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学案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学案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学案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说名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学法:通过讨论、演示、观察、探究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解释消化器官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2、通过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理解大分子有机物需消化的原因

【知识准备】分析消化系统组成图

【学习内容】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食物的消化吸收是由_________________ 系统完成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和______ 等构成。

2、消化腺包括 _、___________ 、______ 、 ______ 和_______ 。消化腺分泌—,大部分消化液中含

有______ 。唾液腺分泌_______ ;胃腺分泌_________ ;肝脏分泌 ___________ ;肠腺分泌_________ ;胰腺分

泌______ 。

3、唾液腺包括、—、________________ 三对。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是____________ 。胆囊的作用—。流

入小肠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 。

二、演示并分析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4、现象:(1)号袋内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内 ___________________ 。(2)号袋内,A试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试纸 _________ 。

5、实验结论:_______ 不能透过透析袋;_________ 能透过透析袋。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你推测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

呢?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像淀粉类的复杂大分子必须经过消化,转变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学习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

7、 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A 唾液腺 B 胆囊 C 肝脏 D 胰腺 8、 判断:胆汁胰液都注入小肠。

()

9、 判断: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由血液进入消化管。

()

10、 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瓜子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施行路线( )

A 口腔T 食管T 胃T 大肠T 小肠T 肛门

B 口腔T 胃T 食管T 小肠T 大肠T 肛门

C 口腔T 大肠T 胃T 食管T 小肠T 肛门

D 口腔T 食管T 胃T 小肠T 大肠T 肛门

11、 人体有时出现反酸胃痛的现象,是因为( )

A 唾液分泌过多

B 唾液分泌过少

C 胃液分泌过多

D 胃液分泌过少

1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 A 胆囊

B 肝脏

C 唾液腺

D 胰腺 13、 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消化器官是( ) A 胃 B 小肠 C 食管 D 肝脏 14、 下列不属于消化管的结构是:

() A 食管

B 唾液腺

C 胃

D 大肠

15、 消化管始于 ,终止于

16、

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其内有

三种消化液。

课后反思:本节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相关疑问?

班级: ____________ 组别: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组内评价: ______________

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2、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知识准备】 【学习内容】

一、食物的消化

1、 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是

2、 阅读P11探究活动,设计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并分析

(1)淀粉的消化需要的条件: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2)对照组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同?对照组用 ______ 代替唾液,其他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P12 讨论3

3、牙齿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 ;内有唾液腺,能分泌_________ ,内有—,

能分解 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 是消化淀粉的起点。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是____________ 。

5、胃不仅可以储存食物,也能消化食物,是因为胃壁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分泌__________ ,可以消

化 _______ ,所以______ 是消化蛋白质的起点。

6、胃液呈_________ 性,胃液分泌过少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 分泌过多会出现反酸_______________ 等现象。

7、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是______________ ,胃呈—状,是消化管 __________________ 的部位。

识图方法:看P13图8 —7 了解胃的形状、结构、与上口下口相连的器官。

8、小肠壁上有。分泌。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分泌的消化液_________ 、_______ 也流入小肠内,对麦芽糖、小分子的蛋白质、脂肪彻底消化,所以小肠是 ______ 的起点,也是

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终点。识图:P13图8 —8读图了解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

9、淀粉唾液()肠液胰液(),消化淀粉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脂肪胆汁肠液和胰液()和()。消化脂肪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蛋白质胃液小分子蛋白质肠液和胰液()消化蛋白质的部位________________ 。

12、胆汁是__________ 储存在____________ 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胰液是由 ________________ 分泌,胰液都流入________ 中,消化食物。

13、在消化道中具有消化功能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消化功能的结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形成粪便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

15、胆汁参与________ 的消化。读P14建议活动,理解胆汁的乳化作用。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读P14-15 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

16、吸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在消化道中具有吸收功能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吸收功能的结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口腔只有______________ 功能,大肠只有______________ 功能,胃和小肠既有_________________ 功能又有

功能,胃吸收__________________ 。大肠吸收_______________ 。小肠吸收 ________________ 。

19、小结:

①消化道中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消化道中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 。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 。

②食物中的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不用消化就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而______ 、______ 、_________ 需被消化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学习小结】本节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

2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食物中的所有成分都需要消化才能够被吸收

B消化就是分解食物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C消化是为了吸收,因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细胞

D食物消化的主要部位是胃,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21、下列哪些消化液经过消化腺分泌后直接注入小肠

①唾液②胃液③胰液④胆汁⑤肠液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③④⑤D④⑤

22、下列哪一项不是小肠作为主要吸收部位的主要原因?

A小肠内表面积大

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

C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长约5?6米

23、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A唾液腺 B 胆囊 C 肝脏 D 胰腺

24、下列有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肠炎患者通过消化道排出过多水分,和小肠吸收功能减弱有关

B脂肪的消化和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关系

C 口腔和大肠都不具有吸收作用

D营养物质被吸收后,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

探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解释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观察鸡小肠的结构,概述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知识准备】预习

、复习巩固

1、口腔内有唾液可初步消化,淀粉的最终消化在,最终产物是。消化

淀粉的部位有和。

2、胃内有胃液可初步消化,蛋白质的最终消化在,最终产物是。消化

蛋白质的部位有和

3、内有肠液、胰液、胆汁,可彻底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

4、脂肪只能在内被消化,脂肪最终产物是和才被吸收

5、消化道中具有消化功能的结构有、和。其中是消化食物的

主要部位。

6、吸收部分水和酒精的是: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是,吸收

大部分营养的是;消化道中具有吸收功能的结构有、和。其中是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

7、对食物中脂肪、蛋白质和糖类都能产生消化作用的是()

A胃液B胰液C胆汁D唾液

&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A 口B胃C小肠D大肠

_

知识链接:

(

-)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

,小肠绒毛上还有。意义: 1、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皱襞表面有

(二)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

2、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阅读P15 一段并读图8-10概括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①小肠细长,是消化管中_____________ 。

②小肠内表面有__________ ,皱襞上有_________ 小肠绒毛上还有____________ ,这可以增大消化吸收

的面积

③小肠绒毛上有丰富的_________ ,且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_______________ ,便于营养

物质的吸收和通过。

④小肠内有_____ 、 ______ 、________ 含有多种消化酶。

(三)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3 、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①小肠皱襞、绒毛可以

增加______________ ,从而有效提高消化和吸收的效率,②小肠绒毛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

淋巴管,从而促进小肠_____________ ,③绒毛壁很薄,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也很薄,只由

构成,使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_ 。

【达标检测】

4、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最佳温度是( )A 30 °

5、 长期酗酒的人会影响哪种食物成分的消化?( )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6、 在口腔里被初步消化的食物是(

)A 蛋白质B 淀粉C 脂肪D 维生素

7、 参考上面2题回答小肠有哪几个特点适于消化食物( )

8、 下列营养成分中,能被小肠直接吸收的是( )A 蛋白质B 葡萄糖C 脂肪D 麦芽糖 9、 下列哪项是肝脏有病的人应少吃的食物(

)A 蔬菜B 饭C 瘦肉D 油煎蛋

10、 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

①淀粉②脂肪③蛋白质④葡萄糖⑤维生素⑥无机盐⑦水 A ④⑥ B ⑥ C ④⑤⑥⑦ D ④⑤⑥

11、 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无关的是( )

A 小肠绒毛壁薄,上有微绒毛

B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

C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小肠内有肠液、胆汁、胰液 12、 右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化学消化的程度,

字母代表组成

消化道的部分器官的排列顺序。请根据图示回答:

(一)曲线甲是()的消化;

曲线乙是()的消化; 曲线丙是(

)的消化。

供选答案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维生素 (2)字母C 代表的器官是() A 食道B 胃C 小肠D 大肠 (3)蛋白质在()中进行消化 A 食道和胃B 胃和小肠 C 小肠和大肠D 食道和小肠 消化曲线图

⑷消化的产物几乎全部在( )

处被吸收

A 口腔

B 胃

C 大肠

D 小肠 13、右图是消化道的一部分,

据图回答

(1) 图中④指的是 ___________ , 其产生的消化液叫 ____________ 。 (2) 图②指的是 _____________ ,

胃肝脏胆囊图

C 37

D 40

B 35

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③指的是,

其产生的消化液中含有

消化_、 _________ 、_______ 的消化酶。

(4)图中①指的是 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⑤指的是,它是的起始部分

14位于人体消化道壁内的消化腺是( )

A腮腺B胰腺C肠腺D肝脏

15、消化道各器官中,最主要的吸收器官是( )

A胃B大肠C小肠D肝脏

16、消化淀粉的第一个器官以及消化淀粉的第一种消化液是( )

A小肠和肠液B胃和胃液C肝脏和胆汁 D 口腔和唾液

17、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里苹果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

险。她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将它压得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 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 后来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珊珊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

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

a)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似的怪物?_________________ 怪物是_____________

b)它在哪里遇到酸雨?_____________ 酸雨是_____________

c)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许多物质会在这里神秘地

消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死胡同是什么部位?_______________

e)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未知的四种消化液A、B、C D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反应,结果见下表:

(1)

A B C 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写出这四种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A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消化液

有 ____ 、、 C 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__________________ ;D消化液中有______________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案时教案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案时教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人体缺乏维生素的病症。 3、水、无机盐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维生素缺乏症。 教学过程 复习: 蛋白质、脂肪、淀粉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哪些食物中含蛋白质、脂肪、淀粉较多。 导入:人体中的营养物质除三大类之外,维生素也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维生素: 1、维生素量:很小 2、功能:维护人体健康,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节生命活动。 3、缺乏症 VA:夜盲症 VB1:患脚气病 VC:患坏血病VD:患佝偻病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因此,在平常生活中宜多食用水果和蔬菜。 二、水和无机盐 1、水:是主要的无机物,主要来自于饮用水、饮料和食物中获得,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 量:60%~70% 少于20,人体缺水而死亡。 补充:水在调节体温、排泄废物等方面还起着重要作用。 2、无机盐。 对人体具有生要作用。 ①成分:S、P、K、Ca、Mg、Fe、Mn、Zn、B、Mo、Cl等。 ②量:占人体体重的5%左右。 ③功能: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和其他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观摩:食物中含无机盐 器材:酒精灯、解剖针、干的小麦种子、黄豆种子、花生种子或其他植物的种子。 教师指导:1、学生3人一组,用解剖针的尖端挑起1粒干的小麦种子或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在酒精灯上燃烧。 2、观察种子在酒精洒上燃烧前后发生的变化。 讨论:种子在酒精洒上燃烧后,剩下的灰白色物质是什么 教师:我国公民的膳食中比较容易缺乏含钙、铁、碘的无机盐、鲜奶、蛋和豆类中含有较多钙。 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可预防佝偻病,老人骨质疏松症,动物肝脏、肉、蛋、豆类含铁较多,可预防贫血症。海产品含碘较丰富,海带、紫菜、带鱼。纤维素、纤维素也是人体营养素之一,人体长期缺乏纤维素,将会提高肠癌、胆结石、高血脂等病的发病率。

七年级生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课标要求: 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使学生明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通过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活动,指导学生尝试制订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这一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暴食暴饮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形成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为制订“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探究计划。 四、设计思路: 第1课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单纯的几点生物学知识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阅读、思考、分析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通过简单的谈话式教学拉近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辅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另外,本课将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食物在人体的旅行”,并结合学生的创作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课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

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

人体每日所需营养标准(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2011版) 基础营养5种: 1蛋白质:每日蛋白质的摄取量应为总热量的10%。日建议摄取总量是55~65克。 2、醣类:醣类的摄取量随个人热量的需要而定,总热量的45~55%,不得少于20%。 3、脂肪:每日脂肪的摄取量不宜超过总热量的25~30%。女性摄取55~65 克,男性每日不宜超过90 克。 4、膳食纤维:每日需求量20~30 克。以每100大卡摄取10 克的膳食纤维为标准,应慢慢增加份量 5、水分:H2O成人每日总需水量为每公斤体重30~45cc,实际需补充的随个人需求而调整。 维生素类(13种): 6、维生素A : 成年男性每天摄取量约5,000 IU,女性为4,200 IU。IU(国际单位)。每日应摄取6~15 毫克的β-胡萝卜素。保持皮肤、头发及牙龈健康、维持视力正常、使免疫力正常、帮助骨骼生长、促进成长 缺乏的危害:骨骼无法正常生长 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肝、牛奶、牛油、鱼肝油、人参、菠菜、54V鲜活螺旋藻 7、维生素B1: 成年男性每日摄取量1.2~1.5 毫克,女性为1~1.1 毫克 缺乏的危害:水肿、麻木 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54V鲜活螺旋藻、糙米、核果类、酵母粉 8、维生素B2: 成年男性每日摄取量为1.2~1.8 毫克,女性为1~1.5 毫克。能帮助营养素代谢的美容维生素 缺乏的危害:角膜炎、口角炎、皮肤炎、眼睛畏光 富含维生素B2的食品:奶酪、肉类、肉脏类、54V鲜活螺旋藻、绿色蔬菜 9、维生素B3: 成年男性每日摄取量为14~22 毫克,女性为12~17 毫克,烟碱酸。有助DNA的合成. 富含维生素B3的食品:鱼、鸡肉、猪肝、黄绿色蔬菜、54V鲜活螺旋藻、豆类、全榖制品、蛋、奶酪 10、维生素B5: 成人每日摄取量为4~7 毫克,女性怀孕及哺乳期可增加到5-9 毫克(泛酸) 缺乏的危害:低血糖症、血液及皮肤异常、疲倦、抑郁、失眠、食欲不振, 富含维生素B5的食品:胚芽、糙米、麸皮、豌豆、花生、扁豆、54V鲜活螺旋藻。 11、维生素B9: 成人每日摄取量为200 微克。上限是1 毫克。帮助DNA合成,预防心脏病发作及癌症。孕妇适量摄取有利胎儿神经细胞的发育,促进乳汁分泌。 缺乏的危害:巨球性贫血、舌疮、身体虚弱无力、失眠 富含维生素B9的食品:新鲜的绿色蔬菜、54V鲜活螺旋藻、肝、肾、瘦肉、香蕉 12、维生素B12: 成人每日摄取量为3 微克。能预防贫血的红色维生素。促进核酸之合成 缺乏的危害:出现贫血、消化不良

9.1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案 (1)

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的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的图片;另一组是一些少年儿童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两组图片中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引导的?(学生答:营养)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营养的建议呢?(学生答:想。) 师: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 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 2、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3.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 汇总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归纳有关信息(见下表)。

师: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后回答: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 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师: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 生: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师: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哪三种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实验: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讲述实验现象和结果 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 师: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主要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生:结合第21、22页教科书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小组总结归纳,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适时对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激励。 生:学生互评,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师:食物中是否含有无机盐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 3、探究食物中含有无机盐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小组互评实验结果 学生举例说出各种无机盐的作用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页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会导致的疾病 四、师生共同小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新版苏科版

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总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已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过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制定探究计划。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课文导入倾听教师有关介绍, 并对学习新知识产生 兴趣。资料:为什么切除胆囊的患者在 饮食上更要格外注意,不要吃高 脂油腻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吃 煎、炸食品,否则容易诱发大 肠癌? 激发学生学习新 知识的兴趣。 食物需被消化的原因参与讨论。组织学生复习、讨论: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 哪几类?哪些能溶于水?哪些 不能溶于水? 1、引导和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2、明确食物需被 化的原因。 产生疑惑:不能直接 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 质怎样才能被人体所 吸收和利用? 人体只能直接吸收能溶于 水的营养物质。

通过阅读、分析并讨论:食物需被消化的原因。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 P56页第二节和图3-4食物消化示意图 资料解答: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吃得比以前“油水”大多了,许多人患上胆囊炎、胆结石,最后切除了胆囊。很多人认为胆没多大用,切就切了,而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博士生导师韩英教授却指出,切除了胆囊要小心大肠癌。 胆囊是什么?韩教授打了一个比方,她说,人的胆囊好比一个储存胆汁的“水库”,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大部分储存在这里,我们吃饭以后,特别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以后,胆囊收缩,把储存的胆汁排入肠道,发挥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如果胆囊被切除了,胆汁无处储存,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会使肠黏膜癌变。 现代人饮食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过剩”的营养不仅会使血管粥样硬化,也可使肠道“油腻”,易附着渣物,并刺激肠壁,引起排便紊乱,或出现便秘。便秘是由于这些食物较难消化,加上城市人普遍缺乏体力锻炼,肠蠕动减缓,使粪便堆积。粪便中许多有害物质,如“二级胆酸”、细菌、残渣等,长期潴留,对大肠癌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切除胆囊的患者在饮食上更要格外注意,不要吃高脂油腻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吃煎、炸食品,尽量减少肠道内的“二级胆酸”的附着。此外,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多喝水,保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及时排除肠道毒素,对预防大肠癌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上述内容,其实是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认识食物消化的部位阅读、分析课文资料;观 看视频资料并交流讨论: 1、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 下由哪些部分组成及其 作用? 2、哪些消化腺能够分泌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资 料: P56-57页相关内容及图 3-5 人体消化系统示意 图 播放视频: 1、进一步培养学 生利用图文、视频 资料及其信息进 行分析的能力。 2、从动态上认识 食物消化的部位。

苏科版七上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word教案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一、课标要求: 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使学生明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通过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活动,指导学生尝试制订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这一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暴食暴饮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形成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为制订“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探究计划。 四、设计思路: 第1课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单纯的几点生物学知识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阅读、思考、分析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通过简单的谈话式教学拉近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辅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另外,本课将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食物在人体的旅行”,并结合学生的创作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课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

人体每日营养物质摄入量之欧阳家百创编

人体每日营养物质摄入量 欧阳家百(2021.03.07) 国际推荐的成人摄入蛋白质含量,不分男女均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75克。由于中国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蛋白质质量较差,所以供给量提高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0~1.2克。若以一个75公斤体重的正常人计算,每天只需要摄入75克蛋白质就完全能满足机体的消耗。按照肉类、乳酪与鱼类含蛋白质19%~30%、坚果16%、蛋13%、谷物7%~14%、豆类7%、牛奶3.5%的标准换算成食物,75克蛋白质相当于白肉(如鸡肉)、鱼肉和红肉(如牛肉)各100克,再加上一个鸡蛋和200克牛奶。相信以上食物量是轻易就能获取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能力花钱额外补充蛋白质的人群)。 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称为热能。食物中能产生能量的营养素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如果身体长期热能摄人不足或摄入过多都会给身体的健康带来危害。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成人男子每日供给量为10000焦耳—16750焦耳,成年女子为9210焦耳—14235焦耳。 青春期人群 而青春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远远高于成人,因此营养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营养素的功能在于构

成躯体,修补组织,供给热量,补充消耗,调节生理功能。青春 期应补充的营养素有: (1)碳水化合物。青春期所需要的热量较成人多25%-50%。这是因为青少年活动量大,基本需要量多,而且生长发育又需要许多额外的营养,热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亦 即谷类食物,所以青少年必须保证足够的饭量。 (2)蛋白质。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细胞大量增殖,其构成均以蛋白质为 原料。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每日每千 克体重2-4克。人体的蛋白质主要由食物供给,蛋类、牛奶、瘦肉、大豆、玉米等食物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以使 各类食物蛋白质互相补充,营养得到合理利用。 (3)维生素。在生长发育中,维生素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 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大部分来自蔬菜和水果。芹菜、豆类等蔬菜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山楂、鲜枣、西红柿含有大量维生素C。 (4)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青少年,对矿物质的需要量极大。钙、磷参与骨骼 和神经细胞的形成,如钙摄入不足或钙磷比例不适当,必然会导 致骨骼发育不全。奶类、豆制品含有丰富的钙。青少年对铁的需 要量高于成人。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如果膳食中缺 铁,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特别是女性,每次月经要损失50-100毫升血,至少要补充15-30毫克铁。油菜、韭菜中含有丰富的 铁。 (5)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极少,但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锌,我国规定每日膳食 锌的摄入量为15毫克。含锌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海产品。 (6)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doc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2课时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建议: 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 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 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一节学习的内容--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 小肠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主要功能呢?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其内表面有皱襞,因此具有相对大的表面积,其实小肠的表面积决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大。环行皱壁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三倍,而皱壁里还有些更微小的结构呢! 实验:观察小肠绒毛或用录像取代。 观察到小肠绒毛后,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这一特点决定着小肠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 此外,(利用挂图或书上的图)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可渗入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经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细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是不同的,脂肪酸和甘油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其余营养成分进入毛细血管。 这些营养成分被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细胞后,主要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先看书,在来讨论归纳。第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第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第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思考:营养物质是不是摄入的越多越好呢?为什么有些人过分肥胖?有些人过分瘦小?怎样衡量自己的营养是不是合理呢? 板书: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己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删除了一些“难、繁、偏、旧”的知识内容,如牙齿的结构及保健、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消化酶的作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等。消化系统结构上的一些内容,比如胃、小肠、肝脏等知识、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等作为帮助学生实施探究的辅助资料,放在信息库中。 教材以图片以及文字内容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和文字信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

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具有一定难度。这个探究活动,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懂得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节的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制定探究计划。 本节建议2课时。具体安排策略如下表: 方案1方案2 课时1、资料分析: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图文资料,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和各种食物,演示消化吸收过程。 学生间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完成讨论题。1、观看录象,或在网络教室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完成讨论题。 讲故事,写短文,以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一种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第二课时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人体的营养》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复习摘要: 基础训练: 1、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是 水 、 无机

盐、蛋白质、糖类、 脂肪和维生素,而糖类、脂肪、蛋白质都能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要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这时选用的材料应该是容易燃烧的。 3、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4、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C) A.水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肪 5、长期不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人,易患( B ) A.贫血病 B.坏血病 C.脚气病 D.夜盲症 6、小强经常皮下、牙龈出血,他应多吃下列哪种食物最好( C ) A牛奶、豆浆 B鱼和瘦肉 C新鲜蔬菜和水果 D鸡蛋和牛奶 7、有的幼儿吃了很多钙片,但仍患佝偻病,主要原因是缺乏( C ) A.维生素C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C 8、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C) A.唾液腺 B.胃腺 C.肝脏 D.肠腺

9、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C)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10、淀粉在进行化学性消化过程中最先开始于(A) A.口腔 B.小肠 C.大肠 D.胃 11、人喝了牛奶以后,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12、下列食物中,能在口腔内进行初步化学性消化的是(A) A.大米饭 B.鸡蛋 C.猪肉 D.蔬菜叶 13、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将主要影响以下哪种物质的消化( C ) A.豆腐 B.米饭 C.肥肉 D.瘦肉 14、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消化机能相适应的特点?(C) A.小肠长约5~6米 B.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人体食物的消化过程图

如图是食物经过人 体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化学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组成消化道各器官的排列顺序.请据图回答. (1)曲线甲是C的消化,曲线乙是A的消化,曲线丙是B的消化.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字母C代表的器官是B A.食道B.胃 C.小肠D.大肠 (3)蛋白质在C中进行消化,其终产物是F A.A和B B.B和C C.C和D D.A和C E.葡萄糖 F.氨基酸 G.脂肪酸(4)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从D进入消化道. A.E B.B C.C D.D (5)消化的终产物几乎全部在C处被吸收. A.F B.B C.D D.C.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分析:图示表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经过人体消化道时被消化的程度,A、B、C、D、E、F依次代表消化道中的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解答:解:(1)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分别开始于口腔、胃和小肠,它们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分析图示中的曲线可知:曲线甲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曲线乙代表糖类的消化过程,曲线丙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依次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其中咽和食道对食物没有消化能力,因此图示中的C代表的器官应该是胃. (3)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即蛋白质在胃和小肠里进行消化,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 (4)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小肠的起始端十二指肠. (5)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学案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说名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学法:通过讨论、演示、观察、探究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解释消化器官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2、通过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理解大分子有机物需消化的原因 【知识准备】分析消化系统组成图 【学习内容】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食物的消化吸收是由_________________ 系统完成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和______ 等构成。 2、消化腺包括 _、___________ 、______ 、 ______ 和_______ 。消化腺分泌—,大部分消化液中含 有______ 。唾液腺分泌_______ ;胃腺分泌_________ ;肝脏分泌 ___________ ;肠腺分泌_________ ;胰腺分 泌______ 。 3、唾液腺包括、—、________________ 三对。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是____________ 。胆囊的作用—。流 入小肠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 。 二、演示并分析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4、现象:(1)号袋内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内 ___________________ 。(2)号袋内,A试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试纸 _________ 。 5、实验结论:_______ 不能透过透析袋;_________ 能透过透析袋。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你推测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 呢?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案新版苏教版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二)技能目标 ; 亲自动手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关注人体的营养健康。 教学重点 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准备 } 1、学生准备:各种盒装或袋装食物的包装。 2、教师准备:探究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食物中含有无机盐”的材料用具。 3、FLASH: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食品; (3)关注食品的安全,尝试识别过期食品。 4、视频文件:人体对食物的需要。 ;

~ 巩固练习 1、食物中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其中_______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2、蛋白质(氨基酸)被吸收后的最主要用途是() A.提供能量B.构建组织细胞 C.储存起来D.转化为其他物质 3、下列几组物质中,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 A.脂肪、糖类、维生素 B.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水、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 A.夜盲症B.坏血病 C.贫血症D.佝偻病 5、请下列食物与其作用联系起来。 含钙丰富的食物预防贫血病 含铁丰富的食物预防佝偻病 含碘丰富的食物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作业 板书设计 9—1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述课稿 太谷县职业中学校傅建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述课的内容是高教版《食品安全与营养》第三章第八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将从五方面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本节是第三章最后一节,前几节学习了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人体通过摄食获得的任何营养素不经过消化吸收都不会被利用,因此消化吸收是营养素被利用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掌握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主要的消化吸收部位 难点: 三大营养素的消化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对口高考班的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消化吸收的知识,但具体内容有区别,知识的深度、广度、侧重点都不同。

【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基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我确定如下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学生交流合作教师的讲授和启发引导,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复习: (1)营养素的种类 (2)三大宏量营养素是什么? 思考: (1)哪些营养素可以直接被机体吸收?(水、矿物质、某些维生素)(2)哪些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素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吸收? 设计意图: “以问致思”式导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人体的消化系统(本节重点一) 1、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动画——人体的消化系统 2、教师强调: (1)消化系统的组成: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与思维导图》新人教版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 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 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 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 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 形或 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 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 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 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 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第1节人类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 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 课型探究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人体每日所需六大营养物质

人体每日所需六大营养

二、六大营养物质: 营养是供给人类用于修补旧组织、增生新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合理食物。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前三者在体内代谢后产生能量,故又称产能营养素。 (1)碳水化合物(糖) 碳水化物是人体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参与许多生命活动,是细胞膜及不少组织的组成部分;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促进脂肪、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作用。 1、碳水化合物(糖)在人体中的比例1%-2%。构成分类功能缺乏过量成人摄入量食物来源,人体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7.5g。 2、人体最重要的单糖是葡萄糖。糖的分类:单糖、双糖、多糖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味甜、易被人体吸收;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经消化酶作用,分解为单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味不甜经淀粉酶、分解为葡萄糖。 3、碳水化合物(糖)人体最主要热能来源:每公斤碳水化合物产生4千卡能量。占人体总能量来源的40-50%。 4、碳水化合物(糖)构成人体组织细胞、调节脂肪代谢、肝糖元有助肝脏的解毒功能、糖蛋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5、碳水化合物(糖)摄入过少:人会怕冷,易疲劳,机能衰退、体重减轻,低血糖症。 6、碳水化合物(糖)摄入过多:会产生高血糖、易致糖尿病。 7、碳水化合物(糖)来源:纯糖(红糖、白糖、蜜糖、麦芽糖)、谷类(大米、小米、面粉、玉米)、干豆类(黄豆、蚕豆)、根茎类(土豆、芋艿)硬果(栗子、花生等)。 8、碳水化合物(糖)与运动:现代人喜欢吃单糖较易吸收,为维持肌肉耐力,可适当提高糖的摄取量,。但多吃糖容易肥胖,肥胖者应适当控制,但完全拒吃含糖物质或淀粉质这是错误的。多糖吸收过程复杂,不易造成肥胖。 主要功能: 当人体需要摄取能量时,碳水化合物会首先被转化成能量。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足,人体就会寻找其他能量来源,例如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但是,蛋白质并不是能量最好的来源。 碳水化合物还可以保护肌肉和帮助调节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让所有细胞都能够获得所需能量。食物来源: 碳水化合物有两种形态:单糖和多糖这两种形态的碳水化合物均由单糖组成。其区别就在于

七年级生物上册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尝试通过通过探究找出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3.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己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4.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删除了一些“难、繁、偏、旧”的知识内容,如牙齿的结构及保健、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消化酶的作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等。消化系统结构上的一些内容,比如胃、小肠、肝脏等知识、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等作为帮助学生实施探究的辅助资料,放在信息库中。 教材以图片(食物消化示意图、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以及文字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的概念和过程)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和文字信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具有一定难度。这个探究活动,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懂得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节的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制定探究计划。 具体安排策略如下表:

三、活动指导: 食物消化吸收的部位和过程: 课前,教师可准备有关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主要通过资料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吸收过程形成初步认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及“信息库”中文字和图片资料,与日常生活的体验相结合,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将书本知识理解、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在交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要照本宣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问题,如在回答讨论题中“人体的消化器官从上到下顺序是怎样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或模型,指出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名称,或以让学生画消化系统的简图的方法让学生描绘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在回答讨论题中关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一餐为例,或某种食物为例,说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内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或者以表演小品或讲故事的形式以拟人化的方法来介绍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这样,抽象的知识可以变得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关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小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信息库”中的资料,来“动手做”,由学生来设计小制作方法,来证明小肠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证明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