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育迟缓研究近况
医学论文答辩儿童发育迟缓早期识别与干预

医学论文答辩儿童发育迟缓早期识别与干预医学论文:儿童发育迟缓早期识别与干预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健康的成长和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一些儿童可能会经历发育迟缓,这可能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长期的影响。
因此,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对于儿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篇论文将探讨儿童发育迟缓的早期识别方法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儿童发育迟缓的定义和特征儿童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身体、智力和情感上与同龄人相比出现明显差异的情况。
这些差异在儿童的运动能力、语言表达、社交技能和认知发展等方面可能会表现出来。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育迟缓的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二、早期识别方法早期识别是保证儿童发育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识别方法:1. 发育里程碑的监测:监测儿童在特定年龄段应该达到的发育里程碑,例如抓取物品、坐立和行走等。
2. 发育评估工具: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例如Bayley发育评估量表,对儿童的智力、语言和运动发育进行评估。
3. 专业观察:儿科医生、教育专家和家庭成员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交流能力和社交技能等方面来发现潜在的发育问题。
三、干预措施早期干预措施对于改善儿童发育迟缓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干预措施: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运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例如,康复师可以通过游戏和锻炼来促进儿童的运动发育。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发育迟缓的儿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专业的言语治疗师可以与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和口腔肌肉锻炼。
3. 社交技能训练:儿童发育迟缓可能会面临社交问题,因此社交技能训练至关重要。
社工和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社交游戏等方式来帮助儿童提高社交能力。
4.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于儿童发育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为了帮助儿童充分发展,家庭成员可以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定期参与康复活动并与专业人士保持紧密的沟通。
四、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儿童尽早克服发育迟缓,并最大程度地减少长期影响。
近五年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发展及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近五年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发展及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近五年来,我国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及教育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儿童发展的重视,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发展现状、教育策略以及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商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其智力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智力障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级别。
近五年来,我国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和界定,以便更好地进行相关教育干预。
其次,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近年来,我国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分析。
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在语言、认知、社交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其中,语言障碍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有一部分智力障碍儿童存在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等情况。
另外,他们往往在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上也有较大差距,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教育资源。
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近年来,我国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理念逐渐转变,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例如,我国提倡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的提升。
同时,教育专家们也倡导采用游戏化、激励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家庭教育也被重视,通过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提高。
未来的研究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者将更加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和教育。
早期干预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为他们提供早期的干预和教育将大大改善他们的发展前景。
其次,研究者将更加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交发展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他们融入社会、独立生活的基础。
最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
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智力障碍儿童需要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谈儿科临床医学研究进展

谈儿科临床医学研究进展儿科临床医学研究是针对儿童疾病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
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儿科临床医学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通过对儿科临床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儿科医生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儿科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科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通过对婴儿早期进行基因筛查,可以尽早发现潜在的遗传病风险,从而为儿童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也为一些常见的遗传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途径,如囊胞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二、儿童慢性病的管理和康复随着儿童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和康复成为了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关于儿童慢性病的管理和康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包括基于慢性病管理的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康复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等。
这些进展为儿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工具与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患儿管理慢性病、提高生活质量。
三、婴幼儿早期发育和行为障碍的干预婴幼儿早期发育和行为障碍的干预一直是儿科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随着对婴幼儿早期发育和行为障碍的认识不断深入,相关的干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通过早期干预计划、亲子教育、康复训练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患儿解决发育和行为障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四、儿科医学信息化建设和移动医疗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儿科医学信息化建设和移动医疗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当前的热点。
通过建立儿科医学信息化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患儿的医疗信息、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移动医疗技术的应用也为儿科医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如远程医疗诊断、家庭医疗监护等。
五、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支持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支持一直是儿科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支持的认识不断深入,相关研究也在不断进行。
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生长发育迟缓的诊断与治疗、营养支持的科学与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

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小儿在语言能力上与同龄儿童相比存在着延迟、不全、不准确等问题。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将分别进行介绍。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强烈的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小儿语言发育迟缓。
例如,父母中存在着语言困难的基因,孩子遗传到这些基因的概率很高,因此孩子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可能性也很大。
2. 神经学因素:小儿语言发育的过程与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相关联,因此神经学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例如,神经母细胞瘤、脑出血、脑炎等疾病都可能对小儿语言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出生时缺乏氧气,或出生时颅内出血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小儿语言发育迟缓。
3. 环境因素:小儿的语言发育往往与他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
例:家庭语言环境、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小儿语言发育产生影响。
例如,父母在孩子生长早期就开始与其交流和沟通,建立正面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
4. 社会因素:小儿语言发育迟缓还可能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由于家庭不稳定、缺乏社会支持、获得教育机会有限等因素,孩子面临较高的风险,影响其语言发育。
5. 营养因素:营养不良也可能对小儿语言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孩子长期缺乏重要的营养物质,如碘、蛋白质等,就可能导致智能和语言发育发生问题。
当然,过度食用糖类和咖啡因也会对小儿的语言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总之,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是一个复合型问题,其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
除了上述几点因素之外,还存在遗传、生理、环境等因素的交互作用。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语言障碍问题,必须对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量身定制对应的干预方案。
儿童生长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儿童生长健康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反映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儿童生长健康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为了解儿童生长健康的现状,本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儿童生长评价指标儿童生长评价通常从身高、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等多个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估。
1.1 身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男女儿童的身高生长曲线分别有相应的百分位数表。
根据数据分析,我国儿童身高整体呈逐渐增长趋势,但从一些研究数据来看,儿童身高增长速度并不如预期,有较大分析差距。
1.2 体重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我们可以对儿童的体重进行评估。
然而,我国儿童体重普遍偏低,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方面,一些儿童缺乏均衡的饮食,摄入过多垃圾食品,导致体重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贫困和不良的生活环境也是导致儿童体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BMI指数BMI指数是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的,可以反映儿童的肥胖程度。
根据国际儿童肥胖工作组的标准,我们可以对儿童的BMI指数进行评估。
据分析,我国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城市地区的儿童肥胖问题更为突出。
一方面,城市生活节奏快,儿童缺乏锻炼的机会,长时间坐在电视和电脑前,导致能量消耗不足。
另一方面,儿童饮食不均衡,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也加剧了儿童肥胖问题。
2. 影响儿童生长健康的因素儿童生长健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分为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
2.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决定儿童身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身高、遗传基因等都会对儿童的身高发育产生影响。
2.2 营养因素儿童的营养摄入对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缺乏均衡的饮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都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2.3 环境因素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研究儿童发展现状

国内研究儿童发展现状
儿童发展是各个国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国内也不例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儿童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国内一直在进行着对儿童发展现状的研究和探索。
首先,国内的儿童发展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身心健康的方面。
研究表明,与健康发展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儿童的营养状况、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社会关系等。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旨在发现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其次,国内的研究还关注儿童的教育发展。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内对儿童教育发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教育对其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方法和提高教育质量,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此外,国内的研究还关注儿童的社交与情绪发展。
研究发现,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对其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儿童的社交和情绪发展,并探索对其进行干预和培养的方法。
总的来说,国内对儿童发展现状的研究主要关注儿童身心健康、教育发展、社交与情绪发展等方面。
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发展。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儿童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的研
究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

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小儿语言能力未能按照正常的发育规律逐渐进步,表现为语言理解、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明显滞后。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小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对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研究表明,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比例在儿童人群中并不罕见,据统计,约有5%至10%的儿童患有相关问题。
而且,与早期发现和干预相比,如果延迟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可能会继续存在并影响患儿的整个成长过程。
由于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因素可能相互作用以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
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语言发展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字数: 232】1.2 研究目的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给孩子的学习和社交带来了困难。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环境、遗传、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对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这些因素对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并帮助他们尽快赶上正常发育的轨道。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小儿语言发育迟缓这一现象,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也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小儿语言发育问题的关注度,促进公众对儿童语言发育的正确认识和关怀,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1.3 研究意义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更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研究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发育的机制,为完善相关的治疗方法和儿童的语言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研究儿童发展现状

国内研究儿童发展现状
儿童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致力于探索国内儿童发展的现状。
他们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实验和观察等,来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社交行为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
在身心发展方面,研究发现,国内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营养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也存在一部分儿童体格发育滞后或肥胖的情况。
此外,儿童的智力、语言和运动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个体差异。
在认知领域,国内研究关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
一些研究发现,儿童在学龄前期对于感知、记忆和注意力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敏感期,而在学龄期则开始出现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此外,儿童的学习方式也受到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社交行为方面,研究探讨了儿童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在团队合作、冲突解决和情绪管理方面的表现。
研究发现,儿童在社交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等环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儿童内部的自我调节和社会认知能力也对他们的社交行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研究。
国内研究发现,儿童的焦虑、抑郁和行为问题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和学校环境中。
这些问题可能与家庭教养方式、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等因素有关。
为了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干预和支持的方法,包括心理辅导、教育培训和社会支持等。
总之,国内的儿童发展研究为我们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和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通过研究的成果,我们也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发育迟缓研究近况【摘要】随着围产期保健逐步完善、产科技术的提高,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与抢救技术的进步,围产高危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由此带来的出生后的发育迟缓患儿发生率也在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发育迟缓儿童逐渐被重视,本文就近年文献对小儿发育迟缓的认识、病因(宫内因素、宫外因素、生长发育过程中等因素)、早期干预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发育迟缓;小儿;综述发育迟缓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
发病率在6%~8%之间。
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
1概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多有体格发育、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落后但也可以某一方面为突出表现。
有许多原因可以引起新生儿身高和体重的减少。
它并非一个诊断,而是围产期发病率很高的一组症候群。
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可分为4种类型:①不存在病理状况,然而根据定义处在正常界限以下的儿童;②基因或染色体疾病;③致畸或感染性的毒性因素引起的胚胎异常;④由于母亲营养不良、患病或特异性胎盘功能缺陷导致营养缺乏,所谓“特发性”宫内发育迟缓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型。
常见的非匀称型发生在最后的3个月,胎儿从胎盘获得的氧气和原材料不足。
骨骼和身长、头围的发育很少受累[1]。
这种类型身长和头围同体重相比仅轻微下降,导致体重指数降低。
这种类型的宫内发育迟缓好发于第7-9个月,那时胎儿的原材料需求明显增加。
其病因是胎盘功能不全,它甚至可以导致死胎。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宫内发育迟缓大多到第7-9个月才被发现(超声检查)。
2宫内因素及干预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母亲妊娠期吸烟构成对胎儿最严重的威胁。
WHO的一项回顾性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中因母亲吸烟引起的新生儿发育迟缓可高达40%。
吸烟数量与发育迟缓的程度间呈直接的线性关系[1]。
可以仿照胎儿酒精综合征的称呼将以上情况定义为“胎儿烟草综合征”,以提高公众对这一非常常见却可以避免的损伤的认识。
如果孕妇和预备怀孕的妇女戒烟的话,将能有效减少新生儿发育不良。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胎儿畸形、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增加,引起围生儿发病率、死亡率升高,还可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智力低下、高血压及糖尿病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
不仅影响胎儿发育,也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体能、智能发育,因此减少FGR的发生及其不良后果的出现是围产医学领域的重大课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FGR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证实胎盘功能不足是不均称性FGR发生的关键,但多为病理形态研究和血流动力学检测,而与胎盘循环相关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外源性药物干预能否改善FGR胎盘病理生理改变、改善胎儿出生情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很少。
李玉洁等[2]探讨L-精氨酸治疗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的疗效。
结果显示,L-精氨酸治疗FGR能有效地改善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状况。
李玉兰等[3]认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是胎盘功能不良综合征或营养不良综合征,对确诊为外因均称型和外因不均称型胎儿宫内发迟缓的孕妇采用中药黄芪45g,党参30g,拘杞子、茯苓、白术各15g,纱布包裹后用母鸡1只水煎,溶液大约在1000ml左右,药液及鸡肉5-7夭服用完,每周1剂,2周以后B超观察胎头双顶径、孕妇体重、宫高、腹围的增长速度,效果欠佳者,可以重复服用黄芪炖鸡汤2剂,一般只需服用2剂即可。
实践证明,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均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解毒能力,并且还能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子宫胎盘供血。
3宫外因素近年来随着早产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逐年上升,早产儿的远期生存质量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中对早产儿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尤为重视[4],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早产儿的救治水平和生活质量。
早产儿由于出生时营养物质的储存少、胃肠道的发育不成熟、胃肠动力的缺乏、吸吮与吞咽动作的不协调、喂养耐受性差及出生后合并各种疾病的影响,容易出现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加,导致其在出生后发生体质量增长缓慢,从而出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赵丽平等[5]认为,喂养不耐受占主要原因。
喂养不耐受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经胃肠道营养,所以有需要给予充足的肠外营养。
但由于害怕肠外营养的输注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高血糖症、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等,使得许多儿科医师不愿接受全肠外营养;同时由于害怕肠道损伤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肠内营养供给也不足,最终就导致了早产儿的营养缺乏。
殷其改等[4]对77例胎龄<37周早产儿,根据不同胎龄、不同体重的早产儿进行体重监测,比较他们住院期间EUGR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发生EUGR的可能性越大。
导致EUGR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IUGR及感染对EUGR影响最大,应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视早产儿早期营养是避免EUGR的关键。
何中倩等[6]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10年6月236例早产儿在治愈出院时出现宫外生长迟缓者与未发生宫外生长迟缓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体重、胎龄、性别、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出院时体重与出院时纠正胎龄的关系、热量及蛋白质供给、合并症情况等。
认为出生体重、胎龄越低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往往由于并发症等原因更易导致热量供给不足,从而造成宫外发育迟缓。
积极、适宜的静脉营养策略及综合治疗早产儿的并发症是预防发生EUGR 的重要措施,对生存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早产儿的脑正处于迅速发育和变化的时期,其脑室的周边区域非常脆弱,脑室管膜下丰富的脉络丛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破裂出血,脑室周及脑室内出血可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静脉血栓和继发脑白质损伤,是引起脑损伤的重要原因,脑室周白质损伤由于损伤到少突神经胶质细胞,损害了髓鞘形成,与脑瘫的发生密切相关[7]。
刘毅生等[8]分析172例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病原因与头颅MRI表现。
结果显示,脑损伤所致的脑白质髓鞘化异常、脑外间隙增宽和脑室增大、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改变、皮层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不良、脑畸形是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主要颅内原因,尤其是前四项。
刘氏还指出,头颅普通MRI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本病的颅内异常征象,为早期诊断和评估以及疗效随访提供重要信息。
对于平扫未见明确异常者,需要深入地查找其他病因。
4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素及干预近年来,随着围产期保健逐步完善和新生儿重症监护与抢救技术的进步,围产高危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由此带来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发生率也在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9]。
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原发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早期干预治疗,减少脑瘫及智力低下儿的出现,提高人口素质尤为重要。
在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和肠道线虫感染都是威胁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危险因素,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受损、贫血等,特别是生长发育迟缓和土源性线虫感染。
尚煜等[10]在广西、海南两地农村地区,对3个乡15个学校的1031名9~12岁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现况调查,生长发育迟缓在研究地区患病率高,且土源性线虫感染,尤其是中重度感染是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危险因素。
运动发育是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婴儿言语能力有限,心理发展的水平更多地通过其动作表现反映出来,运动发育的成熟为其它方面的发育奠定基础[7]。
因此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的婴幼儿,其脑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相比存在差异,或为平时缺乏各种训练与刺激,或为可能存在脑损伤的高危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
出生后6个月内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治疗后运动障碍较易恢复,并可预防由于姿势和运动异常引起的继发性损害如关节挛缩、肢体变形等。
陶芳标等从农村地区抽样调查获得的97名1~8岁脑瘫儿童及与患儿同一行政村选取的128名对照儿童的早期运动发育和异常运动方式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显示,脑瘫儿童早期运动和言语发育迟缓,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儿童,一些异常运动方式仅见于脑瘫儿童,病情愈重的脑瘫儿童早期发育迟缓和运动方式异常项目愈多。
5早期预防及干预因为营养缺乏是宫内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很多人认为良好的营养供应能改善已发生的发育迟缓,阻止其进一步恶化。
在动物实验中这一方法是有效的,但在人类其疗效(供给高营养素、输人葡萄糖、激素疗法、氧疗等)却并不肯定。
虽然个别病例治疗有效,但仍缺乏广泛的对照实验来支持这种治疗方法的可靠性。
另一宫内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先兆子痫可用小剂量乙酞水杨酸治疗,因此对这一疗法是否影响发育迟缓作了很多研究。
一项短期观察显示,每天巧omg乙酞水杨酸能减少宫内发育迟缓并减低围产期死亡率。
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可以是脑瘫及运动技能障碍的早期表现,可为单纯的运动发育迟缓,也可发展为脑瘫及运动技能障碍等。
早期干预治疗促使损伤的大脑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功能得到较为有效的代偿。
因此早期发现脑损伤,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和脑康复治疗,对减轻脑损伤的危害,预防或减少脑瘫儿童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6小结综上所述,对于发育迟缓儿童,无论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亦或是由于后天因素所致,早期干预治疗对提高患儿智力运动发育水平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在语言发育及社会交往方面须加强训练,促使儿童积极适应周围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H.A.Wollmann ,Inteauterine Wachstumsretardierung(宫内发育迟缓),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张炼译,程佩萱校,德国医学,1999,16(3):179-182[2]李玉洁,赵红岗,段予新,L-精氨酸治疗胎儿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401-5402[3]李玉兰,张建青,中药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中医药学报,1996,(6):25[4]殷其改,李珊,陈晶,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77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2010,30(12):40[5]赵丽平,张彦忠,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状况的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2):1390[6]何中倩,刘丽芳,李晓东等,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29[7]邵肖梅,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与防治,中国优生优育,2004,15(增刊):34-37[8]刘毅生,沈家亮,杨思达等,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头颅MRI表现及病因分析,实用医学影响杂志,2010,11(5):273-274[9]徐小桥,肖佩,袁桂萍等,早期干预治疗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