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精选5篇)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精选5篇)《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要求: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教学重点: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课前准备: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厂《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
通过学习,霍金那种向命运抗争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厂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鲁滨孙。
二、感知课文大意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说说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件事?讲的就是鲁滨孙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
(3)能够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运用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探讨鲁滨逊的性格成长历程。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2)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冒险、追求自由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
(3)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鲁滨逊的性格成长历程。
(2)探讨作品中的现实意义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关键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剖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
4.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阅读原著,熟悉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背景信息。
(3)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2)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思考作品中的关键问题,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过程。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9篇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鲁滨逊漂流记》教案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滨逊漂流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1一天,鲁滨孙在沙滩上,发现了人类的脚印和几堆人骨头。
经过仔细考察,他发现附近的海上,住着吃人的土人。
他非常害怕,只好格外地当心防备。
有一天,他听见一阵_声,接着发现一群吃人的土人驾着独木船,带着两个俘虏,来到荒岛的沙滩上,看样子要把这两个人活活吃掉。
他们燃起火炬,敲锣打鼓,呐喊跳舞。
鲁滨孙正在惊慌,只见其中被缚的一个人,忽然挣脱了束缚,向鲁滨孙这边跑来,鲁滨孙可怜这个人的遭遇,完全忘记了害怕,他冲上去“砰!砰!”几枪,就把那群土人吓跑了。
那逃来的人也是土人,不过是另一族的,鲁滨孙救了他,替他取了个名字叫星期五。
教他说话,叫他帮着做事,两人也渐渐可以谈话了。
有了星期五,鲁滨孙是何等的快活啊!不久,鲁滨孙和星期五又从吃人的土人那里救出两个人,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一个是航海遇难的欧洲人。
星期五父子团聚,非常快活,鲁滨孙也有说不出的高兴。
到了第28年,一天早晨,突然有一只英国大船经过孤岛,鲁滨孙既高兴又惊奇。
这只船上有些凶恶的水手企图伤害船长,夺取大船。
当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鲁滨孙和星期五赶到船上,他们与船长联合打败了那些叛徒,还把一些坏人留在岛上,以示惩罚。
鲁滨孙也由此结束了近30年的孤独生活,告别了无名岛,带着星期五,乘着那只大船,回到了他念念不忘的祖国——英国。
回到家乡一看,他的亲戚朋友,大部分都不在人世了。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
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因此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能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深入理解小说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学会分析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勇敢、坚毅和自学精神。
(2)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进取,追求自由和幸福。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笛福及其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2. 故事情节梳理:鲁滨逊的航海经历、荒岛生活、救星期五等。
3. 人物形象分析:鲁滨逊、星期五、大自然等。
4. 主题思想探讨:冒险精神、生存挑战、人性弱点等。
5. 现实意义阐述:面对困境,如何勇敢求生、自我成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情节的理解,人物性格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2. 难点:对小说现实意义的深入理解,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人物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小说现实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小说背景,阅读第一章。
2. 第2课时:阅读第二章,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第3课时:阅读第三章,讨论小说主题思想。
4. 第4课时:阅读第四章,分析星期五的人物形象。
5. 第5课时:阅读第五章,总结小说现实意义。
六、教学过程:1.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10课时。
2. 教学步骤:a.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b.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小说相关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情节和人物。
c.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通用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三篇)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通用《鲁滨逊漂流记》教案(三篇)如何写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通用一有一个英国的年轻人,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成为一名水手,开头了大海中的航行。
在一次大风暴中他流落到一个孤岛,只身活下来。
他面临各种各样的生存问题,甚至连个能与他说话的人也没有,但他毅然活了下来。
没有房屋,他自己建;没有食物,他自己种。
他还救了一个野人,与他一起生活。
在孤岛上生存了28年后,他靠着自己的才智与力气,奇迹般地回到了英国。
他就是倒霉而又幸运的鲁滨逊。
鲁滨逊不愿过那种平淡无奇的生活,而是怀着一颗追求幻想的心,到了荒岛上之后,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下来了,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战胜了自我和四周环境,实现了人生价值的精神,这就是我敬佩他的缘由了。
他在荒岛上的生活也是许多不服输的年轻人的幻想,当然也是我的幻想。
这部小说是的人生奋斗的缩影,也是文学名着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假如我是他,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的时候,我会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连续远航吗?不,假如可以选择的话,我不会去接受那布满困难和挫折的生活,由于我没有那份自信。
假如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叫每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我会像他那样不自暴自弃,重燃生的盼望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不行能像他那样因时顺变,乐观自救,由于我没有那种力量。
假如我是他,当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类开宴会时,我会像他那样英勇地站起来,在仅有一个助手的状况下同他们搏斗吗?不,我可能只敢躲在草丛里,祈祷他们不要发觉我,由于我没有那种胆识。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当一个人遭受不幸时,他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幸运的一面,好的一面,同时也应当考虑的更坏的状况,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自己的境况。
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当像鲁滨逊一样,临危不惧,英勇、顽强的去面对重重困难!如何写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通用二读了这本《鲁宾逊漂流记》让我深受感悟,首先我要先介绍这本书。
《鲁宾逊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进展初期作品,是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5篇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篇5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三(4)、(5),这两个班虽是重点班级,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物理科目比较薄弱,特别是(4)班,上课睡觉人数多,同学们不太爱学习,对高考的意识也不高。
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在30分以下占绝大多数,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高三第一轮复习选用的复习教材,用三维设计。
优点:教材中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都有比较详细的解答,如果教师不够时间讲练习时,学生就可以较方便的自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与讲解都很详细,学生在以后的自己复习时,可以很好地使用。
不足:部分例题、练习的难度过大,不太适合本校的学生,所以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题目讲,和让学生做。
三、教学目标:⑴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⑵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常见的计算题目,能够较为清晰地进行解答;⑶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四、教学研究:积极参加物理教研备课组的每次活动,从中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探讨有关的教学问题,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本学期力争外出听课学习,还要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
整理一份适合本校高三学生复习用的练习题,为以后的高三教学省下宝贵的时间。
发表一篇校级以上的教学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五、工作方法与措施:1、重视主干知识,强化学科内综合,同时兼顾非主干知识。
一轮复习突出物理学的主干知识,其中包括运动规律、牛顿定律、机械能、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
强化学科内综合,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综合点往往表现为:(1)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和能量转化的综合;(2)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3)从运动和力、能量观点分析解决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4)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4篇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
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着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着读一读。
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