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试验指导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试验指导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试验指导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试验指导

代课教师: 王西娜

宁夏大学农学院

二○○九年九月

实验一大田作物的种植生产及施肥情况调查调查研究是施肥研究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尤其在需要了解某一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时,进行调查研究往往是不可缺少的。调查研究包括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和现场观察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确定研究的范围、主攻方向及具体方案。

大田作物春播施肥情况的调查是通过走访农户来了解本地区大田作物的是施肥情况,训练学生实地调查的能力,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调查准备阶段

1.了解当地的耕作方式及其产量水平

包括近3年的几种耕作方式、播种面积、作物种类和品种、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和平均产量,然后总结出当地主要的和有发展潜力的耕作方式。

2.了解当地经济状况和生产条件

包括近3年总产值、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农田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找出当地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3.了解当地肥料施用现状

包括常年施用的肥料种类及每公顷投放量、施用方法及其相应的肥效、肥料利用率及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施肥的方针。

4.了解当地的科技水平

主要了解农民的科学种田的普及程度以及文化素质,专业户所占比例和农民对科学种田的兴趣,确定科学种田的水平。

5.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

包括光照、温度、降雨量及分布、无霜期、灾害情况等。

6.了解当地的土壤肥力状况

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及其面积、质地、养分状况、主要障碍因素及限制因素,确定施肥方向。

二、调查实施阶段

1.明确调查目的、对象和项目

2.走访农户了解以下情况

(1)调查的地点(县、乡、村)、时间

(2)调查对象(姓名、联系方式)

(3)调查对象所在地的基本情况

(4)调查对象耕种土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壤肥力的高低,土壤类型及其面积、质地、养分状况,主要障碍因素及限制因素

(5)调查对象常年使用的肥料种类,每亩投放量及成本,施用方法及其相应的肥效、肥料利用率及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6)调查对象近3年的种植方式、面积、作物的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和平均产量(7)了解农户对当前农业种植的意见和看法

3.调查资料整理和总结

三、调查报告的撰写

根据以上调查所得到的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意义、材料分析和讨论、结论和建议等。

试验二温棚作物的种植及施肥情况的调查

温棚作物主要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如蔬菜、瓜果、花卉等。目前发展很快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病虫害严重等。温棚作物的种植及施肥情况的调查是通过走访农户和实际观察来了解本地区温棚作物的种植及施肥情况,训练学生实地调查的能力,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调查准备阶段

1.了解当地温棚作物种植的方式及其产量水平

包括近3年温棚作物种植的方式、播种面积、作物种类和品种、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和平均产量,总结出当地主要的和有发展潜力的温棚作物种植方式。

2.了解当地经济状况和生产条件

包括近3年当地温棚作物种植的总产值、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温棚作物种植的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找出当地最佳温棚作物种植的方式。3.了解当地温棚种植中肥料的施用现状

包括常年使用的肥料种类及每公顷投放量、施用方法及其相应的肥效、肥料利用率及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施肥的方针。

4.了解当地的科技水平

主要了解农民的科学种田的普及程度以及文化素质,专业户所占比例和农民对科学种田的兴趣,确定科学种田的水平。

5.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

包括光照、温度、降雨量及分布、无霜期、灾害情况等。

6.了解当地的土壤肥力状况

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及其面积、质地、养分状况、主要障碍因素及限制因素,确定施肥方向。

二、调查实施阶段

1.明确调查目的、对象和项目

2.走访农户了解以下情况

(1)调查的地点(县、乡、村)、时间

(2)调查对象(姓名、联系方式)

(3)调查对象所在地的基本情况

(4)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年收入、种植情况等

(5)调查对象温棚土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壤肥力的高低,土壤类型及其面积、质地、养分状况,主要障碍因素及限制因素

(6)调查对象常年使用的肥料种类,每亩投放量及成本,施用方法及其相应的肥效、肥料利用率及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7)调查对象近3年温棚作物的种植方式、面积、作物的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和平均产量

(7)了解农户对当前温棚作物种植的意见和看法

3.调查资料整理和总结

三、调查报告的撰写

根据以上调查所得到的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意义、材料分析和讨论、结论和建议等。

实验三植物营养培养液的配制

植物营养培养液中必须含有作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而且各种养分的形态、数量、比例都必须满足作物的需要。根据这些要求配成的盐溶液成为营养液或培养液。

一、配制植物营养培养液的原则与依据

(一)植物营养培养液的基本要求

任何营养培养液都应满足以下四点要求。目前所采用的不同种类的营养液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拟定出来的,使用时不能任意改变其成分,否则就不能保持应有的生理平衡,可以通过试验验证后方可改变。

1.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一般只用大量营养元素。

2.营养物质应是有效养分(可溶),而且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均能保证植物生长的需要。

3.在植物生育期内能维持适于植物生长的pH值。

4.植物营养培养液应是生理平衡溶液,即具有缓冲性。

(二)配制植物营养液的原则与依据

确定各种培养液时应以植物的需要为依据,模拟土壤溶液浓度或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组成设计而成。目前采用的营养液具有以下三种方式:

1.选用三种或四种可溶性盐类组成混合溶液,在一定的全盐浓度下,改变各种盐类的浓度和比例,从而组成生理平衡的营养液。

2.以农作物收获物中的营养元素成分为依据,确定培养液组成。

3.模拟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浓度配制成不同种类营养液。

二、常用培养液的种类

不同农作物对培养液有不同的适应性。在不同培养液的组成中,氮、磷形态有较大的差别。通常氮素有两种盐类:硝酸盐和铵盐。硝酸盐呈生理碱性反应,使营养液的pH 升高;铵盐呈生理酸性反应,使营养液的pH下降,因此,适当调节NH4+-N/NO3--N的比率,可以保持溶液pH的稳定性。营养液中磷酸盐不仅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而且还可以调节营养液的酸碱反应,使溶液具有缓冲性,一般常用磷酸一氢盐与磷酸二氢盐配合调节,也可以添加Ca3(PO4)2,Fe3(PO4)2等难溶性盐类提高营养液的缓冲性。(一)水稻培养液

特点:(1)浓度较低,尤其磷酸盐的浓度更低;(2)以铵盐作为水稻的一部分氮源;(3)起始pH值为4.0~5.0;(4)适于水稻苗期生长。

特点:pH值5.0~5.5

特点:(1)用HCl调节pH值为4~7;(2)用(NH4)2SO4作为N源,如研究需要,可用NaNO3代替;(3)浓度变幅较大,随水稻生育时期而不同。

特点:(1)用1 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为5;(2)各生育期供氮水平不同。(二)旱作营养液

特点:(1)初始pH值5.7;(2)对不耐酸植物可用K2HPO4代替KH2PO4。

特点:(1)以硝酸铵和磷酸氢钙作为N、P来源;(2)初始pH值玮6.5;(3)硝酸铵使环境反应变酸;(4)对酸性敏感的作物,可用缓冲作用较大的磷酸钙代替磷酸氢钙。3.霍格兰营养液

特点:pH值较稳定,对大多数植物都适用。

实验四水培试验中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水培试验又叫溶液培养,是在某种营养混合液中进行的生物试验,由于营养混合液通常是水溶液,过去也叫水培试验。近代的溶液培养已发展成无土培养或叫无土栽培,它泛指除土壤以外的各种植物生长的介质,例如溶液、砂砾、泥炭、空气、塑料颗粒等。

一、溶液培养研究模拟研究的特点与任务

溶液培养研究模拟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植物生长的环境是液相。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靠人工供给,营养液中养分的形态、种类、浓度、供应时间均由人工控制,这在土培或田间试验中是难以做到的。第二,盆钵中养分分布是均匀的。第三,液相环境缺乏空气,必须定期向溶液中补充空气;第四,营养液的浓度会发生改变。营养液中有些可溶性盐类的溶解度会随pH而改变,其中某些盐类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在盆底,变成难溶性养分,也可能又逐渐溶解,使植物能全部吸收利用,植物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养分。但铁盐例外,其再溶解度较低。欲保持植物生长过程中营养液具有稳定的浓度,可采用流动的办法。第五,营养液缓冲性能小。由于植物对溶液中养分吸收不平衡,溶液pH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因此,溶液培养试验必须每天测定并调整pH。

综上所述,溶液培养试验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植物的矿质营养问题,例如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营养元素丰缺的形态特征(包括潜在性缺乏症),各种元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离子间的相助和颉抗,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动,农作物的产量生理学等。目前溶液培养试验已广泛的应用于植物营养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进一步揭露植物营养规律的重要手段。

二、溶液培养的准备、播种与管理

(一)容器的准备溶液培养常用黑色塑料盆,容器大小因植物种类和栽培时间长短而不同,小容器0.5-1 L,大容器4-10 L。前者只能做短期幼苗试验,而后者用来做全生育期试验。容器上的盖板,目前通用硬质塑料板或泡沫聚苯乙烯板,上有大小不同的孔洞,可以固定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在植株与孔洞之间,用微孔泡沫塑料固定农作物,并插入洞孔,最后盖上盖板。溶液培养的容器必须用洗涤剂洗净,再用蒸馏水冲洗

干净。溶液培养试验盆内必须保持黑暗,保证根系正常生长,盆内见光后营养液中会滋生藻类,影响试验的正常进行。

(二)幼苗的培育和定植供试作物的种子经过消毒浸种后在沙盘上播种,沙面用滤纸或纱布浸水后覆盖,以保持适宜的湿度促进种子萌发。当幼苗刚出苗时移出滤纸,待幼苗根长到2~4 cm时,移植到尼龙纱网上,纱布固定在盛水的培养盆或小烧杯上,每天换水一次,经过8~12天,根系伸长达5~7 cm时,即可作营养培养定植用。定植时应选择生长均一时幼苗,每孔定植2~3株幼苗,待幼苗生长正常时,间苗,每孔留苗一株。

(三)试验的管理溶液培养试验在培养室的固定栽培台或盆车上,也可放在人工气候室中,溶液培养试验的管理如下:

1.打气营养液中充足的氧气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根对养分的吸收,因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反之,氧气不足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根腐现象。所以,在溶液培养试验中,通气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同期效果因植物种类而异,旱生植物的效果大,水生植物根系呼吸需要的氧是通过根皮层的细胞间隙从地上部进入的,所以通气的效果小。

近代溶液培养试验,打气和更换营养液都自动化,并附有自动测定和记录营养液pH 值的装置。自动打气装置,调节气泡进入盆内时速度以2~3个为宜,植物生长初期,每天或隔天打气5min,以后通气的时间加倍。最简单的通气方法是采用液面下降法,用下口装置自动降低营养液的液面,使部分根系同空气接触。采用液面下降法必须是植物幼苗期以后,幼苗期根系不发达,且根系需氧量少,根系机能旺盛,不容易产生根腐现象,因此,幼苗期最好不采用此法。

在营养液中加入少量H2O2也可达到供氧的目的,通常每10L营养液中加入3%H2O2溶液1~3ml,每隔1~3天加一次。

2.调节pH 溶液培养营养液缓冲性能小,pH值易改变,应经常测定营养液的pH 值。

3.铁的补充营养液的铁源主要有FeCl2、FeSO4、磷酸亚铁、柠檬酸铁、酒石酸铁等。

4.营养液的更换在植物生长期间,必须经常更换营养液,以保持营养液的稳定浓度。

三、试验材料与设备

白瓷盘,白瓷盆,浸石蜡木盖,细口玻璃瓶,移液管,量筒,培养皿,石英砂,棉花,通气用的玻璃管,pH比色计,橡皮球(打气用),打气泵,支架。

四、试验期间的管理、收获和观察记载

1.通气通气是水培试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较好的通气方法是用气泵打气,使空气经过导管和瓷棒进入营养液中,速度以每秒2~3个气泡为宜。在作物生长初期,

每天或隔天通气5分钟,到生长后期,通气时间延至10分钟。作物生长后期也可采用液面下降法,使部分根系同空气接触,亦可收到通气的效果。

2.调节pH值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氮源及其他盐类的生理反应影响,常使营养液的pH值发生变化。为保持适宜的pH值,每隔2~3天用精密pH比色剂检查各盆营养液pH值的变化,一般作物适宜的pH值范围是6~7。如果超此范围,可用稀酸稀碱调节。在不加酸碱,或加少量酸碱的培养液中,应加入相应数量的硫酸钠,以补偿由于加酸碱而产生的硫酸根或钠离子水平的差异。

3.更换培养液和加水作物在生育中不断吸收养分,使培养液中各种盐类浓度发生变化,因而要更换几次培养液。同时还要经常往培养盆内加水,以补偿由蒸发而损失的水分。其他管理同土培。

4.观察调查记载按试验方案要求进行。

实验五土培试验

土培试验以土壤为栽培植物的介质,是盆栽试验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土培试验是一种更接近于自然条件的生物试验方法。一般,溶液培养和砂培研究中取得的初步结果在转向田间研究之前,常常先用土培方法设置预备试验或检验。当然,土培试验也不能代替水培或沙培实验,因为在土培条件下很难单独研究某个对植物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因子。

土培试验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吸收利用问题,不同土壤中化肥效果的初步评价,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水分)对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农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等。以上这些研究若在田间则无法排除外界环境条件的差异和干扰,导致研究结果的复杂化。对于各种新型化肥,往往先在土培试验中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以取得初步结果,再扩大到田间研究,可以少走弯路。总之,土培试验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但若环境条件控制不严,试验的精度就很低,也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一、试验准备工作

(一)土壤的准备

1.土壤的采集和整理土壤的选择是土培试验成败的关键之一。通常根据试验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例如对钾肥肥效比较试验,必须选择缺钾土壤,否则就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在取土之前,必须开展土壤调查和农化分析,并确定土壤的名称、性质、耕作历史等等。为了使所采土壤能符合科学研究的需要,也可以在专门取土的地段上,采取消耗某种养分的措施。

当决定取土地点后,一般采集耕作层土壤,特殊要求可以例外。取土、装土、运土的工具需干净,防止肥料和其他养分污染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取土的数量应比实际数量多50 %。若远距离采土,应在当地过筛后在装箱运输,取土量应比需要量多10 %~20 %。取回的土壤通常用3 mm孔径的筛子全部过筛,不能扔掉。

2.土壤的贮存过筛的土壤应充分混匀,贮存备用。一般植物营养培养室应建立专门的土壤贮存室,存放从各地采集供试验用的土壤,并标明土壤名称、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姓名、含水量及主要农业化学性状,如pH、有机质、CaCO3、CEC,主要养分含量等。一次贮存的土壤数量应保证供应全部培养室研究工作一年至数年的需用量,不能随取随用,以致前后产生土壤差异而影响试验的复现性。

(二)盆钵的选择和准备

1.盆钵的种类

(1)按原料分类:玻璃盆、搪瓷铁盆、陶瓷盆、陶土盆、塑料盆

玻璃盆用4~5mm厚质玻璃制成,可用于土培及砂培试验。玻璃盆的优点是容易洗净,试验过程中容易观察根系生长状况和土壤湿度状况,不易受腐蚀,也不会影响营养液的成分及pH值的改变。但由于玻璃组成复杂,不能用于微量元素试验,并且价格昂贵,容易损坏,试验过程中必须加套,防止阳光对作物根系的不良影响,从而增加工作的麻烦,目前已不常使用。

搪瓷铁盆用厚铁皮(或白铁皮)制成,盆里盆外均烧上瓷釉,以保护盆壁不被土壤溶液侵蚀。该盆的优点是经久耐用,重量较轻,使用方便,易洗净。目前为国外某些大型自动化培养室所喜用。如能大批工业生产,价格并不昂贵,一般只用于土培试验。

陶瓷盆用白陶土或瓷土烧制而成,盆内外均涂釉子,坚固耐用。目前国内土培试验均用此盆。但价格昂贵,笨重,不易自动称量灌溉。

陶土盆用陶土制成,只能用于一般土培试验,不宜做肥料试验。

塑料盆用聚乙烯制成的黑色硬塑料盆,轻便耐用,适用于各种微量元素研究。塑料盆主要用于砂培和溶液培养,土培试验使用不多,不适用于水分调控,一般只在水稻的土培试验中才使用。

(2)按结构分类瓦氏盆、米氏盆、阿尔盆、普通盆

2.盆钵的准备

选择盆钵首先应考虑供试作物的种类、试验期限的长短。一般来讲,禾谷类与豆科作物可以采用20 cm ×20 cm盆,玉米或棉花可以选用25 cm ×30 cm或30 cm×30 cm 盆,马铃薯选用25 cm ×30 cm或30 cm×35 cm盆。短期试验可以选择小型盆钵,全生育期试验选择大型盆钵。同一试验中选择的盆钵大小要一致,其间的高度与直径相差不应大于0.5 cm,每个盆的重量相差不超过100 g。装盆前把浇水管、小砾石、尼龙纱等全部放入盆内,以确定皮重。若各盆重量不相等时,可用小砾石调整,使各盆重量相等,这样可以保证各盆毛重一致,便于生长过程中称量计算灌水量。

(三)肥料的准备

在土培试验中,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除了所研究的肥料外,还应配合其他肥料的施用,如研究氮肥时必须要配合施用磷钾肥,并保证磷钾肥料的充足供应。氮肥可以选用尿素、硝铵等。

土培试验的施肥量一般都高于大田2~3倍。肥料可以粉状、粒状或溶液施入土壤中。

二、试验材料与设备

盆钵,土壤,肥料,石英砂,种子,小石砾,尼龙纱布,搪瓷盆,播种板,套橡皮圈的玻棒,天平,磅秤,布袋。

三、装盆、播种、定植

1.装盆正式装盆前应试装1~2盆,以确定每盆装土的数量,同时根据试验计划表,把肥料包对号放入盆中,经核对无误再开始称土混肥。一般称好后的土壤放入大塑料盆或大瓷盆中,加入肥料,充分混匀。若施用肥料溶液,对照盆应补加等量的水,保证各处理间土壤湿度完全相同。

2.播种土培试验播种前对供试种子应严格精选,提前催芽,当种子刚萌动时即可播种。不催芽直接播种会由于种子发芽势、出苗率等不一致而造成每盆的苗数不一致,因而产生盆间的误差。土盆的播种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用播种板进行,二是直接将催芽的种子点放在土面,然后再盖上干土。这两种方式可以根据不同条件选用。播种深度:通常大粒种子为1.5~2 cm,小粒种子为0.5 cm深。播种后每盆土面铺一层石英砂,约500g左右。播种后一般不再浇水。

3.定植当出苗1~2周后开始间苗,一般,小麦留苗10~15株,豆类2~3株,水稻12~15株,玉米、棉花每盆1株,番茄2株。水稻土培试验根据习惯采用直播或移栽两种方式均可。

四、试验期间的管理、收获和观察记载

土培试验试验的盆钵一般放在盆车上,白天从培养室中推到网室,以接受正常的光照和通风。晚上或遇不良气候时转移到培养室中,以保护幼苗的正常生长。盆钵在盆车上的排放应采用随机区组,以达到局部控制的目的,区组内每盆必须随机排列,并定期调换。

土培试验的灌溉是试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作物生长期间,必须保持各盆之间土壤水分的一致性。灌溉方式有两种:一为米氏法,即使用米氏盆,以容器灌水,当盆底开始流出水时,即停止灌水,以保持土壤水分在最大田间持水量上;二为重量法,即每次灌水时都进行称重,使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米氏法简便易行,但对土壤湿度的控制能力较差,对有些作物(如玉米)的缺肥处理,会因作物耗水极少而致水多淹苗。重量法比较麻烦,但可以根据长势估计植株重量,调控灌水量。用重量法时,应先测定土壤最大吸湿水量、土壤最大持水量和装盆前的土壤水分含量。试验中要求土壤湿度保持在有效持水量的60%,水稻试验通常保持4~6cm 厚水层,各盆水层厚度一致。为了模拟稻田的水分移动的特性,可设定特定的排水装置。

当农作物成长后,盆上应设有专门的支架,防止倒伏和损伤幼苗。生育期可采用定株调查。调查内容与方法与田间调查相同。生育期的管理按一般常规进行。

土培试验的收获在农作物黄熟时立即进行,防止过度成熟而落粒。收获用剪刀贴近地面收割,分别包装编号,称鲜重,考种,脱粒后放在60度烘干,测定收获物的烘干重。收获物可根据试验要求取分析样品,粉碎过筛备用。

试验七肥料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肥料田间试验是研究肥料效果和建立轮作施肥制度的一种基本方法。田间试验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大田生产地真实情况,可以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并能验证其他研究方法(如盆钵试验法,同位素试验法,农化分析法等)所得结果可否在生产上应用。

一、试验方案的设计原则

一个好的试验设计方案应具有较高的试验效率并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为此,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植物营养的田间研究属于生物效应试验,往往涉及许多方面。但一个试验的因素不可过多,因素越多,处理数就越多。处理数过多,不但增加试验成本,而且难以找到面积适当、土壤肥力均匀的地块。因此,要明确研究目的,分析土壤中哪些养分是产量限制因子,抓住限制因子做试验。如果同时存在几个限制因子而又无力同时研究时,可通过设肥底等措施将其中一个或几个因子控制起来,逐步扩大研究领域。例如,目前华北土壤中,氮和磷是作物产量限制因子,在植物营养和施肥的研究中应首先予以考虑。土壤中钾和某些微量元素也可能缺乏,成为产量限制因子,可以通过辅助试验或附加处理进行探索。切不可不分主次,不顾试验条件,将设计方案搞得过于庞大,否则将事倍功半,反而达不到预期的试验目的。

(二)要有严密的可比性要想分析一个试验处理或试验因素的试验效应,必须遵循单一差异的原则。即试验中,除了要比较的因素以外,其它因素均保持不变或一致,使试验具有可比性。

1.设肥底设置肥底的实质是使非试验因素处于相对一致或适宜的状态,使试验因素的效应能充分发挥并且具有可比性。肥底肥料除用量一致外,还必须注意用量的适宜性。例如,冬小麦磷肥用量试验,可用氮肥做肥底,根据生产经验和前人的试验,最佳施氮量为135 kg/ha,过高或过低都将构成新的限制银子,干扰磷肥效应的发挥。

2.设对照通过设对照处理可以对试验因素效应作出正确评价,在植物营养的田间试验中,通常可以看到3种对照:

(1)空白对照(CK):无肥处理,可以用来确定肥料效应的绝对值,评价土壤自然生产力和计算肥料利用率等。

(2)肥底对照(CK):肥底对照可以用来估计施肥处理的肥底效应。如水稻土的磷肥用量(P1、P2、P3)试验,因采用氮、钾肥做肥底,就要设氮、钾肥底对照,于是得5个处理的试验方案:不施肥(CK1)、NK(CK2)、NK+P1、NK+P2、NK+P3。

(3)标准对照(CK):标准对照指标准肥料,某常规或习惯施肥措施等。如在示

范试验中,农民的习惯施肥措施就属于标准对照。如果要评价磷矿粉的效应,就需用过磷酸钙作标准对照,以消除土壤供磷能力对磷矿粉效应评价的干扰。于是得到下面的设计方案:不施肥(CK1)、NK(CK2)、NK+过磷酸钙(CK3)、NK+磷矿粉。

一个试验方案不一定要同时设置3中对照,而要依试验目的和试验材料(如土壤养分状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3.方案具有均衡性一个复因素试验,如果需要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因素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试验方案必须具有均衡性。

(三)要提高试验效率试验效率是指单位人力物力的投入所获得的试验信息得多少,复因素试验处理较多,尤其要注意提高试验效率。

适当减少试验因素是提高试验效率的有效途径。另外,要注意因素水平的设计,对重点研究的因素,水平数可适当增加。如北京地区某土壤的氮磷有效养分水平较低,钾营养水平中等,如果要确定冬小麦氮、磷、钾肥的合理用量,应将过量施用造成作物倒伏的氮肥作为主要试验因素,设3个水平;磷肥次之,设2个水平;钾肥只用辅加处理作探索试验。于是提出下列设计方案:N1P1,N2P1,N3P1,N1P2,N2P2,N3P2,N0P0,N2P2K。这是一个2×3+2方案,共8个处理,较2×3×3设计(27各处理)的试验效率大为提高。采用正交试验也是提高复因素试验效率的有效方法。

(四)设计与统计方法的统一性试验结果必须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检验。不同的试验方案要求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而不同的统计方法又对试验设计有不同的要求。这而者是统一的,互为前提。此点必须在试验设计时就考虑到。

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的复因素试验,方案必须均衡,必须设置重复。而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的复因素试验,方案可以均衡也可以不均衡;在限制因素明确、效应模式认定、有足够剩余自由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重复。对报酬递减效应的研究,因素水平不能少于3个。不管是否设重复,处理数都不能少于效应模式待估参数个数。如果不了解这些原则,盲目设计,做完试验后,很可能无法按预期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不到应有的试验信息,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例如表1的氮磷肥实验方案,由于方案不均衡,无法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出氮磷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又因处理数少于建立二元二次回归方程所要求的数目(至少6个),也无法进行回归分析。只能将5个处理作为一个试验因素,比较5个氮磷肥组合的优劣,因而丢失了许多试验信息。

二、试验方案的设计

(一)单因素试验方案设计单因素试验只研究一个因素的效应,其设计要点是确定因素的水平范围和水平间距。

水平范围指试验因素水平的上下限区间。其大小取决于研究目的。以施肥量试验为例,如果研究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变化的全过程,水平范围较大,可分别以不施肥和超过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作为因素水平的下限和上限。如果在以前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限施肥量范围的产量效应,水平范围可适当小些。

水平间距试验因素不同水平的间隔大小。水平间距要适宜,过大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过小易于被试验误差所掩盖。具体大小因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水平,试验条件和植物营养元素不同而异。需肥量大的作物,肥力水平低的土壤,和试验条件不易控制时,水平间距可适当大些。就不同作物对各种肥料效应的差异而言,我国各地土壤的肥料增产效应不同,而且随土壤肥力和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肥料效应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试验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大施肥水平间距。表2来自于近年全国化肥网试验报告,可供设计时参考。

表2 我国不同地区NPK化肥平均施用量(A,养分kg/ha)

具体的水平间距还取决于试验地土壤肥力变异,重复次数和统计检验的置信度。表3是国际水稻研究所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在变异系数10%,重复4次的条件下,处理差异只有大于平均数的14.5%,才能达到95%的置信度要求。据此,如果水稻产量为6000kg/ha,处理差异至少要为6000×14.5%=870kg/ha。设每kg N增产稻谷10 kg,则氮肥水平间距应在87 kg/haN以上。

上述试验因素水平设计的原则对复因素试验因素试验也是适用的。

(二)复因素试验至少有2个因素的试验称为复因素试验。其主要目的是考察因素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确定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优化组合。

1、先以表4氮磷二因素二水平的2×2设计为例,说明下列一些基本概念:

(1)因素的简单效应在复因素试验中,一个试验因素在另一试验因素的某一水平上的试验效应,成为这一个因素的简单效应。如表4中,氮在P0、P1条件下的简单效应分别为: N1P0-N0P0=2347.5-1747.5=600 kg/ha

N1P1-N0P1=3015-2070=945 kg/ha

磷在N0、N1条件下的简单效应分别为:

N0P1-N0P0=2070-1747.5=322.5 kg/ha

N1P1-N1P0=3015-2347.5=667.5 kg/ha

(2)因素的主效应同一因素各简单效应的平均值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或平均效应。表4中,

(3)因素的交互作用效应 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效应成为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所谓“新效应”是指不同因素综合效应与各因素单独效应的差值,也就是A 因素与B 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A ,B 以外的C 效应。表4中(N1P1-N0P0)为氮和磷的综合效应,(N1P0-N0P0)和(N0P1-N0P0)分别为氮磷的单独效应。所以

这种交互作用涉及多个因素。凡二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称为一级连应,三个因素

之间的交互作用称为二级连应,余者以此类推。

交互作用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或零。它们分别表示正交互作用,负交互作用和无交互作用。

2、复因素试验方案可分为完全实施方案和不完全实施方案。

(1)完全实施方案 将各试验因素不同水平一切可能的组合军作为试验处理的设计方案称为完全实施方案。例如,N 、P 、K 三因素二水平构成的2×2×2设计完全实施方案的因素和水平搭配如下:N1P1K1、N2P1K1,N1P2K1,N1P1K2,N2P1K2、N1P2K2,N2P2K1、N2P2K2。

完全实施方案是最常见、最简单的复因素试验设计。该设计主要有2个有点:一是每个因素和水平都有机会相互搭配,方案具有均衡可比性和正交性。所谓均衡可比性是指一个因素不同水平进行比较时,与这些不同水平搭配的其它因素河水平是相同的,因而便于试验效应的直观分析。二是因素间不产生效应混杂,提供的试验信息较多。如,表5方案可以分析出7个试验效应:N 、P 、K 的主效应;N 、P 、K 的一级交互作用N ×P 、N ×K 、P ×K ;N 、P 、K 的二级交互作用N ×P ×K 。推而广之,P 个因素2水平完全实施方案可以分析出2P -1个试验效应。

设水平数为r ,因素数为P ,则处理数N =r P 。处理数随试验因素和因素水平的增加而

氮的主效应= (N1P0-N0P0)+(N1P1-N0P1)

2

=772.5 (kg/ha ) 磷的主效应= (N0P1-N0P0)+(N1P1-N1P0)

2

=495 (kg/ha )

磷磷的交互作用=

(N1P1-N0P0)-(N1P0-N0P0)-(N0P1-N0P0)

2

=172.5 (kg/ha )

增加。处理数过多会给田间试验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完全实施方案一般只适用于因素和水平不太多的试验。这是该设计的主要缺点,为克服这一缺点,在试验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往往需要采用不完全实施方案。

2.不完全实施方案用完全实施方案的一部分处理构成试验方案就得到不完全实施方案。不完全实施方案可以是均衡试验,也可以是不均衡试验。其共同点是处理数较少。例如,表6方案由于具有均衡性,可以分析出氮、磷、钾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表7方案在总体上是不均衡的,无法分析出各营养元素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但它突出了氮、磷效应的研究,其中1,2,3,4号处理构成氮、磷二因素均衡方案,可以分析出氮、磷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通过4,5号处理的比较还可以分析出K的作用。该方案适于我国北方富钾土壤的肥料试验。类似于表7这种在总体上不均衡但部分均衡的设计方案在植物营养研究的田间试验方案中是颇为常见的。它要求试验设计者了解土壤养分水平并具有植物营养和施肥方面的专业知识。

表6是比较简单的均衡不完全实施方案。要得到比较复杂的均衡不完全实施方案,常需借助于正交表进行正交设计。

(三)正交设计按正交表制定试验方案称为正交设计。当试验因素较多时,采用正交设计既可以减少试验处理数,又可保持方案的均衡性。

1.正交表的特点正交表可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如L8(2)7表示该表为8行,7列,有2个水平,可安排8个处理2个水平的试验,最多能分析出7个试验效应,即7个研究因素(包括交互作用)。L8(4×24)表示可以设置8个处理,最多可进行5个因素的研究,其中一个因素为4水平,其余因素为2水平。

正交表在构造上有2个特点:(1)每一列不同数字出现次数相同。如正交表L8(2)

7每列1和2各出现4次;(2)任何2列构成的有序数出现次数相同。如正交表L 8(2)7

中3、4两列组合的有序数11,12,21,22各出现2次。

正交表的上述特点使得正交设计方案具有均衡性,即可以从任何一列单独分析出一

个研究因素(包括交互作用)的效应。

72.表头设计 表头设计是正交设计的关键。表头设计的实质是确定试验因素的列号位置。正交设计多为不完全实施方案,因为列数有限,往往不足以安排完全实施方案所能研究的全部试验因素,因而发生效应混杂,即试验效应不能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出来。例如,L 4(23)表对2因素试验,是完全实施方案,可以分析出22-1=3个研究因素的效应,包括氮、磷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没有混杂。而对3因素试验(表9括号内),它就是一个不完全实施方案。3因素完全实施方案可以分析出23-1=7个研究因素的效应,而L 4(23)表只有3列,必然出现效应混杂。若进行N 、P 、K 三因素试验,第三列安排K 因素时,K 效应就与N 、P 交互作用发生了混杂。

3

由于效应混杂而给试验带来的误差成为模型误差。既然混杂不可避免,为减少模型误差,表头设计时应尽可能使研究因素与高级连应混杂。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连应级别越高,其交互效应越小。

正交表各因素之间混杂情况可由交互作用表查处。(1)、(2)两列的交互作用在第3列,(2)、(4)两列的交互作用在第6列,其余类推。

7

现以有机肥(A)、氮(B)、磷(C)、钾(D)4因素试验为例,说明表头设计方法。由于该试验只研究上述4个因素,而不考察它们的交互作用,所以选择具有7列的L8(2)7表。由表10得知,3、5、6列存在一级交互作用,不宜安排试验因素。1、2、4、7列虽然也存在交互作用,但均是高级连应,对试验因素影响较小。如第1列为(2)、(3)列交互作用和(4)、(5)列交互作用,即B×C×D,但它属于高级连应。第二列为(4)、(6)列交互作用及(5)、(7)列交互作用,即A×C×D,也为高级连应。

7

若要研究A×B,B×C,B×D 3个交互作用表头设计时,就要避免它们与其余试验因素的混杂,于是可采用表12表头设计方案。表12中,第2,4,6列虽然存在试验因素和一些一级交互作用混杂,但它们不是研究对象,因而方案可行。

7

3.实施方案的设计将正交表试验因素的水平赋予具体实施内容就得到了实施方案。

以上述有机肥和N、P、K肥试验为例,由表11得知,试验处理由L8(2)7正交表的1、2、3、4、7列不同水平搭配构成。其余各因素不同水平实物量是根据植物营养专业知识和施肥知识及试验目的确定的。将表13各因素不同水平的实施内容代入正交表

L8(2)7就构成表14的4因素2水平正交设计实施方案。至于其它交互作用,仅供统计分析用,在实施上无具体意义。

最后需要指出,由于正交表的效应混杂是客观存在的,正交设计仅在交互作用不明显的情况下适用。试验因素越多,水平越多,混杂越严重;选用的正交表越简化,混杂的也越严重。所以,对因素和水平较多的试验,不要图省事而轻易选择处理较少的正交表。

7

(四)回归设计上述试验设计适于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试验处理或试验因素的效应。在植物营养和施肥领域中,常需要研究产量等生物效应与施肥量等试验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这类试验需要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因此需要制定能够和有利于进行回归分析的设计方案。

1.回归设计的原则回归设计除要遵守上述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外,还必须满足回归分析对试验设计的一些特定要求:

(1)处理数回归分析的目的是要建立试验因素效应方程。因此,实验处理数不能少于效应方程代估参数的个数。并要为统计检验留有足够大的剩余自由度。例如,p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

共有回归系数(包括常数项b0)m=(p+1)(p+2)/2个,为建立式(2.1),应使试验处理N ≥m 。N=m 的试验设计称为饱和设计。饱和设计具有最高试验效率,但如果不设重复,无法进行统计检验。

(2)水平数 米切利希(,作物产量和植物营养投入量之间关系遵从报酬递减律。因此每个试验因素至少3水平才能建立植物营养生物效应的回归方程。设水平数为r ,必须使r ≥3。试验表明,植物营养水平及其生物效应的线性关系只是曲线关系的近似描述,而且只适于低肥力水平土壤,低量肥料投入等少数情况。

(3)信息矩阵 线性或线性化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求解矩阵公式为b=A -1 B ,其中A 为信息矩阵。数学证明,只有A 的行列式∕A ∕≠0(∕A ∕=0时,A 为退化矩阵)回归系数才有解,而且∕A ∕越大,设计方案越优良。在农业研究中应用数学家给定的最优回归设计方案时,允许专业知识增加若干处理,但这时一定要通过∕A ∕值判别派生回归设计的信息矩阵A 是否为退化矩阵,并将∕A ∕值与相应优良设计∕A ∕值相比较,评价方案的优劣。

2.设计方法 凡是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试验方案,不管均衡还是不均衡,都可以作为回归设计方案。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的试验设计都要都要消除非试验因素的影响。如表15设计方案虽然就试验因素NP 配合的处理数而言,符合回归设计的要求,但无钾处理只有5个(至少需要6个处理),因此不能用于建立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

(2)施肥量一般以养分(如N 、P 2O 5、K 2O 等)表示和计算。为便于实施和统计,施肥量宜取整数,因此,水平间距往往取相等间距。如北京农业大学在北京、河北等地为建立冬小麦氮磷肥料效应方程进行的多点分散试验采用的2因素3水平3×3设计(表16),其施肥水平就是等间距的。这样的设计可以按正交多项式进行简化计算。 (3)某些随时间变化的试验效应,如化肥铵态氮的挥发损失等,试验初,单位时间的效应量变化很大,以后逐渐趋向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试验因素的(时间)的水平设计不必取等间距,开始时水平间距宜小,以后可适当加大。

p p

y=b 0+∑b j x j +∑b ij x i x j +∑b jj x j 2

(j=1, 2, ……, p) j=1 i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在确保底肥充足的前提下,实施合理追肥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怎样才能够做到科学施肥呢?那就要把握好施肥时期、数量、方法、次数。 一、玉米需肥特点 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 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85%; 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钾12%。 玉米营养临界期: 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临界期对养分需求并不大,但养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宜。这个时期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对玉米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而且以后无论怎样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都无济于事。 玉米营养最大效率期: 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养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时期。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量 玉米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其中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居第三位。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子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2.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8∶0.8。 肥料施用量=(计划产量对某要素需要量-土壤对某要素的供给量)/(肥料中某要素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肥料的利用率变化很大,据试验,一般有机农家肥当季利用率为30%左右,氮素化肥当季利用率约为40%~50%(以40%计),磷、钾化肥约为30%~40%(以30%计)。 二、玉米施肥量 确定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就是当年种植玉米要定多少产量,它是由耕地的土壤肥力高低情况来确定的。 另外,也可以根据地块前3年玉米的平均产量,再提高10%—15%作为玉米的目标产量。 例如:某地块为较高肥力土壤,当年计划玉米产量达到600公斤,玉米整个生育期所需要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15公斤、7.2公斤和12公斤。 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 测定土壤中含有多少速效养分,然后计算出1亩地中含有多少养分。1亩地表土按20厘米算,共有15万公斤土。

江西省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江西省年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江西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 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 为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促进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施肥指导意见。总的原则是: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稳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一、早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存在问题 氮肥用量偏高,穗粒肥比例较低,有机肥施用量少,缺锌、缺硫地区对锌肥、硫肥施用重视不够。 (二)施肥原则 、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适当增施穗粒肥; 、增施有机肥料,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倡秸秆还田; 、基肥深施,施后耙田以使土肥相融; 、引导农民按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施肥,加大配方肥的推广使用;

、酸性土壤适当施用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 (三)施肥建议 在亩产~公斤产量水平时,根据测土结果,施肥量控制在氮肥总量()~公斤亩,磷肥()~公斤亩,钾肥()~公斤亩,缺锌、缺硫的地区,每亩基施硫酸锌公斤、硫磺公斤。 选用配方肥料的,~作为基肥,~作为分蘖肥,追补的尿素、氯化钾作为分蘖肥和穗粒肥。选用单质肥料的,氮肥的~作为基肥,作为分蘖肥,~作为穗粒肥;钾肥的~作为基肥,~作为追肥;有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 提倡施用有机肥料。施用有机肥料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化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公斤亩。 二、中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存在问题 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肥比例过大,后期施肥量不足,缺锌、缺硫地区对锌肥、硫肥施用重视不够。 (二)施肥原则 、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追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氮肥分次施用,适当增加钾肥用量; 、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作物施肥原理

第六章作物施肥原理 全世界的人口,年年增加,为使人类免陷於肌饿,并能进一步改善生活,农业必需增产。施用肥料为达到作物增产目的最有效而迅速的方法。不过达到施肥增产的目的,必需农民因施肥而获利,才愿投资施用。为达到农民获利的目的,在技术上施肥必须合理;在经济上肥料价格应低廉,以及农产品价格应该稳定。 合理的施肥应考虑作物种类、肥料种类、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这四项之考虑并非各自独立,而有相互的关系存在。施肥量可因供应的肥料不同而改变;肥料用量与肥料种类的不同,施肥方法亦有所不同;作物种类不同其施用种类、用量及方法都需调整。 一、化学肥料贮运要点 秋季是果农大量用肥的季节。化肥贮运中若不能妥善保管,常会造成肥效降低,人的身体健康受损,乃至不应有的事故发生。因此,化肥贮运中要注意防止以下十点: (一)防露天堆放 化肥不能露天堆放,如碳酸铵露天放置在20℃气温下,氨损失率是l天%,5天48%,10天损失达74%。因此,化肥应放在屋内的阴凉乾燥处。 (二)防潮湿 硝酸汰氮肥、过磷酸钙受潮会结成硬块难溶。因此,化肥应用塑胶或油毛毡包严,最好架空不接触湿源而防潮。 (三防受热 温度愈高,化肥的潮解挥发和结块愈严重(稳定性愈差),因此要适时调节贮存房屋的温度,保持在30℃以下。 (四)防挥发 碳酸铵稳定性差,易分解挥发,当气温高於20℃时,它会分解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而流失。因此,要检查包装是否破损,轻搬轻放,用多少拿多少。 (五)防火灾

硝酸铵、硝酸钾等有助燃性,贮存时不能和易燃物如煤油、汽油、槁秆、木屑等堆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火灾。 (六)防爆炸 硝酸铵、硝酸钾等容易爆炸,若与铜、铁等金属粉末混在一起,一旦摩擦撞击,就易引起爆炸事故。所以这些化肥结块硬化後,不要用金属物猛击,要用重物碾碎。 (七)防腐蚀 过磷酸钙中含有游离酸,对贮存器具和人体皮肤都有腐蚀作用,贮存时尽量不要直接接触,或裸露放置於金属容器内,也不能和作物种子及衣物等放在一起,以免影响发芽率及腐蚀物品。 (八)防混放 化肥有酸性和硷性,有一般化肥和茵肥之分等,这些都应分门别类,按産地、种类、性质分别放置和保管,以免降低肥效。 (九)防中毒 在搬运有毒和腐蚀性化肥时,如碳酸铵有明显刺激气味,会挥发一种有毒物质?氰氨化物,最好戴上口罩、手套、护目镜以防中毒,搬运後应洗乾净裸露皮肤。 (十)防误用 肥料不能和农药、人畜药品、食用物品(如白糖、食盐)等混放,以免误用。特别要防止小孩在贮藏场所玩耍误食等,以免造成不应有的事故。 二、化学肥料施用禁忌 (一)忌氮肥浅施 氮肥施用在浅层,受太阳光照射後,很容易使氮素分解挥发,其中碳酸氢铵的挥发性尤为突出。因此,要改变表层撒施的习惯,采取开沟深埋的方式,以防氮素的挥发。 (二)忌单施一种化肥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点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第一章合理施肥的原则 一、概念 1 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2如不正确地规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2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3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二、1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氮和磷。 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律 3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1平衡施肥○2首先满足最小养分○3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4合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5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 4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3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 一、概念 1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 2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3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二、1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和营养临界期。 2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①正的相互作用效应②没有相互作用效应③负的相互作用效应。 正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大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的相互作用效应。 没有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等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效应。 负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小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负的相互作用效应。 3中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原因:○1随作物产量的提高,中量元素每年随作物大量带走,在某一些土壤上也出现了土壤与作物供求三间的矛盾。○2随化学肥料品种改变,日益走向浓缩化和高效化。如化学N肥过去占统治地位(NH3)2SO4被NH3 NO3与尿素代替。过砼酸钙统治砼肥,被二胺代替,这样,Ca 、Mg、S、很少随化学肥料施入土壤。○3有机肥料用量日益减少,随有机肥料施入的中量元素减少。○4化学N肥大量施用,在旱田施用胺态N,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几产生了生物酸性,这样使土壤中Ca、Mg受到溶解和淋失。(保护地严重)。○5农药组成的改变。○6钾肥与镁肥存在着拮抗作用,随钾肥施用必然影响作物对镁的吸收。 4容易缺乏中量营养元素的土壤有白浆土、淋溶强烈的酸性土、蔬菜地。 5如何根据根系的特征合理施肥? ○1按照作物根系密集层深度,合理施用基肥。须根系浅些,直根系深些。基肥深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但不能过深。○2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发展情况,适量施用种肥和追肥。○3根据作物发育特点,结合耕作施肥。○4根据作物根系生长要求的土壤条件,合理轮作施肥。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国秀丽一、基本概念: 1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增加而报酬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 2肥料利用率:指当季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施入土壤中肥料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3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N、P、K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4土壤肥力指标法:基于农作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原理,用相关分析选择最佳浸提剂,测定土壤有效养分,以生物相对指标校验土壤有效养分肥力指标,确定相应的分级范围值,用以指导肥料的施用。 5营养诊断施肥法:利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测试技术,分析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正常发育的营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方案的一种施肥技术手段。 6肥料生产系数:每千克肥料养分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千克数 7植株临界浓度:指当植株体内养分低于某浓度,作物的产量显著下降或出现缺乏症状时的浓度。 8边际利润:增减单位肥料成本所引起的施肥利润的增减额 二、知识点 1、施肥的基本效应有哪些? 良好效应:a增产;b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c改善农产品质量; d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e有效减轻农业灾害 不良效应:a 造成土壤质量下降b引起大气污染 c 引起地表水体富营养化 d引起地下水污染 e 引起食品污染 2、施肥的基础理论有哪些(基本原理)?其基本内容?施肥的理论基础对合理施肥有什么指导意义? a 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b最小养分率: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 c报酬递减率: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增加而报酬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 d因子综合作用率: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 3、计量施肥有哪些方法? a养分平衡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是施肥量确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包括地力差减法:根据作物目标产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

绪论 1.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3.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 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 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施肥科学研究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tion returns)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 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 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最小养分学说(law of the minimun nutrition)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高低。②最 小养分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③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3.报酬递减率(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数量的 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 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种限 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 1.施肥的目的:①为了营养作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②为了改良和培肥土壤;③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2.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①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②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Ⅰ、有机肥在 培肥地力中的作用。Ⅱ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 3.有机肥的作用: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矛盾。②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 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③增强土壤保肥、供肥的能力。 4.协调营养平衡原则:①施肥是调控作物作物营养平衡的有效措施;②施肥是修复土壤营养平衡失调的基本手段。 5.元素类型:大量:C、N、O、H、P、K 中量:Ca、Mg、S 微量:Fe、Mn、Zn、Cu、B、Mo、Cl 有益:Co、Ni、Se、Na、Si 6.施肥与作物产量:把每千克肥料养分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千克数称为肥料的生产系数(production index,PI) 7.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达到最高产量之前;②随着施肥量的增 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最高产量出现之后;③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和最高产量同步出现。 8.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也称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coefficient)或肥料回收率(recovery rate)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种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9.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①施肥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施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③施肥引起的地下水 污染;④施肥引起食品污染。 第三章养分平衡法 1.养分平衡施肥法(nutrition balance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 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 2.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际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方法。 3.几个参数的确定:①基础产量;②目标产量;③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④肥料利用率;⑤肥料中有 效养分含量。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1、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肥料养分利用率有何区别? ⑴定义: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是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 ⑵影响因素:肥料利用率是最易变动的参数,因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农艺 措施而异,同一作物对同一种肥料的利用率在不同地方或年份相差甚多,因此施肥使必 须测定当地的肥料利用率;虽然土壤有效养分的土测值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值,但若乘以 土壤养分利用率则可以反映土壤真实供应的养分量。 ⑶数值大小:一般来讲,肥料利用率不会超过100%,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由于受浸提状况和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则有可能大于100%。 2、轮作制度下的施肥与单个作物的施肥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根据作物的计划产量、需要养分总量、土壤供应养分量计算出实际肥料补给养分量,从而实现作物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服务于农业生产。 不同点:⑴对象:轮作施肥制度是指针对某个轮作周期而制定的施肥计划,包括不同茬口的肥料分配方案和作物施肥制度,而单个作物的施肥制度则是指针对某一作物的计划产量而确定的施肥技术。 ⑵影响方面:轮作时要兼顾不同轮作类型的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实现高产优 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优轮作类型;单个作物的施肥则只需考虑其本身对土壤和生态 环境的影响,施肥时工序也较简单。 ⑶施肥量的确定:轮作制下要根据不同茬口按照均衡增产、效益优化、用养结合、可持 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肥料的分配,并且要根据轮作周期内各种作物的计划产量和养分需求 总量来推算肥料补给养分量;单个作物的施肥只需根据某种作物的计划产量、养分需要 总量、土壤供应量来计算施肥量即可,无需再进行肥料的分配。 3、怎样进行保护地施肥? ⑴存在问题:保护地作物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的大量投入造成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以及施肥方法和品种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保护地蔬菜则存在 生理病害严重、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⑵针对以上问题,保护地施肥的技术要点如下: ①实施平衡施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②基肥深施,追肥限量③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④二氧化碳施肥(要注意二氧化碳施肥的浓度与时间、二氧化碳气肥来源、施用效果及 注意事项)⑤注意施肥环节与方法(基肥:应十分重视基肥,通常将全部有机肥和磷肥、1/2 的氮肥、2/3的钾肥及全部微肥用作基肥;追肥:原则为薄肥勤施、少量多次,施肥时期最好选择作物的营养临界期或最大效率期等需肥关键期)。 4、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在合理施肥中的意义是什么? 边际成本是增投单位量肥料的成本即肥料的价格,边际利润是增加单位肥料成本所增加的施肥利润。 边际利润是确定选择投资的重要指标,R值越大,边际产值越高,肥料投资的利润增加,但由于施肥量的减少,单位面积的产值相对降低。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投资获得稳定较高的利润,常常选用R﹥0的边际利润值。 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是确定经济最佳施肥量的重要依据,即当边际产值等于边际成本时,边际利润R=0,此时的施肥量为经济最佳施肥量。二者同时又可为最大利润率施肥 量的确定提供参考标准。由上可知,通过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的比较可以确定实际生产 中经济最佳与最大利润率施肥量,为农业生产的高效高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5、植株营养诊断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2014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2014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 家组 冬小麦 (一)华北平原灌溉冬麦区(包括山东省和天津市的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陕西省关中平原,山西省南部) 1.施肥管理原则 (1)根据苗情长势,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施用比例;根据底(基)肥施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因时追肥。 (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量和时间,做到水肥管理一体化。 (3)抓住小麦返青拔节有利时机,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提高成穗率;控制旺长田块,预防后期贪青倒伏。 2.施肥指导意见 (1)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返青期采取中耕镇压,推迟氮肥施用时间和减少氮肥用量,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5)对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块要追施磷酸二铵。未施钾肥的或少施的建议在返青或拔节期追施氮钾复合肥;要结合纹枯病防治、“一喷三防”等手段进行根外追肥补偿磷钾肥。。 (6)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和锌肥,预防干热风和倒伏,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 (7)缺硫地区麦田,如底肥没有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钾、硫基复合肥等,应在第一次追肥时选择施用硫酸铵,每亩施硫用量2公斤左右。 (二)华北雨养冬麦区(包括江苏及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河南省东南部) 1.施肥管理原则 (1)针对不同地方墒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与中耕划锄结合,保住土壤水分,提高地温,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2)把握分层多次少量原则,降雨趁墒少量掩施,施肥后不要把肥料暴露到空气中。 (3)严格控制播期、播量,旱地小麦要高度重视调控冬前水分利用。 2.施肥指导意见 (1)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用化肥耧或开沟条施,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后盖土,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可再追施尿素5~8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缺钾地块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施肥后掩盖。 (2)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提墒保墒。镇压要与中耕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小麦封行前,每亩用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3)如果年前发生旺长,总茎数大于80万,由于小麦群体过大养分消耗严重,春季麦苗发黄或垫片发黄,可在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0公斤/次。 (4)越冬期干旱导致小麦群体过小的,(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跟随降雨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次。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上课讲义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知识点

绪论 1. 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 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3. 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 施肥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 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1. 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tion returns )李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 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 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 最小养分学说(law of the minimun nutrition )李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高 低。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③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3. 报酬递减率(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 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 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

农作物高产最新科学施肥方案

农作物高产最新科学施肥方案 1,矿物元素增效剂肥料,即可作基肥,追肥,又可叶面喷施,撒施,冲施(有颗粒,粉剂两种)。 2,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中施用时,建议用量如下(斤/亩)。 3,下表施用量,技术资料,仅供参考。初次使用者均可在原有施肥量的基础上粮油作物每亩加使2550斤左右,蔬菜,瓜果每亩加使50100斤左右。 作物种类 增效剂 基肥用量 (斤/亩) 配用肥料方案及用量(斤/亩) 小麦 50 复xx50斤(15:15:15)+尿素30斤(或碳铵50斤) 50 复xx80斤(25:8:7) 50 二铵20斤+尿素40-50斤 50 硝酸磷肥80斤 花生

50 ①高含量有机肥80斤(或复xx80斤),开花期撒尿素10-20斤 ②高含量复xx50斤,开花期撒尿素20-30斤 大豆 50 ①有机肥40斤②开花期撒尿素6-10斤 芝麻 50 开花期撒尿素20斤) 玉米 50 ①尿素50-60斤(或碳铵150-200斤)②用有机肥80-100斤棉花 80-100 尿素30-40斤(或碳铵100斤)+复xx100斤(15:15:15)瓜果类 100 ①复xx50斤+尿素50-60斤②有机肥80-100斤 茄子,西红柿 80-100 复xx80-120斤+尿素50-60斤 豆角,辣椒

80-100 ①复xx100斤+尿素50斤②有机肥80-100斤 红薯,土豆 100 ①复xx30-40斤②有机肥80-100斤③ 绿化钾50 -80斤 家叶菜类,蔬菜 60-80 ①尿素60-80斤②有机肥80-100斤 杨树 果树类 油桃 ①三年以上树龄每棵用 1.5公斤增效剂+45%复xx0.5公斤; ②三年以上树龄每棵用3-7公斤增效剂+45%复xx1-2公斤; ③增效剂1-7公斤+有机肥1- 1.5公斤。 水稻 80-100 ①尿素30-40,复xx20+50斤 50 ②尿素30-40斤(或碳铵80-100斤)+复xx30-50斤(15:15:15)

作物施肥原理及技术复习试题

作物营养与施肥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一、名词5×2’=10’ 1. 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 2. 肥料利用率:也称肥料利用系数或肥料回收率,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3.最小养分律:是指作物产量由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所决定,除非提高这一养分含量否则即使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增产。 4. 基肥:又称为底肥,是指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 5. 种肥:是播种(或定植)时施与种子或幼株附近,或与种子混播,或与幼株混施的肥料。 6.追肥:是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 7.土壤养分依存率:是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 8.养分临界值:是指植株体内养分低于某一浓度值,作物的产量(或生长量)显著下降或出现缺乏症状时的浓度值。 9.潜伏缺素期:生产上,把植株外部形态尚未表现缺素症状,而植株体内的某种养分浓度少到足以抑制生长并引起减产的阶段,称作作物潜伏缺素期。 10.指示器官:是某个最能反映养分的丰缺程度的组织或器官,该器官对某种元素的含量变异最大,而且变异与产量的大小相关性最大。 11.无损伤测试:是指在不破坏植物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以了解作物的生长营养状况。 12.肥料效应函数:也叫肥料效应方程、施肥模型,指表达作物产量对施肥反应的数学函数式。 13.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或减少)单位肥料所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 14.平均增产量:是指单位量肥料的平均增产量。 15.以磷增氮:在豆科作物的轮作中,优先把磷肥配给豆科作物,在改善豆科作物的同时可以促进其生物固氮作用,当豆科作物的秸秆作为绿肥还田后,还可为后作提供氮素营养。16.旱重水轻: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即将磷肥重点施在旱季作物上,而水稻大部分或全部利用其后效。 17.经济最佳施肥量:是指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施肥利润(总增产值与肥料总成本之差)的施肥量。 二、选择题10×2’=20’三、判断题10×1’=10’ 1.玉米“白化苗”和大白菜“干烧心”是由于缺(锌、钙)。 2.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于(老叶和新叶)。 3.粘土类土壤上施用(羊粪)后可改善土壤温度状况。 4.通常,肥料的经济效益随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5.施用石灰可消除土壤溶液中(氢、铝、铁、锰)离子过多的危害。 6.砂土施用化肥时应(多次少量),施用有机肥时应(深施且未充分腐熟)。 7.缺(硼)会引起油菜“花而不实”,缺(锌)会引起玉米“白苗病”,缺(钙)会引起苹果“苦馅病”。 8.作物缺钾的症状大部分首先在(老叶)上表现出来,有限的钾肥应优先施用在(喜钾)作物上,优先施用在(缺钾)土壤上。 9.(氮)和(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两大主要因素。 10.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优先施于旱作)。冬小麦—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及流程 一般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是: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直接包装。建立这样的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大面积的无菌培养室、购置发酵罐、空压机、过滤器等设备,而且培养、发酵条件不易控制,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投资大、成本高。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针对众多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中存在的上述难题,联合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微生物专家,经多年研究攻关、多次实验,开发出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非常适合中小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采用,尤其是特别适合现有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生物有机无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作为其产品功能更新、升级或提高应用效果而添加。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微生物肥料新的生产工艺是:使用公司新开发出的高活性、高含量微生物菌粉按一定比例直接加入或包衣到有机肥或复混肥料中,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农业部登记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冲施肥、拌冲剂等产品。 具体工艺流程为: (1)微生物菌剂工艺: 草炭或其他吸附剂 + 菌粉微生物固体菌剂或颗粒肥包装 (2)生物有机肥工艺: 有机肥粉状或颗粒 + 菌粉生物有机肥包装 (3)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复混肥):

化肥(N、P、K)配料→混合→造粒→烘干冷却→筛分→ 包装 菌粉 (4)微生物冲施肥微生物拌种剂 和其他辅料配比制成微生物冲施肥及拌种挤 上述新工艺,实际上相当于将微生物肥料生产中投资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用量少的菌剂生产环节交给我们来完成,由我们统一规模化生产提供给每个企业。这样将使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变得简便、高效、低成本。就象手机市场研发出强大的手机芯片,从而使手机生产变得简化进而出现山寨手机一样,高活性的菌粉就是这种“芯片”,只需嫁接到你的产品中,即可生产出各种成分、含量的微生物肥料。所不同的是:高活性菌粉中的有效菌是国家已认可、明确用于农业生产的菌种,用于生产出来的各种微生物肥料均可获得农业部的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菌粉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工业化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将菌剂进一步浓缩低温脱水精制而成,实现了菌剂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保证了菌剂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二、高活性菌粉技术指标: 含(胶质芽孢杆菌)活性芽孢100亿/克个以上,有效期24个月 三、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使用高活性菌粉的特点及优势 1、生产投资成本低

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2018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 一、小麦 (一)华北平原灌溉冬小麦区。包括和全部,中南部,中北部,关中平原,南部。 1.施肥原则 (1)根据苗情长势和冬春季冻害发生情况,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根据底(基)肥施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因时追肥。 (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量和时间,做到水、肥管理一体化。 (3)抓住小麦返青拔节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提高成穗率;控制旺长田块,预防后期贪青倒伏。

2.施肥建议 (1)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返青期采取中耕镇压,推迟氮肥施用时间和减少氮肥用量,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5)受到越冬期或返青期冻害的小麦应根据冻害发生情况追肥和灌水,对于冻害严重的要立即每亩施尿素5-10公斤和浇水,促进小麦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6)对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块要追施氮磷复,未施或少施钾肥的建议在返青或拔节期追施氮钾复;没有灌溉条件或无有效降水,可在春季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 (7)可以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和锌肥,预防干热风和倒伏,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 (8)缺硫地区麦田,如底肥没有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钾、硫基复等,应在第一次追肥时选择施用硫酸铵,每亩施硫用量2公斤左右。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文档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5月16至5月20 二、实习地点:寿光市蔬菜博览会,莱阳市芦儿港梨园,昌 乐西瓜大棚 三、实习目的:合理施肥技能实现培肥地力、增产、改善品 质、提高效益与保护环境相统一为目的,将肥料施于土壤或作物以调节作物营养平衡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因此要学会合理施肥,用科学的方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此次实习,主要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眼界。 四、实习内容: ⑴、寿光市蔬菜博览会: 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本届菜博会共设1个主展区和14个分展区。新设立的现代农业体验馆是本届菜博会最大亮点,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4个种植区,每个种植区设4个独立采摘区。本届菜博会对植物工厂、无种育苗等100多项世界前沿技术进行优化展示,科技含量更高。除以上令人叹为观止的“蔬菜大观园”外,种植模式展厅,将常规土培、基质栽培、水培、立体栽培、网架种植等蔬菜种植模式一一囊括其中;新技术展厅,有自动化播种车间、自控温控系统、钠灯补光系统、微雾系统等. 菜博会里主要以土培、沙培、水培为主,此次菜博会还有气培,这是一门新型技术。气耕法是一种现代化的农耕方式,它们作物栽种在温室的生物箱内,不需要土壤。植物的根基悬在箱内,其所需养料是用

气体的形式喷射在根茎上的。气耕法也不需要很多水,植物箕生长箱内仅根部需要水分,灌溉水由电脑控制且可循环使用,通常是种3次菜换1次水,非常节省,大大降低了用水量。大量实验证明,气耕与水耕、土耕的蔬菜在质量上没有大的区别。事实上,使用水耕和气耕栽培的蔬菜,含有更高的钙和钾。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对人体健康更有益。气耕蔬菜干净,没有病虫发生,因而也就不需要农药。在菜博会中,随处可见气培技术,长在架子上的生菜,草莓等。由于他环保,施肥容易,我想他必定会成为将来种植的一种趋势。 ⑵、莱阳芦儿港梨园 这里细沙土壤里腐植质特别多,含云母也多,土质松散,通透性好,对光的反射性强。因此这里栽培的梨树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并且由于这种沙土升温急,散热快,昼夜温差大, 梨树白天在光合作用中获得糖分,晚上低温不易消耗, 从而加快了梨果糖分的积累。因此,莱阳梨含糖量特别高,达百分之十四左右。比一般梨含糖量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 技术员介绍,梨园的产量平均为6000-7000/亩。莱阳梨的施肥主要是农家肥,主要时期10份以后,施全年的60-70%,3、6、9月是梨的生长高峰期,9月份生长快有利于肥料的吸收。化肥则施产量的5%,微量元素2%,一般是在生长前和生长后期,以及膨大期。3、4月份追肥,8月施高钾肥,气高品质,但不易过多,会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浇水方式,每天都浇灌,以漫灌为主。施肥以环施和放射式施肥为主,此方法以作物主茎为中心,将肥料做环状或放射状施用的方式,一般用于多年生作物,尤其是像这样的老梨树。环施的基本方法是以树干为圆心,在地上部的田面开挖环状施肥沟,沟一般挖在树冠的垂直边线与圆心的中间或靠近边线的地方,一般围绕靠近边线挖成深、宽各30-60cm,连续的圆形沟,施肥后覆土踏实。来年再施肥时可在第一年施肥沟的外侧再挖沟施肥,以后逐年扩大范围。放射状施肥是在距树干一定距离处,以树干为中心,向树冠外挖4-8条放射沟,沟长与树冠相齐,来年再交错位置挖沟施肥。施肥沟的深度随树龄和根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 思考题: 1、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配方施肥: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的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 2、阐述合理和不合理施肥引起的效应。 合理: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质地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及减产。 第一章施肥原理 思考题: 1、解释概念:养分归还学说: 1. 原意: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地施加灰分。 2. 内涵:.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最小养分率:1. 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2. 内涵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 ②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③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面积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逐渐减少。 米氏学说:①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 ②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 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dx)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dy),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与现在的产量(y)之差成正比。 6

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

0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掌握关键、适期施氮;深施肥料、保肥增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2.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 二、简答论述题 1、论述为什么要提倡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与不合理施肥分别会产生哪些效应? 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 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2、施肥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哪些? 施肥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简答论述题 1、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米氏学说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在生产上如何运用? 分归还学说:李比希英国【内涵: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会越来越低3、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是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土壤固有水平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肥力【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促进化肥工业 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产量。【基本内容: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提高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3、只有布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正确选择肥料种类的基本原理,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种类促进化肥工业【延伸为:限制因子律、最适因子律 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