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五首
1.《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
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石壕吏》
杜甫(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知识点归纳诗词五首 1.《饮酒》作者是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字号五柳先生,他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前两句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这两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言语之间饱含自豪和自足。
心远指的是心志高远,有此心境遂能免于“车马喧”,其地得以自偏。
这里表现出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以客观景物衬托出诗人闲适的心情。
“悠然、见”用得很妙,“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和惬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
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诗人从飞鸟晨出夕还的景象,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点明主旨: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诗主旨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2.《春望》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诗人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认为诗中所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
这向种解释实质上有相通处,都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包括《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浣溪沙》和《十五从军征》。
以下是这几首诗的原文和简要解释:1.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解释:西湖风光好,乘画船游赏,观赏水面的美景,在绿水长堤上,享受着优雅的乐曲。
水面平滑如镜,连风都不来惊扰,感觉不到船在移动,只有涟漪在水面荡漾。
当稍有动静时,岸边的水鸟会迅速掠过,增添了游人的惊喜。
2. 《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释: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是离别的思绪。
而离别的滋味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3.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释: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4.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释: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
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
在小园中带着幽香的小径上独自徘徊。
5.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重点内容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重点内容一、《饮酒》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
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2.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见”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不仅指傍晚时分的平和景色,还寄托了诗人的寓意,表达诗人想摆脱官场的羁绊,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
(或返朴归真的理想)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么?“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此”指作者的闲适的田园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不是,因为作者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了。
10.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现自己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11.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二、《春望》1.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该诗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饮酒》课件

配插图——想象画面
请你为其中一首诗设计一幅插图。小组内打分, 评出一份最优秀的作品。
配插图——想象画面
配插图——想象画面
配插图——想象画面
配插图——想象画面
听《饮酒》吟唱, 闭眼想象诗歌中的悠然画面!
学以致用,完成表格
篇目
景物 特点 情感
《春 望》
《饮 酒》
国都、城池、草、木、 菊花、南山、日夕、 花、鸟、烽火、山河 飞鸟
时代浮沉中的志趣与选择
——《春望》《饮酒》诗歌联读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一)单元目标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古诗文的内容大 意。 2.阅读不同体裁的古诗文,熟悉阅读方 法,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二)课时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把握重点词语,理解 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两位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 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志向追求。
时代浮沉中的志趣与选择
——《春望》《饮酒》诗歌联读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与 李白并称“李杜”。《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 只身投奔肃宗被叛军困于长安时所作。
任务二:“望”见诗人
句式:从
这句诗中,
我可以“望”见一个
的诗人
。
朗读诗歌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考:《饮酒》中哪个词的意思与《 春望》的“望”相近?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作者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古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诗词五首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从教学过程来看,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过诗中所描绘的情感或景象?”比如,是否有过对自然的感慨,或是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奥妙。
3.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4.优化课堂提问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思辨能力。
5.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1.教材章节: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
2.教学内容:
(1)《饮酒》其五:陶渊明描绘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思想。
(2)《春望》:杜甫描绘战乱年代春天的景象,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
原文及翻译
1.《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原文译文:
白天的阳光照在山的尽头,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尽千里河山的美景,就要再往上一层楼。
2.《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原文译文:
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雪。
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光,低头又想起了故乡。
3.《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原文译文:
海上出现明亮的月光,天涯的人都能在此时欣赏到。
情侣在远方抱怨熬夜难眠,整个夜晚都在思念对方。
4.《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原文译文:
恰到好处的春雨,正好在春天降临的时候。
随着风悄悄降临夜晚,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文译文:
原野上的草,一年一度的枯萎和生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来又重新生长。
第六单元 第二十六课 诗词五首-【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6诗词五首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饮酒》(其五)《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课文中选的是其中第五首。
《春望》题目点明了这首诗写作的时间一一春天;“望”是看的意思,点明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天看到的景象。
题目简洁凝练。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
《赤壁》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
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
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题目表明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渔家傲》渔家傲,词牌名,此调始于北宋晏殊,因其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便取“渔家傲”三字做调名。
本课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2.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诗人。
曾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柴桑。
现存作品130余篇,其中《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等都是著名篇章。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
自称少陵野老。
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唐代诗人。
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其诗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有所揭露和讽刺,也表现出诗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在艺术上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等。
有《昌谷集》。
杜牧(803- 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多指陈时政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诗词五首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饮酒》(其五)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本诗写景不事雕琢,神韵独具。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中偶见到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相交融,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同样属于山。
人闲逸自在,山静穆高远。
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化为一首轻盈的乐曲。
《春望》
触景生情,意境深沉。
《春望》一诗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
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自有景。
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不肯直抒,而是寄寓于花鸟等景物与搔头的细节中,创造了含蓄深沉的诗歌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次教学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诗眼和警句,引起学生的审美关注,启动学生的诵读趣味。
2.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反复诵读,促使获得完美的美感。
3.巧妙整合教材,创新诗词教学。
这几首诗的共同点是以景传情,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