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内功八桩

合集下载

定式八掌

定式八掌

八卦掌定式八掌
1、下沉掌:
空胸拔背下丹腰、扭胯合膝抓地牢、提吸伸呼顶头悬、松肩撑肘下沉掌。

2、抱月掌:
双手抱月如捧婴、涵胸拔背似捆绳、松肩坠肘滴溜腕、如似猿猴摘果形。

3、托天掌:
两手托天向前行、紧背涵胸肱如弓、五指各分须贯力、虎口园开掌心空。

4、抱球掌:
狮子滚球把腰拧、双掌合抱探身行、左旋右转来回换、收额挺颈掌心空。

5、双撞掌:
两手档胸向前行、肩要松来肘要掌、十指相对须贯力、拧腰坐胯提膝行。

6、指天划地掌:
指天划地上下撑、一阴一阳往前行、松要坐胯提膝腿、里直外扣擦地行。

7、阴阳鱼掌:
一前一后阴阳掌、双掌前后力要撑、前掌后掌力相通、提膝迈步擦地行。

8、推磨掌:
后肘先叠肘掩心、手在翻搨向前伸、跟到前肘合抱力、前后两手一团神。

八卦图标识
乾三连坎中满艮覆碗震仰孟
巽下断离中虚坤六段兑上缺。

八卦掌基本功以及练习方法

八卦掌基本功以及练习方法

八卦掌基本功以及练习方法
八卦掌又可以称为八卦连环掌,是中国武术中赫赫有名的拳种,近百年来更是传遍世界各地。

下面是对于八卦掌基本功以及练习方法的简述,让我们来看下八卦掌有什么威力之处。

八卦掌基本功之蹚泥步
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

内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故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

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溶为一体。

拧裹钻翻,避正打斜,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先练直蹚泥步,练的蹚步平稳了再练走圈蹚泥步;然后学练站八卦桩,而后再学练掌。

由开始蹚不出去步,练得趟出去而又稳健。

趟泥步利于气往下沉,主要练习重心的水平移动,它比形意的直线水平移动要难,因为它要走圈,人体的重心要在一个水平的圆圈上移动。

八卦步练好了,自然会融会贯通,重心要向不同方向的水平移动也就不难了。

能够把重心水平地向着一个方向移动,并把整体重量输送到一点上,从而得到很好的打击效果。

站架行桩,内守中定,外重八要,身动意不变,如水漂木,一气流行。

趟泥步迈步供像平时走路,但身体仍如三体式一样,有三折之形,行步是趟泥步的基础,练习行步之后再走圈,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步的练习方法是:
一、身体保持中正,放松,沉肩坠肘、涵胸拔背等;
二、双掌下按至丹田处,意如按水中浮木;
三、屈膝下蹲至适宜高度;。

八卦掌基本练习方法

八卦掌基本练习方法

八卦掌基本练习方法八卦掌基本练习方法八卦掌以掌法为主,其基本内容是八掌,合于八卦之数;在行拳时,要求以摆扣步走圆形,将八个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术那样,或来去一条线,或走四角,所以称为“八卦掌”。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分享八卦掌基本练习方法,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一、站桩:所谓力从地起,如果脚下无根何来功夫,所以各派都有桩功。

八卦掌的派别很多所以站法也不同而程派的站桩。

一定做到: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掰膝抓地牢。

沉肩坠肘伸前掌,二目须从虎口瞧。

后肘先叠肘掩心,手在翻塌向前跟。

跟到前肘合抱力,前后两手一团神。

二、走桩:(一) 直线步行适应初学者,练习步型、步法、步眼及运动方法、技巧。

区别不同派别的`步型、步法及运动方法。

锻炼下肢的支撑力及耐久力。

明确三盘步行区别、规范、技巧等。

总之,是为其他步行运动打基础的。

运动方法:两掌下垂于体侧胯处,右腿支撑,左腿提起,脚水平微离地,大腿直膝,小腿伸直,右膝前跪,五趾抓地,左脚平行向前进步,脚水平落地(趟泥步要脚面绷平向前搓步)。

左腿前顶膝,脚心上提,五趾扣地带力。

右腿提起,脚水平微离地,大腿直膝,小腿向体前伸直,左腿前跪,五趾扣地带力,右脚经左脚里侧平行向前进步,水平落地(趟泥步脚面绷平向前搓步),两脚交替向前运动为线形走步;利用扣步、碾掰步法,折回可连续运动。

要领:上体保持正直,泥丸、会阴、后脚尖三点保持成一条垂线,脚离地不可高,落地脚尖微扣,两脚大趾在同一直线上;鸡行步距等于或微小于自然步距,趟泥步等于或大于自然步,视三盘而定。

(二) 弧线步行(走圈)弧线运动是学练八卦掌的主要走步形势,是八卦掌运动的主要内容。

八卦掌“以动为本”,主要指的就是两腿始终不停地运动,而步形转圈又是八卦掌运动形势的特点,也是攻防打斗中围圈打点的日常练习项目。

可以说:八卦掌主要运动是转圈,而八卦掌不转圈就不能说是八卦掌或不完全是八卦掌;转圈的大小由练功程度而定,初学者,一般每圈走12步为宜,功夫逐渐提高,步数可逐渐减少,最少不低于8步,但转圈直径不能变。

八卦掌功法秘要

八卦掌功法秘要

八卦掌功法秘要八卦掌功法秘要掌形撑即手指要顶撑,有各指节间尽力拉开之意;虎口用力撑圆,拇指与食指撑成八字,其余各指间自然分开。

虎口撑开,五指撑圆,食指略微上挑,就可劲贯指端。

开始时会很累,坚持下去,就会感到手心发热。

后手食指挺劲,中指、无名指、小指微曲有扣含之意;掌心向前,不可腆,也微含,虎口撑开。

掌心要凹陷,有掌心含空之意,大指根节略向掌心扣,小指与无名指微向掌心裹,从大指尖到大指根、掌心、小指、小指尖成一圆弧。

腕根向下塌,掌背尽力向小臂靠拢,保持掌面垂直于地面,但不可用僵力,而要用柔力。

肘尖向下松坠,手臂力撑之时,肘尖永不伸直,始终保持一定的弯曲,以使手臂气脉保持通畅。

手臂尽力向前伸展,以使肘尖内侧正对心窝,但此伸是在松坠的基础上,切勿用力伸直,而是用意拔筋之伸。

另外,意想手臂下沿从指尖经指腹、掌根、肘尖至腋下的整个面都有向外鼓胀之势。

立掌伸臂时拧臂,使两肘相合,以使所坠之肘尖正对地面,从而使劲力顺涌至掌。

双臂要合肩合胸,具体到右肩合左肘、左肩合右肘、双肘合胸。

合者,尽力靠拢也。

于手臂而言,使手上沿从指尖经指背、腕、肘弯至肩整个面都有向内抱拢之意,意念将手臂缩回,与伸成一对矛盾力。

足形十趾用力抓地,但不是将脚趾卷屈而抓,而是抓而不屈,是为增加附着力而抓,而非抓拿之抓。

抓地牢是指小腿、脚背、脚底、和脚指都完全放松不用力,而把重心完全落在涌泉穴上,以保持身体平衡脚部牢固,没有丝毫倾动。

把脚指用力扣地,只会造成脚部僵硬,对维持身体的平衡以及步法的变动反而不利。

脚向前迈步落地时要探落,以前脚掌先落地,点探落实后,胯部前送,使脚掌向前搓地落实。

每一步皆如此,如地下有陷坑状,须探出踏实方能落脚。

双脚迈进时须摩足擦踵,每一上步,都须使双脚之内弓及踝部内侧相摩擦,以保证双腿整而不散,并使双脚内缘都在圆弧之切线上。

脚离地时要力勾,使脚离地后不向后翻蹄亮掌,以保证脚掌能平起平落。

双膝内扣,使两膝始终保持内合之势,每一动步,须使两膝相擦而行。

八卦掌(内家拳之一)

八卦掌(内家拳之一)

八卦掌(内家拳之一)八卦掌百科名片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

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

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目录[隐藏]【基本知识】【历史情况】【武功介绍】【功理要求】【技击原则】【程式总诀】【人物介绍】[编辑本段]【基本知识】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个体现。

它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下配一至八步的摆、扣、顺步法为基础,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为核心,在走转中全身一至,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

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

八卦掌是融养生和技击于一炉,涵养道德的拳术,是董海川先师将武功及内功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加上自己的丰富经验,独创以掌为主的技术手段。

以沿圈走转和“趟泥步、剪子腿、稳如坐轿”,扣掰转换以及避正打斜等为运动形式,有别于其它拳术。

并且在治病、内功、技击和涵养道德方面,有明显的效应。

尤其在内功和涵养道德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在走转中练得气贯四稍,达四肢百骸,通任督二脉,全身舒泰,飘飘欲仙。

是内功中的高级动功。

关于八卦掌的起源﹐据考证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约1813~1882)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

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敏捷多变。

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

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

身型要求顶头竖项﹐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实腹畅胸﹐吸胯提裆。

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两脚踝关节相贴而过)。

梁氏八卦掌内功八掌(定式八掌)----传授:赵大元?;撰文:杨十

梁氏八卦掌内功八掌(定式八掌)----传授:赵大元?;撰文:杨十

梁氏八卦掌内功八掌(定式八掌)----传授:赵大元;撰文:杨十定式八掌是八卦掌入门首学的一趟内功掌法,它以八个定式走转为主,以变为辅。

是武功中的桩功,是气功中的行功。

目的是:正形、通气、旺神、足力。

练习时内外双修,动静相合,神、气、意、力合一集中。

内功练气要聚气完神,外功练神要神形相合、中正园舒。

内外相合练劲,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松活园撑。

其动作动静相合,舒展园活。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在于通导经络,培育元气。

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练气敛神,气足神旺,百脉疏通而壮其体魄。

精气神合,则神力足矣。

内功八掌内功诀内功八掌阴阳生,精气神力意气功。

乾坤艮巽四偶分,坎离震兑八卦成。

先天之气需常练,刚柔相济细推寻。

外练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根。

升降开合练内功,丹田练宝妙无穷。

练至筋骨通灵处,周身贯气任纵横。

内功八掌血脉诀下塌任督双通行,震荣三焦养丹气。

托天手阳并足阳,小腹胎吸补阴阳。

揉球手厥少阳行,荣补五行主神明。

抱月手足太厥阴,震荣中焦走自如。

托枪掌式壮少阳,少阳太阳补三焦。

阴阳鱼掌顺带脉,震奋下焦任督冲。

指天划地顺两矫,调配百脉壮神骸。

推磨掌式收完功,周身百脉皆在中。

松静调理阴阳脉,胎吸微微百脉通。

丹田开合暖如春,童颜鹤发是吾宗。

内功要求“静”。

排除杂念,意守丹田。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扬,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魏氏参同契)。

就是说:练功时要闭口收心,对外视之不见,听而不闻,排除一切杂意。

元神要在泥丸宫内,意念要守住丹田,精神内收,内视返听。

入静是内功习练的首要环节,如果做不到则很难有所收获。

“松”。

周身放松,松而不懈,循乎自然,不僵不懈,不努气不努力。

“沉”。

心平气和,气沉丹田。

何谓“气”?《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受命于天,与谷气并而充气者也,真气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受命于父母,元精化生而出。

后天摄五谷并阴阳二气,气在体内不断运行,阻而病,滞而伤,弱而渐亡”。

可见它的重要。

而修练内气(真气),更重要的是大脑意识的导引作用。

八卦掌之八桩练法

八卦掌之八桩练法
( 责任 编辑 柯 超)
时候 ,下来 会 感 觉全 身肌 肉酸痛 , 方 法 , 它还 有 练 意 、 气 、 合 几 转掌 是花 架子 的看 法 了 。 其 练 练
三、 由站 桩 ( 桩 ) 行 桩 定 化
( 动桩 ) 练 法 的
并 步 “ 虎 出 山” 习一 段 时 猛 练
间后 , 感 觉全 身 劲 力 完整 的情 况 在 下 , 站桩 化行桩 。 做
全 身 姿 势不 变 ,身体 下 坐 , 两 腿 弯 曲 , 脚 微 提 , 地 面 的距 离 左 与
按 传统 的说法 是 一 张 纸 的厚 度 , 然 后 向前 伸 出 , 出时 , 掌 就 像 手 伸 脚
在腿 上 搓麻 线 那样 搓 着 出去 , 是 但 不能 与 地接 触 。左 脚 落 地 , 右脚 尖
外摆 4 5度 ,重 心 前 移 ,前 脚 j 分 力, 后脚 七分 力 , 呈三 七步 。然后 按 “ 虎 出 山” 猛 方式 进 行 一 呼一 吸 , 全
身一松 一 紧的练 习 。练 习八 个呼 气 循环 后 , 上右 步 , 作 八个 呼 吸 。 再 再

开始 , 直线 向前 , 熟 练后 , 等 外脚
i 是 不 要 盲 目的 按 照 养 生 气
矛盾 的拧劲 , 掌 向下 的按 劲 和顺 功 的练 习方 法 , 两 随便 加 上循 经 走 络
猛 虎 出 山 的 劲 力相 对 其 它 的 项 提 顶形成 的上下 争力 。呼气 和用 的内气 导 引意念 。 桩 式要 单 一 一些 , 只有 两 臂 的 内旋 力的方 式 和前 面 的描述 相 同 。 和上 下 的直 劲 , 开 始 的时 候 最好 刚 四是 练 习半 年左 右 ,可能会 以上 为 八 卦 掌 由定 桩 到 动 桩 现性 欲 旺盛 的现 象 ,此时 希望能 克

八卦掌基本功以及练习方法

八卦掌基本功以及练习方法

八卦掌基本功以及练习方法八卦掌又可以称为八卦连环掌,是中国武术中赫赫有名的拳种,近百年来更是传遍世界各地。

下面是对于八卦掌基本功以及练习方法的简述,让我们来看下八卦掌有什么威力之处。

八卦掌基本功之蹚泥步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

内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故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

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溶为一体。

拧裹钻翻,避正打斜,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先练直蹚泥步,练的蹚步平稳了再练走圈蹚泥步;然后学练站八卦桩,而后再学练掌。

由开始蹚不出去步,练得趟出去而又稳健。

趟泥步利于气往下沉,主要练习重心的水平移动,它比形意的直线水平移动要难,因为它要走圈,人体的重心要在一个水平的圆圈上移动。

八卦步练好了,自然会融会贯通,重心要向不同方向的水平移动也就不难了。

能够把重心水平地向着一个方向移动,并把整体重量输送到一点上,从而得到很好的打击效果。

站架行桩,内守中定,外重八要,身动意不变,如水漂木,一气流行。

趟泥步迈步供像平时走路,但身体仍如三体式一样,有三折之形,行步是趟泥步的基础,练习行步之后再走圈,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步的练习方法是:一、身体保持中正,放松,沉肩坠肘、涵胸拔背等;二、双掌下按至丹田处,意如按水中浮木;三、屈膝下蹲至适宜高度;四、重心放于左胯,右脚蹬地,向前趟出;五、左右胯重心相互转换,向前直行;七、摩膝趟胫,脚掌平起平落。

初练时不求速度,八卦步看似潇洒飘逸,实则沉稳刚健。

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步步为营,熟练后自可走转自如。

慢练不同于断练,行云流水,虽慢而不断,务必形断意不断,意断而神相连。

双手下按意在丹田,久则有鼓荡感觉,双膝有顶意,双足如泥中行路,提时犹如泥中拔腿,落时带有淌踩定之意,重心及时转换,久练则轻松自如,再于圆圈上练习就会更容易掌握了。

下面养生之道网继续为您介绍八卦掌基本功之桩功:八卦掌基本功之桩功定步桩功和八卦转桩,是都必须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卦掌内功八桩八卦掌的静桩功有八式。

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

此八式桩功在练习时要背靠八卦圆心,按时辰所在方位站在相应的卦位上修炼。

子时(23点-1点)胆经当令,在坎卦北方、丑寅时(1点-5点)为肝经当令、肺经当令,在艮卦在东北方、卯时(5点-7点)大肠经当令,在震卦在东方、辰、巳时(7点-11点)胃经当令、脾经当令在巽卦在东南方、午(11点-13点)时心经当令,在离卦在南方、未、申时(13点-17点)小肠经当令、膀胱经当令在坤卦在西南方、酉时(17点-19点)肾经当令,在兑卦在西方、戌、亥时(19点-23点)心包经当令、三焦经当令,在乾卦在西北方。

一年有十二月之分,一天也有十二时辰之分。

养生练功,不仅要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还要符合一日十二时辰的规律。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利用人体的经络和生物钟来保养、调节自身,按时辰所在方位定位练功,则顺天地之气,运体内之真气,才能天地人相合而合于大自然,最终所运之气才能纯真,用功进展才会迅速。

- 太极桩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微屈,全身松劲站立,双手合于小腹,左手按于丹田,右手按于左手上(女反),含胸拔背,双目微闭,目光内视于丹田处。

要点:全身松劲,舌抵上颚,下颌回收,头上顶,颈悬,脊柱中正,时间为刻左右。

此式为内功入门桩法,主要习练入静和点起心火。

两仪桩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内扣成八字,两膝相靠成夹膝蹲式。

右臂在内左臂在外合于胸前(女反),成双肘弯相叠按于心窝处;左手向右,拇指靠于右肩,掌指间向右,掌心斜向下;右手小指靠于左腋外侧,指尖向左,掌心斜向上,掌直指,拇指分,手不着力。

意想采天阳之气入右手心流于右肘处,采地阴之气入左手心流至左肘处,双肘之气向内经心窝处中焦穴入体,下行至丹田;于此同时,天阳之气经头顶百会穴入体,直下丹田汇中焦之气下行,地阴之气经双脚底循双腿上行,于会阴处汇合上行入丹田。

四肢三股气混入丹田流转精炼。

要点:呼吸均匀自然,吸气时气入至肘弯、会阴、中焦处,呼气时由上三处入丹田。

全身松劲,无着力,含胸,拔背,舌抵上颚。

两仪桩为采阴阳二气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桩式,对体内阴阳消长有着极大的帮助。

时间为一刻左右。

三才桩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势),双脚距离约为三脚长。

左脚尖正对前方,右脚尖内扣斜向前45度。

双脚微屈成骑龙步,前腿弓,后退蹬,重心在双脚间后1/3处。

左臂抬至胸前,左掌成劲掌,掌指高于肩齐,坠肘、塌腕,右手成劲掌下按于右肋右后侧,右肘后撑,右肩内扣,目由左掌虎口看出。

-要点:沉肩、坠肘、塌腕、圆裆、直腰,下颌回收,头顶悬,意想左臂上托一球,右膀扣抱一球,双腿间扣夹一球欲挤压而压之不下。

三材桩为练劲的桩式,对肩臂、腰腿力量的增加和内脏的结实有较大的作用,时间为一刻左右。

四象桩双脚比肩稍宽,屈膝下蹲成马步,双脚尖内扣,膝关节外撑,双臂平抬圆抱于胸前成掌心向外,四指自然分开,虎口圆撑,肘尖外撑。

含胸、圆背、臀部内敛,目视前方。

意想双臂扣抱住一个大圆球,欲挤而挤之不下,其欲撑而不使其撑开。

要点:沉肩圆臂,大腿蹬至水平,上身尽量直立,头正颈悬,腰向后撑圆,腕扣,四指尖相对距离为一掌距。

四象桩为练腿部力量和肩臂力量的桩式。

时间为一刻左右。

五星桩(五心桩)双膝靠拢曲腿跪于地上,双脚向后分于胯两侧,臀部坐于地上,双脚脚背着地使脚心向上,双手掌心向上十指相对置于膝盖后大腿上。

上身直立,含胸拔背,全身松劲端坐,眼微闭,目光内视丹田,意想周围之真气随吸气从顶心(百会)和双手心,双足心吸入体内沉入丹田凝固,同时体内之浊气病气由体内各处流至五心处随呼气呼出体外。

要点:全身松劲,意念集中,呼吸缓慢自然,舌抵上颚,头顶悬,双膝尽量靠拢。

时间为二刻左右。

目的在于去除人体内的病浊之气。

六合桩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内扣,双腿屈膝下蹲,双膝紧靠,蹲至大腿水平。

双臂相交,双肘各落于双膝头上,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左手掌背靠于右肩外侧成指尖向上、掌心向右,右手掌置于左掖处使掌背靠于左肩上,成掌指向上、掌心向左。

全身松劲,舌顶上颚。

-要点:头劲正直,意想双臂裹紧,脚尖内扣,缩肩紧胯,使肩胯相合,双肘双膝相合使身体裹紧,时间为半刻左右。

此为专练八卦掌争裹二劲之桩式。

七星桩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左势),重心在右脚,双手向前上抱起,左手前右手后,掌心斜向上,左掌高与眉齐,右掌置于左肘内侧,手臂抱圆,双手如托抱一个大球。

目视左掌心。

要点:全身松劲,舌顶上颚,意想双手托住一个大球,食指力顶,肘坠,肩沉。

时间为半刻左右。

此桩为练合抱劲之桩式。

八卦桩两脚与肩同宽,双膝相靠,双脚内扣成倒八步。

双手抱成圆环于胸前,十指尖对接,虎口撑圆圈成一小圆,双臂与胸成一大圆,高与胸齐。

意想双手食指和拇指圈在一个气柱上,逆时针旋转(女反),上行通于天,下行通于地。

左脚(女右)涌泉穴吸地中之气沿左腿外测上行,经左肋上行于头顶过百会向右外侧下行,经右腿外侧入右涌泉穴入地再接左脚成一大立圆。

保持此意念定式(下意识之行)。

左手劳宫穴吸气柱中之气入左拇指腹,经右拇指腹过虎口入右食指腹,经左手指腹又如左拇指成圆运行成圆(二圈)。

保持此意念定式。

右手劳宫穴吸气柱中之气入右拇指根,经右拇指入左拇指入左臂内侧,经胸前入右臂内侧过神门入右食指根(三圈)。

续上气入右食指过左食指经左臂上侧,经左肩部过颈,经右肩部入右臂上侧入右中指根(四圈)。

续上气入右中指过左中指入左臂内侧,过胸前入右臂内侧,入右无名指根(五圈)。

续上气入右无名指过左无名指入左臂外侧,经背部入右臂外侧入小指根(六圈)。

续上气入右小指过左小指入左臂内下侧,过胸部入右臂内下侧,入左小指指根(七圈)。

续上气入右小指过左小指入左臂外下侧,过背部入右臂外下侧,入右劳宫(八圈)。

反入三圆。

如此反复运转八圈,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气场,包裹全身。

此桩是练混元气之桩式。

要点:全身松劲,舌顶上颚,意念集中,运转不停。

时间为二刻左右。

八卦掌的“卦”在哪里?我们练八卦掌的每天转圈,如果问“卦”在哪里?技击意义何在?可能一时半会答不上来,多少年来,尽管九宫、八卦说得纷繁复杂,却很少涉及这个根本问题。

其实,“卦”在对手身上。

围着树转,卦在树下,树就是假设敌。

空转,卦在圈里,圆心就是对手的位置。

比如一个人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侧身抱拳而立,正前方是“离”卦,背后是“坎”卦。

左方是“震”卦,右方是“兑”卦。

这是四个正方位与此相对应,还有四个斜角,叫做“四隅”,左前角是“巽”卦,左后角是“艮”卦,右后角是“乾”卦,右前角是“坤”卦。

“坎”“离”连线是他的纵向轴线,用地支表示叫“子午线”。

“子”水“午”火,与“坎”水“离”火是一个意思。

与这条线相垂直的线就是“兑”“震”连线,震是木,兑是金。

这就构成了“十字线”。

四正方向分别是金、木、水、火,中央是土。

这就是“五行”的框架。

再把四个斜角也连起来,就是一个“米”字,叫“米字线”,把圆心断开,就成为指向击打对象的八条射线,这就构成了八卦掌技击方位的基本框架。

从“离”卦方向线进击就是“中门”。

走离卦路线最近,但这里也有重兵把守。

我强敌弱,走“离”卦是最佳选择。

但如果敌强我弱,走“离”卦就容易吃亏。

“巽”卦方向线是他左右手防线的结合部,是薄弱环节,往往有空可钻。

“坤”卦方向线是他的击打死角,走这里我比较安全,他比较被动。

“震”“兑”连线是他横向穿透线,这里支撑力最弱,是跌法劲路的惯常走向。

“艮”方线是后剪刺腿的规道。

“坎”、“乾”是后门,这里是他的盲区。

从“离”卦进步叫做走“中门”,也叫“洪门”,其他各门统称“偏门”,也叫“黑门”、“奇门”。

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理念,比如形意拳就主张走中门,说是“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八卦掌就喜欢走“偏门”、“奇门”,出奇制胜。

电影《武林志》误导人们,以为八卦掌就是围着对手转大圈,似乎转大圈就把外国人转迷糊了。

这是天大的误解。

其实游走卦位之间,根本用不着转大圈,仅一步、两步而已。

沿“离”卦线,一步即可进行中门攻击。

右脚向右前方一个扣步,就踩进“巽”卦方向线,出手就是他脸。

右脚扣步踩“巽”卦,左脚摆步冲向中心点,叫斜出正入。

右脚向右前方一个大一点的扣步,一步就踩进“震”卦方位线,拧身就摔他。

右脚踩中心点,左脚向右后方插一步,就到“艮”卦线,刺腿就倒。

一摆一扣,也可从艮卦绕到身后勾摔。

右脚向左前方摆步踩“坤”卦线,左脚一个扣步管腿,跌打皆宜。

左脚踩“坤”线,右脚后剪,又可形成许多跌法。

右脚摆步踏“坤”卦线,左脚一个大扣步就可以绕到他身后“乾”、“坎”之地。

游走于各卦之间无处不可用腿。

卦不是死的,因为卦在对手身上,对手转身,卦也跟着转,他自己会把各个卦位转给你,例如他想来个大背跨,就把后门暴露给你。

由于走卦根本不用转大圈,所以清末刘德宽创编了“直趟子八卦”,仅用摆扣步就能走卦,所以也叫八卦。

刘德宽又是“岳氏八翻手”的创编者,我对他挺崇拜,他可算是个真正抓住了八卦精髓的人。

当然,如果你只走直趟子,没有摆扣步,不讲“卦位”,那也算不得八卦掌。

我用八卦的术语说了这么多,累不累呀?人家也不好记。

这套理论完全可以用另外的语言来阐述。

比如那八条线,太极叫四正四隅。

绵张叫“米”字劲。

当然,绵张的“米”字是个三维的立体概念,这不在本文话题之内。

其实,这八条线可以更简单地命名。

四正就叫“前后左右”。

四个斜角线,就叫做“左斜、右斜、左后、右后”,这就好记了。

中国人习惯“形象思维”,用形象词命名,一说就想到了它的位置。

武术者,搏击之术也,我们不是算卦的,不必深究卦象,关键是明白技击含义。

抓住“八条射线”“摆扣步”,就抓住了八卦掌的精髓。

大道至简,一通百通,何须多哉?为了帮助朋友们理解卦位,我也搞了一个小视频,有兴趣就看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