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合集下载

第五章呼吸ppt课件

第五章呼吸ppt课件

血液中去氧Hb含量达50g/L以上,口唇、甲床呈 青紫色
常表示机体缺氧
(二)氧解离曲线
1.定义:血Po2和Hb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2.生理意义: S形曲线
Po2范围
曲线形态
意义
曲线上段 60~100mmHg
较平坦
Po2适当降低 ,不致于发生明 显的低氧血症
曲线中段 40~60mmHg
较陡
随血液Po2降低,有较多O2被释 出供组织利用
通气/血流比值 概念: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值 平均值:0.84 表示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相匹配 肺换气效率最高 比值增大: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 (部分肺血管栓塞) 比值减小: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哮喘发作)
(二)组织换气 组织内Po2低于动脉血 ,O2由血液向组织细胞扩散 Pco2则高于动脉血,CO2由组织细胞向血液扩散 体循环内的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反射过程
肺扩张反射:吸气→呼吸道扩张→肺牵张感受器兴 奋→迷走神经→延髓→抑制吸气神经元→使吸气转 为呼气
肺缩小反射:呼气→肺缩小→肺牵张感受器刺激减 弱→吸气抑制被解除→吸气再次发生
3.生理意义 肺扩张反射:防止吸气过深和加快呼吸节律 人对肺扩张反射敏感性很低,平静呼吸无作用 深呼吸(潮气量>0.8L)时,或病理情况下 (肺充血、肺水肿、肺炎等)才引起该反射 肺缩小反射: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 平静呼吸的调节中意义不大
生理意义 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 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1.弹性阻力 包括肺弹性阻力和胸廓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大小可用顺应性来度量 顺应性: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扩张的难易程度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呈反变关系
肺弹性阻力 来源 肺泡表面张力(2/3) 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1/3) 肺泡表面张力 因肺泡内液-气界面存在而形成 使肺泡趋于缩小

生理学原理肺通气原理和呼吸系统

生理学原理肺通气原理和呼吸系统

非弹性阻力(动态阻力) 1)为惯性阻力 + 粘滞阻力 + 气道阻力 2)气道阻力 (占80-90%)
80%-90%来自大气道(直径大于2毫米) 10%来自小气道(直径小于2毫米)
临床通气障碍最常见的病因。
气道口径的影响因素:
1)自主神经 副交感神经:Ach M受体 平滑肌收缩 交感神经: NE 2受体 平滑肌舒张
2.中段:40~60mmHg 坡度较陡。
表明:PO2降低能促进大量氧离,血氧饱和度 下降显著。75%~90% 释放氧5ml/100ml
意义:维持正常时组织的氧供。
3.下段:15~40mmHg 坡度更陡。
表明: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急剧下降。 22%~75% 释放氧15ml/100ml
意义:维持活动时组织的氧供。
(三)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

胸 胸膜 膜

胸膜顶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腔
➢肋膈隐窝为胸膜腔最低部位,积液常积聚于此, 为临床穿刺或引流部位。
(1)胸膜腔内浆液的作用: 润滑;吸附 (2)胸内负压测定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平静呼气末约为: -5~-3mmHg 平静吸气末约为:-10 ~ -5mmHg
不张和肺泡内表面透明质膜形成,造成新生儿呼 吸窘迫综合征,导致死亡。
糖皮质激素等可促合成。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肺容量占 肺总容量百分比 胸廓容积
胸廓弹性回位力
67%
自然容积

> 67%
大于自然容积 向内 (吸气阻力)
< 67% 小于自然容积 向外 (吸气动力)
向外
40
小于自然容积 (=肺回缩力)

第5章 呼吸 肺通气

第5章   呼吸   肺通气

2. 呼吸膜 1)概念 呼吸膜:肺泡气体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 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组织结构。 2)结构
六层,自肺泡内表面向外依次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液体层、肺 泡上皮层、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交织成 网的间质、基膜层和毛细血管内皮层。 3)特征 (1)平均厚度不到1μ m。 (2)具有很大的通透性。 (3)总面积可达70m2,安静状态下,约有40 m2进行呼吸作用。
平静呼吸时约为4.2L/min
3)临床意义 (1)从气体交换的效果看,适当深而慢的呼吸,肺泡通气量较 大,有利于气体交换。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次/min) 16 8(慢) 32(快) 潮气量(L) 每分通气量(L/min) 0.5 8.0 1.0(深) 8.0 0.25(浅) 8.0 肺泡通气量(L/min) 5.6 6.8 3.2
(二)肺内压 1.概念 肺内压:指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2.产生 呼吸运动时随胸廓容积的变化而变化 3.生理变化
平静呼吸时肺内压的变化
与呼吸运动的深浅、缓急和呼吸道通畅程度有关。
吸气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0.13~0.27kPa。 呼气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0.13~0.27 kPa。 用力呼吸时:肺内压的升降幅度也随之增大。
2.功能:通气功能
3. 呼吸道口径的调节:
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时,气管平滑肌收缩,
细支气管口径缩小,气道阻力增加。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气管平滑肌舒张, 减小气道阻力。 2.体液调节:组织胺、5-羟色胺和缓激肽等体液因 素引起呼吸道平滑肌的强烈收缩。
(二)肺泡
1. 肺泡的结构 肺泡直径为80~250μ m。两肺约有3亿个肺泡。肺泡与肺 泡之间由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弹力纤维、及少量的胶原 纤维的肺泡隔分隔,具有一定的弹性。 1)结构:由单层上皮细胞及网织性基膜构成。 2)肺泡上皮细胞: Ⅰ型细胞:扁平细胞,呈鳞状,相互连接成薄膜状,覆盖约95%的 肺泡表面; Ⅱ型细胞:分泌上皮细胞,呈圆形或立方形,分散存在于Ⅰ型细 胞之间,约占肺泡总面积的5%,具有分泌功能,合成和分泌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通气

肺通气
人工通气
3.胸廓运动
特点
胸廓主动扩大缩小 肺脏被动扩大缩小
4. 胸膜腔内压
(1)测量
直接测量 肋间外肌 间接测量
肺组织 肋间肌 肋骨
(2)负压 平静吸气末:-10~-5mmHg 平静呼气末:-5~-3mmH脏g层胸膜 壁层胸膜
胸膜腔
肺组织
① 负压原因
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 单方受压 出生后肺充气
肺扩张状态 胸廓生长速度>肺
临床:
成人肺炎、肺血栓等→表面活性物质↓→ 肺不张。
6~7个月胎儿才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故早产儿可因缺乏表面活性物质而发生肺 不张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 征。
(2)胸廓的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作用 肺弹性阻力:吸气的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吸气的动力/阻力
2.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b 生理意义 患者是一个19岁的男性,身高1.85米,体重70公斤不到。
主诉:突发左侧胸痛半月,加重2天
c 临床意义 现病史(略):患者半月前连续上网15小时后伸展上肢,突发左侧胸痛,为持
续维性,持咳肺嗽处及吸于气扩时加张重状。态入院,前利两天于加肺剧通伴气气促、。 肺换气 促进血气液胸和(淋胸巴膜液破的裂回)流→肺萎缩→肺通气
第五篇 呼 吸 (Respiration)
讲授内容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换气 呼吸运动的调节
引言(Introduction)
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意义: 维持机体内环境中O2和CO2分压
的相对稳定
呼吸全过程
肺通气
肺 换 气
O2
CO2
气体运输
组 织 换 气
细胞内 氧化代谢
查体(注意有无心脏受累及马坊综合症体征)

呼吸PPT课件

呼吸PPT课件

肺的压力-容积曲线
Laplace定律:P=
2T r
肺泡液-气界面的压强(P)与肺泡半径(r)成反比
※Ⅱ.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是一种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含
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二棕榈酰 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主要作用是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
(一)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 肺内压与外界大 气压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 呼吸运动
(一) 肺通气的动力
1.呼吸运动 呼吸肌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
膈 肌
肋 间 外 肌
肋 间 内 肌
平静呼吸过程
吸气肌收缩 胸廓扩大 肺容积↑
吸气 (inspiration) 大气压 > 肺内压↓
※ 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
※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 的最大气体量。
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
腹式呼吸 (abdominal breathing):膈肌为主 胸式呼吸 (thoracic breathing):肋间外肌为主 混合式呼吸 (mixed breathing)
(2) 按用力程度划分:平静呼吸,用力呼吸
2. 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 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
呼吸
Introduction
呼 吸 (respiration) :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过程

运动生理学6-呼吸

运动生理学6-呼吸

CO2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CO2+H2O→H2CO3→H++HCO3中枢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
延髓呼吸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
2.H+对呼吸的调节 [H+]↑→呼吸加强 [H+]↓→呼吸抑制 机制:类似CO2 特点:血液[H+]增加时,是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
3.低氧对呼吸的调节
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 用是抑制,并与缺氧程度呈 正相关: 轻度缺氧时:通过外周化学 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兴奋呼 吸中枢的作用,能对抗缺氧 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 表现为呼吸增强。 严重缺氧时:来自外周化学 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抗 不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抑 制作用,因而可使呼吸减 弱,甚至停止。
(四)最大通气量 • 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 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称最大通气量。 • 意义:是衡量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可用 来评价受试者的通气储备能力。
第二节 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原理 • 1.分压和分压差的概念 • 分压:在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中,某种气 体所占有的压力。 PO2=760*20.94%=159mmHg PCO2=760*O.04%=0.3mmHg
①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 的。
②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③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
(二)肺内压
平静吸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气入肺 平静呼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气出肺 用力呼吸时:肺内压的升降变化有所增加。
(三)胸内压
• 概念:胸膜腔内的压力。
• 胸内压特点:
阔肌等
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 呼吸形式 • 膈式呼吸或腹式呼吸(如倒立的动作); • 肋式或胸式呼吸(如屈体直角动作)。

肺通气

肺通气

由于解剖无效腔为常数,浅快呼吸降低肺
泡通气量,深慢呼吸增大肺泡通气量。
小结:
呼吸(respiration)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lveolar surfacant) 潮气量(tidal volume, TV)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平静吸气时
平静呼气末
深吸气时
不同情况下肺与胸廓弹性阻力的关系
3.肺和胸廓的顺应性 通常用顺应性来表示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
顺应性(compliance):
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扩张的难易程度。
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
顺应性 = 1 / 弹性阻力
(二)非弹性阻力 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
其中气道阻力增加是临床上通气障碍最
常见的病因。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呼吸道口径、气流速度、气流形式。 气道阻力与气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积(pulmonary volume) 1. 潮气量(tidal volume, TV)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约为0.4~0.6L,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volume)
思考题:
1.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因?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 3.简述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主要参考资料:
姚泰主编. 生理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3
朱大年主编. 生理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8 Guyton AC, Hall JE.Textbook of Medicine Physiology. 10th edition.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2000

肺 通气

肺   通气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由呼吸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胸 廓扩大和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通常所说的 “呼吸”是指呼吸运动。
• (1)呼吸运动的过程。 • 平静呼吸:① 平静呼吸是指人体在安静时和缓均匀的呼吸运动。② 平
静呼吸的产生: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 外肌收缩,使胸骨和肋骨上举,导致胸廓左右前后径也增大,由于胸廓的 扩大,肺随着扩张而容积增大,使肺内压下降,当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空 气进入肺,产生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和胸骨借重 力作用回复原位,膈肌也被腹腔器官推回原先的穹窿位置,因此胸腔缩 小,肺也回缩,肺内压增高,当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时肺内气体顺气压差出 肺,产生呼气运动。③ 平静呼吸的特点:吸气动作是主动的,呼气动作 则是被动的。
第五章 呼吸
• 第一节 肺通气 •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 肺通气是指气体经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呼吸道不仅是气体出入的管 道,而且对吸入气体还具有调节温度和湿润以及过滤、清洁的作用,同 时还可引起防御反射等保护功能。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通气功 能是由肺通气动力克服肺通气阻力后实现的。肺通气动力是由胸廓节 律性的呼吸运动而产生的,肺通气阻力是由胸廓和肺的回位力(回缩力) 以及气体流经呼吸道产生的。
• 胸膜腔内压= 肺内压- 肺回缩力。(5.1) • 在吸气末期或呼气末期,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 • 胸膜腔内压= 大气压- 肺回缩力(5.2) • 假设大气压值为0,则 • 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5.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肺通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_吸__气___和__呼_气___
呼吸运动: 指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肋间肌
脊柱
胸骨 肋骨
膈 膈肌
肋间肌、 膈顶 胸廓 肺容积 肺内
膈肌
容积
压力
呼吸运动
收缩 下降 增大 增大 减小 气体入肺(吸气)
舒张 上升 减少 减少 增大 气体出肺(呼气)
总结: 呼吸运动实现了_肺__通__气___
肋间外肌、


组织换气 ④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练习】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细__胞
气体扩散A肺:气B体血从液浓度C高心的脏地方D向细浓胞度低的地方运动。
o2co2
肺通气
_外__界_和_肺__泡_
的气体交换
静脉血
肺动脉A
co2
肺泡
o2
肺的换气
动脉血
C 肺静脉
_肺__泡_和_血__液_
的气体交换
B肺部毛细血管
温暖 湿润 清洁 空气
系统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 功能: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基本单位:肺泡(特点:①数目多 ②总面积大
③肺泡壁薄,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④有毛细血管、弹性纤维)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呼吸作用 在细胞的线粒体利用氧___气__将有机物分解
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是怎样的?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 组织换气 血液 ——4 血液循环 ——3 血液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外界
肺泡
——2 肺的换气
——1肺通气
一、学习目标(1分钟)
掌握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4个过程: 1.肺通气 2.肺的换气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组织换气
一、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
1、如右图,模拟膈肌的运动 a 胸廓 b 肺 c气管 d 膈肌e 支气管
2.A图处于(呼气)状态;
B图处于(吸气)状态 3.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收缩
c
使胸廓容积增大 ,肺容积增大 b 肺内压力减小 ,气体吸入。
完成一次(吸气)
d
3.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舒张
使胸廓容积减小 ,肺容积 减小 肺内压力 增大 ,气体排出。
左右径都_缩__小__.BC段呼吸肌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 肋间肌和膈肌舒张
右图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1_右_心__房__4左__心__室_5 _肺_动__脉_
A
6_肺__静_脉__7_主__动__脉_8上__、__下__腔_静__脉
B
2)心脏3与4,1与2之间的__房__室__瓣_
外界
o2 co2
肺泡
o2 co2
血液
coo2 2血液循环
o2 co2
血液
Hale Waihona Puke o2 组织细胞 co2肺的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组织换气






方 式
呼吸
运动
气体 扩散
: 0以2 _氧红__合细__血胞__红__蛋__白_形式运输 气体
: Co2 血浆
扩散
血液成 分变化: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气体扩散:气体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4个过程:
1.肺通气: 外界
o2 co2
肺泡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2.肺的换气:肺泡 oc2o(2 肺血泡液处毛通细过血气管体)扩散实现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氧气:在红__细__胞___以__氧__合__血__红__蛋__白__形式运输。 二氧化碳:大部分_血__浆__中运输。
血液 o2 组织细胞(组织处毛细血管) co2
o2 co2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大部分_____中运输。
4.组织换气:
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组织处毛细血管)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4个过程:
1.肺通气: 外界 o2 肺泡 co2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2.肺的换气:肺泡
o2 co2
血液(肺泡处毛细血管)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目多; 2.肺泡总面积大; 3.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鼻: 温暖 湿润 清洁
咽: 气体和食物的双通道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 喉(:软呼骨吸和器官声、带发组声成器官)
呼吸
气管
痰的形成场所
支气管
气体在血液中
组织处毛细血管 的运输
co2 组织细o胞2
02:红细胞
氧合血红蛋白
静脉静脉血
: 动脉 Co2 血浆
组织换气 _血__液_和_组__织__细__胞_的气体交换动脉血
肺通气:_外__界__与_肺__泡__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是通过_呼__吸__运_动__实现的。
吸气
呼气
呼吸运动:指呼吸肌引起的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肺 内

呼吸频率
1(淀、4粉)曲所在。线以吸淀曲 气AB粉线 时段主,肺A要B呼内段在吸气表小肌压示肠小所__吸内__消__于气被__耗_大消_的气时化能压,分量(肺解大,内成于主气葡或要压萄小来的糖于自变,)于,化然食,后物中的 被小肠呼绒吸吸毛肌收(进肋入间血肌液和,膈在肌血)液处循于环收_中_缩_至_状少态需。要 次经2 过心 2脏成、才二本此氧能次时化被呼肺碳运吸内和输中压水到吸力,呼气与同吸结大时肌束气释细的压放胞那_相能,_一_等量在_瞬_,细_间_胞.是中_的_B___点内,被线氧粒化体分解 3、曲线BC段表示_呼__气___时,此时的胸廓前后、上下、
肋间舒张、

膈肌收缩


膈肌舒张

呼吸肌 胸廓(肺) 胸廓(肺
(肋间外 容积 肌、膈肌)
的气压
收缩
增大 减小
气体进出 方向
气体入肺
舒张
缩小 增大
气体出肺
呼吸运 动
吸气 呼气
气管
胸廓 肺
模拟膈肌的运动
呼气
吸气
支气管
膈上升
肺吸气时,肺容积及气压的变化是 A肺容积胸增廓大容,积气减压少增大 肺B容肺积容减积少缩小,肺气内压压升增高大 C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 D肺容积缩小,呼气气压下降
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氧气:在_红__细__胞__以_氧__合__血__红_蛋__白_形式运输。
二氧化碳:大部分_血__浆__中运输。
4.组织换气血: 液
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o2 co2
组织细胞(组织处毛细血管)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
肺通气 ①
肺的换气
A
完成一次(呼气)
e
B
4.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说明了肺
在 吸气
时胀大,在 呼气
时回缩。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3 气体在血 液的运输
1 肺的通气
2肺的换气
4 组织 氧气
换气
二氧 化碳
氧气最终去向是:进入_细_胞_进行_呼_吸_作_用_。
右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
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 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