埋藏和室内堆藏法。

疏伐的种类及应用范围。

答:采育择伐和经营择伐。

采育择伐适用于中小径木和天然更新好的复层异龄林。

经营择伐适用于建有珍贵树种和采伐后容易引起沼泽化、水土流失等的森林。

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和技术要求。

答:应用条件:规定采伐强度不大于伐前蓄积量的60%,伐后林分郁闭度保留0.4以上,每公顷均匀保留胸高直径8厘米以上健壮树种300株以上。

技术要求:采伐强度(采伐量)采伐强度指每次采伐的蓄积量与伐前林分总蓄积量之比。

采伐间隔期:即相邻两次采伐的间隔年限,与采伐强度密切相关。

确定采伐木:选择采伐木标准能影响林分的生长状况和质量,并能决定林分的树种组成
和森林更新的方向,以及所得木材的材种和质量。

造林树树选择的基础和原则,播种苗的年生长发育规律。

答:选用生命力强和具有优良目的性状的品种,以及生机旺盛、抗逆性强的苗木作为种植材料。

在选用良种,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又为无性繁殖的树种时,应尽量避免种类过分单一。

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特点是初期生长缓慢,以后生长逐渐加快,中间出现生长高峰,后期生长速度又逐渐减缓,最后停止生长。

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性变化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答:1、抚育间伐开始期2、抚育间伐强度3、抚育间伐间隔期4、抚育间伐选木原则
低效林,低效人工林改造。

答:低效林是指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诱导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林分的总称。

低效人工林改造:为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对低效林采取的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播、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营林措施。

皆伐作业的技术要求评价。

优点
皆伐的优点是集中采伐,便于机械化作业;
伐区上没有保留木(除留少量母树外),不会有风倒为害;
简便易行,便于人工更新;
不必选择采伐木和确定采伐强度。

缺点
皆伐的缺点是伐后气温振幅大,增加了幼树受日灼和霜冻危害的可能性;
土壤变得干燥或沼泽化,杂草、灌丛繁茂,影响幼树生长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不利水土保持。

皆伐成林后林相单调,影响景观,也不利于鸟兽栖居。

皆伐适用于地势平缓区域的成、过熟单层同龄林或中、小径杪的异龄林,以及使天然次生林成为速生丰产林的改造,但不适用于防护林、风景区和森林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区,禁用于陡坡和土壤冲刷、崩塌严重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