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性临床分析

l e s i o ns o c c u r Co r r e l a t i o n be t we e n c l i n i c a l a .
I、 C I N I I 、 C I N m级 和 宫 颈 癌 。
关键词 宫颈癌 人 乳 头瘤 病毒 临床
分析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e r v i —
癌筛查 的开展 , 发达 国家宫颈癌的发病 率 及死亡率 明显下 降 。宫颈 癌 的发病 率有 明显 的地 区差异 , 我 国宫颈癌分布 主要在
c a l t i s s u e o f h i g h—r i s k H P V( 1 6 / 1 8 ) i n f e c —
c a n c e r a n d p r e c a n c e r o us l e s i on s o f t h e s c r e e ni ng me t ho d f o r t he de t e c t i o n o f c e r v i ・ c a l t i s s u e HPV1 6 /t y p e 1 8 e x pr e s s i o n l e v e l
见 的恶性肿瘤 , 是最常见 的女性生殖道 恶 性肿瘤 。2 0 0 8年全球 估计新 发宫 颈癌 病 例5 2 . 9 8万 , 死亡 病例 2 5 . 5 l万 人 , 其 中
8 5 % 新 发 病 例 在 发 展 中 国家 。 随 着 宫 颈
宫颈癌前病变的病因有哪些

宫颈癌前病变的病因有哪些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但尚未发展为宫颈癌的病理状态。
了解宫颈癌前病变的病因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宫颈癌前病变的常见病因。
1.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前病变最重要的病因之一。
HPV是一类DNA病毒,分为多个亚型。
其中高危型HPV(如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HPV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早初性行为及多个性伴侣是感染HPV的危险因素。
久期感染高危型HPV可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发生持续性的病理改变,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
2. 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
吸烟、酗酒、过度使用避孕药等不良生活习惯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风险相关。
吸烟可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发生DNA损伤,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
酗酒可削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对HPV感染的清除能力,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
长期使用避孕药可能增加HPV感染的风险,从而导致宫颈癌前病变。
3. 免疫抑制状态免疫抑制状态是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病毒、细菌感染或药物治疗等因素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得机体对HPV感染的清除能力降低,从而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
4.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宫颈癌前病变的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的存在。
例如,宫颈癌前病变与HLA 类II基因的多态性有关,特定基因型的携带者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较高。
5. 其他危险因素除了上述常见病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风险。
例如,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C和E等抗氧化维生素、长期暴露在环境污染物中等。
总结起来,感染HPV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最主要的病因。
不良生活习惯、免疫抑制状态、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也可能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风险。
通过了解这些病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关系探讨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关系探讨发表时间:2016-01-19T11:00:39.310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大俊[导读] 通州区妇幼保健院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临床相关性,定期对宫颈癌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北京101100【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关系。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宫颈癌筛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TCT检测、宫颈活检以及高危型HPV检测,然后对各组患者的HPV值及其阳性率进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关系。
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HPV值明显高于宫颈炎症患者;且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临床相关性,定期对宫颈癌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HPV感染;宫颈癌;癌前病变;临床关系【中图分类号】R737 【文章标识码】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PV infection andCervical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in November 2013 - July 2015 of our hospital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cervical biopsy patients take the CTC detection, and HPV detection, and then analyze the values and their positive rate of HPV of groups of patient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explore clin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s.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HPV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inflammation; Positive rate of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patients,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s have clinical relevance, regularly for HPV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atient situation.Key words: HPV infection; Cervical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s; Clinical relationship宫颈癌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女性。
HPV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HPV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作者:高华张巧丽米靖俞岩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治宫颈疾病患者30例,检测HPV基因型的分型。
结果:HPV感染检出率55.67%,且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
结论:HPV感染水平会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
关键词 HPV;病毒感染;宫颈癌前病变;临床意义HPV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现阶段,HPV分类方法较多。
从病理学角度分类可以将HPV划分成低危型和可能高危型与高危型3类。
宫颈HPV感染比较多见,大部分可以自愈,但若治疗不及时,会增加诱发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能性。
目前宫颈癌已列为妇科疾病发病率的首位,其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具有发病原因复杂和癌变后特点较多以及难治愈的特点。
所以,临床中及时检查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病情,提高生存率。
资料与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女性宫颈疾病患者30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38.5~43.2岁。
所有患者在非月经期采样,检查前34 d不能应用阴道栓剂,检查前14 d禁止性生活,所有标本放置于4℃冰箱中保存,检查时间2周。
方法:所有患者行HPV检测,取截石位,收集脱落的宫颈细胞,从阴道插入阴道镜,采用无菌棉球擦涂宫颈表面的黏液,将细胞刷置于宫颈深度1~1.5 cm位置,在宫颈中缓慢旋转约10圈,并收集脱落细胞,再将其放置于洗脱液中。
检测HPV病毒水平:阴道镜检查时取适当的宫颈组织,并放置于液态氮中,取出50 mg样本,然后合成c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
整个检测过程中,确保检测环境的整洁性和无菌性,确保检测结果不受任何影响。
同时,注重检测人员的专业性,保障专业素质,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5.0系统软件分析数据,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HPV感染检出率55.67%,且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
女性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女性 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究女性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癌前病变及筛查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月间到我院接受宫颈细胞筛查的45例患者为样本,随后均予以HPV检测,对最终结果进行分析,以判断该检测方式的运用价值。
结果:一方面,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53.33%(24/45),而宫颈癌检出率91.11%(41/45),组间对比,P<0.05。
另外,分别统计病毒基因表达量(HPV-l6、HPV-18DNA),结果显示均是宫颈癌患者的数据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女性HPV持续感染与其宫颈癌变程度有密切联系,要通过尽早筛查来控制患者HPV阳性水平,有效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HPV;宫颈癌;病变;筛查HPV(人乳头瘤病毒)是DNA病变引发的病毒。
此病毒有传染性且分型较多,其主要类型包括HPV1/2/6/11/16/18/31等等。
在2017年10月,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HPV6、HPV11等病毒类型公布在致癌物清单中[1]。
随着宫颈癌、肛门癌等疾病发病率提升,HPV感染开始受到社会各界更多关注。
宫颈癌前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指有癌变潜能的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CIN),多发于25~35岁女性群体中。
经调查,CIN的发病有90%以上的可能与HPV的持续感染有密切关系。
该病变长期存在后,会有较大可能转变成癌症。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获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允许后,本次从我院2021年8月~2022年1月间妇科患者资料中,选出45例满足研究条件的作为样本。
经统计:患者年龄跨度在26.0~57.0岁间,中位值(41.8±5.2)岁。
病程最短1.5年,最长3年,均值(2.4±0.3)年。
医护人员提前告知患者,检查前1周不可同房[2]。
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P>0.05。
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家属知情。
1.2方法予以所有患者进行HPV筛查。
东莞市虎门镇5 484例宫颈癌筛查患者HPV感染现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东莞市虎门镇5 484例宫颈癌筛查患者HPV感染现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数十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约99%的宫颈癌患者存在HPV感染。
东莞市虎门镇是宫颈癌高发区之一,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共有5,484例宫颈癌筛查患者。
有研究表明,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高危型HPV的感染。
HPV感染可以引起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最终演变为宫颈癌前病变,进而发展为宫颈癌。
及早发现和治疗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为了更深入了解东莞市虎门镇宫颈癌筛查患者HPV感染的现状以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这484例病例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HPV感染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以期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东莞市虎门镇5 484例宫颈癌筛查患者中HPV感染的现状,并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HPV感染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宫颈病变在HPV感染患者中的发生率,来揭示宫颈癌前病变与HPV感染的关联程度。
最终,旨在明确东莞市虎门镇宫颈癌筛查患者中HPV感染的高发现状,强调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的重要性,以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并治疗宫颈病变的关键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为健康管理部门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它将决定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东莞市虎门镇共计5,484例宫颈癌筛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都接受了宫颈癌筛查,并且进行了HPV感染检测和宫颈病变评估。
2.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HPV感染情况、宫颈病变情况等数据,并进行系统性整理和记录。
宫颈癌前病变概述(HPV)

3
HPV与宫颈病变
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研究表明[1]: HPV疫苗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疼痛、肿胀、红斑、瘙痒,全身不良 反应主要包括头痛、发热、恶心、头晕、眼花,且与安慰剂组相比,全身严 重不良反应及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部分患者可有过敏反应。
[1]Merck Company. Gardasil @9 (human papillomavirus 9-valent vaccine, recombinant): highlights of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DB/OL]. [2015-12-11]. http://www.merck.
4
宫颈筛查与“三阶梯”诊疗程序的规范应用
2012年版美国宫颈筛查指南: 1、无论有无性行为,小于21岁的女性都不应进行常规筛查。 2、21-29岁女性,推荐每3年接受一次细胞学筛查(因该组女性HPV感染 率较高,故HPV检测不应常规用于该组人群) 3、30-65岁的女性推荐每5年一次细胞学+HPV检测的联合筛查。每3年一 次的细胞学检查是可替代方案。( 若联合筛查结果显示HPV阳性而细胞学 检查正常,可以:a、12个月后复查细胞学及HBV检测 b、立即行 HPV16、18分型检测,当HPV持续阳性,或分型检测阳性,立即转诊阴道 镜。 若联合筛查结果示HPV阴性而细胞学为ASCUS,常规筛查即可。) 4、大于65岁,如既往20年内无CIN2以上病变,且既往10年内连续3次细 胞学筛查结果阴性或连续2次联合筛查结果阴性(最近一次在5年内),可 退出常规筛查。 5、因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者,如无CIN3以上病史,无需常规筛查。 6、曾接种HPV疫苗的女性,筛查程序与未接种者相同。
就HPV疫苗接种 的安全性及益处 对父母及被接种 者进行宣教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张建民)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张建民杨幼萍朱扬丽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因之现发病率相当高,正确的病理诊断是合适的临床处理的前题。
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有多种分类方法,病理改变为一谱系,因而在病理诊断、分级和鉴别诊断方面难免有一些灰区,只有对之具备较充分的知识,才能对这类非常常见的疾病做出较好的病理诊断。
+1.癌前病变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premalignant lesions)子宫颈鳞状上皮有恶性潜能的改变为癌前病变,近几十年大多数病理学家使用异型增生和原位癌(dysplasia and carcinoma in situ,CIS)系统或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系统,对这类癌前鳞状上皮病变进行分类。
近10年又出现仅用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SIL)来命名宫颈癌前病变,并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的Bethesda系统。
2003年WHO分类中子宫颈癌前病变采用的名称是宫颈上皮内肿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将异型增生/原位癌和鳞状上皮内病变置于同义语中。
目前是异型增生/原位癌、CIN和SIL这三种系统同时并存,病理医师可各取所需,但一致认为与HPV关系密切(表1)。
现美国较多采用SIL系统,国内也有些医院开始使用,然而SIL还包括了除CIN以外的其他病变(表2和3),因此不应将SIL 与CIN完全等同,特别是低级别病变。
表1 HPV相关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名称 HPV危险范畴不同分类系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级别CIN 异型增生-原位癌 S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外生性湿疣低危 ______ ______ 低级别SIL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低危 ______ ______ 低级别SIL扁平型湿疣低危和高危 ______ ______ 低级别SILCIN 1 低危和高危低级别CIN 轻度异型增生低级别SILCIN 2 高危高级别CIN 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SILCIN 3 高危高级别CIN 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SIL和原位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该表译自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 Genetics, Tumours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edi by Tavassoli FA and Devilee P, LARC Press, Lyon,2003,Tabale 5.02.表2LSIL包括的病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IN1扁平状湿疣轻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外生性湿疣(尖锐湿疣)移行细胞乳头状瘤不成熟性湿疣(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乳头状不成熟性鳞化(也可视为不成熟性湿疣的同义语)扁平状不成熟性LSIL(罕见且对之现有争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指有棘细胞增生的乳头状病变(不是粘膜息肉)该表修改自Diagnostic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Pathology, edited by Crum CP and Lee KR, Saunders,2006. p298,Table 13.7 ***表3HSIL包括的病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IN2和中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CIN3和重度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角化的SIL有不成熟化生表型的SIL原位乳头状鳞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表修改自Crum CP 和Lee KR主编的Diagnostic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Pathology, edited Saunders,2006. p298,Table 13.72.子宫颈上皮内肿瘤/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组织学诊断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2.1熟悉移行带的组织学特点:CIN多发生在宫颈移行带,有一319例宫颈锥要标本研究显示,CIN仅3.1%发生于外宫颈,10%病变完全被宫颈内膜上皮包围,其余87%均位于移行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同期收治的39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将纳入研究组、对照组2个组别。
两组均行Hpv检查,观察患者的Hpv 病毒载量、Hpv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Hpv亚型阳性率、宫颈癌前病变与Hpv 的关系。
结果:研究组Hpv病毒载量675.24±58.49,高于对照组病毒载量97.62±36.48(P<0.05);官颈癌前病变患者Hpv16阳性率最高,为74.07%:研究组Hpv阳性率92.31%,高于对照组Hpv阳性率33.33%(P<0.05):Hpv病毒载量>100.00(回归系数0.76,OR值26.33)、Hpv阳性(回归系数为0.62,OR 值4.83)与宫颈癌前病变呈正相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pv病毒载量、Hpv阳性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标签:宫颈癌前病变;Hpv;阳性率
前言:作为临床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
近年来,宫颈癌患者群体逐渐趋向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
宫颈癌前病变对宫颈癌诊断、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
为了改善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本文将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39例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宫颈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相关性,现将整个研究流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同期收治的39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将纳入研究组、对照组2个组别。
纳入标准:(1)所有女性均月经正常;(2)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符合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排除24小时内有性生活的女性患者;(2)排除3天内阴道上药、冲洗或涂抹碘液、醋酸的患者。
对照组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38.2±3.5)岁。
研究组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37.1±3.3)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Hpv檢查方法:两组患者均行Hpv检查,确认女性3天内无阴道冲洗及上药,24小时内无性生活后,于女性月经后10-18天行Hpv检查:以一次性宫颈脱落细胞采集器置于女性阴道内,旋转四周并确认获取充足宫颈上皮细胞样本后,将其置于样本管内搅拌10-15次,放置于4摄氏度冰箱内保存,以备送检(宫
颈上皮细胞标本放置时间不宜超出两周)o检测工具选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Hpv检测试剂盒。
检测探针由19种不同的Hpv-DNA组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Hpv病毒载量。
观察两组Hpv阳性率,评分项包含阳性、阴性2种。
观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亚型阳性率,评分项包含Hpv16、Hpv18、Hpv58、其他4种。
观察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选用SPSS17.0软件。
相关性分析方法选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
如P<0.05,可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pv病毒载量对比
对照组病毒载量97.62±36.48,低于研究组675.24±5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1。
2.2 两组Hpv阳性率
对照组Hpv阳性率33.33%,低于研究组Hpv阳性率92.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2。
2.3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亚型阳性率
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Hpv16阳性率最高,为74.07%,Hpv18阳性率33.33%,Hpv58阳性率25.0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3。
2.4 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的关系
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病毒载量(>100.00)、Hpv阳性之间的相关性。
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Hpv病毒载量>100.00,回归系数0.76,OR值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回归系数为0.62,OR值4.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4。
3 讨论
宫颈癌的发生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干扰其家庭生活稳定性。
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治愈率较低,而宫颈癌早期治疗则可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宫颈癌前病变作为宫颈癌进展中的早期阶段,其临床表现以白带异味、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泛黄等为主[2]。
早期筛查宫颈癌前病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宫颈癌病死率。
研究证实,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
为了进一步验证Hpv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本研究将78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宫颈炎患者均匀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个组别,两组患者均行Hpv检查。
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Hpv病毒载量675.24±58.49、Hpv阳性率92.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宫颈炎患者的Hpv病毒载量97.62±36.48、Hpv阳性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Hpv16阳性率最高,为74.07%,Hpv18阳性率33.33%,Hpv58阳性率25.00%(P<0.05)o运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宫颈癌前病变与Hpv阳性、Hpv病毒载量(>100.00)的关系,结果显示,Hpv阳性、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呈正相关(P<0.05)。
因此,这种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结论:综上所述,Hpv阳性、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密切相关。
为了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应于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广泛推行Hpv 感染检查,对于检查结果提示Hpv病毒载量>100.00及Hpv阳性的患者,应给予跟踪监测,要求患者定期入院复查,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提升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万晓春,周晓燕,平波等.九价HPV疫苗所针对的高危型HPV亚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应用有效性的初步预测[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07):552-558
[2]朱佩强.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7,24(04):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