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中国看儒家道德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乡土中国看儒家思想

儒家道德思想: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等儒家道德思想规范,仁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后世的儒家思想在孔孟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为维护封建礼制所提出的“三纲”,“三从”“存天理灭人欲”。等所谓得道德思想

道德思想: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儒家道德思想发源于先秦时期,又经历代大儒阐释,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孔子在论语中109次提到了仁但是每次的解答都因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而各有差异。

(1)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那么儒家的道德思想是否能适应当今社会呢?

我们组讨论后一致认为,儒家的大部分道德思想仍适应当今社会,但部分思想不适应当今社会。(或者说是需要改造。)

我们组是在乡土中国的基础上把儒家的道德思想与中国的社会情况进行比较,以乡土中国中的部分社会体系为出发点,评判儒家道德思想。

1、乡土本色:中国农民借土而生聚居一方,形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现状,在互相熟悉的社会现状下形成了其具有特色的礼俗,信义的为人之道。

礼:

在此节中,解桐,琳倩,杰韵,云芝等均认为儒家道德文化文化中的礼与信与心安之法是适应当今社会的,在农村之中,彼此之间相互熟识,因此再见面时便会礼貌的对村中的长者进行问候和称呼,无论是三叔还是四大爷,然而在当今社会这种称呼逐渐减少,有的人见到老师和长辈面无表情的走过这便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因此我们要恢复这种礼在社会的作用,提倡礼制,现在部分中小学学习《弟子规》便是因为这个吧。因此孔子之礼是适应当今社会的。针对礼这个问题

侯明同学提出了她自己的观点。孔子著作《论语》中八佾一篇中对礼的解释除了本文中的意思之外,更多的是讲述封建等级秩序如: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种等级制度的存在是不公平地,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并且部分的礼制成为了当今社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存在的根源,这种礼制就必须予以废除,其存在指挥只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信:

孟遥,晓真,符一叶等强调了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强调了诚信,因此诚信是适应当今社会的。梁静和光睿着重的阐述了当今社会的商业不诚信现象,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问题因此,诚信是适应当今社会的。并且要予以大力弘扬,以纠正考试不诚信,政绩不诚信、做人不诚信。的不信之风

孝:

梁静,杰韵,云芝等讲解了儒家的孝,孝作为儒家仁文化的根基,是儒家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论语中也多次提到孝文化,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的孝文化要辩证的看,当今社会部分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只盯着老人的遗产,空巢老人到处都是,本应安享天伦之乐,但又独守空房,说是忙,其实是不孝,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们是远游无方,便是不孝。因此这方面的孝文化是我们当今社会所必须要传承的。但孔子讲孝时提出的葬之以礼何当今社会的丧葬从简有着冲突。需要进一步权衡。

2、差序格局引发的私人道德

符一叶和叶梅讲到了中国的人情社会和社会之中的差序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形成了一个人为中心的私,和以自己为中心的德儒家的道德思想缺乏全面的公德,而是着重强调了个人的克己复礼,个人的成仁成圣,而缺乏了整体的道德观念,这或许便是国人私的一面的根源了,这种思想不能够适应当今的社会,如果人人皆私,还谈什么伟大复兴,谁还会为人民服务,毕竟圣人是有限的。

3、家族、长老与无讼

家族中的宗祠儒家道德文化,记忆中的乡愁全面的讲述了中国全国各地的宗祠文化,及家族文化,我们从家族文化中看到的家训,祖训,均是以儒家的仁文化为核心,将仁文化与家族文化相融合,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祠文化,宗祠文化在中国社会的社会秩序维护方面,族内孩童教育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个宗族文化也是一种长老统治的社会形式,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形式,所以才会在乡土中国中形成无讼的社会格局。

4、儒家思想真正的发展了吗?

儒家思想起源于孔子。传承至今,大家都再说儒家思想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是我认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站在为政的角度上,把儒家思想的主流性视为了发展,但在我们看来儒家的道德思想并没有得到发展,相反却不断的在衰退,所谓的大儒们,忘记了先圣的王道思想,一心扑倒了事功的霸道之上。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了“三纲”,“三从”“存天理灭人欲”(孔子的饮食男女,《礼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诗经·关雎》与前者的比较)等等思想,儒学的王道思想发生了改变,走偏了方向,所提出的新道德理论背离了儒家道德思想的根本,这是谁的错呢,这是数代人的错。因此这些已经不能够继续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的思想必须要得到废除。因此对儒教道德文化需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