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活动构造纲要图
区域地理复习课件青藏地区

主要山脉
河 湖
①大江大河发源地: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怒江、澜沧江.
②高原湖泊星罗棋布。主要湖泊有青海湖、纳木错 (咸水湖)
地广人稀的地区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20
25
30
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0
55
4
1
青藏地区的民族基本情况
民族
民族:以藏族为主,青海东 北部汉族较多。藏族多信仰 藏传佛教。
2. 三江源:①__长__江____、黄河、②__黄__河_____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
雪山和冰川融水 湿地的调蓄作用
中华水塔 形成江河之源
三、农业 1、以高寒牧区为主
2、河谷农业
高寒牧区
•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 布广泛,适合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三大牲畜
高原之舟-牦牛 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雅鲁藏布江谷地
小麦
• 雅鲁藏布江河谷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 用;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 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 品质高。这里河流流速缓慢,河谷宽阔,土地肥沃, 集中了西藏80%以上的人口。
主要农作物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高原种植业
喜温凉农作物: 青稞、小麦、豌豆
1.以拉萨为中心公路网: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 西● 滇藏公路、新藏公路 宁 2.航空:地面交通建设难度大(高寒. 缺氧.冻土),航空可避开地表影响.
3.主要铁路:兰青线、青藏线.
以青藏铁路为例
在修建中面临的难题: 1、高原生态坏境脆弱 2、多年冻土生长 3、高原疾病(高原缺氧、鼠疫频发) 4、地质不稳定
第8章 大地构造学(中国大地构造概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古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西伯利亚古板块
天山—蒙古—兴安造山系 (开合带、多岛洋,含哈萨克斯坦-准格尔古板块)
塔里木—华北亚板块
中国古 板块
昆仑—祁连—秦岭—大别—苏鲁造山系(开合 带、多岛洋)
扬子亚板块
华南造山系(开合带、多岛洋)
华夏亚板块
滇藏造山系 琼南对接带
印度古板块
中国的地球物理场意义
• • • • 莫霍面等深线图:反映地壳厚度与地幔起伏; 地热异常图:我国克拉通热流值普遍偏高; 地震活动:多震国家,内陆地震占世界70%; 地应力场图:反映我国周边的构造环境。
三、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 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 洋板块之间的“复式陆块区”,陆块各有亲缘, 现今大地构造格架并非与史倶在; • 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 • 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中华 陆块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 • 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中-新特提斯洋和西 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始新世末印度板块拼合 后才形成亚洲大陆。
中国大地构造域的划分
1、中国构造域的划分 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 中国的地质发展受控于两方面因素: (1)、夹持于南北两个巨大稳定地块之间
北方:西伯利亚板块(劳亚大陆的组成部分) 西南方:印度板块(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板块是游离于这两个巨大板块之 间的小型块体,表现出数量多、面积小、呈 支离破碎特点(华北、扬子、塔里木及许许 多多的小型块体)
莫霍面等深线图
• • 地形高低与莫霍面(M)深度成镜象反映 青藏高原莫霍面埋深 50-60km,最厚达70 km ,而东部埋深2030 km,地壳厚度减薄,说明地幔软流圈的上隆; 地壳厚度等深线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说明莫霍面起伏与山脉都 是最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历史一般不超过 10Ma-3Ma,青藏高 原新到0.9-0.8Ma(Q1末)。所以,莫霍面埋深图反映的是现代 构造格局,阴山-燕山山脉、秦岭-大别山、南岭等三条东西向 山脉在莫霍面起伏上无反映,说明这些山脉比莫霍面的形成要 老,现在是无根的山脉。 存在两个地幔斜坡带(梯度带) 青藏高原的边缘莫霍面埋深从50-60 km,变化幅度10 km,青藏 高原为地幔盆.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莫霍面(M)埋深从 36-40 km,变化幅度4km,东部为地幔隆;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地 幔坪。
高一地理青藏高原

(6)加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
青藏高原隆起,阻挡南亚西南季风的 深入,使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我国西北地 区,形成了我国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最 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例题1: 读右图回答下列
各题:
(1)图示的①②③ 三大河流中,流经国 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是 ②(填序号), 其发源地在我国的 青海省 (填省区),
• (1)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 面积的三分之二。具有“远看成山,近看成 川”的特点
• (2)藏南谷地: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 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 是西藏的主要农业区。
• (3)藏东高山峡谷区:
• 是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 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 分。西藏地面以辽阔的高原作基础,高原 面是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的共同组合体。 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从平均 5000米以上渐次递降至4000米左右。因高 差大,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对面可对话,握手要一天”的特点。
4、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
(1)湖泊众பைடு நூலகம்: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 众多。青藏高原全区湖泊面积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 一半。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 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 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 成“一家”。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 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 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 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C、纳木错。
西藏自治区约有1500多个湖泊,像一 颗颗晶莹的蓝宝石,镶嵌在绿茸茸的草原 上,蓝湖静褴,瑰丽迷人。源远流长的宗 教文化和美丽的传说,仿佛女神的面纱, 给湖泊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令人心醉神迷。 其中的玛旁雍错、羊卓雍错、纳木错被称 为西藏三大圣湖。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现今构造表现_数字地形和地震活动证据

青藏⾼原东缘龙门⼭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现今构造表现_数字地形和地震活动证据 2007年1⽉地 质 科 学CH I N ESE JOURNAL OF GE OLOGY 42(1):31—44青藏⾼原东缘龙门⼭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现今构造表现:数字地形和地震活动证据3贾秋鹏1 贾 东1 朱艾斓2 陈⽵新1 胡潜伟1罗 良1 张元元1 李⼀泉1(1.南京⼤学地球科学系南京 210093; 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摘 要 龙门⼭冲断带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原东缘之间,其现今地貌和构造活动表现对于理解青藏⾼原东缘和四川盆地晚新⽣代的演化具有⾮常重要的意义。
已有的认识多数是从“⼭”的⾓度得出的,我们尝试从“盆”这⼀⾓度,利⽤近20年来的地震活动资料和地震反射剖⾯,结合数字⾼程模型(DE M ),通过三维可视化分析软件来探讨四川盆地及龙门⼭的地貌特征和现代构造活动表现。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的现今地貌和地震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分段性;2)青藏⾼原东缘活动块体边界表现为由龙门⼭南段北东向构造在安县附近转折为岷⼭的南北向构造;3)龙门⼭南段的现代地震活动已深⼊四川盆地内部,形成地壳规模的楔形逆冲构造,地震活动、现代地貌和地震反射剖⾯的证据揭⽰了龙门⼭及四川盆地存在晚新⽣代构造缩短的可能性。
关键词 地震 地形地貌 构造缩短 晚新⽣代 龙门⼭ 四川盆地中图分类号:P542⽂献标识码:A ⽂章编号:0563-5020(2007)01-031-14 3国家⾃然科学基⾦资助项⽬(编号:40372091)。
贾秋鹏,1982年8⽉⽣,硕⼠研究⽣,构造地质学专业。
2006年1⽉15⽇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法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2006-06-14改回。
青藏⾼原东缘的晚新⽣代变形模式是⽬前⼴泛争议的焦点问题之⼀。
从东向挤出模型(Avouac and Tapponnier,1993)到近年提出的下地壳流动模型(Royden et al .,1997),不同学者对青藏⾼原东缘特别是龙门⼭晚新⽣代的隆起存在着不同的认识(Royden et al .,1997;Clark and Royden,2000;Tapponnier et al .,2001;Kirby et al .,2002,2003;Burchfiel,2003;Clark et al .,2005;李勇等,2005)。
青藏地区课件PPT

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用品
1.一次性用品是对资源的 很大浪费,也是对环境 很严重的污染。
2.使用一次性用品也不卫 生。
节约一切物品, 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
环保让我们更美好:
保护环境 共建和谐家园
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是长江源区
黄河 、澜沧江源区、源区的总称,被誉
江河的
为“中华水塔”。 水源:雪山 和 冰川 的融水是三江源地区江河的
3.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最初水源是( D )
A.地下水 B.湖泊水 C.大气降水 D.雪山和冰川融水 4.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中的“三江”指
的是( D )
A.珠江、长江、黑龙江 B.黄河、长江、黑龙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5.下列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的是( B)
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的分布
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这里有“软黄金”之称的冬虫夏草
法会是藏传佛教的重 要仪式之一,主要用来祭 司和弘扬佛法。玉树地区 的藏传佛教寺庙历来有进 行法会的传统,并吸引当 地信徒和游客的参与。
玉树地区歌舞的兴起,年代十分久远。结古寺一世喜那活 佛有着非凡的艺术天赋,他独创的一百多种“多顶求卓”,奠 定了玉树成为歌舞之乡的基础。歌舞为成为玉树人生活中的一 大精神需要。“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便会跳舞”。
三江源地区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 猎等问题严重。图中草地上到处都是鼠洞。
高原的精灵—藏羚羊
被猎杀的藏羚羊尸体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淘金挖矿
树木砍伐
源区污染
冰川消融
虫鼠破坏
过度放牧
生态恶化
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及环境演变

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及环境演变2012年06月01日11:21原文地址: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及环境演变作者:水水气势雄伟的青藏高原,北界昆仑山、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迄横断山脉。
它幅员广袤、地势高亢,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它并非自古以来就雄踞在地球之颠。
相反,在渺茫的远古,青藏地区却是一片汪洋大海。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近代亚洲地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它对于我国以至整个亚洲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度板块的持续北移、周围地块的抵挡,高原处在强大的挤压应力之中。
因此,高原抬升的时间必然可追索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大陆碰撞的时间;但是,这并不是说自那时以来逐渐抬升成今天的高原面,大陆碰撞后高原并没有随之迅速隆起成现代所见的高原,其间经历了复杂的抬升与夷平过程,高原曾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海拔高度上。
整个青藏高原的抬升,乃至达到今天的面貌,其间大致经历了几个复杂的阶段:青藏高原抬升的第一阶段,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4500-3800万年前(始新世E2)的一段时间内,这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大陆碰撞的高峰时期。
最强烈的地区是在碰撞带及其两侧地区。
冈底斯山这时有一次较显著的快速抬升,在其南侧的前陆盆地中堆积了一套相当厚的红色砾岩,代表了与冈底斯山隆起相伴生的山麓磨拉石相堆积。
这套砾岩在西藏称为“冈底斯砾岩”,它代表了地形高差较大、地势陡峻的环境。
在一些地区的冈底斯砾岩的胶结物中曾发现过海相货币虫化石,表明这套砾岩的堆积是从海相逐渐过渡到陆相,反映了冈底斯从海底升起露出水面并逐渐成山的过程。
冈底斯山以北的高原其它地区也有抬升现象,并伴随形成一系列盆地,盆地堆积的主要是河湖相碎屑物质,无论是砾岩厚度、还是其中的砾石大小,都远不如冈底斯砾岩,这表明地形高差较小,地势开阔缓和的丘状地貌景观。
由此也表明这次抬升极不平衡:冈底斯山抬升较快、较高,而高原其它地区抬升较慢、抬升幅度不大。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认识区域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节 认识区域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根底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区域的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4.全国主体功能区(1)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开展潜力。
(2)主要类型: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
5.区域的空间尺度区域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2.区域的空间尺度(1)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表达的区域特征越宏观;尺度越小那么表达的区域特点越详细、越具体。
(2)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同一区域的功能和开发利用也不尽相同。
(3)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假设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是我国东部三大平原之一,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微思考] 区域是否等同于地域?提示:区域并不等同于地域,但“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但是“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二、区域的类型1.根据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划分划分标准实例单一指标以积温为指标将某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综合指标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中东与北非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划分标准实例自然要素特征根椐自然条件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人文要素特征根据经济开展水平,将我国划分为兴旺地区和欠兴旺地区[名师点拨](1)汉语通常可以划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客家方言区、赣方言区七大方言区。
(2)方言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历史因素和语言本身的因素。
将以下区域与其对应的划分指标连接起来。
[2017年整理]构造地质图、构造分区图、构造纲要图
![[2017年整理]构造地质图、构造分区图、构造纲要图](https://img.taocdn.com/s3/m/f76001f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e.png)
构造地质图、构造分区图、构造纲要图[导读]构造地质图:构造分区图是为了表达矿床的生成与沉积作用、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等的关系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同或不同的构造特点的图件,是编制构造岩相图或岩相古地理图的底图,有时候可直接作为成矿规律图的底图,特别是中比例尺图纸。
构造地质图:构造地质图是为了表达矿床的生成与沉积作用、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等的关系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同或不同的构造特点的图件,是编制构造岩相图或岩相古地理图的底图,有时候可直接作为成矿规律图的底图,特别是中比例尺图纸。
一、以同比例尺区域地质图为底图,综合利用区域褶皱、断裂、岩浆岩分布图及岩石成份分布等资料及物化探资料,采用地质历史发展与地质力学相配合的分析方法进行编制。
二、褶皱构造:在填绘有岩性分布及岩层产状要素的地图上,其褶皱形态已明显表示出来,无需再用特定的构造符号加以表示。
在不够清晰醒目时,则以不同图例的梭形线条表示背斜或向斜的轴线。
褶曲轴线的颜色要以同旋回期的颜色来表达。
在资料允许的条件下,地层产状要素可以用稀密度不同的彩色等高线来表示不同的倾斜度,同时表明产状要素符号。
三、断裂构造包括深断裂、大断裂、构造缝合线,一般断层及由广泛发育的小型错动和裂隙组成的强裂隙带等。
这些构造也是经常控制岩浆岩、金属矿田或矿床分布的重要空间,因此在图上均应表示。
(一)深断裂和大断裂皆属发育时间长,可经几个地址时期,在空间上又延长极远且可穿过几个构造层的强烈错断地带。
一般在地台上复有盖层的地区,对深、大断裂的确定,根据某些人的意见,深断裂属于切割基底,包括华力西以前各个时期形成的基底大断裂。
而大断裂则属于并不切入基底而只切穿盖层的断层,不论其长度有多大,皆名之为大断裂。
由于二者有时隐伏,有时出露,其生成时代亦不尽相同。
因此在图上应以特定的色调和线条分别表示。
由于隐伏断裂曾被厚度不等的沉积物所掩盖,因此需用间接手段进行推测。
推测隐伏深断裂带的标志:地貌特征、中或新生代盆地线状排列或连串的重迭凹地、岩层的挠折、同时沉降的褶皱轴(褶皱系统的横向或斜交沉降带)、连串的岩浆岩体、强烈的蚀变带、现状排列的岩墙、单位裂隙度的显著增高,这些标志的一种或几种交替成单个线状排列,此外,物探异常以及隐伏断裂带两侧分布的沉积岩相、沉积物厚度、构造线、构造类型、岩浆活动类型的不同或显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