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赵国君主世系表

【周】赵国君主世系表
【周】赵国君主世系表

【周】赵国君主世系表

赵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国君嬴姓、赵氏。

前403年,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前260年赵孝成王时,由于君王昏庸,赵国势力衰弱。

秦国派武安君白起为将,以王龁为副将,用计使赵国换掉廉颇而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在长平之战中40万赵军投降。而白起怕降军造反而把全部士卒坑杀,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前222年代王降秦,赵国亡。

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赵烈侯

赵籍

前408年—前400年赵武公

前399年—前387年赵敬侯

赵章

前386年—前375年赵成侯

赵种

前374年—前350年赵肃侯

赵语

前349年—前326年赵武灵王

赵雍

前325年—前299年赵惠文王

赵何

前298年—前266年赵孝成王

赵丹

前265年—前245年赵悼襄王

赵偃

前244年—前236年赵幽缪王

赵迁

前235年—前228年

代王嘉

赵嘉

前227年—前222年

古代韩国历朝历代帝王世系

檀君朝鲜(实属传说):公元前2333年—公元前238年王俭(檀君) 扶娄 嘉勒 乌斯丘 丘乙 达门 翰栗 于西翰 阿述 鲁乙 道奚 阿汉 屹达 古弗 代音 尉那 余乙 冬奄 侯牟苏 固忽 苏台 索弗娄

延那率那邹鲁豆密奚牟摩休奈休登口邹密甘勿奥娄门沙伐买勒麻勿多勿豆忽达音音次乙于支勿理丘勿

普乙 古列加 箕子朝鲜:约公元前1122 年—公元前194年 箕子子胥余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1082年庄恵王子松在位时间:公元前1082年—公元前1057年敬孝王子询在位时间:公元前1057年—公元前1030年恭贞王子伯在位时间:公元前1030年—公元前1000年文武王子椿在位时间: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972年 太原王子礼在位时间:公元前972年—公元前968年 景昌王子庄在位时间:公元前968年—公元前957年 兴平王子捉在位时间:公元前957年—公元前943年 哲威王子调在位时间:公元前943年—公元前925年 宣恵王子索在位时间:公元前925年—公元前896年 谊襄王子师在位时间:公元前896年—公元前843年 文恵王子炎在位时间:公元前843年—公元前793年 盛徳王子越在位时间:公元前793年—公元前778年 悼怀王子职在位时间: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76年 文烈王子优在位时间:公元前776年—公元前761年 昌国王子睦在位时间:公元前761年—公元前748年 武成王子平在位时间:公元前748年—公元前722年

贞敬王子阙在位时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03年乐成王子怀在位时间: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75年孝宗王子存在位时间: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58年天老王子孝在位时间:公元前658年—公元前634年修道王子立襄在位时间:公元前634年—公元前615年徽襄王子通在位时间:公元前615年—公元前594年奉日王子参在位时间:公元前594年—公元前578年徳昌王子仅在位时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60年寿圣王子翔在位时间: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19年英杰王子藜在位时间:公元前519年—公元前503年逸民王子冈在位时间:公元前503年—公元前486年济世王子混在位时间:公元前486年—公元前465年清国王子璧在位时间:公元前465年—公元前432年导国王子澄在位时间:公元前432年—公元前413年赫圣王子骘在位时间:公元前413年—公元前385年和罗王子谓在位时间: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69年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 东明王高朱蒙B.C.37—B.C.20 琉璃王高类利B.C.19—17 太武神王高无恤18—43 闵中王高解邑朱44—47 慕本王高解忧48—52 太祖大王高宫53—45 次王高遂成146—164 新王高伯固165—178 故国川王高男武179—196

汉朝皇帝世系图

汉高祖 刘邦 前 256-前 202-前 195 汉惠 帝 齐悼惠王 刘肥 前 221-前 189 刘盈 前 210前 195前 188 后少 帝 城阳景王 刘章 前 200-前 177 前少帝 ?-前 188-前 184 刘弘 前 192前 184前 180 梁共 城阳恭王 刘喜 ?-前 144 长沙定王 刘发 ?-前 127 汉武帝 刘彻 前 157-前 141前 87 王 刘买 ?-前 136 梁平 王 刘襄 ?-前 96 梁贞 海昏侯 城阳敬王 刘义 ?-前 110 舂陵戴侯 刘熊渠 悼皇考 刘外 刘进 前 113-前 91 刘贺 前 92前 74前 59 王 刘毋 伤 ?-前 85 汉景帝 刘启 前 188-前 157前 141 梁孝 王 刘武 ?-前 144 汉文帝 刘恒 前 202前 180前 157 高后吕雉
昌邑哀 城阳顷王 刘延 ?-前 118 舂陵节侯 刘买 戾太子 刘据 前 128-前 91 王 刘髆 ?-前 86
汉昭帝 刘弗陵 前 94-前 87-前 74

梁敬 城阳惠王 刘武 ?-前 97 刘利 刘回 汉宣帝 刘询 前 91-前 74-前 49 王 刘定 国 ?-前 45 梁夷 汉元帝 城阳荒王 刘顺 刘子张 刘钦 ?-3 刘奭 前 75-前 49-前 33 楚孝王 刘嚣 ?-前 25 东平思王 刘宇 ?-前 20 王 刘遂 ?-前 39
汉成 帝 更始帝 刘玄 ?-23-25 汉光武帝 刘秀 前 6-25-57 刘骜 前 51前 33前7 汉哀帝 刘欣 前 27-前 7前1 严乡侯 广戚侯 刘显 刘信 ?-7 恭皇 刘康 ?-前 23 中山孝王 刘兴 ?-前 8 广戚炀 侯 刘勋 东平炀王 刘云 ?- 前 4
梁荒 王 刘嘉 ?-前 24
式节侯 刘宪
式侯 刘萌
汉明帝 刘庄 28-57-75
汉平帝 刘衎 前 9-前 1-6
梁王 刘立 ?-3
刘盆子 10-25-27?
汉章帝 刘炟 57-75-88
孺子 刘婴 5-6-8-2 5 济北 惠王 刘寿 ? -120 北乡 刘雄 孝崇皇 刘翼 孝元皇 刘淑 孝穆皇 刘开 ?-132
刘永 ? -25-2 7 刘纡
千乘贞王 刘伉 ?-93
孝德皇 刘庆 78-107
汉和帝 刘肇 79-88-10 5
乐安夷王 刘宠 ?-122
汉安帝 刘祜 94-106-12 5 汉顺帝 刘保
汉殇帝 刘隆 105-106
侯 刘懿 ? -125
勃海孝王 刘鸿
刘弘

远古帝王世系表

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又称盘古,混沌氏。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 —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 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传78帝,记2717年) —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前7707—前7653年。女,风姓。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伏羲之妹) —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女,姓风) —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女,姓风) —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 —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女,姓风) —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男,姓风,名挚) —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女,姓风) —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女,姓风) —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男,姓风) —印枪(公元前7403—前7361年。女,姓风) —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女,姓风,号大庭氏) —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女,姓风) —随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男,姓风) —伏显(公元前7224—前7191年。女,姓风,号柏皇氏) —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女,姓风) —郁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女,姓风) —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女,姓风) —象团(公元前7085—前7024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象伟(公元前7024—前6990年。女,姓风,号中央氏) —节触(公元前6990—前6955年。女,姓风) —伏案(公元前6955—前6931年。女,姓风) —曲秦(公元前6931—前6896年。女,姓风) —随秦(公元前6896—前6871年。女,姓风) —晁安(公元前6871—前6856年。男,姓风,号伏羲氏) —伏安(公元前6856—前6826年。女,姓风,号栗陆氏) —起望(公元前6826—前6801年。女,姓风) —河圭(公元前6801—前6732年。女,姓风) —圭嬜(公元前6732—前6666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夏: (前2070—前1600),禹(姒文命)始建国,亡于商。姒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帝禹建立夏朝时所定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帝禹迁都;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帝启迁都…… 1、夏禹45年 2、帝启2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 6、少康21年 7、帝杼17年;

8、帝槐44年9、帝芒l8年lO、帝泄21年l1、不降59年; l2、帝扃2l年l3、帝廑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 皋l1年; l6、帝发l1年17、履癸52年。商: 商王朝(前1600—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灭夏建立王朝; 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迁殷后又称为殷朝(前1300—前1046),亡于周。 其实在之前的几百年,子契因为随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 从此商先后作为虞、夏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成为商朝。商朝首都也特别多,这里说商王朝建立以后的三个著名都城: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高祖太武王成汤迁都; 殷(今河南安阳):世祖文成王盘庚迁都; 朝歌(沬,今河南淇县),武祖烈王武乙迁都。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 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 1.西周王朝(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灭商建立王朝,结束于犬戎。 在此之前,后稷姬弃被虞舜封于邰,作为虞、夏、商的诸侯国。 此后,一度改国号豳(邠,今陕西郴县),至太王(文王的父亲)时期才改国号周。 周在成为王朝之前也数次迁都,灭商后以镐京(西都宗周,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为首都。 不久,成王(姬诵)又以洛邑(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陪都。 2.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迁国,亡于秦。 东周起先以陪都王城(洛邑/河南,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首都; 后来,又以成周(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为都城,实际上两座城都在今天的洛阳内。西周:

东周列国国君主世系表(一)

东周列国国君主世系表(一) 世界大历史关注为什么抖音美女那么多,今天终于知道答案了[呲牙]秦国的青少年时代:从“秦晋之好”到“秦晋争霸”东周列国国君世系表(三)郑、鲁篇东周列国国君世系表(二)韩、赵、魏篇(一)周、晋、楚、齐、秦篇世界大历史2018-05-01 17:56:45东周国君世系周平王,幽王子,在位51年。周桓王,平王孙,在位23年。周庄王,桓王子,在位15年。周僖王,庄王子,在位5年。周惠王,僖王子,在位25年。周襄王,惠王子,在位33年。周顷王,襄王子,在位6年。周定王,顷王子,在位21年。周简王,定王子,在位14年。周灵王,简王子,在位27年。周景王,灵王子,在位20年。周敬王,景王子,在位42年。周元王,敬王子,在位7年。周贞定王,元王子,在位28年。周哀王,贞定王子,在位3月。周思王,哀王弟,在位5月。周考王,思王弟,在位15年。周威烈王,考王子,在位24年。周安王,威烈王子,在位26年。周烈王,安王子,在位10年。周显王,烈王弟,在位48年。周慎靓王,显王子,在位6年。周赧王,慎靓王子,在位59年。被秦昭襄王灭掉。晋国国君世系晋文侯,晋穆侯子,在位35年。晋昭侯,晋文侯子,在位7年。被大臣潘父及曲沃桓叔谋杀。晋孝侯,晋昭侯子,在位15年。被曲沃庄伯谋杀。晋鄂侯,晋孝侯子,在位6年。晋哀侯,

晋鄂侯子,在位9年。被曲沃武公生擒。晋小子侯,晋哀侯子,在位4年。被曲沃武公诱杀。晋侯缗,晋哀侯弟,在位28年。被曲沃武公灭掉,晋国实现统一。晋武公,前为曲沃武公,在位时间共39年。晋献公,晋武公子,在位26年。晋奚齐,晋献公子,在位1个月。被里克杀死。晋姬卓,晋献公子,在位1个月。被里克杀死。晋惠公,晋献公子,在位14年。被秦穆公拥立。被秦军败于韩原。晋怀公,晋惠公子,在位1个月。被秦穆公杀死。晋文公,晋献公子,在位9年。被秦穆公拥立。败楚军于城濮。晋襄公,晋文公子,在位7年。晋灵公,晋襄公子,在位14年。被赵穿杀死。晋成公,晋襄公弟,在位7年。晋景公,晋成公子,在位19年。晋厉公,晋景公子,在位8年。被栾书、中行偃杀死。晋悼公,晋襄公重孙,在位15年。晋平公,晋悼公子,在位26年。晋昭公,晋平公子,在位6年。晋顷公,晋昭公子,在位14年。晋定公,晋顷公子,在位37年。晋出公,晋定公子,在位17年。被智、赵、韩、魏四卿驱逐。晋哀公,晋昭公重孙,在位18年。晋幽公,晋哀公子,在位18年。被盗贼杀死。晋烈公,晋幽公子,在位27年。晋孝公,晋烈公子,在位17年。晋静公,晋孝公子,在位2年。被赵、韩、魏三国废黜。楚国国君世系楚武王,在位51年。楚文王,武王子,在位12年。楚庄敖,文王长子,在位3年。被成王谋杀。楚成王,文王次子,在位46年。被穆王

中华远古帝王世系

中华远古帝王世系 中华儿女又称炎黄子孙,“炎黄”指的就是炎帝和黄帝。许多人都误以为炎帝和黄帝只是两个人。其实不然,炎帝和黄帝都是远古时代一个阶段政权的代称。 中国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三皇五帝”时代。近百年来大量的考古数据证明,中国的文明史早在公元前一万年至前九千年时就已经存在了,远不止所谓的上下五千年。 二十世纪末,王大有等一批学者勇敢的投身于中国远古史的研究,他们结合田野考古并从多学科领域对远古史进行了艰苦的考证,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初步理出了中国远古文明的脉络,我们终于看到了恢复中国远古文明历史的一线曙光。 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又称盘古,混沌氏。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 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距今约三万年时,居住在昆仑山上的燧人氏族团因雪线下移,被迫分两路转移。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为燧人氏苗蛮集团(黑虎支);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为燧人氏伏羲集团(白虎支和牛羊支)。伏羲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成为各地氏族联盟公认的领袖。女娲氏与伏羲氏同属于伏羲族团,为两个世代联姻的族系。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形成了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传78帝,记2717年)。 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前7707—前7653年。女,风姓。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伏羲之妹)—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女,姓风)—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女,姓风)—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女,姓风)—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男,姓风,名挚)—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女,姓风)—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女,姓风)—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男,姓风)—印枪(公元前7403—前7361年。女,姓风)—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女,姓风,号大庭氏)—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女,姓风)—随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男,姓风)—伏显(公元前7224—前7191年。女,姓风,号柏皇氏)—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女,姓风)—郁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女,姓风)—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女,姓风)—象团(公元前7085—前7024年。女,姓风,号伏羲氏)—象伟(公元前7024—前6990年。女,姓风,号中央氏)—节触(公元前6990—前6955年。女,姓风)—伏案(公元前6955—前6931年。女,姓风)—曲秦(公元前6931—前6896年。女,姓风)—随秦(公元前6896—前6871年。女,姓风)—晁安(公元前6871—前6856年。男,姓风,号伏羲氏)—伏安(公元前6856—前6826年。女,姓风,号栗陆氏)—起望(公元前6826—前6801年。女,姓风)—河圭(公元前6801—前6732年。女,姓风)—圭嬜(公元前6732—前6666年。女,姓风,号伏羲氏)—泰望(公元前6666—前6631年。女,姓风,号骊连氏)—施公(公元前6631—前6598年。男,姓风)—团良(公元前6598—前6554年。男,姓风)—冠象(公元前6554—前6515年。男,姓风)—团伏(公元前6515—前6477年。男,姓风)—伏义(公元前6477—前6450年。女,姓风,号赫胥氏)—娍义(公元前6450—前6415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秦——清) 一、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随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梁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历三帝,共统治15年 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十二年秦二世胡亥(公园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三年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214年 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十二年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汉高后吕雉(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80年)在位八年(注:吕雉挟汉少帝称制)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在位二十三年年号:前元、后元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前元、中元、后元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 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在位十三年 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在位二十五年 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在位二十六年 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在位六年 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 汉平帝刘衎(公元1年——公元5年)在位五年 年号:元始 汉孺子婴(公元6年——公元8年)在位三年 年号:居摄、初始 新朝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在位十四年 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淮阳王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三年 年号:更始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十三帝,共统治196年 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三十三年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汉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5年)在位十八年 年号:永平

五代十国帝王世系

五代十国帝王世系表 五代世系表: 后梁(907——923) 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1)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晃(又名朱温) 生卒:852——912.6 61岁在位:907.4——912.6 年号:开平(907.4——911.4)乾化(911.5——912) 被子朱友珪(次子)杀 (2)后梁郢王朱友珪 生卒:?——913.2 ?岁在位:912.6——913.2 年号:凤历(913.1——913.2)自杀 (3)后梁末帝朱友贞(朱友珪三弟) 生卒:888——923.10 36岁在位:913.2——923.10 年号:乾化(913.2——915.10)乾化(915.11——921.4)龙德(921.5——923.10)自杀后唐灭后梁后梁亡 后唐(923——936) 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1)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 生卒:885——926.4 42岁在位:923.4——926.4 年号:同光(923.4——926.4)国乱被射杀 (2)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嗣源(又名李亶)(兄) 生卒:866——933.11 68岁在位:926.4——933.11 年号:天成(926.4——929.1)长兴(930.2——933.11) (3)后唐闵帝李从厚(子) 生卒:914——933.4 20岁在位:933.12——934.4 年号:应顺(934.1——934.4)被废杀 (4)后唐末帝李从珂(李从厚之弟) 生卒:886——936.11(闰) 51岁在位:934.4——936.11(闰)

年号:清泰(934.4——936.11[闰] 国亡自焚后晋灭后唐后唐亡后晋(936——946) 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1)后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生卒:892——942.6 51岁在位:936.11——942.6 年号:天福(936.11——942.6) (2)后晋出帝石重贵(侄) 生卒:914——964 51岁在位:942.6——946.12 年号:天福(942.6——944.6)开运(944.7——946.12) 出降,为契丹所虏契丹灭后晋后晋亡 后汉(947——950) 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1)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 生卒:895——948.1 54岁在位:947.2——948.1 年号:天福(947.2——947.12)乾祐(948) (2)后汉隐皇帝刘承祐(子) 生卒:931——950 20岁在位:948.2——950.11 年号:乾祐(949——950)被乱军所杀 (3)后汉湘阴公刘赟(堂弟) 生卒:?——951 ?岁在位:950.11——950.12 年号:乾祐(950) 被俘,于次年被杀后周灭后汉后汉亡 后周(951——960) 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1)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 生卒:904——954.1 51岁在位:951.1——954.1 3年 年号:广顺(951——953)显德(953) (2)后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侄,收为养子) 生卒:921——959.6 39岁在位:954.1——959.6 5年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唐朝和武周618年—907年武周之前的唐朝618年—690年 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年-649年贞观627年-649年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年-683年永徽650年-655年 显庆656年-661年 龙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干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开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年,(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684年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年,(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84年-705年 光宅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 载初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84年-705年 天授690年-692年 如意692年 长寿692年-694年 延载694年 证圣695年 天册万岁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696年 万岁通天696年-697年 神功697年

圣历698年-700年 久视700年 大足701年 长安701年-704年 唐朝复辟705年—907年 中宗(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见684年,) 705年-710年神龙705年-707年 景龙707年-710年 少帝李重茂710年唐隆710年 睿宗(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见684年,) 710年-712年景云710年-711年 太极712年 延和712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年-756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 天宝742年-756年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年-762年至德756年-758年干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1年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年-779年宝应762年-763年 广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历766年-779年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780年-805年建中780年-783年 兴元784年 贞元785年-805年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年永贞805年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806年-820年元和806年-820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年-824年长庆821年-824年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24年-826年宝历824年-826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26年-840年宝历826年 大和827年-835年 开成836年-840年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40年-846年会昌841年-846年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846年-859年大中847年-859年

10卫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xx君主世系图 南北部与xx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乱后,封其同母少弟康叔于卫。康叔初封在康国(今河南禹县西北),康叔封此国号曰卫,即取旧地为名。金文中常见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治理得很成功。卫国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这样,卫国实际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统治。周厉王之前,卫国的历史少见记述。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卫武公时一度强盛,为诸侯首领之一。 进入东周时期后,卫国由于内乱频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卫懿公被狄人所杀,卫也失国,仅剩五千遗民在宋、郑等国的资助下寄居于曹(河南滑县东)。依赖齐桓公的援助,前659年迁卫于楚丘(河南浚县东),重新建国,方才得以续存,从此沦为小国。卫文公时,国力有所恢复。卫成公元年(前629年),卫为避狄人侵扰,又迁帝丘(河南濮阳),经百年休养生息,经济始现繁荣。 春秋晚期,卫国孙氏、宁氏专权,君臣关系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卫庄公蒯聩与卫出公辄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进入战国,卫已衰败,夹在赵、魏、齐、楚之间茍延残喘。前343年,魏废姬姓卫君改立卫灵公的别支后裔子南氏为卫君。前254年,卫终于被魏国兼并,成为其附庸。 前252年,魏杀怀君改立女婿元君为卫君。前241年,秦攻魏,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立姬姓后代卫君角为卫君,并将其迁到野王县(河南沁阳),卫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灭亡。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xx君主 1.xx

高句丽历代帝王世系表

高句丽历代帝王世系表 (1)东明王朱蒙———(2)琉璃王类利—┬—(3)大武神王———(5)慕本王-37— -19 -19—18 │ 18—44 48—53 │ ├—(4)闵中王 │ 44—48 │ └—再思—┬—(6)太祖王高宫 │ 53—146 │ ├—(7)次大王高遂成 │ 146—179 │ └—(8)新大王高伯固—┬—(9)故国川王高男武 165—179 │ 179—196 │ └—(10)山上王高延优—┐ 196—227 │ ┌———————————————————————————————————————————————————————————————————┘ │ └—(11)东川王高位宫———(12)中川王高然弗———(13)西川王高药虑—┬—(14)烽上王高相夫 227—248 248—270 270—292 │ 292—300 │ └—咄固———(15)美川王高乙弗—┐ 300—331 │ ┌———————————————————————————————————————————————————————————————————┘ │ └—(16)故国原王高钊—┬—(17)小兽林王高邱夫 331—371 │ 371—384 │ └—(18)故国壤王高伊连———(19)广开土王高谈德———(20)长寿王高巨链———助多—┐ 384—391 391—413 413—491 │ ┌———————————————————————————————————————————————————————————————————┘ │ └—(21)文咨王高罗云—┬—(22)安藏王高兴安

周朝君主世系

少典 ┃ 黄帝(姬轩辕) ┣━━━━━━━━┓ 少昊(即玄嚣) 昌意 ┃┃ 蟜极颛顼(又名乾荒) ┣━━━━━━━━━━━━━━━┳━━━━━━━━━━━━┓ 帝喾(名姬夋,又名姬夒或姬夔) 挥公(又称张挥,张姓始祖) 业父(大业的父亲,伯益的祖父) ┣━━━━━━━━━━━━━━━┳━━━━━━━━┳━━┳━━━━┳━━━━━┓ 弃(又称后稷,周部族首领) 台玺(周部族首领) 契尧(帝尧) 挚(帝挚) 陶父(皋陶的父亲) ┃┃┃ 不窋(kū,周部族首领) 叔均(周部族首领) 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 ┃ 鞠(姬鞠,周部族首领) ┃ 公刘(周部族首领) ┃ 庆节(周部族首领) ┃ 皇仆(周部族首领) ┃ 差弗(周部族首领) ┃ 毁隃(周部族首领) ┃ 公非(周部族首领) ┃ 高圉(周部族首领) ┃ 亚圉(周部族首领) ┃ 公叔祖类(周部族首领) ┃ 周太王(又称古公亶父,本名姬亶,周部族首领、西伯) ┣━━━━━━━━━━━━━━━━━━━━┳━━━━━━━━━━━┓ 周王季(姬历,也称季历,周部族首领、西伯) 虞仲(吴仲雍,吴国君主) 泰伯(吴泰伯/吴太伯,吴国君主) ┣━━━━━━━━━━━━━━━━━━━━━━━━━━━┳━━━━━━━━┓ 周文王(姬昌,姬历之子,周部族首领、西伯,史称西伯昌) 虢仲(西虢国君主) 虢叔(东虢国君主) ┣━━━━━━━━━━━━━┳━━┳━━┳━━┳━━━┳━━┳━━┳━━┳━━┳━━┳━━┳━━┓ 周武王(姬发,周朝开国君主) 伯邑考姬鲜姬旦姬度姬振铎姬武姬处姬封姬载姬郑姬绣姬高 ┣━━━━━━━┳━━━━━┳━━━━━━━┳━━━━━━━┳━━━━━━━━┓ 周成王(姬诵) 姬虞(叔虞) 姬某(邘国君主) 姬某(应国君主) 姬某(韩国君主) 大姬(嫁陈胡公) ┃ 周康王(姬钊) ┃ 周昭王(姬瑕) ┃ 周穆王(姬满) ┣━━━━━━━━━┓

明朝藩王世系列表

明朝藩王列表(鲁王系) 鲁国 明朝鲁国诸王编辑 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府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鲁荒王朱檀朱元璋、庶十子1370年—1389年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 鲁靖王朱肇煇朱檀、庶一子1403年—1466年永乐元年袭封。成化二年薨。 鲁惠王朱泰堪朱肇辉、嫡一子1467年—1473年成化三年袭封。九年薨。 鲁庄王朱阳铸朱泰堪、嫡一子1476年—1523年成化十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 鲁怀王朱当漎朱阳铸、嫡一子追封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諡怀简。以孙观 袭封。追封王,改諡曰怀。 鲁悼王朱健杙朱当漎、嫡一子追封弘治十六年封世孙。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观袭封。追封王,諡曰悼。 鲁端王朱观朱健杙、嫡一子1528年—1549年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鲁恭王朱颐坦朱观、庶一子1551年—1594年初封宝庆王。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 鲁温肃世 子朱寿朱颐坦、嫡一子 不知何年封世子。隆庆三年 卒。无子。 鲁敬王朱寿鏳朱颐坦、庶六子1596年—1600年初封富平王。万历二十四年袭封。二十八年薨。无子。 鲁宪王朱寿鋐朱颐坦、庶七子1601年—1636年初封常德王。万历二十九年进封。崇祯九年薨。无子。 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庶九子1636年—1639年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 鲁安王 (鲁孝王)朱以派朱寿镛、嫡一子1640年—1642年 崇祯十三年袭封。十五年, 大清兵破兖州,自缢。 鲁王朱以海朱寿镛、五子1644年—1662年崇祯十七年袭封,寻寄居台州,既监国於绍兴。清顺治三年六月,王师渡浙,以海

航海,依郑成功。十一年病故於金门。 鲁世子朱弘?朱以海、一子隆武元年八月封世子。二年六月薨。 鲁世子朱弘枬朱以海、二子永历三年八月封世子。五年,舟山陷,申人毅挟之,不知所踪。 鲁王朱弘桓朱以海、八子1662年后—1683年永历十七年二月生。不知何年袭封。三十七年,降清,内徙於山西。 钜野国 明朝钜野国诸王编辑 宣德二年(1427年)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钜野僖顺 王 朱泰墱朱肇煇、嫡二子1427年—1464年宣德二年封。天顺八年薨。 钜野恭定 王朱阳蓥朱泰墱、嫡一子1469年—1505年 成化五年袭封。弘治十八年 薨。 钜野庄宪 王朱当涵朱阳蓥、嫡一子1506年—1529年 正德元年袭封。嘉靖八年 薨。 钜野端肃 王朱健櫏朱当涵、庶一子1531年—1555年 嘉靖十年袭封。三十四年 薨。 钜野惠荣 王朱观燖朱健櫏、庶一子1557年—1572年 嘉靖三十六年袭封。隆庆六 年薨。无子,除。 钜野王朱寿1645年—1646年隆武中袭封。二年十二月薨。 邹平国 明朝邹平国诸王编辑 宣德四年(1429年)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邹平庄靖 王 朱泰塍朱肇煇、嫡三子1429年—1464年宣德四年封。天顺八年薨。 邹平恭懿 王朱阳鎕朱泰塍、庶一子1467年—1509年 成化三年袭封。正德四年 薨。 邹平庄定朱当潩朱阳鎕、庶一子1514年—1539年正德九年袭封。嘉靖十八年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上古——周)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 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 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 制社会。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 夏启姒启在位29年 太康在位29年 仲康在位13年 相在位28年 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 少康在位21年

杼在位17年 槐在位44年 芒在位18年 泄在位21年 不降在位59年 扃在位21年 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 孔甲在位31年 皋在位11年 发在位11年 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 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 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 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 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 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 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 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 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 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 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 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 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 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 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 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 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 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 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 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 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 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 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 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 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 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 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 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

越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14越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 仔细校对,无错误) 越国君主世系简介 越国君主世系图 越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位于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 史书称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后裔,国君为姒姓。但根据考古学上的发现,越国更可能是继承自太湖地区的马桥文化,是古代越族人所建立的国家。 越国前期的核心统治区域主要在今天的浙江省诸暨、东阳、义乌和绍兴周边地区,其早期都城即在该区域内迁移,定都会稽。前473年,越国灭吴国后,势力范围一度北达江苏,南入闽台,东濒东海,西达皖南、赣东,雄踞东南。 卧薪尝胆 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

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使越国强大起来,并最终找准时机,灭掉了吴国。 称霸 勾践平定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衰亡 前312年,在秦国、韩国、魏国与楚国、齐国对峙的时候,楚国派遣大批军队包围秦兵于曲沃和商于。越王在这个时候派使者以“乘舟”、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送给魏国以支持魏国。这些水战所需的军用物资运输到魏都大梁,一定要从长江经邗沟,再经淮水和鸿沟,可推断出当时邗沟和淮水仍然在越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此时越王原要伐齐国,经齐王使人游说越王,越不攻齐而攻楚,被楚打败。 因此楚国图灭亡越国,消除后顾之忧。这样做,也能扩

鲁国君王世系

鲁国君王世系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孟孙氏,又称仲孙氏、孟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孙氏、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鲁三桓’。 鲁国自鲁僖公以后,三桓世为鲁卿,执掌国政,其中以季孙氏在三桓中实力最强。三桓互相矛盾又有共同利益,对鲁国的历史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鲁宣公时发动政变,驱逐了意图消灭三桓影响,恢复鲁君威信的公孙归父(东门襄仲之子,鲁庄公之孙),三桓共掌鲁国政事。至鲁昭公时期(前541年─前510年),三桓将鲁公室的土地财产、军队及人口瓜分,并由三桓进贡以供养鲁君。鲁昭公到后期无法容忍三桓,在前517年与三桓交恶的郈氏合作对抗三桓却失败,鲁昭公被迫出走,七年后死在齐国,三桓立昭公弟为鲁定公,到鲁哀公、鲁悼公、鲁元公时期,鲁国国君始终无法摆脱三桓的专政。直到鲁穆公时期(前415年-前383年),鲁国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重新确立了鲁公室的权威。叔孙氏和孟孙氏先后亡于齐国,而季孙氏则据其封邑费、卞,独立成为了费国。 三桓由来鲁庄公、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的儿子,庆父、叔牙和季友分别是鲁国势力最大、专权时间最长的三大世家孟孙氏、叔孙氏和季氏的始祖,因此三大家族又被称为“三桓”。前662年,庄公临死前欲立庶子般(或作斑)为嗣君,叔牙建议立庆父,季友则支持立般,季友以庄公之名逼叔牙饮毒酒自杀,立叔牙的长子公孙兹为叔孙氏。鲁庄公死后,公子般继位,庆父与庄公夫人哀姜杀死鲁君子般,赶走季友,立叔姜(哀姜之妹)之子公子启方,是为鲁闵公。前660年,庆父又与哀姜谋杀闵公,想自立为君。庆父不得人心,逃到莒国。季友与闵公之弟公子申回国,立公子申为鲁僖公。季友贿赂莒国使莒国送回庆父,庆父自缢。鲁僖公元年(前659年),季友担任正卿司徒,并赐以汶阳之田。季友以齐国为依托,在鲁国执政长达十六年之久。 周公,姬姓,周氏,名旦,谥文,又称周公旦、叔旦、周旦,周文公。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为“文宪王”,后世多称其为“元圣”。 1.伯禽(前1043-前998年),生年月不详,姬姓,亦称禽父。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君主,周公旦长子。《史记》记载就任年在周公东征,即成王元年(约前1042年)。周公东征之后,周成王将商朝遗民六族和泰山之南的原奄国土地、人民封给周公,为鲁国。由于周公需要留在朝中,因此派其长子伯禽赴鲁国就任。伯禽到任之后,在齐太公的齐国军队支援下平定了淮夷和徐戎的叛乱,奠定了周朝在淮河以北地区的统治。在进军过程中,伯禽在费地作《费誓》激励士気,这篇文辞被记记载在尚书之中。伯禽与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以及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春秋时期的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伯禽

[世系] 夏朝帝王世系表

[世系] 夏朝帝王世系表 2004-11-15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夏禹: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启:在位29年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太康:在位29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在位13年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相:在位28年 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少康:在位21年 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杼:在位17年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槐:在位44年 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芒:在位18年 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泄:在位21年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在位59年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扃:在位21年 扃,不降的弟弟。 廑:在位21年 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孔甲:在位31年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