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手术准备(1)患者安全要求:①检查手卫生②确定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③查明患者手术史、病史、过敏史等。
(2)手术室设备要求:①手术室、洗手间及器械、设备进行消毒处理②准备预冷氧气、氧气瓶③准备器械、敷料等④检查术中监测设备⑤预备术后救护器材及药品。
(3)医护人员职责:①术前准备②术中监测、操作③术后处理、观察。
2.手术操作(1)手术切口前处理:①手术台擦拭②无菌外科手洗③穿无菌手术衣④戴无菌手套⑤露出手术部位⑥麻醉完成后插入良好的导管,保持呼吸通畅。
(2)手术操作要点:①注意血管和神经分布,离开重要血管、神经、分泌物和深组织结构②手术操作规范,按照手术方案操作③注意术中交流,配合其他医护人员完成手术操作④术中检查止血情况。
(3)手术后处理:①关闭切口,扎好缝线②按要求加固创口③敷上外科敷料并加压包扎固定④起立后逐渐下床活动,避免太阳穴静脉因体位改变高压积血⑤术后12小时内严密观察,24小时内更换敷料⑥及时清洗术后伤口。
3.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预防(1)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①手术创口感染②术后出血③手术创口不愈合④吸入性肺炎⑤深静脉血栓形成⑥术后疼痛⑦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
(2)手术中预防措施:①严格执行手术示范规范操作②选择导管合适,避免损伤血管及气管③保持创口及周围组织无菌状态,防止感染④控制出血,加强止血措施⑤妥善术后处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3)术后护理和观察:①观察手术创口及周围组织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③控制疼痛,防止出现吸入性肺炎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下床活动时间过长⑤加强护理及管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通过以上的操作规范,可以提高普外科手术操作的质量和效果,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术后恢复。
同时,医护人员也要时刻注意自身手卫生和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普外科常见临床路径

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行乳腺肿瘤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ICD—9—CM-3:85。
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
1.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影像学检查:B超和钼靶检查。
4。
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4 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4)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钼靶检查;(2)乳头溢液时行乳管镜检查;(3)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2—3天.1。
麻醉方式:局麻(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手术内固定物:无。
5.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6.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视术中情况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2020最新诊疗常规-普外科分册

诊疗常规/外科系统之九普外科分册目录第一章外科感染 (1)第一节浅部化脓性感染 (1)第二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2)第三节全身性外科感染 (3)第四节破伤风 (3)第二章甲状腺疾病 (5)第一节单纯性甲状腺肿 (5)第二节甲状腺腺瘤 (6)第三节甲状腺癌 (6)第四节甲状腺功能亢进 (7)第五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8)第三章乳腺疾病 (9)第一节急性乳腺炎 (9)第二节乳腺囊性增生病 (10)第三节乳腺纤维腺瘤 (10)第四节乳管内乳头状瘤 (10)第五节乳腺癌 (11)第四章腹外疝 (12)第一节腹股沟疝 (13)第二节切口疝 (17)第三节脐疝 (19)第四节白线疝 (19)第五章小儿腹部疾病 (19)第一节脐膨出 (19)第二节腹裂 (20)第三节卵黄管遗留的疾病 (20)第四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22)第五节先天性肠闭锁与肠狭窄 (22)第六节消化道重复畸形 (23)第七节肠旋转不良 (23)第八节先天性巨结肠 (24)第九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25)第十节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 (26)第六章急腹症 (27)第一节急性阑尾炎 (27)第二节肠梗阻 (29)第三节急性胆囊炎 (32)第四节急性胰腺炎 (33)第七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35)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35)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37)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38)第四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39)第五节胃癌 (40)第六节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 (41)第八章结直肠、肛管疾病 (42)第一节肛裂 (42)第二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43)第三节肛瘘 (44)第四节痔 (45)第五节直肠脱垂 (47)第六节结肠癌 (48)第七节直肠癌 (50)第九章血管疾病 (52)第一节深静脉血栓形成 (52)第二节下肢静脉曲张 (55)第三节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56)第四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7)第五节动脉栓塞 (59)第六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60)第七节雷诺综合征 (62)第八节腹主动脉瘤 (64)第九节周围动脉瘤 (64)第十节动静脉瘘 (65)第十一节多发性大动脉炎 (66)第十二节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病 (68)第十三节颈动脉体瘤 (69)第十四节血管损伤 (70)第十五节淋巴水肿 (71)第十六节血管瘤 (72)第一章外科感染第一节浅部化脓性感染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篇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章深静脉穿刺插管术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一、经锁骨上穿刺术1. 采用头低肩高位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一般选用右侧颈部进针),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
以标记笔画出该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该角平分线的顶端或其后0.5cm左右处为穿刺点。
2. 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3. 于事先标记的进针点,以注射器抽吸0.5~1.0%利多卡因,行皮内与皮下浸润麻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角度为30°~40°,边进针边抽回血并调整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试穿刺锁骨下静脉。
一般进针2.5~4.0cm即达锁骨下静脉。
进入血管确认为静脉血后改用18G穿刺针穿刺,进针方法和刚才一样,再次进入静脉后,在回抽血液很通畅时,固定穿刺针的位置;经穿刺针插入导引丝,体外保留约40.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顺着导引丝置入血管中,捻转前进至适当深度 (一般导管插入深度为12.0~15.0cm),再退出导引钢丝;用装有肝素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抽吸回血后,向管内注入2.0~3.0ml 肝素钠生理盐水,锁定卡板,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将导管固定片固定在接近穿刺点处,缝针固定导管,3M敷贴固定;连接输液器。
二、经锁骨下穿刺术1. 体位及准备同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
2. 取锁骨中点内侧1.0~2.0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的锁骨下缘为穿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
3. 局部以0.5~1.0%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喉结与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与胸骨纵轴约呈45°角,与胸壁平面呈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
4. 一般成人进针3.0~5.0cm即见有回血,按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置管及固定。
第二节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1. 平卧,头低20°~30°角或取肩枕过伸位,头偏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术前准备1.患者安全检查:对患者的基本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全面体格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化验指标的检查,以及心电图、胸片等辅助检查。
2.术前营养支持:对于患者在手术前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应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3.术前标记:在手术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后,用无菌标记笔或标记贴进行标记,明确手术部位。
4.手术仪器准备:准备必要的手术仪器和器械,确保器械的洁净和完好。
5.全员讨论:手术前召开全员讨论会,明确手术要点和可能的困难,制定术中处理方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6.术前交代:在手术前向患者进行详细的手术风险和操作过程的交代,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二、手术环境准备1.手术室准备:手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和无菌。
2.医护人员准备:手术室内应配备合适的医护人员,确保术中操作的顺利进行。
3.手术器械准备:按照手术需要,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和物品,如吸引器、纱布、手套、导管等。
4.检查设备准备:对于可能需要使用的检查设备,如超声仪、电刀等,进行检查和准备。
1.手术部位消毒:在手术前按照手术部位的特点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确保手术部位干净无菌。
2.手术操作区域设置: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设置专门的操作区域,保证手术过程的无菌。
3.手术药物使用: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并按照药物使用指南进行操作,保证药物的使用安全和正确性。
4.术中注意事项: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四、手术后处理1.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护理:对于不同手术类型和术后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术后护理,包括切口处理、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康复指导等。
3.术后随访:对于术后患者,进行定期的术后随访,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及问题。
以上就是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要点。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外科基本操作规范换药术【适应症】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
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
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范围≥15cm。
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
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
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
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告知注意事项: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或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
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
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4.腹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
【操作】1.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2.取平卧位或斜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3.穿刺点的选择:(1)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为穿刺点;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2)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和右1~1.5cm处。
(3)若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腹中线上取穿刺点.4.常规消毒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并用1%~2%普鲁卡因2ml作局麻,须深达腹膜。
5.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穿刺针垂直刺入皮下在皮下潜行后再垂直刺入腹腔;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腹腔内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方法,把有侧孔的塑料管尾端连接一盛有500~10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输液瓶,使生理盐水缓缓流入腹腔,当液体流完或病人感觉腹胀时,把瓶放正,转至床下,使腹内灌洗液借虹吸作用流回输液瓶中;灌洗后取瓶中液体作检验;拔出穿刺针,局部碘酒消毒后,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7.腹腔放液减压时,用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一长的消毒橡皮管,用血管钳夹住橡皮管,从穿刺点自下向上斜行徐徐刺入,进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再接乳胶管放液于容器内;放液不宜过多、过快,一般每次不超过3000ml;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碘酒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缚紧腹带。
中心静脉压测量【适应证】1.测量中心静脉压。
2.利用其进行输液或静脉高营养(TPN).【禁忌证】1.出血素质。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作规范(42册)1、急诊医学分册2、皮肤病与性病分册3、普通外科分册4、眼科学分册5、放射肿瘤学分册6、核医学分册7、病理学分册8、手外科分册9、整形外科分册10、口腔外科分册11、心血管病学分册12、超声医学分册13、消化内镜学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肿瘤学分册16、泌尿外科分册17、烧伤分册18、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形象技术分册20、计划生育学分册21、妇产科分册22、呼吸病学分2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24、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25、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26、美容医学分册27、神经学分册28、精神病学分册29、神经外科分册30、激光医学分册31、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32、骨科学分册33、心血管外科分册34、胸外科学分册35、肾脏病学分册36、麻醉学分册37、重症医学分册38、疼病学分册40、护理分册41、器官移植分册42、儿科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48册)1、急诊医学分册2、肾脏病学分册3、手外科学分4、精神外科学分册5、神经病学分册6、烧伤外科学分册7、器官移植学分册8、皮肤病与性病分册9、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分册10、免疫学分册11、胸外科分册12、心血管外科分册13、心血管分册14、小儿外科学分册15、小儿内科分册16、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7、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9、疼痛学分册20、血液学分册21、重症医学分册22、肿瘤外科学分册23、整形外科学分册24、美容医学分册25、眼科学分册26、病理学分册27、癫痫病分册28、创伤学分册29、传染病学分册30、场外场内营养学分册31、妇科病学分册32、辅助生殖与精子库分册33、风湿病分册34、放射肿瘤学分册35、放射学检查分册36、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37、激光学分册38、护理学分册39、呼吸病学分册40、核医学分册41、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册42、骨科学分册43、泌尿外科分册44、麻醉分册45、口腔医学分册46、精神病学分册47、结核病学分册48、计划生育学分册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无锡市科鑫医药书店(联系人:夏颖)电话:0510-8276393313585003068篇三: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肠外营养一、【适应证】将经过营养风险筛选(nRs20xx),总分等于或大于3分,定为营养支持的指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分册)作规范(42册)1、急诊医学分册
2、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3、普通外科分册
4、眼科学分册
5、放射肿瘤学分册
6、核医学分册
7、病理学分册
8、手外科分册
9、整形外科分册
10、口腔外科分册
11、心血管病学分册
12、超声医学分册
13、消化内镜学分册
14、小儿外科学分册
15、肿瘤学分册
16、泌尿外科分册
17、烧伤分册
18、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形象技术分册
20、计划生育学分册
21、妇产科分册
22、呼吸病学分
2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
24、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25、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
26、美容医学分册
27、神经学分册
28、精神病学分册
29、神经外科分册
30、激光医学分册
31、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分册32、骨科学分册
33、心血管外科分册
34、胸外科学分册
35、肾脏病学分册
36、麻醉学分册
37、重症医学分册
38、疼病学分册
40、护理分册
41、器官移植分册
42、儿科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48册)
1、急诊医学分册
2、肾脏病学分册
3、手外科学分
4、精神外科学分册
5、神经病学分册
6、烧伤外科学分册
7、器官移植学分册
8、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9、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分册
10、免疫学分册
11、胸外科分册
12、心血管外科分册
13、心血管分册
14、小儿外科学分册
15、小儿内科分册
16、消化系统疾病分册
17、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
19、疼痛学分册
20、血液学分册
21、重症医学分册
22、肿瘤外科学分册
23、整形外科学分册
24、美容医学分册
25、眼科学分册
26、病理学分册
27、癫痫病分册
28、创伤学分册
29、传染病学分册
30、场外场内营养学分册
31、妇科病学分册
32、辅助生殖与精子库分册
33、风湿病分册
34、放射肿瘤学分册
35、放射学检查分册
36、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
37、激光学分册
38、护理学分册
39、呼吸病学分册
40、核医学分册
41、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42、骨科学分册
43、泌尿外科分册
44、麻醉分册
45、口腔医学分册
46、精神病学分册
47、结核病学分册
48、计划生育学分册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无锡市科鑫医药书店(联系人:夏颖)电话:
0510-8276393313585003068
篇三: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肠外营养
一、【适应证】
将经过营养风险筛选(nRs20xx),总分等于或大于3分,定为营养支持的指征。
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的病人应首选肠内营养支持途径。
对于存在消化道功能障碍或存在机械性梗阻或无法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