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内容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作物施肥是指通过给作物提供养分,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质量的一种农业技术。
施肥的原理是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配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并采用适当的施肥方式,使养分能够有效地供给到作物根系,从而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1.了解作物的养分需求: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根据作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所需的养分类型和量。
例如,蔬菜类作物在生长初期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高,而果树类作物则对磷、钾等元素的需求相对较多。
2.理解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土壤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特性,发现其中的不足和缺陷。
根据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缺陷,选择适合土壤肥力状况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类型。
3.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不同类型的肥料含有不同的养分元素,例如氮、磷、钾等,或是有机肥、无机肥等。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
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而无机肥料则可以提供更直接的养分供应。
4.确定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可以根据作物类型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常见的施肥方法包括根部施肥、叶面施肥和灌溉施肥等。
根部施肥是将肥料直接施加到作物生长的根部附近,使养分能够更快速地吸收。
叶面施肥则是通过将肥料喷洒到作物叶面,通过叶片的吸收来提供养分。
灌溉施肥则是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浇灌的方式进行施肥。
5.控制施肥量和时间: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时间可以有效避免养分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生长阶段,合理测定施肥量,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
作物施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杂交施肥技术:根据杂交种的特性和需求,将不同的肥料按比例混合后施给作物,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比如对于绿肥作物,可以与化肥混用后施肥,以减少化肥的用量。
2.穴施肥技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将肥料钻入土壤中,使养分能够直接供给到作物根系。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养分的损失,并且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题

第二章绪论+作物施肥原理一、名词:1. 富营养化2. 肥料利用率3. 基肥4. 种肥5.追肥二、问答题:1. 试从植物生产的角度说明施肥的重要性。
2. 施肥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3. 在描述作物产量与施肥量关系方面?4. 何谓施肥中的报酬递减现象?如何克服?5.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施肥的效应?6. 阐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及主要途径?7. 分析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中的作用8.以氮、磷为例分析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9. 请阐述现代施肥技术体系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10. 基肥、种肥、追肥在具体施用时分别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相对应都有哪些具体的使用方法第三章养分平衡法一:简答1. 什么是土壤养分依存率?2. 计算肥料利用率有哪两种方法?3. 地力差减法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计算施肥量的公式各是什么?二者本质的区别何在?4. 如何计算土壤养分校正系数?5. 土壤养分依存率与肥料利用率二者有什么关系?二:计算题1. 石河子某农场2008年小麦亩产300kg,麦收后种植短期绿肥,秋秋播前翻压,估计土壤肥力可恢复到500kg小麦的水平,计划2009年亩产小麦500kg,并准备亩施2500kg厩肥作底肥,不足的氮素用尿素解决,问需要施用尿素多少公斤?已知: 1)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吸氮3kg2)厩肥的含氮量为0.2%,氮素利用率为15%3)尿素氮肥利用率40%2. 设某块菜地为中等肥力,于早春测定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测定值分别为:75 mg N kg-1, 35 mg P kg-1,100 mg K kg-1,今年计划种植春茬黄瓜,预计目标产量为60 000kg/ha,需要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各多少公斤/ha?已知:1)每生产1000kg黄瓜需要吸N3kg、P2O5 1.05kg,K2O 4kg2)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35%,23%,32%3)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0%,50%第四章肥料效应函数法一:简答1、什么是肥料效应函数,肥料效应函数的类型与性质2、什么是边际产量及其边际产量的计算,什么是平均增产量?3、什么是边际产值?什么是边际成本,什么是边际利润?4、什么是经济最佳施肥量,经济最佳施肥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5、“S”肥料效应曲线指的是何种类型的曲线?有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如何?二:计算1. 冬小麦氮肥试验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如下:Y = 3800 + 50.2X –0.18X2,已知肥料的价格成本为3.4 元/kg,小麦产品的价格为1.3元/kg,请问最大产量施肥量是多少?经济最佳施肥量是多少?2. 玉米的氮磷效应函数为:Y = 156.22 + 15.34N -0.7898 N2 +11.43P –1.193 P2 +0.1071 NP, 已知 N, P2O5的价格分别为1.4元/kg 、1.2元/kg,玉米的价格为0.3元/kg,请问N、P肥的经济最佳施肥量各是多少?第五章营养诊断施肥综合法问答题:1. 什么是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的英文名称是什么?2.诊断施肥的原理是什么?3. DRIS诊断施肥综合法有哪些关键步骤?4. DRIS图示法高产群体的特征参数有哪些?5.指数法的概念和养分丰缺的判别原理是什么?第六章营养诊断法1、什么是营养诊断?土壤和植物营养诊断的依据是什么?2、营养诊断包括哪几种类型?3、目前植物营养诊断主要采用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4、影响植株体内养分含量主要有哪些因素?5、什么是植株诊断?6、作物组织速测法基于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经常以叶柄或者叶鞘为取样测定部位?7、叶片全量分析法进行营养诊断时对叶片的选择的原则?8、酶学诊断法基于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优点?9、什么是无损伤测试?目前哪种元素的无损测试诊断应用较广泛?为什么?都有哪些具体方法?第七章轮作施肥技术一、名词:以磷增氮 “旱重水轻”二、问答题:1. 轮作制度下肥料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 . 以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为例,请设计一个N、P肥施用的施肥方案3. 轮作制度下的施肥与单个作物的施肥有什么不同?4. 请分析长期作物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会产生什么影响?5. 为什么水旱轮作中磷肥的施用要“旱重水轻”第八章保护地施肥技术1、什么是保护地栽培2、保护地土壤的肥力特点是什么?3、保护地施肥的技术要点4、为什么保护地栽培会导致土壤盐碱化?5、什么原因导致保护地土壤的酸化?6、温室施肥中为什么需要进行CO2施肥?。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一、针对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而且对土壤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施肥前,需要充分了解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然后选择适合的肥料。
例如,对于需要较多氮素的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可以选择含氮量较高的肥料;对于需要较多磷素的作物,如棉花、油菜等,可以选择含磷量较高的肥料;对于需要较多钾素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可以选择含钾量较高的肥料。
二、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肥料特性进行合理配比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而且各种肥料也有不同的特性。
因此,在施肥时,需要了解作物的生长需求和肥料的特性,然后进行合理的配比。
例如,对于需要大量氮素的作物,可以在生长前期施用较多的氮肥,而在生长后期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对于需要较多磷素的作物,可以在生长中期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量;对于需要较多钾素的作物,可以在生长后期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量。
三、科学掌握施肥时间和方式施肥时间和方式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施肥时间应该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来确定,而且要避免在高温、多雨等不良天气条件下施肥。
此外,施肥方式也有讲究,应该采用均匀施肥、深施覆土等措施,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挥发,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四、注重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各有优缺点,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但肥效较慢;无机肥料则具有肥效快、含量高、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因此,在施肥时,应该注重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又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五、提倡使用高效、环保的肥料高效、环保的肥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耗低、污染小、利用率高、无公害的肥料。
这类肥料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改善品质。
因此,在施肥时,应该积极推广使用高效、环保的肥料,如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等。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烟草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施肥科学的发展趋势,系统掌握施肥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为指导农业生产中的肥料资源的合理施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要求学生具有作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学习过程中能够积级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施肥科学发展概况,施肥的效应,施肥科学的体系、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以加强对合理施肥概念的认识,初步了解施肥科学研究方法。
要求阅读绪论后所列参考书。
2.课程内容(1)施肥的效应(2)世界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3)当前施肥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3.考核知识点(1)施肥可能产生的良好效应与不良效应(2)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4.考核要求(1)掌握施肥的效应(2)了解世界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3)了解当前施肥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掌握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5)了解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养分归还学说等施肥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以及这些原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从而在实践中能够自觉运用这些原理指导施肥实践。
2.课程内容第一节养分归还学说第二节最小养分律第三节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第四节因子综合作用律3.考核知识点(1)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发展(2)最小养分律的基本内容与发展(3)报酬递减律的基本内容(4)米采利希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发展(5)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与发展(6)上述施肥基本原理在指导施肥方面的意义4.考核要求(1)掌握考核知识点中的全部内容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与依据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与依据,以便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应用这些基本原则与依据指进行施肥决策。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作物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旨在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作物施肥的原理和技术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需求与平衡:不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科学确定施肥方案。
施肥应当考虑到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平衡,以及次要和微量元素的供应。
2.土壤分析与调查:在制定施肥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土壤分析和调查,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pH 值等指标。
土壤分析可指导选择适宜的肥料和施肥量,以及调整土壤pH值。
3.主要营养元素的施肥:一般而言,氮、磷、钾是作物需求量最大的主要营养元素。
o氮肥(N):适量的氮肥可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叶绿素合成,但过量使用会导致氮过度积累和环境污染。
在施氮肥时,通常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氮素含量来决定氮肥的配制和施用时间。
o磷肥(P):磷肥主要用于促进根系发育和增加作物的生殖器官。
磷肥通常在作物的种植季节前施用,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o钾肥(K):钾肥对植物的坚强性和抗性有重要影响,并能提高果实的品质。
钾肥通常在作物的生长全程中适量施用。
4.次要和微量元素的施肥:除了主要营养元素外,作物还需要次要和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这些包括硫、镁、铁、锌、铜等。
如有需要,可以通过土壤调查和作物叶片分析来确定是否需要施用这些元素。
5.施肥方法和技术:施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底肥、追肥、间套施肥、水肥一体化等。
施肥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作物的生长习性、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农民的生产能力等因素。
6.施肥管理和调整:作物生长过程中,施肥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及时的施肥管理包括施肥量的适时适量调整、肥料的选配和施用方式的改进等。
作物施肥的原理和技术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施肥应根据地方条件和作物特性制定,并结合合理的管理实施。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内容.doc

作物营养施肥复习题
一、名词
依存率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效应函数边际成本
潜在缺素期无损伤测试技术酶学诊断植株临界浓度
施肥方式自动化施肥标准值肥料利用率目标产量
边际产值缺素症平均增产量形态诊断化学诊断
二、问答
1.不合理施肥会有哪些负效应?
2. 施肥应把握哪两个关键时期?为什么?
3. 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有何异同?
4. 什么是因子综合作用律?因子综合作用律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
5.一元三次多项式肥料效应函数模式经济合理配方区是如何界定的?
6. 植物营养诊断主要依据有哪些?
7.植物营养诊断标准是如何建立的?
8.如何合理施用基肥?
9.轮作制下肥料分配应遵循哪些原则?
三、论述
1.依据棉花的营养特点与施肥。
2.水稻营养特点及水稻施肥技术。
四、计算
在有代表行的地块上进行缺乏该元素肥料的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玉米产量分别为:PK(380Kg/亩),NK(420Kg/亩),NP(450Kg/亩),现计划明年产量达到1000Kg/亩,如果氮肥选用尿素,磷肥选用三料磷,钾肥选用氯化钾,则应每亩应施用氮磷钾各多少公斤?(已知:玉米氮、磷、钾养分系数分别为2.57,0.86,2.14;尿素利用率35%,三料磷利用率15%,氯化钾利用率50%;尿素含氮量为46%,三料磷含P2O5为46%,氯化钾含K2O60%)。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第一部分:1、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
田间试验是研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果最具体有效的方法;盆栽试验是研究作物施肥理论的重要方法,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法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2、因子综合作用律: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
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提高。
3、养分平衡施肥法: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是施肥量确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4、营养诊断施肥法:是利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测技术,分析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方案的一种施肥技术手段。
5、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以饱和水时浓度为基准,植物体吸收养分的难易程度。
6、边际产量:指减产单位量肥料所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
7、等产线:在肥料效应曲面上,产量相同的各个点的连线在底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即为等产线。
8、肥料效应函数:反映施肥量与产量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数学函数表示,此函数即为肥料效应函数。
9、经济最佳施肥量:指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总增产值—总成本)的施肥量。
10、米氏学说:土壤中某种养分的含量越低,施入某元素肥料的增产效果越显著。
实质:(1)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极限;(2)增势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3)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单一因素都有一最高产量。
11、养分归还学说:利比希提出的,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以恢复土壤肥力,保持元素平衡。
12、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点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第一章合理施肥的原则一、概念1 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2如不正确地规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2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3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二、1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氮和磷。
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律3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1平衡施肥○2首先满足最小养分○3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
○4合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
○5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
4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3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一、概念1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
2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3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二、1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和营养临界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营养施肥复习题
一、名词
依存率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效应函数边际成本
潜在缺素期无损伤测试技术酶学诊断植株临界浓度
施肥方式自动化施肥标准值肥料利用率目标产量
边际产值缺素症平均增产量形态诊断化学诊断
二、问答
1.不合理施肥会有哪些负效应?
2. 施肥应把握哪两个关键时期?为什么?
3. 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有何异同?
4. 什么是因子综合作用律?因子综合作用律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
5.一元三次多项式肥料效应函数模式经济合理配方区是如何界定的?
6. 植物营养诊断主要依据有哪些?
7.植物营养诊断标准是如何建立的?
8.如何合理施用基肥?
9.轮作制下肥料分配应遵循哪些原则?
三、论述
1.依据棉花的营养特点与施肥。
2.水稻营养特点及水稻施肥技术。
四、计算
在有代表行的地块上进行缺乏该元素肥料的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玉米产量分别为:PK(380Kg/亩),NK(420Kg/亩),NP(450Kg/亩),现计划明年产量达到1000Kg/亩,如果氮肥选用尿素,磷肥选用三料磷,钾肥选用氯化钾,则应每亩应施用氮磷钾各多少公斤?(已知:玉米氮、磷、钾养分系数分别为2.57,0.86,2.14;尿素利用率35%,三料磷利用率15%,氯化钾利用率50%;尿素含氮量为46%,三料磷含P2O5为46%,氯化钾含K2O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