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
怎么赏析重点句子

怎么赏析重点句子赏析重点句子。
在文学作品中,重点句子往往是作者用心铺陈的精华所在,它们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以怎么赏析重点句子为标题,探讨赏析重点句子的方法和意义。
一、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
这包括句子的结构、词语的含义以及句子所表达的基本思想。
只有对句子的表面意思有清晰的理解,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深层含义。
例如,莎士比亚的名篇《哈姆雷特》中有一句经典的句子,“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探讨生存的问题,但其实是在探讨人生的意义和抉择。
只有理解了句子的表面意思,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
二、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
其次,要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句子更加生动和深刻。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作天上的水,表达了诗人对黄河壮丽气势的赞美。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情感。
三、考察句子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
除了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和修辞手法,还要考察句子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
句子所处的语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都会对句子的含义产生影响,只有了解这些背景和用意,才能真正领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有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对湘江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
了解了句子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内涵。
四、联系作品整体进行赏析。
最后,要将句子与整个作品联系起来进行赏析。
句子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通过对句子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有一句“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它发生在一个神奇的年代。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句含意与赏析句子辨析

现代文阅读总结——理解语句含意VS赏析句子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对文中“重点语句”的考查为100%。
然而,有不少不少解答此类问题时写了半天,答不到点上,既浪费时间又不得分。
为此我们结合我们做过的有关试题进行一下简要辨析。
第一类:解释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或如何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旧题回顾】1、《枪口下的人格》题目: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2分)参考答案:⑴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
⑵表现了霍夫曼复姓的人性。
2、《何容何许人也》题目:“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6分)参考答案:①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②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
③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
④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3、《被时间决定的讲述》题目: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4 分)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
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参考答案:从劈柴的细节可以看出,农村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不变。
4、《十月,山楂红了》题目: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1)李嫂的笑声成了山楂树特殊的养分。
(2)带着对山楂树别样的情怀,我来到山楂树的近前。
参考答案:.(1)“笑声”写出了李嫂乐观的人生态度,“养分”写出了李嫂对山楂树的精心呵护,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李嫂乐观精神的赞美。
(2分)(2)“别样的情怀”有对李嫂深情的怀念,也含有从李嫂身上受到的精神鼓舞。
作者正是带着这种特殊的情感观赏山楂,才有了下面的人生感悟。
(2分)【技巧点拨】所谓“含意”是指言语含有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非明示信息(字面意思)。
《石榴》重点句子赏析

《石榴》一课的重点句子赏析: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
(如果改成比喻句:“太阳越来越厉害,树冠长得像伞盖一样……”)赏析:原句综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石榴写得有情有义、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树的喜爱之情,而改后只有比喻修辞手法,失去了原文所具有的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效果,也不能表达作者对石榴树的喜爱之情。
2、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赏析:这一句总领全文,通过对比,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不畏炎阳;“最可爱”三字集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感情。
3、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奇特挺拔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赏析: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树、杨柳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了石榴的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4、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如果改成比喻句:秋天来了,石榴裂开了,露出像皓齿一样的子实。
)赏析:原句综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样子,语言准备传神而又生动活泼,更加突出了石榴的可爱。
而改后的比喻句,失去了语言的生动传神,更不能表现石榴的可爱。
5、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
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赏析:这个比喻句是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
“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作者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表现了十六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6、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说说红色部分的深刻含义。
)答:强调了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暗示着石榴所具有的不怕威压的精神正是对中华民族宝贵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行路难其一翻译重点句子赏析

行路难其一翻译重点句子赏析《行路难其一》是晚唐伟大诗人王维的一首诗歌,充满着深沉的悲凉情绪。
该诗歌充分反映了当时封建礼教的缩影,以及当时人们对于朴素的生活的怀恋和回忆,无不展现出一种诗人独特的情怀。
以下将挑选本诗中一些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赏析:“穷节夫唯解劝,富贵日益远离。
”句展现了当时上层与下层之间的阶级社会间的悬殊差距,“穷节”指的是穷苦的人,“贵日”则表示富贵,“劝”为勉励、劝导,“远离”说明下层与上层之间深深的鸿沟。
诗人以自身的情感和内心的思索,细致的述说出上层者的心境,以及贫贱者的悲情境况。
“樽前相欢饮一杯,醉里不知何处去。
”句诗话把酒作为人生短暂的抒发情绪的对象,象征着人们追求明日的热望和温馨乡间的向往,但最终只能醉里不知去向,未能摆脱这种穷困的境地,然而也暗示着诗人挥洒自己的感情与思索。
“徒劳计及九十春,更教春光无穷总。
”句话指出了人生短暂无常,每个人都会有“九十春”的时光,然而若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能认识到春光短暂,因此更应有所总结,把握现在的时机,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从上述重点句子可以看出,诗人针对当时的时俗风气,用着惊世的词句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勾勒出一道深沉的思索,剖析了一个时代。
诗歌中朴素的句式,平实质朴,淡淡的语气中更替蕴涵着一种深沉的感情,充满柔美的哀怨之情,完美的展现了一个晚唐封建礼教社会的独特灵魂。
本文以《行路难其一》为案例,从不同角度赏读本诗,进而解读它的魅力所在。
试图从中提取晚唐封建礼教时代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以其激发人们的审美、思想的精神,使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体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实现更深远的历史洞察。
经过对《行路难其一》诗歌分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这首诗歌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获得它的精神意义。
它既是一种礼教的哲学,折射出古人的智慧;又体现出诗人的深刻思想,拓展了历史的视野,取代了传统的封建观念。
因此,《行路难其一》可以被视为一首古典的封建文化的杰作,能够给当下的读者带来良好的精神陶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重点句子赏析

课文1 大青树下的小学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3.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课文2 花的学校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东风“走过原野、吹着口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大自然雷雨交加的画卷。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花“跑出来的,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展现这样一幅流动的画面: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3.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
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是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但是在孩子眼中就像人一样“互相碰触”、“簌簌地响”、“拍着大手”,他们没有任何的害怕,表达出喜爱。
课文3 不懂就要问1.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重点句子》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句子赏析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运用比喻修辞,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形象地写出了蜜蜂的形态。
“胖乎乎,圆滚滚”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和自己满心的快乐。
2、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先呼叫”说明榆树高大,树大招风,只要一刮风,枝叶猛烈摇动发出呼呼声;“先冒烟”是雨点落在纸页上,雨珠成线就像冒烟那样。
这里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榆树的高大。
3、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写阳光下的榆树叶子,闪光发亮,充满活力。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描写大榆树的高大和充满活力。
4、我并不细看,……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这一段中运用“摘、丢、追、采、捉、绑”等动词,从“我”这些动作中,写出了“我”在园子中一刻也不停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对园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
5、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运用拟人、排比修辞,写出园子里的花、鸟、虫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
6、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7、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描写广阔背景之下的大月亮,以此对比家乡的小月亮,突出故乡月亮之美,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8、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之重点字词句赏析

重点字、词、句的解读【技巧指导】记叙文阅读重点考查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综合考查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
具体说来,要求如下:1.能理清思路,理解作品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文本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阅读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阅读记叙文,理解作品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是关键所在。
技巧一:浏览全篇,把握主旨浏览全篇,把握主旨,是理解记叙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前提。
现代文阅读要“提高基本的阅读能力”,“理解、读懂”文章,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当然也是理解文句含义的方法。
如例文《一朵玫瑰花》中对“天堂,原来可以如此接近”一句含义的理解,《爱的力学》中对“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一句含义的理解,只需我们在阅读时,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其主旨,就不难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了。
技巧二:咬文嚼字,以点带面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文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然后再借助关键字词的含义进而分析整个句子的深层含义,“以点带面”,往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如例文《爱的力学》中“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中,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要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层含义,就要把握住句中的一个关键词“砸”,理解它的含义和作用—表现了从高楼下落的物体由于距离和速度所产生的极大作用力,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细节描写的深层含义了: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爱是灵魂里惟一的一种力。
这位父亲多么伟大,他深知去接女儿,可能将自己置于死地,但在那一刹那,他没有犹豫,非常果断,他将女儿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女儿受到一点伤害。
朱自清《背影》重点语句赏析

朱自清《背影》重点语句赏析
朱自清《背影》重点语句赏析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句话出现在车站送别一段。
文中从两方面着笔写父子车站送别。
父亲对儿子是无微不至的,他为儿子做了一切。
儿子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在开始时并不理解,还在内心暗笑他的“迁”。
“背影”的出现,使儿子清楚地看到了一颗慈父的爱子之心,终于完全理解了父亲。
在这句话中一定要理解“聪明”一词的意思,这是反语。
这句话表达了儿子的自责和内疚,悔恨自己的幼稚无知,真正懂得了父爱。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分本题考查的是勾画关键词语的能力。
勾画和圈点关键词语也是理解课文的`一种途径,是阅读中动手动脑的好办法,有帮助思考、促进理解的作用。
所谓关键词语,要从两方面理解:
⑴能具体体现文章中心的词语;
⑵有深刻含义的词语。
对于关键性的语句,在阅读时要画出来,以突出其重要,并仔细体味这个句子、词语的意思。
动词:走、探、攀、缩、微倾。
作用:这些动词表达出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以及他对儿子的深厚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
其具体解题思路可从以下角度进行:
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首先,要了解这类试题的几种设题方式:
①文中运用了许多新奇的比喻,令人惊奇。
从文中找出一句并加以赏析;
②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
③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④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摘抄一个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其次,要把握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如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排比:能够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问: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等等。
第三,要了解答题时的常规思路:
①细读所给的语句,确认使用的修辞手法;
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使用过程;
③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④表达了作者/人物的什么情感。
例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
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老舍《济南的冬天》
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三、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
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例句:“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曲志红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寻梦园”》)
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四、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
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7:“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8:2008江西省中考阅读题《年的召唤》中的题目(第19题):请简要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
赏析:我们在思考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时,应把思考角度明确为“这句话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也就是点题;主题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爱。
五、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考查较少),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句: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世间最美的坟墓》)
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
2.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
学生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句:“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
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摹海潮。
“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
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
表现手法答题思路:
①明手法。
就是明确说出语段或文章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②阐运用。
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具体阐述这一手法是如何在文中运用的。
③析效果。
就是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