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凝剂技术简介
缓凝剂技术简介

缓凝剂技术简介缓凝剂是一种能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缓凝减水剂则是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目的是用来调节新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缓凝剂可以根据要求使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以便于浇筑成型或是延缓水化放热速率,减少因集中放热产生的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的结构裂缝。
在流化混凝土中,缓凝剂可用来克服高效减水剂的坍落度损失,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随着混凝土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问世,商品混凝土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一)缓凝剂品种与性能·缓凝剂主要用于延缓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以使新拌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
目前在混凝土中使用的缓凝剂品种也较多。
不同的缓凝剂其使用效果及作用机理也是不尽相同的。
·按其生产来源分,可以分为工业副产品类及纯化学品类。
按其化学成分来分又可分为:无机盐类、羟基羧酸盐类、多羟基碳水化合物类、木质素磺酸盐类等。
按其化学成分分类如下:1、无机盐类缓凝剂最常用的无机盐类缓凝剂有磷酸盐、硼砂、硫酸锌、氟硅酸钠等。
磷酸盐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无机缓凝剂。
磷酸(H3P04)并无明显的缓凝作用,某些磷酸盐则有较强的缓凝作用。
如焦磷酸钠、二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等。
掺入磷酸盐会使水泥水化的诱导期延长,并且使硫酸钙的水化速度大大减缓。
缓凝的机理主要是:磷酸盐与氢氧化钙反应在已生成的熟料相表面形成了“不溶性”的磷酸钙,从而阻碍了正常水化的进行。
出于性价比的综合考虑,在混凝土中使用较多的为三聚磷酸钠,其掺量在0.1%左右,根据工程要求及施工温度来确定适合掺量。
硼砂又名四硼酸钠,它的缓凝机理,主要是硼酸盐的分子与溶液中的钙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抑制了氢氧化钙结晶的析出。
络合物以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的阻隔层,从而延缓了水泥的水化与结晶析出。
硼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2%。
其他的无机缓凝剂还有氟硅酸钠,主要用于耐酸混凝土。
混凝土缓凝剂原理

混凝土缓凝剂原理混凝土缓凝剂是一种化学添加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从而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混凝土缓凝剂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混凝土的凝固过程在了解混凝土缓凝剂的原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的凝固过程。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水泥在混合后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化产物,使混凝土逐渐硬化,最终形成坚固的结构体。
这个过程称为混凝土的凝固硬化过程。
混凝土的凝固硬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塑性阶段、凝结阶段和硬化阶段。
在塑性阶段,混凝土仍然处于流动状态,可以被挤压和模压成各种形状。
在凝结阶段,混凝土开始逐渐变硬,但仍然可以被挤压和模压。
在硬化阶段,混凝土已经达到足够的强度,不再能被挤压和模压,成为坚固的结构体。
二、混凝土缓凝剂的作用机理混凝土缓凝剂是一种化学添加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从而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混凝土缓凝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阻碍水泥的水化反应混凝土缓凝剂可以阻碍水泥的水化反应,从而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水泥在混合后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化产物,使混凝土逐渐硬化,最终形成坚固的结构体。
混凝土缓凝剂可以抑制水泥与水的反应,降低水化反应速率,从而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2. 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混凝土缓凝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混凝土缓凝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内摩擦力,使混凝土更加流动。
此外,混凝土缓凝剂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分散性,使混凝土中的颗粒均匀分散,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3. 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混凝土缓凝剂可以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可加工性。
混凝土缓凝剂可以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延长,从而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过程中保持流动状态,方便施工。
缓凝剂缓凝机理及实验研究

按照化学成分, 缓凝剂分为有机缓凝剂和无机缓凝剂两种。常用的有机缓凝 剂包括: 木质素磺酸盐及其衍生物、羟基羧酸及其盐( 如酒石酸、酒石酸钠钾、 柠檬酸等) 、多元醇及其衍生物和糖类等碳水化合物。其中, 多数有机缓凝剂通 常具有亲水性活性基团, 因此兼具减水作用, 又称为缓凝减水剂。无机缓凝剂包 括: 硼砂, 氯化锌, 铁、铜、锌的硫酸盐、磷酸盐和偏磷酸盐等。
2.3 糖类、多元醇类及其衍生物 醇类化合物对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具有不同程度的缓凝作用, 其缓凝作用在于羟基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与水化产物表面上的O2- 形成 氢键, 同时, 其他羟基又与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 同样使水泥颗粒表面形 成了一层稳定的溶剂化水膜, 从而抑制水泥的水化进程。在醇类的同系 物中, 随其羟基数目的增加, 缓凝作用逐渐增强。一元醇随烷基的增加 表面活性增强, 直链的正辛烷可以吸附在气液相界面上形成单分子膜, 起到保湿作用, 有利于防止水化、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的产生。丙三醇 具有强烈的缓凝作用, 掺量过大甚至可以使水泥水化过程完全停止。单 糖、低聚糖, 如葡萄糖、蔗糖等, 均具有较强的缓凝作用, 它们的缓凝机 理与醇类相同。
2.缓凝剂的缓凝机理
2.1 无机类缓凝剂 水泥的水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低溶解度的固体与水生成更低溶解度的固体产 物的反应过程。也就是说, 这是一个随水泥浆体系中液相量不断消耗, 而与之相 接触的固相量不断增加的过程。无机电解质的加入( 尤其在水泥水化初期) 会影响Ca( OH) 2, C- S-H 析出成核及C-A- S-H 的形成过程, 进而对水泥的凝结 硬化产生影响。
谢谢大家!
表3.1 不同石膏的缓凝作用
石膏种类
化学式
溶解度 /(g性无水石膏 天然无水石膏
混凝土中缓凝剂掺量标准

混凝土中缓凝剂掺量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中的重要材料,但是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不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添加缓凝剂来解决。
缓凝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减缓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缓凝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缓凝剂的掺量标准。
二、缓凝剂的分类缓凝剂根据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常见的有磷酸盐类缓凝剂、有机酸类缓凝剂、天然高分子缓凝剂等。
磷酸盐类缓凝剂是一种常用的缓凝剂,它能够使水泥中的三钙硅酸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这种新物质可以阻碍水泥的水化反应,从而减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有机酸类缓凝剂是一种新型的缓凝剂,它具有良好的缓凝效果和防水性能。
有机酸类缓凝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与水泥中的钙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
天然高分子缓凝剂是一种天然的缓凝剂,主要由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
它可以与水泥中的一些成分反应,从而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三、混凝土中缓凝剂的掺量标准混凝土中缓凝剂的掺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缓凝剂的掺量应该在1%~3%之间。
但是,具体的掺量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
1.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影响缓凝剂掺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当混凝土的水胶比较大时,需要添加更多的缓凝剂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中的砂率、石子率等也会对缓凝剂的掺量产生影响。
2. 使用环境混凝土的使用环境也是影响缓凝剂掺量的一个因素。
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会加快,因此需要添加更多的缓凝剂。
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也会变慢,此时需要适当减少缓凝剂的掺量。
3. 缓凝剂的种类不同种类的缓凝剂其掺量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磷酸盐类缓凝剂的掺量较大,有机酸类缓凝剂的掺量较小。
油井水泥高温缓凝剂特性及发展浅析

油井水泥高温缓凝剂特性及发展浅析油井完井是油气开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而油井的水泥固井质量更是直接关系到油井的安全、产能以及生产效率,因此,在油井完井过程中,水泥固井工艺是必不可少的。
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常规的水泥固井技术往往无法满足需要,需要使用高温缓凝剂。
本文将从高温缓凝剂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高温缓凝剂的应用。
一、高温缓凝剂的特性高温缓凝剂是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特种混凝土添加剂,这种混凝土可以在高温环境下达到良好的水化硬化效果,从而达到优越的固井效果。
高温缓凝剂主要具有如下特性:1.环保无毒:高温缓凝剂无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可以被使用于较为严重的工作环境中,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优异的混凝土表现:高温缓凝剂可以使混凝土达到较高的抗压强度,可有效抵抗恶劣环境的影响,增强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3.耐久性强:高温缓凝剂的混凝土可以长时间保持其物理性能,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失去其固井效果,与一般混凝土相较而言,其使用寿命较长。
4.稳定性高:高温缓凝剂的混凝土可以更好地适应高温、高压等复杂环境下,以其本身相对稳定的性质,更好地适应不利环境下的使用。
二、高温缓凝剂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油井固井工作的需要,高温缓凝剂的发展愈发重要。
据相关专家预测,未来高温缓凝剂的市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其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温度适用范围将进一步提高:当前市场上的高温缓凝剂承受高温可达到500摄氏度,而未来几年,其温度适用范围预计将进一步提高。
2.使用寿命将得到提高:未来的高温缓凝剂将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好地适应恶劣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3.兼容性更强:未来的高温缓凝剂将更好地适应各类水泥、材料以及工程用途,其兼容性将得到提高。
4.应用领域将拓宽:未来的高温缓凝剂不仅仅适用于油井工作,也将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火炉、炼钢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固化和耐火方面。
结论高温缓凝剂是混凝土添加剂的一种,具有优异的特性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缓凝剂应用技术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缓凝剂应用技术说到公路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那种硬邦邦的、光滑亮丽的路面。
但你知道吗?这背后其实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缓凝剂。
别看这东西名字高大上,其实它就像是工地上的“定时炸弹解除专家”,默默在背后做着大事。
你可能会问,缓凝剂到底是什么?其实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能延迟水泥硬化速度的神奇“药水”。
就像是给混凝土来个“放慢键”,让它们有更多时间去“打磨”出更完美的效果。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缓凝剂,水泥一旦倒进模板,立刻就开始硬化,那个速度快得让你根本没机会去调整,甚至连个完美的表面都搞不出来。
那岂不是得不偿失?有了缓凝剂的加持,混凝土硬化的过程变得不再急躁,它能慢慢地固化,给工人们更多时间进行调整,确保每个细节都不马虎。
哎,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延时,它可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
缓凝剂的应用范围其实还挺广的。
不管是大城市的高架桥,还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公路,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你看,咱们这些修路的人,不管是白天黑夜,天气好不好,工程进度都得跟着“走”。
有时,一下子天气变冷,水泥一倒进模具,硬化速度就会变得异常快,这时候要是没缓凝剂,搞不好路面就成了“花样年华”,不光质量堪忧,还得重新弄。
缓凝剂在这个时候就像是“温柔的抚慰者”,给了水泥一个缓冲期,让它能够顺利完成硬化。
很多人会想,缓凝剂是不是会让水泥变得不牢固?你可别小看这东西,它的作用是控制硬化的速度,而不是减少水泥的强度。
水泥的强度主要还是靠它的配比和水化反应,缓凝剂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缓兵之计”,让混凝土有足够的时间去发挥出应有的性能。
就像是一个运动员,起跑时稍微放慢一点速度,但最后依然能冲刺成功,速度和力量都不差。
在实际使用中,缓凝剂还得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施工要求来选择。
说实话,工地上条件千变万化,有时气温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特别快;有时气温低,又担心混凝土结冻,影响质量。
所以,缓凝剂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延缓硬化速度,更重要的是确保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缓凝剂

缓凝剂一、缓凝剂定义缓凝剂是能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缓凝剂的主要种类有:羟基羧酸及其盐类,如酒石酸、柠檬酸、葡萄糖酸及其盐类以及水杨酸;含糖碳水化合物类,如糖蜜、葡萄糖、蔗糖等;无机盐类,如硼酸盐、磷酸盐、锌盐等;木质素磺酸盐类,如木钙、木钠等。
二、常用缓凝剂(1)糖蜜缓凝剂糖蜜缓凝剂是由制糖下脚料经石灰处理而成,其主要成分为已糖钙、蔗糖钙等。
一般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1%~0.3%(粉剂),0.2%~0.5%(水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延长2~4h,掺量每增加0.1%(水剂),凝结时间约延长1h,当掺量大于1%时,混凝土长时间酥松不硬;掺量为4%时,28d强度仅为不掺的1/10。
(2)羟基羧酸及其盐类缓凝剂这类缓凝剂一般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3%~0.10%,混凝土凝结时间可延长4~10h。
这类缓凝剂会增加混凝土的泌水率,在水泥用量低或水灰比大的混凝土中尤为突出。
若与引气剂一起使用,则可得到改善。
(3)木质素磺酸盐类缓凝剂这类缓凝剂一般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2%~0.3%,混凝土凝结时间可延长2~3h。
三、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各种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有机类缓凝剂大多是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以及水化产物新相表面具有较强的活性作用,吸附于固体颗粒表面,延缓了水泥的水化和浆体结构的形成。
无机类缓凝剂,往往是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难溶的薄膜,对水泥颗粒的水化起屏障作用,阻碍了水泥的正常水化。
这些作用都会导致水泥混凝土的缓凝。
缓凝剂对水泥品种适应性十分明显,不同水泥品种缓凝效果不相同,甚至会出现相反效果。
因此,使用前必须进行试拌,检测效果。
缓凝剂一般掺量较少,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掺量,过量掺入不仅会出现长时间不凝现象,有时还会出现速凝现象。
各种缓凝剂的掺量见表4—22。
缓凝剂主要用于高温季节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泵送和滑模混凝土施工以及远距离运输的商品混凝土。
缓凝剂不宜用于日最低气温5℃以下施工的混凝土,也不宜用于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和蒸养混凝土。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进混凝土性能而添加到混凝土中的一种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持久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性能。
一般来说,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分为增塑剂、减水剂、减水减粘剂、延缓剂、早强剂、缓凝剂、气泡剂、抗裂剂、增粘剂等多个种类。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种类以及它们的作用。
1.增塑剂:增塑剂是将普通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的一种外加剂。
它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降低混凝土的黏性,提高混凝土的流动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2.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通过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含水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外加剂。
它能够改变水泥和粒面接触的性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3.减水减粘剂:减水减粘剂是一种能够同时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和粘度的外加剂,它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
4.延缓剂:延缓剂是一种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它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5.早强剂:早强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外加剂。
它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硬化,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6.缓凝剂:缓凝剂是一种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它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7.气泡剂:气泡剂是一种在混凝土中生成气泡的外加剂,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
8.抗裂剂:抗裂剂是一种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外加剂。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和开裂。
9.增粘剂:增粘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粘结性的外加剂。
它可以改善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增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总之,混凝土外加剂种类繁多,每种外加剂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通过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持久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和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凝剂技术简介
缓凝剂是一种能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缓凝减水剂则是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目的是用来调节新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缓凝剂可以根据要求使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以便于浇筑成型或是延缓水化放热速率,减少因集中放热产生的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的结构裂缝。
在流化混凝土中,缓凝剂可用来克服高效减水剂的坍落度损失,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随着混凝土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问世,商品混凝土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一)缓凝剂品种与性能
·缓凝剂主要用于延缓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以使新拌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
目前在混凝土中使用的缓凝剂品种也较多。
不同的缓凝剂其使用效果及作用机理也是不尽相同的。
·按其生产来源分,可以分为工业副产品类及纯化学品类。
按其化学成分来分又可分为:无机盐类、羟基羧酸盐类、多羟基碳水化合物类、木质素磺酸盐类等。
按其化学成分分类如下:
1、无机盐类缓凝剂
最常用的无机盐类缓凝剂有磷酸盐、硼砂、硫酸锌、氟硅酸钠等。
磷酸盐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无机缓凝剂。
磷酸(H3P04)并无明显的缓凝作用,某些磷酸盐则有较强的缓凝作用。
如焦磷酸钠、二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等。
掺入磷酸盐会使水泥水化的诱导期延长,并且使硫酸钙的水化速度大大减缓。
缓凝的机理主要是:磷酸盐与氢氧化钙反应在已生成的熟料相表面形成了“不溶性”的磷酸钙,从而阻碍了正常水化的进行。
出于性价比的综合考虑,在混凝土中使用较多的为三聚磷酸钠,其掺量在0.1%左右,根据工程要求及施工温度来确定适合掺量。
硼砂又名四硼酸钠,它的缓凝机理,主要是硼酸盐的分子与溶液中的钙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抑制了氢氧化钙结晶的析出。
络合物以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的阻隔层,从而延缓了水泥的水化与结晶析出。
硼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2%。
其他的无机缓凝剂还有氟硅酸钠,主要用于耐酸混凝土。
硫酸锌具有一定的缓凝作用。
但因无机盐类缓凝剂缓凝作用不稳定因此不常使用。
2、有机物类缓凝剂
有机物类缓凝剂是较为广泛使用的一大类缓凝剂,其中又可按其分子结构分成羟基羧酸盐类、糖类及其化合物、多元醇及其衍生物。
A、羟基羧酸盐类这是一类纯化工产品。
由于其分子结构上含有一定数量的羟基(OH)和羧基(COOH)而得名。
其缓凝作用的机理:这些化合物的分子具有(OH)、(COOH),它们具有很强的极性,由于吸附作用,被吸附在水化物的晶核(晶胚)上,阻碍了结晶继续生长,主要是对硫酸钙水化物结晶转化过程延缓和推迟。
缓凝剂的掺量在0.05-0.2%
范围,根据在不同使用温度下对缓凝时间的要求来定。
B、糖类(多羟基碳水化合物类)葡萄糖、蔗糖、糖蜜等糖类化合物掺量在O.1%-0.3%“,范围。
掺量过大如蔗糖掺量达到4%反而会起促凝作用。
糖类化合物因其属天然化合物,价廉、丰富而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C、多元醇及其衍生物类如丙三醇(甘油)、聚乙烯醇、山梨醇、甘露等,其中丙三醇可以缓凝到全部停止水化。
此类缓凝剂缓凝作用较为稳定,特别在使用温度变化时有较好稳定性。
它的缓凝作用同样是因为极性基团的吸附作用导致水化受阻。
多元醇类缓凝剂掺量在0.05-0.2%范围。
D、纤维素类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均有一定缓凝作用。
但它们主要用于增稠、保水,同时具有缓凝作用。
掺量一般较低,在0.1%以下。
缓凝型减水剂
缓凝减水剂是指同时具有缓凝与减水作用的外加剂。
缓凝减水剂主要品种有糖钙、木钙、木钠。
糖钙减水剂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废蜜经与石灰乳化制成的产品。
糖钙减水剂的制备:糖钙减水剂是由制糖工业下脚料废蜜制成,废蜜的成分因制糖原料不同而不同。
主要是废蜜中蔗糖和单糖的含量不同,如甜菜糖废蜜含糖总量45%,其中蔗糖430:,0、单糖2%。
甘蔗糖废蜜总含糖量51%,其中蔗糖40%、单糖ll90。
其余为水分和杂质。
废蜜和石灰乳反应生成蔗糖化钙络合物和单糖化钙络合物及剩余的糖和氢氧化钙。
糖钙减水剂同时具有减水作用,减水率在5-7%左右,属非引气型,掺量范围在0。
(卜_o:3j:可以与减水剂、引气剂等复合使用。
除了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外,还能抑制坍落度损失。
糖钙减水剂掺量较小,价格便宜,在改进生产工艺后水溶性提高,沉淀减少。
·糖钙减水剂
糖钙减水剂和木钙减水剂一样,在使用硬石膏及氟石膏为调凝剂时会发生假凝现象,以及程度不同的坍落度损失。
这主要是因为糖钙降低了石膏的溶解度,促使了铝酸三钙的急速水化而假凝,即使达不到假凝程度也会大大降低浆体的流动性,造成坍落度损失。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
·目前.对缓凝剂作用机理的认识主要存在四种理论:
一、吸附理论
二、络台物生成理论
三、沉淀理论
四、氢氧化钙结晶成核抑制理论。
1、吸附理论由于大多数有机缓凝剂具有表面活性,能在水泥颗粒的固液界面吸附,改变了水泥颗粒表面的亲水性,形成一层可抑制水泥水化的缓凝剂膜层,从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
· 2、络合物生成理论缓凝剂分子可与水泥水化生成的钙离子形成络盐,在水泥水化初期控制了液相中的钙离子浓度,阻止水泥水化相的形成,产生缓凝作用。
3、沉淀理论有机或无机缓凝剂通过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不溶性的薄层,阻止了水泥颗粒与水的接触,因而延缓了水泥的水化,起到缓凝作用。
· 4、氢氧化钙结晶成核抑制理论缓凝剂是通过吸附在氢氧化钙晶核上,抑制氢氧化钙晶体继续生长而产生缓凝作用的。
不同类型和种类缓凝剂的作用并不能用同一理论进行解释,通常,多数有机类缓凝剂(含有羟基、羧酸基)的缓凝作用归结为吸附理论,也有的观点认为,羟基羧酸及其盐类是典型的络合物生成剂,采用络合物生成理论解释更为合理;
多数无机类缓凝剂的作用则主要归结为水泥颗粒表面不溶物的生成,宜用沉淀理论解释,如磷酸盐类缓凝剂作用机理在于磷酸盐与氢氧化钙反应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钙,但硼砂的缓凝作用在于硼酸盐与溶液中的钙离子形成络合物,包裹在水泥颗粒表面阻止了水泥的水化。
·此外,缓凝剂的作用程度还与水泥熟料矿物组成有关。
水泥矿物组成对凝结核水化放热的影响次序为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硅酸三钙>硅酸二钙。
因此,同等掺量下,缓凝剂对铝酸三钙含量高的水泥缓凝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