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合集下载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是安全工程师考试中的重要一部分。

本文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定义、原则和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定义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周密的计划、严格的控制和有效的监督,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财、物的安全,预防和控制事故,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1.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管理应重视事前的预防,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修订安全生产标准等措施,从源头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2.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管理要综合考虑安全技术、管理、经济等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3.整体推进。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联动推进,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

4.依法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查处。

三、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1.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位、任务到人。

2.风险评估。

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3.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事故应急处理。

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演练方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做到迅速响应、准确处置。

5.安全检查监督。

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6.事故调查分析。

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改善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安全评价监测。

定期对安全生产进行评价和监测,对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改进和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对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简要介绍,通过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定义、原则和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安全工程师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效支持。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讲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讲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讲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并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电监会和国资委等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本领域的安全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负责锅炉压力容器等四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检查;卫生部负责职业病诊治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工伤保险管理、未成年工以及女工的劳动保护。

《通知》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重大隐患治理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挂牌督办,国
家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

强化项目安全设施核准审批,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审批、监管的责任。

严格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各方安全责任。

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的,立即依法停工停产整顿,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等各方责任。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

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

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标题: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义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并推动工业安全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这一教材。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结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教材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材的内容结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按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进行编写,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

1.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和要求,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

2.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本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背景、具体内容以及执行情况。

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提高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力。

3.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本章主要介绍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要素和实施步骤,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建立高效、科学、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技巧。

4. 第四章: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本章重点介绍了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技术,旨在使学员学会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5. 第五章:安全培训与教育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内部安全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有效的安全培训与教育手段,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6. 第六章:事故应急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事故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事故应对和处置能力。

二、主要内容1. 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教材强调安全生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减少事故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一、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1. 煤矿是特种行业,安全事故极易发生,对工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 煤矿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长久的利益。

3. 煤矿安全生产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1.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安全放在首位。

2.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得违反和变通。

3.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

4.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 抓好安全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完好。

6. 严格执行作业规程,遵守作业程序和操作规范。

7. 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整改和消除安全隐患。

三、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危险因素1. 煤与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爆炸和窒息。

2. 岩层顶板的倒塌和塌方。

3. 机械设备的故障和意外擦撞。

4. 行为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

5. 火灾和煤尘爆炸。

6. 其他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

四、煤矿安全生产的应急措施1. 突发事故时立即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保护好自己和周围的人。

2. 立即报警,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3. 采取应急措施和紧急疏散,确保人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4. 组织救援和抢险,及时处理事故隐患和救援被困人员。

5. 做好事故记录和事故调查,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人。

以上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培训讲义,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培训讲义(续)五、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1. 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

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定期组织各类安全生产培训,使职工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点,掌握自救逃生的技能。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讲义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讲义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讲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讲义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概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为了防范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减少事故损失,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

它是一种以规范安全生产为基础,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目的的管理技术。

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性2.1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能够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对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减少事故损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损失,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3 优化企业经营管理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企业能够逐步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以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3.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3.1 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企业安全生产总体规划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和安全生产培训等。

3.2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企业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的构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建立等方面。

3.3 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和评审企业需要监督和评审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能够不断改进和发展。

3.4 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和发展企业需要根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践和发展经验,不断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和发展活动,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4.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步骤4.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评估评估企业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4.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设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通过内部评审和外部认证。

4.3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实施将设计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转化为实际运行的管理体系,并相应地开展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讲义PPT92页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讲义PPT92页

机电安全生产技术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第一节 机械安全基础知识一、机械产品制造(一) 了解机械产品主要类别(二) 了解机械设计本质安全要求、机器的安全装置类型(三) 了解机械生产动力的锅炉房、空压站、煤气站、制氧站、乙炔站、变配电站危险点二、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一) 了解常用机械结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传动和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危险因素(二) 熟悉常用机械的主要危险部位、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措施¨1、常用机械的主要危害部位(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何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2)旋转的轴,包括连接器、新轴、卡盘、丝杠、圆形心轴和杆等。

(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

含有凸块或空洞的旋转部件是很危险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

(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锟。

(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机装置等。

(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

(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

(8)单向滑动,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

(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防止机床等¨3、常用机械的安全防护装置及其要求1)传动装置的防护机床上常见的传动机构有:齿轮啮合机构、皮带传动机构、联轴器的等。

这些机构高速旋转着,人体某一部位有可能被带进去而造成不幸事故,因而有必要把传动机构危险部位加以防护,以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2)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1)安全防护装置应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无锐利的边缘和突缘。

(2)安全防护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确保安全。

(3)与设备运转连锁,保证安全防护装置未起作用之前,设备不能运转;安全防护罩、屏、栏材料,及其至运转部件的距离,应符合GB8196,GB8197的规定。

安全生产常识培训讲义

安全生产常识培训讲义

安全生产常识培训讲义一、安全意识培训1. 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每位员工都应当具备安全意识。

安全责任人要通过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 员工应当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熟悉自己的安全操作手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

二、安全防范知识培训1. 员工应当了解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和事故易发因素,增强危险预见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员工应当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和发生原因,提高对各种安全隐患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3. 员工应当了解应急疏散逃生知识和安全逃生通道的位置,能够熟练、快速、有序地进行安全逃生和自救。

三、安全操作技能培训1. 员工应当了解生产设备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熟练掌握设备的安全操作技能。

2. 员工应当了解化学品和危险品的相关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事故。

3. 员工应当了解作业保护措施和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正确佩戴和使用,确保自身安全。

四、安全管理制度培训1. 员工应当了解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熟悉安全责任人和安全管理员的职责和权限,主动配合安全管理工作。

2. 员工应当了解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的流程和要求,发现隐患要主动报告,配合整改,避免隐患转化为事故。

3. 员工应当了解安全奖惩制度,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管理,防止违章违纪行为。

五、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安全责任人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安全警示栏、安全演练等形式,向员工传达安全生产知识,及时通报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和行为习惯。

结语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每个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安全责任人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常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更要重视平时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增强事前防范能力,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讲义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讲义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讲义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讲义一、培训内容简介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预防和减少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安全操作规程与流程、应急预案与急救知识。

二、培训目标1.了解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学习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增强对事故的认识和警惕性;3.了解安全操作规程与流程,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4.学习应急预案与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培训内容详解1.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1)安全意识与安全文化: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提高,营造积极的安全文化;(2)安全管理体系:介绍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相关标准;(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4)安全生产政策要求:介绍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政策要求。

2. 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1)事故案例分析:分享真实的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2)事故预防与管理:思考如何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3. 安全操作规程与流程(1)安全操作规程:介绍具体操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机械操作、化学品操作等;(2)安全工器具使用规范:学习安全工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防护装备、防护措施等;(3)作业环境安全要求:学习作业环境的安全要求,如通风、照明、防火等。

4. 应急预案与急救知识(1)应急预案:学习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包括火灾、泄露、水险等各类预案;(2)紧急疏散与求助:介绍疏散逃生的方法和求助方式;(3)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四、培训方式与工具1. 培训方式:(1)理论讲解:通过授课、PPT等形式,向员工传达相关知识;(2)实例演示:通过模拟场景和案例分析,增加培训的实践性和参与性;(3)现场参观:组织员工参观安全设施和装备,加深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第一节职业卫生概述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一)职业卫生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其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二)职业性危害因素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工作场所的基本概念(P138)。

5、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6、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按其来源分类1)生产过程产生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P139(“鼠标手”)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P139(2)按有关规定分类《职业病目录》(2002)分为十大类。

P139(三)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

(2009)82、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是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某些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也会对人带来伤害和影响,主要包括(ACDE )等因素。

A、长时间蹲位或弯腰作业B、卫生的投入和管理C、工作过于紧张D、长时间单调重复作业E;劳动组织不合理(四)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禁忌(P139)2、职业健康监护(P139-140)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P140)(五)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1、健康2、职业性病损3、职业病4、职业病分类《职业病目录》(2002)分为10类115种。

P140二、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原则1、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工作原则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P140-141)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P141)第三级预防:在病人患职业病以后,合理进行康复处理。

(P141)三、我国职业危害现状(一)职业危害形势1、接触职业危害人数众多,患者总量巨大2、职业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3、职业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4、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多发,在国内外造成严重影响(二)职业病发病特点(P142)1、职业病种类构成2、职业病发病行业分布第二节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价一、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构成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二、主要法规标准简介(一)法律(P143)1.根本法2.基本法律(二)主要行政法规(P144)(三)主要部门规章(四)主要规范性文件(五)标准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管理一、职业危害识别(一)粉尘与尘肺(P145)1. 生产性粉尘(P146)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3.生产性粉尘的分类4. 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5.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1.生产性毒物的概念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1) 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三类。

金属中毒:铅中毒、四乙基铅、锰、铍、镉等中毒。

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2) 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全国非常突出。

例如:苯、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

苯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3)刺激性气体中毒。

刺激性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体而且具有刺激性的物质。

刺激损害呼吸道,例如:有氯气、光气、氮氧化物及氨气等。

(4)窒息性气体中毒。

窒息性气体: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的有害气体。

常用的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硫化氢、CO2。

对于CO,冶金工业中炼焦、炼铁等的生产;化学工业中合成氨、光气、甲醇的生产都有CO。

硫化氢: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印染、下水道、隧道以及清除垃圾、粪便等作业,还有天然气、火山喷气、矿泉中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

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呼吸骤停,数分钟后可发生心跳停止;也可立即或数分钟内昏迷,并呼吸聚停而死亡。

因此也叫“闪电型”死亡。

CO2:地窖、矿井、下水道、粮仓等处;另外还有氰化物、甲烷。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常见的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

这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制药、印染、农药等工业。

这类化合物中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三硝苯胺等均可引起白内障。

苯的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6)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包括:①由化工原料合成单体;②单体经聚合或缩聚成聚合物;③聚合物的加工、塑制等。

在整个合成、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均可产生一些有害因素。

(7)农药中毒农药主要分为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三大类。

3.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1)急性中毒。

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

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

(2)慢性中毒。

毒物长期、小量进入肌体所致。

绝大多数是由毒物的蓄积作用引起的。

(3)亚急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是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人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

除上述3种病型外,还有的是处于带毒状态。

(2007)41.根据毒害作用机理不同,职业性有害气体可分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

下列气体中,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D)。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硫化氢D.氮氧化物(2008)49.有害气体一般分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

下列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B)。

A.一氧化碳B.氨气C.乙炔D.二氧化碳(2008)51.一深7m左右的电力井内有多台柴油抽水机在工作,3名工人下到井内巡检时,发生一起2人中毒死亡的事故。

最有可能引起该事故的物质是(B)。

A.放射性物质B.一氧化碳C.硫化氢D.二氧化碳(2009)10、某物业公司组织工人进入下水道和化粪池进行疏通作业时,由于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多人中毒死亡。

此类场所最常见的,可导致人员中毒的有害物质是( A )。

A、硫化氢B、一氧化碳C、放射性物质D、二氧化碳(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1.噪声2.振动3.电磁辐射(幽灵电波)(1)非电离辐射(2)电离辐射4.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等。

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有以下3种:中暑、减压病、高原病。

(2009)48、生产性噪声是由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摩擦等产生的。

生产性噪声可分为(D )三类。

P151A、振动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B、冲击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C、气体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D、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2009)83、某企业对工作场所开展的下列监测项目中,属于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项目有(ACD)。

P153A、作业环境气温B、一氧化碳浓度C、作业环境湿度D、作业环境气压E、粉尘浓度(2009)49.化工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多种刺激性气体,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是(A)。

A.氮氧化合物B.乙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2008)82.下列疾病,由物理因素引起的属于《职业病目录》(2002年)中的法定职业病有(ABDE )。

A.中暑B.减压病C.风湿性关节炎D.航空病E.高原病(四)职业性致癌因素(P155)1.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2.职业致癌物引起的职业癌(五)生物因素(P156)( 六) 职业有关疾病二、职业危害评价(P157)(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1.评价原则2.评价的主要方法(多选)(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3.评价的主要内容(P159)(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三、职业危害控制(一)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二)个体防护措施(三)组织管理等措施第四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一、职业卫生工作职责分工情况卫生部、安监总局、人社部、全总等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一)分级监管、原地管理(二)监管人员的权利(三)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下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2)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3)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况;(7)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8)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况;(9)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第五节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一、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二、前期预防管理(一)职业危害申报(单选)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分级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职业危害申报,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申报内容和申报表生产经营单位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预评价、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做到“三同时”。

(三)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发证机关三、劳动过程中的管理(一)材料和设备管理(二)作业场所管理(三)作业环境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四)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五)履行告知义务(六)职业健康监护1、接触矽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1)在岗检查周期(单选)SiO2符合国家卫生标准,2年1次;超过卫生标准,1年1次。

2)矽肺病患者每年1次体检。

2、接触煤尘(包括煤矽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煤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3年1次;超过卫生标准,2年1次。

2)煤工尘肺病患者每1~2年进行1次体检。

3、接触其他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要求四、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P167,详见《职业病防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