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口诀

中医治病八法口诀
中医治病八法口诀是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1.汗法:即用发汗的方法使人体出汗,使体表的邪气随汗而解。
2.和法:就是和解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能够转变成表邪,随汗而解。
3.下法:即用泻下的药物攻下结粪,使实热内结之邪从大便而解。
4.消法:指用消导或消散的方法消除体内的食积痰浊。
5.吐法:即用催吐剂引导患者呕吐,使上逆的邪气从口中排出。
6.清法:即用寒凉清热的方药清解热邪,以治疗里热实证的方法。
7.温法:即用温里方药以温中散寒,帮助恢复脾阳,常用于慢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功能失调患者。
8.补法:即用补益药物滋补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消除虚弱症状。
中医八法调理融合养生的综合方法

中医八法调理融合养生的综合方法中医养生传统深厚,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
其中,中医八法调理是中医养生的核心。
它以调整人体阴阳、调和气血、协调脏腑功能为基础,通过八个方面的调理方法,综合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中医八法调理融合养生的综合方法,帮助您实践养生之道。
一、食疗调理食疗调理是中医中最为基础、重要的调理方法之一。
中医食疗强调“药食同源”,通过科学的食疗搭配,能够起到滋补脏腑、调和阴阳的作用。
比如,春季多食用绿色蔬菜、植物蛋白质等,以滋养肝脏;夏季多摄取水果、冬瓜等,以清热解暑;秋季多选择柿子、胡萝卜等,以滋养肺脏;冬季则应多食用黑木耳、核桃等,以补益肾脏。
二、运动调理运动调理在中医养生中具有重要地位。
适量的运动能够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中医运动调理注重个体差异的平衡,根据自身体质和年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养生等,既能调理身体,又能保持心灵的宁静。
三、情志调理情志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环节。
不良的情志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建议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参加社交活动、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调理情志,如此可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平衡。
四、睡眠调理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中强调保持规律健康的睡眠,如早睡早起、保持室内通风等。
此外,中医还推荐使用适当的中草药、按摩等方法来调理睡眠。
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促进身体康复、提高免疫力,对养生非常关键。
五、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独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养生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人体经络的调理,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调和阴阳。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起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中医针灸调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六、按摩调理按摩作为中医养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压、揉捏等手法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畅通、调整脏腑功能。
中医治病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值得收藏看三遍

中医治病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值得收藏看三遍中医治病养生有三大关键,辨证,立法,开方一、辨证就是根据病人的各种全身症状,主诉,舌相,脉象,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根本问题所在而得到证。
二、立法就是根据证型,确定治疗方法,是汗法还是补法还是泻法,还是汗补兼施。
而治疗方法是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确立的。
三、开方是在确定了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后,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药、针灸、艾灸、推拿等方案,应用于患者身上。
中医治病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病必求于本,治疗原则有: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精津液,三因制宜。
中医治病治法有八法,是以“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为基础,或用一法,或二法叠加,或三法同用。
《黄帝内经》确立了基本治法。
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诸多治法总结为“八法”:“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
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论治病之方法,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八法,是针对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而立。
但病情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当中常需数法相合,统筹兼顾。
组方亦当主次分明,轻重有度,方能取效。
程钟龄《医学心悟》言:“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汗法:发汗解表、宣肺散邪,使表邪随汗而解。
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咳嗽,疟疾等见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表证者。
比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针对感受风寒,恶寒无汗,肢体疼痛,鼻流清涕的风寒表证,喝了麻黄汤会出汗,通过出汗把风寒驱赶出体外,这就是汗法。
吐法:涌吐痰涎、宿食、毒物,使胸脘实邪随吐而出。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或毒物停留胃脘,以及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干霍乱等,属于病情急迫,急需吐出之证。
如盐汤探吐方(食盐30克),比如一个人吃得太多,酒肉凉菜辣椒,西瓜油腻之物使劲往肚子里填,导致胃肠宿食不下,大便不通,胃胀满恶心,食不下,这时可用30克盐冲水服用,咽喉受到刺激会吐,吐出了宿食,减轻了胃肠的负担,胃肠得通,脾胃升降复常,病就好了。
张仲景养生八法

张仲景养生八法
张仲景养生八法由医学家张仲景提出。
主要是利用劳逸结合、饮食调养、起居正常、服药调理、锻炼身体、常洗澡、以调养全身、远离疾病的原则来实现身体健康的目的。
1、劳逸结合。
保证适当的休息,避免疲劳过度,调节作息时间,劳逸相结合,保持身体活力,并能够促进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
2、饮食调理。
坚持健康饮食,均衡膳食,不可过量饮食,建议适当饮食绿色健康食物,补充营养,促进机体健康。
3、起居正常。
科学起居,必要时应延长睡眠,分割睡眠,保持规律,不可过份延长或熬夜,以调节身体节律。
4、服药调理。
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应的中药,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5、锻炼身体。
多锻炼或运动,有利于扩张静脉和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机体健康。
6、常洗澡。
建议每天洗澡,清洁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健康。
7、以调养全身。
夏季多饮水,冬季多饮温水,促进机体健康,远离疾病。
8、远离疾病。
多参加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娱活动,远离烟酒及毒品,进行心理疏导,减少精神压力,以预防疾病。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八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和
原则。
这八法分别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攻。
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综合运用这八种治疗方法,以期达到调理身体、恢复健康的效果。
下
面我们将对这八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汗法
汗法是指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津液,使体内的一些毒素、寒邪等排出体外,达到解表、解时的目的。
通过汗法可以暂时清除体内的寒湿,改善气血运行,增强抗病能力。
在中医
治疗中,常用的汗法有温室汗法、药物汗法、针灸汗法等。
二、吐法
吐法是指通过调整人体的胃气,疏通气机,排出腑气滞阻的方法,达到清胃火、降逆
安胃、散邪和胃的作用。
在中医治疗中,常用的吐法有药物吐法、针灸吐法等。
三、下法
下法是指通过通便、利小便等方式,使体内的寒邪、湿凉、热邪、火毒等排出体外,
达到解结、利水、清热、除湿的目的。
在中医治疗中,常用的下法有药物下法、针灸下法等。
四、和法
和法是指通过调和气血、调整气机,达到协调内外、阴阳的目的。
在中医治疗中,和
法常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气机失调的病症。
以上八种治病方法和原则,构成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框架。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医
生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
最佳的治疗效果。
了解和掌握这八法对于中医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患者来说,也
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方法,更好地理解中医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名人养生 千金难觅的干祖望健康八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名人养生千金难觅的干祖望健康八法
导语:我们一直在追求长命百岁,希望自己能够越活越年轻,一生无病无灾,虽然能够实现的人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们需要借鉴的是他们的养生方法,就比
我们一直在追求长命百岁,希望自己能够越活越年轻,一生无病无灾,虽然能够实现的人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们需要借鉴的是他们的养生方法,就比如一代老中医干祖望。
干祖望这位老中医为什么能够活到百岁呢?他有哪些养生经验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干祖望他的名人养生吧。
千金难觅的干祖望健康八法
干祖望,现今98岁的高寿,是我国十大有名的老中医之一,他退休在中南海,是我国最有权威的,北京的诊金也是最高的中医,找他看病,是要几个月之前就预约的,就仅仅挂号费1200元,但是拿到手里的中药就是几块钱的,不过他却能够解决你患有的疾病。
他之所以能够长寿,也在于他不一样的养生八字法,童心、蚁食、龟欲、猴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有哪些养生心得吧。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
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
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生活常识分享。
张仲景养生八法

张仲景养生八法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张仲景是一个备受尊崇的中医学家。
他不仅是《伤寒杂识》的作者,还被誉为养生之祖。
他提出了养生八法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和健康保健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张仲景养生八法的含义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戒忧思——保持良好的心态张仲景强调了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他认为消极的情绪和忧虑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人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以及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压力。
他建议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冥想等方法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二、戒谗嗔——培养良好的情绪张仲景认为愤怒和嫉妒对身体健康有害。
因此,他建议人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愤怒和嫉妒。
他认为通过修炼内心,培养宽容、善良和宽宏大量的品质,可以使人们更加平和和谐,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三、戒饮食过度——保持适度的饮食饮食是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仲景提醒人们要戒除饮食过度的习惯。
他认为适度进食,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他建议遵循“无过饥饱”的原则,不要暴饮暴食,同时饮食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活动量进行科学搭配。
四、戒淫欲——保持合理的性生活合理的性生活对于身体健康和养生非常重要。
张仲景建议人们要戒除过度的性行为,保持合理的性生活频率。
他认为过度的性生活会耗损人体的精气神,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保持适度的性生活和节制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五、戒乱七情——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的变化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张仲景告诫人们要戒除七情之乱,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他建议人们通过修炼内心,培养稳定和平和的情绪状态,以维持身心的健康。
六、戒过劳——合理安排休息和劳动张仲景认为过度劳累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他建议人们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适当的劳动和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七、戒欲——注重克制欲望克制欲望对于养生和健康非常关键。
张仲景认为欲望过多会损伤身体的精气神,使人思虑过度,导致身心疲惫。
中医养生八法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秘诀大全

中医养生八法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秘诀大全中医养生在中华民族长期的演绎和实践中形成,它是维护人体生命健康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方式。
中医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保持情绪平衡等方法,达到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八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养生的秘诀。
一、调理饮食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认为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增加体质,防止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应合理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营养物质,并避免过量摄入辛辣、油腻食物和甜食。
此外,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调节功效的食材,如枸杞、黄芪、山药等。
二、保持情绪平衡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进而导致身体的不适和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提倡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愤怒等。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当的休闲娱乐也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健康的维护。
三、适当运动锻炼中医认为,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适宜的运动方式应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质和气候等因素进行选择,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注意运动强度的控制,不可过度操劳,以免适得其反。
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机能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
早睡早起、规律的饮食、适当的午休等都是保持良好作息习惯的重要方面。
此外,中医还提倡根据季节进行作息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变化。
五、调节气候环境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不同的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着影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同时也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另外,中医还强调居住环境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六、按摩保健中医疗法中的按摩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手段。
按摩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调节经络,增强免疫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按摩,如头部、颈部、手脚等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秘诀
健康长寿是大众的愿望,而健康长寿的当代名老中医无疑又是公众养生的楷模。
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代表着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不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自身是中医养生方法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对养生保健有着独特的个人经验和心得。
他们的养生方法也更适合当前的社会文化生活,更贴近大众,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当代名老中医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搜集其个人养生经验,进行挖掘、整理。
纳入养生经验调查的全国名老中医共119位,其中七位国医大师,平均年龄为(75.43±7.44)岁,中位数为73.5岁,其中男性51位,女性7位;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包括了50多个城市或地区。
研究者首次对当代全国名老中医群体的养生观和养生实践进行分析及系统全面的总结,所得的名老中医的养生主张与自身践行经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
研究显示,名老中医的养生主张与自身养生实践基本一致,提示名老中医在养生观的指导下,将有效的养生方法付诸实践,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亦为公众的养生保健指引方向。
以下是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秘诀。
一、心态平和精神内守
研究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名老中医提倡修性养神,并自身践行修性养神的方法;在心态调节方面,大多数名老中医提倡平和自然、淡泊宁静,并以此作为自身的养生原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多年来,此经文一直被历代众医家及养生家奉为最高养生原则。
当代全国名老中医在这一原则的认识上可谓高度一致,在问卷之外,其自身总结的养生经验中几乎都对这一养生原则进行了不同程度或不同角度的阐述。
如国医大师周仲瑛即提出“平衡心态,宁静致远”的养生原则,可见保持心态平和是养生的关键。
而干祖望老专家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原则中“童心、龟欲”四字道出了养心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
至于“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具体方法,推荐“静坐”养生法的名老中医也占一半以上,并有约三分一的名老中医将静坐和“存想”,作为自身精神修炼
方法。
静坐是儒、道、佛三家皆推崇的修炼方法,一般认为,静坐能使精神内守,调畅情志及全身脏腑气血功能,且促进疾病恢复。
“存想”则是在入静的状态下运用意念和想象来排除杂念的方法。
两者都是运用呼吸、意念来调节心神及全身气血的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
此外,“养德”也是重要的养神法。
《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一向认同“仁者寿”的观点;国医大师路志正、颜德馨教授,及朱宗元、黄世林等名老中医皆重视“修德养心”;邢月朋老中医认为,“养生德为根”;张云鹏老中医亦提出“三淡养生,仁德为先”的养生原则。
可见“养德”是达到“心态平和,精神内守”境界的良好途径。
二、改善性格怡情养性
不良性格易导致情志的改变,从而扰乱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危害健康,酿生疾病。
《丹溪心法》云:“血气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
”研究显示,53.4%的名老中医注重修性养神,89.7%的名老中医提倡宽容,81%提倡随和,58.6%提倡开朗,自身做到宽容、随和、开朗的名老中医分别占91.4%、77.6%和48.3%;而主张“制怒、隐忍、毋躁”的名老中医则较少,分别只占29.3%、19%及31%。
可见名老中医注重性格修养的修炼,而不主张刻意克制的方法。
在怡情养性方面,约半数的名老中医建议人们写书法和旅游,自身有此爱好者也占39.7%及36.2%。
当代名老中医认为,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体育锻炼、摄影、集邮、听音乐等,对心神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是情志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饮食多样定时适量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可见五味均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与现代营养学提出的食物多样、均衡理念不谋而合。
研究显示,81%的名老中医都强调三餐应均衡搭配,认同素食较少,仅有7位;多数名老中医自身无专门食用养生食品(79.3%),多主张进食天然食物(53.4%)。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还强调“胃以喜为补”的原则。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 79.3%的名老中医注意进餐的
规律性,大多名老中医认为饮食要有节制、按时定量,不过饱或过饥,赞同“宁饿勿饱”的观点,而国医大师干祖望老专家的“蚁食”原则则更为生动地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四、适当运动,形神合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盛行数千年的运动养生观。
《素问·宣明五气》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提出“心宽腿勤多用脑,粗茶淡饭活到老”的养生原则;国医大师干祖望老专家的“猴行”也是运动养生的生动概括。
研究显示,分别有87.9%和62.1%的名老中医主张以散步和太极拳为术养方法,并自身践行散步养生,践行太极拳者也有29.3%。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则推荐并践行八段锦养生,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和李维贤老中医也练习家传八段锦。
此外,国医大师张琪教授的三浴功、丘和明教授的无极功,以及林毅教授自创的女性养生功等等,是他们各自所推崇和练习的功法。
五、顺应季节规律起居
“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医理论最为重要的核心思想,深深根植在历代名老中医的养生观念当中。
研究显示,93.1%的当代名老中医主张规律起居,89.7%能做到起居有常。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原则,也是大多数名老中医所认同的原则,人体只有与大自然阴阳调节和谐统一,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而李可老中医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固阳”的观点,他认为,秋冬的养阴,是指“养收、养藏”,实际上即是“固阳”。
顺应四时规律的起居调节,还应注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原则,孙思邈是将这一精神贯彻最好的中医大家,《孙真人卫生歌》言:“春寒莫著锦衣荡,夏月汗多须换著,秋冬觉冷渐添加,莫待生病才服药”。
《饮膳正要·养生避忌》有“避风如避仇”之说。
所以名老中医对居处的布置等皆比较注重避邪气,着衣也主张“时慎脱著”。
六、按时作息坚持午睡
人体阳气升、降、沉、浮的运行规律是随着昼夜而变化的,因此,顺时养生实则为顺应体内阳气运行规律来调整作息,包括昼夜规律、四时规律等。
研究显示,89.7%的名老中医提倡并践行规律的睡眠;而名老中医夜间的平均睡眠时间是7小时,平均午睡长度约为50分钟;每天平均上床睡觉时间是22点24分。
提倡午睡的名老中医占84.6%,且83.6%的名老中医有午睡的习惯,平均午睡开始时间是13点。
可见大多数名老中医都赞同睡“子午觉”,若“反此三时”,则“形乃困薄”。
七、远离烟草适量饮酒
在对待烟酒的问题上,93.1%的名老中医反对吸烟,吸烟的名老中医占19%,而表示自己嗜好吸烟的仅有2位;酒类方面,约43.1%的名老中医赞成少量饮酒,34.4%的名老中医有饮酒习惯。
酒为中医常用八大剂型之一,《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到的醪醴即为调治五脏的药物。
《灵枢·经脉》有言:“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
”因此,名老中医多认为,少量饮酒有助于活血通脉,在一定程度上有益身体;但酒性温热,过饮则易酿生湿热,因此,名老中医主张饮酒量应少。
在酒类的选择上,虽然有50%的名老中医建议饮用葡萄酒,但个人饮酒情况却显示名老中医更多饮用白酒,占45%。
只有1位名老中医选择饮用葡萄酒,这也可能与中西文化差异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渲染有关。
八、适度房事固养肾精
房事养生是重要的养生法之一,适度房事不但有利于气机的调畅,方法得当还有保精延年之效。
82.8%的名老中医认为房事应讲究,69%的名老中医建议要适度房事,名老中医皆不提倡节欲,而个人大多施行“顺其自然”的原则。
《养生类要·男女论》曰:“然长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祛病。
”邓铁涛教授推崇孙思邈的观点:“男不可以无女,……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
强抑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百当也”。
李维贤老中医提出“欲要不老,还精补脑。
”意即适度房事,有利于顾护肾精,使脑髓充盈,防止衰老。
若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纵情泄欲,则耗损阴精,加速衰老,伐其天年,所以名老中医皆主张房事应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