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合集下载

汉字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

汉字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
专用字面:8226个,WG2不予规定,保留供使用者自行添加ISO10646 未收录的字符。包含00组的0F、10和E0-FF共计34个字面,以及组60-7F共8192 个字面。
当计算机系统只使用BMP的字符码时,可以省略组八位和面八位。因而将字符由32位降为16位。 ISO10646所有字面中,目前仅有第0、第1、第2字面真正收录了编码字符。WG2截至目前所收集、整理得非表意文字和符号部分,扣除已编入BMP者,其余全部编入第1字面,而表意文字部分扣除已经编入BMP者,其余全部编入第2字面。 ISO10646的BMP编码如下: (1)0000-007F:基本拉丁字母区。 (2)0080-00A0:控制符区。其中0080-009F为C1控制区,00A0为软回车。 (3)00A1-1FFF:拼音文字区。收录各种拼音文字字符。 (4)2000-28FF:符号区,收录各种符号,包括标点符号、上下标、钱币符号、数字、箭头、数学符号、工程符号等。
按照一组无歧义的规则而定义的汉字词汇的有序几个称为汉字编码字符集。其中每一个汉字和代码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信息处理中,汉字编码字符集用于汉字信息表示、交换、传输、处理、存储、输入及显示。
GB2312-80共收录7445个汉字及其他字符。
GB2312-80
1986年国家标准局颁布GB2312-80的更正和增补版,简称为GB6345.1-86
1
图形字符区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扩展ASCII码
由于ASCII码只能表示94个字符,因此若需要使计算机还能够处理其他西文(如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则必须对ASCII码进行扩充。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川教版
②趣味性:
- 在板书中加入有趣的比喻或卡通插图,如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比作“数字魔法”,并用小图标展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步骤。
- 设计一些互动式的板书,如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转换练习,或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③重点知识点:
- 用清晰的字体和不同的颜色突出显示重点知识点,如“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1. 理解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包括整数、实数等,并了解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2. 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转换。
3. 理解计算机如何表示数据,包括数值、字符等,并了解不同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和内部处理机制。
当堂检测:
1. 请写出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
2. 请解释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
2.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3. 计算机如何表示数据
难点:
1.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2. 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方法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示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理解。
2.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分步教学,先讲解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概念,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转换练习,同时提供详细的解答和辅导。

信息技术教案(八年级上册)

信息技术教案(八年级上册)

第1节计算机系统简介教学目标:了解基本概念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系统特点教学难点: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1.计算机系统: 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硬件系统:计算机物理实体.eg:机箱内部各部件、显示器、鼠标、键盘、打印机等。

3.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系统软件:指操作系统(安装在硬件计算机上的第一层软件)。

eg:win98系统、win2000系统、win XP系统、win7等。

5.应用软件:eg:各杀毒软件,各专业软件,各办公软件,各游戏软件等。

另: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硬件计算机,也称为裸机。

二,计算机系统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精度高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4.自动化程度高5.通用性强第2节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学目标:了解数制的基本概念了解二进制的基本特点与应用教学重点:掌握二进制的原理教学难点:二进制的运算和原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1”,要求学生回答这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回答:11或者3(回答3的学生可能会有,也可能没人能回答3)。

老师:同学们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事实上,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们会发现它可能是11,可能是3,可能是17,也可能是61。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留个小疑问,我们来学习这学期的第一课:计算机与二进制。

(板书:第一课计算机与二进制)二、新课讲解(一)十进制与二进制1.十进制的由来及其数制表示方法和进位方式老师: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数制。

刚才同学们都说这个数字是11,这表明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是十进制数。

那么,有同学知道十进制的由来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辅助回答。

教师利用小黑板和小磁石来解释:教师讲解逢十进一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个小磁石来表示十,把小磁石放在小黑板上。

并把小磁铁横排,表示十进制中不同的位。

(讲解完,将其保留在小黑板上。

或者,教师可以将这个设想用ppt做出来。

)…(10个1)= (代表10)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老师:十进制是由0~9这10个数构成的,最大的数字是9。

第一单元项目二探究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认识数据编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沪科版必修1

第一单元项目二探究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认识数据编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沪科版必修1
针对这一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据编码的存在和重要性,如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概念及转换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机中数据的编码方式,如ASCII码、汉字编码等,并通过编程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编码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如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编码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计算机内部处理数据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数据编码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数据编码的探究欲望。
2.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编码方式,如ASCII码、汉字编码等,了解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和意义。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数据编码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4.学会使用编程工具进行简单的数据编码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据编码的存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通过数据编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如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编码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文本、图像和图形、动画)

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文本、图像和图形、动画)

(六) 教学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教学阶 段及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用时间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颜色、 回答问题
声音、文字等信息在大脑里是怎么表 示和处理的吗?(同学们都会回答:
导 入 新 不知道。)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是
课 2 分钟
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很多科学家还在 不断的研究。老师跟你们一样也不知
本节课属于理论课,所介绍的内容是多媒体制作的铺垫知识,不少学生对这些知识 或多或少地有所了解。通常来说,学生不太喜欢计算机的理论课,对自己一知半解的知 识,更是容易走神。如何上好本课,才能使全体学生沉迷进来,主动地深入地获取知识 的关键,是设计好课堂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一、 案例背景信息
1. 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 年级:高中一年级 3. 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 学时数:非上机时间 30 分钟,上机操作及讨论时间 15 分钟。 二、 教学设计 (一) 课标要求
3. 教学策略: 调整教材内容,对太浅的地方进行一些加强。扩充“文本”部分知识,增
加 ASCII 码和汉字双字节的练习。 理论课的课堂往往死气沉沉,针对学生习惯了信息技术课就要碰碰电脑这
一课程特点,增加部分动手实践探究,让学生从做中学,从做中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解。
理清楚主线,将主线定为:分析信息特点→选择适当的信息表达方式→信 息的存储方式→计算机表达方式的特点。《多媒体应用技术》来自学案例中山纪念中学 冯庆
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文本、图像和图形、动画)
——让理论课活起来
教材上为一节课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明白,我将 课程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为文本、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动画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下半部分为音频、视频信息在计算机里的表示,多媒体压缩方式的简介。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电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电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

第一课电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
一、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知道电脑为什么能处理信息了解二进制及其运算,认识二进制表示信息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二进制数的表示和与十进制数的对应关系,难点是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运算。

三、教学环境及软件要求
多媒体计算机室带程序员选项的计算器(有二进制)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演示法
一、为什么电脑要用二进制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对应关系
二进制数的竖式运算
P5试一试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
附:
学生上机违纪处罚条例
以下行为被视为违纪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一、带食物、饮料、零食、镊子、钳子、改刀等进入机房;
二、在机房内有乱丢纸屑、杂物,吸烟,随地吐痰等不讲卫生的行为,经管理人员劝阻而不改者;
三、损坏桌椅、未经同意私自移动电脑及相关设备等不爱护公物的行为;
四、进行与上机课程无关的操作,擅自设置密码、口令,删除文件,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五、大声喧哗,在机房随意走动,干扰其他同学上机;
六、课程结束不及时离开;
七、不遵守《学生上机守则》,且不听从教师和管理人员劝阻;
八、对违反本规则的学生,将视情节轻重,取消上机资格,情节严重者将上报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九、损坏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应根据情况按原价进行赔偿。

教学反思:。

【甘教版】信息技术七上第一单元第二节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教案

【甘教版】信息技术七上第一单元第二节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教案
存储器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也叫主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等,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外存储器,也叫辅助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需要保存的信息。常用的外存储器包括硬盘、光盘和可移动磁盘(U盘)等。
硬盘的存储容量非常大,存取数据的速度非常快;光盘的存储容量较大,常见的有CD-ROM(只读光盘)、DVD-ROM(DVD只读光盘)和DVD-R(DVD可记录光盘)等;可移动磁盘(USB移动存储器)的存储容量较大重量轻,即插即用,支持带电插拔,是现在人们用得较多的一种存储设备。
议一议
1.找出电脑上两个输入设备
键盘、鼠标
2.找出电脑上两个输出设备
打印机、显示器
三丶计算机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是用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是计算机必备的软件。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 OS)是计算机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Unix和Linux等。我们常用的Windows是一个多任务、多窗口的操作系统
拔出USB移动存储器时,一定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安全删除硬件”的操作,单击“停止”,等Windows通知可以移除设备时,才可以从USB接口中拔出设备,否则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坏。
议一议
分小组讨论中央处理器的作用是什么?
分别指出哪些是内部存储器,哪些是外部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的作用是?
CPU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 Unit)的缩写,它可以被简称做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其重要性好比心脏对于人一样。实际上,处理器的作用和大脑更相似,因为它负责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数据,而主板芯片组则更像是心脏,它控制着数据的交换。cpu的种类决定了你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软件。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构成,是PC的核心,再配上储存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为完整的PC。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案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案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案教案标题: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2. 掌握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3. 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不同数据类型的表示方式。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白板和白板笔。

3. 演示用的二进制和十进制转换表格。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并与实际生活中的表示方式进行对比。

知识讲解:2. 介绍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3. 讲解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包括从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和从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

示范演示:4. 在白板上演示一个二进制数如何转换为十进制数,并解释每一步的过程。

5. 在白板上演示一个十进制数如何转换为二进制数,并解释每一步的过程。

探究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使用给定的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进行转换,并相互核对答案。

7. 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转换方法,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知识拓展:8. 介绍计算机中常用的数据类型,例如整数、浮点数和字符,以及它们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9. 解释不同数据类型的表示方式对存储和计算的影响。

练习和巩固:10.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11. 收集学生的练习册,检查他们的答案,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总结:12.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强调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的重要性。

1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疑惑。

拓展活动:14.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进制的表示方式,例如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并了解它们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 检查学生在练习册中的答案,评估他们对信息在计算机中表示的理解程度。

-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并理解数据存储单位(位、字节、字、KB、MB、GB)的基本概念。

(2)掌握进制概念及转换。

[教学重点](1)数值、字符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

(2)数据存储单位(位、字节、字、KB、MB、GB)
(3)十进制与二进制转换。

[难点]数制转换
[教学形式]课堂教学
思考2:由八进制和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的方法. 三课后小结
解决思考题,引导学生当堂复习,当堂消化。

出示图表,小结规律。

四、布置作业:书P23 15、16题
附图表1

十六进制 二进制
十进制八进制
:整数部分:除权取余法,倒读。

小数部分:乘权取整法,正读。

:按权展开法。

:一位转换为四位
:四位转换为一位
三位转换为一位:
:一位转换为三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