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合集下载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重点必须让学生学会列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培养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
选择题:
1.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作物的是()。
A.小麦B.水Biblioteka C.粟D.棉花2.“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苏湖地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B.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苏湖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D.宋朝时粮食产量非常大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学习目标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重点: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学习难点:
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自学提纲: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一是经济重心南移,二是农业和手工业,三是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第一子目简单介绍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教师应补充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三次南迁。重点必须让学生识记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朝时
第二第三子目可以合并为一个部分,都属于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的发展包括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农田水利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等。手工业的发展包括煤的开采,铁、铜等金属冶炼业的发展,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商业繁荣表现为城镇的兴起、“交子”的出现和海外贸易的兴盛。
3.南宋时期,全国第一大港是()。
A.广州B.扬州C.泉州D.刘家港
简答题:
1、和唐代经济发展情况比较一下,看看宋代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课件 华东师大版

A
7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以图话史】
A
8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探究三 上面是《耕获图》局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 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证据。
A
9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提示] ①从《耕获图》画面上的青山绿水,片片肥田,联想江 南温暖湿润的气候,认识到江南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耕获图》描绘的佃客们紧张而有序的劳动场面和庄主悠闲 自得欣赏田园风光的情景,只有在社会安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出 现。那时候江南社会比较安定,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 《耕获图》上出现了翻车,北方人迁移南方,不仅为南方农业 生产提供了劳动人手,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加快了南方农业发展的速度。④《耕获图》上描绘的南方一人 一牛犁耕的方法,说明宋代南方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瓷土、取之不尽的松柴、便利的水运交通和许多优秀的制瓷工
匠,并逐步地发展起了中国的制瓷业,因此便成为闻名世界的
制瓷中心。
A
15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早在汉代,这里就有了陶器,后来逐步 发展成为制造瓷器。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里生产的白瓷, 已有“假白玉”的美称了。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派人在 这里监制宫廷需要的瓷器,每件瓷器的底部都写有“景德年制” 的字样,由于瓷器制作精美,在当时影响很大,景德镇也因此 而得名。明代,景德镇发展成了全国的制瓷中心。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A
1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方法集锦
·特别提示·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中心正逐渐向南方移动,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背景经济的重心南移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南方地区的资源丰富,包括土地、矿产、水资源等,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南方地区拥有较为宜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再者,南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以及政府对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南方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心南移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提升了地方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和通讯网的覆盖范围。

再者,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提升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最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国家整体经济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迅猛推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相对欠发达,面临着发展不平衡问题。

其次,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再者,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同时,经济发展的重心南移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此外,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激发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潜力。

结论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南方地区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中,为实现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定义。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原因。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对我国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看法。

第二章:经济发展概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使学生理解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

2.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重心南移的原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心南移的原因。

使学生理解各种原因对重心南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重心南移现象的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重心南移的原因。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原因对重心南移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重心南移现象的看法。

第四章:重心南移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心南移的影响。

使学生理解各种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思考能力。

4.2 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

资源配置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重心南移的影响。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看法。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重心南移的现象;(2)掌握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3)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趋势;(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3)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现象及原因;(2)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如何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地理位置特点;(2)提问:“你们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是否出现了重心南移的现象?如果是,原因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2)让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趋势。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

4. 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某一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2)分析我国某一北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案例,探讨其发展困境。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2. 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3. 思考我国应该如何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均衡,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提纲模式)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提纲模式)

1078年(北宋 元风年)
1077年(北宋 熙宁年) 1045年(北宋 熙宁元年
表二: 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
年代 人 数 赋 税 1200年 1196年 金朝 43,800,000 14,319,000 南宋 80,600,000 60,000,000 南北之比 65:35 81:19
蒿里行(曹操)
发明纸币原因:金属货币造价成本高,且沉重不 便于携带,而且在长期交流过程中易被磨损。 纸币优点: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 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纸币新发展:今天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 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 美,有防伪技术,不易仿造;同时纸币的发行、 管理也更加科学,今天货币虚拟化,比如支票、 信用卡。
忆江南(白居易)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反映北方社会状况:战乱多
反映南方社会状况:相对稳定
说明南北朝时期 说明汉代南方 北方战乱,南方 生产力水平落 相对稳定,人口 后,人口稀少, 大量南移带去先 经济不发达, 进生产技术,南 经济重心在北 方的经济得到迅 方。 速发展。
总结:我国经济发展重心以自然分水岭 秦岭—淮河为界,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 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示意图
黄河
秦岭---淮河
长江 长江以南
南 北




远古 至 西晋
西晋末 年至隋 唐五代
北宋 至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 区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时间:
魏晋南北朝 南宋
南宋中后期,中国 (仅指宋)的人口占 世界人口的15%左 右,经济总量却占 到了全球的75%以 上;今天我国人口 占世界人口的21%, 经济总量占全球比 例却仅为4%。

教案解读:如何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系

教案解读:如何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系

教案解读:如何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两者的关系浅析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确定性的因果关系。

换言之,重心南移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经济发展也不一定会促成重心南移。

这是因为,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

例举一个事实即可说明问题。

早期,我国北方是当时整个国家的工业重心地带。

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尽管北方的工业仍有较高的水平,它的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南方。

这是因为,随着对外贸易的逐步开放和主导,南方地区的制造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北方则受制于内陆经济的相对滞后,所以在产业结构的比重上已经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

重心南移还面临着一些其他的挑战。

例如,“制造业下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等因素,都可能对重心南移造成影响。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地实现重心南移,就必须以持续的行动、主动的战略调整为前提,才能以重心南移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有着复杂而又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为了实现重心南移,我们必须深刻了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深入掌握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先机与变化,通过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在顺利的情况下实现重心南移。

二、重心南移的意义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重心南移的意义。

虽然经济重心南移被视为一个有挑战性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一机遇,它也将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机遇与发展。

重心南移给广大的人们带来了发展机会。

南方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与政治经济条件,培养了以广东、浙江、江苏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些地方就业,拥有更多的机会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也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重心南移有助于加强中国内地地区的开发。

南方地区机会较为广泛,南方和长江以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的增长极,外商投资也增长了50%,提高了中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这样有助于带动中国整体地区经济的增长。

第12课_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

第12课_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说思路:本教学设计以“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分享一节历史课”为主题思想。

通过模拟穿梭时空,引领学生回到宋代,一起来了解、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景象,一起来探索发现宋代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饶有趣味的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从宋代南方繁荣的经济史实中领悟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真实性以及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本课的知识性以及趣味性,从而体现出教师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乐趣的分享。

说目标: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及海外贸易兴盛的史实。

2、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感受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品质。

说学情: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形象思维及想象力发达,但知识体系尚未能形成,对于“经济重心”等抽象名词不能很好地理解。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更适宜采取形象趣味显浅易懂甚至是切合他们想像力的教学方法去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经济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本课内容分析: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这一政权并立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的趋势,主要是通过宋朝的社会经济体现出来的。

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国家没有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时更只是偏安东南一耦,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

本课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第二部分两目介绍了宋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及海外贸易兴盛的情况。

说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难移的原因。

说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了位新同学和大家一起乘坐时光隧道机,穿越时空回到宋代,一起去做一回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经济重 心”呢?
经济重心:
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 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经济重心南移的 判断标准
1、人口量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 2、南方贡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 占绝大多数比例
南北方人口比较

观察课本p123页“南北方人口变化”表格与 “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图表,并思考:阅读 观察这两幅图表,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 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 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铜钱, 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
南海一号
南宋中后期,中国 (仅指宋)的人口占 世界人口的15%左 右,经济总量却占 到了全球的75%以 上;今天我国人口 占世界人口的21%, 经济总量占全球比 例却仅为4%。
蜀地)。棉织业兴起 两宋时期是制瓷业辉煌时代 制瓷业 (哥窑、景德镇) 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货币
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南宋发行纸币“会子”
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海外贸易 设有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 “陶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白如玉,穿黄 袍,只有一点 大,都是宝中 宝。 (打一农作物)
一、经济重心发生南移的原因是 什么?
(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 技术、劳动力、农作物 (3)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南 北




远古 至 西晋
西晋末 年至隋 唐五代
北宋 至 南宋
南方经济的发展过程
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开发 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5、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重心南移 6、元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 和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南移的三个时期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南 方 经 济 发 展 农业发展
初步开发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北 方 战 乱人南迁商业繁荣 手工业进步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 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 C、南方是粮食主产区 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 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西汉时) 南方地广人 稀,人们以 稻米、鱼为 主食,还采 集果实和贝 类为食„„ 刀耕火种, 没有积蓄, 大多很贫困。
(南朝时) 江南地广野 丰,民勤本 业,一岁或 稔,则数郡 忘饥。丝绵 布帛之饶, 衣覆天下。”
(宋朝时) 朝廷时仰 东南之财 赋,语曰: “苏湖熟, 天下足”。
为什么南方会从一个落后、 荒凉的地区变成一个经济繁荣、 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 方?有哪些原因使南方得到开 发?
表一: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
年 代 人数(人) 垦田(亩) 赋税(贯) 1078年(北宋 元风年) 1077年(北宋 熙宁年) 1045年(北宋 熙宁元年 南方 56,888,000 318,480,000 35,811,000 北方 33984000 143175000 45095000 南北之比 63:37 69:31 44:56
南宋棉毯
宋朝织机
棉布逐渐成为人们 的主要衣着原料
哥窑器以冰裂纹著 称,其中多为黑黄 相交,俗称金丝铁 线。
成为哥窑独具之特色
哥窑冰裂纹碗
哥窑鱼耳炉
钧窑青瓷
汝窑青瓷
定窑白瓷
定窑孩儿枕
北宋时期出现了一个至今闻名的瓷 都,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景德镇 青白瓷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真宗时,江淮、两浙大旱,官府派人到福 建取占城稻三万石,分给民间种植,并雕版 印刷其种法,“揭榜于民”。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 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 只见白毛不见桃。 (打一农作物)
棉花种植的推广 北宋 两广 福建 南宋
长江 流域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 水里,就会开花。 (打一农作物)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宋代经济发展重 心南移的证据,第一组负责农业,第 二组手工业,第三组负责商业
注意:语言简洁
农业 南 方 经 济 发 手工业 展 的 表 现
商业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北方作 粮食作物 物在南方种植增多;苏湖成为 粮仓; 经济作物 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 区域扩大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江浙、
对比唐长安和北宋东京
何苦呢?现在流行 纸币了!
交子——北宋出
现在四川成都,是 世界最早的纸币。
会子——南宋出
现,纸币使用范围 更广。
朝鲜、日本 临安 明州 泉州 广州
阿拉伯半岛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有 何表现?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 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宋朝有发达的 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3) 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 海外贸易的发展。 表现: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范围广;有闻名世 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设置市舶司;宋 朝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两宋时期,茶叶栽培 已经遍及大半个中国; 已经有了很多“种茶 专业户”;茶税是国 家的重要收入来源。
反映农民劳动的农耕图(耕获图)
获 耕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 明艳、文饰典雅著称。蜀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 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四川有 “罗织锦绣甲天下”美称
表二: 南宋时期南北经济比较表
年代 人 数 赋 税 1200年 1196年 金朝 43,800,000 14,319,000 南宋 80,600,000 60,000,000 南北之比 65:35 81:19
经济重心南移示意图
黄河
秦岭---淮河
长江以南 长江
北宋时,北方人民抗击契丹、党项、女真等族,长 期战争。南宋时,宋金达成协议,南方基本上保持 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 和 平 )
北方人民不愿受金人的奴役,纷纷逃往南方。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技术
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 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③政府注意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作物生长
论从史出
宋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