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微生物燃料电池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微生物燃料电池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微生物燃料电池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

——届届届届届届届

1.一种微生物[化学成分表示为C m(H2O)n]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电子由a流向b

B.微生物所在电极区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

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

D.正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2H2O

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

22.4/6L

3.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电池电路中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0.45molH+通过质子交换

B.电子从b流出,经外电路流向a

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

D.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42?的反应为:HS?+4H2O?8e?=SO42?+9H+

4.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

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该电池中电极b是正极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

D.该电池的总反应:C6H12O6+6O2=6CO2+6H2O

5.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每反应1 mol乙酸,电路中转移4 mol电子

C.H+由右室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左室

D.b电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6H2O

6.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下图所示,图中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可用C6H10O5表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7.

A.b电极为该电池的负极

B.B.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C.C.a电极反应式:C6H10O5?24e?+7H2O=6CO2↑+24H+

D.D.中间室:Na+移向左室,Cl?移向右室

8.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净化废水的同时能获得能源或得到有价值的化学产品,图1为其工作原理,图2为废

水中Cr2O72?离子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为电源正极,有机物被氧化

B.N电极生成Cr3+的电极反应:Cr2O72?+14H+?6e?=2Cr3++7H2O

C.电池工作时,N极附近溶液c(H+)增大

D.Cr2O72?离子浓度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还原菌失活

9.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可处理含硫废水,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棒b的电极反应式为:O 2+4e?+4H+=2H2O

B.光照强度对电池的输出功率有影响

C.外电路的电流方向:碳棒a→碳棒b

D.酸性增强不利于菌落存活,故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池效率降低

10.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已成为治理和消除环境污染的重要课题,利用微生物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工

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O2+2H2O+4e?4OH?

B.电极M附近产生黄绿色气体

C.若消耗1molS2?,则电路中转移8mole?

D.将装置温度升高到60℃,一定能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11.下图是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工业含酚废水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2.

A.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溶液中H+由a极移向b极

C.b极附近的pH降低

D.a极反应式是:6CO2+28H+

13.如图所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净化废水的同时能回收能源或得到有价值

的化学产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b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O?10e?+3H2O=2CO2↑+10H+

C.理论上处理1molCr2O72?时有14mol H+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D.放电时,交换膜右侧生物菌周围溶液的pH增大

14.已知某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的流动方向:B极极

B.溶液中的H+由B极区移向A极区

C.在高温下,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更高

D.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H?8e?+8OH?=2CO2+6H2O

15.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废水处理可实现碳氮联合转化,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M、N为厌氧微

生物电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7H+

B.电池工作时,H+由M极移向N极

C.相同条件下,M、N两极生成的CO2和N2的体积之比为3:2

D.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4++2O2=NO3?+2H++H2O

16.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已知某种甲醇微生物燃料电池中,

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中外电路电子从B极流向A

B.电极附近甲醇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3OH+H2O?6e?=6H++CO2↑

C.工作结束后,B电极室溶液的pH与工作前相比将增大(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D.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

17.某化学小组拟设计微生物燃料电池将污水中的乙二胺[H2N(CH2)2NH2]氧化成环境友好的物质,工作原

理如图所示(a、b均为石墨电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电极发生反应:H2NCH2CH2NH2+16e?+4H2O=2CO2↑+N2↑+16H+

B.质子交换膜处H+由右向左移动

C.该电池在微生物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开始放电时b极附近pH不变

18.如图所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净化废水的同时能回收能源或得到有价值的化学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高三化学培优

培优2.25 1.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氟化钾;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感光性;④某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⑤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HF和O2生成;⑥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④ 2.已知BrCl能发生下列反应(M为+n价金属元素)nBrCl + 2M == MCl n + MBr n, BrCl + H2O == HCl + HBrO 以下推论不正确 ...的是( ) A.BrCl具有和卤素单质相似的化学性质 B.BrCl与M反应时,BrCl只做氧化剂 C.将BrC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BrO两种盐 D.将BrCl跟FeSO4溶液反应,溶液会变成无色 3.为了增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蔗糖 B.硅胶、硫酸亚铁 C.食盐、硫酸亚铁 D.生石灰、食盐 4.下列实验不能 ..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5.一定量的Cu粉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则下列情况不可能 ...的是() A.加入铜的质量为6.4g B.加入浓硫酸中溶质0.2mol C.加入铜的质量大于6.4g D.加入浓硫酸中含溶质多于0.2mol 6.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的是() A.在反应2FeCl3+Fe ==== 3FeCl2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 B.相同温度下,0.2 mol·L-1CH3COOH溶液与0.1 mol·L-1CH3COOH溶液中c(H+) C.在密闭容器中,N2+3H22NH3已达平衡时c(NH3)与c(N2) D.液面均在“0”刻度时,50 mL碱式滴定管和25 mL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的体积

高三化学专题直击(一)

高三化学专题直击(一) 1 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 A B. 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56g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 2.工业上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 ①Ni2+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② 氧化性:Ni2+ (高浓度) > H+ > Ni2+(低浓度) A . 碳棒上发生氧化 B.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保证电解质为合适的PH C. 电解过程中,B中需要不断补充NaCl 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总方程式随之改变 3.已知:2FeSO4Fe2O3+SO2↑+SO3↑,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甲乙丙丁中的试剂是 足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再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B. 乙、丙、丁中依次盛装BaCl2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 C. 若乙中盛装BaCl2溶液,可检验产物SO2 D. 取实验后甲中残留固体,加稀盐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证明产物为Fe2O3 4.一种香豆素的衍生物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8O3 B.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C.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3mol D.1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 5.在25℃时,将 1.0 L wmoI/L CH3COOH 溶液与 0.1 mol 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然后向混合液中 加入CH3COOH或CH3COONa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引起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a、b、c对应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B.b点混合液中 c(Na+) >c(CH3COO-) C.加入CH3COOH过程中,增大 D.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a=mol/L 6.化学探究小组拟用铜片制取Cu(NO3)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一)同学把铜粉放在空气中灼烧,在与稀反应制取硝酸铜. (1)如果直接用铜屑与HNO3反应来制取硝酸铜,可能导致的两个不利因素是 (2)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实验操作步骤按顺序分别 过滤 (二)为了探究Cu(NO3)2热稳定性,探究小组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 略去) 往左试管中放入研细的无水Cu(NO3)2晶体并加热,观察到左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用U型管除去红 棕色气体,在右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1)红棕色气体是 (2)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30小说探究题

专题强化训练(三十) 小说探究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送不出去的祝福 吕啸天 临近新年还有三天,丰城莲花山来福寺住持喜福大师派弟子虚水下山,带着祥符把新年的美好祝愿送给丰城的百姓。虚水出家才几个月,做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他问喜福大师:“师父,居住在山下的施主几十万人,弟子不知道该送给谁合适。” “一念之慈,万物皆善。福喜之愿,万人皆喜。”喜福大师微微一笑说,“新年的祝福当送给有缘之人。” 虚水一边下山一边想,居住在丰城的百姓有几十万,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富人和穷人。于是他一路打听来到了丰城首富何有国的府上。年近半百的何有国抽着水烟在府上安排管家置办年货、搭戏台。听虚水道明来意,何有国冷冷一笑说:“何某经营商号顺风顺水,家大业大,富贵满门,何须寺里再来凑这个热闹?”让管家把放在桌上的祥符一把塞回虚水的手中,连推带送把虚水赶了出去。 虚水无奈,一路打听又来到了城北莲花村村民向喜莲家中。年过三十的向喜莲,丈夫暴病而亡,寡居的她一人带着两个孩子靠种几亩薄地度日,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一日三餐操碎了心。眼下她正为过年饭菜和两个孩子的新衣服发愁。虚水递过来的祥符,她看都没看:“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有什么用?你拿走。”她也把虚水赶了出去。 祥符和新年的美好祝愿送不出去,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虚水感到很憋屈,再也没有心思做下去了。回到寺里,虚水说了下山的经过。喜福大师微微一笑说:“出家之人,不拘俗世之念。明早你再下山,再找此两人送上祝福。” 师命难违。次日一早,虚水又带着祥符和新年的美好祝愿下山。他再次来到何有国的府上。虚水二次登门,何有国没有见他,也没有接受他的祥符。何有国这样做不是说他真的不需要美好祝愿。他是担心一旦接受了祥符,今后寺里借送祝福之名向他伸手要银子,就不好拒绝。何有国想了片刻,让管家拿了三两银子交给虚水,说是捐给寺里的香火钱。 虽然还是没有送出祥符,但得到了三两银子的捐赠,虚水心里好受了一些。他又走了两个时辰,来到了向喜莲的家中。年关更近,穷苦人的生活更显得艰难。向喜莲愁苦满脸,坐在旧房子角落里暗自垂泪,两个年幼的孩子躲在一边哭泣,显得很凄惶。 虚水叹了一声,心想:她这个样子再送上祥符,她肯定不要。他做出了新的决定:把何有国捐给寺里的三两银子转捐给向喜莲。 向喜莲接过银子,激动得放声大哭,让两个孩子给虚水磕头谢恩。虚水扶起孩子,逃也似的离开村里。

2020届高考化学大题题型专项训练

高考大题题型专项训练(三)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题 1.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作用是________。 (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f的名称是__________。 (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 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_%。 解析:(1)加热水蒸气时,若关闭K1,b中压强增大,a可起安全管的作用,防止烧瓶内压强过大,造成事故。 (2)碎瓷片可防止蒸馏水在加热时暴沸;f是直形冷凝管。

标准溶液 比均为:1) 计算(1- 解析:(1) 硫酸铝水解出的氢离子反应,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强化训练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强化训练 1. 按要求仿写句子。 (1)写出果实的形状、大小。 例: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 (2)写出果实的颜色及其变化。 例: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3)写出果实的味道。 例: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4)写出动物淘气可爱的地方。 例:“你要干什么?”“王子”在我面前哼哼时,我问它。 它汪地叫一声,晃一晃脑袋,表示想要出去。 2. 照样子,用关联词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也是……______ (2)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不仅……还……______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上“水泄不通”这个词语,写一个表示人多的句子。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倒?(改为陈述句)4. 附加题。 我能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礼貌用语。 ①素不相识。______ ②上联不配下联。______ ③黑夜静悄悄。______ 5. 语言表达 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了‘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道:“”。 ①老师的言外之意是:______? ②如果你是那位学生,你解嘲的话是:______。 6. 按要求写句子。 (1)小草长。(扩句) (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缩句)

7. 造句。 ①不假思索:______。 ②指手画脚:______。 8. 照样子写句子。 (1)例: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仿写拟人句) ①小鸟从南方飞回了北方。 ②小狗摇着尾巴向我走来。 (2)例: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仿写比喻句) ①穿过树梢的阳光像______。 ②______像______。 9. 语言·运用 (1)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给句子加一组关联词,保持意思不变。)(2)仿照划线部分再写两个句子,形成一句完整的赠言 童年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______,______。母校的每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情,播种着我们的梦想。 10. 排列句序。 ( )它的树干又粗又高,枝叶特别茂盛。 (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 ( )银杏的果实很像杏,我们平时买的白果实际上是银杏的核,它富有营养,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 ( )这一片片叶子像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 ( )每年四月份,当成群的蜜蜂在繁茂的枝叶间忙碌的时候,人们才注意到银杏树开花了。 ( )原来是因为无论是它的雄花还是雌花,都很不显眼。 11. 补充句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 (1)______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______的泼水节又到了。 (2)______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______的小花。 (3)______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______的凉棚。 (4)______的花坛里开满了______的鲜花。 12. 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把贫瘠的黄土坡开辟成了绿油油的菜园。(改为“被字句”) (2)一截小瓜苗从砖缝中长出来。(改为“拟人句”) (3)蝙蝠到处乱撞。(扩句,至少扩两处) 13. 请按照“绿叶一花骨朵一花苞一花朵”的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 ()真期待花苞早点绽放! ()花骨朵一天一个样儿,不断地膨胀。 ()墨兰绿叶幽幽,每一片绿叶细长如剑,密密麻麻地长着,叶子长短不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3分,共46分) 1、实验中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A.1000mL,212g B.950mL,543.4g C.任意规格,572g D.500mL,286g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是非电解质 B.NH3、CO2、Cl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Cl2均是电解质C.蔗糖、酒精在液态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3.(2009·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C.溶液中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亮的光带 4、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 B.0.1 L 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6.02×1023 C.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6.02×1023 D.4.5 g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6.02×1023 5、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7、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2mol·L-1的溶液中:NH+4、Na+、Cl-、HCO- 3 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AlO- 2、S2-、CO2- 3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 D.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ClO-、MnO- 4、Al3+、SO2- 4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高三化学培优强化训练 钴(Co)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高三化学培优强化训练7 钴(Co) 2016/8/24 1.草酸钴用途广泛,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制备。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l2O3、MnO、MgO、CaO等]制取CoC2O4·2H2O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Ca2+、Mg2+、Al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沉淀物Fe(OH)3Fe(OH)2Co(OH)2Al(OH)3Mn(OH)2 完全沉淀的pH 3.7 9.6 9.2 5.2 9.8 (1)浸出过程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将________________还原(填离子符号)。 (2)写出加入NaCl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加Na2CO3能使浸出液中Fe3+、Al3+(用R3+代表)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滤液Ⅱ中加入萃取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萃取剂适宜的pH应接近______。 (5)“除钙、镁”是将溶液中Ca2+与Mg2+转化为MgF2、CaF2沉淀。 已知K sp(MgF2)=7.35×10-11、K sp(CaF2)=1.05×10-10。当加入过 量NaF后,所得滤液c(Mg2+)/ c(Ca2+)=__________。 2.钴(Co)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为从某工业废料中回收钴,某流程如下(废料中含有Al、Li、Co2O3和Fe2O3等物质)。 已知:①物质溶解性:LiF难溶于水,Li2CO3微溶于水; Fe3+Co2+Co3+Al3+ pH(开始沉淀) 1.9 7.15 -0.23 3.4 pH(完全沉淀) 3.2 9.15 1.09 4.7 请回答: (1)步骤Ⅰ中得到含铝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2017届高三化学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考点1:通过计算推出分子式或结构式 例题1:A的蒸气密度为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77倍,有机物A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41.6%,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例题2: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90到100之间,1molA完全燃烧可以产生4molH2O,则A的分子式为。例题3: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方法小结:1.看清组成元素2、先确定原子量较大的原子数目 3.分子式中:C:H>=n:2n+2 强化训练1: 1、已知有机物B中含有C,H,O元素,其与H2的相对密度为23,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 3 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 2、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4,1 mol A与足量NaHCO3反应生成2 mol气体,其结构式为________。 3、1mol丁二酸和1mol丙二醇反应生成环酯类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考点2:分子式和耗氧量、核磁共振氢谱、官能团名称和性质判断 例题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molO2。 例题2: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

可以消耗______molBr2,________mol NaOH。 例题3: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其核磁共 振氢谱有组峰,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强化训练: 1、化合物A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1mol该有机物燃烧需要 消耗______molO2, 最多可以消耗______mol H2和_________mol Br2。 2、香兰素()除了醚键之外,还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 是,1mol香兰素最多可与molH2发生加成反应。 3、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_____molNaOH, _____mol Ag(NH3)2OH, ______mol H2.

化学选修三高考专题练习

○ B ● F 化学选修3专题练习 1、A 、B 、C 、D 、E 、F 、G 七种元素,除E 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A 、E 、G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 区,其余元素位于p 区。A 、E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 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 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 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 n np n+1;D 元素的电负性为同周期元素第二高;F 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D ,G 。 (2)原子序数比D 小1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D 的原因是 。 (3)由A 、B 、C 形成的ABC 分子中,含有 个σ键, 个π键。 (4)由D 、E 、F 、G 形成的E 2DF 4、GDF 4的共熔体在冷却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原因 是 。 2.[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 、F 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1)A 的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 个方向,原子轨道呈 形。 (2)E 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A 、B 、C 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 、B 、C 三种元素中与AC 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结构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4)BD 3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其分子空间构型为 。 (5)用晶体的x 射线衍射法对F 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F 的晶胞为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右图),又知该晶体的密度为9.00g/cm 3,晶 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 ;F 的原子半径是 cm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要求列式计算)。 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A 、B 、C 、D 、E 、F 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 与B ;C 、D 与E 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 原子L 层上有2对成电子, B 、C 、D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 3DB 6型离子晶体X,,CE 、FA 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 (1)写出A 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F 离子电子排布式 。 (2)写出X 的化学式 和化学名称 。 (3)写出X 涉及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试解释工业冶炼D 不以DE 3而是以D 2A 3为原料的原因: 。 (5)CE 、FA 的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 l 、3401KJ/mo ,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 (6)F 与B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F 与B 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 度为a g/cm 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2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A 、 B 、 C 、 D 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C 、D 、B 、A 顺序逐渐减小。A 、C 同主族,B 、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金属 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 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 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 根据电离出OH —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 碱 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 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 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 烃 烃的衍生 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 +、HSO 3—、NH 4+、OH —,不是由SO 2、NH 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 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高三化学18高三综合练习二培优教案

高三综合练习二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由于金属锑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以及它容易形成合金而使它具有很多重要 用途。下列对锑元素(33Sb )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锑可用于制半导体材料 B. 金属锑可用于制造合金,以提高金属的硬度 C. 金属锑及其化合物往往有毒,使用中要倍加小心 D. 在火柴盒侧面涂有三硫化二锑,用作氧化剂 2 ?下列各物质中,后一种物质的热稳定性比前一种强的是(① N Q CO 和 NaHCO ③ AsH 3 和 H 2S ⑤ Na^O 和 Na^Q A. 只有① C.只有②③⑤ ② KMnO 和 K z MnO ④ CaCO 和 CaSiO 3 ⑥HNO 和HSQ B. 除①外 D.只有④⑤ 定量的碳和二氧化碳(甲: 12g 碳,22g 二氧化碳;乙:20g ,在同温同压下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转化率的 关 B. 甲小于乙 D.不能肯定 27g 铝的稀硫酸,最多能直接溶解铁的质量为( B. 28g C. 56g D. 84g 5 .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下图,它属 于( ) A. 无机物 B. 烃 C. 高分子化合物 D. 有机物 3 .在甲、乙两容器中各盛 碳,22g 二氧化碳) 系( ) A .甲大于乙 C.甲等于乙 4 .刚好能溶解 A . 27g ?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6. FeS 与酸反应生成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 0.05mol C. 0.20mol 3、CuCl 2、 H 2S 2, H 2S 2和HQ 性质相 似, ) B . 0.10mol D. 0.40mol FeCl 2的混合溶液中, Fe 3+、 容易分解。若反应中生成 3.2g 硫,则 。『+和Fe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1,现 1:2:4 ,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 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为 中Fe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 2:1 &核内中子数为N 的於+ 离子,质量为A,则ng 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 (A A 16 B . 1:2 C. 1:3 D. 1:4 N 8)mol B . n —(A N 10)mol A 16 C. (A N 2)mol D. — (A N 6)mol A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及化合物专题训练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6)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 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 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 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 钛合金筛网轮 答案A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B.Fe在O 2 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 C.Na、Al、Cu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得到 D.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答案A 3.下列有关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酸性氧化物 B.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物质 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漂白品红 答案D 4.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C.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 2 ,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 x H y 、NO x 三种成分的净化 答案D

( B.消除总反应为:4NO x +(5-2x)O 2 +2H 2 O=====4HNO 3 2 5.(2019·宝鸡市高考模拟)汽车尾气的治理是减轻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科学家研究发现TiO 2 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适度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其原理如下。下列关于“消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光 C.使用纳米TiO 2 ,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更多,NO x 消除效率更高 D.1mol O-比1mol羟基(·OH)多9N A 个电子(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D 6.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C.工业上可用铁质容器储存浓硝酸和浓硫酸,原因是铁在常温下与两种酸不反应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B 7.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Ⅰ中试剂 氯化铵 硫酸亚铁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铁粉与水蒸气 Ⅱ中试剂及现象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品红溶液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肥皂水冒泡 推断 氯化铵稳定 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答案C 8.(2019·安阳市高三二模)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 2 ,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1.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 容量瓶配制0.10 mol·L - 1 NaOH 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2. 若20 g 密度为ρ g·cm - 3的Ca(NO 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 3)2,则溶液中N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ρ400 mol·L - 1 B.20ρ mol·L -1 C. 50ρ41 mol·L - 1 D. 25ρ41 mol·L - 1 3.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中c (Na + )=2c (SO 2- 4) B.a 2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 mol 5. 3 g 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 ,则 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B.1.5 mol·L-1 C.2 mol·L-1D.2.5 mol·L-1 6.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7.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1B.0.3 mol·L-1 C.0.2 mol·L-1D.0.1 mol·L-1 8.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 35a 22.4Vρ×100%②c= 1 000a 22.4V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0.5w④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5V 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H+4)>c(Cl-)>c(OH-)>c(H+)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右图是NaCl、MgSO 4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 出 10.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 c/(1 000ρ) 1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和4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和32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 质量关系为m a________m b。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高考化学 乙醇与乙酸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高考化学乙醇与乙酸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乙醇与乙酸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CMA(醋酸钙、醋酸镁固体的混合物)是高速公路的绿色融雪剂。以生物质废液——木醋液(主要成分乙酸,以及少量的甲醇、苯酚、焦油等杂质)及白云石(主要成分 MgCO3·CaCO3,含SiO2等杂质)等为原料生产CMA的实验流程如图: (1)步骤①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所得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②所得滤液常呈褐色,颜色除与木醋液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的焦油有关外,产生颜色的另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 (3)已知CMA中钙、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出水率(与融雪效果成正比)关系如图所示,步骤④的目的除调节n(Ca)∶n(Mg)约为____________(选填:1∶2;3∶7;2∶3)外,另一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包含的操作有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及干燥。 (5)碳酸镁和碳酸钙与醋酸也可以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混合物制融雪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该融雪剂中的醋酸钙、醋酸镁均是离子化合物 B.该融雪剂还可用于除去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 C.该融雪剂的水溶液显碱性 D.生产该融雪剂所需碳酸盐与醋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MgCO3·CaCO3+4CH3COOH = Ca2++Mg2++4CH3COO-+2CO2↑+2H2O SiO2实验过程中苯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最终产生褐色物质 3∶7 除去过量的乙酸蒸发结晶 D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可知,白云石(主要成分MgCO3?CaCO3,含SiO2等杂质)与木醋液(主要成分乙酸,以及少量的甲醇、苯酚、焦油等杂质)反应生成醋酸钙和醋酸镁,过滤得滤渣1为二氧化硅,滤液中主要溶质是醋酸钙和醋酸镁,加入活性炭脱色,除去被氧化的苯酚、焦油等杂质,再加入氧化镁,调节溶液中n(Ca):n(Mg)的值,过滤,除去混合液中固体杂质,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