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科作业
预防医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为了探索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常用A、理论流行病学B、遗传流行病学C、描述流行病学D、移民流行病学E、血清流行病学正确答案:D2.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D、二代发病率E、死亡率正确答案:C3.某学者为探讨某药物对某病的疗效,选取了120例该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使用标准疗法的对照组,随访观察时,观察者与患者均不知道两组接受的措施,一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60名患者中有40人有效,对照组60名中有20人有效,经统计学检查,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结果推出的结论为:A、资料不足,尚不能下结论B、该药对该疾病有效C、该药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低于标准疗法的疗效D、标准疗法无效E、该药对该疾病无效正确答案:A4.某市乙脑发病率为1/万,该市历年来乙脑发病率一般波动在(0.8〜1.1)/万。
判断该市1983年乙脑的流行强度属于A、流行B、暴发C、长期变异D、大流行E、散发正确答案:E5.热射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A、机体蓄热导致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B、头部受强热辐射直接照射致脑组织水肿C、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D、外周血管扩张致脑供血不足E、机体脱水后补充大量淡水正确答案:A6.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A、容易出现失访偏倚B、相对于队列研究,样本含量要求很大C、相对于试验研究,不容易产生医德问题D、回忆信息时,易出现信息偏倚E、不能分析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正确答案:D7.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B、侧重研究传染病的流性特征和防治措施C、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D、只研究疾病的防治措施E、侧重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正确答案:C8.属于交叉设计对照和自身对照共同缺点的为A、仅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B、仅适用于病程长且病情稳定的疾病C、组间可比性差D、需要样本量大E、都能做自身前后比较正确答案:B9.当一种疗法可以延长患者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这样在人群中A、该病的发病率、患病率都会升高B、该病的患病率会升高C、该病的发病率会降低D、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E、该病的发病率会上升正确答案:B10.预防医学的第一次变革使下述哪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明显改变:A、地方病B、心脏病C、肿瘤D、传染病E、意外死亡正确答案:D11.男,45岁。
国开作业预防医学-兵团开放大学《预防医学》考试卷65参考(含答案)

题目:1.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5.二氧化硫的主要作用部位是上呼吸道。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4、碘缺乏病:答案:机体因缺碘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以前命名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现在统称为碘缺乏病。
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质软,无压痛。
极少数明显肿大者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等。
题目:9.普查的优点是()选项A:最不容易出现漏查选项B:统一的调查技术和监测方法保证调查质量选项C:适于患病率低的疾病调查选项D:能较快得到发病率选项E: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答案: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题目:5、环境污染:答案: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题目:2. 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答案:答:(1)抗腹泻作用,如树胶和果胶等;(2)预防某些癌症,如肠癌等;(3)治疗便秘;(4)解毒;(5)预防和治疗肠道憩室病;(6)治疗胆石症;(7)降低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8)控制体重等;(9)降低成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题目:1. 试述标准和基准的关系。
答案:1、基准和标准的主要区别是:从概念上来理解,基准更强调的是具体的点,线,面的几何关系,标准强调的是某物是某物的参照物(标准),强调的是整体的比较和对比(标准)。
2、涉及范围的不同:准就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或面,也就是标靶。
其基准是机械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机械产品从设计时零件尺寸的标注,制造时工件的定位,校验时尺寸的测量,一直到装配时零部件的的装配位置确定等,都要用到基准的概念。
预防医学作业

预防医学作业一、 -名词解释1、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如与大气污染有关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含汞废水引起的水俣病、由含镉废水引起的痛痛病等。
2、自净作用一般指受污染的物体经本身的作用达到净化或无害化的现象。
3、三致:致突变、致畸和致癌,应用在药品管理法中,环境保护及饲料添加中经常用到。
4、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石英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常见的且危害较为严重的职业病。
目前是职业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之一,也是12种尘肺中较重的一种。
5、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6、推荐摄入量(RNI):是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组成部分。
RNI的含义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推荐摄入水平。
7、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它是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有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8、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
合理饮食可以达到显著减肥的目的。
9、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组成。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是根据各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膳食营养需要而制定的。
平衡膳食宝塔以直观的形式告诉居民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
11、 BMI指数(又称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12、等级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13、变异:指的是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遗传基因发生改变的现象。
预防医学《人兽共患病》作业题

预防医学《人兽共患病》作业题
1.何谓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给我们哪些启示?
2.常见机会致病性人兽共患病有哪些?哪些人群易发病?
3.分列所学各种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感染途径。
4.在疯狗咬伤或有密切接触史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处理?
5. 哪些人兽共患病属于不治之症?怎样预防?
6. 什么样的畜产品属于绿色畜产品?
7.演讲:形式有下列两种,任选其一。
内容:关于人兽共患病与战争、历史、文化、政治、童话、生活方式等,题材不限。
(1)写演讲底稿,字数在800字左右,报告时间3分钟左右;
(2)制作演讲PPT, 文字要提纲挈领,以图片、动画、影像等为主。
演讲时间3分钟左右。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教案资料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张娟妮)(高起专)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C2、C3、B4、A5、B6、B7、B8、E9、C 10、A 11、B 12、D1、ABCD2、ABCDE3、ABCD4、ABCDE二、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的定义:以人群为主要对象,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对策,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的科学。
三、论述题1、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有:(1)环境与健康:研究环境中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利用环境中有利因素促进健康,消除不利因素,保护健康,如清洁的大气、水、土壤等是有利于健康的,而受污染的空气如二氧化硫污染可刺激眼和呼吸道,可引起酸雨。
(2)食物和健康: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对机体健康的作用,如何达到平衡膳食满足机体健康的需要,防止营养性的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等。
(3)流行病学研究: 从群体的角度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
(4)卫生统计: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分析数据必不可少的手段,研究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时,用统计学的方法才能根据样本的一些统计特征正确推断出总体的情况。
(5)毒理学: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损害机制,可为制定卫生标准和预防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如大气质量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药物的毒性作用等都依据毒理学的研究结果制定。
2、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用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促使护理工作成为范围更广泛的独立专业。
护士的职责扩大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的范围从个体扩大到社区人群,从对疾病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护理扩大到全身心的整体护理,从临床治疗期扩大到预防、康复、保健。
护士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指导病人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指导他们合理营养,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大理大学预防医学课程作业及答案详解

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预防医学课程作业一1.课程名称:预防医学2.适用专业:08级护理学(专科)3.选用教材:《预防医学》(黄吉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三版)绪言至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公害病#是指由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经过政府认定的一类地区性环境污染性疾病。
2.自净作用#少量的污染物一时性进入环境可经过各种自然过程而消除或减少,而使环境复原的功能3.温室效应#指地球表面大气中的CO2、CH4、N2O和CFC5等气体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温度增加的现象。
4.生物富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尤其是向生物体内转移往往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逐级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5.矽肺#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吸人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6.气质即通常所说的脾气,是个人在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人的情感体验特点的综合。
7.职业外伤系指职业人群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受外部物理或化学性等因素的直接作用,而导致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8.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指以社会心理因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
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2.三级预防3.环境指在特定的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其影响可以使现时或远期的。
5.生物圈指地球表层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立体空间,其范围包括海平面以下11km 至海平面以上10km包括其中的生物、地壳、海洋、大气层7.食物链在生态环境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从而形成以食物形式进行物质转移的连锁关系8.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部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9.生态系统指生物与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联系共同10.蓄积11.生物转化12.自然灾害13.地球化学性疾病14.碘缺乏病指机休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因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智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等。
专科《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 试 题(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90 分钟一、 名词解释(4分/词,小计20分)环境污染:食物中毒:概 率:计量资料:抽样误差:二、 填空题(1分/空,小计30分)1、人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下列“三性”,即 、 、 。
2、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 、 、 。
3、目前全球性环境污染三大热门问题是 、 、 。
4、食物中毒的特征是 、 、 、 。
5、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三大环节”是 、 、 。
6、统计工作基本步骤有 、 、 、 。
7、相对数常用的统计指标 、 、 。
8、统计工作中的误差分为三类即 、 、 。
9、标准误的用途有 、 、 。
三、 单选题(1分/题,小计15分)1、下列组合元素中,哪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 A 、铁、汞、硒、铅 B 、砷、氟、锌、碘 C 、氟、锌、碘、硒 D 、汞、碘、镉、钠2、控制和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属于下列( )A 、一级预防B 二级预防C 、三级预防D 、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项食物中毒最常见( )A 、亚硝酸盐中毒B 、沙门氏菌中毒C 、毒蕈中毒D 、河豚鱼中毒 4、在下列哪期缺碘可引起地方性克汀病( )A 、胚胎期B 、幼儿期C 、儿童少年期D 、青年期 5、未受或轻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称( )A 、原生环境B 、次生环境C 、生活环境D 、生产环境 6、维生素B 1 缺乏可导致()A 、夜盲症B 、脚气病C 、佝偻病D 、坏血病 7、目前我国膳食碳水化合物的热比范围是() A 、35%~45% B 、45%~55% C 、55%~65% D 、65%~75% 8、小概率事件是指P 值在多少以下( )A 、5B 、0.5C 、0.05D 、以上都不是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9、最常用的离散趋势指标是()A、RB、S2C、SD、CV10、医学上95%的正常值范围是()A 、±B 、±C 、± 1.96SD 、±11、表示呈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宜选()A 、 B、G C、M D、PX12、当两组资料均数相差太大时,表示其离散趋势宜选()A、RB、S2C、SD、CV13、既可用于小样本,又可用于大样本资料显著性检验方法是()A、t检验B、x2检验C、u检验D、以上都不是14、估计总体率所在范围精确度高的是()A 、±B 、± C、P± 1.96Sp D、P±1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P值是()四、简答题(5小题共计35分)1、平衡膳食有哪些基本要求?2、正态分布具有哪些特征?3、平衡膳食宝塔分几层?怎样正确应用平衡膳食宝塔?4、解释行为的含义?人类行为主要有哪些特点?常用的行为矫正的方法有哪些?线中心位置所在,标准差决定曲线的形态;(4)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
(完整版)《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部章节),推荐文档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第一部分基本理论一、填空题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
三、判断题(√)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A.预防性卫生服务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D.社区建设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B.承认其社会属性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D.卫生服务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A.预防为主B.中西医并重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E.加强农村工作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二、名词解释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自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
2.碘缺乏病
3.食物中毒
4.相关系数
5.疾病分布
6.病因
7.人群易感性
8.躁声性耳聋
9.地方病
10.食品添加剂
11.疾病监测
12.医院内感染
13.抽样误差
14.生物转化
15.急性中毒
16.窒息性气体
17.高危人群
18.慢性中毒
19.动态数列
20.双盲法
21.地方性氟中毒
22.环境污染
23.中暑
24.基础代谢
25.统计描述
26.相对危险度
27.自然疫源性
28.生态平衡
29.蓄积作用
30.永久性阈移
31.营养素
32.终末消毒
33.公害病
34.相关系数
35.流行
36.原生环境
37.温室效应
二、简答题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职业病诊断的依据有哪几方面?
3.简答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预防措施。
4.简答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
5.怎样才能做到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6.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如何?
7.引起心身疾病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8.简述食物中毒的特点。
9.简述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10.如何对医院内感染进行一级预防?
11.试述非参数法的优缺点。
12.简述地方病的特点。
13.简述A型行为模式(或“冠心病易患行为模式”)的特征。
14.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原则。
15.简述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
16.何谓筛检?
17.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8.我国地甲病的诊断标准。
19.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
20.制定正常值范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1.传染病报告的病种分哪几类?共多少种?甲类传染病有哪些?
22.传播机制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23.简答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
24.简答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25.简答糖尿病饮食疗法的作用。
26.如何区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
27.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28.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29.职业性肿瘤有哪些特点?
30.营养治疗性膳食包括哪几类?
31.简述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的预防措施。
32.描述性研究能提供什么信息?
33.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有哪些?
34.简述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内容。
35.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综合分析题
1.用甲乙两种血清学方法检查已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30人,结果如下表。
试问两检验结果有无差别。
两种检验的结果
乙法
甲法
合计+-
+7 3 10
—14 6 20
合计21 9 30
2.甲研究:Brinton等人1998年对绝经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选择病例2866人,
对照3141人,结果病例组有1979人是绝经,对照组有868人是非绝经。
乙研究:为证实非职业性环境青石棉与恶性肿瘤关系,1978年1月追踪到1995年12月,对青石棉污染区(大姚县:4543人)和无青石棉污染区(禄丰县:5626人)进行
了死亡率调查,污染区肺癌死亡人数为21人,非暴露组死亡人数为12人。
问:①甲、乙研究分别属于何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
②甲研究与乙研究有何不同?
③甲研究与乙研究分别如何分析?(写出具体步骤,不必计算结果)。
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如何预防职业性损害的发生?
3.某医院收集了开展整体护理前后454名剖宫产妇开始下床活动时间。
开展前,220名产
妇中有40名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下床活动;而开展后,234名产妇中有220名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下床活动。
请通过产妇术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情况,说明整体护理是否有效?
4.某人1989年开始研究某地居民饮水类型与肝癌发病的关系,先将居民按饮水类型分为
饮河水组26434人,饮深井水组29548人,观察至1998年饮河水组发病19人,饮深井水组发病15人。
该研究属何种类型流行病学研究?请列表,并判断不同饮水类型与肝癌发病之间的关系。
5. 某医师观察新药治疗肺炎的疗效,将72名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新药组35人,用药后平均退热天数831.X =天,S 1=0.8天;旧药组37人,用药后的平均退热天数252.X =天,S 2=0.9天,问新药是否好于旧药?(667170050.t ),.(=)
6. 某地某年8月份发生一起由食用肉类和蛋类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为腹痛、腹泻、
黄绿色水样便,个别病人有浓血便,多数病人潜伏期为12~24小时,体温在38~39℃,你认为最可能是哪一种食物中毒,将如何治疗?
7. 某医生用甲、乙两种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病人,甲药治疗74例,有效68例;乙药治疗
63例,有效52例。
①问两种药的有效率分别是多少?
②两种药物的总有效率是否有差别?
8. 某油漆工,近年来常有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多梦、胸闷等症状,多次化验
检查结果为:白细胞数3.1~3.9×109/L 、红细胞数4.3~5×1012/L ,网织红细胞0.2~0.3%,骨髓穿刺提示轻度增生不良,可见中毒颗粒。
据此,请问可能是何种职业中毒,并作出诊断分级,说明诊断依据。
9.某医院用两种穴位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人中穴治疗40人,20人治愈;后溪穴治疗98
人,80人治愈。
①问两种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治愈率分别是多少?
②两种穴位治疗的总治愈率是否有差别?
10.某夏日,一食堂午餐后,有30人出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频繁腹泻,水样便伴有
粘液和血液,其中大多数病人发烧,体温在37℃~39℃之间,请问:
①能否确定上述患者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什么?
②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③对上述患者应如何进行急救处理?
四、填空题
1.职业卫生服务是以职业人群和劳动环境为对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的_________卫生服务
2.心理因素对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的_________而发挥作用的。
3.气质指心理活动的_________。
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
应在_________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5.在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毒物主要通过_________和皮肤进入人体。
6.膳食中的ω-6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_________。
7.社会病的诊断包括_________和社会诊断。
8.描述某地十年间结核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宜绘制_________图。
9.直线回归是分析_________间数量关系的统计方法。
10.病因的三角模型主要考虑动因、宿主和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