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

合集下载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作物施肥是指通过给作物提供养分,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质量的一种农业技术。

施肥的原理是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配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并采用适当的施肥方式,使养分能够有效地供给到作物根系,从而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1.了解作物的养分需求: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根据作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所需的养分类型和量。

例如,蔬菜类作物在生长初期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高,而果树类作物则对磷、钾等元素的需求相对较多。

2.理解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土壤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特性,发现其中的不足和缺陷。

根据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缺陷,选择适合土壤肥力状况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类型。

3.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不同类型的肥料含有不同的养分元素,例如氮、磷、钾等,或是有机肥、无机肥等。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

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而无机肥料则可以提供更直接的养分供应。

4.确定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可以根据作物类型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常见的施肥方法包括根部施肥、叶面施肥和灌溉施肥等。

根部施肥是将肥料直接施加到作物生长的根部附近,使养分能够更快速地吸收。

叶面施肥则是通过将肥料喷洒到作物叶面,通过叶片的吸收来提供养分。

灌溉施肥则是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浇灌的方式进行施肥。

5.控制施肥量和时间: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时间可以有效避免养分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生长阶段,合理测定施肥量,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

作物施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杂交施肥技术:根据杂交种的特性和需求,将不同的肥料按比例混合后施给作物,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比如对于绿肥作物,可以与化肥混用后施肥,以减少化肥的用量。

2.穴施肥技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将肥料钻入土壤中,使养分能够直接供给到作物根系。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养分的损失,并且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题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题

第二章绪论+作物施肥原理一、名词:1. 富营养化2. 肥料利用率3. 基肥4. 种肥5.追肥二、问答题:1. 试从植物生产的角度说明施肥的重要性。

2. 施肥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3. 在描述作物产量与施肥量关系方面?4. 何谓施肥中的报酬递减现象?如何克服?5.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施肥的效应?6. 阐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及主要途径?7. 分析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中的作用8.以氮、磷为例分析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9. 请阐述现代施肥技术体系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10. 基肥、种肥、追肥在具体施用时分别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相对应都有哪些具体的使用方法第三章养分平衡法一:简答1. 什么是土壤养分依存率?2. 计算肥料利用率有哪两种方法?3. 地力差减法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计算施肥量的公式各是什么?二者本质的区别何在?4. 如何计算土壤养分校正系数?5. 土壤养分依存率与肥料利用率二者有什么关系?二:计算题1. 石河子某农场2008年小麦亩产300kg,麦收后种植短期绿肥,秋秋播前翻压,估计土壤肥力可恢复到500kg小麦的水平,计划2009年亩产小麦500kg,并准备亩施2500kg厩肥作底肥,不足的氮素用尿素解决,问需要施用尿素多少公斤?已知: 1)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吸氮3kg2)厩肥的含氮量为0.2%,氮素利用率为15%3)尿素氮肥利用率40%2. 设某块菜地为中等肥力,于早春测定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测定值分别为:75 mg N kg-1, 35 mg P kg-1,100 mg K kg-1,今年计划种植春茬黄瓜,预计目标产量为60 000kg/ha,需要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各多少公斤/ha?已知:1)每生产1000kg黄瓜需要吸N3kg、P2O5 1.05kg,K2O 4kg2)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35%,23%,32%3)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0%,50%第四章肥料效应函数法一:简答1、什么是肥料效应函数,肥料效应函数的类型与性质2、什么是边际产量及其边际产量的计算,什么是平均增产量?3、什么是边际产值?什么是边际成本,什么是边际利润?4、什么是经济最佳施肥量,经济最佳施肥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5、“S”肥料效应曲线指的是何种类型的曲线?有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如何?二:计算1. 冬小麦氮肥试验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如下:Y = 3800 + 50.2X –0.18X2,已知肥料的价格成本为3.4 元/kg,小麦产品的价格为1.3元/kg,请问最大产量施肥量是多少?经济最佳施肥量是多少?2. 玉米的氮磷效应函数为:Y = 156.22 + 15.34N -0.7898 N2 +11.43P –1.193 P2 +0.1071 NP, 已知 N, P2O5的价格分别为1.4元/kg 、1.2元/kg,玉米的价格为0.3元/kg,请问N、P肥的经济最佳施肥量各是多少?第五章营养诊断施肥综合法问答题:1. 什么是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的英文名称是什么?2.诊断施肥的原理是什么?3. DRIS诊断施肥综合法有哪些关键步骤?4. DRIS图示法高产群体的特征参数有哪些?5.指数法的概念和养分丰缺的判别原理是什么?第六章营养诊断法1、什么是营养诊断?土壤和植物营养诊断的依据是什么?2、营养诊断包括哪几种类型?3、目前植物营养诊断主要采用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4、影响植株体内养分含量主要有哪些因素?5、什么是植株诊断?6、作物组织速测法基于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经常以叶柄或者叶鞘为取样测定部位?7、叶片全量分析法进行营养诊断时对叶片的选择的原则?8、酶学诊断法基于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优点?9、什么是无损伤测试?目前哪种元素的无损测试诊断应用较广泛?为什么?都有哪些具体方法?第七章轮作施肥技术一、名词:以磷增氮 “旱重水轻”二、问答题:1. 轮作制度下肥料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 . 以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为例,请设计一个N、P肥施用的施肥方案3. 轮作制度下的施肥与单个作物的施肥有什么不同?4. 请分析长期作物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会产生什么影响?5. 为什么水旱轮作中磷肥的施用要“旱重水轻”第八章保护地施肥技术1、什么是保护地栽培2、保护地土壤的肥力特点是什么?3、保护地施肥的技术要点4、为什么保护地栽培会导致土壤盐碱化?5、什么原因导致保护地土壤的酸化?6、温室施肥中为什么需要进行CO2施肥?。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一、针对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而且对土壤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施肥前,需要充分了解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然后选择适合的肥料。

例如,对于需要较多氮素的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可以选择含氮量较高的肥料;对于需要较多磷素的作物,如棉花、油菜等,可以选择含磷量较高的肥料;对于需要较多钾素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可以选择含钾量较高的肥料。

二、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肥料特性进行合理配比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而且各种肥料也有不同的特性。

因此,在施肥时,需要了解作物的生长需求和肥料的特性,然后进行合理的配比。

例如,对于需要大量氮素的作物,可以在生长前期施用较多的氮肥,而在生长后期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对于需要较多磷素的作物,可以在生长中期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量;对于需要较多钾素的作物,可以在生长后期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量。

三、科学掌握施肥时间和方式施肥时间和方式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施肥时间应该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来确定,而且要避免在高温、多雨等不良天气条件下施肥。

此外,施肥方式也有讲究,应该采用均匀施肥、深施覆土等措施,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挥发,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四、注重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各有优缺点,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但肥效较慢;无机肥料则具有肥效快、含量高、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因此,在施肥时,应该注重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使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又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五、提倡使用高效、环保的肥料高效、环保的肥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耗低、污染小、利用率高、无公害的肥料。

这类肥料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改善品质。

因此,在施肥时,应该积极推广使用高效、环保的肥料,如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等。

【免费下载】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题

【免费下载】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题

作物营养与施肥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5×2’=10’1. 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

2. 肥料利用率:也称肥料利用系数或肥料回收率,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3.最小养分律:是指作物产量由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所决定,除非提高这一养分含量否则即使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增产。

4. 基肥:又称为底肥,是指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

5. 种肥:是播种(或定植)时施与种子或幼株附近,或与种子混播,或与幼株混施的肥料。

6.追肥:是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

7.土壤养分依存率:是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

8.养分临界值:是指植株体内养分低于某一浓度值,作物的产量(或生长量)显著下降或出现缺乏症状时的浓度值。

9.潜伏缺素期:生产上,把植株外部形态尚未表现缺素症状,而植株体内的某种养分浓度少到足以抑制生长并引起减产的阶段,称作作物潜伏缺素期。

10.指示器官:是某个最能反映养分的丰缺程度的组织或器官,该器官对某种元素的含量变异最大,而且变异与产量的大小相关性最大。

11.无损伤测试:是指在不破坏植物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以了解作物的生长营养状况。

12.肥料效应函数:也叫肥料效应方程、施肥模型,指表达作物产量对施肥反应的数学函数式。

13.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或减少)单位肥料所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

14.平均增产量:是指单位量肥料的平均增产量。

15.以磷增氮:在豆科作物的轮作中,优先把磷肥配给豆科作物,在改善豆科作物的同时可以促进其生物固氮作用,当豆科作物的秸秆作为绿肥还田后,还可为后作提供氮素营养。

16.旱重水轻: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即将磷肥重点施在旱季作物上,而水稻大部分或全部利用其后效。

17.经济最佳施肥量:是指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施肥利润(总增产值与肥料总成本之差)的施肥量。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点教程文件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点教程文件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点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第一章合理施肥的原则一、概念1 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2如不正确地规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2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3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二、1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氮和磷。

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律3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1平衡施肥○2首先满足最小养分○3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

○4合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

○5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

4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3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一、概念1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

2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3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作物施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旨在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作物施肥的原理和技术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需求与平衡:不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科学确定施肥方案。

施肥应当考虑到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平衡,以及次要和微量元素的供应。

2.土壤分析与调查:在制定施肥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土壤分析和调查,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pH 值等指标。

土壤分析可指导选择适宜的肥料和施肥量,以及调整土壤pH值。

3.主要营养元素的施肥:一般而言,氮、磷、钾是作物需求量最大的主要营养元素。

o氮肥(N):适量的氮肥可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叶绿素合成,但过量使用会导致氮过度积累和环境污染。

在施氮肥时,通常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氮素含量来决定氮肥的配制和施用时间。

o磷肥(P):磷肥主要用于促进根系发育和增加作物的生殖器官。

磷肥通常在作物的种植季节前施用,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o钾肥(K):钾肥对植物的坚强性和抗性有重要影响,并能提高果实的品质。

钾肥通常在作物的生长全程中适量施用。

4.次要和微量元素的施肥:除了主要营养元素外,作物还需要次要和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这些包括硫、镁、铁、锌、铜等。

如有需要,可以通过土壤调查和作物叶片分析来确定是否需要施用这些元素。

5.施肥方法和技术:施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底肥、追肥、间套施肥、水肥一体化等。

施肥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作物的生长习性、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农民的生产能力等因素。

6.施肥管理和调整:作物生长过程中,施肥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及时的施肥管理包括施肥量的适时适量调整、肥料的选配和施用方式的改进等。

作物施肥的原理和技术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施肥应根据地方条件和作物特性制定,并结合合理的管理实施。

现代施肥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施肥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1、①合理施肥:是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特点、肥料特性、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株,以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

②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产生影响)1.施肥的增产效应2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1)提高土壤养分含量(2)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良好的正效应3.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1)对外观品质的影响(2)对内在品质的影响①禾谷类作物:②油料作物:③水果蔬菜 4.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作用5.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施肥能提高作物的耐寒、耐旱和耐霜冻性能,其中磷和钾在减灾中作用更大。

③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产生影响)1.肥料的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施肥引起环境问题增加3导致土壤质量下降①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②引起土壤酸化或盐碱化;③导致土壤污染。

⒋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污染①引起大气污染②引起食品污染③引起地下水污染④引起水体富营养化3、①为什么要研究合理施肥1.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2.是改变我国施肥现状的需要3.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②施肥科学研究内容:1.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施,2肥技术研究(1)某一作物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2)轮作前后茬分配;(3)施肥与其它因素的耦合技术。

③施肥科学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试验研究 3.统计研究 4.化学分析及其它分析研究4、①最小养分律的基本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

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②最小养分律的内涵: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2.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内容.doc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复习内容.doc

作物营养施肥复习题
一、名词
依存率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效应函数边际成本
潜在缺素期无损伤测试技术酶学诊断植株临界浓度
施肥方式自动化施肥标准值肥料利用率目标产量
边际产值缺素症平均增产量形态诊断化学诊断
二、问答
1.不合理施肥会有哪些负效应?
2. 施肥应把握哪两个关键时期?为什么?
3. 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有何异同?
4. 什么是因子综合作用律?因子综合作用律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
5.一元三次多项式肥料效应函数模式经济合理配方区是如何界定的?
6. 植物营养诊断主要依据有哪些?
7.植物营养诊断标准是如何建立的?
8.如何合理施用基肥?
9.轮作制下肥料分配应遵循哪些原则?
三、论述
1.依据棉花的营养特点与施肥。

2.水稻营养特点及水稻施肥技术。

四、计算
在有代表行的地块上进行缺乏该元素肥料的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玉米产量分别为:PK(380Kg/亩),NK(420Kg/亩),NP(450Kg/亩),现计划明年产量达到1000Kg/亩,如果氮肥选用尿素,磷肥选用三料磷,钾肥选用氯化钾,则应每亩应施用氮磷钾各多少公斤?(已知:玉米氮、磷、钾养分系数分别为2.57,0.86,2.14;尿素利用率35%,三料磷利用率15%,氯化钾利用率50%;尿素含氮量为46%,三料磷含P2O5为46%,氯化钾含K2O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绪论一、名词解释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

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掌握关键、适期施氮;深施肥料、保肥增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2.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

二、简答论述题1、论述为什么要提倡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与不合理施肥分别会产生哪些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2、施肥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哪些?施肥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一、简答论述题1、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米氏学说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在生产上如何运用?分归还学说:李比希英国【内涵: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会越来越低3、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是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土壤固有水平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肥力【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促进化肥工业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产量。

【基本内容: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提高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3、只有布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正确选择肥料种类的基本原理,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种类促进化肥工业【延伸为:限制因子律、最适因子律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速度却在逐渐递减【米氏学说: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与现在的产量之差成正比dy/dx=c(A-y)即为y=A(1-e^-cx). y:施一定量肥料所得产量A:施足量肥料所获得的最高产量或极限产量x:肥料用量e:自然对数c:常数/效应系数【实质内涵:1、总产量按一定渐减律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极限2、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按一定比例递减3、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单一因素都有最高产量,在条件改变时该因素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变化【指导施肥的意义:1、反映了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作为一个经济法则广泛用于农业工业畜牧业等生产领域2、米氏方程首次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表达了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并作为计算施肥量的依据,开创施肥有经验到定量的新纪元3、是有限的肥料发挥了最大的增产效益因子综合作用率:【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再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提高。

【综合因子分类:1、对农作物产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因子2、对农作物产量并非不可缺少但对产量影响很大的因子【内涵:1、作物丰产是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2、利用因子间的交互效应提高肥效【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一、名词1. 地力:是土地能够生长植物的能力。

2. 肥料利用率:也称肥料利用系数或肥料回收率,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二、问答题:1. 施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2.协调营养平衡原则3.增加产量与改善作物品质相统一原则(施肥与作物产量施肥与作物品质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4.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肥料利用率:也称肥料利用系数或肥料回收率,是指当季对肥料中某一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所施肥料中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5环境友好原则2. 阐述肥料、地力、可持续农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农业生产中的合理施肥。

肥料、地力、可持续农业之间的关系:1、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地力是土地能够生长植物的能力,地力的高低及变化趋势不仅取决于土地本身的物质特性,更是受到外部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

施肥、耕作等管理制度地力的维持和提高是农业生产可持续进行的基本保证,不断培肥地力可是农业生产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可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在量和质上不断提高的需求。

施肥、轮作等农田管理设施,不仅直接影响着地力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速度,而且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水平和发展趋势,更决定着人类生存状况与质量,只有树立培肥地力的观点,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不合理施肥会对土壤、生态环境及农产品造成污染哪些污染?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①施肥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施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③施肥引起的地下水污染;④施肥引起食品污染。

不合理施肥会对土壤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不合理施肥会对农产品造成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4. 阐述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中的作用。

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一方面是通过为作物提供养分,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善和培肥土壤而起作用。

农产品的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和符合加工需要的某些品质。

养分平衡是提产品质量的基本保障。

氮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氮充足时可提高禾谷作物子粒中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和油脂的含量,供氮水平合适时可提高氨基酸含量,但过量会导致必须氨基酸含量降低,降低品质。

磷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充足的磷供应可增加作物绿色部分的粗蛋白含量,从而提高作为饲料的品质;磷可以提高蔗糖、淀粉和脂肪的合成,从而提高作物产品品质;还能提高蔬菜水果的品质,使果实大小均匀、营养价值高、味道和外观好等。

钾肥对品质的影响:提高禾谷作物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有利于蔗糖淀粉和脂肪的积累有利于提高高糖、油料作物品质,还能提高纤维作物的品质,因此钾被称为品质元素。

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多数中量和微量元素就是产品质量指标之一。

食品和饲料作物产品中缺乏这些元素会影响人、蓄的健康,会出现一些病症。

此外微量元素还对作物产量多方面的品质特性有重要的影响。

有机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有机肥为完全养分肥料其中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与化肥一样影响着作物的品质;其次,有机肥通过改良培肥土壤从而影响作物的营养品质和商业价值。

5.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及主要途径有哪些?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1.肥料配合施用:有机+无机,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2.按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施肥;3.施肥措施与其他农艺措施相配合;4.改进化肥剂型,如造粒、复合、包膜等5.改进施肥方法、施肥机具;6.作物营养性状遗传改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1. 可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2. 减缓自然资源的耗竭;3. 减少肥料生产和施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第三章养分平衡法一、名词解释1. 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率提出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配比方案和相应的施肥技术。

2. 养分平衡施肥法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

3. 基础产量指不施肥的作物产量。

4. 目标产量目标产量是实际生产中预计达到的作物产量,即计划产量是确定施肥量最基本依据。

5. 依存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做依存率6. 以地定产法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

7. 以水定产法根据生育期内降雨量与播前土壤有效含水量来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

8. 水量效应指数10 mm降雨量生产作物的经济产量的千克数。

9. 养分系数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10. 肥料利用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11.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

二、简答1. 什么是土壤养分依存率?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

土壤养分依存率越高则肥料利用率越低;相反,土壤养分依存率越低肥料利用率越高。

2. 计算肥料利用率有哪两种方法?①失踪法;②田间差减法肥料利用率=(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养分含量)*100%。

3. 地力差减法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计算施肥量的公式各是什么?二者本质的区别何在?地力差减法()肥料中该养分的利用率肥料中养分含量基础产量目标产量量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施肥量⨯-⨯=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土壤供肥量=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2.25⑴定义: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是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

⑵影响因素:肥料利用率是最易变动的参数,因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农艺措施而异,同一作物对同一种肥料的利用率在不同地方或年份相差甚多,因此施肥使必须测定当地的肥料利用率;虽然土壤有效养分的土测值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值,但若乘以土壤养分利用率则可以反映土壤真实供应的养分量。

⑶数值大小:一般来讲,肥料利用率不会超过100%,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由于受浸提状况和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则有可能大于100%。

4. 如何计算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每公顷农作物从NP 、NK 、KP 小区吸收某种养分数量/(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 2.25 )⨯1005. 土壤养分依存率与肥料利用率二者有什么关系?肥料利用率 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土壤养分依存率:是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

土壤养分依存率越高则肥料利用率越低;相反,土壤养分依存率越低肥料利用率越高。

6. 结合施肥的基本原则,论述养分平衡施肥法有什么不足。

7. 目标产量是如何确定的?各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目标产量是实际生产中预计达到的作物产量,应该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重要参数,既不能以丰年为依据,又不能以歉年为基础,只能根据一定的气候、品种、栽培技术和土壤肥力来确定,而不能盲目追求高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