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教化

合集下载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礼仪与教化的概念,认识到礼仪与教化的重要性。

2. 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礼仪与教化的概念介绍。

2.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

3. 民族传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教化作用。

4. 品德修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

5. 自制力和团队合作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述和讲解的方式介绍概念和基本规范。

2. 实践训练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 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小游戏导入:给学生解释礼仪与教化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礼仪规范的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如问候礼仪、用餐礼仪、礼貌用语等,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根据社交礼仪规范进行表演。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讨论和总结:学生们讨论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归纳总结出一些重要的道理和经验。

5. 民族传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教化作用的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中国传统的礼仪和文化,如拜年、传统婚礼等,让学生了解到礼仪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并分析一些传统礼仪的教化作用。

6. 讨论和展示: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传统礼仪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品德修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教师通过讲解一些道德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8.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9. 总结和评价: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礼仪与教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礼仪与教化教学反思

礼仪与教化教学反思

礼仪与教化教学反思
礼仪与教化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礼仪教育。

学生的礼仪修养对于未来的发展
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爱护环境、文明待人、守法规,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在食堂,我们要教育
学生排队有序,不浪费食物,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教化教学。

教化教学是一种将哲学思想融入
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
们做有担当的人。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时事热点,引导学生
思考一些社会问题,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认识社会责任。

总之,礼仪与教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成长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注
重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健康向上的人。

《礼仪与教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礼仪与教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案背景礼仪与教化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礼仪与教化,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社交能力,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社交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2. 礼仪的基本要素- 介绍礼仪的基本要素,如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衣着装扮等;-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3. 礼仪的实践与运用- 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制定并实施一项礼仪实践计划,让学生将礼仪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化的概念和方式- 解释教化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教化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分析教化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温暖、耐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5. 美的感知与创造- 提供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氛围。

2. 知识讲解- 逐个介绍礼仪的概念、意义和基本要素,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4. 礼仪实践计划- 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问题,并制定一项实践计划。

5. 教化的概念和方式- 讲解教化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温暖和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

6. 美的感知与创造- 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7.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案标题:礼仪与教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礼仪,以及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 礼仪的概念和作用a. 礼仪的定义和内涵b. 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c. 礼仪与教化的关系2. 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a. 礼貌用语和行为准则b. 礼仪在不同场合的表现方式c. 礼仪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3.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习惯和道德品质a.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b.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的品质c.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起学生对礼仪的兴趣,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礼仪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2. 介绍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分析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礼仪与教化的关系。

活动设计: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举出不同场合下的社交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社交场合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适当的行为举止,培养他们的判断和应变能力。

角色扮演:5.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社交场合下的交往情境,让学生实践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总结反思:6.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礼仪和教化的知识,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评价: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小议论文。

8. 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和小议论文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礼仪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等展示礼仪的场景和案例。

2. 社交场合的案例:用于学生分析和提出适当行为的情境。

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社区服务等,培养他们的社交礼仪和道德品质。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礼仪是啥玩意儿咱得让学生知道礼仪可不是那些高高在上、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礼仪啊,就像是我们生活里的小规则,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得先敲门,不能直接闯进去,这就是礼仪。

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而且啊,礼仪还跟教化有关系呢,它能让咱们变得更有教养,知道啥是对的,啥是错的。

2. 让学生感受礼仪的魅力我想让学生从心里觉得礼仪是个特别有趣又有用的东西。

比如说,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参加婚礼的时候要穿得漂漂亮亮、喜气洋洋的,可不能穿着拖鞋就去了。

这时候礼仪就像魔法一样,让整个场合都变得很有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礼仪和教化之间的联系是个重点哦。

我得给学生讲清楚,礼仪是怎么通过一些行为规范来教化我们的。

就好比在学校里,我们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问好。

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问好,这是在教我们要尊重他人,这就是礼仪背后的教化意义。

2. 难点难点呢,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礼仪。

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啊,有时候会比较随性,想干啥就干啥。

所以我得想办法让他们知道,礼仪不是约束,而是一种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的方式。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教学法我打算给学生讲好多好多关于礼仪的小故事。

像“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那么小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姐姐,这就是礼仪。

通过故事,能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礼仪的内涵。

2. 情景模拟法我会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来模拟。

比如说在餐厅里的礼仪,怎么点菜,怎么和服务员说话,餐具怎么使用。

在模拟的过程中,他们就能更直观地感受礼仪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我一上课就会问学生:“宝子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特别没礼貌的人呀?”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这样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我就可以顺势引出今天的主题——礼仪与教化。

2. 讲解礼仪的概念我会说:“宝子们,礼仪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魔法。

它是一些大家都认可的行为规范。

比如说,你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就是礼仪。

礼仪与教化

礼仪与教化
头部在侧面图中最容易看清楚,他 们就从侧面画。但是,如果我们想起人 的眼睛来,就想到它丛正面看见的样子。 因此,一只正面的眼睛就被放到侧面的 脸上。躯体上半部是肩膀和胸膛,从前 面看最好,那样我们就能看见胳膊怎样 和躯体接合。而且一旦活动起来。胳膊 和腿丛侧面看要清楚得多。他们喜欢从 大脚趾向上翘的清晰地轮廓线。这样, 两只脚都是从内踝那一面看,浮雕上的 人看起来就仿佛有两只左脚。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 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 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 固定下来。
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 教化思想萌芽于周代,至战国末始形成理论形态,到汉 代,教化作为统治阶级的治民术而全面推开。教化是一 种政治、道德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统治术 。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在我国周 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 以下自诸侯、卿大夫至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 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 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 则称为“定鼎天下”。
鼎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饕餮纹
饕餮,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的第五子,是一种存在于 传说、想象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 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 儿。饕餮性好食,故立于鼎盖。又说,贪食曰饕,故美 食家俗称“老饕”;贪财曰餮。在世上代表人性中的贪 欲。 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_第二单元_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_第二单元_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单元第2课礼仪与教化第一节课:1、导入教学: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

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的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至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

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

讲述问鼎轻重的故事。

2、欣赏夏商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介绍兽面纹,云纹,蕉叶纹3、讲解青铜器各个时期的主要艺术特征:商代的青铜器: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

具有权力和礼仪的象征。

周代的青铜器:神秘色彩淡化,风格趋向简朴、典雅之美。

其所具有的礼仪纪念性质更加明显。

讲述毛公鼎的故事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器形轻灵、奇巧,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装饰手法写实。

4、总结:青铜工艺是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青铜器始于夏,盛于商周,至秦汉还有所发展。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烧制温度约在700℃-900℃。

●主要铸造方法:合范法、失蜡法和错金银等。

●青铜器的分类:有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具和生活用具等。

礼仪与教化 教案 -高中美术

礼仪与教化 教案 -高中美术

《礼仪与教化》——艺术为政治所服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影响,及商代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美术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对鉴赏中更加明确要掌握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起到指引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2、对《秦兵马俑》与《马踏匈奴》的鉴赏对比难点:为什么商周青铜器会有如此不同的特点?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 教材,笔记本教学过程:出示标题——《礼仪与教化》导入:陕西宝鸡:石鼓山考古再次发现珍贵文物(新闻早报)1分48秒引出:中国是世界上文明曙光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1500年,商朝建立起强大的王国,并且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工艺。

青铜艺术是美术在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代表,发展出多种繁杂华丽的器型和纹饰。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纹饰神秘,是沟通人、神关系的祭祀礼器。

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采用独有的片范铸造法和复杂的铸铜工艺,达到了古代东方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峰。

古代青铜器艺术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讨论:鼎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折射出统治阶级的王权意识。

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

具有权力和礼仪的象征2、与鼎相关的典故和词语来源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

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

夏禹于是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思考与交流:带鼎的成语有哪些?三足鼎立问鼎中原一言九鼎拔山扛鼎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鼎有名鼎足之势鼎足而立四海鼎沸鱼游沸鼎鸣钟食鼎3、《四羊方尊》商四羊方尊造型稳健,风格雄奇,是目前发现的商代最大一件方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秦、汉的青铜器,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 具和观赏器发展。《长信宫灯》、《马踏飞燕》 等。
秦代兵马俑
以整齐森严的排兵布阵及写实逼真的人 物刻画,体现秦军的威严和始皇的威严。
汉代石雕
汉代统治者通常借美术作品宣扬忠、勇、孝、节、义等 儒家思想。这些作品采用了“循石造型”的雕刻手法。
汉代画像砖
青铜器各个时期的主要艺术特征:
• 商代的青铜器,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威慑的色 彩。特别是具有权力和礼仪象征、国家政权的象 征的鼎。《司母戊方鼎》、《虎食人卣》等。
• 周代的青铜器,神秘色彩淡化,风格趋向简朴、 典雅之美,其所具有的礼仪纪念性质也更加明显 地体现出来。《大盂鼎》等。
•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器形轻灵、奇巧,装饰手 法写实。《莲鹤方壶》、《镶嵌图像纹壶》等。
礼仪与教化(中) 请大家翻开书,很快浏览第18页至22 页,有哪些主要内容?
• 商代青铜器 • 秦代兵马俑 • 汉代石雕 • 汉代画像砖 • 晋代绘画 • 晋代石棺刻画
商代青铜器
●青铜器始于夏,盛于商周,至 秦汉还有所发展。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烧制 温度约在700℃-1200℃。
●主要铸造方法:合范法、失蜡 法和错金银等。
让前来拜祭的子孙对 祖先有敬畏之感。
晋代绘画
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训诫的图解。
晋代石棺刻画
宣扬“百善孝为首”的石棺刻 画
学生讨论并完成作业
时代或地 典型的

美术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商代
形式特征
所体现的 观念
如何为统 治者服务
为什么选 择
这种形式
导致变化 的原因
秦代
汉代
魏晋时期
同学们:让我们在鉴赏中锻炼 我们的眼睛,使其能洞察一切!
●青铜器的分类:有礼器、乐器、 兵器、工具及车马具和生活用 具等。
商代青铜器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 的象征。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 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 诸侯、卿大夫至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 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由此也 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 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 则称为“定鼎天下”。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2005年10月26日第一课时中国部分
概说:
当人类社会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 阶级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 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 护自己的统治。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 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 现的直观的美术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 思想,比文字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所 以在中国传统中一直有要求美术作品 “成教化、助人伦”的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