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光疗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目的观察紫外线局部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方法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紫外线局部照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镇痛、抗炎等治疗,疗程为3~7d。

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治疗组的患者有效率和治疗愈分别为90%和60%,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具有起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及患者易接受等特点。

标签:带状疱疹;紫外线;临床疗效;护理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族集性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病。

患者常疼痛难忍,彻夜难眠。

好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

临床治疗多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疗程长,症状控制缓慢,患者常常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

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科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局部照射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带状疱疹120例,均为皮肤科门诊患者,诊断符合带状疱疹标准。

其中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岁,皮疹发生部位:头颈颜面20例,上肢17例,下肢6例,胸腹部17例;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3岁,皮疹发生部位:头颈颜面20例,上肢7例,下肢7例,胸腹部19例。

两组患者年龄、皮疹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1.2.1治疗方法患者按就诊先后时间排序,经患者知情同意参与治疗,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一般治疗,予阿昔洛韦静滴0.5~1.0g/次,1次/d,疗程7~10d;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局部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采用德国Wa I dmann公司生产紫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局部治疗。

确定生物剂量后,照射范围应比病变区域宽20cm左右。

首次照射剂量以光毒反应的最小红斑量的3/4(MPD)为宜,每次照射根据患者皮肤反应的强弱适当减少或增加剂量。

每隔1~3次可增加1/4-1/2(MPD),隔日1次,共3~7次,治疗完成后1个月,随访观察疗效。

阿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74例疗效观察

阿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74例疗效观察

11 临床 资料 .
18例 带 状疱 疹患 者 , 7 4 男 8例 , 女
7 例; O 年龄 1 ~ 2岁 , 6 8 平均 6 .3 2 1 岁。均符合带状 疱 疹诊 断标 准 … 。有 明显诱 因 ( 累 、 夜 、 量 饮 劳 熬 大
酒 及有 无伴 发 感 染 、 肿瘤 、 手术 、 伤 、 疗 等 疾病 ) 创 化 者 18例 , 明显诱 因者 1 ; 中 16例 发疹 前 1 3 无 0例 其 3
e o i a d v d r b n g is e p ss mp e i s tp s 1 a d 2 a d lv r n a a i e a a n th r e i lx v r e n i e y n
vr e a z t r [ ]A ti l e , 0 , ( ) 17 11 a cl -  ̄ r u J . n v a R s 0 67 2 : — . i I oe v s i ir 2 2 5 6 [ ] ia K m -i , oh aY e a C m a t e fcc y 6 M w u s Y s i ,t I o pr i fayo a - N, a K k d . av e i fc c v dv a bn e el ao r e a o e v s J . l i a d a i O t p ct n v i l- s r i [ ] or n i r e H h r i i o acl z t r f u
内液面 的波 动、 引流量 及性状 , 当水封瓶中无液 体引 出, 引流 量 < 0 m ,8— 2h患者 呼 吸平稳 , 2 l4 7 听诊 患 侧肺 呼 吸音 清
胸腔 镜下肺 大疱切 除术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韩 建敏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1)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1)

I蝎/”;iFrH
4—8弘∥”;
1000蹭/Inl以上10~12仙g/w,均于透析后分2次口服。 1.2.2检验指标治疗前均检验iPTH及血钙、血磷、血常 规。治疗后每2周检验iPTH及血钙、血磷、血常规。根据 iPTH值调整骨化三醇剂量。若iPTH水平没有明显下降,则 每周骨化j醇剂量增加25%一50%,若达标则骨化三醇剂量 减25%一50%至维持iP'IH在目标范围。
[1】 李卫红.阿昔洛韦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74例疗 效观察.山东医药,2009,49(15):97-98. [2】杨志芳.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 2001,23(1):31. [3】孙金辉,何成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48例.医药导 报,2011,30(6):728-729. [4】严伟华.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强的松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 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1):627.
既是病毒复制抑制剂又是病毒DNA合成终止剂,能够较有力 的抑制病毒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抗疱疹病毒的作用。从本研 究中可以看出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可在短时间 内停止水泡产生,缓解疼痛,使皮损快速结痂,缩短病程且减 少神经痛等后遗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达87.5%,明显高 于阿昔洛韦组(76.2%)。单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应发生率 较低。可见注射部位疼痛,偶见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停药后多 可自行恢复。本组共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患者 40例,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可见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 状疱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血后,快速推入,每穴注射1 Inl,使局部有强烈的酸胀感后出
万方数据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杜平
【摘要】 目的分析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和评价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以及联合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13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39例,女36例,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2g,加入0.9%氯化钠250mL 静脉滴注,1次/d,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7d为1疗程;对照组61例,男32例,女29例,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共7d。

于治疗前、后记录每天就诊时水疱面积,有无新发水疱及皮疹结痂数,疼痛减轻程度,脱痂的时间。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1,P<0.05),治疗组止痛、结痂、脱痂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能快速缓解疼痛,安全性好。

标签:单磷酸阿糖腺苷;阿昔洛韦分散片;带状疱疹;治疗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神经而引起的急性神经皮肤炎症性疾病,神经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儿童少发,而且随着患者发病年龄的增加,疼痛越明显,40%以上的患者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以三叉神经受累时常见[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临床如能及时对该病准确治疗,可很快控制症状并取得良好的疗效,避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3]。

我科于2012年8月~2014年3月采用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联合静滴单磷酸阿糖腺苷比较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36例患者均为我科2012年8月~2014年3月门诊接诊并能完成治疗,配合随访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参照张学军《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4]。

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18~82岁,平均(42.6±23.5)岁,病程(4.28±3.7)d。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58例疗效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58例疗效观察
中 图 分 类 号 : 7 21 R 5. 2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0 1 8 7 ( 叭2 0 — 7 7 0 10 — 14 2 )6 0 2 — 1 9 . % . 照 组 为 8 . %, 相 比差 异 有 明 显 性 ( < . ) 50 0 对 5 0 2组 0 P O0 。 5 见 表 1 。
评 价疗 效 结 果观 察组 治 愈率 为 7 . %, 照组 为 9 . , 组 相 比差异 有显 著性 ( . ) 观察 组 总有 效率 为 9 . % , 70 对 5 50 2 0 % 00 。 5 50 0 对 照 组 为 8 . %. 5 0 2组 相 比差 异 明 显 ( < .5 。观 察 组 止 疱 时 间 、 痛 m  ̄ 、 疹 干 枯 时 间 、 药 时 间短 于 对 照 组 , 0 P 00 ) 止 - 疱 j - 用 2 组 相 比差 异 显 者 f 0 5。单 磷 酸 阿 糖 腺 苷 治 疗 带状 疱疹 临床 疗 效 显 著 。 R .) 0 关键词 : 状疱疹 ; 磷酸阿糖腺苷 ; 带 单 阿昔 洛 韦
炉 甘 石 治 疗 。 昔 洛 韦 片 , . / 5次 / , 阿 02 b g  ̄, d 口服 ; 的 松 片 ,O g' , 强 l m / 3次/ ,  ̄ d 口服 ; 甘 石 洗 剂 , 涂 , / 。 察 组 同 炉 外 6次 d 观 时 以单 磷 酸 阿 糖 腺 苷 3 0 + .%生 理 盐 水 2 0 l 脉 滴 注 , 次/ 。2组 均 以治 疗 7 0 mg 09 5m 静 1 d d为 1 疗 程 , 个 治疗 2 疗 程 后 个
注 : 察 组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00 观 :< .5 3 讨 论
阿 昔 洛 韦 片 ,. 次 , 02 5次/ , 服 ; 的 松 片 , 次 1mg3 d口 强 每 0 , 次 /. d 口服 ; 甘 石 洗 剂 , 涂 , 炉 外 6次,。 观 察 组 同时 以单 磷 酸 d 阿 糖 腺 苷 30 g 09 0 m + .%生 理 盐 水 2 0 l 脉 滴 注 , 次 ,。2 5m 静 1 d 组 均 以治 疗 7 d为 1 疗 程 . 个 治疗 2个 疗 程 后 评 价 疗 效 。 1 疗 效 标 准 按 《 肤 性 病 学 》 《 床 皮 肤 病 学 》 I 3 皮 …、临 拟 定 疗 效 标 准 。痊 愈 : 痛 完 全 消 失 。 疹 全 部 结 痂 , 新 生 疱 疹 。 疼 疱 无

窄谱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窄谱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窄谱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就窄谱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患者,23例试验组患者和23例对照组患者在250ml 含量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加入0.3g单磷酸阿糖腺苷,然后再慢慢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肌注维生素b12、胸腺肽。

而23例试验组患者再配合上海希格玛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窄谱长波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每日照射一次,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一个疗程为照射10次。

如果发现患者的照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红斑现象,那么可以不做理会,但是如果发现患者疼痛显著,或者局部出现水疱,那么应该暂停治疗。

结果 23例试验组患者中有效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7.0%;而23例对照组患者有效9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39.1%。

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23例试验组患者和23例对照组患者在250ml含量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加入0.3g单磷酸阿糖腺苷,然后再慢慢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肌注维生素b12、胸腺肽[4]。

而23例试验组患者再配合上海希格玛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窄谱长波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每日照射一次,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一个疗程为照射10次。

如果发现患者的照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红斑现象,那么可以不做理会,但是如果发现患者疼痛显著,或者局部出现水疱,那么应该暂停治疗[5]。

1.2.2 疗效观察:所有患者于治疗开始后,每3天随访一次,观察疼痛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

45天后全部病例随访一次[6]。

2 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23例试验组患者中有效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7.0%;而23例对照组患者有效9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39.1%。

具有显著差异,p<0.01.而试验组有2例患者在窄谱长波紫外线治疗仪照射过程中出现了轻度的瘙痒感及灼热感,还出现了轻度的水肿性红斑,在缩短照射时间或者维持原照射时间之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减轻,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58例疗效观察(1)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58例疗效观察(1)
颈神经受累4例:疱疹类型:发寻常型68例,大疱血疱型12 例。性别、年龄分布、病程、发病部位、疱疹类型等临床资料2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止疱时间、止痛时
间、疱疹干枯时间、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显 者性C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蜘)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岭0.051,具有可比性。
诺氟沙星联合加味藿香正气丸治疗88例急性胃肠炎的疗效分析

星辛洪伟(陕西理工学院医院,陕西汉中723003)
摘要:88例急性胃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诺氟沙星联合加味藿香正气丸治疗,对
照组单纯使用诺氟沙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93.2%;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 意义: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诺氟沙星:加味霍香正气丸;急性肠胃炎 中图分类号:R5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2)06—728—01
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妊检验,P<0.05表示有统 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愈率观察组为77.50%.对照组为
止痛时间、疱疹干枯时间、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 异有显者性(P<0.05)。综上所述,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
95.00%,2组相比差异有明显性(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症。笔者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单磷酸阿糖腺苷为
主治疗带状疱疹患者80例,临床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护理干预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中的作用

照组28例患者同时辅以常规护理方法,另外对实验组28例患者则辅以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
果总有效率、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确切(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治疗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带状疱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干预
作者简介:赖菊英,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皮肤病临床护理工作。 E-mail:43326999@
收稿日期:2019-3-27 接受日期:2019-4-28
应注意对患者情绪的安抚,并清楚解释疾病的可治性与预 后,站在患者的角度表示对患者充分的理解,并告知患者 疾病治愈后会获得终身免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 解疾病有关知识,列举我院治愈病例,这样消除患者的负 性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②皮肤方面:因伴随疾病的发 生,会导致患者皮肤有带状疱疹分布,而这会直接损伤到 患者皮肤,因此,应指导患者在平常休息时,尽量取健侧 舒适卧位,避免疱疹破溃,也避免由于给疱疹造成压迫而 带来痛苦、诱发感染,对于较大疱疹者,则建议使用无菌 注射器将疱疹中存在的液体抽吸出来,并采用红外线予以 照射,局部用抗病毒药膏均匀涂抹,给创面予以保护、免 受感染。③神经痛方面:对患者疼痛发生的部位、程度、 原因和特点等情况进行综合掌握,并告知患者家属通过多 和患者沟通,尽量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宽松衣着来 避免衣物和病变处皮肤发生摩擦带来的疼痛感;另外,积 极采取听音乐、深呼吸等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④眼 部护理:如果患者眼部发生了疱疹,还要相应地做好眼部 护理,护理操作要尽可能的轻柔、缓慢,以免导致疱疹破 裂;采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眼部分泌物[2]。 1.3 数据统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光疗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紫外线光疗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入选的11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注射,局部给予紫外线照射皮损处,直至水疱完全结痂。

对照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注射。

两组同时均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甲钴胺片口服。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14%和85.19%,两组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痊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组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While the time of ceasing new blister and the time of incrust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oth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Patients in two groups all showed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Ara-AMP in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is safe and effective. Its combination with UVB phototherapy can promote recovery of lesional epidermi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UVB phototherapy;Ara-AMP;Herpes zoster;Clinical observation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常伴显著的神经痛[1]。

年长者、年幼者均可发病,但成人多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趋势,老年人一旦患上此病,很容易发生后遗神经痛,其中30%~50%为顽固性神经痛[2]。

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1]。

临床采取的主要治疗措施有抗病毒、止痛和营养神经,伴有感染者适当给予抗生素[3]。

近年来,相继有采用红光、紫外线、半导体激光、氦氖激光等联合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带状疱疹而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4-8]。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我科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采用静脉注射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紫外线光疗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113例患者来自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64例,女49例;年龄24~72岁,平均(54.6±10.8)岁;病程2~8d,平均(4.2±2.8)d;体重48~70kg,平均(55.0±4.5)kg。

入选标准:(1)有带状疱疹典型的临床表现:簇集性小水疱及明显的神经痛;(2)发病以来未系统使用过抗病毒药物及物理治疗。

排除标准:(1)对紫外线和单磷酸阿糖腺苷过敏或不能耐受者;(2)怀孕及哺乳期妇女;(3)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或已知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4)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13例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对照组54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皮损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商品名:柯卡莱,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H20058835)500mg,日一次静脉注射,共10d;局部给予紫外线(SS-03AB型光疗仪,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照射皮损处,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起始剂量为0.3J/cm2,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 A)起始剂量为3.0J/cm2,隔日一次。

每次累加剂量UVB为0.1J/cm2,UV A为1.0J/cm2,直至水疱完全结痂。

对照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500mg,日一次静脉注射,共10d。

同时两组患者均予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0.5mg日一次肌肉注射,甲钴胺片(商品名:弥可保,日本卫材株式会社,H20030812)口服,0.5mg/次,3次/d。

1.3 疗效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记录疼痛明显缓解时间(止痛时间)、水疱停止产生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并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疗效判断标准[9]:痊愈为皮损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显效为皮损大部分消退,局部疼痛明显减轻;好转为皮损部分消退,疼痛减轻;无效为皮损消退较少,疼痛无减轻。

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病例总数×100%。

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询问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止疱时间(3.46±1.00)d和结痂时间(4.82±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止疱时间(4.20±1.16)d和结痂时间(5.35±1.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两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了后遗神经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2。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及腰痛,检查尿常规及肾功无异常,程度较轻,未影响继续用药,治疗结束后自行缓解。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该病毒现已命名为人疱疹病毒3型(HHV-3)[10],其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点。

初次感染若未被机体清除干净,可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当疲劳、手术、创伤、肿瘤等诱因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该病毒又开始大量复制,使受累神经后根神经节和背神经根出现炎症反应,
神经细胞坏死和退行性变[11],临床表现为神经痛及该神经支配区域皮肤出现水疱。

故尽早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神经损害,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单磷酸阿糖腺苷为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12]。

紫外线分为短波(ultraviolet C,UVC)、中波(UVB)和长波(UV A)。

UV A和UVB应用较多,具有加速血液循环、镇痛、止痒、促进色素生成、促进上皮再生等作用[1]。

孙金辉等[13-15]报道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而我科此次研究两组在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P均>0.05),而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亦印证了这一点。

但联合紫外线光疗组的止疱及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单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故提示,单磷酸阿糖腺苷是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的药物,再辅以紫外线光疗,利用其加速血液循环、镇痛、止痒、促进上皮再生等作用促进了病情恢复,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皮损面积较大且不易愈合结痂的患者(如糖尿病),在皮损愈合的时间上会更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5-66.
[2] 李建,樊惠兰.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治概述[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8):10-13.
[3] 杜平.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51-152.
[4] 陈胜平,陈锦华,陈向齐,等.阿昔洛韦联合高能红光和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免疫功能下降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6(3):146-148.
[5] 张静.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弱激光治疗带状疱25例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21(5):330.
[6] 梁英,李军,孟亮.半导体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4,23(6):366-367.
[7] 叶惠林,李秀英.伐昔洛韦联合UV A、UVB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配合[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7):60-62.
[8] 律玲,王栋,杨春香,等.甲钴胺联合高能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4):768-771.
[9] 张利勤,李红文.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7):752.
[10] 罗新霁.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211-213.
[11] 钟永平,唐慧敏.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8(5):565-566.
[12] 欧银燕.关于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适应症的探讨[J].求医问药,2011,9(12):166.
[13] 孙金辉,何成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48例[J].医药导报,2011,30(6):728-729.
[14] 龙湧.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58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727.
[15] 耿丽红.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