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八法

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八法
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八法

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秘诀

健康长寿是大众的愿望,而健康长寿的当代名老中医无疑又是公众养生的楷模。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代表着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不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自身是中医养生方法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对养生保健有着独特的个人经验和心得。他们的养生方法也更适合当前的社会文化生活,更贴近大众,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当代名老中医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搜集其个人养生经验,进行挖掘、整理。纳入养生经验调查的全国名老中医共119位,其中七位国医大师,平均年龄为(75.43±7.44)岁,中位数为73.5岁,其中男性51位,女性7位;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包括了50多个城市或地区。

研究者首次对当代全国名老中医群体的养生观和养生实践进行分析及系统全面的总结,所得的名老中医的养生主张与自身践行经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研究显示,名老中医的养生主张与自身养生实践基本一致,提示名老中医在养生观的指导下,将有效的养生方法付诸实践,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亦为公众的养生保健指引方向。以下是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秘诀。

一、心态平和精神内守

研究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名老中医提倡修性养神,并自身践行修性养神的方法;在心态调节方面,大多数名老中医提倡平和自然、淡泊宁静,并以此作为自身的养生原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多年来,此经文一直被历代众医家及养生家奉为最高养生原则。当代全国名老中医在这一原则的认识上可谓高度一致,在问卷之外,其自身总结的养生经验中几乎都对这一养生原则进行了不同程度或不同角度的阐述。如国医大师周仲瑛即提出“平衡心态,宁静致远”的养生原则,可见保持心态平和是养生的关键。而干祖望老专家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原则中“童心、龟欲”四字道出了养心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

至于“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具体方法,推荐“静坐”养生法的名老中医也占一半以上,并有约三分一的名老中医将静坐和“存想”,作为自身精神修炼

方法。静坐是儒、道、佛三家皆推崇的修炼方法,一般认为,静坐能使精神内守,调畅情志及全身脏腑气血功能,且促进疾病恢复。“存想”则是在入静的状态下运用意念和想象来排除杂念的方法。两者都是运用呼吸、意念来调节心神及全身气血的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

此外,“养德”也是重要的养神法。《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一向认同“仁者寿”的观点;国医大师路志正、颜德馨教授,及朱宗元、黄世林等名老中医皆重视“修德养心”;邢月朋老中医认为,“养生德为根”;张云鹏老中医亦提出“三淡养生,仁德为先”的养生原则。可见“养德”是达到“心态平和,精神内守”境界的良好途径。

二、改善性格怡情养性

不良性格易导致情志的改变,从而扰乱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危害健康,酿生疾病。《丹溪心法》云:“血气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研究显示,53.4%的名老中医注重修性养神,89.7%的名老中医提倡宽容,81%提倡随和,58.6%提倡开朗,自身做到宽容、随和、开朗的名老中医分别占91.4%、77.6%和48.3%;而主张“制怒、隐忍、毋躁”的名老中医则较少,分别只占29.3%、19%及31%。可见名老中医注重性格修养的修炼,而不主张刻意克制的方法。

在怡情养性方面,约半数的名老中医建议人们写书法和旅游,自身有此爱好者也占39.7%及36.2%。当代名老中医认为,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体育锻炼、摄影、集邮、听音乐等,对心神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是情志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饮食多样定时适量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可见五味均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与现代营养学提出的食物多样、均衡理念不谋而合。研究显示,81%的名老中医都强调三餐应均衡搭配,认同素食较少,仅有7位;多数名老中医自身无专门食用养生食品(79.3%),多主张进食天然食物(53.4%)。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还强调“胃以喜为补”的原则。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79.3%的名老中医注意进餐的

规律性,大多名老中医认为饮食要有节制、按时定量,不过饱或过饥,赞同“宁饿勿饱”的观点,而国医大师干祖望老专家的“蚁食”原则则更为生动地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四、适当运动,形神合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盛行数千年的运动养生观。《素问·宣明五气》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提出“心宽腿勤多用脑,粗茶淡饭活到老”的养生原则;国医大师干祖望老专家的“猴行”也是运动养生的生动概括。研究显示,分别有87.9%和62.1%的名老中医主张以散步和太极拳为术养方法,并自身践行散步养生,践行太极拳者也有29.3%。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则推荐并践行八段锦养生,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和李维贤老中医也练习家传八段锦。此外,国医大师张琪教授的三浴功、丘和明教授的无极功,以及林毅教授自创的女性养生功等等,是他们各自所推崇和练习的功法。

五、顺应季节规律起居

“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医理论最为重要的核心思想,深深根植在历代名老中医的养生观念当中。研究显示,93.1%的当代名老中医主张规律起居,89.7%能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原则,也是大多数名老中医所认同的原则,人体只有与大自然阴阳调节和谐统一,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而李可老中医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固阳”的观点,他认为,秋冬的养阴,是指“养收、养藏”,实际上即是“固阳”。

顺应四时规律的起居调节,还应注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原则,孙思邈是将这一精神贯彻最好的中医大家,《孙真人卫生歌》言:“春寒莫著锦衣荡,夏月汗多须换著,秋冬觉冷渐添加,莫待生病才服药”。《饮膳正要·养生避忌》有“避风如避仇”之说。所以名老中医对居处的布置等皆比较注重避邪气,着衣也主张“时慎脱著”。

六、按时作息坚持午睡

人体阳气升、降、沉、浮的运行规律是随着昼夜而变化的,因此,顺时养生实则为顺应体内阳气运行规律来调整作息,包括昼夜规律、四时规律等。研究显示,89.7%的名老中医提倡并践行规律的睡眠;而名老中医夜间的平均睡眠时间是7小时,平均午睡长度约为50分钟;每天平均上床睡觉时间是22点24分。

提倡午睡的名老中医占84.6%,且83.6%的名老中医有午睡的习惯,平均午睡开始时间是13点。可见大多数名老中医都赞同睡“子午觉”,若“反此三时”,则“形乃困薄”。

七、远离烟草适量饮酒

在对待烟酒的问题上,93.1%的名老中医反对吸烟,吸烟的名老中医占19%,而表示自己嗜好吸烟的仅有2位;酒类方面,约43.1%的名老中医赞成少量饮酒,34.4%的名老中医有饮酒习惯。酒为中医常用八大剂型之一,《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提到的醪醴即为调治五脏的药物。《灵枢·经脉》有言:“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因此,名老中医多认为,少量饮酒有助于活血通脉,在一定程度上有益身体;但酒性温热,过饮则易酿生湿热,因此,名老中医主张饮酒量应少。在酒类的选择上,虽然有50%的名老中医建议饮用葡萄酒,但个人饮酒情况却显示名老中医更多饮用白酒,占45%。只有1位名老中医选择饮用葡萄酒,这也可能与中西文化差异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渲染有关。

八、适度房事固养肾精

房事养生是重要的养生法之一,适度房事不但有利于气机的调畅,方法得当还有保精延年之效。82.8%的名老中医认为房事应讲究,69%的名老中医建议要适度房事,名老中医皆不提倡节欲,而个人大多施行“顺其自然”的原则。

《养生类要·男女论》曰:“然长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祛病。”邓铁涛教授推崇孙思邈的观点:“男不可以无女,……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强抑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百当也”。李维贤老中医提出“欲要不老,还精补脑。”意即适度房事,有利于顾护肾精,使脑髓充盈,防止衰老。若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不知持满,不时御神”。纵情泄欲,则耗损阴精,加速衰老,伐其天年,所以名老中医皆主张房事应适度。

中医八法补法

中医八法6-补法 补法 什么是补法: 补法:是指人体内阴阳气血出现亏损的虚浮时,用可以补益的药物来滋养亏损的气血的方法。 虚证 虚证:是指人体内生理功能比较低下。 造成原因: 1、人体先天禀赋不足。 2、缺乏后天适当的调养。 3、疾病的耗损。 虚证的主要表现为全身气、血、阴、阳的不足,而这些虚像又大多体现于某些脏腑功能的衰退。 虚证的分类:虚证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类。 具体表现: 1、气虚和阳虚都属于阳气不足的病证,两者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容易出现疲劳,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症状。区别,气虚体质虚弱无寒象,阳虚体质虚弱有寒象。(怕冷、畏寒) 2、血虚与阴虚都属于阴血不足的病证,两者的临床表现类似,具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皮肤萎黄等症状。区别,血虚者热象较少,阴虚者通常会发热。 三、补法 1、适用范围:凡是人体出现虚证的情况时,都可使用补法来治疗。 虚证造成原因:1、先天禀赋不足。2、后天失养。3、疾病不断损耗等。 补法的具体方法:补法包括,补阴、补阳、补气、补血四个方面,(从

阴阳五行),从藏象学说来讲补法包括补肝、补心、补脾、补肺、补肾五个方面。在使用补法时,应将补法分为不同的层次,才能根据病人不同的层次,达到满意的疗效。 3、补气与补血 补气是指人体出现了气虚的症状(容易疲劳、食欲不振、全身无力),可用补气药如人参、白术、茯苓来治疗。 补血药是用在患者出现血虚的症状(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皮肤萎黄等),常用药物:当归、川芎、鸡血藤、阿胶等。 阳虚与补阳 阳虚:具有气虚的一切症状(容易疲劳、食欲不振、全身无力)同时兼有怕冷、畏寒、四肢冰冷、容易腹泻等。常用药物巴戟天、杜仲、续断等。 5、阴液亏虚:具有血液亏虚的症状(心悸失眠、皮夫萎黄),同时伴有脸上潮红的潮热、手脚心流汗、口干舌燥、心悸失眠等症状。通常使用白芍、麦门冬、熟地等补阴药来治疗。 6、补血药比较温燥,容易造成口干舌燥产生虚火;补阴药比较寒凉滋润,容易造成体质偏寒。 7、补气药的温热程度比不上补阳药来得迅猛。单纯气虚,可以使用人参、白术、党参等药物来治疗。如果出现了阳虚(虚寒体质),必须使用补阳药物如巴戟天、杜仲、附子、干姜等。补阳药温热程度补气药大,补阴药的寒凉程度比补血药大。 8、气虚的治疗:气虚在五脏中,出现气虚的脏腑有脾、肺、肾、心。即(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心气虚)治疗时可根据上述四脏进行补益。 9、血虚的治疗:血虚通常属于肝血虚和心血虚,治疗时可以针对肝、心二

名老中医谈养生——百岁老人话长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64529.html, 名老中医谈养生——百岁老人话长寿 作者:李俊德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12期 张乔松,男,汉族,生于1894年10月,卒于1991年12月。按照农历闰年闰月计算,恰好一百岁。张先生生前在陕西省南郑县医院工作,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他的养生经验多次在报刊杂志上介绍,97岁时还口述健身之道“我的长寿秘诀”,由他人整理刊登在《陕西老年报》上。张先生的养生经验很丰富,主张“顺其自然”、“知足常乐”等。他到90多岁时,还每天看报、看医书、练书法,时而还给群众看病。张先生去世后,由他儿子整理了一份养生经验资料。这份资料朴实无华,有许多可取之处。 张先生在上高中时,患上了乙型脑炎(中医称暑温),当时高热、神昏,病入膏肓。幸好遇到曾给孙中山先生治过病的许子然医生,经许医生用重剂羚羊角抢救而愈。许医生还把医术教给张先生。从此,张先生便踏上了为人治病的岐黄之路。 张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罪。但却磨炼了他的意志,养成了顺应自然的生活习惯。他把名利看得很淡泊,成了名医也不让家人与朋友给他做寿,只是到了百岁时(1991年),才答应说:“百岁时一定请大家!”不料百岁后,老人突然卧床不起,头晕失语,不及三月就离开了人世。 他生前常说:“人生一世,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欲求长寿,是每个人的心愿,但要顺应自然。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不可因风云变幻而气馁,也不可因德高望重而气傲。七情六欲,人人有之,但不要太过,过则损伤身心健康。不要遇到苦恼就怄气。酒、色、财、气,是长寿的大敌,没有不行,过则伤身。俗语:知足常乐。这是养生的真谛。” 一、吃饭不挑食 张先生年轻时荤素都吃,20多岁时喜欢吃肉,消化能力很强,对粗细粮不挑不拣。随着 年龄增长,吃软食的比例多了。清晨喝半斤牛奶,吃一个荷包蛋;中午除主食米、面、杂粮外,还要吃二两焖得像豆腐一样的红烧肉,吃起来不塞牙缝,还能润肠通便。晚饭吃得比较少。 张先生喜欢喝青茶,泡得很浓,苦的与药味差不多,无论什么时候喝,都不影响睡眠。年轻时,烟酒不忌。喝酒都是散装白酒,每次半斤,以不醉为度。到了70岁,烟酒不沾。自感耳聪目明,精神饱满,红光满面,开处方也不戴老花镜,好像60多岁的人一样。 张先生喜欢吃一点葱、姜,但不吃辣椒。尤其是夏季,每天要吃二三瓣蒜,从来没有闹过肚子。他说:“蒜有百益,但有一害,多食伤目。” 二、起居有规律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400首 病名:霍乱 验方治疗:欧阳琦经验方—八味香薷饮 黄连6克,香薷6克,石菖蒲10克,佩兰9克,木瓜12克,陈皮6克,扁豆10克,厚朴19克,茯苓10克,甘草5克,行军散3克(兑) 病名:春温 验方治疗:何任经验方—复方清营汤 犀角1.5克,玄参9克,麦冬12克,鲜生地25克,丹参9克,黄连3克,竹叶心4.5克,银花9克,连翘12克,紫雪丹2.5克(分冲) 病名:暑温 验方治疗:印会河经验方—清瘟避秽 大青叶30克,鲜藿香30克,鲜佩兰30克,连翘12克,黄芩9克,玉枢丹1粒(化服),青蒿12克,银花12克 病名:软脚瘟 验方治疗:赵锡武经验方—加味葛根芩连汤 生石膏18克,葛根12克,甘草9克,银花12克,白芍12克,黄连4.5克,黄芩9克,全蝎3克,蜈蚣3克 病名:时行感冒 验方治疗1:印会河经验方—清解表热 桑白皮9克,桑叶9克,菊花9克,黄芩12克,山豆根30克,鱼腥草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枇杷叶9克,芦根30克。 验方治疗2:刘惠民经验方—感冒退热汤 麻黄6克,防风9克,生石膏18克,炒白术9克,薄荷9克,羌活9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钩藤12克,生姜6克 病名:麻疹 验方治疗1:蒲辅周经验方—化毒清表汤 葛根10克,薄荷8克,地骨皮12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连翘10克,防风8克,黄芩8克,玄参15克,知母10克,木通8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天花粉12克,淡竹叶15克。 验方治疗2:赵绍琴经验方—升降散加减 蝉衣6克,芦根40克,钩藤12克,僵蚕6克,姜黄6克。水煎代茶饮 病名:白喉 验方治疗:李正华经验方—抗白喉合剂 竹叶15克,石膏15克,麦冬15克,山豆根15克,射干15克,牛膝15克,生地21克,白芍10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连翘10克,甘草3克 病名:百日咳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临症上最基本的条件,就就是要巧妙运用「理、法、方、药」四点: 理-就就是透过八纲四诊的辨认,找出病因与病理变化,以及处理的理由; 法-就是根据诊断立出治病法则; 方-就是依照治疗法则,制定或选用适当、合宜的方剂; 药-就是选择对症的药物,巧妙地运用在方剂中。 所以辨证、立法、制方、用药,就是中医临症的步骤,但就是,疾病千变万化,所以先要去掌握治病的方法。古人针对八纲制定出了治疗的八法,并随着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相互地配合。 何谓八法? 所谓的八法,就是指汗、吐、下、与、温、清、消、补八种。只要能够妥善运用,即使病情复杂,也能够从容应付了。 所以,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明白地掌握病情的正常与反常、轻重缓急,除了要了解八法外,还要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八法,以及八法的配合,才能确切地治愈疾病,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汗法 汗法-逐邪出表 汗法就就是使病人发汗的意思。凡使用发汗的药方,使病人服后出汗将病邪逐出体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就就是汗法。此法一般用于外感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症时。由于表症有表寒与表热,因而汗法也就有辛温发汗、辛凉发汗两方法,必须依病人病邪入的不用来运用,才能收到效果。 辛温发汗法 这就是利用具有发散风寒作用辛温解表药,以治疗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口不渴、舌苔白薄、脉浮紧等风寒表症的治疗方法。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荆芥等药物,以及麻黄汤、春苏饮等方剂都就是属于辛温发汗的最住药方。 辛凉发汗法 这就是利用具有发散风热作用的辛凉解表药,以治愈恶寒轻、发热重、头痛、口渴、舌苔黄薄,脉浮数等风热表症。药物中的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方剂中的桑菊饮、银翘散等,均就是此法的药方。辛温与辛凉发汗法就是应用时的基本原则,在临症的应用上,就不会如此单纯了。必须再考虑病人的体质、新病与旧病的兼夹、表症与里症并见复杂的情况,巧妙地运用其它方法配合,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又有助阳发汗、滋阴发汗、化饮发汗、表里双解等方法来加以配合。 助阳发汗 病人体质若属阳虚,又不慎感受外邪时,虽然病属表邪,应该要使之发汗,然而阳虚的人,就不可以单紽纯地发汗而已。因为阳虚人,卫气多不固,很容易造成亡阳汗多的危险境,所以在发汗时,必须要兼顾病人的阳气。此时,最好以参苏饮之类的方剂来治疗。 假使病人体质属于阴虚,感染外邪时,也不能贸然用发汗去发汗。因为阴分亏的人,多半津液不足,如果出太多汗,反而会造成津液耗损的病变。所以,在发汗时,必须顾及阴液。所以,萎蕤汤一类的方剂最适宜此体质的人 化饮发汗 病人常有痰饮喘咳,感受风寒外邪时,导致形寒怯冷,痰嗽气喘发作或加重。此时不可一味使用汗法,必须一面温阳化饮,一面开表发汗,才能使风寒外解,痰饮内化。可以使用仲景小青龙汤方剂。 表里双解 病邪若在表,应该用汗法;病邪在里,则要用下法。假使既有表症,又有里症时,就应该先用药解表,再治里。然而始末内外壅实,表里俱急的情况下,就无法先表后里。此时只有双管齐下,汗下兼用的表里双解法了。方剂中的防风通圣散、凉膈散即就是此法的佳方。 由此可以得知,汗法的配合运用就是很灵活的。不过,必须牢记的一点就是,惟有表症又需要发汗时,才就是汗法的适应症,否则就不能使用汗法。所谓的须要发汗,又有两种情况: 有头痛、恶寒、发热等现象,但就是郄没有汗时,就必须要发汗。

防病养生顺口溜

防病养生顺口溜:衣服早补补丁小,有病早治痛苦少。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生活一懒生百病,日子一勤生百巧。 养生2008-03-20 00:19 阅读222 评论11 字号:大中小防病养生顺口溜:衣服早补补丁小,有病早治痛苦少。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生活一懒生百病,日子一勤生百巧。 健康俗语:大葱蘸酱,越吃越胖;宁可锅里放坏,不可腹中乱塞;刀闲易生锈,人闲易生病;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名人养生乐观篇!喜怒无常就会损害健康,邓小平曾回答国外友人说:“长寿没有秘诀,我一向乐观!”冰心也称自己长寿只因四个字:心情舒畅! 愉快劳动精神好,足够休息保护脑。长期锻炼强身体,适当娱乐不烦恼。节制饮食慎起居,讲究卫生身体好。风烛残年成过去,精神百倍腾云霄! 名人养生运动篇!俗语说“人老先老脚”,文坛寿星巴金先生平常就有散步习惯,伏案写作时也会不时停下来,随意走走,活动一下腿脚。 用自己的闲钱炒股!这是最直白又最简单的至理名言,借贷炒股甚至拿养命钱炒股,弄不好会要了你的命。 元宵节快乐!元宵富含糖,每次勿吃太多,糖尿病患者尽量避吃;元宵宜现吃现买,久放易变质;油炸元宵时可扎一些小孔,能防止元宵爆裂。 室内养花勿太多!通常12-16平方米的空间内,大型观叶植物不要超过三盆,室内花多味浓易缺氧致胸闷,花粉刺激能诱发呼吸道炎症。 晚餐长期“三过”危害多!过饱易使人失眠多梦;过晚易患尿道结石;过荤会使胆固醇增高,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科学调理春季生活:适当春捂,缓慢减衣;合理起居,保证睡眠;睡前泡脚,饮食清淡,可适当吃些山楂制品消食开胃,喝茶、吃水果可降内火。 菇类不但提升免疫力,对保护牙齿也有帮助!其所含香菇多醣体可抑制口中细菌制造牙菌斑,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精)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 李文瑞,男,生于1927年11月。系北京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对糖尿病、男性病、肾病、肝病、中风、心血管病研究尤深。进入九十年代,以主要精力投身于对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他自幼坚信:为了事业,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循此至今,长年坚持锻炼身体。进入老年,仍不服老,坚信老年人生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动中养生。我今年68岁。早在高中、大学读书时代,即每天坚持锻炼,如长跑、打篮球、打排球等。当时曾有幸被校队选入。学生时代尝到了锻炼身体的甜头,以至参加工作后,结合环境的改变,制定确实可以行得通的运动项目,继续坚持锻炼,动中话养生,以做到身心健康,更好地工作。现在,我已进入老年行列,但我不服老,坚信老年人生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在动中话养生。因此,从老年前期至今日之老年期,一直恪守“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之信条,付诸实践,受益匪浅。起得早:老人应坚持早起,而不宜睡懒觉,或醒后不起,养成早起的良好习惯。早晨空气新鲜,是锻炼身体的极好时光。早起又能杜绝懒惰的产生。因此,起得早有利于身心健康。睡得好:老年人睡眠时间本来就较中年人短,若再睡不好,则直接影响次日的精力。所以,老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想方设法保证睡眠质量。七分饱:老人各脏器功能衰减,因此保证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若进食过饱,则会出现消化障碍,以致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故提倡老人进食七分饱,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这对维持各脏器功能正常运转,达到防病健身之效是非常重要的。常跑跑:生命在于运动,老人运动尤为重要。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力所能及的运动。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散步和慢跑是最理想的运动。多笑笑:老人最忌寂寞与忧虑,故宜以乐观的情绪,面向一切。莫烦恼:烦恼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或致病因素。若为青壮年人,有时机体尚可自行调节而不发病。然而,老年人则容易发病。天天忙:老人最怕无所事事。老人若无事可做或无事能做,则有失落感,自认为将至人生之尽头,想入非非,从而加快衰老进程。所以,天天忙碌是老人养生的最好方式,当然要注意适度。忙碌中使自己感觉年龄虽老,但仍能正常工作,在动中养生。 永不老:系总结语。老人若能始终坚持做到以上数项,则可达到精力充沛,永不显老,健康长寿之效。在养生实践中,我认为动静结合固然相当重要,但我更强调“动”,以“动”而达“静”。“动”有两方面含义,即运动和工作。生命在于运动,动中话养生是我的座右铭,即多工作,多运动。所以,近l0余年来,为了补偿“文革”所荒废的时间,除昼日全心全意应诊外,每晚坚持挑灯夜战,读书学习,搜集资料,做读书卡,撰写书稿。虽感稍有劳累,但在忙碌中得以欢乐,在动中得以养生。今天,我能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是与坚持从事繁忙的医疗任务和科学研究,经常运动和锻炼分不开的。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在动中以养生,尤为适宜老人身心健康。

中医特效治疗肩颈腰腿痛治疗八法

中医特效治疗肩颈腰腿痛治疗八法 有不少年青女性患肩周炎,晚上疼得睡不著觉。是因为经常在夏天穿吊带衫(裙),加上上班是空调,下班回家也离不开空凋,肩一直露在外面,夏天时就有一点点酸疼,没在意,天渐渐冷了,肩膀就会越来越疼。现在患有各种颈、肩、腰、腿痛的人非常多,可同样的病症,为什么夏天时不发作或症状相对缓解,而冬天时就表现得厉害呢?那是因为夏天气温高,血管相对扩张,血液循环通畅,“通则不痛”。而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气温下降,「热胀冷缩」,就容易使原本经络不太通畅的部位出现淤阻,所以出现了「不通则痛」的现象。寒凉是导致颈、肩、腰、腿痛的重要诱因,祛除寒凉、加温保暖是冶疗此类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1、花椒酒+艾条燻:花椒酒(取花椒1两,花椒要买质量好一些的,放入粉碎机里打成粉状后,放入55度的白酒中浸泡,泡1~2天即可)。用花椒酒擦在疼痛的部位,上下来回搓,搓热后再捂上热水袋,注意不要烫伤。疼痛严重时先捂一会儿,再用酒搓,搓热后再敷,可以反复地做,对治疗腰痛、膝关节肿痛、肩周炎等都有效果。如果再在此处用艾条燻上30分钟,边燻边擦,效果更好。治疗方法:找到肩部最疼处,涂上花椒酒,再用艾条燻,边燻边拍打,半小时后,抬肩;再在痛点涂上酒,加燻30分钟。由于肩部不

断抬高,痛区会不断变化,所以治疗的时间要稍长一些。两小时后,肩膀就能活动自如、不再疼痛。用此法再治疗几次,以巩固疗效,同时切几片生姜泡水喝,坚持一段时间,并少吃寒凉之物。提醒大家,不管天气多热,都要穿覆肩的衣服,睡觉时也一定要穿上覆肩的衣服,睡觉时也一定要穿上带肩的汗衫,并经常活动肩膀部位的经络,这样,肩周炎就会远离我们。2、自制生姜汁包:在夏季取棉花放在生姜挤榨成的汁中浸泡,泡透了,稍稍挤压一下,不要拧,直接到太阳下晾晒,晒干为止。然后用布将棉花包好,缝成小棉垫,哪个部位疼痛,就对应著这个部位将小棉垫缝在贴身衣服里面,一直贴在身上,一般使用半个月后,再换一个新的。到了冬天也一样可以照上面的方法做,而且只要有空,在这个棉花垫的外面再捂上热水袋,效果就更好了。生姜性温,有温经散寒、温胃止呕等作用。这种方法除了能治疗颈、肩、腰、腿痛,还可以治疗老年人冬季最易犯的支气管炎、哮喘。1、按摩找到腰腿疼痛部位,先在疼痛的部位用5根清艾条熏20分钟,一边熏一边拍打;2、走罐:涂上润滑油,上大号火罐,在疼痛部位上下走100下。手法一定要快,越快越不疼(起下罐以后,会看到黑的、紫的疙瘩,这个部位积聚的湿毒),能将局部淤堵的痧出透。轻者一次洽癒,重者两三次后都能彻底打通。3、如果是腰痛:先用艾条熏上20~30分钟,再涂上润滑油,先在

老中医养生治病顺口溜

老中医养生治病顺口溜 导语:老中医的养生治病顺口溜超实用(图)。一些最常见的疾病,有时只需要轻松的揉一揉按一按,甚至食疗饮食就能治好。像令人生畏的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哮喘等等,都可以有效治疗预防,只需要你记住老中医传授的这些养生治病顺口溜,就可以轻松治疗,可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地,很值得你收藏哦。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 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 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 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 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 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 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 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 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 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 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颈椎好了歌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 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 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 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可。

名老中医谈养生——十常保健法-颐养天年贵在勤

---------------------------------------------------------------最新资料推荐------------------------------------------------------ 名老中医谈养生——十常保健法-颐养天年贵在勤 1 名老中医谈养生十常保健法/颐养天年贵在勤名老中医谈养生十常保健法/颐养天年贵在勤名老中医谈养生十常保健法文/李俊德汪履秋,男,汉族,生于 1919 年 9 月。 系江苏省中医院教授。 汪先生的养生之法可概括为: 日常生活,高度规律,无妄劳作,无过贪逸,静漠淡恬,和愉虚无,静心养性,修心养德。 并借鉴古人养生十六宜,简化而创十常保健法,持之以恒,受益匪浅。 时年七十有五,身体尚健,无任何痛苦。 中医养生之道,源于《内经》摄生篇,本人每多仿效。 我的生活方法除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就是早晨做气功,午后散步,平时做做十常保健法,动静结合,保健益寿。 我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无偏嗜,荤素搭配,不食脂肪肥肉,以高蛋白低脂肪为原则,喜食豆制品。 每于高温时节以素食清淡为主。 定时作息,每天睡眠八小时,实际入睡五小时,间有失眠,往往以背诵诗歌可入睡,如确实不能入睡,偶服安定 2 片。 晨起练气功约 50 分钟,名为内劲一指禅。 7 点进早餐,食后少许登圊,以防便秘。 1 / 4

偶有便秘,每晚服香蕉一至二根,或晚餐佐以菠菜之类。 午饭后午睡,于下午两点半起身外出散步一个半小时,回来后静坐,2 读书写作,从不过劳。 晚餐时进白酒 25 毫升,以低度酒为主。 看完新闻联播之后,做十常保健法。 睡前先洗面后洗足,晚十时入睡。 平时常与孙儿戏弄或与同道友人聊天,不分辈次。 我从不吸烟,对于饮茶亦不太嗜好,早中餐后饮一杯淡茶。 从不服保健药品。 我平时很少生病,现在只患老年高血压病,但无任何症状,这与我日常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不无关系。 我现年 75岁,尚未退休,仍从事医疗、科研工作。 每天半天上班,诊治病人 30 人次。 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去做。 人到老年就要预防疾病,我未满六十就开始锻炼,开始跑步锻炼,到七十岁时改为散步,六十五岁开始做气功。 我现在脑力不衰,健脑的方法就是用脑而不损脑。 说到房事生活,我认为应该节制,但须因人而异,如本元气足,可以放宽;肾虚精衰,就应节制。 我除了每晨做气功、午后散步之外,平时常做十常保健法。 具体做法是: 1.发宜常梳,每天梳头 3 次。

百岁老中医教你八个养生秘诀

百岁老中医教你八个养生秘诀 *导读:现在很多人都追求延年益寿,到底怎么才能做到呢?百岁老中医来告诉你: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等。 干祖望,98岁,中国10大名老中医,退休中南海,他能高寿,秘诀就在于他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法。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

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丁家铺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他们的各种配方都是遵循老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400首(二)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400首(二) 病名:蛔虫病 验方治疗:孔伯华经验方—驱蛔汤 生石决明18克(先煎),郁金6克,地骨皮3克,旋覆花6克,赭石6克,甘草3克,乌药9克,枳实6克,雷丸9克,神曲9克,栀子炭9克,大腹皮4.5克,全瓜蒌18克,大青叶9克,榧子肉9克,玄明粉3克(冲),藕30克病名:蛲虫病 验方治疗:王伯岳经验方—百部汤 百部9克,槟榔9克,使君子9克,青皮6克,苍术6克,黄柏6克,甘草3克病名:肝虫病 验方治疗:邓铁涛经验方—肝吸虫1号 党参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扁豆12克,山药15克,苍术10克,郁金10克,槟榔25克,使君子10克,甘草5克病名:蛊虫病 验方治疗:宋远忠经验方—复方乌柴雄黄汤 乌梅30克,柴胡15克,黄连12克,白芍12克,川楝子12克,大黄12克,党参13克,干姜8克,黄柏5克,附子5克,细辛5克,桂枝5克,雄黄5克(分冲),当归3克,花椒3克病名:慢性蛊虫病 验方治疗:江沁正经验方—人参养营汤加减 党参12克,蜜炙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

草6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肉桂2克,生姜10克,红枣12克,陈皮5克,炙远志3克病名:晚期蛊虫病 验方治疗:刘炳凡经验方—软肝缩脾汤 党参12克,丹参18克,紫参15克,鳖甲15克,水蛭3克,瓦楞子(煅红醋淬研细)15克,隔山消15克,白术12克,鸡内金5克,蚕砂12克,生北山楂10克,生麦芽10克,毕澄茄5克病名:痫病 验方治疗:任继学经验方—治癫宝丹 白花蛇头3具,玳瑁20克,郁金25克,天麻15克,天竺黄20克,沉香10克,胆南星15克,白芍5克,清半夏10克,全蝎10克,蜈蚣5条,僵蚕15克,牛黄1.5克,麝香0.3克,琥珀5克,西红花5克,动物脑(猪或羊)1具共为细末,每服5克,2次/日病名:癫病 验方治疗:李斯炽经验方—泻实清胆汤 法半夏9克,茯苓9克,竹茹12克,枳实9克,大黄9克,黄芩9克,郁金9克,白芍12克,石菖蒲5克,琥珀(冲服)4.5克,牡蛎12克,焦山栀9克,甘草3克病名:狂病 验方治疗:李聪甫经验方—铁石汤 生铁落30克,生石膏10克,生龙齿10克(前三味先煎),朱茯苓10克,润玄参10克,瓜蒌仁10克,胆南星7克,左秦艽7克,清远志5克,节菖蒲3克,鲜竹沥(分冲)1盅病名:癫狂病验方治疗:陈仲廉经验方—镇狂汤

中医八法1--汗法

中医用药的方法------中医八法介绍 第一章汗法 1.汗法:又称为解表法或者是发汗法。 2.主治:感冒、外邪侵入肌肤表面,称为表证。发汗法用来治疗表证,使肌肤表面的邪气在病人的出汗过程中随着汗液的流出而溢出体外。 3.表里的相对概念: (1)体表的部位属于表,内脏的部位属于里。 (2)经络的部位属于表,脏腑的部位属于里。 (3)腑的部位属于表,脏的部位属于里。 (4)外感的病证属于表,脏腑的病证属于里。 凡是病情比较轻浅的属于表证,病情比较深重的通常属于里证。 4、表证的特点: (1)引起原因:外邪(风、寒、暑、湿、燥、火)侵犯人体的肌表引起。 (2)病情比较急促,病程比较短,症候相对比较轻缓。 (3)主要症状(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等症状。) 5、感冒服用的药物: (1)解表剂(辛温解表剂、辛热解表剂)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桑菊饮、银翘散等。 (2)只用桂枝汤发汗,不调理脏腑气血起不到应有的疗效。 (3)a西药治感冒容易产生副作用,损伤肝肾;b病情不是特别严

重不要使用西药治感冒;c感冒的症状因人而异,不是每个人都一样,同体质有关;d治疗感冒要对症下药。 6、感冒的类型: (1)体质偏热-------口干舌燥、喉咙肿痛。 (2)体质偏寒-------腹泻、全身肢体酸痛。 (3)气血虚弱体质-------食欲不振、全身倦怠无力。 (4)体质偏实-----------频繁吐痰、呕吐恶心。 症状:指人体生病后出现的各种病理现象。如:发热、头痛、咽痛.......舌胎薄白、脉浮等等。 症候:根据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归纳为不同的疾病类型,称病症,不同的病症具有的症状特征,称症候。 7、古方治疗现代人感冒的作用 (1)由于现代人体质复杂(不少人先用西药治不好后才用中药)单纯的古方(桂枝汤、麻黄汤等)仅仅40%左右的现代人有效。 (2)治疗感冒要找准病症、症状。 (3)参考处方:(小儿用方) 症状:小儿5-6岁,在前3-4年中经常感冒,每年换季时经常感冒好几次每次都要打吊针7天以上才好。 治法:从小儿背后的穴位进行拔罐和针灸;同时服用中药汤剂。 参考处方生石膏30克、连翘3克、牡丹皮3克、黄芩5克、丹参15克、柴胡5克、桔梗5克、麻黄10克、桂枝5克、北沙参15克、白芍10克、麦门冬15克、甘草5克、茯苓15克。

九十岁老中医的养生长寿之道

九十岁老中医的养生长寿之道朱良春教授是一位著名老中医。虽已九十高龄,但其思维异常清晰敏捷,行动也利落自如。其秘诀是秘诀1:运动——要想活得好,天天练“慢跑” 朱良春: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见了我,都喜欢问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我则以“动可延年,乐则长寿”八字赠之。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则可延年。要活就要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畅,增进体力,加强抗病防御机能,从而达到延年的目的。但动要适度,不可超量。我每天生活节奏较紧凑,以前都坚持上下班骑自行车,外出活动也骑车,这是一种不占时间的锻炼方法。现在每天早晨或晚上做5~10分钟四肢活动的自由操,即左右摆动四肢,用手指梳头发,然后两手擦面部、摸耳翼,左右缓慢转动头颈,这样能使头目清爽,两腿轻健,减少面部皱纹,控制颈椎病。散步、慢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但是,运动要注意适量,不

要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青壮年运动量可大一些,老年人适合散步、慢跑、太极拳、自我按摩等慢运动。我还利用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的时间,一边看电视,一边做简单的运动。我的四肢都会动:手臂来回摆动,有点像是打太极拳;腿下沉、弯曲,呈半蹲姿势,就这样坚持锻炼十几分钟。秘诀2:睡眠——要想白天不累,晚上“子时”前入睡朱良春: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以前在我担任院长的20多年中,白天既要上门诊,又要体会、处理行政事务,晚上回到家还要写文章,给患者回信,但是我都尽量在晚12点之前入睡,晚上23点到午夜1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这个时候是睡眠的最好时间。也就是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或过了午夜1点入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你睡到第二天10时都补不过来。现在我每晚的入睡

98岁老中医的8条养生秘方

98岁老中医的8条养生秘方 高寿,秘诀就在于“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法。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 病名:霍乱验方治疗:欧阳琦经验方—八味香薷饮 黄连6克,香薷6克,石菖蒲10克,佩兰9克,木瓜12克,陈皮6克,扁豆10克,厚朴19克,茯苓10克,甘草5克,行军散3克(兑) 病名:春温验方治疗:何任经验方—复方清营汤犀角1.5克,玄参9克,麦冬12克,鲜生地25克,丹参9克,黄连3克,竹叶心4.5克,银花9克,连翘12克,紫雪丹2.5克(分冲) 病名:暑温验方治疗:印会河经验方—清瘟避秽大青叶30克,鲜藿香30克,鲜佩兰30克,连翘12克,黄芩9克,玉枢丹1粒(化服),青蒿12克,银花12克 病名:软脚瘟验方治疗:赵锡武经验方—加味葛根芩连汤 生石膏18克,葛根12克,甘草9克,银花12克,白芍12克,黄连4.5克,黄芩9克,全蝎3克,蜈蚣3克 病名:时行感冒验方治疗1:印会河经验方—清解表热桑白皮9克,桑叶9克,菊花9克,黄芩12克,山豆根30克,鱼腥草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枇杷叶9克,芦根30克。验方治疗2:刘惠民经验方—感冒退热汤麻黄6克,防风9克,生石膏18克,炒白术9克,薄荷9克,羌活9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钩藤12克,生姜6克 病名:麻疹验方治疗1:蒲辅周经验方—化毒清表汤葛根10克,薄荷8克,地骨皮12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连翘

10克,防风8克,黄芩8克,玄参15克,知母10克,木通8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天花粉12克,淡竹叶15克。验方治疗2:赵绍琴经验方—升降散加减蝉衣6克,芦根40克,钩藤12克,僵蚕6克,姜黄6克。水煎代茶饮 病名:白喉验方治疗:李正华经验方—抗白喉合剂竹叶15克,石膏15克,麦冬15克,山豆根15克,射干15克,牛膝15克,生地21克,白芍10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连翘10克, 甘草3克 病名:百日咳验方治疗:马莲湘经验方—顿咳百龙汤炙百部9克,地龙6克,南沙参6克,北沙参6克,天门冬6克,麦冬6克,瓜蒌皮6克,鹅不食草6克,炙紫菀6克,化桔红6克,浙贝母9克 病名:烂喉丹痧验方治疗1:王伯岳经验方—加减解毒汤 青黛6克,儿茶6克,鲜生地9克,连翘9克,生石膏12克,知母9克,黄芩6克,马勃6克,蒲公英9克,甘草3克。验方治疗2:沈仲圭经验方—凉营清气汤犀角3克,生地18克,丹皮9克,赤芍9克,竹叶9克,焦山栀9克,连翘9克,生石膏30克,竹沥30克,薄荷4.5克(后下),黄连6克,玄参12克,石斛12克, 鲜芦根60克,茅根24克 病名:痄腮验方治疗:王伯岳经验方—清解汤胆草9克,黄芩6克,连翘9克,板蓝根9克,蒲公英9克,栀子6克,夏枯草9克,甘草3克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五脏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五脏 经济的高度发展,带给人们的出来越来越好的生活物质条件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而这些生活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的五脏出现问题的根源。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保护我们的五脏呢?下面咱们让中医来给咱们说说吧! 中医认为,人体的脾胃、心、肝、肺、肾这五脏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生相克,互相影响着。中医养生坚持天人合一,注重对我们的五脏进行全局性的调理,通过调理使得人体的阴阳平衡、五脏调和。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一、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都是很重视对脾胃的养生。《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也就是说我们的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还有就是,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如果度过思虑就会伤害脾。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只活54岁就死了,那是因为他过于思虑过度导致脾胃衰弱、不思饮食。最后死于气血生成不足。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黄色。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

五名老中医养生秘诀

五名老中医养生秘诀 据史书记载,为了求长生不老术,当年秦始皇曾泰山求仙,晋人曾炼服丹药,但终成千古笑料。在懂得了“健康是金”这一真谛的社会,怎样才能健康长寿,又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追求。早春二月,在柳丝飘拂的金水河畔,我们就这一话题请教了常在河边散步的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五位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家庭和睦身安康 今年94岁的全国名老中医杨友鹤说到养生,他说自己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他的观点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自身的免疫系统不被破坏,病邪就不容易侵入。所以他一般不用什么补药,偶有感冒咳嗽,就自己开点汤药调整一下,保持机体气血平衡。他家中备有一种叫“三解汤”的茶饮,里面有冰糖、茶叶和少许舂成瓣的绿豆,他与老伴常年服用,很少感冒。 杨老有一个幸福安乐的家,老伴郭玉霞小他10岁。他耳不聋眼不花,性情温和,在医院工作一辈子从没与人红过脸。杨老上班,郭玉霞送他到楼下。有时病人多,杨老下不了班。一过12点半,老伴会到诊室去接他。提起相濡以沫一生的老伴,杨老总是充满感激地说:“没有她,我早见马克思了。”杨老的五个女儿早已嫁人,但她们的孝心随着二老的年龄增大也在一天天增加。近两年,女儿女婿们主动将

原来每周日轮流回家照顾二老改为每天回家值班。中国有句古话叫“阖家欢,老人安”。和睦欢乐的家庭给杨老的晚年带来了憩养心性的稳定内环境,如今杨老除了有点心肌缺血,别无他恙。 交谈中,笔者深深感慨,人人在求长寿秘诀,其实秘诀就在自己身边: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当为秘诀之首。 养生三宝“精气神” 同杨老一样,王瑞麟为1963年卫生部命名的全国名老老医。他说自己53岁那年发现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心率每分钟300多次,血压200/120mmHg。住院131天,几次因服用地高辛过量中毒昏迷被抢救。之后,他想起16岁时父亲让他练的“摄生功”。其父练摄生功活到97岁,60岁时又长出满口新牙。父亲“摄生功”的核心是调动内因(即自身的免疫力),认为内因强,五脏六腑功能就好。他说,药物只能增加心脏的惰性,既然几次经抢救不死,说明自己的心功能还好,不一定非用药物维持,就提出停药出院。 这30多年里,王老不再用药,一步步走出家门,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并在父亲摄生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养生三宝。他的观点是,“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认为通过“精气神”的修炼可以增强体质,适应大自然,抵御外邪,防治疾病。

中医治疗八法

中医治疗八法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中医治疗八法,供大家阅读!中医治疗八法:下法下法是通过大便或小便的排出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所采用的药物主要有润下、泻下、攻逐的作用,使积聚于肠内的宿食、瘀结、瘀血、实热和水饮等得以排出。 人们一般把下法和消法配合使用,因为二者所运用的原理比较相似,配合使用又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八法:吐法吐法是通过患者的呕吐使积聚在胃脘、胸膈、咽喉等部位的毒物和痰等物质得以排出。 一般采用给病人服用催吐药或者使用刺激让病人呕吐。 吐法并不是一种使用特别广泛的方法,因为它毕竟对胃有一定的损伤,所以用时要慎重。 中医治疗八法:温法温法是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方法,主要作用是祛寒邪,使阳气恢复。 经常使用的是一些温热药物。 温法根据寒病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分为三种,即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和回阳救逆。 中医治疗八法:清法清法主要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方法,它所用的是寒凉的药物,一般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清法根据里热证不同的种类而产生很多治疗方法,比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等,这些方法在治疗温热病时的效果

最佳。 清法经常和生津、益气的药物配用,因为里热病容易伤津耗液、伤气;清法还经常和滋阴等方法并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补法以补虚为主,还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经常采用的补法为补气、补血、补阳、补阴、气血双补和阴阳双补等。 中医治疗八法:汗法汗法是通过身体的排汗而把外感六淫之邪排出体外,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疮疡初起、水肿等病症。 汗法经常和一些别的方法一起使用,因为汗法有辛温和辛凉的区分,而疾病和病人的体质也有所不同。 中医治疗八法:和法和法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通过运用和解或调和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和解主要是治疗一些处于半表半里的疾病,而调和是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能,所以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比较多,比如肝脾不和、气血阴阳不和、肠胃不和、营卫不和等。 中医治疗八法:消法消法主要是治疗体内气、血、食、水、疾、虫等聚集而成的瘀结,并通过提高人体的消化能力来治疗这些病症。 由于消法主要治疗处于经络、脏腑、肌肉之间的积块,而这些疾病的来势比较缓慢,所以用消法治疗疾病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中医治疗八法相关文章:1.中药是如何制成的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