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创新题型
专题八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含创新题型)

专题八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含创新题型) ——联系生活,合理表达郎平交出满意答卷,恒大为其践行担子更重,“铁榔头”全年不休这是2013年5月8日《时代商报》A11版一篇文章的标题。
文章报道郎平在恒大女排执教四年,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后郎平将同时担任中国女排和恒大女排主帅,在她即将率中国女排出征时,“恒大女排将为郎平举行送行仪式”。
举行送行仪式能说是“为其践行”吗?一、真题体验1.(2013·湖北高考)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不超过30字。
(4分)答: 解析:回答本题时可从两个角度来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一是从读者群体方面来谈,如“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在销量上简单比较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二是从两位作家作品的文学价值上看,这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写作重点等不同,各有千秋,所以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画等号。
回答时要注意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超过30字。
“践行”是实行、实践,如“践行诺言”“践行科学发展观”。
但这个词与送行无关,用在这个场合不得体。
与送行有关的词有“饯行”。
“饯”是设酒食送行,“饯行”必须有酒食。
恒大女排举行仪式为郎平送行,不知是否备有酒食。
如果有,可以说为郎平“饯行”。
如果未设酒宴,只举行仪式,可说为郎平送行或壮行。
不管用什么形式欢送郎平,都不能说“为其践行”。
参考答案:(示例一)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
(示例二)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画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2.(2011·湖北高考)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
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
语言表达新题型例析

多 月 里 ,她 每 餐 只 吃 半 个 拳 头
大 的 饭 团 ,有 时 夹 块 肉 送 到 嘴
边 又 放 下 。每 天 坚 持 暴 走 1 0公 行 了肝 脏 移 植 手 术 。
里 , 破 了 4双 鞋 子 , 上 的 老 走 脚
茧 长 了就 刮 , 了 又 长 。 刮
① 请 用 简 洁 的 语 言 概 括 材
语 言 表 ◆ 新 题 型 例 桁 达
0/ 李传鹏
一
、
跟 帖题
( 0 0年 湖 州 市 中 考 卷 ) 21 阅 读 下 面材 料 , 要 求 答 题 。 按
陈 玉 蓉 ,5岁 , 湖 北 武 汉 5 是
一
位 平 凡 的 母 亲 。她 的 儿 子 叶
海滨 l 3岁 那 年 被 确 诊 患 有 肝
有 乐 观 的 人 能 挑 战 不 该 害 怕
( 0 0年 福 州 市 中 考 卷 ) 21 阅 患 得 患 失 , 少 斗 争 的 勇 气 ; 缺 只 读 下 面 文字 , 回答 问 题 。
路 边 开 满 了带 刺 的 蔷 薇 花 , 的 , 害怕 应 该 害 怕 的 , 为 真 正 成
网友 三 春 晖 : 觉 得 母 爱 是 我
伟 大 的 , 更 多的是平 凡的 。 但 她 是 我 晚 归 时那 盏 等 候 的 灯 。
网友 寸 草 心 :
( ) 请 在 原 文 的 横 线 处 填 1
网友 康 乃 馨 :母 爱 很 平 凡 , 写 一 句 恰 当 的 话 。 ( 0个 字 以 1
三 个 步 行 者 打这 里 路 过 。
也 没看见 。
的 勇 者 和 智 者 。或 : 观 的 人 生 悲
第 一 个 脚 步 匆 匆 。 他 什 么 态 度 是 不 健 康 的 。悲 观 的 人 , 看 不 到 娇 艳 的 花 朵 ,只 看 到 扎 人 第 二 个 感 慨 万 千 , 了 口气 的 花 刺 ;无 视 美 丽 ,却 放 大 丑 叹 说 : 天 , 中有 刺 !” “ 花
专题18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1 专项对点练
2.下面是杭州日报举办的杭州日报首届“微新闻”写作大赛 征稿启事:
140个字,能表达什么?描绘一场浪漫婚礼,讲述一次马路见 闻,勾勒一段写字楼故事,也可以谈谈你的一次经历感悟。140 字,足以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一则新闻。从今天开始,杭州日报首 届“微新闻”写作大赛正式开赛啦!请你拿起手机,通过城市通平 台编辑140字以内的“微新闻”上传,描述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1 专项对点练
2.陕西日报社编选的“五四诗歌专号”中的诗歌题目为《五 四的火焰》《五四放歌》《做新时代的新青年》《青春凿火之人》 《五四是一种信仰》《扎根深山的青年林业人》,请为这版诗歌专 号写一则编者按。要求:语句富有表现力,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 法,不少于100个字。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1 专项对点练
二、应用文写作常见的“8大题型”
常见的应用文写作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浙江卷曾考 查倡议书、书信的写作,天津卷曾考查宣传语的拟写。这一考点应 引起足够重视。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拟写前言
1 专项对点练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拟写宣传语、广告语、标语
1 专项对点练
宣传语、广告语、标语是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体,具有彰显主 题,营造气氛,制造气势等作用,它具有号召力强、富有感染力、 语言生动等特点。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1 专项对点练
[方法指导]
第5讲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含应用文写作等创新题型)
【精讲精练】专题13 语言文字运用 创新题型解题指导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例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逐渐进入数字生活,老年群体也不例外。 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占总网民的比重正在迅速增 加。
不过,视频通话、网上购物、转发分享等新技术在给老年群体带来 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何帮助老年群体摆脱 “数字困境”,让他们更顺畅地拥抱数字生活?当务之急是要为他 们提供优质方便的数字服务,而这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 力。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第①空结合上文“东方艺术重主观”判断横线处应该表达为“西方 艺术……”,再根据后文“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 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可知,前者为客观写实,后者为主观写 意,从而确定答案:西方艺术重客观。
第②空先根据段落特点确定此处为观点句,总领下文,于是根据后 文信息“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分类”“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 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山水画表现的是……;花鸟画……”从而确定答案:分为人物、山 水、花鸟三大科。
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或依据自己的知识找一个比 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属概念。
(2)寻找种差,删除无用信息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被定义者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 多个属性组成的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 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3.下定义(类似于短句变长句) 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 ①重复、冗赘信息; ②比较信息; ③成因、背景信息; ④描写信息; ⑤作用、意义信息; ⑥举例信息。
【答案】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天 天游客如云的名胜古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这座绍 兴市西南兰渚山下的普通小亭名闻天下;被收入语文课本的俞平伯、 朱自清的同题散文使南京的秦淮河名声大噪。
语言表达新题型之言外之意

语言表达新题型之言外之意作者:王东强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8年第39期安徽卷“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
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
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
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命题原则:语言表达题,是高考语文试题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高考命题一直坚持“迈小步,不停步,稳步前进”的命题思路。
综观2008年的高考试题,对语言表达的考查不但加大了力度,而且花样翻新,各种新题型不断涌现,让人目不暇接。
总体来说,命题关注人文,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实用性,注重对语言运用的环境设置,着重考查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命题的着眼点落在综合实践活动上,从多方面检测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言综合修养,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实际生活,让考生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运用中学语文。
高考语言表达题有如下命题趋势:1.题型稳中有变,知识涵盖面广。
2.考查侧重思维,内容与时俱进。
3.涉及语言应用及操作,鉴赏评价能力考查日益加强。
将鉴赏评价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熔为一炉的材料概括赏评新题型,体现了新课标精神,是引导考生探究性学习的新形式,为测试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使考查的综合性大大加强,一改命题区分度低的弊端,选拔功能强,大有开发潜力,代表着高考语言表达题考查的新方向,是值得关注的命题形式。
高考试题中,这种题型将会进一步得到重视,命题也会有些变化:1.字数不再限制。
限定字数会极大的影响考生的发挥;不限字数,便于考生发表真知灼见。
2024届语用新题型专练------人称的变化(含解析)

语用新题型专练------人称的变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
那时正当抗战,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一寸铁轨也没有。
不知道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万岭的重围之中,总爱对着地图,向往去远方游历,而且觉得最浪漫的旅行方式,便是坐火车。
每次见到月历上有火车在旷野奔驰,曳着长烟,便心随烟飘,悠然神往,幻想自己正坐在那一排长窗的某一扇窗口,无穷的风景为我展开,目的地呢,则远在千里外等我,最好是永不到达,好让我永不下车。
乡居的少年那么神往于火车,大概因为它雄伟而修长,轩昂的车头一声高啸,一节节的车厢铿铿跟进,那气派真是慑人。
过桥时俯瞰深谷,真若下临无地,一颗心,也忐忐忑忑吊在半空。
黑暗迎面撞来,当头罩下,一点准备也没有,那是过山洞。
惊魂未定,两壁的回声轰动不绝,你已经愈陷愈深,冲进山岳的盲肠里去了。
光明在山的那一头迎你,()。
这一连串的经验,从惊到喜,中间还带着不安和神秘,历时虽短而印象很深。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先是一片幽昧的微熹,迟疑不决,蓦地天光豁然开朗,黑洞把你吐回给白昼B.先是一片迟疑不决的幽昧的微熹,蓦地天光豁然开朗,黑洞把你吐向白昼C.黑洞把你吐回给白昼,先是一片迟疑不决的幽昧的微熹,蓦地天光豁然开朗D.你被黑洞吐向白昼,先是一片幽昧的微熹,迟疑不决,蓦地天光豁然开朗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目的地则远在千里外等我”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文中人称由“我”变为“你”,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
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自己像置身于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里。
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
现实的景象消失了。
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峦……“唔……”他像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
专题26+语言的表达效果类新题型(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26 语言的表达效果类新题型——突破高考语用题语言运用怎么考1.体现学科素养,注重基础性语言文字运用在学科素养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是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最直接的体现,部分主观题也直接体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学科素养在高考考查中具有导向作用,“考查内容聚焦于应对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情境中的问题时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本部分试题的命制直接指向核心素养,且“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其它三大素养的基础,体现了基础性。
2.关联学习任务群,具有导向性《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
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运用的检测既涉及基础知识,又对接教材,呼应新教材的“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等单元,具有导向性。
3.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应用性《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言文字运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广泛,是所有学科的文字基础。
《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强调“基础性”,“关注学习者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高考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作为独立的第四部分,占20分,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
4.综合设置情境,强调创新性《课程标准》在“高考命题建议”一部分明确指出:“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
”《高考评价体系》考查要求强调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2019语言运用新题型示例

语言运用新题型示例1、你所在学校的校刊准备刊印一期以创新为主题的专刊,请你写一则刊首语。
要求:要用到比喻的手法;100字左右。
(6分)示例:创新是时代的呼唤。
当你手捧着这一期校刊时,你的心中一定会激荡起无比的欣喜、激动和骄傲!看着大家写下的这些"创新"的生活场面,让我们看到一朵朵花儿在校园里绽放异彩。
那一篇篇创意满满的鲜活文章。
凝聚着希望,洋溢着幸福,昭示着未来…… (比喻手法2分,突出创新主体2分,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2分)2.阅读李商隐的《赠荷花》,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赠荷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注释:诗歌首二句写世间的花和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花被供人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这两句总写花的幸和叶的不幸,以花叶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可贵的品质。
请你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把加粗的诗句扩展成一段富有理趣的话。
要求写出荷叶与荷花的相映成趣,100字左右。
示例:荷花在荷叶的臂弯里尽情吐露芬芳,如痴如醉;荷叶在荷花无私的荣光里尽情伸展卷曲,无拘无束。
它们毫无保留,将自己的美在这自由的时空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花是叶的美梦,叶是花的温床,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构成了整个令人沉醉的苘塘。
3.学校开展“美丽校园,爱心公益”活动,倡导同学们收集饮料瓶,换钱做公益。
请在下面倡议书正文初稿的空白处补写语句。
要求: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字;注意内容贴切,语意完整,表达连贯。
(5分)夏日炎炎,饮料可口。
这种乱丢空瓶的行为,让校园成了一个大垃圾场。
我们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校园增添亮色,为社会奉献爱心。
示例:饮料空瓶呢?同学们随手把它们丢弃在校道旁、草丛中、教室里做自律爱人的标兵,做维护清洁的卫士,做社会公益的先锋【答出一处3分,两处5分;每处修辞恰当1分,内容贴切1分,表达连贯1分。
】4.仿照下面画横线的语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