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三角形中14种辅助线添加方法

初中数学三角形中14种辅助线添加方法

初中数学三角形中14种辅助线添加方法在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有中线、高线、中垂线、角平分线等。

下面是三角形中14种辅助线添加方法:1. 三角形中线的添加方法: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上作一条连接对边中点的线段,则这些线段交于一点,且该点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即为三角形的重心。

2. 三角形中垂线的添加方法:从三角形的顶点向所对边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B、C,则三个垂足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为三角形的垂心。

3. 三角形高线的添加方法:从三角形的顶点向所对边作垂线,垂线所在直线与所对边的交点称为底部端点,连接三个底部端点,则构成一个矩形,其中两个对角线分别为三角形的两个高。

4. 角平分线的添加方法:从角的顶点向其对边作角平分线,将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且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两侧边的距离相等。

5. 外接圆的添加方法:三角形三边的中垂线交于一点,则以该点为圆心,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为圆上的三个点的圆称为三角形的外接圆。

6. 内切圆的添加方法:三角形三条边所在直线的交点为内心,以内心为圆心,作内切圆,该圆与三角形的三边相切。

7. 垂直平分线的添加方法:从线段的中点向垂直于该线段的方向作一条线段,则该线段垂直于原线段且平分其长度。

8. 外角平分线的添加方法:从三角形的一顶点作一条射线,使其不在所在直线内,将相邻两个角的外部划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角,则这条射线为该顶点所对的角的外角平分线。

9. 旁切圆的添加方法:以三角形的某一边为半径,在其外侧作一条与该边平行的直线,使其与另外两边所在直线相交,其交点则为旁切圆心。

10. 中位线的添加方法:连接三角形任意两个顶点,则连接这两个顶点的中点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即为三角形重心。

11.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垂心重合。

12. 等边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垂心和外心重合。

13. 直角三角形的垂心落在斜边上,且斜边上的高线与斜边垂直。

14. 任意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初中数学辅助线整理归纳

初中数学辅助线整理归纳

初中数学辅助线整理归纳一、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1.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1)可向两边作垂线。

(2)可作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3)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2. 与线段长度相关的(1)截长:证明某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等于第三条线段时,经常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使得它和其中的一条相等,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证明余下的等于另一条线段即可(2)补短:证明某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也可以在较短的线段上延长一段,使得延长的部分等于另外一条较短的线段,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证明延长后的线段等于那一条长线段即可(3)倍长中线:题目中如果出现了三角形的中线,方法是将中线延长一倍,再将端点连结,便可得到全等三角形。

(4)遇到中点,考虑中位线或等腰等边中的三线合一。

3. 与等腰等边三角形相关的(1)考虑三线合一(2)旋转一定的度数,构造全都三角形,等腰一般旋转顶角的度数,等边旋转60 °二、四边形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特殊四边形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在解决一些和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

下面介绍一些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1. 和平行四边形有关的辅助线作法平行四边形是最常见的特殊四边形之一,它有许多可以利用性质,为了利用这些性质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

(1)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构造平行四边形(2)利用两组对边平行构造平行四边形(3)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构造平行四边形2. 与矩形有辅助线作法(1)计算型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解决问题(2)证明或探索题,一般连结矩形的对角线借助对角线相等这一性质解决问题.和矩形有关的试题的辅助线的作法较少.3. 和菱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和菱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主要是连接菱形的对角线,借助菱形的判定定理或性质定定理解决问题.(1)作菱形的高(2)连结菱形的对角线4. 与正方形有关辅助线的作法正方形是一种完美的几何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关正方形的试题较多.解决正方形的问题有时需要作辅助线,作正方形对角线是解决正方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

构造全等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构造全等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构造全等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理解并掌握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对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几何直观和提高几何证明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添加辅助线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列举了10条关于构造全等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并详细描述了每一种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一、通过中位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步骤:1、作出一个三角形ABC和它的一条中位线AD;2、将角BAD和角ACD作为两个角,作一个新的三角形BAD,使它的对边和AC平行;3、证明三角形BAC和三角形BAD全等。

原理:两个平行线截一组平行于它们的直线形成的线段,具有相等的长度。

二、通过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步骤:1、作出一个三角形ABC,以角A为中心画一条角平分线AE;2、将角EAB和角EAC作为两个角,分别连线得到三角形EAB和三角形EAC;3、证明三角形ABC和三角形EAB全等。

原理: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角平分线将这条边分成两个相等的线段,同时将对角的两个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

三、通过三角形内角和不变构造全等三角形步骤:1、作出两个全等三角形ABC和DEF;2、在三角形ABC内部选取一个点M;3、以点M为中心,作一个半径等于EF的圆,在这个圆上分别找到两个点P、Q;4、连接点P、Q和点M,分别得到三角形AMP和BMQ;5、证明三角形AMP和三角形BMQ全等。

原理:三角形中角的和不变,即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之和相等。

四、通过角平分线和垂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步骤:1、作出一个三角形ABC,以角A为中心画一条角平分线AE,垂直于BC;2、在AE上选取一点G,将角GAB和角GAC作为两个角,分别连线得到三角形GAB和三角形GAC;3、以点B为中心,作一个半径等于CG的圆,在这个圆上分别找到两个点M、N;4、连接MN和点B,分别得到三角形MBC和NBC;5、证明三角形GAB和三角形MBC全等。

原理:在一个三角形中,角平分线和垂线的交点将底边分成相等的线段,在垂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底边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初中数学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初中数学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初中数学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在初中数学中,辅助线常被用来帮助解题,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思路的清晰度。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辅助线添加方法:1.均分法:在一条线段上取任意几点,通过连接这些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几段。

这种方法常用于等分线段、等分角和相似三角形的证明。

2.垂线法:通过在其中一点上引垂线,将原问题转化为几个几何图形的关系,从而求解。

常见的应用包括求两直线的夹角、判断直线的平行性和垂直性等。

3.平行线法:通过在题目已给直线上引一条与之平行的线,通过相应角的等量关系,直接求得所求的角度。

这种方法常用于证明两线平行、比较两条直线角度大小等问题。

4.相似三角形法:通过在三角形中添加一条平行于边的辅助线,从而构成一形似的三角形,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常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和面积。

5.三角形中位线法:在三角形的一边上取一点作为中点,连接该点与另外两个顶点,得到两条中位线。

这种方法常用于证明三角形的重心等于重心的证明。

6.等腰三角形法:通过在题目中已给的等腰三角形上引一条高,来处理问题。

这种方法常用于相似三角形的证明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7.矩形法:通过在题目中给出的矩形中添加一条线段,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常用于矩形的中点连接问题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8.圆的性质法:通过在题目中给出的圆中添加一条直线,以引出线段和角的关系,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常用于圆与直线的相交性质证明和切线与弦的关系。

9.对称法:通过在题目中给出的图形中添加一条对称轴,找出对称关系,简化计算过程。

这种方法常用于图形的旋转、拆分和等比例放大缩小等。

10.长方形法:通过在题目中给出的长方形中添加一条线段,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通过相似三角形性质求解问题。

这种方法常用于长方形的对角线、中点和三角形的关系证明。

这些辅助线添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把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解决的小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初中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帮你轻松拿下压轴题!

初中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帮你轻松拿下压轴题!

今天,数姐为大家整理了初中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赶快来看看~~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

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

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

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档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或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转。

初中数学14种方法教会你给三角形加辅助线!

初中数学14种方法教会你给三角形加辅助线!

初中数学14种方法教会你给三角形加辅助线!1.垂线: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可以从顶点A引一条垂线AD,垂足D位于BC边上。

通过垂线可以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而使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中线: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可以从任意两个顶点A和B引两条中线CD和EF,其中C和D是AB边的中点,E和F是AC边和BC边的中点。

通过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进而使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角平分线: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可以从顶点A引一条角平分线AD,使得∠CAD=∠BAD。

通过角平分线可以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从而使用相等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4.内切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可以画出其内切圆,该圆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切。

通过内切圆可以获得三个切点,进而使用切点的性质解决问题。

5.外切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可以画出其外切圆,该圆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切。

通过外切圆可以获得三个切点,进而使用切点的性质解决问题。

6.高线: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可以从顶点A引一条高线AH,垂足H位于BC边上。

通过高线可以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而使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7.中位线: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可以从任意两个顶点A和B引两条中位线CD和EF,其中C和D是AB边的中点,E和F是AC边和BC边的中点。

通过中位线可以将三角形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进而使用面积相等的性质解决问题。

8.三角形的对称性: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可以观察到三个顶点关于其中一条边的对称性,根据这种对称性可以找到一些相等的角或边,从而简化问题的解决。

9.倒错: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可以考虑将这个三角形倒转或翻转,从而改变三角形的位置和形态,进而简化问题的解决。

10.几何图形的组合:对于给定的三角形ABC,可以考虑将它与其他几何图形进行组合,例如,与一个正方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组合,从而改变问题的形式,解决新问题。

中考数学点对点-几何问题辅助线添加技巧(解析版)

中考数学点对点-几何问题辅助线添加技巧(解析版)

专题29 几何问题辅助线添加技巧专题知识点概述全国各地每年的中考试卷里都会出现考查几何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在解答试题过程中,我们发现当题设条件不够,必须添加辅助线,把分散条件集中,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结合学过的知识,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学会添加辅助线技巧,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所以希望大家学深学透添加辅助线的技巧和方法。

一、以基本图形为切入点研究添加辅助线的技巧策略1.三角形问题方法1:有关三角形中线的题目,常将中线加倍。

含有中点的题目,常常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通过这种方法,把要证的结论恰当的转移,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

方法2:含有平分线的题目,常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题中的条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方法3:结论是两线段相等的题目常画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或利用关于平分线段的一些定理。

方法4:结论是一条线段与另一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这类题目,常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所谓截长法就是把第三条线段分成两部分,证其中的一部分等于第一条线段,而另一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2.平行四边形问题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的两组对边、对角和对角线都具有某些相同性质,所以在添辅助线方法上也有共同之处,目的都是造就线段的平行、垂直,构成三角形的全等、相似,把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成常见的三角形、正方形等问题处理,其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举例简解如下:(1)连对角线或平移对角线:(2)过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3)连接对角线交点与一边中点,或过对角线交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线段平行或中位线;(4)连接顶点与对边上一点的线段或延长这条线段,构造三角形相似或等积三角形;(5)过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构成线段平行或三角形全等。

3.梯形问题梯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

它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知识的综合,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梯形问题化归为平行四边形问题或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初中数学各类几何题辅助线添加技巧

初中数学各类几何题辅助线添加技巧

初中数学各类几何题辅助线添加技巧►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1.与角平分线有关的(1)可向两边作垂线。

(2)可作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3)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2.与线段长度相关的(1)截长:证明某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等于第三条线段时,经常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使得它和其中的一条相等,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证明余下的等于另一条线段即可(2)补短:证明某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也可以在较短的线段上延长一段,使得延长的部分等于另外一条较短的线段,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证明延长后的线段等于那一条长线段即可(3)倍长中线:题目中如果出现了三角形的中线,方法是将中线延长一倍,再将端点连结,便可得到全等三角形。

(4)遇到中点,考虑中位线或等腰等边中的三线合一。

3.与等腰等边三角形相关的(1)考虑三线合一(2)旋转一定的度数,构造全都三角形,等腰一般旋转顶角的度数,等边旋转60°►四边形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特殊四边形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在解决一些和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

下面介绍一些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1.和平行四边形有关的辅助线作法平行四边形是最常见的特殊四边形之一,它有许多可以利用性质,为了利用这些性质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

(1)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构造平行四边形(2)利用两组对边平行构造平行四边形(3)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构造平行四边形2.与矩形有辅助线作法(1)计算型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解决问题(2)证明或探索题,一般连结矩形的对角线借助对角线相等这一性质解决问题.和矩形有关的试题的辅助线的作法较少.3.和菱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和菱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主要是连接菱形的对角线,借助菱形的判定定理或性质定定理解决问题.(1)作菱形的高(2)连结菱形的对角线4.与正方形有关辅助线的作法正方形是一种完美的几何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关正方形的试题较多.解决正方形的问题有时需要作辅助线,作正方形对角线是解决正方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5.与梯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和梯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是较多的.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类型:(1)作一腰的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和特殊三角形(2)作梯形的高,构造矩形和直角三角形(3)作一对角线的平行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4)延长两腰构成三角形(5)作两腰的平行线等►圆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1.遇到弦时(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常常添加弦心距,或者作垂直于弦的半径(或直径)或再连结过弦的端点的半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
——几何论证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例1: 如图:等腰梯形ADBC 中AB ∥CD ,底角∠ABC=450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且∠BOC=1200
求:
BC
AD 的值
分析:在已知条件中,底角∠ABC=450,有的同学想到延长两腰,出现一个
等腰直角三角形。

而在本题中这样添辅助线,反而增加解题困难,因为
∠BOC=1200 的条件不能很好的运用。

故本题添辅助线时,应考虑过上底顶点D (或A )作对角线的平行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及顶角为1200的等
腰三角形问题,而解等腰三角形时,常添的辅助线是作底上的高,这样不难求BC
AD 的比值。

证明:过D 点作DF ∥AC 交BC 的延长线于F ,作DE ⊥BC 于E
AD ∥BC AD=CF
AC ∥DF ⇒⇒ACFD 平行四边形
AC=DF 等腰梯形ABCD ⇒ DB=AC ⇒BD=DF
AC ∥DF ⇒∠BDF=∠BOC=1200
DE ⊥BF
∠BDE=600
⇒ BE=EF ⇒BE=EF=a 3
∠BED=900
设a DE =
DE ⊥BC a CE DE == a AD CF )13(-==
⇒ ⇒
∠BCD=450 EF=a 3 a CE BE BC )13(+=+=

32)13()13(-=+-=a a BC AD .
例 如图:已知直线PQ 是线段AB 的中垂线, C 是OQ 上的任意一点,若OD ⊥BC 于D ,M 是OD 的中点
求证:CM ⊥AD
分析:在已知条件中,PQ 是线段AB 的中垂线,同学们肯定想到连结AC
运用线段中垂线性质,但证明此题这样的添线与其它已知条件的应用没有多大关系,这种添线不能解答本题,而图中出现“母子三角形”,使我们想到能否运用三角形相似及线段成比例来解本题。

而要证CM ⊥AD ,从图中观察到如能证得∠1=∠A ,那么CM ⊥AD 即可成立;而∠A 除了在Rt △AON 中,它还在△AOD 中,若把∠1也放到与△AOD 相似的三角形中,结论就可成立。

因此构筑一个与△AOD 相似的三角形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而已知条件M 是OD 的中点,想到
增添中点(或添平行线)的方法,故取OC 的中点为G ,想法证明△AOD ∽ △CGM 。

通过基本图形分析,发现∠2=∠3,故∠AOD=∠CGM 。

因此证:GM
CG OD AO =是本题又一关键。

证明:取OC 的中点为G ,连GM,
∵PQ 是AB 的中垂线,
∴∠BOC=900设OA=OB=a ,OD=b .
∵OD ⊥BC,
∴∠CDO=∠ODB=900
∵∠4+∠3=900,∠3+∠B=900 .
∴∠4=∠B ,△COD ∽△OBD .
∴b
a OD OB CD OC ==,G 、M 为OC 、OD 的中点. ∴OC=2CG ,CD=2GM..
∴OD
OA b a OD OB GM CG ===22,△AOD ∽△CGM . 1=∠A.
∵∠A+∠ANO=900
∴∠1+∠CNH=900
即∠NHC=900,CM ⊥AD.
例3: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AB 、BC 的中点,
AF 和DE 交于点P
求证:CP=CD
图(1)
分析:要证明CP=CD ,因为CP 、CD 在同一三角形中,一般三种思路可证: 思路(1):只要证对角相等,即证∠1=∠2。

如图(1)分别寻找∠1、∠2的等是正方形,∴AB ∥CD ,∠2=∠AEP ,∠1=?,延长CP 交AB 于G ,∴∠1=∠EPG 。

要证∠1、∠2只要证∠AEP=EPG ,由已知可知,E 、F 为AB 、BC 的中点可证:△AED ≌△BFA ,可得AF ⊥DE ,P 为垂足。

假设∠AEP=∠EPG ,G 可能为AE 的中点,因此证PG 为AE 的中线是本思路证题的关键。

本题出现“母子”三角形基本图形故不难,推得PA
PE AD AE ==21,设PE 为a ,PA 为2a ,PD 为4a ,因为AE ∥CD ,可推得PE:PD=EG:CD=1:4。

由此可证得G 为AE 的中点,PG 是AE 的中线,∠AEP=∠EPG 成立。

从分析的过程中得到思路
(2),CD PC AB AB AE PG PC PG CD EG PD PE ==∴=====,4
121,41 思路(3):要证CP=CD ,只要证:C 在线段PD 的中垂线上,取AD 的中点,连AFCH 为平行四边形,由思路(1)可知,AF ⊥DE ,故CH ⊥DE ,再证:CH 平分PD ,通过Rt △APO 易证CH 平分PD 。

证明方法(1):
∵E 、F 为AB 、BC 的中点,ABCD 是正方形,∴AB=AD ,∠B=∠DAE ,BF=AE ∴△ADE ≌△BAF ,∴∠ADE=∠EAP
∵∠EAP+∠DAP=900,∴∠ADE+∠DAP=900,∴∠APD=∠APE=900, ∵∠ADE=∠EAP ,∴△APE ∽△DPA ,
∴a PE AP PE AD AE 为设,
21== ∴a PD PD PE AP a AP 4,,22=∴⋅== ,AB ∥CD

===AB
AE PD PE CD EG ,411:2, ∴G 为AE 的中点,PG=EG
∵∠GEP=∠GPE ,
∵∠GPE=∠1,∠GEP=∠2
∴∠1=∠2,CP=CD
证明方法(2)(如图2):
取AD 的中点为H ,连CH 、PH..
∵ABCD 是正方形,∴BC ∥AD ,BC=AD ,F 、H 为BC 、AD 的中点, ∴CF ∥AH ,CF=AH ,
∴AFCH 为平行四边形.
∴CH ∥AF ,由证明方法(1)可知AP ⊥DE ,故CH ⊥P.
在Rt △APO 中,PH 为斜边中线, ∴DH AD PH ==2
1,∴CH 垂直平分PD ,∴CP=CD.
例4:⊙O 1与⊙O 2相交于点A ,P 是O 1O 2的中点
(1)如图(1)如果AC 切⊙O 2于点A ,交⊙O 1于点C ,D 是AC 的中点
求证:PA=PD
(2)如图(2)如果过点A 作两圆的一条割线交⊙O 1于点C ,交⊙O 2于点B ,
点D 是BC 的中点,那么PA 与PD 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请给出证明;如果不相等,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分析(1):由已知可知,P 为O 1O 2的中点,D 为AC 的中点,AC 切于⊙O 2于点A 。

想到常用辅助线,连O 1D 、O 2A ,由O 1D ⊥AC ,O 2A ⊥AC ,得O 1D ∥O 2A ,作PG ∥O 2A 可证得G 为AD 中点,PG 垂直平分AD ,可证得PA=PD
分析(2):通过观察发现PA=PD ,理由是什么?由已知条件,分别作O 1E ⊥AC ,PH ⊥BC ,O 2F ⊥AB ,P 为O 1O 2的中点,所以H 为EF 中点,要证:PD=PA ,只要证:DH=AH ,现在只要证DE=AF ,因为DE=CD —CE ,AF=EF —AE ,因为
CE=AE ,所以证CD=EF 是本题的关键,而BC CD 21=,所以只要证BC EF 2
1=即可。

证明(1):在图(1)中连O 1D 、O 2A ,作PG ∥O 2A..
∵D 为AC 中点, ∴O 1D ⊥AC.
∵AC 切于⊙O 2于点A ,
∴O 2A ⊥AC.
∴O 2A ∥O 1D ∥PG ..
∵P 为O 1O 2的中点,
∴G 为AD 的中点,且PG ⊥AD.
∴PA=PD.
证明(2):作O 1E ⊥BC 于E ,PH ⊥BC 于H ,O 2F ⊥BC 于F,
∴O 1E ∥PH ∥O 2.
∵P 为O 1O 2的中点,
∴H 为EF 的中点,E 为AC 的中点,F 为AB 的中点.
BC AB AC AB AC AF AE EF 2
1)(212121=+=+=+= , ∵BC CD 2
1=, ∴CD=EF ,AF=EF —AE ,DE=CD —CE.
∴AF=DE.
∵EH=PH,
∴DH=AH ,PH ⊥AD.
∴PA=PD.
从以上四例中,你是否有所收益,拿到几何题以后,应认真分析已知条件找出证题中有用的隐含条件,当直接用已知条件论证发生困难时,想到各题中隐含的常用辅助线,化繁就简,化难为易,在添辅助线时,切记要随题意,要充分运用每个已知条件。

有的在关键点上添辅助平行线,有的需增添线段中点,有的需倍长中线,有的只要延长某条线段等等,不要硬性添作,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反而误导论证思路。

希望我的分析给同学带来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